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难题
❶ 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退役潮”,废旧电池该怎么处理,谁来回收
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退役潮”,废旧电池怎么处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肯定是环保的,电能可以从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转化而来,同时排放为0,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新能源汽车受政策扶持,节能减排,出发点也是从长远来规划的。
总结:所谓的报废电池分很多种情况,如遇撞击、漏液或者进水等问题,汽车锂电池的处理方法为分类回收原料,进行二次加工。但是,绝大部分的电池都属于使用损耗,而所谓的损耗是指电池容量或者活性不足电池原设计性能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这类电池其实还是具备原本储存电量的属性。现在,很多电池都直接拿来储电,譬如风车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情况。因为对于这些发电设备而言,它们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电量流失,这也就是为何峰谷电费存在的意义。
❷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盈利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之所以盈利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厂商的电池规格也不同,从而导致回收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回收电池的来源和去向管理都不够精简,难以形成可观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
如此一来,回收流程中造成的成本浪费势必就非常大,回收成本自然就高,盈利自然也就困难。
造成电池回收盈利难的根本原因,其实这些业内人士也心知肚明,但知道原因是一回事,要解决问题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想实现电池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建立起统一的电池规格标准,可是,每个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希望自己的电池规格能成为标准,谁也不服谁。
所以说,电池回收行业的未来,归根结底还是要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情况,等哪天某家厂商跻身成为真正的行业霸主了,电池回收行业的盈利,也就没那么难了。
❸ 新能源退役电池回收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理论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寿命一般为 8 年或者 对应里程为12 万公里。但实际使用中,通常只有 4–6 年寿命,电池容量衰减到 80% 之后,将不再适用于驱动汽车。照此时间往前追溯,2013 年前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2015 年后,中国已经连续 4 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这意味着,最早被消费者购买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正带来第一波电池退役潮。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容量性能下降到30%以下,则动力电池将不能再级联使用,只能拆卸和报废。拆卸电池后,可以回收有价值的可再生资源,例如钴,锂,镍和其他贵重金属。
这些资源随后将转化为用于制造电池的材料。这是动力电池整个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回收系统构建中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❹ 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退役潮”,废旧电池何去何从
放心吧,废电池的材料是可以回收加工再利用的,废旧锂就和废旧铜铁铝等废旧金属一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和方法。
总结:对于完全退役报废的电池,则需要相关的回收企业进行回收拆解,将电池电芯中能够回收的镍,钴,锂盐等有价值的材料回收利用。这也是国家政策要求并且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支持鼓励相关产业的发展。
❺ 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退役潮”, 废旧电池何去何从会污染环境吗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需要更换的,因为电池具有使用寿命,而很多车主不清楚废旧电池将会怎样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里程降低,这些旧车里的电池会有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可以进行咨询,废旧电池也可以卖一个好价钱,这些废弃的电池将会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市场价格进行估价。
总而言之,那些被回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并不会被抛弃在荒郊野岭,而是经过回收再利用。这些电池能够得到很好的再生利用都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建立溯源管理平台,不会让这些电池污染环境。而且这些废旧电池的去向也会在平台上查询到。很多消费者在报废车辆的时候会让工作人员直接拆除电池包,那样会导致浪费,可以去有关部门进行回收。
❻ 目前在动力电池的回收上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资质问题,回收企业需要有国家审批的资质,并不是你想做回收企业就能做的。 第二,回收的技术困难。锂电池的回收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和门槛,因为电池本身具备高能量导致的易爆炸,易燃性,在回收拆解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别说回收,就是电池生产企业,哪几个没经历过电池爆炸和仓库爆炸的? 第三,回收渠道。目前电子垃圾的回收渠道比较混乱,我国没有明确的国家对电子垃圾和垃圾回收的分类和专业标准,导致了回收的渠道的混乱,如果你自己去收,不论量和成本都非常昂贵,而你从合法渠道去回收则增加了一定的成本,而降低了回收的相对利润。 第四,电池自身的技术路线的混乱,从早期的镍氢电池到钴酸锂电池,再到铁电池自己三元电池,其回收的**的成分和比例都有巨大的差异和区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回收集约化的难度! 当然,必须承认,电池回收的前景巨大,因为电池回收除了外科材料的回收价值,恒大的是锂,钴等贵金属,本身的世界存量和变量就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中,所以以格林美等作为城市矿山,是毫不为过的!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和国家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不成熟、回收网络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决的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缺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一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采取手工拆解技术和传统回收工艺,解决不好拆解及回收带来的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设备方面,由于设备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尚不能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回收网络不完善。回收利用网络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少、参与主体少、回收利用渠道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尚不完善。首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较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如广东邦普、深圳格林美、江西赣锋锂业等,但数量偏少。梯次利用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等机构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但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畅通。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这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健全、不畅通。 1.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决的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缺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一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采取手工拆解技术和传统回收工艺,解决不好拆解及回收带来的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设备方面,由于设备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尚不能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2.回收网络不完善回收利用网络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少、参与主体少、回收利用渠道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尚不完善。首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较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如广东邦普、深圳格林美、江西赣锋锂业等,但数量偏少。梯次利用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等机构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但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畅通。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的主导企业不明朗,加之地方政府、国家电网、公交公司对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各自为政,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这又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健全、不畅通。3.支撑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这不仅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相关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还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财税激励等支持政策的不健全。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管理规范尚未完善,行业管理混乱,一些不规范的小作坊承担了回收利用主体的角色。由于这些小作坊不具备相关资质,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及环保风险。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一些核心环节,管理规范及支持政策缺失,对回收利用产生了明显制约。例如,退役动力电池存储及运输缺乏必要的规范,容易因存储及运输不规范而引起环境问题和安全风险;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化技术研发,特别是一些亟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缺乏必要的支持;并且,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也缺乏必要的财税激励,这也导致一些低残值或无残值的动力电池无人回收。4.商业模式创新匮乏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越来越迫切,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报废车拆解企业、电池材料企业都有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愿。虽然这些企业都掌握一定的资源,但由于缺乏商业模式创新,不能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可持续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难以启动。此外,由于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市场还未完全放开,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尚未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开放BMS数据,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资源整合和跨界协调难以实现。 1、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决的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缺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一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采取手工拆解技术和传统回收工艺,解决不好拆解及回收带来的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设备方面,由于设备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尚不能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2、回收网络不完善。回收利用网络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少、参与主体少、回收利用渠道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尚不完善。首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较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如广东邦普、深圳格林美、江西赣锋锂业等,但数量偏少。梯次利用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等机构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但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畅通。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这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健全、不畅通。3、支撑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这不仅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相关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还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财税激励等支持政策的不健全。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管理规范尚未完善,行业管理混乱,一些不规范的小作坊承担了回收利用主体的角色。由于这些小作坊不具备相关资质,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及环保风险。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一些核心环节,管理规范及支持政策缺失,对回收利用产生了明显制约。例如,退役动力电池存储及运输缺乏必要的规范,容易因存储及运输不规范而引起环境问题和安全风险;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化技术研发,特别是一些亟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缺乏必要的支持;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也缺乏必要的财税激励,这也导致一些低残值或无残值的动力电池无人回收。4、商业模式创新匮乏。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越来越迫切,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报废车拆解企业、电池材料企业都有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愿。虽然这些企业都掌握一定的资源,但由于缺乏商业模式创新,不能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可持续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难以启动。此外,由于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市场还未完全放开,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尚未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开放BMS数据,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资源整合和跨界协调难以实现。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快。从整体来看,我国面临大批量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低及相关领域废旧动力电池需求量大等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经济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动力电池回收率低,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将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的集中爆发。那么目前在对动力电池的回收上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哪。首先是回收网络的不完善,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由于动力电池回收的主导企业不明朗,政策的不完善,各地标准不一、国家电网、公交公司、出租公司对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各自为政,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致,这又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渠道不健全、不畅通。其次是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不健全,目前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制度还不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的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最后是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2019
❼ 新能源车报废,动力电池将何去何从
我认为动力电池将会被回收,电池是可以做到回收利用的,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动力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毕竟汽车在我们生活当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如果我们生活当中离开了汽车,除了日常出行会受到影响以外。一些运输业以及旅游业都会遭受到相应的经济损失。但是汽车要想在道路上行驶,需要用到石油。目前我国汽车主要分为燃油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两种类型的汽车都有各自的优点以及缺点。新能源汽车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❽ 新能源车电池即将迎“退役潮”,20万吨旧电池如何“退而不休”
20万吨废旧电池将余能最大化利用来实现“退而不休”,也就是可以梯次使用和再生利用。
想必当初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可能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自己的车报废以后车内废旧电池该怎么处理好。如今第一批电池就要迎来“退役”,它们该何去何从。其实我们国家既然生产和使用这样车,肯定会考虑废旧电池后路,否则电池污染了环境可是得不偿失。对此,有新能源汽车报废的车主可以在网上查询附近的废旧电池回收站,去把自己不用车交给网点处理。
❾ 电池回收市场乱象:90%消失在小作坊,万余家回收点竟成摆设
“白名单”企业之一的华友循环总经理鲍伟直言,现阶段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产能不足,而是能够回收到的电池数量有限。
据鲍伟统计,仅第一批上榜“白名单”的5家企业,其能处理的规模就已达到60万吨,应对目前20余万吨的报废量绰绰有余。
此外,目前真正进入报废阶段的电池基本是早期进入公务系统的电动公交、出租车等已达到强制报废期的运营车辆,更多是磷酸铁锂电池。
而含有高价值金属材料的三元锂电池进入市场时间尚短,还未进入报废潮。也就是说,距离电池退役爆发点的到来还有一定时间。
而刘东等人正期待着“退役潮”的真正来临。
四、写在最后尽管,大量废旧电池无法流入“正规军”,但这个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在32家动力电池回收板块上市公司中,26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逾八成。其中,21家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同比翻番。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产业链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中心研究员张翔对汽车产经分析,车企的入局有利于产业链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一些车企也在积极行动。比亚迪、蔚来、北汽、特斯拉、捷豹路虎等厂商纷纷布局电池回收业务。
今年9月,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线了“电池回收服务”,并提醒客户:特斯拉可以回收“不再满足客户需求的任何电池”,官方会将这些锂离子电池进行100%回收再利用。
今年11月,蔚能与华友能源合作签约,双方就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再生利用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这也是蔚能“电池资产全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环。
采访路上,不少从业者跟我们反馈,这个行业远比想象中更为隐秘。任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增加“亡命电池”的发生概率,比如产业链上的拆解企业、新政实施前的合规公司、电池回收网点.....
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❿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这一问题如何破解
新能源汽车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比较困难,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想要解决这个难题,也需要多少方努力。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手制定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消费者积极配合,更需要很多电池回收商家提升服务质量。废旧电池回收面临着很多乱象,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都造成了电池回收利用比较困难。
3.并且想要破除电池回收利用难的难题,更应该严格市场准入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条件,并且各个部门也应该提升自己的监督职能。并且要完善电池回收利用的数字化网络,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要强化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要明确知道废旧电池去了何处,又能够用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