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4S店提前上牌骗补
Ⅰ 小鹏汽车回应“骗补”事件:真诚致歉 并加强门店培训
12月8日,针对“骗补”一事,小鹏汽车回应称,经核实,该门店店员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未清楚了解11月的相关促销政策,造成了客户的误解,并在后续处理过程中,没有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对此,小鹏汽车对该客户造成的不便和困扰真诚致歉。后续小鹏汽车将规范门店销售及交付流程,加强对门店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从销售端、交付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昨日三言财经的报道还称,小鹏汽车回应此事称,这是有关人员对相关政策没有讲清楚,是公司管理失误,后续小鹏将履行合同的承诺。
今年10月,南京一位消费者陈先生在当地一购物广场小鹏汽车展厅选中一辆小鹏P7汽车。当场便与店方达成购车意愿,支付了5000元定金,双方签订了购车协议。
11月12日,陈先生按照约定前往4S店提车,但没想到小鹏汽车4S店工作人员却通知其要额外缴纳7000元才能交车。陈先生称,小鹏方面拒绝按照购车协议交车,要求必须加钱才能提车。
目前,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为补贴前售价不超过30万元的纯电动汽车享受补贴:续航里程大于等于300km且小于400km的车型补贴1.3万元,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00km的车型补贴1.8万;以上两档车型在2020年的补贴标准分别为1.62万元和2.25万元。
Ⅱ 为什么会产生新能源汽车购买骗补现象
监管不利,不过主要是这帮人觉得这样来钱快,而且违法成本低啊。法人们一个都没处理
Ⅲ 新能源行业再现大骗局 南京金龙被爆曾骗补6400万元
自新能源汽车兴起以来,新能源车企骗补的现象是数不胜数。
有编造虚假材料的,有上传虚假机动车驾驶证的,甚至还有靠成立出行公司“左兜掏右兜进”的,骗补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
近日,有媒体报道,知情人士举报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金龙”)在2016年向广东中山小榄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小榄”)交付的一批车辆中,涉嫌利用电池“套牌”、伪造整车公告并开票,骗取中央及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6400万元。
其中,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是:2016年5月份,南京金龙正式更换LOGO,并被开沃汽车收购重组。而此时,正是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联合核准调查车企骗补期间。
写在最后
虽说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但不得不说,我们的汽车工业水平尚且落后,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实质上是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但如今看来,这个好的初衷却成为一些居心不良的车企谋利的筹码,令人作呕。
而从另一角度来说,这种恶劣的骗补行为,也同样会给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打消那些真正想要造车企业的积极性。
由此看来,当下国家调整补贴政策,转换补贴思路,提高技术准入的门槛,很有必要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新能源汽车骗补漏洞到底能不能堵住
今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始实施。新补贴政策的最大看点是, “门槛”提高,普惠式补贴退场。同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严惩骗补。
说起新能源汽车骗补,还真是触目惊心。去年9月,财政部检查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在曝光的汽车骗补五大典型案例中,五只“硕鼠”涉及资金10亿元。
上个月,工信部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这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据介绍,吉姆西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亿元。
工信部的处罚措施还包括,对涉及“有牌无车”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
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决不允许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这些举措,彰显了国家整顿新能源汽车领域骗补问题、规范行业发展的决心。详情:http://nev.ofweek.com/2017-01/ART-71011-8440-30091638.html
Ⅳ 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对此你怎么看
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我的看法是:
1.骗新能源补贴本来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就是要受到严惩;
2.骗新能源补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
3.骗新能源补贴对其他公司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造车已经成为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事情,很多大企业都加入了造成的行列,这也让整个汽车行业有了非常大的看头,造车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关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补贴,这对很多企业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个别企业的做法却伤害了整个行业。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骗新能源补贴本来就是违法的事情,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这也不是国家的初衷,这种行为对其他公司和行业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这样的企业必须严惩。
三、骗新能源汽车补贴对其他公司造成了伤害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骗新能源汽车补贴会让很多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解,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错误的认识,同时也伤害了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这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了消费者,这让整个行业都受到质疑,这种骗新能源汽车补跌的公司应该受到严惩。
Ⅵ 新能源客车骗补起底:有人瞒天过海,有人跳楼自尽
在相关部分实地调查走访中,发现吉姆西的生产车间极为简陋,制造水平也非常低下,而且整个厂区能看到的产品不过百余台,根本不像是月产销能达到近三千台的规模企业。吉姆西的秘密在于,压根就没有生产和销售新能源产品,从三电车身到车辆识别代码,甚至是销售端的买家均是假的。其中也不乏,实际交付七八台车,但却通过编造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等手段,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按照四五十辆的标准领取财政补贴。
最终,吉姆西涉嫌骗补2.6亿元,被取消生产资质,已经破产。
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部分车企的“骗补”行为也只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必然会经历的“阵痛”。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形下,国家对补贴政策也在不断优化,其中一方面是基于鼓励新能源车企提升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规避恶意“骗补”。随着近年来,补贴逐步退坡,甚至趋于取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将真正走出政策温室,经历市场经济的优胜略汰才能真正立于不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Ⅶ 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如何处理
工信部部长谈新能源汽车骗补,将采取两方面措施,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研究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
Ⅷ 新能源汽车“骗补”通报为什么只公布了5家企业
为什么国家只公布这五家企业,而其他企业没有公布出来?编者认为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抓典型,重点整治这些企业。给其他企业加以警告与震慑,表现政府的决心。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战略,如果一下子公布90多家企业名单,会掀起轩然大波,整个产业会元气大伤不说,外企也有可能趁虚而入,抢战国内市场。这是对产业不利的。
(三)吉姆西、五洲龙等5家企业确实是最严重的。吉姆西不用说,是最先被媒体披露出来的,它用“空手套白狼”的方法骗取国家补贴,“骗补”很严
重。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河南少林在国内汽车界知名度都算不错,至少耳熟能详。至于奇瑞万达编者没怎么听说,不知道在汽车领域影响力怎么样。看奇瑞万达
官网的简介,它是一家中德合资公司,内容描述含糊不清,躲躲闪闪,有点奇怪,如果光明正大,公司名还是要写清楚的。
(四)通报五家企业,而不通报其他企业,但未必不惩罚其他企业,该罚的罚,该整治的整治。但是,罚了还是没罚,整治结果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除非政府公布出来处罚结果信息。鉴于此,重点还是在整治,第二点就是能够没收被骗取的钱,三是威慑作用,杜绝后患。更多新能源汽车资讯:http://nev.ofweek.com/
Ⅸ 奇瑞新能源\"骗补\"风波的背后:是民众对于新能源行业的担忧
"骗补"风波,再一次找上奇瑞。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一则疑似奇瑞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视频:在视频中,多辆奇瑞新能源汽车(推测为奇瑞eQ2)被砖头抬起,前轮飞速空转。对于这种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部分网友质疑这是奇瑞在刷数据。
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补贴这么些年,行业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发展,消费者用上的,也都是粗制滥造的工业垃圾。
写在最后: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奇瑞新能源汽车刷里程骗补贴的可能性的确不大,参考力帆陷入骗补后的惨状,相信奇瑞新能源也懂得权衡利弊。目前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驾校在刷里程、时间,不过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奇瑞新能源官方还需要给大众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Ⅹ 经销商实名举报众泰汽车“新能源骗补”
近日,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泰汽车”)又被四川勇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勇多汽贸”)指控骗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
“2015年,众泰汽车给我发了44辆车,但是因为上不了牌退回了厂家。2016年12月份,公司又给我发了500多台车。”勇多汽贸总经理赵某表示,勇多汽贸将将这批车销售给成都路通路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成都路通路”),用于汽车租赁,但在上牌时发现,其中有300多台车无法上牌。赵勇称,这批无法上牌的车辆在众泰厂家的多方“疏通”下,最后,500多台车中有420多台成功上牌。
但2018年,当成都路通路公司打算将上述车辆中的部分车型转卖二手车时,却发现车辆无法“过户”。赵某表示,车管所在核验的时候发现车架号(车辆识别号,简称“VIN”)被改过。按照我国现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的规定,“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一经打刻不得更改,变动。
据勇多汽贸提供的材料显示,上述涉及车架号更改的两款车分别是车型号码为JNJ5020XXYEV2和JNJ5020XXYEV3的两款纯电动货车和专用车型,其电池容量分别为31.1kwh和35kwh,车辆生产企业为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永康众泰分公司(下称“江南汽车”),为众泰汽车的子公司。当年政策对这类车型的国家补贴为每千瓦时1800元,这两款车的可以享受到的补贴分别为5.598万元和6.3万元。
当成都路通路将这批车辆投入市场,并达到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补贴申领条件(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后,众泰汽车用这批更改了车架号的车辆成功的申请了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据赵勇给记者提供的由浙江省财政厅下发的通知,2016年度,众泰汽车的子公司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永康众泰分公司所售的这批车辆,达到140余辆,仅2016年众泰汽车就从这批车辆中获得近800万国家补贴。
目前,众泰汽车母公司铁牛集团已经宣布破产,公司自身也已经全面停产,并在2020年9月提交了预重整公告,并公开招募投资人,但截至目前已经8个月过去,除了公示两家投资人以外众泰没有披露其他信息。寻找潜在投资人,推进重整进程,需要众泰汽车降低负债、优化资产。在众泰汽车旗下诸多子公司中,浙江众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众泰汽销”)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但目前经统计的债务规模就已超过39亿元。经销商希望众泰汽销纳入重整体系,而在众泰管理人看来,众泰新能源的重整价值更高。
据众泰汽车内部消息,众泰汽销累计收到914起债权申报,涉及人民币39.56亿元,包括经销商、供应商、职工、银行以及关联公司。其中全国530多家经销商申报的债权超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