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汽车乱象
『壹』 为什么禁止低速电动车上路,但不禁止其生产和销售
要说生产低速电动汽车是禁止的,我认为其中有些是矫枉过正。
首先,我国大部分城市对低速电动车或旧电动车的生产、质量保证和使用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定。低速电动汽车在尺寸和尺寸上差别不大,但不包括在交通管理系统中。路上闯红灯、过高速公路、倒车等的电动车很少。如何管理和引导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动汽车与摩托车处于同样的尴尬境地。

『贰』 低速电动车乱象或成历史 拟纳入乘用车/9月发布
增加了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要求不小于70wh/kg。针对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模拟碰撞试验和循环寿命要求:
电性能要求应满足GB/T 31486,电池模拟碰撞试验在X方向加速度为GB 38031要求的80%(由于整体车速降低),Y方向加速度不变;电池循环寿命要求为循环500次后不低于原始状态的90%。
(10)增加整车标志和标识要求:增加“微电”的标识要求(在车身两侧及后侧易见部位,最高车速也要求体现)。
5、标准草案中对低速车其他方面要求也作了补充:
(1)轮胎:应满足GB 9743,必须为汽车用轮胎。
(2)稳定性:应满足GB/T 14172,向左侧和右侧倾斜的侧倾稳定角均应大于等于35°(强制要求)。
(3)起步加速性能:车辆在0~30km/h的加速时间,应小于10s。
(4)爬坡性能:通过4%坡度的爬坡车速不低于20km/h。通过12%坡度的爬坡车速不低于10km/h。
(5)低温起动性能:在-20℃±1℃静置8h后能正常起动行驶。
(6)可靠性要求:总里程8000km(强化坏路2000km,平坦公路6000km)。
6、讨论会特别提到:
(1)该标准草案中对低速车提出的要求按照该标准执行,未提到的要求全部按照传统车的标准执行;特别提到胎压报警,本标准未提到胎压报警的要求,但需要根据传统车要求来做。
(2)针对侧碰试验,参考五菱宏光MINI,R点超过700mm,可不做侧碰。
(3)铅酸电池:部委不接受铅酸电池,低速车只能使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
(4)补贴、双积分:对于低速车,国家是想规范,不是鼓励,低速车不可能拿到补贴和双积分;但碳指标低,企业未来会更有竞争力,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5)空调系统:对于低速车空调系统没作要求,但是除霜除雾功能必须要有。
(6)公告政策:低速车的公告要求需等待政策发布。
7、标准修订进程:
(1)2021年4~5月:征求意见。
(2)2021年6月:标准审查。
(3)2021年7月:标准报批。
(4)2021年9月:标准发布。
『叁』 我买的低速电动汽车被扣了交警不让取车说过了三年就报废这合法吗老百姓二年的收入买的用来接送孩子上学
如果已经接受完处罚的情况下,不放车属于违法。
『肆』 国家政策对低速电动汽车是上牌还是不上要不要驾驶证
不上牌, 因为低速电动车目前国家还没有实行《公告》管理,所以公安机关无法挂牌。
不需要驾驶证,但为了个人的安全考虑,最好是考完驾照或是要练习到实际开车很习惯了再开车上路。 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对低速纯电动汽车进行管理的,目前是还没有纳入到管理范围而已,可以不用上牌照,不用驾照也可以开,但我们自己需要慎重,毕竟开车不是儿戏,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伍』 总在新闻看到低速电动汽车出事故,是不是电动汽车不好
这肯定是不对的啊,那种低速电动车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新能源汽车,你看欧拉品牌的新能源品质就非常好,还有着和汽车一样的安全系数。
『陆』 新华社批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这些乱象是通病还是个例
新能源车企的浮夸炒作的风气确实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通病。
随着新能源车企变得越来越多以后,国内新能源车企恶意炒作的风气已经变得越来越盛行,有很多新能源车企并没有足够的相关技术支撑就已经出现了严重虚高的市值估量,因为有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只是在炒作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用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来圈钱,可以说这些公司的行为是在过度消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存在着严重的股价市值虚高情况。有一些新能源车企已经实现了汽车的量产,因此这些已经实现汽车量产的新能源车企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存在着市值虚高的问题,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些车企还是能够用出色的市场销量支撑起如此高的市值估量。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新能源车企并没有实现汽车的量产就已经出现了过高的市值估量,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当然也希望新能源汽车企业不要被眼前的虚荣冲昏头脑。如果只是为了炒作新能源汽车概念的话,我也希望这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能够远离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因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未来的经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柒』 北京持续开展电动三四轮车乱象整治,对违规电动车将如何处理
转眼间新国标已经实施1年多了,各地对于电动车违规上路整治力度却只增不减。对于电动车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各地也有所不同,低则20-50元,高则500-2000元,相信很多电动车用户都有收到过交警的罚单。
《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与《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交警全警上路,严查各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
严查电动车假牌、套牌情况
全面启动“千警上路”,对车牌和车辆备案信息不符、涉嫌套牌的违法电动车进行暂扣,后续将核验车辆和车牌来源,并进行是否超标的检测。交警表示:“一般选择上套牌或者上假牌,主要是因为车辆超标上不了牌。不少商家也存在投机心理,收购车牌,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交警提示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需要通过车辆合格证核对车辆外观等信息,如果存在改装行为一般也是上不了牌的;购买时一定要留存发票,并对车辆拍照留存证据。当发生上不了牌的情况,可以向交警部门举报,对商家追责。
『捌』 低速电动车隐患多,为何难以杜绝
在全国大部分的地区,低速电动车还是很常见的。那么低速电动小汽车明明隐患如此之多,为什么还是难以根除呢?其实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厂家的问题,在之前我国的交通法规还没有对充电的电动小汽车进行过明确的要求,所以制造这些小汽车的厂家们尝到了不小的甜头。而到了现在,我们的交通法对低速电动小汽车有了明确的规定,却没有对低速电动汽车的制造厂商有任何的要求。所以,厂商都没有开始禁止生产这种小汽车,自然也是难以杜绝的原因之一了。
其实这种充电的电动小汽车是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的,首先他的驾驶者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的一些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早就开始降低了,再加上开这种小汽车似乎不用经过任何的培训,据统计,由于像这种电动的小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整治这种电动的小汽车一定要快刀斩斩乱麻。
『玖』 低速电动车屡屡出现各种问题,应该禁止生产吗
看到这种需求代来的商机,低速电动车制造商开始纷纷推出偏向年轻消费者的低速电动汽车。不仅从造型方面通过模仿各类豪车的造型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同时也开始推出三座甚至四座车型,在车身尺寸和空间表现方面也有直逼小型汽车的势头。
车业杂谈认为,要解决低速电动车的乱象,结合国外在低速电动车领域的相关举措,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对于低速电动车产品的管控要严格,从产品端确保安全性。即要对现有的针对低速电动车的相关产品标准,诸如最高行驶速度限定、准入条件及产品安全标准等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又要对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进行严格管理,提升其违法违规的处罚成本,确保其生产和销售的低速电动车产品的安全性达到国家制订的相关标准,杜绝存在安全隐患的低速电动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是要完善低速电动车参与交通的相关交通法律法规,确保监管部门明确且有法可依。驾驶低速电动车的驾驶人员需要持有驾照,低速电动车需要进行车辆登记、注册和检验,以确保监管能够具体到位,提升低速电动车驾乘人员的违法违规成本,提升其交通参与安全意识。同时也需要考虑是否在固定或单独的行驶区域或路线上行驶,确保与普通汽车进行分道分区域行驶。
不过,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经达到百万辆的事实,一方面说明低速电动车产业很难以将其一棒子打死,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市场需求已达规模,一棒子打死有损部分消费者的权益。在这样的情况下,车业杂谈认为,在确保对低速电动车的监管及交通违法违规成本不低于普通汽车的前提下,国家层面还是应该通过相关法委法规和标准的完善,进行合理有效的疏堵结合式管理,根治低速电动车乱象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维护好有生产资质的生产和销售低速电动车的企业以及低速电动车消费者的合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