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城市电动汽车保有量
① 洛杉矶目前的车辆数目是多少
洛杉矶共7500万辆,而作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加州拥有各类汽车2700万辆。尽管加州对车用燃油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车辆排放都已达标,但过多的车辆对空气的污染依然严重。不久前公布的一项美国全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报告显示,加州最大城市洛杉矶的空气污染程度名列前茅。
去年以来,加州政府开始实施一项鼓励公民使用环保汽车的措施。根据这一措施,购买电动汽车或天然气汽车的公民不仅可以享受还贷期限为3年的9000美元优惠贷款和10%的税收优惠,而且在停车和道路使用等方面也享受特殊待遇。例如,环保汽车在加州收费公路上可以免交费用,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免交停车费,一些大型购物超市还为环保汽车专辟停车区,以解决环保汽车的停车难题。
加州政府还规定,环保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即使乘客只有一人也可以破例使用按规定在乘客超过两人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的快车道,从而大大减少了环保汽车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塞车之苦。在所有优惠措施中,环保汽车可以破例使用快车道的规定最具吸引力,因为这个规定可以使驾车者耗在路上的时间减少60%。今年4月份,洛杉矶市政府还增加了一项特殊优惠,规定环保汽车在街头投币泊车区可以免费停车。此外,洛杉矶水电局等一些政府机构和电厂还专为电动汽车提供免费充电服务。
不过,尽管加州政府和洛杉矶市政府提出了多项鼓励使用环保汽车的优惠措施,但由于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加州环保汽车总数增长并不明显。 据加州车辆管理局提供的统计,目前加州仅拥有6100辆环保汽车,这一数量与全州汽车总数相比还只是一个零头。阻碍加州环保汽车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二:环保汽车供货量不足以及鼓励使用环保汽车的宣传没有到位。
美国一些主要汽车制造商都认为,由于环保汽车价格较高且一些技术难题有待解决,现在批量生产适合高速公路行驶的环保汽车的时机还不成熟。另外,由于环保宣传不到位,致使环保汽车驾车者很容易遭到执法人员和其他驾车者的误解和无端指责。洛杉矶市议员埃里克·加塞蒂因为将电动轿车停泊在投币停车区而两次收到罚款单,他只好写信给负责管理停车的部门,解释有关环保汽车的优惠政策,罚款单才被取消。
② 以大为美的美国人会喜欢电动SUV和电动皮卡吗
说到美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典型的“车轮上的国家”,这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一是经济发达,民众消费能力强;二是地广人稀,且路网发达、路况好;三是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汽车文化盛行;四是相对于美国民众的收入水平来讲,在美国销售的车价格都比较便宜,而且燃油(包括汽油和柴油)价格也很低,后期用车成本不高,一般人都能负担……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因此,美国每年的汽车销量位居世前列,尽管数量上比不了中国,但是按千人保有量的话,美国则远远超过中国。
另一款则是特斯拉Cybertruck纯电动皮卡这款皮卡在发布时引来一时轰动,而且在发布后三天就已经收到了20万份订单,一周之后订单量又飙升至25万辆,可见,与燃油皮卡差不多,纯电动皮卡可能也是美国汽车销售的另一增长极。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凌萧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1、概述美国、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简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当今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代表着世界汽车发展风向标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其产业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对策,以促进该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
从如下三个方向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对策: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促进政策的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发挥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的主导作用和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对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转换成本并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
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保障性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能源发展管理机构同时明确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模式.
④ 美国有多少辆汽车
一、美国有多少辆汽车――微软
谜语类试题:美国有多少辆汽车?
张兵(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这道试题并不难,我想它可能只是想考察一下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即在短时间内快速应对不规范问题的能力。我当时的回答是:美国有多少人?这些人里又有多少人会开车?而会开车的人里又有多少有这样的经济能力可以购买汽车?可以购买汽车的人里是不是都已经买了?这些问题解决了,那答案自然就知道了。
企业回复:很明显,这是一道答案开放的试题。它是为了考察应聘者能否对一个问题进行符合逻辑的创造性思考,并迅速通过这种思考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至于答案,我们显然并不关心。这两道题的指向性很明显,应聘者是否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出其不意的问题做出反应,并能够有逻辑地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同样希望能够得到出其不意的答案。有不少人通过在网上搜集这种试题来准备答案,显然违背了企业的本意,大家要记住:重复的答案都不是好答案。
⑤ 2018年世界汽车保有量排名
汽车保有量(car parc)指的就是一个地区拥有车辆的数量,一般是指在当地登记的车辆。但汽车保有量不同于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保有量包括摩托车、农用车保有量等在内。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8年7月16日发布,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
据介绍,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达1636万辆,高于2017年同期1594万辆的登记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99万辆,私家车保有量达1.8亿辆,2018年以来保有量月均增加166万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全国58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7个城市达300万辆以上。载货汽车保有量达2470万辆,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载货汽车达172万辆,明显高于2017年同期156万辆的登记量,为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3.96亿人,新领证驾驶人1325万人。其中,男性驾驶人占70.7%,女性驾驶人占29.3%。
⑥ 美国和中国谁的汽车保有量大
美国和中国汽车保有量,目前暂时为美国大,2020年左右有望超过美国。
1、2016年,汽车保有量:中国1.2亿辆,美国是2.2亿辆
2、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459.76万辆,而美国只有1747万辆新车,比美国多了712.76万辆,2016年上半年,中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5%,美国才增长1.4%,差距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年底能超过美国1000万辆。
⑦ 电动汽车真的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吗
看着大街上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尤其是特斯拉的火热,你是不是以为电动汽车是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1886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两年后奔驰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是不是时间已经够早了?然而电动汽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34年,相比于内燃机汽车早了半个多世纪,你如果对1834年没有概念的话,按照中国的时间是清朝道光十四年。
第一辆电动汽车由美国一位叫托马斯·达文波特的机械工程师于1834年制造,这辆电动车跟奔驰制造的第一辆车同样使用三轮结构,它由干电池供电,像现在得电动汽车一样使用直流电机驱动,不过毕竟是第一代产品,这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非常短,而且不能进行充电,不过还好仅仅是实验产品,如果量产发售的话岂不是成了一次性汽车了,这是什么家庭才能用得起。
时间来到1881年,法国的电器工程师特鲁夫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够实际操作的电动三轮车,这辆车的能源来自于铅酸蓄电池,不过似乎这个电池也还不能充电;三年后的1884年,英国的发明家托马斯·帕克研制出了容量更大且可以循环充电的电池,随即他便制造出了可以量产的电动汽车,即便以这个时间节点来看的,还要比卡尔·奔驰制造出的内燃机三轮车早两年。
到这里你肯定会疑惑,为什么电动车出现的这么早,但到现在却没有被普及呢?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燃油车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要比电动车或油电混合动力的车高很多。
然而事实上是,你所疑惑的事情曾经真的发生过。
1888年欧洲各国开始重视能源和环保问题,尤其是英国和法国更是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此时的电动汽车相比于内燃机汽车除了速度低一些,无论是在启动流程、工作噪声、舒适性及结构复杂程度上都要比内燃机汽车更加优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电动汽车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电动汽车,1915年美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为50000辆,此时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比内燃机汽车高出了16%,真的满大街都是电动汽车啊。
但是盛极必衰,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欧美国家经济的发展,公路网络建设越来越广泛,人们的活动范围越发的扩大,使得人们对于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石油开采提炼技术以及内燃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使用成本、续航里程还是价格及性能上,燃油汽车都变得更加具有优势,从此时开始电动汽车的热度慢慢衰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电动汽车也仅仅是出现了一些概念车型,但并没能翻起什么大的风浪,直到20世纪70和8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人们再次想起了电动汽车,各个国家相继成立了电动汽车或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组织来促进行业发展。
到了21世纪,人们对于能源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这使得电动汽车终于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都重新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各国相继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车企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特别是我国近些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连不断,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
就目前来看看,市场上一些优秀的电动汽车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日常短距离代步的要求,而且无论是在静谧性还是使用的流畅度都要优于大部分的燃油汽车。但是现在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充电速度、续航里程、维护成本以及我认为最重要的电力来源。
前三项因素仅仅是限制了电动汽车在市场层面的普及,最后一项因素才是实现电动汽车意义的关键所在,只有电力的来源更加清洁更加多样化,才能实现最初解决能源危机和实现环保的愿望。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86年,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将来,在更加先进科幻的技术到来之前,电动汽车会再次成为主流。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有意思的内容别忘了关注我,我会持续更新有趣又有用的汽车知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目前,日本正全面发展三类电动汽车,其混合动力全球销量第一;在纯电驱动方面,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优于其他国家。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发布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
二、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
国研网: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晓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节能减排重大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这些国家,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制高点来考虑,国家投入力量加强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法较多的是“弯道超车”,我们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我国汽车工业以纯电驱动作为技术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有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到目前为止,共有160多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了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0多项。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首先,我国是仅次于日本、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来看,产品还多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另外,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第二,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量大、面广。我国又是工业电机的生产大国,在电机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包括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002594)、郑州日产、奇瑞、长安等都有混合动力性汽车生产上市。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潜在机会开始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势介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需标准先行私人消费大规模启动尚需时日
国研网: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如何?私人消费开展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国家标准委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驱动方式、驱动结构、电源结构的变化,充电设施、充电站的变化,都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之后,产业的发展才有依据,否则,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导致接口不统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现在据我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接口标准已经有了,充电设施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标准。当然,标准的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新能源汽车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有一种说法,叫“标准先行”,用标准来引导企业,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有些存在的问题没有通过大规模的使用是反映不出来的,也就很难把这些问题吸收到标准的调整之中。国外也是如此,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都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是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现在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家庭,还存在几个方面瓶颈的制约。第一个瓶颈是,受动力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行驶的里程较短。比如轻型车目前大约是120-160公里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城市内短距离行驶尚可以接受,长距离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新能源汽车受电池成本过高的影响,整体的价格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行驶同样的距离,其使用电能的成本要比传统内燃机动力汽车使用油的成本要低,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比传统汽车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看起来有竞争力。这也是消费者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另外从充电的基础设施来说,家庭的慢充,要对车库和停车场进行改造,目前很多家用的车库和停车场还没有这样的设施,改造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另外公共场合的快充设施目前还没有到位,所以从充电的便利性来看,也是消费者的一个顾虑。最后一个制约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感觉和体验与传统汽车还存在差距。消费者买车,一定会首先从使用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全都考虑过之后,再从舒适性、驾驶体验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做一个比较,看是不是有优势。现阶段真正面世的高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消费者体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汽车的时候,心里会打个问号,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厂家对这些问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分成了几个阶段:近期看私家车、乘用车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逐渐从轻混向中混、高混,中间加电机驱动发展,最后再发展到纯电动汽车。具体到市场来看,还是放到城市公交等领域。例如比亚迪现在把重点就放到了大巴、公交等领域,因为这些车型行驶路线比较固定,充电问题比较好解决,另一方面,在公交领域政府的补贴力度也较大,这部分车型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方面,大规模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从国家的角度已经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发展的战略上已经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力度上也越来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外,以后地方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购置税优惠,停车收费优惠,还将会提供一些行驶上的便利,比如传统汽车的限行,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消费者来加深认识,主动购买。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研网: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效果怎样?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国研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以后,会不会对电网造成更大的压力?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社会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驱动方式的改变,同时对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它的需求。从能源,尤其是电网来说,现在发展智能电网也是一个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有充电的需求,但是可以利用峰谷的方式充电。比如家庭用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夜间采用慢充的方式,用7到8个小时完成充电,这个时间正好是电网负荷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方式本身可以起到调峰的作用,利用峰谷电来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新能源汽车可以加强对电网分布式的利用,比如在一个区域,一个局部的城市或者一个社区使用新能源汽车,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起到储能的作用,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储能单位,整个车辆汇总起来,就变成一个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和电网配合就能实现一些功能上的互补。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电网运行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五、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尚存在争议
国研网: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很快,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晓明:在山东等一些地方,正在发展一些小型低速电动车,实际应该称之为小型低速低成本电动车,这些车型之所以发展的快,不是因为小型和低速,而是因为它的低成本,消费者的门槛比较低。低成本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使用一些传统上低成本的铅酸电池,另外整车的设计、制造方面牺牲了一些舒适性、安全性。从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上来说,行业内的争论比较多。有专家认为,小型低速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基于现有平台的这些电动汽车,价格都比较高,主要是电池的价格比较高,市场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由于大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来使用,很多购买者是第一次购买,没有传统汽车做一个参照和比较,另外由于电费较低造成使用成本较低,加上购置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接受度比较高,市场就形成了,以后可以通过电池的不断改进,车辆整体设计的不断改进提高整车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否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它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小型低速电动车,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一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判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是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向的技术创新,而小型低速电动车很难说是重大的技术创新。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分开来看,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要把小型低速电动车纳入到里面,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也不一定要出台政策去限制,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把这两种路线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⑨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是否一家独大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名究竟都有哪些车型?根据数据统计,在2019年全球共销售了约220万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了10%。而在众多新能源车型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特斯拉Model3,销量为300075台。紧随其后的是北汽新能源EU系列,销量为111047。第3名则是日产Leaf,销量为67873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来看虽然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一家独大,但是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开始涉足其中。同样以2019年10月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为例,在前10名中日系纯电动车型日产乐风就成功上榜,除此之外还德系高尔夫纯电、奥迪e-tron、宝马i3三款车型,虽然销量较低,但是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通用汽车:2025年美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将超特斯拉
玛丽·博拉表示,通用将有多款新车型推出,包括HUMMER EV皮卡、凯迪拉克LYRIQ和雪佛兰跨界车,这将帮助该通用在销量上超越特斯拉。玛丽·博拉对这些新车很有信心,并表示通用将继续努力,直到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第一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在美国主导电动车销售多年后,其市场份额正在减少。IHS Markit预计,特斯拉的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将从去年的79%下降到2021年的56%。IHS预测,随着通用汽车等大型汽车制造商发布大量新车,这一份额将继续降低,到2025年达到20%。而根据LMC Automotive预计,通用汽车将在2025年超过特斯拉,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