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与纯电动汽车自燃概率
Ⅰ 碰撞起火、静置自燃,纯电动车真的没有燃油车安全
前不久,一台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在上海临港大道上发生事故,车辆在碰撞之后起火,车主不幸身亡,随后该品牌也迅速介入,开展善后工作。在这起事件中,品牌方的迅速响应让不少网友为之点赞,同时也让纯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况且在事故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另一个自主品牌车型在碰撞测试结束之后也起火了。
当然,湃客在这里并不想去分析两款车起火的原因,毕竟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所谓的剖析,总有点耍流氓的意思。但是在湃客看到一些网友关于这两件事的评论之后,发现有些评论还挺有“意思”的,就比如“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前面比较空,所以碰撞时容易溃缩”、“油改电的车就是没有纯燃油车安全,因为结构会有所变化”等。所以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些网友的评论,来聊聊纯电动车的安全性是不是比燃油车差。
首先,在碰撞事故发生时,燃油车的发动机是会下沉的,而这也是广泛应用的 汽车 技术之一。尤其是在高速撞击时,如果发动机无法下沉,那么这坚硬的“铁块”极有可能侵入座舱,对乘员的安全造成威胁。而在发动机下沉技术应用之后,如果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发动机体支架便会下移几厘米,随之被底盘卡住,从而保证发动机不会因为碰撞而侵入座舱。
所以,发动机从来都不是一个吸能装置,更别说因为缺少发动机而降低车辆碰撞安全性了。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车,真正影响碰撞安全的还是车身前后吸能区的设计,这个也都是老生常谈的事儿了。
而此前的“油改电”车型,只是为了补贴或者积分,仅仅是在燃油车的框架里加入电机和电池,加上开发周期短且开发标准低,自然也就不会考虑C-NCAP或者C-IASI的碰撞测试,安全性自然不会高到哪儿去。
但是现如今的纯电动车型绝大多数都诞生于专属的纯电动平台,从立项到研发再到产品下线,周期拉长,这就代表着能够给到研发人员足够的时间去验证产品的完整性,并且整套开发流程的规范性越来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
所以现阶段的纯电动车并不会因为车身结构、硬件布局与燃油车不同,而导致安全性能下降。至于说“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不安全”,听听就好,别当真。
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导致严重后果时,除了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与驾驶员本身的操作有关,如果是车速太快,那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车,都难逃撞毁的命运。可是在近段时间的两起事故中,大家更在乎的是纯电动车碰撞之后,起火的概率似乎比纯燃油车要高。
首先,我们来聊聊燃油车和纯电动车都会因为哪些原因起火燃烧。在燃油车领域,产品缺陷、保养不当、碰撞事故、三元催化器过热等情况都会导致车辆起火燃烧。其中,如果燃油车发生碰撞,同时碰撞力度过大的话,确实会导致一些易燃液体流出,一旦接触到摩擦产生的火星或者接触到温度过高的部件,例如三元催化(工作温度可达600度以上),就极有可能导致车辆起火。
此外,三元催化器可能是最忙、温度最高的车辆部件,如果缸内混合气体不能充分燃烧,那么会使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压力增大,内温迅速增高,甚至能够达到1000度以上,此时极有可能导致车辆起火燃烧。一般我们看到的超跑原地轰油门,最后车辆起火,就是因为此原因。
相比于燃油车,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和三元催化器,变速箱也与燃油车变速箱有较大的不同,车辆内部的油液含量要远低于燃油车,导致车辆起火燃烧的因素也比燃油车少了很多,所以单从燃烧概率上来说,纯电动车是要低于燃油车的。
但尽管如此,纯电动车搭载的电池却成为了众矢之的,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的纯电动车型都出现过自燃现象,并且纯电动车在静置时发生自燃是毫无征兆的。而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冲击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电池包变形,容易出现电池热失控。
并且,根据电池类型不同,起火燃烧的概率也不相同,此前有相关机构对三元锂、磷酸铁锂等多种类型的电池进行了针刺试验,其中三元锂电池对于热失控的管理较差,在针刺之后,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 ;而磷酸铁锂电池则无明火,但有烟,不过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则在被针刺之后,无明火、无烟。所以,不同的电池类型,在碰撞之后,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所以针对电池是否安全,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值得一说的是,夏天是纯电动 汽车 自燃事故的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共发生各类纯电动 汽车 安全事故52起,2019年安全事故的数量上升到了132起,2020年1-9月份出现了54起纯电动 汽车 起火事故。但是进入2021年之后,车辆起火事故越来越少,而这也证明目前车企对于电池安全越来越重视,相关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之后纯电动车的安全性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直接说纯电动车就是没有燃油车安全,还是有些偏颇,毕竟在诱因数量上,纯电动车就比燃油车要小。而在湃客看来,纯电动车的成熟度确实没有燃油车高,毕竟燃油车也是经过了百年发展,才一步一步解决了各种问题,安全性也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步上升的。而对于纯电动车,很多朋友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对待这个“新物种”,不过,多点耐心,问题都是一点一点解决的。
Ⅱ 新能源安全引发关注,数据表明自燃与召回率均低于燃油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加,偶发自燃起火事件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相比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新鲜事物。公众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应对起火问题时,就需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以更加透明、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对消费者解释车辆起火原因以及完成后续善后工作。
从23天高效主动召回看威马社会责任心
近期,因为连续的几起起火事件,新能源汽车品牌威马受到了舆论极大的关注。10月28日下午,威马汽车在微博宣布主动召回已经销售的1282辆产品。同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信息,威马车辆底部冒烟起火事故的原因已经查明,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造成。产品出现问题立刻召回,威马汽车首先在态度上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感。
智能系统的运用为威马的快速召回提供了解决方案
根据电池行业专家表示:威马的此次召回,就是因为电芯出现问题导致,与车身质量无关。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并产生异常析锂,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通过智能交互系统,精确定位了风险车辆并推送和告知用户相关服务信息。同时,还通过云端智能呼叫功能,以及电话、短信、微信、挂号信、小威随行APP等方式主动联系用户,邀约完成召回。威马称,动力电池更换和车辆安全监测,在较短时间内可全部完成。
目前,威马的电芯供应商有4家,分别为:宁德时代、中兴、塔菲尔、瑞浦。威马汽车除电芯以外,已自主掌握所有电池包核心技术:包括热管理、安全防护、充放电管理等。其中,热管理策略聚焦对电芯温度的智能化、精准管理,通过独立液冷设计、PTC电加温系统、零下30℃极地加温系统(柴油加温),以及全新基于柴油加温的空调制热回路设计,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区间自主开启加温与冷却功能,实现全天候电池包恒温热管理,极大改善用户冬季续航焦虑。
新能源汽车仍然是安全的出行工具
作为一个刚刚大规模发展起步的领域,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遭遇各种问题是难免的,燃油汽车发展超过百年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可靠性也在随之进步。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在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表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万分之0.49,2020年为万分之0.26(受疫情出行影响)。而根据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传统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万分之1到万分之2。两相对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起火概率要显著低于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一年卖103万辆,占全年乘用车销量2144万的4.8%,新能源一年召回3.37万辆,占全年乘用车召回辆676万的0.49%。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车的召回率仅为燃油车召回概率的十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依然安全可靠。
所以面对召回我们应该以更平常的心理对待,同时召回也是一种企业负责人的体现。其实,传统车企发生召回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丰田今年内已经发出第三次召回,涉及车辆多达584万辆,中国市场为40万辆。同样,一贯以豪华、可靠性著称的雷克萨斯也在10月28号发起了召回。另外,中国汽车市场的两大德国豪华品牌奔驰、宝马更是召回大户。自2016年奔驰召回次数达12次,2017年22次,2018年19次,2019年24次;宝马最近也因为新能源车型的电芯中混入杂质导致存在起火安全隐患而在全球召回2.67万辆新能源汽车。因此,大家为什么不能对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更宽容一些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新能源车更容易发生自燃买车之前这些你得知道
“听说了吗,最近 又 一辆,火势特别大,整条街都是黑烟,到处迸火星,太危险了”。
类似这样的话听着耳熟吗?最近朋友圈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没有围绕这样的话题展开讨论?来到夏天,日渐炎热,很多人的情绪开始变得焦躁起来,人如此车亦是如此,这不甘平凡的五月里,短短三周时间,光是被新闻大面积曝光的重大车辆自燃事件就有三起,而这些事故的当事车辆,全部都是新能源车型。
”
5月8日,有网友曝出湖南长沙街道上一辆行驶中的理想ONE发生车辆起火现象。
5月9日,有网友曝出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某充电站内,一辆郑州日产帅客新能源车型,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导致周边至少五辆车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5月18日,有网友曝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杨桃公园附近停车场,一辆静止的广汽新能源Aion S发生自燃,事故同样殃及到周边车辆。
行驶过程中自燃,充电时自燃,静止不动也自燃。一时间,这三起事件引起很大轰动,将本就敏感的新能源车又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新能源车真的更容易发生自燃吗?如果自燃,后果有多严重?带着疑问,我们展开今天的话题。
有关部门统计称,根据当前机动车保有量和自燃事件数量比例来看,燃油车每年每一万台发生2-4起自燃事故;新能源车型每年每一万台发生0.9-1.2起自燃事故。若从理论角度分析自燃概率,燃油车自燃隐患远比新能源车高。不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能够正常上路行驶的燃油车,车龄参差不齐,使用环境也远比新能源车要复杂的多。反观新能源车型,真正意义上被大家购买使用,顶多也就五、六年的光景,如果从最近五、六年发生的自燃事故中进行比较,两种能源车型发生自燃事故比例,应该不会差的太离谱。
以汽油或柴油为能源产生动力,发生自燃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电路电气元件故障,年头长的车会出现电路老化现象,有些车还会被车主进行不正规改装,导致电路出现问题引发自燃;另外一种原因是油路泄漏引发的自燃现象,不过这种情况真是少之又少。从新能源车角度来看,发生自燃的情况基本都可归咎为一点——电池。目前,无论是插电式混动还是纯电动,甚至是增程式车型,所使用的电池基本都是由镍钴锰组成的三元锂电池,或是磷酸铁锂电池。锂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锂电池无论是受材料或工艺影响,还是过度充电、高温、碰撞变形,这几种情况都可能造成燃烧。燃烧时火焰会特别强烈,火势很容易蔓延,导致同电池组内的所有电池都会被引燃。若汽油燃烧的温度在400度左右,锂电池燃烧时温度会翻一倍,这就解释了新能源车只要自燃,火势会发展的相当迅猛,而且造成的危害会非常大。
电池燃烧以后,灭火也成为一个大难题,很多时候明火虽然熄灭,但电池组内温度并没有下降,很大程度会有复燃隐患,这一点特斯拉也强调过,电池着火可能需要24个小时才能彻底扑灭,所以灭火难度也是很大的。
目前,理想ONE已经公开作出回应,咱们从照片中也可以看出,燃烧发生在前机舱内,并不是由电池组引发的自燃,而其它两起事故具体原因,我们还不得而知。电动车自燃事故会受到如此强烈的关注和议论,原因在于人们对新能源领域的猎奇心里,还有对它技术、质量的质疑,这种没有征兆的事故会为人们心里带来极大的排斥。很多人都说新能源车是“纸老虎”,开不得、摸不得,即便是像特斯拉、蔚来这样的大厂、大品牌,也都出现过不止一次、不同程度的自燃事故,所以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疑惑和不安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回想起工业革命时期,卡尔·本茨发明出第一辆 汽车 被大家所接受的过程也是曲折的,历经这么多年更新迭代,燃油车技术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过程是曲折的,愿我们的新能源技术早日成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创造更好环境。
Ⅳ 最近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很多,这种车不安全吗
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的概率是0.26/10000,也就是100万台中,只有26辆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燃油车自燃的概率大约是2/10000,大约是新能源汽车的7.5倍!所以,即便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近期有很多自燃的案例,但是放在比亚迪累销200万以上的大盘子下,这些依然是小概率事件,而且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有很多事故在不同媒体的报道,都属于同一辆车的同一事故,被转载或者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一遍又一遍而已。
Ⅳ \"谣言\"大揭秘:新能源车自燃率高实际起火概率远低于燃油车!
每当问起为什么不选择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总能得到几乎相同的答案:充电慢、价格高、实际体验不如燃油车、残值率低下、以及还有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不安全"。
这个所谓的不安全就包括新能源汽车太容易火了,"火"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火,新能源车型因为自燃这受到了尤其多的诟病。
所以这就和飞机与汽车谁更安全一个道理,虽然飞机的事故率远远低于汽车,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就是特别严重。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家也有强制标准,要求新能源车型必须有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同时明确了电池单体"失控"后,必须要在5分钟以内不发生任何的起火爆炸,以便提供充足的逃生时间。
写在最后:
诚然,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也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每一个新兴技术想要变得成熟,都需要经过这个阶段,到现在还一味的给新能源汽车抹黑的,既不道德也不仗义,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多点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如果发生碰撞,纯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哪个更容易发生爆炸
如果发生碰撞,纯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哪个更容易发生爆炸?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种车型的区别。传统燃油车相信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而纯电动汽车是近些年才不断发展的新车型。从结构上来看,纯电动汽车搭载的是电池组,匹配电机驱动车辆,并无燃油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配件。而目前纯电动汽车所搭载的电池组主要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部分车型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两种电池均属于液态锂离子电池。
所以由此也不难看出,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相比,还是纯电动汽车更容易由自燃而引发爆炸,所以目前很多车企都开始着手提升动力电池的稳定性,比如说发展固态电池和研究BMS电池管理系统等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纯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自燃的发生,提升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Ⅶ 海外调查结果:纯电动车起火风险远低于燃油汽车
易车讯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海外机构收集的最新数据,经过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和运输统计局(BTS)的数据分析后,得出了纯电动车起火风险远低于燃油汽车的结论。
至此,相关机构还针对自燃案件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每10万辆各类车型的自燃起火概率数据,可以看到混合动力车型的自燃概率为3474.5辆/10万辆,燃油车型的自燃概率为1529.9辆/10万辆,纯电动车型的自燃概率为25.1辆/10万辆。
Ⅷ 直击重点!跟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车的安全性会打折扣吗
最近知乎汽车板块上最红火的话题莫过于"跟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车的安全性会打折吗?"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安全性上敷衍中国消费者的也有,但最终也只能自食恶果。
所以小白认为,不用在安全性方面纠结买燃油还是电动,它们的安全性都不会相差太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Ⅸ 同为自燃,电动车和燃油车有哪些不同
前段时间,纯电动汽车的自燃问题不断占据头条位置,让不少消费者朋友都对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产生了疑问。而除了纯电动汽车,其实上传统燃油汽车的自燃问题也是不少见的,只不过纯电动汽车的热度更高,因此自燃问题也是备受关注。那么,同为自燃,电动车和燃油车有哪些不同?
第一点,从车辆构造上来说,纯电动汽车的自燃是因为动力电池组等部件引起的;而燃油汽车的自燃,则多数是因为电路和油路故障等问题所引起。纯电动汽车所采用的三元锂电池组,内因和外因都会引起燃烧,其中内因往往是受材料和工艺影响,电池内部有可能出现短路;外因部分则是因为过充、外短路、高温、超压和外力冲击等等原因引起的。再者,锂元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元素,所以在热失控后会迅速的释放热量,30秒便可形成猛烈的火势,所以纯电动汽车自燃之后的火势较大。
至于燃油汽车,如果说自燃引起了油箱的燃烧,那么也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甚至可能引起车辆的爆炸。所以,如果我们发现燃油汽车的电路或者油路出现了老化、破损问题,一定要记得及时去维修处理。
最后,并不是纯电动汽车的自燃概率会比燃油汽车更高,燃油车的燃烧事故每年约2-4起/万辆,新能源车为0.9-1.2起/万辆,所以不能简单说燃油汽车更安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Ⅹ 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哪个更安全
汽车可以提升大家的出行体验,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出行困扰,如果买的是常规燃油车,限行和限号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而新能源纯电汽车对于生活在限号城市的人来说,是可以享受绿牌政策的。
燃油车和电动车各有千秋,所以不用在安全性方面纠结买燃油还是电动,说真的,只要避开油改电,它们的安全性都不会差。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毕竟安全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在技术成熟和产品健全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做到对安全负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