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动汽车限购
㈠ 调查报告:政策变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深远
4月23日,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延长期限、温和退坡、设置上限、鼓励换电等,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多个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广州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1万元,深圳增加1万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指标,江苏支持无车家庭购买首辆新能源汽车,等等。在此背景下,木仓科技旗下媒体车友头条推出“补贴政策落地,你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了吗?”的网络调查,以了解消费者的看法。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量为1005份,因被访者来源于网络用户,其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被访人群特征:换购和增购消费者超过首次购车群体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5名被访者中,性别分布非常不均衡,其中男性被访者高达八成以上;年龄段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均衡,从“60后”到“90后”的主流消费人群均有参与;从地区分布来看,受访者也较为均衡地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及农村地区。
在对被访者车辆拥有情况及购车计划的调查中,高达74.93%的被访者表示“两年内有购车计划”,而其中半数以上为有车族。由此可见,市场刚需仍然大量存在。
在接下来对有购车计划的被访者的进一步访问中,车友头条发现换购和增购人群已占到大多数,两者合计占比为53.78%,而首次购车的群体占比为46.22%,低于再次购车群体。这也与我国近年来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相吻合。
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后,车友头条发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的被访者在购车计划上有所差异。其中,首购人群中来自“90后”的年轻消费者占了半数以上,远高于其他年长消费者;而换购人群中则以“60后”和“70后”为主力消费群体;增购群体中“80后”最多。分地区来看,差异不太大,但仍可看出农村地区消费者换购意愿略低。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增购群体认可度最高,一线城市购买意愿最为强烈
那么,在上述高达七成以上有购车计划的被访者中,他们是否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呢?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会购买”的占41.43%,“不确定”的占41.70%,而态度鲜明地表示“不会购买”的仅为16.87%。这个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同时从近两年每年超过100万辆规模的市场销量上也可以看出私人购买力大增。
另外,从首购、换购、增购三种不同的购车群体来看,调查结果表明,增购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最高,明确表示“会购买”的占比高达53.61%,而首购群体意愿最差。分年龄段和地区来看,年龄越大接受度越高,“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高于其他城市。
由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需求,北京等一线城市对汽车的限行限购已成常态,但对新能源汽车的限行限购措施则逐渐放宽,如北京对纯电动汽车采取不限行政策,上海所发放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不需交纳高额的牌照费,广州购买新能源汽车则无需摇号,并优先办理入户、年检业务。因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更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54.91%的一线城市被访者明确表达了会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类别选择:插电混动获偏爱,一线城市更青睐纯电动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其中纯电动汽车因在行驶过程中具有“零排放”的优点,被国家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大力推广;而插电混动汽车虽然也在政策鼓励范围内,但推广力度相比纯电动要小很多。在车型使用方面,两者相比差别很大,纯电动汽车仅搭载动力电池,一般需要长时间充电后才能行驶,且续航里程不利于长途行驶;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搭载传统动力与电驱动,兼具燃油车和纯电动两种特点。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纯电动还是插混车,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新能源汽车有购买意向的被访者中,高达56.71%的消费者表达了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选择意愿,而获政策偏爱的纯电动仅有21.88%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
此外,从不同年龄段人群来看,“90后”对插电混动最为偏爱,占比高达64.67%;“80后”选择纯电动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占比超过三成。
从不同地区人群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纯电动的选择意向高于其他地区,占比超过三成;而不同地区消费者在对插电混动的选择上则没有太大差异。
同时从选购价格来看,对纯电和插电混动的选择在部分价格区间上出现了分化,5万元及以下选择纯电动居多,13~15万元选择插电混动居多,而在20万元以上车型中则选择纯电动的要多于插电混动。
购买新能源汽车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补贴后10万元左右最符合消费者期望值
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扣除补贴后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是多少?调查显示,在此次对新能源汽车有购买意向的被访者中,近九成被访者表示扣除补贴后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是20万元以下,其中价格在10万元上下的车型成为主流选择,尤以6~12万元接受度最高,合计占比为45.85%。
分不同购车群体来看,部分价格区间的选择出现了分化,首购人群倾向于低价位,换购和增购人群倾向于较高价位。这也与前述被访人群特征相吻合,首购人群多为“90后”年轻消费者,在经济实力上自然没有中年消费者更加充裕。
分不同地区来看,规模越大的城市选择高端车型的比例越高,农村地区则倾向于价格更便宜的车型。
经查询发现,目前大多数厂家公开标注的价格为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从目前市面上比较畅销的几款车型来看,纯电动车型中的比亚迪秦EV和北汽EU5补贴后价格均为12.99万元起,广汽Aion S补贴后价格14.68万元起;插电混动中的荣威i6 PHEV补贴后价格为14.78万元起,而4月份销量排行榜中的迈腾GTE、探岳GTE、帕萨特PHEV、唐PHEV等多款插混车型补贴后价格均在20万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主流车型的价格都普遍高于消费者的预期。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要考虑因素:价格、安全性、基础设施等多重因素共同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消费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在我们的问卷设定限选三项的前提下,被访者给出的答案非常分散,表明他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的考虑因素有多个。其中,车辆价格、安全性、充换电便利性排在前三位,均获得高达四成以上的投票;其次产品性能、使用成本、鼓励政策也是左右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
那么,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调查结果显示,在127名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被访者中,他们担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不成熟、安全性差等方面。近年来,电动汽车起火事故时有发生,更加重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顾虑。
最能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动心的政策因素:减免税费、加大补贴、不限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打出了多项鼓励政策“组合拳”,除了资金补贴外,减免购置税、车船税等政策已经持续了多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减免使用费、不限购限行等措施,以此助推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
那么,上述哪些政策因素最能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动心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减免税费(如购置税、车船税等)、减免使用费(如停车费、过桥过路费等)、购置补贴、不限行等政策都颇受被访者欢迎。
分不同地区来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不限行和不限购的呼声最为强烈,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而对于减免税费和使用费方面,其他城市地区要高于农村地区。
进入2020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出台多个政策,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但鉴于一线城市交通状况的特殊性,目前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仍然采取限购措施。尽管如此,但对新能源汽车放宽限行限购已成共识,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已经增加了车牌供给量,深圳也宣布增加1万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指标。
补贴退坡对购车计划的影响: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有影响,会重新考虑购车计划
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政策于2020年4月23日正式发布,新政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退坡后,符合条件的纯电动乘用车2020年补贴标准为1.62~2.25万元/辆(注:2019年为1.8~2.5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补贴标准为8500元/辆(注:2019年为1万元)。按照平缓退坡的原则,每辆车减少的补贴额度仅为1500~2500元。
那么,究竟有多少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补贴政策呢?补贴退坡会影响他们的购车计划吗?在接受本次调查的753名有购车意向的被访者中,表示“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占比为35.72%,其中大多数人仅“了解一点”;表示“不了解”的占64.28%,其中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
同时,在上述被访者中,近八成人表示补贴退坡会影响他们的购车计划,其中超六成认为“有一定影响,会重新考虑购车计划”,超一成认为“影响非常大,不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超两成表示“不影响,退坡幅度较小,可以接受”。
分不同地区和购车群体来看,影响较为广泛的是处于二线以下的城市,对增购人群影响相对较小。
30万元以上车型取消补贴对购车计划影响大,“换电模式”认知度有待提高
在四部委近期发布的2020版补贴新政中,规定售价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不补贴,同时“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那么,这条新规是否会让消费者改变购车计划,并转而考虑换电车辆呢?
在车友头条发起的本次调查中,仅有30名被访者表示会接受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有效样本量偏小,由此得出的结果仅供大家参考。该项调查结果显示,76.67%的被访者认为有影响,其中大多数人表示会重新权衡。
然而,仅有极少数人会转而考虑换电车辆,其他大多数人不考虑换电车辆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换电网点少,其次认为可选车型少、担心安装不牢靠、不了解这种模式等也导致大部分消费者不考虑换电车辆。
事实上,目前推广“换电模式”的厂家确实不多,我们知道的有北汽新能源、蔚来是一直都在大力推广换电模式的整车企业,其他大多数厂家还没有大规模介入换电领域。不过,近期有消息称,广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也透露了将要推广换电模式的规划。预计不远的将来,随着更多产品的投放,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换电模式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辟蹊径。
结论
车友头条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尽管当前受疫情影响,汽车市场表现不景气,但未来两年内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且再次购车用户已成为我国汽车消费的中坚力量。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方面,我国政府多年来的努力推广获得了显著成效,已经为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并逐渐接受,尤其是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一线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更是青睐有加。
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接受度方面,由于动力电池成本高企不下,当前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仍然普遍高于消费者的预期,这同时也成为阻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担心安全性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性能不佳等诸多因素叠加,也令一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可以说是力度空前,尽管目前市场正在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换,但政策仍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减免税费和使用费、大额补贴、不限行限购等优惠政策,都能诱惑一部分消费者抛开成见,成为一名新能源汽车的准车主。由此也可以看出,政策一旦变动,对消费者购车计划产生的影响也往往非常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本次调查中得到了超半数受访者的大力支持,远远超出纯电动,这个结果颇为出乎意料,与市场销量上所表现出来的数据相左。参照中国汽车工业协发布的2019年产销数据可以看到,在去年所售出的120.6万辆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7.2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3.2万辆,尽管纯电动汽车中包含了一部分政府采购、网约车、租赁车等,但两者仍然相去甚远。(注:本次调查为网络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郑雪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一锤定音:上海放宽汽车限购 北京怎么办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统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GDP同比下降6.8%。这是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9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尽快恢复受疫情影响的经济,确保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海在放宽汽车限购方面,带了一个好头,北京是不是应该迎头赶上呢?(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以收取城市拥堵费换取北京全面放开汽车限购你支持吗
同时,北京16区将实现区区通轨道目标。其中,在13个区开通轨道交通线路;S2线、京张铁路服务于延庆区;S5线、京沈客专服务于怀柔区、密云区,实现怀柔、密云等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
也就是说,伴随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可以给市民提供自驾出行之外更高效的出行选择。
将征收城市拥堵费与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结合起来,将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归还给市民。
既给汽车消费松了绑,又以经济手段推动市民选择最合理的出行方式,一举两得。
当然“拥堵费”收取的方式,地段的设定需要城市管理者细心规划,新加坡自20世纪70年代已开始征收,新世纪以来伦敦和斯德哥尔摩也已试行多年,2019年4月,纽约州公布2020年财政预算,纽约市将开始收取“中央商务区费”,即在高峰期期间进入中央商务区(曼哈顿60街以内)的车辆都必须强制缴纳一定费用。
这些城市的经验都堪借鉴。
而我们需要大声疾呼的是,这些城市都是汽车不限购的城市。
而对于北京市民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推动北京市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你支持特定地段特定时间征收拥堵费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新能源汽车需要摇号么
在摇号地区购车,购买新能源车辆是否需要摇号以当地规定为准。以北京为例,在北京购买新能源车辆是不需要摇号的,但需要轮候。
《<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通过轮候方式配置。
第二十六条单位或者个人申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条件,需符合本细则第七、八、九条的规定。企业申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当年申请编码总数不超过5个。
(4)国家电动汽车限购扩展阅读:
《<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九条单位或者个人获得更新指标后,应当自取得更新指标之日起12个月内办理完成车辆登记手续。逾期未办理完成的,视为自动放弃更新指标。
第二十条个人自动放弃的配置指标,由指标管理机构纳入个人小客车配置指标中重新配置并向社会公布。
㈤ 新能源车享有哪些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开始发放
受今年年初“骗补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迟发放,导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状态。今日(12月2日)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已经收到“国补”发放通知,除企业提出申诉的部分外,其余将于近期发放。
9月份,财政部通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情况,其中有多家车企存在虚构销售、有车缺电、领补后闲置的情形。据媒体揭露,有些车企为了骗补,把电池重复安装在不同的车壳上,然后“卖”给子公司,找政府反复领补助。这样的“空壳车”,莫说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车企为何忙于骗补?
作为有形的手,产业政策都有相应的着力点,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补助思路偏向鼓励销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中,对纯电动客车的补助只看车身长度,车越长,补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车卖出去,就能拿补助。
这样的着力点有些“找偏了”,容易导致企业重销售而不重研发。对于骗补车企来说,把车“卖”出去就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多花钱搞研发?而那些真正投入资金搞研发的企业,即使有政府补助,也会觉得在竞争中吃了亏。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个全行业、系统性的核心难题,就是动力源(11.680, -0.25, -2.10%)转换的问题。这既包括“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效率与安全等技术问题,也有应用场景的问题,如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等。
经验表明,光靠鼓励销售,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倾斜。我们看到,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补助政策不再只以车身长度为准,而是增加了“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动续驶里程”等科技指标,这些改变才真正有助于那些研发型企业成长。
“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我国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技术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真正致力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竞争。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有哪些
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同时,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显示政府希望由市场力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对象依然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但对车辆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门槛由之前的80公里续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对车辆的最高时速也要求不低于100公里/每小时。
㈥ 发改委:2020年下半年鼓励限购城市适当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
[汽车之家新闻]?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接受采访时表示,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汽车购置限额,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给予适当补贴。
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本就非常大的情况下,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与城市污染,在部分城市实行了机动车限购与限号政策,这一举措确实缓解了一些现象。但是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以及家庭的用车刚需,限购限行措施无疑是影响了其经济与技术的发展。面对这一新兴领域,我国需要在这样的全新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带领全世界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那么,对开放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以及延续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就势在必行。有需求就有生产力,有生产力就能提高研发能力,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也就能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更加繁荣昌盛。
编辑点评:
面对新能源领域,我们不光要把眼光仅仅放在电动化上,更要发掘出更多的“替代能源”来减少城市污染以及公共交通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城市的规划与新兴事物的发展壮大。未来,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肯定会持续增加,新能源车辆的占比也会进一步提高,届时我们就需要更加强大的技术来保证我们的用车安全,这样的良性连锁效应也将让新能源汽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文/汽车之家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