电动汽车事故自燃
『壹』 电动汽车的“自燃”事故,与811电池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一辆广汽新能源Aion S车型自燃引发业内关注。
据媒体报道,5月18日,广州杨桃公园南门东侧停车场内一辆广汽新能源Aion S突发自燃。从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现场照片来看,该款Aion S车身侧面印有“ON TIME”字样的拉花,为如祺出行平台车辆。而从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来看,这辆Aion S当时是停在车位上,不在充电状态,车内也没有司机,在静止状态下发生了自燃。
据了解,811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铝采用8:1:1的比例进行搭配。在动力电池中,高活性的镍元素比重越大,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就越差。具体表现为,当电池遇到高温、外力等冲击,更容易引发热失控。充电时,产生气体使电池出现鼓包。所以,811电池被认为是在更高镍含量电池上市之前,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待提升的动力电池。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曾表示:“我们以前就知道811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但是在安全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谁敢用?”
据王子冬透露,国内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车型,如大型客车等,很少采用三元锂电池,原因在于这些车辆需要进行强检,必须做的测试项目包含热失控测试,而三元锂电池无法通过这一检测。相比之下,乘用车的电池组则不需要做这项热失控试验,原因是通不过测试。正是基于此,有分析认为,乘用车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令人担忧。
事实上,车企也在积极通过一些技术途径来提升811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宝马X1 PHEV就通过在主导传热的路径上加隔热材料,对热蔓延进行阻隔,形成“防火墙”的效果;合众U则通过电池恒温系统来保证电池安全。
『贰』 电动汽车被撞会自燃吗
主要是看电动汽车的撞击部位、锂电池的防护技术是否可靠,一般通过了国家检验测试的电动汽车安全性会有保证。
『叁』 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自从新能源汽车进入公众生活以来,火灾和自然的发生并不少见,每一次事故都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最近,特斯拉、威来、荣威、比亚迪四大新能源电动车品牌相继火起来。这方面说明大家都很重视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这是好事;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任何瑕疵都暴露无遗,可谓一招全身。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唯一会因事故和碰撞而燃烧的汽车,传统燃料汽车也会燃烧。根据美国消防局的数据,美国高速公路上每年约有19.4万辆汽车着火,其中64%在发动机区域启动。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针对不同的车企的不同需求。电池组公司为汽车公司提供符合能源要求、循环寿命要求、经济性要求的电池组,而充电设备公司为汽车公司提供符合汽车公司充电电压、电流、功率、计费要求的充电设备,简单地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组成部分。充电设备企业基本都是和电池BMS企业隔离的,平时很少有接触。基本上,只要BMS企业满足PACK企业的技术要求,一切都会好的,很少能实现与电池组企业和整车企业的同步沟通。目前BMS企业-电池企业-Pack企业-整车企业-充电设备企业沟通不足,共同合作开发相对碎片化,停留在某些环节,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集成带来的安全隐患。
『肆』 五问充电站起火爆炸:电动汽车自燃谁买单
4月28日凌晨,深圳塘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发生一起车辆起火爆炸事件,现场共5辆新能源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无人员伤亡……
5月4日,浙江杭州,一辆新能源车发生自燃,现场浓烟弥漫。消防员将火扑灭后,车被烧得只剩一个空壳……
近期,关于汽车起火的事件频频发生,每一则汽车起火事件都令人揪心,尤其是进入消费者没几年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更是备受关注,甚至不少车主开始惶恐自家车辆会不会在哪一天突然发生自燃。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期间,从研发、测试到生产,安全一直各方强调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件仍有发生,消费者该如何放下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担忧?我们以涉及多方的深圳充电站起火这一事件来深入探讨。
1.谁最先起火,事故原因是什么?
5辆车均受损,很大可能是由一辆车先起火,引燃周围的另外4辆车,受损车辆中包括吉利帝豪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亚迪秦EV等,那么到底是哪一辆车先起火的呢?
根据媒体报道,本次起火事件是由陆地方舟威途Z3车型在充电后自燃引起,所在充电站的充电桩为深圳鸿嘉利,现场两辆Z35物流车所搭载的电芯其中一辆是来自苏州宇量的三元锂电,另一辆电芯来源尚不清楚。
充电桩企业深圳鸿嘉利发布了充电桩后台数据并进行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白色陆地方舟Z35(车牌号:粤BD0***1,某品牌338.4V 156.8Ah型号电池)纯电动车发生自燃引起,并在4月28日当天发布了情况说明,说明中具体介绍了现场情况:
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车辆于4月27日20点40分进入本充电站,在现场管理人员指挥下停在9号充电桩位充电,后面陆续有4辆小车进入本充电站停在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旁进行充电。
4月28日凌晨1点26分,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后台数据显示充电桩已经完成充电并自动断电,显示BMS的SOC满中止。
(充电桩后台数据)
凌晨1点35分,引擎盖部位发生冒烟,本站管理员和现场两位司机迅速使用充电站灭火器灭火,无奈火势发展迅猛,引发爆炸,引燃附近充电车辆,凌晨1点45分消防车辆抵达现场展开灭火,于凌晨3点左右全面控制住安全隐患问题。事件共造成5辆汽车被烧毁,4台充电桩报废,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身为电芯厂家的苏州宇量在第二天也发布了声明,声明表示,“经查烧毁的两辆Z35物流车有一辆装配我司电池,但另一辆装配其他厂家电池。消防部门对受损车辆进行拆解后发现,我司电池在严重外部火烧的情况下完好无损,没有发生燃烧,目前火灾具体原因还在调查。”
截至发稿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8天,但陆地方舟一直并未作出回应对事件进行说明。为了弄清楚自燃发生的原因,汽车头条APP拨打陆地方舟电话,接听客服表示,“该事件属于质量部门负责,目前的具体处理结果尚不清楚,需要联系江苏陆地方舟。”
于是汽车头条APP电话联系江苏陆地方舟,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现在还没有复工,然后搪塞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电话。看来,自燃事故发生的原因尚未调查清楚。
2.充电容易导致自燃?
不仅是此次深圳充电站起火事件中的物流车,不少乘用车在充电期间也发生自燃现象,比如在去年某品牌电动车在夜间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燃烧,那么是充电导致车辆自燃的吗?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曾发布过《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报告中显示,从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
其中,在已经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行驶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1%,静止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0%,充电状态的车辆比例为19%。由此可见,与行驶状态、静止状态相比,充电状态并非大头。
此外,根据从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状态划分可以看出,行驶中的占比逐渐减少,充电中的也逐渐降低,停置状态和原因不明的占比逐渐增加。从2019年全年数据来看,停置状态、行驶状态、充电状态和起火时状态不确定的占比分别是32.81%、29.69%、18.75%和18.75%。因此,根据车辆所属状态来判定自燃原因并不可靠,还得看后续调查结果。
3.谁为自燃事件买单?
在此次深圳充电站着火事件中,塘尾充电站亮出了为充电站和充电桩购买的保单,此次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损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那么自燃车辆的车主和其他被引燃车辆的车主能否获得赔偿呢?
翻看以往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情况,有的是车辆厂家主动赔偿,有的是保险公司按照车主购买的自燃险进行赔付,也有双方沟通无果状告到法院。总之,关于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故的赔偿判定结果五花八门,相同的是,大多数案例都是参照传统燃油车的保险情况进行赔付。
一位保险人员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索赔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会遇到无法鉴定结果的情况导致举证困难、责任无法判定。
新能源汽车是新技术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具有了一些新的风险,例如动力电池系统缺陷、电池材料不过关、电池使用不当等,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事故责任认定变得十分困难。
目前定则的关键在于自燃发生的原因,倘若是质量问题又在质保期,那么基本就确定是厂家的责任;倘若是电路改装等个人原因,那只能车主自己承担了。
(国内某新能源车企保险部人员提供的附加险)
购买自燃险是转移风险的好方法,自燃险是附加险,但在很多自燃险中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电机和电控引发的自燃并不在自燃险理赔范围,投保时还需多加咨询。
其实,业内一直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后续的保险服务,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风控难度、出险率、案均赔款都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大差异,还需要时间来研究,因此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迟迟没有落地,而保险的完善无疑会减轻潜在消费者和车主对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焦虑。
4.如何避免自燃事件的发生?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零配件多,使用周期长,会存在线路老化等潜在引发自燃的因素,因此自燃事件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哪怕至今有上百年历史的燃油车的自燃事故发生率也高居不下。
据可查的与车辆自燃相关的官方数据显示,上海消防部门曾表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车燃烧火警,平均每天约3起,其中大部分为自燃。”按照2011年上海民用车辆329量的保有量粗略计算,上海该年汽车自燃事故率超万分之二。
既然无法避免,那能否进行预警提醒呢?答案是可以的。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2019年5月至8月期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预警率达59.57%。
除了预警,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本上降低自燃事故的发生显得更为可控。中国科学院院士、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曾指出,当下新能源车企对电池产品的测试验证还有不足。
欧阳明高进一步解释,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能力,再加上部分企业强行使开发周期为24-28个月的动力电池产品追上一年一调整的补贴周期,进而导致电池的研发、测试验证周期不得不缩短,因此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车企如何把好安全关?
过去几年,车企为了使获得的补贴最大化,过度追求高能量密度、超长续航等,不少企业还将大功率快充作为卖点,殊不知测试工作不充分会导致产品本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业内关注度最高的新能源车非特斯拉莫属,一方面是特斯拉官方宣称的快充速度:V3超充桩最大功率为250kW,充电5分钟能实现120km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国内外自燃事件的频发,而快充也是很多媒体猜测其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对安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比亚迪今年发布的刀片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相比,刀片电池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甚至比一般磷酸铁锂电池的针刺实验结果还要出色。
比亚迪官方视频显示,当进行针刺实验时,三元锂电池发生爆炸和剧烈燃烧;普通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产生大量烟雾;而刀片电池不仅无烟、无名火,而且表面升温幅度小(仅30℃-60℃)。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甚至放话:“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而刀片电池的真正实力当真如此,还是也会发生自燃董事长被打脸,还得关注其后续表现。
此外,如今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时间的延长,给了车企更长的缓冲期。同时,补贴新政还强调了“技术指标稳定”,这意味着政策对电动车的要求不再是盲目追求“能量密度”。产品换代周期的放缓,也使得质量更加有保障,自燃事故率也趋于降低。
自燃一定是车企的责任吗?并不是,车主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尽量避免私自改装,还应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并时时保持警惕,以应对突发的自燃事件。
自燃事故的代价有大有小,我们为何不将其尽量降到最低呢?毕竟,只有整个行业自燃事故减少,消费者才能相信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以及现有石化燃料储藏量的限制,清洁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零件,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
为何大家都那麼重视新能源汽车自燃?
由于,新能源汽车做为新征程的物质,关注肯定是比传统汽油车更高一些的。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被一些人不断蹭热点。并且,新能源汽车拥有量非常少,而自燃事情的确高发,这身后一定与技术性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新型电池,假如充电电池自燃事情不可以处理,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一定会接到阻拦,终究新能源汽车并不是一款安全性的车系,顾客在驾车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精神压力。
『陆』 没充电电动汽车突发自燃,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
只要不是司机本身造成的事故,其他情况下的自自燃都是汽车公司的责任。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推广,路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多,最密集的时候,一个月内连续发生数起汽车自燃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汽车燃烧仍然是一个令人感到可怕的概念。例如,近日,在浙江杭州市的一个客运中心内部,一辆使用不到半年的电动面包车在路面起火自燃,而且是在司机下车之后才开始燃烧的,中间还夹杂了一声声爆裂的声响,最终动用了消防力量才解决了这场大火。
最后工信部还倡议新能源汽车行业统一起来,定制统一的标准,来防范新能源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减少大众对新能源车安全的担忧问题。
『柒』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7)电动汽车事故自燃扩展阅读: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捌』 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如何处理
1.遇到小火灾,火焰没有蔓延到高压电池部分,可以用二氧化碳或是干粉灭火器灭火。
2.检查火情的时候,不能与任何高压部件家畜,自始至终要使用绝缘工具检查。
3.储存气体的充气瓶以及气体支柱和其他组件可以达到液体膨胀蒸汽爆炸的温度,所以检查事故的时候遇到“热区”,要适当精细防护的拆解。我理解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爆炸。
4.如果高压电池在事故火灾中弯曲、损坏、扭曲变得不成样子,或是怀疑电池出现问题,灭火的时候消防用水要有足够的量。
5.电池着火可能需要24小时才能完全被扑灭。使用热成像摄像头可以确保高压电池完全冷却。如果没有热成像摄像头就要监控电池是否复燃,电池冒烟代表很热,要监控电池1小时之后不再冒烟。
警告1:火灾发生考虑到前车通电,不要碰触车辆的任何部分。救火要穿上防护装备,包括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警告2:总是要假定所有高压原件都处于通电状态,切割、压岁或是接触这些高压原件会导致严重伤
望采纳哟,谢谢
『玖』 又自燃!是什么导致了电动汽车热失控
高温、雨季,是到盛产火烧车、泡水车的季节了!虽然有些时候,夏季也不愿意背这口黑锅……
5月18日,广州杨桃公园南门东侧停车场一台广汽新能源Aion S发生自燃,一旁的奥迪A6L无辜“陪葬”。
这是台如祺出行的网约车,燃烧时火势不小,还发生过一次“爆炸”,而当天的气温在25℃左右,事故具体原因官方表示还在调查中。
时间往前推……
4月28日,深圳吉祥名苑小区楼下充电站,有新能源车辆发生起火爆炸。
5月8日,一辆刚提车不久理想ONE(增程式)在长沙街道起火。
同一天,一辆郑州日产帅客EV在东莞一充电站发生自燃。
在政策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按下快进键,在追求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路上,伴随而来的还有自燃等安全问题。
据统计,总体上到了2019年,电动汽车在行驶中起火、充电中起火的占比有所下降,而停置中起火、原因不明的占比则有所上涨。
电动汽车的自燃总会被格外关注,已经在大家脑海中形成了一种“电车自燃比油车自燃危险”的印象。
毕竟电池是可能爆炸的,也因为其燃烧是化学反应,不需要氧气助燃,火难灭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不低调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给我们敲了N次警钟。前几天,工信部发布了最新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其中有这么一条: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分钟,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
而这一条,似乎被误读成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但是,这些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一种“补救”。
要治标又治本,还得看看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的源头是什么!外因有碰撞、挤压、刺穿、高温等,内因有电路老化、短路、电控BMS……
很多时候电动汽车“火了”,跟电池都是有一腿的,而因为电池升温导致的此类事故就叫热失控。
所以说电动汽车“三电”中的电控BMS是很重要的,它就是电池的司令,管理着电池的方方面面,别让它“发烧”乱来,该好好吃电就好好吃电,该放电就放电。那么,是什么导致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
在没有充电的前提下,电动汽车在行进中,或者在停置状态就燃烧起来,那原因多数是因为热管理故障、电池短路。诱因可能是充电后电池温度升高,或者是电池装配问题。
充电导致,特别是过充。如果电控BMS、热管理掉链子,那就相当于无法好好指挥、管控这些电池了,过度充电导致热失控就烧了起来。
毕竟电池可是个不好伺候的玩意儿,热过头了要自焚,冷了掉电快。像数码、手机电池发生热失控的几率其实很小,但汽车动力电池有好几百上千个电池单体组成,那概率就上去了。
当然,充电导致起火也有可能是因为电池短路。
电池浸水,也是诱因。差不多两年前,广州一辆电动车发生了自燃,事后官方的检查报告提到了这么一点,车辆此前泡过水,电池包有轻微渗漏。
其实,主流电动汽车的电池都是经过防水处理的,基本能达到IP67级别,短时间泡水不会出问题。
因为动力电池多置于车辆底部,平时上路受到碰撞、乱石击打都是有可能的,如果防护设计够硬,那自然会更有保障。如果制造过程中焊接、装配不达标,那防护失效就……
碰撞起火。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上演,开车上路谁也不知道惊喜跟意外谁会先来~
如果电动汽车发生碰撞,导致电池结构失效、电池漏电,那起火燃烧的可能性很大的。
而且,现在的电动汽车多采用主流的三元锂电池,或者说偏向于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带来更长续航的同时,也种下了更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刺穿、短路时更容易起火、爆炸。
能量密度不占优的磷酸铁锂电池,不耐寒但更扛高温,最重要的是一般不会起火爆炸。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属于铁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很有优势,未来会有怎样的市场占有率,值得观望。
电池的热失控和电控、热管理、短路、浸水、碰撞等都有关系,具体缘由还得具体分析~
燃油车也会自燃,但通常不会爆炸。油箱?有人做过试验,从结果看是不会炸的。
电动汽车自燃起来因为有动力电池的存在,有爆炸的可能性,而且火又难灭,得持续喷水带走热量使其降温,防止电池复燃。
加上现在电动汽车的使用环境,成熟度还很低,即使是在大城市,电动汽车也难免被称为电动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拾』 几乎所有的纯电动汽车都有自燃的风险,却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呢
在我们的生活生活当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电动车,自然那么在现代许多的新能源的电动车,并没有普及,那么基本上的许多的电动车都是燃油的,或者是纯电动的汽车,那么,无论是哪一种那么对于这一类的车常常发生自燃的事故,是非常多的那么常常导致燃油车或者是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油路的问题,还有线路老化,以及短路还有就是高温引起的易燃物燃烧,从而引起的一个自燃,当我们发现,车辆冒烟或者是已经出现了熊熊大火的时候,那么他这期间的变化过程有可能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所以说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注意对于电动汽车的线路问题。
还有就是无论是车还是其他的东西一定要注重的,就是保质保量刚做好了一个出场,保证的话,那么这一类的情况可能也会减少发生。所以说对于在使用这一类车辆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车辆进行一个安全检测,那么一定要保证品质以及质量的基本这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才会保证自己的健康,尽可能的减少,这一类不好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