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
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⑵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年产量逐年上升,突破200万辆。从销量来看,2020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约324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欧洲市场占比第一,为43.06%;中国市场约占41.27%,排名第二。分产品来看,纯电动和插混动力汽车为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占比合计在99%以上。
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升级时期,全球产量呈上升趋势
新能源汽车早在19世纪就已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它曾大获成功,但是好景不长,到19世纪20年代,由于大油田的不断发现降低了汽油的价格,以及内燃机的技术进展,汽油车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而当时的电动车速度低、续航里程短又价格昂贵,遭到了淘汰。此后数十年间,尽管仍有一些电动车问世,但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和续航能力的短板,电动车一直未能达到商用规模。
直到20世纪末期,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加深,人们才再次将目光转向节能环保的电动车。进入21世纪发展电动汽车己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重点,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升级时期。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⑶ 深圳的共享汽车,为什么都考虑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现环境污染严重,为了绿色家园,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而且共享汽车只需充电,大大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现深圳就有好几家做共享汽车的,龙城地铁站就有
⑷ 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现状是怎样
在南方等等有经济补贴的地方。电动车汽车的后市场还是可以的。望采纳谢谢。
⑸ 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现状
国家的补贴扶持一直以来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推手,随着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纯电动汽车(EV)普及正在踩下急刹车,2019年销量减少4%,首次出现负增长,叠加疫情的冲击,市场消费萎靡。为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政策推迟至2022年底。但取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必定是技术和产品实力。在特斯拉的冲击下,内资企业迫切需要提升技术水平来提升其竞争力。
(一)纯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纯电动汽车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以能源供给方式为依据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趋势下,电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两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禁售燃油车等相关政策的推动,纯电动更是成为各大车企研发的重点。
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但是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行业来讲,纯电动汽车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⑹ 新能源汽车就业环境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政治因素:
1、 中国产业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
2、 中央及各省市从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行业管理及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
经济因素:
1、2015年,中国车市增速明显放缓,且中国的汽车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重塑产业结构,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利于普及。
社会因素:
1、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达到60.6%,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首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2、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更高;
3、社会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当前仍具有效用。
技术因素:
1、 电池、电机及电控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
2、 相比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壁垒较低,中国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3、 中国车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及阻碍因素
促进因素:
1、 政策利好:中央及地方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频频出台扶持政策;部分城市对传统能源汽车采取限行限购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降低牌照获取门槛。
2、 用户认可度提升:80/90后作为消费主力,对兼具有经济性与环保性新能源汽车持欢迎态度,随着相关技术升级,消费者认可度逐渐提高。
3、 商业模式创新:各大车企及汽车经销商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出现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以租代售等模式,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4、 汽车能源清洁度提升:相比于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能源清洁度方面有所提升,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
阻碍因素:
1、 充电基础设施落后: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配比为11.78:1,车桩配比不协调,用户充电不方便,阻碍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
2、 电池技术不成熟:现阶段,中国的电池技术水平不成熟,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低,限制其进一步推广;
3、 行业秩序待规范: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骗补贴、质量差等不规范行为,行业亟待进一步规范。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
1、 探索期,2001-2014,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推动
(1)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863”重大科技课题;
(2)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3)2009年,国家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4)2010年,国家公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5)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宣布截止2017年底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
2、启动期,2015-2020,主要推动力仍在政府
(1)2015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2)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累计产销5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2016年9月,财政部公布新能源汽车厂商骗补名单,并予以严惩;
(3)2017年起,新能源汽车将进一步在营运车辆中得到普及,并继续渗透私家车领域。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加快与互联网结合。
3、高速发展及应用成熟期,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告诉发展期
⑺ 新能源汽车污染大吗
新能源车行驶时基本0污染,混合动力的污染也非常低,唯一可能是污染的是新能源车上的电池,乱埋乱丢弃的话是个大污染。
⑻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怎么样
新能源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前景广阔。
⑼ 新能源汽车职业环境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政治因素:
1、 中国产业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
2、 中央及各省市从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行业管理及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
经济因素:
1、2015年,中国车市增速明显放缓,且中国的汽车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重塑产业结构,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利于普及。
社会因素:
1、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达到60.6%,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首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2、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更高;
3、社会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当前仍具有效用。
技术因素:
1、 电池、电机及电控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
2、 相比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壁垒较低,中国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3、 中国车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及阻碍因素
促进因素:
1、 政策利好:中央及地方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频频出台扶持政策;部分城市对传统能源汽车采取限行限购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降低牌照获取门槛。
2、 用户认可度提升:80/90后作为消费主力,对兼具有经济性与环保性新能源汽车持欢迎态度,随着相关技术升级,消费者认可度逐渐提高。
3、 商业模式创新:各大车企及汽车经销商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出现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以租代售等模式,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4、 汽车能源清洁度提升:相比于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能源清洁度方面有所提升,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
阻碍因素:
1、 充电基础设施落后: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配比为11.78:1,车桩配比不协调,用户充电不方便,阻碍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
2、 电池技术不成熟:现阶段,中国的电池技术水平不成熟,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低,限制其进一步推广;
3、 行业秩序待规范: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骗补贴、质量差等不规范行为,行业亟待进一步规范。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
1、 探索期,2001-2014,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推动
(1)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863”重大科技课题;
(2)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3)2009年,国家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4)2010年,国家公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5)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宣布截止2017年底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
2、启动期,2015-2020,主要推动力仍在政府
(1)2015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2)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累计产销5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2016年9月,财政部公布新能源汽车厂商骗补名单,并予以严惩;
(3)2017年起,新能源汽车将进一步在营运车辆中得到普及,并继续渗透私家车领域。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加快与互联网结合。
3、高速发展及应用成熟期,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告诉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