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安全法规gb18384
Ⅰ 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安全方面国家都有哪些规定
尽管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起初目标是节能、低碳、减排、环保,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新能源电动汽车所带来的电池消耗和电池污染在某种方面上甚至超过了燃油类汽车所带来的污染。所以针对此类情况,国家会对2017年WTO官方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分析,并以此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法,这方面如果得到实施,那么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厂商就必须严格要求自身汽车电力供给方面的问题。
Ⅱ 避免电动车自燃悲剧 国家颁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
今日(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新规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非常关注电动汽车的安全,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为了能够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日发布电动汽车安全三项强标制定工作,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三项强标是咱们国内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这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电动汽车碰撞燃烧安全直径多少米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Ⅳ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18384最新版是2015版的吗
目前,现行的标准最新版确实是2015版没错,不过更新的标准马上会推出,征求意见稿在2017年底已经出来
当然,在标准没正式发布之前,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以新版标准公布内容为准,更多关系新能源汽车测试相关的知识可以联系我们沟通了解。
Ⅳ 三项强制性国标出台电动汽车有准可依
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其实,上述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6年就已经启动了制定工作,与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全面接轨,真正达到了国际化标准。
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一直持怀疑态度,一是电池续航、寿命问题,再有就是安全问题。相较于燃油车,电动汽车因电池、线路等部件出现自燃的几率更大。近期就有热门新能源车出现自燃的现象,让本打算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再次犹豫不决。本次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为这些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吃了定心丸。同时也将助力电动汽车在今年的销量尽快取得突破,拉动汽车消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细节公开 11月1日开始实施
Ⅶ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防护措施
电动汽车动辄几百伏的电压,使得人们对其电气高压安全性产生一定的顾虑,担心处处是高压,万一触电怎么办。安全性,同样是工程师设计产品的第一关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 高压绝缘性能要求
高压安全标准:对于人类触电,早已有相关研究,获得了详细数据,并形成了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T 13870.1-2008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等同采用《IEC 60479-1∶2005电流对人类和家畜的影响》标准。标准里,对人员触电相关阈值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其中,人类有感觉的直流电流值约为2mA,能够造成人的心室纤维性颤动的电流值为200mA(标准中把心室纤维颤动作为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的标志性事件),电流达到几个安培时,会造成严重烧伤甚至死亡。这几个参数先放在这里,可以与后面将会出现的高压系统设计参数做对比,有一个量化的感受。
2.普遍现象
电动汽车,将高压系统运用在高速运行的复杂系统上,确实容易让人紧张。制造业有个普遍现象,产品已经在大量的买卖了,可是标准还没有,大家各自为战。但电动汽车行业却不同,在行业没有成长起来之前,标准已经被制定出来。《GB-T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一系列标准,第一版是2001年,相信当时关心电动汽车的人也还不多。标准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动汽车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实验数据并不丰富。行业内部的人都知道,标准跟实际的应用技术,有的地方对不上。到了2015年,电动汽车的趋势已经形成,它的第二版终于重新颁布。可以说,安全一直是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
3.高压安全措施
3.1 安全理念上的管理
国际标准《ISO 26262-2011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电动汽车企业和相关配套供应商重视,应用于系统管理和产品开发管理之中。标准给使用者提供了一整套看待、处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关于安全事项的观念和方法。这套标准的直接对象是3.5吨以下道路车辆的电子电气系统,但同时对车辆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开发生产都具备指导意义。
3.2 高压系统设计
自身绝缘设计:高压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系统的绝缘水平。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包括电池包,电机及电机控制器,一系列车载用电器。根据需要,高压部件遍布整个汽车底盘,高压电气回路带电部件与自身壳体之间,高压回路与车辆底盘之间,不同高压部件之间高压系统与低压系统之间,都有绝缘要求。
如前面第1部分中设计要求所述,整车对绝缘有最低要求。电气部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绝缘指标必须预留安全余量,以确保在部件的生命周期内,绝缘措施不会因为老化而自然失效,保持不能拖整车的后腿。
4.碰撞断电设计
有些人担心的,不是正常状态下,车辆突然就发威,对着人放电。而是担心,在遇到交通事故时,系统能否全程保证绝缘性能。如果发生事故的一瞬间,车辆的整个高压系统自动断电了,是否会感觉安全很多呢?高压系统一般都设计有碰撞断电功能,具体的实现方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碰撞断电策略,安全气囊与整车控制器联合实现的碰撞断电。车身上安装碰撞传感器,事故发生后,传感器立即通过硬线,将信息传递给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判断碰撞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就发送硬线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连续发送碰撞断电指令给电池包;电池包连续数次收到相同碰撞断电指令后,切断电源主回路继电器。这时,除了电池包内部,其余部位均没有高压电。为了提高碰撞判断的准确性,安全气囊判断碰撞为真以后,也通过CAN先发送碰撞报文,连续三次收到碰撞报文,也是电池包判断碰撞确实发生的依据。使用这个方法,可以提高碰撞判断的准确性。
Ⅷ 电动车法律法规
阐述的电动车是指电动力二轮车,不包括电动汽车等。一、电动车属性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一、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因此,电动车要么是机动车,要么就是非机动车,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平常说的电动车,如果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就属非机动车;除此以外的,都属机动车。
二、哪些电动车属非机动车: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电动车,属非机动车,根据现行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即《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最高时速不大于20公里/小时;空车质量不大于40公斤;30分钟的脚踏行驶距离不小于7公里(即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符合这三个条件的电动车,即可认定为非机动车。其他的电动车,均属机动车。
三、为什么要弄清楚电动车的属性: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和通行规则都不一样。主要区别有:(一)机动车上道路行驶需要投保交强险、登记上牌、驾驶人需要持有驾驶证;非机动车无此要求。(二)机动车走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非机动车,在没有非机动车道地方,应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三)发生交通事故时,法律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赔偿比例有所照顾,即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负次要、同等、主要、全部责任时,机动车一方分别承担80%、60%、40%、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在正常责任比例上多10%)。
四、电动车是否需要登记上牌:属于非机动车的电动车,即电动自行车,目前尚无规定需要登记上牌 ,属于机动车的电动车,且称之为超标电动车,依法应当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即需要投交强险,取得行驶证、号牌后才能上路。但由于我国特殊国情,超标电动车市场的庞大需求,大量的超标电动车被生产、销售,已成泛滥之势,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以及工商部门在源头上未能制止,公安机关对已经投入的超标电动车难以实施有效管理。这些非法生产、销售的电动车因不符合机动车注册登记的条件,无法上牌,目前厦门对驾驶无牌超标电动车的现象,一般不按无牌机动车处罚,即只警告,不罚款。但如果驾驶超标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则要按机动车的管理和通行规则去判断事故责任。
Ⅸ 电动汽车国家标准
电动道路车辆用 铅酸蓄电池 "GB/T18332.1-2001
QC/T 742-2006 "
电动道路车辆用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18332.2-2001
QC/T 744-2006 "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18333.1-2001
QC/T743-2006"
电动道路车辆用 锌空气蓄电池 GB/T18333.2-2001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GB/T 18488.1-2006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仪表 GB/T19836-2005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094-1999
GB/T 4094.2-2005"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 GB/T18387-2008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18384.1-2001
GB/T 18384.2-2001
GB/T 18384.3-20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19751-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污染物排放 GB/T19755-2005
Ⅹ 绝缘性能 执行gb/t 18384.118384.3-2015标准什么意思
就是按国家标准GB/T 18384.1-2015、GB/T 18384.3-2015执行。
GB/T 18384.1-2015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B级电压驱动电路系统的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的要求,从而确保 车辆内部、外部人员以及车辆环境的安全。 本部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 托车可参照执行。 本部分不适用于非道路车辆,例如物料搬运车和叉车。 本部分不适用于指导电动汽车的装配、维护和修理。机电飞轮(车辆)不在本部分范围内。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和传导连接的辅助系统(如果有)防止车内和 车外人员触电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 托车可参照执行。 本部分不适用于非道路车辆,例如物料搬运车和叉车。本部分不适用于指导电动汽车的装配、维护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