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招聘信息
㈠ 江淮初次传出与大众合作是什么时候
这个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进行合资,应该是在2016下半年的这个新闻,这个已经证实了,这并不是传闻,是真实的。他们主要是在新能源车型方面进行合作。
㈡ 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将于明日正式落成
[汽车之家?行业]?12月8日上午,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将在安徽合肥正式落成。成立于2017年12月的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共同合资组建的企业,未来将有更多新能源车型于此研发中心诞生。
早在5月29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中国投资”)、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控股”)三方曾共同签署了《关于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增资之意向书》;此后,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共同签署了对江淮大众的增资协议。而据最新的公告显示,12月22日,上述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如今,江淮汽车和大众集团的相互绑定已经愈发深入。此前大众集团曾承诺,一旦相关增资协议通过审批,将向“江淮大众”导入车型,包括纯电动车和燃油车。江淮大众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启用后,未来将会有更多新能源车型陆续研发并投入生产。
编辑点评:
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之后,江淮大众也正式变更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江淮大众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启用后,是否会引入更多进口车型尚无定论,其是否会研发更多“中国特色”新能源车型呢?而这是否会对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目前的新能源攻势产生影响?(文/汽车之家姜澈)
㈢ 江淮大众拿到了生产燃油车优先权,大众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
继5月29日大众入股江淮敲定后,在6月11日,安徽省国资委、江淮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共同签署了包括江淮汽车集团、江淮大众投资协议以及江淮大众产品组合框架协议。
当这起举世瞩目的国有车企混改计划正式迈向正轨之后,江淮汽车的股票毫无意外地又大涨,在签约当天涨了9.98%,报收11.02元/股。
只不过,在瞬息万变的车市,大众也未必能完全按计划行事,光是如何平衡三家合资企业的布局和利益,避免出现内斗内耗的局面,就够它伤透脑筋了。再者,江淮大众能否撑得起大众的宏伟蓝图?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会眼睁睁地看见蛋糕从眼皮子底下被人拿走?这些也是大众需要细细思量的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江淮汽车改名“江汽大众”真要来了看看官方怎么说
关于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合作,近日又有了新的传闻:江淮汽车要改名江汽大众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更名为江汽大众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江淮大众股份有限公司将更名为大众(安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上市公司的名称江淮汽车将更名为江汽大众。
这样一来,江淮大众的总注册资本将增加至73.56亿元。江淮的股份由之前的50%降至25%,注册资金为18.39亿元。大众中国75%的股权,注册资金为55.17亿元。
由此,江淮大众的主导权也由之前的江淮汽车变成了大众汽车。
至于江淮汽车是否要改名为江汽大众,江淮汽车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江淮汽车内部没有传出这样的消息,这个是不实的。另外,江淮汽车官方还表示,江淮汽车与江汽不是同一主体。江淮汽车是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而江汽集团指的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大众“吃相”:入股江淮、国轩高科;上汽奥迪、江淮西亚特也快了
近日,大众在中国市场豪掷2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6.56亿元)入股或增持江淮汽车、江淮大众和国轩高科。此举已经惊动了不少人,但大家似乎还忽视了它的另外一个举动:上汽大众已经成立了奥迪事业部,相当于建立了上汽奥迪合资品牌,且首款合资车型已经确定为奥迪A7L。
大众这一连串的“猛操作”犹如给这个炎热的夏季添了一把火,让汽车圈的热度一下子上升了不少。
有人不禁要问了:大众如此心急火燎地在国内攻城略地,到底打着怎样的算盘?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江淮大众、一汽奥迪、上汽奥迪、上汽斯柯达还不够,还要把触角伸到新能源动力电池版块——国轩高科。想要事事亲为,大众忙得过来吗?
01
为何大众要花10亿欧元“加注”江淮汽车与江淮大众?
5月29日,江淮汽车对外宣称,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将江淮大众的持股比例从50%增持到75%,并获得江淮大众的管理权。
10亿欧元!从江淮人的角度看,这对于江淮或江淮大众可谓雪中送炭,不仅可以补充资金的不足,更让人对江淮的未来充满期待,稳了江淮的人心;而站在大众的角度,这笔投资在未来会给大众中国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大众集团CEO迪斯曾在谈话中提过:“今年,我们预计在中国销售约100万辆电动车和1800万辆燃油车。”100万辆电动车!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也不过102.4万辆,而且这还是在同比增长3.9%的情况下。而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情况更不容乐观。
而另一个现实情况是,大众在2019年的全球销量中,中国市场贡献了38%,达到了423.36万辆,足以比肩整个欧洲市场。也就是说,大众现在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再加上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而中国保持了相对更乐观的态势。更何况,中国市场本来就潜力巨大。所以,这进一步坚定了大众“押宝”中国市场的决心。
因此,大众想要是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的情况是显然难以达到的,所以不得不下一剂“猛药”。
02
大众为何入股国轩高科?
在大众此次投资的21亿欧元中,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11亿欧元投向了国轩高科,持股比例为26%,成为其最大股东。
国轩高科不仅是我国第三大电池供应商,而且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特别是在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电池、电芯化学成分方面。此外,还对电池的原材料供应链也有较好的把控。
所以,大众持股国轩高科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给江淮大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众多新能源车型生产铺路。而这点也在大众方面得到证实,大众在合作中表示,不仅希望国轩高科的电池能力、资源和产能为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几家合资车企所共同使用,还希望能够获得动力电池方面的经验。言外之意,未来,大众旗下的新能源车系将全部搭载国轩高科的电池组。也就是说,目前在售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朗逸纯电等的电池供应商也将由宁德时代换为国轩高科。
为什么是国轩高科?而不是排名更靠前的、名气更响亮的宁德时代或比亚迪呢?
首先,宁德时代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大众在它眼中属于“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角色。大众与这样强势的供应商合作,显然话语权要弱不少;
其次,比亚迪虽然有名头、有技术,但它是一家车企,而且是一家在新能源车领域非常强势的车企。大众现在就是为新能源车而来,能到竞争对手门前自取其辱吗?
而反观国轩高科,有技术、有实力,虽然实际出货量跟比亚迪相差不多,但名气却远不如前两者大。这就给了大众“压价”的砝码。大众自然愿意找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合作伙伴。
其实,大众收购国轩高科早在今年初和4月份都有过传闻,当时甚至还惊动了证券交易所,要求国轩高科出面澄清。如今,随着这一传闻终于落下了实锤,大众以26%的股比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同时也有消息提到,尽管原始股东持股比例不及大众,但前者依然掌握国轩高科的控制权。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害怕发生的事。其实,对于大众而言,是否掌握控制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国轩高科能够大幅降低动力电池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才是大众最看重的。
03
大众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对于这次投资,大众集团(中国)CEO冯思瀚也表达过看法:“我们这次对江淮大众的投资,更多的是一种长远的战略性投资。”
重点来了——战略性!
从目前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看,已经有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江淮大众、上汽大众奥迪事业部、一汽奥迪、上汽斯柯达,以及即将实现国产的江淮(大众)西亚特等合资车企。这么大一盘棋,大众到底想怎么下?
显然,对于江淮汽车本身,大众并没多大兴趣,更感兴趣的是江淮汽车或江淮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市场潜力,大众更希望掌控话语权后能够调动江淮汽车更多的资源。
根据江淮大众的规划,前期主要聚焦于小型新能源车——计划于2025年前推出5款电动车型,同时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争取到2029年达到35-40万辆的生产规模。这样的好处是,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产品线上形成互补。
迪斯在公开场合也讲过:“我们计划到2025年,电动车在中国的年销量达到150万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到75GWh。”这么看来,江淮大众其实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在其他几家合资车企。例如,2019年,一个年产能为30万辆的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在上海安亭建成,是大众集团首个专为MEB平台,即ID.系列新能源车型而全新建造的工厂;年产能30万辆的一汽-大众佛山二期项目,专门投产大众和奥迪的新能源车;而现在随着上汽奥迪A7L的即将量产,意味着上汽奥迪未来也将与一汽奥迪一起加入到新能源阵营中来。当然,未来还有上汽斯柯达和即将国产化的江淮(大众)西亚特。
对于一台电动车而言,动力电池占据成本高达40%。这也是这次大众入股国轩高科的重要原因。根据国轩高科此前公开的信息,2019年企业产能为16GWh(产能利用率35%),计划2020年扩产至28GWh,到2023年至少44GWh……而按照大众“2020年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到75GWh”的规划,就算国轩高科马力全开,一直扩产到2025年,也就勉强够大众(中国)一家车企使用。这对于国轩高科自然也是好事,5年之内的生计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一门心思搞研发。
综上所述,截止到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今年已经在国内至少新增了21亿欧元投资。但根据大众的计划,这21亿欧元并不在之前大众(中国)宣布的“2020年在中国投资40亿欧元”投资计划之内。也就是说,在2020年剩下来的时间里,大众还会有大动作。
写在最后:根据规划,大众仍将在数字化、电动化以及产品布局和经营转型方面加大投入,前期规划的“2020年投资中国的40亿欧元”计划不变。但随着2020已经过去近半,笔者现在更好奇的是,这40亿欧元到底投到了哪些地方?如今还剩下多少?
关注车业杂谈车家号,互动将有机会赢取精美小礼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官宣!江淮大众正式更名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12月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的增资和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其中,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江汽控股”)的公司类型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法定代表人为安进,注册资本达到35.83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及管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的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法定代表人为Dr.Stephan W?llenstein,注册资本为73.56亿元人民币。其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等。
大众中国投资成为江淮汽车控股股东——江汽控股的股东,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权,安徽省国资委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权并仍控制江汽控股。大众中国投资持有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75%股权,江淮汽车持有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25%股权。
㈦ 大众与江淮正式签约,江淮大众迎来发展新机遇
(文/彭科峰)6月11日,安徽省国资委、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通过云签约的方式,正式签署了江淮汽车集团投资协议。期间,江淮汽车还与大众汽车签署了江淮大众投资协议、产品组合框架协议。
据介绍,江淮与大众合资项目是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的首个项目。早在2018年11月,江淮汽车集团就曾与大众集团签署进一步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外,在前不久,江淮大众战略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也完成签署,项目合作正式启动。
此次投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江淮与大众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标志着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中国生产基地在安徽设立,也标志着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总部落户合肥。
据了解,在相关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持有江汽控股50%股权和江淮大众75%股权,安徽省国资委对江汽控股保持控制权。
大众集团承诺,将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40万辆,预计届时总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人民币。
此外,大众集团还表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中型、中大型车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油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左手江淮右手蔚来,安徽省将成为新能源领头羊
安徽省的汽车工业起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晚,毕竟早在1968年4月,江淮汽车制造厂就成功试制成功了一辆2.5吨的载货汽车,只是来到了改革开放这个合资与进口车横行的年代,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大众、丰田、本田等舶来品大赚销量和口碑,而安徽的造车工业则似乎有点掉队了,毕竟自力更生难度更高。
数据显示,虽然安徽也加入了长三角经济圈,但它的汽车工业产销规模要弱于周边城市,而且奇瑞和江淮受限于品牌溢价较低的现状,只能力拼中低端市场,盈利水平着实不高。
期望实现整体转型,从农业大省升级为工业大省的任务,让安徽一届又一届的掌舵班子操碎了心,但伴随着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平地而起,机会终于来了。
大众与江淮联姻 博弈还将继续
其实安徽一直期望以引入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的方式,来盘活国有车企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链,奈何第一次江淮混改引入的建投投资虽然贵为背景深厚的央企,有钱是肯定的,但本身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带给江淮更多的经验,也没有提升企业的抉择效率和执行效率,毕竟央企本身就以稳与慢出名,央企与国企的组合,对扩大规模提升行业形象有极大裨益,但对安徽急需的对机制和治理机构的整改并没有预想中的作用。
引入外资成为了另一个解法。这一次,培养了上海现代汽车工业半壁江山的大众汽车决定出手。在2020年5月29日,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拿下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且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取了关键的管理权。
瞬间咸鱼翻身,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江淮大众还一度进入了“分手剧本”,坊间传闻两者在产品层面停滞不前,甚至江淮大众的研发中心除了一个奠基仪式,其他毫无进展。彼时大众挥舞着西雅特,时而向前一步时而向后一步,撩拨自己的合作伙伴。而江淮也没安好心,他们虽说是准备与大众联手在新能源车市布局,实质上还是窥探着大众手头拥有的燃油车资源,一旦“勾引”成功,前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说不定江淮大众也能成就三分天下呢?然而对西雅特的追求被否,捷达品牌开心地将之收入囊中,当时直接动摇了江淮大众的根本……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这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毕竟此前大众一直有一个梦想,想要调整各家合资公司的股比,上汽大众中外股比为50:50,一汽大众中外股比为60:40,而此次虽然在最弱的江淮大众上成功实现了目标,如果运营得当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两家合资公司的股比态度。
毕竟先得做出成绩,说话声音才能更响亮。
而对于安徽的工业布局来说,损失掉控股权也没啥,毕竟此前江淮大众就属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而让大众控股之后,起码大众会更加上心,投资有了,新车也就有了,比如此前念念不忘的大众MEB电动平台,以及电动车工厂和研发中心,要知道当初为了给桑塔纳做配套,养活了多少配件厂,而一旦设想中的5年内推出5款纯电动车真能实现,那么无疑安徽的汽车工业将会获得一次难得的超车机遇和挑战。
捡漏蔚来 并获得重要话语权
根据2019年披露的信息,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销12万辆,已经占据了全国10%的比重,并且位居中部省份第一,底子还算不错,但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势的领头羊,所以当蔚来出现困境时,安徽伸出了援手。
李斌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新创的公司没有融到200亿人民币的能力,可能比较难开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发出一句感叹:“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融资速度是造车新势力的命门所在,只有拿到钱才有接下来的研发、建厂、量产、铺设渠道等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新势力的理念可能会与传统造车企业不同,但最终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你可以颠覆动力科技,但不能颠覆生产和销售的模式。
融完市场上的钱,让对手无钱可融。在这场速度竞争中,我只要比对手多融到钱,对手就会因为资金流断裂而进入安乐死,博郡汽车是这样,拜腾汽车也是这样。
蔚来原计划在上海建厂,据称地址都去考察过无数次,但特斯拉这个“小三”出现后,“未婚妻”蔚来直接被一脚踢开,也间接导致了蔚来接下来的融资计划难产,起码得想个法子把这事儿给圆回去。
在危难时刻,安徽国资委挑中了蔚来,这个时间点卡得非常棒。按照原本蔚来的计划,京沪两地是唯一的选择,这两个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实力强,并且一旦与城市发展绑定,售价明显偏高的蔚来也能够从政府采购中得到一些分润,并且京沪本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就明显更好,牌照问题卡住了不少想要拥有一台车的消费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也明显优于其他城市,因而不到山穷水尽,蔚来是绝对不会将基本盘从这两个城市撤走的。
但没办法,上海不要它,北京看不上它,偏安安徽绝对不是最佳选择,即便是来到合肥这个省会城市。但这可能是唯一能够融到的救命钱,人穷则志短,不得不低头。
那么对于安徽来说,将蔚来收入囊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中国唯一一个在定位上可以与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品牌。如果说一个国产品牌将最便宜的车卖到30万以上,大家都会觉得这绝对是自杀行为,但蔚来通过疯狂的烧钱,让市场接受了35万起的ES6以及46万起的ES8,这与一众围绕20万左右的消费市场做文章的造车新势力门,成功拉开了差距。
同时,蔚来已经具备了黏性非常强的粉丝群体,同时由于蔚来一贯注重服务的传统,已购车用户也愿意将车型推荐给身边好友。根据李斌自己的话来说,从去年9月开始,蔚来ES6已经连续8个月蝉联了电动SUV销量排行榜冠军,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3436辆,其中ES6为2685辆,ES8交付751台,从而让它的累计销量达到了42342辆,其中10429辆是在今年完成的,前景可期。
不出大意外的话,蔚来是活下去了。同时,由于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蔚来也开始反省自己以往的做法,李斌靠砸钱砸出了一个高端品牌,但中后期继续砸钱意义不大,而是应该专注于精细化服务上,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要求也没那么高,只需要差不多等同于奥迪、雷克萨斯就已经超乎他们想象了。当然,蔚来在服务上的花费依然是在烧钱,但速度相比过往要慢了一些,目标是从过往每年每单亏损4000多元,能够控制到只亏损1000多元,这个差额如果能实现的话已经足够让穷怕了的安徽投资人满意,而如果真的像规划那样,在第二季度实现毛利率转正,而且在年底达到两位数,安徽就是真正捡了一个大漏。
更何况,按照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的协议,蔚来来到安徽之后,会将中国总部设立于此,并“建立总部管理、研发、销售服务、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基地”,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让安徽更好地整合由科大讯飞、京东方、江淮大众、国轩高科等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合作。
写在最后
前景很美好,但新能源产业链也需要足够的购买力支撑,毕竟大家都喜欢支持本土企业。
安徽2018年GDP为37114亿元,总量全国第11名,人均则位列全国第13名,不高也不低,但势头相当不错,特别是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之后,它可以承接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产业转移,再者人口大省也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政府采购机会,这对于蔚来或者江淮大众来说,也有着光明的前景。
当一系列基础夯实之后,安徽将真正在新能源市场上提速,它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不好说,但我觉得,十分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㈨ 投资200亿元,大众安徽将建30万辆产能新能源汽车工厂
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大众(安徽)将投资20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年产能规划30万辆,至2023年投产生产多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新车型。
这意味着江淮大众成为继南北大众之后,第三个推出MEB平台车型的车企。
大众(安徽)前身为江淮大众,是大众与江淮成立的合资公司。
按照此前签订的相关协议,大众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大众(安徽)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至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并力争在2029年达到年产量35万辆至40万辆,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约10亿欧元或等值人民币。
同时,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大众(安徽)制定发展目标是,力争在2025年生产20万辆至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辆至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