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电池组外部加热法可分为
1. 现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主流加热方式是什么
预热加热,燃油水暖加热器通过给新能源电动汽车安装水暖加热器,通过热量的传递给电池组加热已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2. 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连接可分为
电池的布置方式比较多样。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类车的电池组布置形式分几种,有的是放在底盘下方,有的是放在第二排座椅的下方,有的是放于后备箱的下方,还有的是放在了第二排座椅的后方,比如,比亚迪唐新能源的电池组就在放在底盘的下方,宝马 530Le 的电池组放在第二排座椅的下方,WEY P8 的电池组就布置在了后备箱下方,蒙迪欧插电混动版就把电池放在了第二排座椅的后方。
唐新能源放置在底盘中央的位置几乎没有影响。像类似唐新能源这类车型,将电池组布置在底盘的下方,这样几乎不会对车内空间造成影响,虽然它也配备了四驱系统,但它的第二排座椅的地板几乎是纯平的。唐新能源后排中间地板几乎纯平,对于中间乘客比较照顾。
另外,唐新能源的后座还支持按比例放倒,这样在后备箱扩展性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原本后备箱就比较规整,空间也没有受到电池组的影响。
别克 VELITE 5:“T” 型布局放置在第二排座椅下方对第二排影响很大。除了把一整块电池组放在底盘下方之外,还有一种和它类似,只不过是电池组的排列方式不一样,比如别克 VELITE 5,它是将电池组采用“T”型的布局,放在了底盘下方,这样的方式对后备箱空间也是不影响的,后排座椅同样支持放倒,只是对后排座椅的地板有些影响。
像别克 VELITE 5,后排中间除了有隆起外还受限于本身的设计,杯架被固定在了中间座位放脚处,对于中间乘客的舒适性影响很大。
区别于传统汽油动力与电驱动结合的混合动力:
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原理、驱动单元与纯电动车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车上装备有一台发动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一样,电池可以进行外部充电,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电池电量耗尽后再以混合动力模式(以内燃机为主)行驶,并适时向电池充电。
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按能源组合,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燃料电池的种类繁多,通常可以依据其工作温度、燃料种类、电解质类型进行分类。按工作温度,燃料电池可分为高、中、低温型三类。工作温度从常温至100℃为低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100℃~300℃为中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在500℃以上为高温燃料电池。按燃料来源,燃料电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式燃料电池,即燃料直接使用氢气;第二类是间接式燃料电池,其燃料是通过某种方法把氢气(H2)、甲烷(CH4)、甲醇(CH3OH)或其他烃类化合物转变成氢或富含氢的混合气供给燃料电池。按电解质划分,燃料电池大致上可分为五类:①碱性燃料电池(AFC)。②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⑤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优点
(1)排放几乎为零
燃料电池采用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CO和CO2 ,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没有高温反应,也不产生NO x 。如果使用车载的甲醇重整催化器供给氢气,仅会产生微量的CO和较少的CO2 。
(2)能量转化效率高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
(3)寿命长
燃料电池本身工作没有噪声,没有运动性,没有振动,其电极仅作为化学反应的场所和导电的通道,本身不参与化学反应,没有损耗,寿命长。
(4)燃料来源广泛
氢燃料来源广泛,可以从可再生能源获得,不依赖石油燃料。
燃料电池的种类繁多,通常可以依据其工作温度、燃料种类、电解质类型进行分类。按工作温度,燃料电池可分为高、中、低温型三类。工作温度从常温至100℃为低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100℃~300℃为中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在500℃以上为高温燃料电池。按燃料来源,燃料电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式燃料电池,即燃料直接使用氢气;第二类是间接式燃料电池,其燃料是通过某种方法把氢气(H2)、甲烷(CH4)、甲醇(CH3OH)或其他烃类化合物转变成氢或富含氢的混合气供给燃料电池。按电解质划分,燃料电池大致上可分为五类:①碱性燃料电池(AFC)。②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⑤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缺点
目前大部分氢燃料电池的综合能量转化率,远没有纯电动高,如果是可再生方法,效率一般较发电为低,相比纯电动是能源的浪费,会增加行驶成本;如果是化石能源生成,即时是副产物,也总归是产生污染的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如果是电力制氢,白白增加一道造成能量损耗的工序。综合起来单就行驶的能源消耗可能没有纯电动或插电混动经济环保。
氢燃料电池技术不够成熟,成本较高目前缺乏加氢的基础设施,而且跟充电站的建设一样,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而且不像汽车充电起步初期可以多利用家庭设备推动普及,慢慢扩展到公共充电桩和大型快速充电站,而只能一步调到大型加氢站。早期基础设施推广阻力大,反过来造成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难以扩大。这个是最大的硬伤。
4. 车用电池系统加热方法和控制策略是什么
车用电池系统加热方法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他们都配有不同的控制策略,一般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液体加热
动力电池系统与充电设备连接后进行电池系统和充电机自检,自检正常且无系统错误,则闭合充电回路继电器,同时BMU开始检测电池状态判断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Tmin<0℃时,则先行启动加热回路,利用水冷机组驱动电池系统液冷板加热回路或采用充电机提供充电能源对电池系统进行加热;当电池温度Tmin≥0℃时,电池系统开启充电功能,此时系统进入边充电边加热模式;当电池温度Tmin≥15℃时,电池系统退出加热流程,进入仅充电模式。电池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充电的原则是先加热,后边加热边充电,最后是仅充电。
5. 纯电动汽车是怎么取暖和制冷的
普通燃油车暖风热量来自于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通过管道在暖风水箱里循环,风机带动气流吹过暖风水箱升温后送入驾驶舱。制冷时发动机驱动空调压缩机,使冷媒在空调系统里循环,在蒸发箱里产生低温,风机带动气流经过蒸发箱,降温后送入驾驶舱。
而纯电动车电池始终是瓶颈,敞开了用不仅影响续航,电池电量低的时候动力性多少也会有影响。而且你还要考虑电池的充放电寿命。这也难怪很多纯电动车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开灯、不开空调、不开暖风。
6. 纯电动汽车主要的热源有哪些
如果是说纯电动汽车,那么热源只会是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车载储能电池了,所有的动力或能量都是由电池提供的,没有其它来源,否则就不叫纯电动汽车。
7. 电池散热用哪几种方式
1.自然冷却
所谓自然冷却就是电池包没有额外的装置进行换热,完全靠周围环境来平衡电池包的热量。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当然缺点就是散热性能较弱。
图示是第一代Leaf车型的电池包,采用的就是自然冷却方式。可以看到采用这种冷却方式的电池包外观较为规整封闭,除了电流接口外没有其它多余通口。
图示为最新一代Leaf车型的电池包,从结构可以看到日产新一代Leaf车型依然采用了散热能力最弱最被动的自然冷却。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推断,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散热方式,是因为日产Leaf车型采用了散热性优良的软包电池,其有信心不采用风冷或水冷结构。但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显然日产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两代车型虽然电池包的外部尺寸几乎相同,但电池包容量从第1代的24kWh提升到40kWh,能量密度提升了1.6倍。
在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日产依旧选用自然冷却方式显然有些冒险。一般情况下,在小容量小功率输出的车型中,这种冷却方式较为常见。
2.风冷
风冷采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被动风冷,直接采用外部空气换热。第二种则为主动风冷,可预先对外部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后再进入电池系统,相比之下第二种风冷形式冷却效率会更高。
这种电池组冷却方式在早期的电动乘用车应用广泛,如起亚Soul EV,在现阶段这种冷却方式在乘用车上用得越来越少,目前更多是用在电动巴士、电动物流车上。
用于冷却电池组的气流可由风扇产生,或者通过车辆行驶撞风产生。图示为起亚Soul EV车型的透视图,可以看到电池组上方布置有气流通道用来给电池组散热。
通过车辆下方进气口进入的空气,一部分通过电池组上方的进气口流入到电池组散热通道内,经由排气口排出车外,从而达到冷却电池组的目的。
这种冷却方式能够在成本控制和电池性能维护方面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当然这种冷却方式也存在着缺点,比如不能很好的维持电池单体性能的一致性。随着电池性能的不断提升,对冷却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冷却方式正在逐步被淘汰。
3. 水冷
水冷一般是采用专门的冷却液作为换热介质。水冷技术是基于液体热交换的冷却技术,比风冷技术效率更高,电动汽车电池组内部温度更均匀,其可与车辆的冷却系统整合在一起。国外对水冷技术研究较早,应用时间也较长,目前大多数外国品牌电动汽车都采用了水冷散热。
相比自然冷却和风冷,水冷散热效率更高,对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更为精确,能够很好地保证电池组的一致性。当然,缺点就是结构会更为复杂,成本也会大幅提升,对于电动车来说,车体重量对于车辆续航影响较大,水冷技术由于冷却液和相关部件的增加无疑会增加电池包的总体重量,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劣势。
国外主流汽车厂商在自家电动车型上基本都采用了水冷方式对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我们熟悉的液冷散热车型有特斯拉、雪佛兰沃蓝达、吉利帝豪EV等。
我们以通用集团下的雪佛兰Bolt EV车型为例,其电池包就采用了水冷冷却技术,电池包除了必备的电流接口外,还布置有冷却液接口。常见的冷却液是乙二醇。
在电池包的内部,除了电池模组外,还布置有冷却板,其内部流动的冷却液会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控制电池组温度的目的。
一般而言,电池冷却板“照顾”的是电池模组,但是通用集团已经应用上了电芯级冷却技术。冷却板直接和电芯接触,毫无疑问,这样的冷却方式效率会更高,同时电池单体性能一致性会更好。
冷却片的厚度仅为0.2mm,在冷却片上均匀分布着导流槽,冷却液可在里面流动,能确保电池处于最适宜的工作温度。
4.直冷
直冷技术利用制冷剂(R134a等)蒸发潜热的原理,在整车或电池系统中建立空调系统,将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安装在电池系统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并快速高效地将电池系统的热量带走,相比冷却液而言换热效率可提升三倍以上。
8. 北方冬天时纯电动汽车充电,电池包加热功能如何进行工作
预热加热。燃油水暖加热器通过给新能源电动汽车安装水暖加热器,通过热量的传递给电池组加热已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9. 电动汽车里面的电池组是怎么散热的
目前主要的方式分三种:第一是没有热管理系统,也就是不刻意让电池散热,采用自然降温的方式,这些电池在制造工艺等方面都比较先进,比如Leaf电动车。第二种是采用风冷:主要有通过电池包内循环降温散热和通过外部风扇通风降温,其中前者占绝大部分,后者比较少。第三种是水冷或者别的液体介质降温,不是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