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最新消息
㈠ 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博郡汽车”)成立于2016年8月,依托原思致团队在底盘平台、整车性能、三电技术、轻量化工艺及智能驾驶系统方案的核心优势,专注中高端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系统、车联网服务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舒适便利、高效环保的极致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体验。
法定代表人:黄希鸣
成立时间:2016-12-13
注册资本:11861.11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11100027742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步月路29号12幢-102
㈡ 新势力造车爆雷 南京重蹈汽车产业之殇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它曾经见证了从东吴到南朝陈国三百多年的兴衰,也在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而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南京这座城市也见证了众多车企的兴衰,南京城的汽车梦也随之起起落落。
南京所经历的只是中国新势力造车的一个缩影,在大浪淘沙、资本退却的今天,很显然新势力造车将会困难重重。想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仅仅靠补贴和政策就能一蹴而就的。留给中国,留给南京的时间都不多了,在外资品牌蓄势待发新能源的今天,用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豪赌新势力造车已经毫无意义了。回归初心,让资本落到实处,发挥我们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以技术为导向,让造车回到正轨上来,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造车新势力危机重重,开年又"倒下"一位,博郡汽车已全线停产
按理来说,拿到生产资质过后,新车很快就能够动工正式生产了,但是博郡汽车的资金链却出了问题,生产又再次被搁置了。主要是因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在上述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博郡汽车应缴付出资10亿元;在合资公司成立6个月内且已经取得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后,博郡汽车完成剩余缴付出资10.34亿元。
不过根据一汽夏利昨日(1月14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截止2020年1月13日,南京博郡以货币方式向天津博郡仅缴付资金1400万元,看来博郡汽车想要造车可还得花上一大笔钱才行呀,但是如今的博郡汽车又哪里还有钱呢?
其实,不光是博郡汽车,其它造车新势力包括蔚来、威马、小鹏等在内的车企都受到资金的困扰,盈亏平衡至今难以预料。眼下,博郡汽车资金缺口越来越多,再加上拖欠供应商货款,博郡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很难如期交付。在眼下的新能源市场中,造车新势力想要获得新一轮的注资已经非常困难了,强如蔚来、威马这样的一线造车新势力也只能勉强的拉到资金注入,至于二线造车新势力就更不要想了,想要获得资金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小编语
虽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看起来依旧是前途无可限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的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会走上争取资金注入的道路,二线造车新势力肯定是抢不过蔚来、威马等车企,等待着它们的只有逐渐的被淘汰,所以何不如趁着现在亏损不多的情况下抽身而出,还不跑的话就只有等死了。造车新势力中,你最期待那家车企的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疫情加速淘汰赛,造车新势力该指望谁
每一个企业,不走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到底怎样。从整个汽车产业的高度看,新势力杀出重围也好,黯然退场也罢,留给汽车行业的绝不仅仅是PPT造车、空手套白狼的谈资笑柄。作为“新鲜血液”,造车新势力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以及改变的可能性,传统车企也由此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但回到企业自身,毫无疑问,造车新势力当务之急还是“活着”。
?文/李丽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博郡汽车宣布进入全员待岗状态,它还有希望吗
近日,博郡汽车创始人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业界强烈关注。信中表示,目前博郡汽车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话虽然说得隐晦,但业内人士从中嗅出了不寻常的意味,博郡汽车要“翻车”。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还面临传统车企转型所带来的压力,现在几乎所有燃油车企都在努力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渠道与经验做新能源汽车,同时有着基于燃油车打造的先天品牌优势。此外,国产化后的特斯拉以强劲的销量态势证明其新能源汽车界“超新星”的实力,试问造车新势力拿什么去争?
写在最后:
2020年,在市场紧缩与疫情的双重影响,曾经意气风发的造车新势力已不复当年之勇,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又一个接一个消失。试问最后能留下来的又能有几家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黄希鸣“毒奶”自己,缺钱的博郡终没撑过残酷洗牌|行业
又一家造车新势力撑不住了!
不能否认博郡有追求、有理想,但是随着消费者认知的增加,政策的逐渐退坡,更多传统车企的量产车型加入战局,博郡更该认清自己没人、没车、没产品的现实。
新能源产业从来都是机遇与危机并存,正像黄希鸣自己说的那样,洗牌已经来临了,今年就会有一些企业马上就倒下去,明年后年也会有大量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倒下去。
这个是应该很清晰的,这个洗牌过程是很残酷的。(撰文|宋雨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博郡汽车困难重重,创始人却跑到美国本人发声明回应
[汽车之家?行业]?继6月13日发布声明承认博郡遭遇严重经营困难后,近日,博郡汽车创始人、总经理黄希鸣再次发表内部信,进一步明确提及了公司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对于拖欠员工的薪酬、福利表示歉意并承诺积极解决。此外,他强调他本人会“待在国内”,对此前围绕他“已离开中国去往美国”的传闻进行了直接回应。
『博郡iV6』
黄希鸣在信中提到,由于公司目前仍处于轻资产模式运作阶段,没有土地、厂房等可变卖的资产来解决员工的现实问题;而且疫情后资本市场低迷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极为谨慎,但他和部分高管仍在“不惜一切代价、积极探索各种合作模式寻找新的投资者”。并尝试将目前博郡的成果(含车型、平台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与其它厂家或行业新进者合作来回收资金,以求优先解决员工社保、公积金和薪酬等切身问题。但他表示这并不容易,从寻源、签署协议到交付和回收现金仍需要一段时间。
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之一的博郡汽车成立于2016年12月,创始人黄希鸣在车辆底盘技术研发服务上有多年经验,因此博郡一直强调研发是其核心立身之本,包括技术、动力总成、结构、轻量化,AI智能网联等等。此前,博郡汽车也有过密集的产品布局期,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博郡汽车发布了针对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开发的i-SP、i-MP、i-LP三大电动车平台,作为首款量产车的博郡iV6也于车展期间开启预售,预售价区间为25-35万元(补贴前)。2019年12月,黄希鸣曾在一次大会上发表演讲,表示未来5年内,博郡将基于3大平台推出10款车型,实现轿车、SUV、MPV等全覆盖。
但自2019年5月起,博郡汽车就曾因欠薪、不发年终奖而被员工起诉,据悉拖欠薪水员工多达800余人。随后,又陆续传出多位高管离职的消息。南京博郡旗下重要子公司上海思致也深陷各类诉讼的泥潭中,包括劳动仲裁、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20起开庭公告,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围绕博郡汽车经营困境的讨论越来越多,直至形成现如今的困境。而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后,博郡汽车和大批员工又将何去何从?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文/汽车之家才丽媛)
㈧ 连续巨亏的一汽夏利“卖身”天津博郡 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3月12日,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汽夏利”)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实施进展情况的公告》,宣布企业名称和法人代表已完成变更。公告显示,企业名称变更为“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为“HUANGXIMING”。
相关资料显示,成立于2016年的南京博郡汽车因拖欠员工年终奖、加班费等遭到员工维权,加上供应商断货,博郡汽车生产出现了难题,近期又被曝出要求员工自缴社保问题;另外,南京博郡在2019发布了iV6和iV7两款SUV车型后开启预订,此后新车上市却遥遥无期,这一些列事件难免让人揣测南京博郡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
由此来看,天津博郡能否撑双方的合资以及后续产品的研发与落地最终要看南京博郡的资金链是否能够充足,一旦资金链断裂,也就意味着其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如今国内疫情状况严重,如果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将成倍增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㈨ 博郡汽车量产项目进展的怎么样是否会面临破产的困境呢
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造车新势力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存在。但是受到去年资本和市场寒冬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陷入了资本困境。又有媒体曝出博郡整车项目已经面临停工,资金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博郡汽车目前量产项目进展究竟如何,又是否面临破产呢?
综上来看,在汽车市场整体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想要维持生存就已经困难重重了,目前在几百家造车新势力当中仅有十几家有交付能力,大多数还在生死存亡线上苦苦挣扎。而造车新势力想要“活下去”,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㈩ 2020变局|个位数销量和接连“暴雷”的赛麟、拜腾与博郡
近日,赛麟、拜腾、博郡等新势力造车的接连“暴雷”,让原本就在疫情阴云笼罩下的车市更添一丝凝重。
早在2015年前后,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以及排放法规的趋严,国内新势力车企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的造车新势力车企数量不下50家,这意味着,近4-5年的时间,国内拥有的造车新势力数量已经达到传统车企的一半。
而且在这众多造车新势力中,截至目前,超过15家已经取得到了发改委生产资质,有6家还拿到了双资质。
不过,由于行业结构的调整,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中国车市漫长的“寒冬期”将一部分弱势汽车创企逼入“绝境”,沉重的负债,遥遥无期的量产车交付,断裂的资金链,开始成为悬于新势力们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尖锐而危险,洗牌出局者众。
一个月内,三家新势力“倒下”
6月13日,博郡汽车创始人在一封公开信表示:“博郡汽车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形成成果和产品,积极对外合作,争取创造正向现金流,并力争带领博郡汽车走出困境。”
两天后,博郡汽车宣布将出售车型平台等核心技术;同时宣布全员待岗,待岗期间发放生活费2480元/月,这份声明意味着这家成立了四年的造车新势力的失利。
事实上,博郡汽车的颓势早现端倪。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南京博郡总资产约5.5亿元,净资产为5700万元;2018年营收5700万元,亏损4.79亿元,再加上2017年,两年之内,博郡的亏损额就达到了7.8亿元。而从去年5月开始,博郡就因欠薪、拖欠年终奖而被员工起诉;今年因拖欠几个月的物业费被物业上门威胁停水停电。
无独有偶,如果说博郡的败局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那么赛麟则几乎是一夜之间“高楼”坍塌。
2020年无疑是汽车行业难熬的一年,对于新势力而言尤甚,他们还能等到“绝地逢生”的机会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