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取消生产资质
『壹』 新能源车产销资质大起底,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暂停发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车“准生证”,最近由前途汽车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审批后,新车量产上市将被开绿灯。然而,缓慢的资质发放频率,对大批对产销资质渴望的新能源车企,包括新造车势力来说,就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挂在它们的颈脖上。
“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在日前举行的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解释了相关部委暂停发放资质的原因所在。从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大门已经关闭了整整一年时间,背后原因众说纷纭,但都避不开对已领取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车企项目进展不一、表现悬殊的问责。
一方面是部分获得资质的企业,迟迟未进入市场,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众以及知豆,其他企业丝毫没有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
另一方面,对资质近乎“饥渴”的新造车企业,尤其是产品进度推进较快,以及融资金额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队,却又迟迟无法得到资质。为了抢新车上市的进度,一些新造车势力甚至被倒逼迂回生产——— 寻求代工或收购有资质企业。可以说,近两年冒起的新造车势力,如果说之前仍处于“PPT造车”阶段时,没有领到生产资质实属合理,那么过去一年资质发放近乎停摆后,让逐渐走向量产、走向市场的新造车企业,无奈地成为了被“歧视”的一方。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把资质给到对的人,依旧有待破局。
停审现有新能源产能严重超标
从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最后一张生产资质,短短14个月时间,发改委共发放15张新能源牌照。业内曾经普遍认为新能源生产资质发放10个最合适,随着兰州知豆拿下第11张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纸准生证的新造车势力欣喜若狂,加快递交申请,以期占得先机。然而,这扇资质大门却在江淮大众领到第15张牌照之后,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关闭了,至今仍无重启的迹象。
为何发改委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这必须从发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说起。
发改委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本是为了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也即是“鲶鱼效应”来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从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业的进展来看,产品推出普遍缓慢,竞争力弱,根本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遑论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完全辜负了国家的期望“目前审批工作处于暂停状态,主要原因是之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宽松,审批速度过快,获批的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一位消息人士解释说,发改委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17年5月开始暂停审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汽车产业链三大势力划分的话,传统车企势力有5家企业,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江铃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车势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国能新能源;剩余的万向集团、长江汽车、敏安汽车则属于汽车产业链势力。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这15个获得新能源准生证的“天之骄子”,现有产能加起来达到9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正在排队等待资质审批的新进入企业超过了20家,产能是这15家车企的两三倍之多。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200万辆,而现有的新能源产能已经严重超标。新能源造车热急需降温,从狂热回归理性。
事实上,拿到发改委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并非都可以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他们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核,产品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产资质”,方能上市销售产品。而这15家车企中,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的只有6家,分别是云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原因是很多车企的生产基地建设缓慢,始终无量产车影踪。
尴尬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记者调查发现,在领取牌照超过一年时间以上的今天,有量产车型上市销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等6家车企,另外还有前途汽车、江淮大众、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4家车企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而其余5家车企中,除了重庆金康此前表示首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市场之外,敏安、万向、速达、国能都尚无十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也常被称为“僵尸企业”。
有产品在售的6家车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均出自传统车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瞩目的大事并非产品或销量,而是上市。事实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创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团规划为未来独立上市公司来运营,甚至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与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锋)的关联交易方案获批,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这一国内新能源整车巨头终于登陆A股。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明确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时间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达到了10.3万辆,位居比亚迪之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排名第二。依托传统车企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沉淀,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也双双排进去年新能源销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销售3.68万辆新能源汽车,江铃则售出3万辆,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车企中,有四家车企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铃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两年在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的知豆。兰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车型上市,2017年实现销售4.25万辆,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车。成立于2015年的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过12亿美元,目前累计销量逾10万台,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逾10%的市场份额,纯电动乘用车13%的市场份额,足迹遍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部、中关村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知豆以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的身份亮相,未来发展前景备受看好。
云度新能源则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产电动车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A+级纯电SUVπ7,据称这款车将于明年上市销售,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涉足乘、商两个汽车领域的长江汽车,也高调参加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带来9款产品,包括3款乘用车和6款全新纯电动物流车。据了解,长江汽车依托母公司香港五龙电动车集团在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生产、汽车设计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在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中国、昆明、贵州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甚至在美国有海外生产基地,整车年产能达10万辆,在15家获资质车企中与江淮大众并列第一。
统筹策划:南都记者 钟键挺 张泽彤
采写/制表:南都记者 何羽 钟键挺 实习生:贡芊芊
编辑:张泽彤
『贰』 燃油车不再获批资质,辣么,新能源汽车产
不需要,传统车企本来就具有完整的整车生产资质,按照相关规定,只有单独成立了新能源项目公司的企业,才需要另外申请资质,比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在众多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力帆、长安、吉利等均在生产新能源汽车
『叁』 观察 | 小鹏蔚来理想,谁会是第一个告别代工生产的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中最有希望的三匹黑马,当属小鹏、蔚来和理想,不仅先后赴美成功上市,最近几个月的销量表现也都不错。不过,在人们印象中,这三家车企在初创阶段,并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跟传统车企合作,利用它们闲置的产能,代工生产汽车。
作为一家整车生产企业,代工生产总不是个事儿,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后面会专门介绍)。因此,真正该发力的地方,应该自己建厂生产汽车。
网友甚至说,要长远发展,就得自己建厂,这样更利于把控包括质量在内的各个环节,“别再找代工啦”。
01
汽车民生网梳理了上述三家车企的代工企业、造车资质以及建厂情况。
蔚来汽车——
从造第一辆车开始,蔚来汽车就与江淮汽车展开合作,其中江淮为蔚来代工生产蔚来ES8和蔚来ES6。据传蔚来的第三款车型“ET7”仍交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
早期小鹏汽车选择的是与海马汽车代工生产。但是,小鹏汽车并不满足代工的现状,因此首当其冲就是要拿到造车资质。
小鹏汽车也是通过收购完成了汽车资质的“再生”。据媒体报道,小鹏汽车之前收购了福迪汽车100%股权,从而获得造车资质。正因此,小鹏汽车的肇庆工厂在完成接收后已投产几个月了。
据了解,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规划总面积达3000亩,其中整车生产项目占地面积1500亩,工厂厂区共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拥有4种不同车型总装柔性生产线及1条柔性电池合装线,共计设置264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此外,工厂内还建有覆盖18种测试路面以及NVH、操控制动舒适性、密封性、自动泊车系统等多种功能测试的动态测试跑道。
小鹏汽车并不满足仅有一家工厂的规模,今年9月底,被称为“二工厂”的广州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已经开建。小鹏汽车同时称,此次引入了广州国资40亿元的融资。
汽车民生网还了解到,小鹏汽车Q3财报电话会上传来的信息显示,其第二座自建工厂——广州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投资30亿元。按计划,该工厂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
上述三家造车新势力,唯有小鹏汽车已明确了两家自建工厂,它或许将成为第一个告别代工生产的车企。
02
无论是蔚来、理想,还是小鹏汽车,他们在创业初期,能够顺利找到代工生产的企业,源于政策的松绑。
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以上新规可以解读为,工信部已明确鼓励汽车生产的代工模式,鼓励生产企业和研发设计企业合作,让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然而,代工生产的模式可能还不是造车新势力真正想要的,而创业初期之所以选择了它,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要在汽车行业深耘,车企必须要拿到造车资质,但是,随着审批的收紧,拿不到造车资质成为困扰造车新势力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资质的问题,有的新造车企业只好另辟蹊径,对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收购。因此,相对于正式申报而获得资质不同,收购意味着要多花去更多的钱,上述理想汽车收购力帆汽车工厂而拿到造车资质,就花去了6.5亿元。
为了不影响汽车生产,有的新造车企业只好寻求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代工生产,但是又会受到因代工带来的诸多局限,对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但它的好处是,可以造车,还可以避免在初创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业内人士告诉汽车民生网,如果没有代工政策相助,政府又不审批造车资质,加上没有钱收购或者找不到收购的对象,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恐怕真的造不了车了。
03
前期没有生产资质和产品准入资质,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代工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质量不可控,如果存在质量缺陷,一旦爆出负面,则会影响整个品牌声誉;
生产成本不可控,导致整车成本不可控,抗风险能力较差;
生产流程和节拍不可控,从而导致无法及时交付;
用户等待时间不可控,购买体验受影响;等等。
此外,当下最火热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在创业初期就深受“代工”的困扰。
一位汽车资深人士向媒体说道,他曾去过三次特斯拉的弗里蒙特工厂,听员工讲述了特斯拉在生产初期遇到的最难的事情。
据他介绍,当年生产Roadster1的时候,车身由法国制造,电动机由中国台湾制造,购买单块电池,运到泰国组装成电池组,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英国去清关。整车在英国组装好后,经由船运要几十天从好望角运至洛杉矶。当时,特斯拉的工程师被深深困扰,到处去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
最后事实证明,即便特斯拉找到了顶级代工商,也得不到代工商最好的团队的支持,即使特斯拉再有雄心魄力,也很难调动起外包服务公司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做了最后的决定,自建工厂。
上述三家造车新势力没有向外界透露他们在代工过程中遇到的尴尬或者说不愉快,但是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畅,只是他们不愿意说罢了。而这种“苦闷”究竟要“深埋”多久?什么时候彻底摆脱代工模式才是最佳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新能源准入门槛又降低,放宽政策的背后是福是祸
问题的答案在2005年的手机市场或许能找到。彼时,手机市场准入条件放宽,越来越多的黑手机横空出世,由于价格低廉,充斥整个手机市场;但黑手机终归逃不过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消费者越来越不信任市面上的产品,这直接给了苹果抢占市场的机会,而这样的局面,直到近几年才慢慢有所缓解。
或许手机行业、汽车行业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但当“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消费者不再信任市场的时候,这样的市场又该如何盈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为什么一些新能源车企有资质却不造车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资质很少,但造车新势力还是在不断的进入这个市场,这也催生了新的造车方式:代工或合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能早日造车,早日量产。但更令人疑惑的另一种情况却是:拿到造车资质的企业,直到现在还未能有所动作,甚至比代工造车的企业进度还缓慢。其实,国家早有规定,在下发造车资质后,如果因产能不达标等问题没有达到申报标准,那么生产资质将被收回。对于传统车企来说,造车不是难事,产能的目标很容易达到,但是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这却是最难的一部分。
“资金”>“资质”
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位于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金为1.3亿美元,主要股东分别来自台湾、大陆、香港,包括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和实益(中国)有限公司,三者分别持股20.25%、20.25%和59.51%。其中,淮安开发控股公司为国资背景,展图是台湾敏实集团全资子公司,而实益则是敏实集团董事局主席秦荣华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因此,敏安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是秦荣华。
『陆』 大幅放宽准入标准 新能源车市将“绝处逢生”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对于消费者和新能源市场来说也是一大重要利好。
可见,在政策支撑下,今年新能源汽车需求有望不断改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特斯拉国产化落地,外资品牌蜂拥入华,国内造车新势力陆续进入交付阶段,新政策的推动,也将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再度洗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柒』 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考驾驶证吗
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需要驾照和上牌照,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属于机动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第十九条第一款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驾照,C1可以驾驶新能源小型汽车,A本可以驾驶新能源大型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也属于机动车,电动汽车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统称。电动汽车的车长、车宽,包括车速都和机动车一样,最高时速每小时60公里,所以电动汽车还是机动车,驾驶者必须持有C类驾驶证才能上路行驶。C1是小型汽车驾驶证,准驾车辆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还可以驾驶C2、C3、C4车型。A1是大型客车驾驶证,准驾车辆为大型载客汽车,还可以驾驶A3、B1、B2、C1、C2、C3、C4、M车型。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章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机动车、非机动车
第八条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第二节机动车驾驶人
第十九条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简要总结:
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考驾驶证吗?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需要驾照和上牌照,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属于机动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第十九条第一款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捌』 新能源汽车有三种包括哪三种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三大类型。
1,复合动力电动汽车(亦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包括有电机驱动,符合汽车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汽车,车载动力源有多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电动汽车。
拓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玖』 新能源不包括哪些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三大类型。
1,复合动力电动汽车(亦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包括有电机驱动,符合汽车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汽车,车载动力源有多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电动汽车。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简称BEV),它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虽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利用氢气等燃料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并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拓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