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到处投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
Ⅰ 恒大许家印为什么大力发展新能源车
提及恒大这家公司,或许网友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房地产”。但大家也都知道了,连马云都给我们说了,未来中国的房价很便宜,所以,恒大也不得不开始转型。行业这么多,被许家印看上的,那就是新能源汽车。
再者,大家看看王健林的万达,万达这些年表明上是在卖卖卖,为此很多人都说万达不行了。其实人家万达目前正在从一个重资产的产业转向轻资产,就连王健林自己都说,房地产是挣钱,但是这个名声不太好,所以,对于许家印来说,为恒大布局高科技产业,那是势在必行阿。但我觉得,许家印还要感谢一下贾跃亭,如果不是恒大和FF91闹翻了,或许恒大还真拿不出这么大的决心来造车把。
Ⅱ 收购完国能却为何另起炉灶恒大造车力推恒驰背后有隐情
不得不说,房地产企业的“江湖做派”让习惯了工程师文化的汽车业从业人员颇为吃惊,而一位消息人士更是用“卸磨杀驴”这个词来形容恒大对国能新能源员工的管理。
“恒大一接手国能,就让每个员工梳理岗位流程,分享资源,不明白的甚至还让员工飞到深圳总部去逐条讲解,而且对人员进行分流,研发和部分采购有用的就留下,去年年底就签署了合同,剩下的研发、质量、生产、市场等部门的员工就都安排到恒大宝”。
虽然有不少帖子已经被删掉了,但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笔者还是能够看到很多类似说法的帖子。
写在最后
在与多位消息人士沟通后,笔者对恒大造车的看法有点复杂,不可否认,无论是在产业链布局,还是大笔投入上,都能感受到恒大造车的“诚意”,虽然房地产与造车联动的模式还有待验证,但这也的确不失为一种创新模式,毕竟以恒大在房地产业的实力,如果玩得好也真的有可能玩出一条新的“造车之路”。
然而,恒大在天津工厂、员工调动、全员营销等事情上的种种操作,让笔者感觉“套路满满”,而这种“江湖做派”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有句话我们说了很多遍,但仍然需要不断强调:任何不敬畏市场的造车者,最终也将被市场抛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恒大汽车引入260亿投资,这有何特殊意义
恒大汽车引入260亿投资,这说明他们对汽车行业的看好,同时引人战略投资者能够更好的整合资源,更加有利于恒大汽车的发展。
随着国家不断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转型之路,恒大就加入了汽车行业,而且动静还不小,恒大汽车引入260亿投资,这让很多人感觉非常惊讶,很多对于汽车产业投入巨大,这也说明他们看好未来汽车的发展前途,恒大引人260亿投资,这里面肯定有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资源整合优势,这也有利于恒大汽车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三、你看好恒大汽车未来的发展吗。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特别是恒大这种没有汽车基础的企业进行转型,至少现在来看,恒大汽车还没有吸引我的地方,恒大作为一家年轻的汽车公司要走的路还很长,对于恒大汽车未来我还是比较看好,毕竟投入这么多资金,肯定还是想在汽车行业有一番成就,他们这种雄心壮志我是非常看好,我相信恒大汽车未来肯定会更美好。
Ⅳ 恒大又在买,到底是想造新能源车,还是在"圈地"
恒大在近段时间可谓是动作频频,为了进入新能源车市场,恒大可谓是拿出了做房地产的底气,没有技术!买!没有工厂?买!没有品牌?买!对于恒大来说,似乎什么都可以买的来,但是恒大的第一款新能源产品竟然是复苏萨博9-3
使用易车APP
随时随地了解汽车信息,这有点让我们很摸不着头脑,虽然萨博的口碑十分不错,在国内也有不少萨博的车迷,但是将萨博改成电动就完全失去了本味,恒大难道就这点实力吗?
对于恒大来说,任何问题似乎都并不能称为问题,在近日恒大新能源旗下的俊江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和金浩生活服务(江苏)有限公司拿下了两块住宅用地和一块工业用地,两家公司均为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1.38亿买工业用地不难理解,但是7.04亿买两块住宅用地是闹哪样?这其中又是否和房地产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块住宅用地和恒大新能源的部署并无太大关系。
Ⅳ 许家印三百亿砸新能源汽车,之前的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为什么一直亏损
从目前的汽车行业来看,大多数主要还是以汽油车为主,汽车所需要耗的能量大多数还是消耗石油。再加上新能源产业是近些年新兴崛起的产业,对这个领域熟知的人也很少,专业人士也不多。在这一种新兴领域一般都是耗钱最多的地方,但是一旦有了成效出来最后一定会赚大钱的。
而恒大也同样是如此,在2月份的大甩卖卖楼取得了成功之后。恒大也更专注于线上的销售,虽然说新能源行业上亏空了许多。但是恒大也在和世界上许多的汽车品牌的供应商们达成了协议,这也让人见识到了许家印的决心。未来只要有足够的技术,还有金钱的支持,我相信这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Ⅵ 恒大让出恒大汽车2.66%股份,恒大做出此举为的是什么
北京时间2021年的5月13日早上,中国恒大在香港交易所共发布了公告称,他们将以每股40.92港元配售2.6亿股,出售恒大汽车2.66%的股权,整个的配股金额约达到106亿的港元。很多人就非常好奇,为什么恒大要选择这样做?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缓解债务问题市场价值超过了4000亿港元的恒大汽车是恒大董事会主席许家印最为看重的一个上市平台,从2020年的8月份到现在,中国恒大已经通过恒大汽车进行了三次融资,募集资金超过了四百亿港元
如今,恒大又选择再次将恒大汽车的股份出售,这对于资金链比较紧张的很大而言是非常关键而又重要的资金来源。恒大作为一个非常有名的中国房地产商,而房地产商普遍表现出来的一个特征就是杠杆率过高,而通过这一次出售股权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他们债务上的压力。
Ⅶ 科技巨头争先造车,恒大汽车凭什么领跑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许多公司都看中的风向,各大汽车企业都纷纷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随着低碳节约的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逐渐倾向于新能源领域,股票,基金等各大融资都非常青睐新能源汽车行业。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前瞻性,加上恒大汽车的各种黑科技 ,迅速成为行业领跑者 。如此,恒大汽车还建立了各种研究院 ,研究动力,全球电池,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网 ,投入了大量资金 ,到时候了大量专业人才 ,科研团队超过三千多人,国际顶尖专家二十多人 ,在低碳的时代背景下 ,那这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了474亿元。研发投入高达249亿元 , 这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资金实力与科技追求。
这就是为什么恒大汽车能够成为行业领跑者。
Ⅷ 恒大新能源汽车公司被强制执行近亿元,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2021年10月,许家印发布恒大化解风险自助三大战略决策,其中第三条是在10年内实现房地产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 这意味着恒大将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房地产为辅的产业结构。 恒大集团将于2022年推出首款电动汽车,比原计划晚一年。 天津恒大新能源汽车厂总员工超过1000人,力保恒驰从下线到量产。
2020年恒大推出恒驰6款车型,涵盖a级至d级所有级别,涵盖轿车、轿车、轿车、SUV、MPV、跨界车等全系列车型。 由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网络攻击,零部件供应系统瘫痪,丰田汽车将于3月1日停止日本所有工厂的运转。 2天后能否恢复正常驾驶,目前还不能确定。
Ⅸ 恒大造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和网民反馈,恒大造车真正目主要有以下几个:
1、吸引资金,给自己的恒大地产填窟窿。
2、产业转型,布局电动车市场,占领新能源市场。
3、为拿补贴,做新能源电动车是有国家补贴的。
4、资本运作,提高恒大集团的收入,车企融资快,出概念收益快。
目前,恒大造车的之前捞的沸沸扬扬的,于2020年8月3日中午,汽车圈平地一声惊雷,恒大汽车同时发布六款车型;恒大造车其实就是一场资本游戏,一个融资的渠道而已,根本不是真正造车。
总之,造车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正如特斯拉当年也饱受质疑,最惨的时候差点破产,但特斯拉最终的价值还是被人所发现,最终股价屡创新高,站在汽车行业的最顶端;恒大汽车是不是中国的特斯拉?这个判断为时尚早,但客观地讲,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是,但也不能说不。
Ⅹ 恒大为什么要选择进入造车这个“烧钱”的行业
结合其之前恒大收购瑞典造车企业国能电动NEVS的消息来看,此款车很有可能就是NEVS9-3EV车型。据悉,该车基于萨博9-3打造,搭载一套纯电动系统,续航里程达355km,最高时速可达140km/h。
虽说恒大豪爽,但这也同样引来外界的质疑。毕竟,恒大从房地产转型至汽车行业,跨界幅度有点大。并且,用钱是否能够把车堆出来,也有待商榷。
不过,在车云看来,虽然恒大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都非常大,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其原因主要在于两点:
其一,恒大从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到现在传出即将投入生产,仅一年时间,但在这一年时间内,恒大已经具备了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能力,包括瑞典NEVS、柯尼塞格整车研发和制造技术,日本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以及荷兰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等,这为恒大构建起强大的技术与产品优势。
其二,在于恒大所处的外部环境。造车难,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但恒大进军造车行业,并没有选择传统的造车行业,而是新能源阵营。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将是汽车产业的未来产业,当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于此,该行业尚未形成最终定居,任何玩家在该行业当中皆有可能。恒大亦是如此。
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许家印势必要造车的背后
还没造车,就已经花了400多亿,许家印为何如此执着于造车?
在车云看来,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房地产,并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因此,房地产企业势必要进行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巨大的市场化红利推动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崛起,催生出了一批时代淘金者。但随着红利消失、市场需求迁移、政策管控和城市化进度见缓,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的转型。
房地产行业有两大缺陷,其一为房地产是强周期性行业,行情参差不齐,在周期变化中会有很多企业死掉,大企业不可能完全摆脱周期魔咒。其二,则是房地产现金流不长远。
房子不是快消品,更新速度很慢,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房地产市场就会萎缩,企业数量就会减少。而这也倒逼着企业纷纷探索转型之路。
其二,跟着政策走。
不管是最初的房地产行业,亦或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政策利导,则成为其在国内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了解,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印发《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国办发[2014]35号),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发展的标志性文件,针对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市场准入,做出了指引政策。
2017年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简称《公告》)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相关事项做出了说明。《公告》明确,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8年4月12日,相关部门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能够使我国现有汽车产业规模再扩大1万亿元,同时能够拉动5G、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随着政策的逐步倾斜,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受到资本追捧,众多互联网行业巨头纷纷跨界,甚至格力董小姐也要跨界造车,这也给了许家印强大的信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