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宁夏蓝驰新能源汽车

宁夏蓝驰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 2022-02-08 20:56:12

Ⅰ 新增60家门店,理想“扩张”放弃盈利

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理想汽车原计划划今年新增20家门店,目前改为全年新开60家门店(为原计划3倍)。

6月16日,理想汽车在售的唯一车型——理想ONE完成第10000辆的用户交付,该车型具备L2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中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2020年1-5月理想ONE的销量为7775辆,在中国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中排名第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一张估值千亿合影背后的资本江湖

谁是汽车圈最苦逼的人?2019年这项人设落在了李斌的头上。万万没想到,2020年李斌非但没有摘掉这顶"最惨人设"的帽子,还拉来了两个造车兄弟——何小鹏和理想,"最惨三人组"正式出道。
6月7日,一张李斌、何小鹏、李想簇拥而坐的照片在朋友圈流传,何小鹏发朋友圈并配文"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在何小鹏的微博上,他更是在三人合影的旁边,配上了"黑豹、钢铁侠、雷神"以及"三英战吕布"的图片,颇有兄弟齐心的意味。
而资本市场也早已经为这三位自称"苦逼"的男人明码标价。蔚来目前的市值是66.41亿美元,小鹏的估值被炒到了近40亿美元,理想的估值也飙升至200亿元,三家企业的估值加起来近千亿元人民币。
从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发展来看,这绝对是中国新造车运动发展过程中具有会师意义的照片。
早在造车新势力企业发展初期,便有不少声音表示,最后胜出的企业不超过三家。经过量产、融资几轮淘汰赛下来,果然还在苦苦坚持的企业可用一只手数下来。
与其说支撑它们坚持下来的是产品和运营模式,不如说它们都拥有着强有力的资本推手。
资本喂养
据汽车头条APP计算,从天使轮融资到当前最后一轮融资,小鹏汽车一共经历了9次融资,共收获将近2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蔚来汽车从2015年A轮融资到最近的一次债券融资,一共经历了十四次融资,收获了超过5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理想汽车从最初的天使轮到如今的C轮融资,一共经历了7次融资,共收获了40亿人民币左右的资金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融资并未公布具体的融资数额,因此汽车头条APP对小鹏、蔚来和理想的融资数额是粗略估算的结果。
除了小鹏、蔚来和理想之外,威马也是活跃在造车新势力一线的企业。威马走到现在,同样是资本大手助推的结果。
站在这些造车新势力企业背后的,究竟是哪些投资高手呢?
在造车新势力融资早期,BAT三大巨头便已经深入渗透。其中最先站队的当属腾讯。作为蔚来汽车的六大创始人之一,腾讯在一开始便对蔚来汽车进行了投资。
而在蔚来后续的融资中,腾讯又进行了多次跟投,深度参与蔚来汽车的造车之路。腾讯参与了蔚来2015年的A轮融资、2017年的战略融资、2017年的D轮融资以及2019年的债券融资。
在蔚来汽车的C轮投资中,网络也开始参与到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融资之中。而后,网络资本又投资了威马汽车的B轮融资,深入到造车新势力阵营当中。
随着阿里巴巴对小鹏汽车的A+轮以及B轮融资的投资,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正式展开了较量,形成了阿里巴巴+小鹏、腾讯+蔚来、网络+威马的格局。
除了BAT之外,刘强东也是造车新势力企业的重要伙伴。京东不仅参与了蔚来早期的融资,刘强东的妻子章泽天也多次为蔚来站台。章泽天曾出席过蔚来耗资8000万的发布会,试乘了蔚来EP9,这些蛛丝马迹的背后均是资本力量的呈现。
雷军也与造车新势力企业保持着紧密联系。众所周知,雷军是蔚来汽车的创始投资人,同时也投资了小鹏汽车。
在私下里,雷军与李斌、何小鹏的交集也颇深。2015年造车新势力企业刚刚萌芽的时刻,雷军便与李斌有过联系。几年之后,雷军回忆称"那时候,一谈造车感觉像是骗钱似的。"
对于何小鹏而言,雷军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投资人这样简单,更是"人生导师"一般的存在。
何小鹏曾表示:"人生需要导师,创业的路上也需要贵人,对我而言,雷军就是这样的导师和贵人。无论是UC,还是小鹏汽车,雷军都是我的天使投资人,也都给了我很多正确的建议。"
当然,这场中国汽车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一次造车运动,还吸引着更多投资机构的青睐。翻看过去几年中小鹏、蔚来、理想的投资者时,高瓴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红杉资本、顺为资本、明势资本、梅花创投等投资圈"大佬"纷纷参与到这场造车狂潮中。
其中,高瓴资本投资了小鹏、蔚来;顺为资本投资了小鹏、蔚来;IDG资本投资了小鹏、蔚来;红杉资本投资了蔚来;明势资本一直坚持对理想进行投资。
上市迷途
各个领域的资金入场造车运动后,终于催生出了初期的结果。如今,蔚来、小鹏和理想均实现了量产交付,趟过了造车路上的第一道坑。
不过,汽车特殊的生产周期、高度复杂的品质工艺,重资产的玩法都极度考验资本的耐心。即便是这三家企业,目前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盈利遥遥无期。
何小鹏曾在朋友圈发出感慨:"做一个超高难度,巨大投入,基本上无竞争的创业,基本上没有办法是初次创业者有能力驾驭的,同时因为风险巨大对一个大企业内部孵化也的确不应该因不满足股东利益。但是在中国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我也认识不少了,无论是科技、金融、地产还是汽车,基本上无人愿意真正个人投入在一个可能要经历巨大失败、经济损失、多年嘲讽和很可能无法规模盈利的事情。大家都努力在产品(内容)和人(企业)之间做流通效率和生产关系和服务体系的优化,很少人真正从最源头最底层做事情。期待将来我们有更多更天真的连续创业者。"
在利益权衡之下,不少资本选择了退出对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投资。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已不再持有蔚来汽车股份。
高瓴资本是蔚来大的重要投资人,它的撤资一时间让蔚来陷入了负面口碑之中。蔚来汽车在股市上的表现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实现盈利遥遥无期等话语层出不穷。
事实上资金匮乏一直伴随着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即便是如今"幸存"下来的蔚来、小鹏和理想,依然在为这个问题头疼。
正如何小鹏对三人合照的点评道出了如今造车人的心声: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而万变不离其宗,补充资金缺口,是生存求变的唯一出路。
在此之前,蔚来已经通过在美股的上市打开了一个新的资金入口。在蔚来之后,其他造车新势力企业上市的消息也此起彼伏。
近段时间,企查查的信息显示小鹏和理想IPO的动作越来越明显。在2019年12月13日,理想汽车的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多达17名投资人从公司退出,包括蓝驰创投、梅花创投等多家投资合伙企业。
同时,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和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殷晓斌,作为原董事双双从公司董事会退出。车和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也由变更前的9.15亿元减少为6.83亿元。
2020年5月13日,车和家再次发生工商变更,多达18名投资人从刚公司退出,车和家的注册资本由7.25亿减少为4.34亿,同比减少40.2%。此外,理想原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新帆公司资本金减少为29000.657万元人民币,减少了71%。
另一边,小鹏汽车几乎执行着与理想汽车同样的操作。2020年5月18日,小鹏完成股东变更,包括何小鹏、夏珩在内的27名股东全部退出,变更后仅仅留下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股东。
对此,理想和小鹏的回应是"公司优化组织架构"。不过,这被不少分析师解读为搭建VIE架构,这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标志动作。此外,注册资金的减少同样被解读为为上市做准备。
这些确切消息的背后,一些流言已经在汽车圈传开。据知情人透露,小鹏汽车向美股市场秘密提交IPO文件,整体上市计划预计会在今年7月至9月之间完成。
路透社报道称,理想汽车也已正式申请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高盛为此次牵头交易的主要银行。
造车运动行进至此,理想和小鹏IPO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它们依托资本的力量,从300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中脱颖而出,实现用户交付并取得了还算不错的销量成绩。
然而资本市场的环境正在悄然改变。几年前,造车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凭借着几张PPT便可融得上亿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本认清了造车是一件漫长的消耗运动,并且冒着极大的风险。
此外,"瑞幸事件"的发酵或让中概股面临着严苛的监管要求,将加大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不确定性。
更大的背景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本应常规的市场化监管行为被美国政府增添了过多其他因素。
或许,这是造车最好的时代:站在新能源风口上的马斯克光芒四射,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出,就业刚需的助推,且恰处于智能网联风口之中,这都让造车新势力企业成为资本和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但这或许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成也资本,衰也资本。前行者已然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为上市铺路理想汽车股权再次变动

日前,我们从天眼查信息查询得知,理想汽车的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增11条股权出质信息,11位股东全部出质股权,质权人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零售中心仅仅负责产品展示,维修和保养服务均交给远离市区的维修中心来完成。据官方介绍,理想体验中心的平效比要优于苹果的AppleStore,产品展示效率惊人地高。甚至,他们将零售中心的员工称为“产品专家”,他们更注重于为客户讲解产品本身,这点和AppleStore更加相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账上躺着10亿美元,理想汽车疫情下申请IPO为哪般

作者:张宇喆、编辑:杨旭然、张男

核心观点:

1、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来说,当下仍然是一个较好的上市时机;

2、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依然可期;

3、特斯拉带动下,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企业得到二级市场看好;

4、中国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已经凸显,投资机会基本明朗

第二家在美股递交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诞生了。

7月11日,理想汽车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文件显示,理想汽车将至多募集1亿美元,股票代码“LI”。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中金等知名机构。

招股书文件显示,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为最大股东,持有约3.56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5.1%,拥有70.3%的投票权;王兴和其关联方美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为23.5%,拥有9.3%的投票权。

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8.52亿元(约1.2亿美元),净亏损9148.6万元,现金流10.5亿元。截至今年6月,其旗下首款产品理想ONE的累计交付量超1万辆。

资本寒冬下,各行各业的两极分化现象都将越来越明显,各类资源将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这也让这些已经确定头部地位的企业,未来发展机会变得更大,减少了投资者的忧虑。

对于多数投资人来说,已经有企业脱颖而出,为何还要赌那些落后者呢?资本不再摇摆不定,质疑声逐渐变少,这也成为这类企业登陆二级市场的重要利好。

尾声:IPO不能逆天改命

“既然决定赴美IPO,早上市总好于晚上市,”佐誉资本执行董事赵海扬帆对亿欧汽车表示,“车市低迷仍将持续,资本寒冬也不会就此结束,越早上市越有利抢占资源。而这种资源并不限于资本层面。”

企业的IPO,一般是主动和被动双重作用下的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主动出击,有利于获得资金、影响力等方面的支持。对于投资人来说,登陆二级市场利于其套现,所以会推动企业走向IPO。

就理想汽车而言,也并非真正不缺钱。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其将砸重金开展L4级自动驾驶研究,还将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SUV,并计划在年内将线下门店从当下的21家扩展至60家。

上述事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据业内人士透露,仅L4级自动驾驶开发就需要10亿级别的资金投入,而新车型的研发投入甚至可能高达百亿级。

理想汽车选择当下进行IPO,的确算得上一个还不错的时机。即使成功上市,也不能掉以轻心,瑞幸就是前车之鉴。

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观察者或投资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登陆二级市场只是证明自我、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该指望其能雪中送炭、逆天改命。

距离真正“成功”,造车新势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宏景智驾完成A轮亿元融资,加速自动驾驶商业落地

近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宏景智驾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达泰资本领投,德联资本和云九资本跟投,老股东高瓴资本、蓝驰创投、线性资本、清研资本、Translink等超额跟投。一苇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融资顾问。

宏景智驾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及数据团队扩建与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据透露,预计在明年年底前,宏景智驾技术及数据团队将从现有的一百多人扩充至三百多人,核心聚焦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边界开拓和数据壁垒建设,进而持续优化迭代“车规级计算平台硬件+软件算法+系统集成”构成的自动驾驶全栈式解决方案,加快产品上市进度,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量产项目需求。

领投方达泰资本表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至今需要的已经不仅是实验室样品,而是可以解决实实在在商业诉求的产品。宏景智驾是少数兼备‘超前技术储备‘和‘极强产业落地能力’的公司,我们认同宏景的发展理念,也非常看好宏景成为这波自动驾驶浪潮的重要推动力量。”

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樊雪松表示:“面向L3及以上等级无人驾驶决策系统,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环节,类似于无人驾驶汽车‘大脑’,不仅需要软硬件一体的综合技术能力,还需要满足车规级的工程化要求和车厂贴身配合。宏景智驾的创始团队来自通用、德尔福、AVL等国际顶级汽车企业,组织并深度参与国外车企龙头的无人驾驶系统的量产级车型研发项目,在无人驾驶核心算法和复杂车规级控制器等方面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目前已获得国内多家领军车企的多款主力车型的量产定点,业绩将持续爆发。在国内汽车无人化大趋势下,我们坚定地认为并持续看好,宏景智驾对国内车企的‘战略级供应商’作用,指引国内车企定义新代际的无人驾驶汽车,引领国内无人驾驶的伟大浪潮。”

云九资本合伙人王京表示:“自动驾驶的趋势已如浪潮般席卷,行业内的玩家也正在经历快速洗牌。宏景智驾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完整的软硬件自研能力,成立仅三年就快速打开市场,目前已获得多家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认可。刘飞龙博士带领的创始团队曾深度参与全球首个L4级自动驾驶量产车项目Cruise,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团队风格扎实稳健。我们相信宏景智驾未来能够领跑行业,并实现更多元的拓展、创造更多价值。”

 

直道超车——从技术出发 并坚持聚焦技术创新的后发先至战略

不同于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宏景智驾自成立之初便优先聚焦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技术人才储备和团队落地能力打磨。多年来,宏景智驾凭借着扎实的研发能力、惊人的落地速度正在全面实现“直道超车”。经过三年的发展,宏景智驾已经成为业内少有的具备软硬件完整自研能力的全栈式自动驾驶服务商,产品覆盖L1-L4多个等级,满足乘用车及重卡、公交、矿卡等多种商用车场景。依托坚实的研发人才储备和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实力,宏景智驾进入量产阶段显得举重若轻。据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博士介绍,宏景智驾今年将交付不少于5个前装量产项目,实现近10万装车量,后发先至。

以合作嬴量产”,目前宏景智驾正处于“推进量产阶段”的加速期。

目前,宏景智驾已携手国内某头部新势力造车企业,其旗舰车型上前装量产的新一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是全球首个搭载最新国产AI芯片+800万像素技术方案的L2+级域控制器量产项目,支持实现NOA(高速自动导航),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十数项L2+级别多场景ADAS智能驾驶功能。宏景智驾认为,该产品完全具备直接对标国际大牌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将引领和提升L2+高等级智能驾驶产品在国内汽车市场的装车率,并从根本上改变高端汽车电子产品长久以来被国外零部件巨头垄断的局面。

“以量产赢数据、以数据嬴技术”。在宏景智驾的战略布局里,2021-2022年将进入“数据驱动阶段”。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博士表示:“数据就是壁垒,谁出货量大,谁数据就多,然后形成一个正向的加速发展。”除了今年近10万的装车量,宏景智驾与江淮汽车的合作还将带来新能源轿车、SUV以及轻卡等多种车型的潜在市场。而在场景运营方面,宏景智驾与安能物流在L3智能重卡和干线物流智能化方面加深合作,并将联合更多的优秀合作伙伴,于今年下半年率先开始实际的商业化试运营。

“脚踏实地”——用量产ADAS产品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仰望星空”——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拓展技术和商业化边界。作为一家以自动驾驶技术见长的科技公司,宏景智驾旨在实现交通产业的全面革新,通过“可持续的正向驱动商业模式”,“显著的项目和产品落地速度”和“开放性的自动驾驶生态圈”实现高速发展。刚满3周年的宏景智驾,已经成为自动驾驶领域 “技术创新型”公司的典型代表和中坚力量。

Ⅵ 宏景智驾完成A轮亿元融资 加速自动驾驶从技术创新到商业落地

目前,宏景智驾已携手国内某头部新势力造车企业,其旗舰车型上前装量产的新一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是全球首个搭载最新国产AI芯片+800万像素技术方案的L2+级域控制器量产项目,支持实现NOA(高速自动导航),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十数项L2+级别多场景ADAS智能驾驶功能。

在宏景智驾的战略布局里,2021-2022年将进入“数据驱动阶段”。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博士表示:“数据就是壁垒,谁出货量大,谁数据就多,然后形成一个正向的加速发展。”除了今年近10万的装车量,宏景智驾与江淮汽车的合作还将带来新能源轿车、SUV以及轻卡等多种车型的潜在市场。而在场景运营方面,宏景智驾与安能物流在L3智能重卡和干线物流智能化方面加深合作,并将联合更多的优秀合作伙伴,于今年下半年率先开始实际的商业化试运营。

Ⅶ 理想ONE自燃分析 这次“新能源”不该背锅

继威马、蔚来、小鹏之后,理想智造也“火”了。
5月8日午间,微博上有网友视频曝出,湖南长沙一台理想ONE发生自燃,视频中可清晰看到车辆冒浓烟起火的情景,随后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对车辆进行了灭火处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场事故里,有两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
首先是理想智造官方的态度。在事发一个半小时后,理想智造的官方微博就针对事故进行了回应,速度还算是比较迅速,但在态度上却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他们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前机舱冒烟”,但视屏中确是明明白白的熊熊大火。
面对如此实锤,理想智造却采用避重就轻的词语,来“偷换概念”,不仅显得没有意义、还产生了更大的负面效果,一时间探讨“烟还是火”的争论占领了该条微博评论的TOP 10,引发了众怒,如此危机公关真的不太聪明。
第二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就是该条微博称:电池系统不存在问题,后续有调查结果会及时发布。或许是由于官方前半句的说辞显得太不诚恳,对于后半句的真实性也有不少网友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不过在擎哥看来尽管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未宣布,但“电池系统不存在问题”的说法可信度还是比较高。
和采用纯电以及插电式混动的车型不同,理想智造ONE采用的是增程模式,大概的意思就是给这块电池自带了一台“燃油发动机”,这台被安置在车头的1.2T高功率增程器并不参与车辆的驱动,唯一的作用就是给电池发电。
从视频上我们能看出,起火的位置在车头,正是增程器安置的地方,而不是车底,动力电池组部分;同时理想ONE电池所使用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如若发生起火,会很难扑灭,这也是特斯拉一烧就烧成架子的原因。综合这两点来看,此次起火的应该是增程器无疑。
至于自燃的原因,由于是新车,线路老化问题基本可以排除;有相关人士推测,大概率是发动机舱温度过高(毕竟有个涡轮在),又没好好做隔热,或者生产一致性不好导致隔热性能下降最终导致高压线束被引燃。
如此一来,宁德时代倒是松了一口气,但是对于理想智造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更不好的消息。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增程式电动车在目前市场上属于“稀缺物种”,偶尔能在街上见到的数不多的增程式电动车,只有宝马i3增程版、雪佛兰沃兰达,它们都已经停产,当然还有理想ONE。在国内,此前也有很多车企都尝试过开发增程式系统,包括江淮、长城等都有过概念车或者增程架构推出,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按照逻辑来讲,搭载一个增程式发动机就能够提供1000公里的续航,远超一般插电混动车型的续航里程,为什么没能成为主流?原因大概有两点。
首先,增程式电动车面临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这导致无论是以串联式混动系统作为增程器的宝马i3,还是装载高复杂度混联混动系统的雪佛兰沃兰达,试验性的产品性质以及相较同级别燃油车数倍的售价,都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特定技术路线的探索。
另外,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辆增程式车型,需要在原本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依靠“燃油发动机”的发电系统,显然在一套动力系统内又增加了这么一个技术要求极高的模块,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散热系统、电控效率、NVH等等,整体的研发难度成几何性的增长。
就拿增程机这一个东西来说,他并不是随便找一台发动机装上去就完事了,而是需要单独开发。第一代沃兰达就由于发动机舱高温和三电系统高压的问题,在2012年内就自燃了三次,这还是“百年雪佛兰”所研发出的产品。
而撇开理想ONE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不说,他所搭载的东安动力三缸1.2T增程器也同样的年轻,首次点火实验成功在2015年2月,距离现在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根据全球汽车品牌发动机研发时间看,一台成熟的发动机平均的开发、实验及量产时间为5-10年,或者更久。比如获得世界“十佳发动机”的日产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它的诞生,据日产工程师由构想到试验,到最终量产,足足研发了20年的时间。
尽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的说,这台研发时间较短的发动机就一定不好,但就客观事实来看,年轻的它的确容易让人对其质量或者本身的设计是否有硬伤产生怀疑。
相比蔚来、小鹏等,理想智造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8月,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王兴个人投资近3亿美元(约合21.2亿元),字节跳动跟投3000万美元,经纬创投、明势资本、蓝驰创投等老股东也均有跟投。融资到位后,理想汽车累计融资额达到15.75亿美元,理想汽车的估值约为29.3亿美元。
据理想汽车官方数据,自2019年12月理想ONE开启交付以来,共计交付新车6500辆。截至4月29日,四月累计交付新车超过2600辆,较今年3月1447辆的交付量增长近80%。从数据上看,理想ONE的发展势头正猛。此前,蔚来因为自燃事件引发召回,直接影响了蔚来业绩,如今的这把“火”无疑同样给理想ONE泼了一盆冷水。
此次起火的最终原因是什么?理想智造在“开局不利”后又该如何挽回消费者“有裂痕的爱”?我们会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雪佛兰内饰难看 发布:2025-07-01 09:18:46 浏览:69
濮阳二手面包车价格 发布:2025-07-01 09:00:19 浏览:704
兖州出租车价格表 发布:2025-07-01 08:46:13 浏览:733
x328i运动版内饰 发布:2025-07-01 08:15:36 浏览:437
网红豪车美女 发布:2025-07-01 08:13:51 浏览:817
张家口皮卡销售 发布:2025-07-01 07:55:06 浏览:23
碳纤维内饰喷漆 发布:2025-07-01 07:40:36 浏览:578
标致301内饰异响 发布:2025-07-01 07:39:43 浏览:736
探险者23风尚版内饰 发布:2025-07-01 07:36:16 浏览:645
七座华晨中华高商务车11万左右 发布:2025-07-01 07:25:12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