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潜艇内饰
⑴ 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潜艇全介绍
不是很全主要有 元级 基洛级 宋级 夏级 商级 晋级 很多技术指标是保密状态的“夏”级(092)弹道导弹核潜艇,共1艘,舷号406。总工程师彭士禄,黄纬禄,赵仁恺,黄旭华为副总工程师。在设计上实际是加长的汉级潜艇。
406艇于1970年9月在辽宁葫芦岛船厂开工,1981年春节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军服役。1988年9月成功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导弹发射装置由713所研制。
在指挥台围壳后面嵌有导弹舱,装有12枚巨浪-1(CSS-N-3)两级弹道导弹。1988年9月,进行实验时成功发射了一枚巨浪-1型导弹。后来于1995年底进行了重大改装,可发射“巨浪-2”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可达8000公里。
在静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贝左右。
排水量:8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20米,宽10米,吃水8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2节(水下)
潜深:约300米
编制:84名
导弹:12枚巨浪(CSS-N-3)潜射弹道导弹,两级固体燃料,惯性制导,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备弹18枚。
雷达:1部水面搜索雷达
声纳:1部艇壳主被/动搜索攻击声纳俄制“基洛”级潜艇,“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现有4艘,前两艘为877EKM型,舷号为364、365,配署南海舰队;
第一艘877EKM型级潜艇于1995年2月运抵湛江交付南海舰队,第二艘同年11月运抵湛江。后两艘为636级,第一艘636级潜艇1997年年底交货,第二艘636型基洛级柴-电动力潜艇于1998年6月17日在圣彼得堡下水,10月交付中国。
也有消息说,因目前台海局势,现在4艘“基洛”级潜艇都服役于东海舰队。
排水量:约2350吨,水下排水量3000吨
主尺寸:长73.8米,宽9.9米,高14.7米,吃水艇中6.3米,艇首6.6米。
潜深:最大300米,工作深度240米,潜望深度17.5米
主机:2台柴电机组,装有两组蓄电池,功率2940千瓦,7叶单轴推进。
航速:水面11节,水下18节,最大20节。
编制:52名。
自持力:45天
续航力:水上6000公里/7节;水下400公里/3节
武器:艇首6个鱼雷发射管,12枚备用鱼雷,也可配备3M95反舰导弹,另可携带24枚水雷。
雷达:MPK-503型雷达,MPM-253M型搜索及预警雷达,都可在水面和潜望状态工作。
声纳:MгK-400型主/被动搜索及攻击用中频声纳,MT-519型猎雷声纳。
舷号:364、365、366、367 现在有8艘 “宋级”(039/039A型)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常规潜艇,第一艘为320号,于1994年5月在武汉青山船厂下水,从1995年8月开始海试,于1996年5月交付海军使用,1998-1999年完成了发射潜舰导弹[C801(802)]的试验,成为中国第一个能在水下通过发射远距离的反舰导弹攻击敌舰的常规潜艇。
排水量:1700吨(水上);2250吨(水下)
主尺寸:长74.9米,宽8.4米,吃水5.3米
主机:柴油机-电力推进;3台德国MTU2V493柴油机;7叶大侧斜螺旋桨,单轴
航速:15节(水上),22节(水下)
续航力:3300海里/4节(水下)
编制:60名(其中军官10名)
武器:YJ-1(C801)潜舰导弹,533毫米鱼雷6具,发射“鱼”-4自导鱼雷,备弹18枚
水雷:代替鱼雷
对抗:电子支援:921-A型;雷达警戒
雷达:水面搜索,I波段
声纳:艇首安装球型中频声纳,用于主/被动搜索与攻击;中频。艇侧装有低频被动搜索声纳基阵,低频
结构:单个侧斜螺旋桨和一个球形艇首声纳
舷号:320、321、322、323
⑵ “洛杉矶”号潜艇的结构是怎样的
“洛杉矶”号潜艇是美国海军装备的一艘最先进的攻击型潜艇。1964年开工建造,1974年4月下水,1976年服役。
艇长109.7米,宽10.1米,吃水深9.8米,水上航速32节,水下航速可达40节,下潜深度450米。潜艇装一次燃料可连续航行6万海里。全艇编制人员127人,其中军官12人。
潜艇上的武器装备主要是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用来发射反潜火箭、反潜鱼雷、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等。可携带4枚“捕鲸叉”导弹、8枚“战斧”导弹和两枚反潜鱼雷。
艇上的电子设备有指挥仪、雷达接收机、对海警戒雷达、导航系统以及各种声呐设备等。
⑶ 潜艇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主要有艇体、操纵系统、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探测系统、通信设备、水声对抗设备、救生设备和居住生活设施等。
艇体
双壳潜艇艇体分内壳和外壳,内壳是钢制的耐压艇体,保证潜艇在水下活动时,能承受与深度相对应的静水压力;外壳是钢制的非耐压艇体,不承受海水压力。内壳与外壳之间是主压载水舱和燃油舱等。单壳潜艇只有耐压艇体,主压载水舱布置在耐压艇体内。
个半壳潜艇,在耐压艇体两侧设有部分不耐压的外壳作为潜艇的主压载水舱。潜艇艇体多呈流线型,以减少水下运动时的阻力,保证潜艇有良好的操纵性。
耐压艇体内通常分隔成3~8个密封舱室,舱室内设置有操纵指挥部位及武器、设备、装置、各种系统和艇员生活设施等,以保证艇员正常工作、生活和实施战斗。
艇体中部有耐压的指挥室和非耐压的水上指挥舰桥。在指挥室及其围壳内,布置有可在潜望深度工作的潜望镜、通气管及无线电通信、雷达、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无线电定向仪等天线的升降装置。
操纵系统
用于实现潜艇下潜上浮,水下均衡,保持和变换航向、深度等。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增加重量抵消其储备浮力,即从水面潜入水下。用压缩空气把主压载水舱内的水排出,重量减小,储备浮力恢复,即从水下浮出水面。
艇内设有专门的浮力调整水舱,用于注入或排出适量的水,以调整因物资、弹药的消耗和海水密度的改变而引起的潜艇水下浮力的变化。
艇首、艇尾还设有纵倾平衡水舱,通过调整首、尾平衡水舱水量以消除潜艇在水下可能产生的纵倾。艇首和尾部各设有一对水平升降舵,用以操纵潜艇变换和保持所需要的潜航深度。艇尾装有螺旋桨和方向舵,保证潜艇航行和变换航向。
动力装置
柴电动力
最早期曾经尝试过做为潜艇动力来源的有压缩空气、人力、蒸气、燃油和电力等等。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种潜艇动力来源是以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柴电)做为共同的动力来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潜艇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是第一种潜艇用机械动力。柴油机负责潜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
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浮上水面充电。后来出现的呼吸管则使得潜艇的潜航能力增加。
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荷兰开发出来,其后由德国进一步的改良并首先使用在他们的潜艇上面。呼吸管的基本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进入以及将进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线。
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当时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
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面进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进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低潜艇被发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针对这个威胁,盟军是利用巡逻机携带的特殊雷达来寻找微小的呼吸管,即使无法击沉潜艇,至少也要迫使它无法充电而没有能力持续的追踪与攻击。
核动力
核动力是继柴电动力之后发展的又一种动力。核动力的原理是通过核子反应炉产生的高温让蒸汽机中产生蒸气之后驱动蒸气涡轮机,来带动螺旋桨或者是发电机产生动力。
最早成功在潜艇上安装核子反应炉的是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潜艇,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子动力的国家有5个,其中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使用比例最高。美国甚至在1958年宣布不再建造非核动力潜艇。
核动力潜艇相比于传统的柴电潜艇,具有动力输出大,动力续航高(由于核动力潜艇的燃料的补充更换通常在10年以上,相比于仅仅几周或几月的柴电动力潜艇要大大增加,所以也通常被视为无限续航),速度快等优点。
但核动力潜艇却有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建造费用高,噪音大以及维护要求高的缺点。由于柴电潜艇和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的发展,核动力潜艇已经不再是先进潜艇动力的唯一标准。
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
1930年,德国沃尔特博士提出以过氧化氢做为燃料的动力机系统,经过数年的研究和试验,在二战末期,沃尔特发明了“沃尔特式动力机”,原理是通过燃烧过氧化氢推动内燃机工作,由于过氧化氢燃烧反映产生氧气,所以不需要额外空气,但是早期的沃尔特式动力机并不可靠,因为过氧化氢容易发生自燃反应,因此德国只生产几艘以过氧化氢为动力的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其他可能的替代动力来源,以延长潜艇在水面下持续作业时间,采用柴油机与电力马达加上电瓶的搭配,但是在潜艇中携带氧化剂或者是其他不需要氧气助燃的设备,如此一来可以在水面下驱动柴油机进行充电,或者是由新的动力来源为电瓶充电与驱动电力马达。
尽管不依赖空气推进拥有大大提高了柴电动力潜艇的能力,但由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稳定性差,使得不依赖空气推进的安全性常被质疑。
实际上无论早期沃尔特试验还是二战后美国,苏联的深入研究,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事故以及问题。
现代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类别主要为空气封闭柴油机、闭式循环汽轮机、斯特灵闭式动力机以及燃料电池等。
武器系统
主要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潜导弹、鱼雷、水雷武器及其控制系统和发射装置等。
弹道导弹,是战略导弹潜艇的主要武器,用于攻击陆上重要目标,一艘战略导弹潜艇装有弹道导弹12~24枚。一艘攻击潜艇可携带巡航导弹、反潜导弹8~24枚或鱼雷12~24枚。巡航导弹,有战术巡航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战略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陆上目标。
反潜导弹,是一种火箭助飞的鱼雷或深水炸弹,有的采用核装药,主要用于攻击水下潜艇。
鱼雷,有声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主要用于对舰、对潜攻击。潜艇使用的水雷,多为沉底水雷,主要布设在敌方基地、港口和航道,用于摧毁敌方舰船。
武器控制系统多采用数字计算机,可同时计算跟踪多批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求出最佳攻击目标的射击阵位,并计算出数个目标的射击诸元,实现武器射击指挥自动化。
导航系统
包括磁罗经、陀螺罗经、计程仪、测深仪、六分仪、航迹自绘仪,自动操舵仪和无线电、星光、卫星、惯性导航设备等。惯性导航系统能连续准确地提供潜艇在水下的艇位和航向、航速、纵横倾角等信息。“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使用后,潜艇在海上瞬间定位精度达10米左右。
探测设备主要有潜望镜、雷达、声呐以及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潜艇在水下将潜望镜的镜头升出水面,可用目力观察海面、空中和海岸情况,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测算其运动要素。现代潜艇在潜望镜上安装有激光测距、热成像、微光夜视等传感器,具有夜间观察、照相和天体定位等功能。
雷达,通过雷达升降天线能在水下一定深度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运动要素,保证潜艇航行安全和对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或导弹攻击,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的天线采用专门的升降桅杆或寄生于其他升降装置上,保证潜艇在潜望镜航行状态时对敌方雷达的侦察告警。
声呐是潜艇水下活动时的主要探测工具,有噪声声呐和回声声呐。噪声声呐能对舰船进行被动识别、跟踪、测向和测距;回声声呐能主动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运动要素。此外,还有探雷声呐、测冰声呐、识别声呐和声线轨迹仪等。
通信设备
主要有短波、超短波收发信机,甚长波收信机,卫星通信和水声通信设备等。潜艇向岸上指挥所报告情况主要利用短波通信,接收岸上指挥所电讯主要用甚长波收信机,同其他舰艇、飞机或沿岸实施近距离通信联络主要利用超短波通信。
潜艇可以利用升降天线在一定深度收信,若使用拖曳天线,能在较大深度收信。卫星通信,可使潜艇通过卫星与岸上指挥所实施通信,通信距离远。
水声通信,用于同其他潜艇、水面舰艇的水下通信和识别。为保证通信的隐蔽性,潜艇一般采用单向通信方式,使用超快速通信系统,能使潜艇在极短的瞬间向岸上指挥所发信。
水声对抗设备主要有侦察声呐和水声干扰器材等。侦察声呐,用于侦察目标主动声呐发出的声波信息及其技术参数。水声干扰器材主要有水声干扰器、水声诱饵(潜艇模拟器)和气幕弹,用于压制、迷惑、诱开敌方声呐的跟踪或声自导鱼雷的攻击。
救生设备
有失事浮标和单人救生器等。潜艇失事时,放出失事浮标以标志潜艇失事的位置,并与外界取得联系。单人救生器可供艇员通过鱼雷发射管、指挥室或专为脱险用的救生闸套离艇出水。
在潜艇主压载水舱内还装有应急吹排水系统,潜艇失事时,可由潜艇或救生艇注入高压气体排出主压载水舱内的水,使潜艇浮出水面。
居住生活设施
包括空气再生、大气控制、放射性污染检测、温湿度调节系统、生活居住以及饮食、用水、照明、排泄、医疗等设施,用于保持艇内适宜的生存和活动环境,保障艇员健康。
潜艇艇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通气管装置、空调装置、空气再生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
通气管装置是一种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间航行时,潜艇有时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在距水面几米或十几米深的地方伸出潜望镜观察水面及空中敌情,如条件允许,可将通气管升出水面,空气经管子进入潜艇舱室,舱内污浊空气可通过设在指挥台围壳后部的排气管装置用抽风机排出,使艇内空气对流,可以保持新鲜空气。
潜望镜深度在战术术语中称作危险深度,为了隐蔽起见,潜艇一般都不敢使用这种工作状态,因为它极易被敌反潜兵力发现,在近海还容易撞击或搅乱渔网等。
空调装置主要是保持艇内的温度、湿度等,使艇员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氧气。
空气再生装置是一种可以生成氧气的装置,它由再生风机、制氧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等组成。工作时,风机将舱内污浊的空气经风管抽至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消除二氧化碳,再在处理过的空气中加进由制氧装置产生的氧气,然后经风管送到各舱室供艇员呼吸,如此循环,以达空气再生的目的。
这种空气再生装置通常还可用电解水来制氧,它分解出的氧气可供70~100人呼吸数小时,但由于耗电过多,不适于常规潜艇。此外,还有一些预储氧气的方法,如再生药板、氧气瓶、液态氧和氧烛等。
再生药板是一种由各种化学物质及填料制成的多孔板,空气流过时,就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一般潜艇上带的再生药板,可使用500~1500小时。
氧气瓶是将氧气储存起来的一种高压容器,使用时打开阀门即可放气,主要供潜水钟、深潜器等使用。液态氧也是一种与氧气瓶类似的高压容器,它可供100名艇员使用90天。
氧烛是一种由化学材料等制成的烛状可燃物,点燃后即可造氧。一根一尺长、直径3寸的氧烛所放出的氧气,可供40人呼吸一小时。
空气净化装置是将艇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控制在允许标准值以下的一种处理装置,常用的有以下四种:一是消氢燃烧装置,它主要是用电加热器将流过的空气加温,然后在催化燃烧床的催化作用下使氢、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水蒸气,氢就被燃烧掉了。
二是有害气体燃烧装置,其工作方式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不过它所燃烧掉的是有害气体。
三是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它通过一种特殊药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四是活性炭过滤器,它是用活性炭作滤料,是由特制的炭组成的多孔性吸附剂来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⑷ 中国元级常规潜艇的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
元级新艇放弃了第二代常规潜艇039上使用的过渡型艇型,采用目前国际先进常规潜艇所普遍使用的水滴线型。元级艇艏部圆钝,舯部为轴对称的圆柱体,尾部为回转体锥尾,并采用了单轴单桨推进形式和十字型尾操作面结构。相对于039型艇的过渡线型,元级艇的水下航行阻力更小,快速性更好。
其圆钝状的首部不仅降低了新型艇水下航行时的型状阻力,改善了潜艇的快速性。较大的艏部空间,也为布置大体积的声呐探测基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艇舯部呈轴对称的圆柱状结构很好的保证了线型的光顺度,其艇表突出物很少,水下航行摩擦阻力小,快速性好。
在尾部布局上,元级依然采用了成熟的回转体锥尾和十字舵布局,并结合单轴单桨推进形式,保证了元级艇良好的推进效率,为螺旋桨提供了均匀的伴流场,解决了以往老式潜艇采用的多轴多桨水面线型尾,带来的斜流与不均匀流场导致的螺旋桨振动过大,螺旋桨噪音较高的问题。
元级围壳正面投影为梯形,与日本的亲、苍龙、英国的凯旋等新型艇围壳造型相似。其高度与039型艇围壳相比较低矮,正横面积不大较为瘦窄。围壳的位置也更接近艇艏部,这些设计形式都与目前世界先进潜艇围壳设计形式的潮流较为符合。
元级低矮的围壳高度和较小的正横面积有效减小了围壳体积,对于潜艇来说附体阻力占据总艇体阻力的15%,为主要阻力成分。
而围壳是艇体上最大的附体结构,较小的围壳体积能够降低其附体阻力值与摩擦阻力值,这对改善元级艇的水下快速性意义重大。同时围壳也是潜艇上声反射强度最高区域,减小了围壳的湿表面积,也相当程度的改善了整艇的声隐蔽性。
元级艇的围壳位置更靠近艇艏部,这让围壳舵的舵效更高,垂直面机动能力更好。根据美国的研究,围壳位置接近艏部对于改善潜艇水下回转性能有利,所以美国攻击核潜艇自688洛杉矶级开始,围壳位置越来越向艏部靠近,元级艇也紧跟这一世界潮流,显示了中国在潜艇线型研究方面,紧跟世界先进设计步伐的决心与能力。
039的围壳因为其设计成熟度差,后期虽然经过批次改进有所改善,但也造成了围壳面积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元级新型围壳的出现,彻底扭转了中国在常规潜艇围壳线型设计上的滞后局面,也说明中国在潜艇总体线型设计上已经趋于成熟。
总的来说,元级由于在线型设计上的较大突破,使其在水下快速性、机动性、声隐蔽性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其线形性能已经与世界先进常规潜艇的线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中国潜艇设计人员通过多年努力获得的成果,意义重大。
中国在039型常规潜艇上,使用了整艇敷设消声瓦的措施,大大改善了039型艇的静音水平。039型艇以固定螺栓作为紧固消声瓦的工装物,而固定螺栓一般以金属材料为主,其尾部又通常以焊接形式硬性与潜艇壳体连接,所以固定螺栓也成了消声瓦上的声泄露通道。
039型艇的固定螺栓较大,其表面用特殊涂料加以填充,但固定螺栓还是导致噪声外泄。相比较元级艇采用的固定螺栓就非常小,整艇工装物声泄露值的降低,对于元级艇的静音性能的提高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在消声瓦粘合工艺上,元级艇的粘合工艺也大大改进,与039型艇上消声瓦间较大的粘合缝隙相比,元艇的消声瓦敷设工艺非常好,瓦与瓦之间的结合度紧密,粘结缝隙非常细小,整个敷设消声瓦的艇表,光洁度很高。
跟日本的亲、苍龙级潜艇相比,元级艇的消声瓦敷设工艺更出色,光顺性也更好。这对元级潜艇来说,不仅能更好的提高消声瓦的工作性能,也会改善艇表面的光顺度,降低艇表粗糙度附加值,进一步降低整艇的摩擦阻力,提高潜艇的水下快速性。
039型艇因为采用过渡型艇型,其首部为直立艏柱的过渡型艏,艏部在安排了六具鱼雷发射管后,上下用于安置声呐基阵的空间已不大。
元级艇的水滴线型艏部圆钝,艏部空间充裕,艇艏上部用于布置六具鱼雷发射管后,艇艏下部还有较大空间安置声呐基阵。
因此元级艇在艏部可以布置体积大、发射功率高、空间增益好、工作频率低、探测距离更远的新型综合声呐,大大提高了元级艇的搜索与跟踪距离。
元级艇在舷侧还布置了新型舷侧测距声呐,通过布置在两舷平行于艏尾线上的三组换能器阵,利用噪声信号到达各换能器组的相位差,元级即可快速计算出目标的距离信息。
这避免了以前中国没有装备舷侧测距声呐的老式潜艇,通过整艇机动数个阵位才能计算目标距离的情况。减少了中国潜艇攻击目标时用于探测、计算目标方位的时间,有效提高了中国常规潜艇的快速反应、快速打击能力。
中船711所通过努力已经实现了斯特林热气机的国产化,根据最近几年公开的信息表明,该所研制的国产化斯特林热气机已经装艇实用,并于2003年左右进行了相关实艇实装测试工作。
而从各科研院所与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元级艇已经装备了711所生产的国产型斯特林热气机,其性能应该与瑞典哥特兰级装备的V4-275R系列热气机相接近。
瑞典生产的单台V4-275R热气机的持续功率为65千瓦,最高输出功率达到75千瓦。哥特兰级在装备了两台热气机后,除了能保证该艇水下航行时照明、艇上电子设备等75到85千瓦耗电之需,剩余功率还能使该艇以4~6节的经济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2周。
元级艇吨位较哥特兰级更大,其相对充裕的空间也具备了布置更多台热气机的能力,相应的扩充液氧储存装置的容量后,即可获得比哥特兰级更优秀的水下续航力,这对元级艇来说,意义是非凡的。
以往中国常规潜艇如035艇,在水下航行依靠蓄电池供电。即使以4节左右的经济航速航行,其水下最大续航力也只能达到300海里左右。
一旦蓄电池电量告罄,必须升起通气管进行长时间的充电。当通气管升出水面后潜艇爆露率就急剧增高,美日装备的P3C反潜巡逻机使用的水面搜索雷达,能在50公里外就探测到常规潜艇的通气管。
不仅如此,柴油发电机工作时通过通气管辐射的噪声,以及通气管尾迹流在海面造成的红外、磁场、温度异变等,都很容易被现代发达的反潜探测技术侦察到。
元级艇在装备了热气机AIP动力后,限制中国常规潜艇水下连续作战的瓶颈被打破。潜在对手国家其通过设置300-600海里的连续巡逻反潜线和探测通气管暴露特征来发现中国常规潜艇的战术彻底失效。
元级艇通过水下2周左右的连续静音巡航,突破潜在敌对国家反潜封锁线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其作战水域、攻击区域都有成倍的增长。这让中国常规潜艇部队的作战效能出现质的飞跃,并显著提高中国潜艇部队在战时,对潜在敌对国家进行破交、侦察、布雷等作战行动的有效性。
⑸ 潜艇内部有多复杂
潜艇内部有多复杂?
家庭内部的结构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其实如果要是了解它的构造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而且在这个仪器内部呢,还会涉及到很多的东西,比如这个核潜艇它是如何运行的,或者是各方面又是如何处理的,都会涉及到这些东西。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点赞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积极讨论。
⑹ 世界上最先进的潜水艇是什么,哪个国家产的
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俄罗斯装备磁流体推进系统的核潜艇 210型攻击核潜艇
210是俄罗斯海军定为绝密级的潜艇,是俄罗斯面向21世纪而研制的超前一代多用途核潜艇。210是一级特种潜艇,可用于深海电缆情报窃听和特种作战。仅从该艇建造研制了近20年和下水仪式时所采取的极严密的措施,以及设计出自总有惊人之作的老牌单位——“孔雀石”设计局来判断,210绝对是一级不同寻常的潜艇 。
1》 210的外观和布局:210型艇的外观采用了良好的拉长水滴线型,艇首圆钝,光滑过渡到尖细的艇尾。210潜艇不设操纵面,即传统的前,后水平舵,只设有稳定翼。————该级艇体与众不同
艇上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距首端艇长1/3处,而其外形采用苏/俄潜艇特有的如战斗机座舱一样的流线型,这种指挥台围壳设计早在孔雀石设计局出台的A级,V级等核潜艇中便已体现出来,只不过210核潜艇的围壳更小。
210艇的整体结构继续沿用苏/俄潜艇惯用的双壳体,材料采用钛合金。最新消息称,从该级第二艘艇起,将采用更先进的特种合金材料,其消磁效果与耐压等各方面接近于钛合金。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材料的价格是钛合金的数分之一,加工难度也比钛合金小的多。据说这种新型材料能让210型艇在4000米的海底行动自如!
210型艇共分为8个耐压舱室,从前至后分别为武器舱,生活舱,指挥舱,巡航导弹舱,核反应堆舱,辅机舱,主电机舱和尾舱。其中第2舱(即生活舱)相当有特色,一共分为4层,最高层是集体逃生舱,该舱可容纳艇上的全体人员,当然相当拥挤;第二层是生活舱室,包括军官会议室和厨房;第三层是艇员居住舱;最底层是食品储藏室和淡水储存室。
为保持艇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情,210型艇上的居住条件相当的优越。艇上都是2人和4人间的住舱,内部为仿天然木纹的阻燃板装饰,有洗脸盆,书架,衣柜,先进舒适的空调系统和液晶电视,在出海执行任务时,可收看由艇上有限系统播放的录像。此外艇内的休息室的装潢也相当讲究,墙壁上由大型壁画,四周由栏杆和花坛,以及一个不大的暖花房和鸟笼。(该艇的空调调节设备和技术十分先进!)
2》 210型潜艇采用核动力,反应堆采用新式的“热离子”反应堆,这种反应堆的功率大,配套设备简单。
该级潜艇采用磁流体推进系统,这种系统集推力集中,无噪音等众多优点于一身,是世界军,民舰船都在追求的突破性推进变革。210型在尾舱装有12台直流螺旋式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海水吸入口设在艇体外壳上,由于12台推进器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因此任意改变其中几台推进器的推力大小或方向,即可改变潜艇航行状态,实现转向,升沉等运动。因此,孔雀石设计局不仅在210艇上取消了螺旋浆,而且还取消了所有的舵,只保留了用于保持动力稳定性的稳定翼。
3》 210的性能参数
该级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7500吨,水下排水量达到10700吨。艇长122米,宽14米,平均吃水9米。从主尺度看,210型潜水艇要大于我们熟知的俄罗斯多用途功能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亚森”级首艇,111米长,12米宽,8.4米吃水,水面/水下排水量为5900/8600吨)。210型潜水艇的水上最大航速为18节,水下最大航速超过50节,最大自持力120天,最大潜深度3000米。人员编制56人。
50节!3000米!对于现代潜艇来说,这事梦一样的数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航行最快的潜艇是前苏联的P级,也是出自孔雀石设计局之手,最高航速为44.7节;世界上下潜最深的潜艇是前苏联的M级,出自红宝石设计局之手,最大潜深1000米。既然P级和M级分别是苏联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设计的产品,那么始于80年代.历经近20年研制的210型潜艇,能达到这样的性能指标,也不是不可能的。当前苏联超空泡鱼雷200节以上的高航速性能刚被透露出来时,没有多少人相信。如今,这个事实已被大家接受了。
超前的设计.超前的技术.超前的性能,首先带来的就是机动性和隐蔽性的提高。机动性就不必说了。在隐蔽性方面,仅3000米的潜深,就已经使所有对手望洋兴叹了,美国潜的最深的“海狼”级,只能到达610米的水深,3000米对它来说就是坟墓。此外,210型还采用了现已核潜艇上能用的各类减震减振降噪技术,如外形光滑,减少附体,敷消声瓦,设减振浮筏,隔声罩,管路弹性连接等,再加上采用磁流体推进,210的噪音能大的了吗?有消息称,210型潜艇的水下声噪不到8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人们轻声耳语时为30分贝,一般交谈时为60分贝,大声吵嚷时为80~90分贝,210型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发出的声音,比大声说话还低!
隐蔽性好只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而作为攻击型潜艇,其作战性能是最重要的。按各方面透露的消息和推测,210型潜艇的攻击能力十分强大。艇首设有4具650毫米发射管,可发射SS-N-15/16型反潜导弹,533/650毫米直径的鱼雷及先进水雷(包括更先进的超高速超空泡航行鱼雷)。指挥台围壳内装配了8枚“针”式垂直发射的潜对空导弹。指挥台围壳后设有24具SS-N-24型远程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筒。
在以上这些武器中,SS-N-24导弹值得关注,它能以2.5倍的音速飞行,射程达3000千米;另一项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超高速鱼雷。该型鱼雷现在只有俄罗斯一家拥有,水下速度可达200节以上。举例说明一下,若发射1枚航速为40节的普通鱼雷攻击一个8千米外的水上目标,需要时间为6.48分钟。而超高速鱼雷仅仅需要1.29分钟,被攻击的目标不要说反应就是连发现的时间也没有。210型艇所配备的是俄罗斯新一代的超高速鱼雷,共有两型,一型可以用60节的速度巡航搜索目标,当发现目标后立刻以高达300节的速度攻击目标;另一型是刚研制成功,其速度破天荒的可以达到500节的超高速鱼雷,可以想象的到没有什么被攻击的目标可以逃过这类鱼雷的致命一击!!!
先进的武器,还要有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指挥。
210型潜艇的自动化水平相当高,安装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比如该级艇在指挥舱设有自动化的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该系统具有显示战场形式和信息,确定目标运动要素,进行本舰攻防及战术机动辅助决策,分析海洋水声环境,控制武器发射,确定射击阵位,自动解算多批目标运动要素,对本舰进行导航和躲避引导,模拟训练等众多功能。从该系统目标识别到攻击一般只需10~15秒的时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此系统有多先进。
舰上采用的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可自动保持潜艇的稳定航向和深度。潜艇的指挥舱内设有全艇状态控制台,控制台上的监视屏可显示全艇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各舱室中的压力,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指数,参数等众多信息,还可以在控制台上发布命令和指令。
艇上各舱中还放置了主要设备检查按钮,当艇上值班人员巡查时按动这些按钮后,即可强制对整个舱室内所需要检查的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并将检测报告自动传送到中央指挥舱室的值班人员的控制屏上。此外,艇上设有光纤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不仅在各舱室内装备了摄像机,在舷外艉部也装备了几部有微光和热成像功能的,以便使中央指挥室了解各舱室内部和舷外的情况。
210型艇的许多电子设备都是全新的,个别设备甚至连西方都没有。210型潜艇的火控系统一次可跟踪近140个目标(美国“洛杉矶”级为50个),同时攻击其中6个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和速度的目标。
超前设计的隐蔽性能,超前强大的武器配置,超前先进的电子系统,人们不得不说:“210是不可战胜的!”但没想到的是,设计者还为这样一级强大的潜艇设计了安全和救生系统,是该级潜艇同样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210型潜艇上安全系统不仅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在世界上也是顶尖的。如全艇分为首部区域,中部区域和尾部区域,各自具有独立的空气调节和通风装置。艇内设有大气环境监控系统,自动消防系统,动力舱内设有油雾消除装置。但潜艇在水下遇险时,艇上的快速吹除系统可通过火药爆炸等快速产生气体的装置,尽快将压载水排出艇外,并通过自动定量均衡系统等设备,保证该艇能够在安全状态下紧急上浮。
虽然有着众多的防护系统,但为防万一,210型艇上还装备了逃生系统。该系统安装在生活舱的上部,是一个漂浮救生舱。漂浮救生舱为筒状结构,分二层布置,能容纳全艇成员。在救生舱内配备油供全体艇员可生活数天的淡水,食品急救包以及GPS定位和高频加密无线电通信设备。
当然,光靠这一个漂浮救生舱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无法保证全体艇员在出事后都能来到第二舱。于是设计人员在该艇指挥台围壳的上部两舷布置了2个可拆的耐压容器,容器内各存放一个充气救生筏,每筏可载员20~25人,自持力3昼夜,有简单的通信和GPS定位设备,救生筏整个充气过程仅仅需要1分钟。另外,在尾舱还设有一个救生舱,可载员5人。)
通过众多消息和推测我们可以看出,210型潜艇的确是俄罗斯核潜艇中最神秘的,也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一型潜艇,其中仍有许多性能,技术,设备的详情不为外人知晓。(例如其装备的深海海底光缆监听侦测系统)前苏联当年曾有意同时建造210型和“北德文斯克”级潜艇,其中210型20艘,“北德文斯克”级60艘,并实施高低搭配的方案,即用210型潜艇与西方争夺质量上的优势,用“北德文斯克”级潜艇争夺数量上的优势,就好像AK级和V级一样。 210型潜艇对俄罗斯海军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其一举拉大了俄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在潜艇方面的差距,有些西方防务研究专家甚至认为,西方现役的各种潜艇在210型潜艇面前都可以退役了,就是在研的型号如果以210型潜艇为对手,其设计都要推倒重来!
⑺ 潜水艇内部是如何传话
潜艇内部的各个舱段都有内线电话、对讲机和大喇叭,方便相互联系。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人员或者敲击金属管来传递信息。很多和潜艇有关的电影都有舱内通话的镜头,如U571和潜艇总动员(真人版的)里的二战潜艇就大量安装了麦克风和扬声器相互通话的镜头。现在的先进潜艇大量安装了数字化设备也具有一定的通讯能力。
⑻ 世界十大最昂贵的潜艇排行榜
拥有一艘潜艇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去以前没人见过的地方,因为即使在今天,海洋的深度还没有被探索过。无论目标是探索巨大的水下扩张还是只是在最隐蔽的环境中放松,私人潜艇都是超级富豪们能玩的最神奇的东西。你可以看看下面最贵的:10.深海超级猎鹰2号-170万美元
⑼ 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介绍。
德国U31\U32潜艇 2003年4月7日,德国基尔港升起了一颗世界级的明星。它是一艘奇特的潜艇,名字叫 U31。国际主要媒体都往它这儿聚焦,庆贺世界第一艘燃料电池潜艇下水及首次试航。研制燃料电池潜艇的还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但让德国捷足先登了。全德国的人都为 U31自豪,因为它闯开了常规潜艇的一条发展新路,成为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到2004年春服役后,它就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 U31是怎么夺得世界第一的?它的先进究竟在什么地方? 来自意大利的建议 德国霍瓦兹船厂是造名牌潜艇的专业户,所造206级、209级潜艇受到多国欢迎。1990年,该厂又在209级1200型潜艇的基础上研制212级潜艇。那是世界上第一型装备燃料电池的潜艇。此间,意大利海军郑重提出建议,要求对212级潜艇的设计进行改进,增大潜深,采用新的外部通信系统和更好的逃生设备。德方采纳了这一建议,便产生了212 A型潜艇。德海军订购了4艘212 A型潜艇,首艇就是 U31号。意大利正在以许可证方式建造两艘212 A型潜艇。第一艘“萨尔瓦托雷· 托达罗”号将在2005年服役。 走近 U31,它的模样特别。艇型是长宽比最佳的水滴形流线型。艏部略向下沉。这是为给被动声呐基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艉部呈尖锥形。艇体舯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挥台围壳。围壳具有良好的流线形,其上装有水平舵。艉操纵面为 X型。艇内有4个舱室。它还一反常规,突破单壳体传统结构型式,采用了局部双壳体结构。耐压壳体用高强度低磁不锈钢制造,结构之间焊接工艺高超。由于结构布局合理,材料性能先进,所以它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U31艇长55.9米,宽7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1450吨,水下排水量1830吨;水面航速为12节,水下航速20节;以8节速度航行,水面续航力8000海里,水下续航力420海里;最大下潜深度200米,自持力49天;艇员编制27人(其中8名军官)。 无处不现的隐形效果 U31潜艇在降低目标特征、降低本艇噪声方面的设计艺术令人叫绝,隐形效果无处不现。 它的艇体外形平滑光顺,流体性能极佳,不仅阻力小、机动性好,而且湿表面积小,可减少被主动声呐探测时的反射面积,从而增加了潜艇的隐形性。那最佳流线型艇体流体噪声极小。对于指挥台围壳大切口、升降装置开口、主压载水舱进排水口、鱼雷发射管出口等较大的开孔,该艇都装设了活动盖板。这些盖板能自动启闭,并采取无缝连接,从而使开孔处的涡流噪声降低。艉部装有性能先进的大侧斜低噪声7叶螺旋桨,使螺旋桨噪声大幅度下降。 艇上的机械设备都经过严格的降噪设计。为了减少振动机械和结构向艇外传递振动能量,所有的设备均安装在高效能的弹性减振基座上。 动力系统是主要噪声源, U31就重点解决。它将主辅机集中布置在密封的动力室内,采用整体“浮筏”技术进行专门减振降噪。此招使结构噪声降低了40分贝,大大地增加了潜艇的安静性。 它多方减小本艇的反射强度。外表面涂敷了新型的吸收声波和雷达波等特种涂料,阻碍敌方声呐与雷达的探测;除了外壳体采用低磁钢材料外,艇上还安装了高性能消磁系统,能随时监测本艇的磁场强度,发现磁异常现象可及时进行消磁。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相对向海水辐射的热能很少,因此其红外特征很小;基本不向艇外排放废物,尾流特征也很小;它能超安静运行,其声信号特征比柴-电推进装置的低。所以 U31潜航不易被发现。“不依赖空气”的惊人突破 传统的柴-电动力潜艇在水下潜航2~3天,就会耗尽电池能量,必须浮上水面给蓄电池充电。显然,这增加了潜艇暴露的危险性。而 U31就没有这种烦恼,因为它在水下就能自行充电,取得了“不依赖空气”的技术突破。 突破出在动力舱。它采用性能优越的混合动力系统,即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柴-电动力系统混合使用。但奇迹主要出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这个系统由9组聚四氟乙烯燃料电池、14吨液氧贮存柜和1.7吨气态氢贮存柜等3部分组成。它的燃料电池尺寸小,无腐蚀,功率密度大,使用寿命长。热交换器、排出泵、冷却水泵、催化剂罐、燃料电池电子设备、斩波器和逆变器等是燃料电池的主要部分。它不用空气,而是将氢燃料和氧化物放到特殊燃烧室内进行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输出的直流电直接驱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桨轴,推进潜艇航行。每组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34千瓦,9组总功率306千瓦。用燃料电池提供的动力驱动, U31可在水下连续潜行3周。这是了不起的创新成就啊! 它的柴-电动力系统中有 M T U公司的一台16 V396型废气增压高速柴油机,功率3.12兆瓦。系统中的蓄电池组能满足潜艇高低速航行及全艇电网供电要求。推进电机配备有性能良好的无型调速装置,可任意调节该艇的航速。只使用柴-电动力系统的蓄电池组供电时,其水下最大航速达21节,续航力提高8%。 它安装有新型的计算机集中操纵控制系统,将艇、机、舵的操纵控制综合为一体,由一人在中央控制台操纵,可控制潜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等参数与状态,操纵控制过程完全自动化。 U31的两种动力系统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相互补充。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用于水下长时间巡航。柴-电动力系统用于潜艇作战时高速航行。单靠燃料电池航行时,其航速可达8节;当以4.5节航速潜航时,该电池还可提供11千瓦的生活用电,同时续航力可达1250海里,潜航时间达278小时。两种动力系统同时工作时,潜艇的水下持续航行时间能超过364小时,续航力达到1638海里,这比209型潜艇的水下续航力提高了4.4倍,从而大大提高了 U31艇的生存力与战斗力。 威力强大的侦测、作战系统 U31潜艇装有功能齐全、高效的电子设备,有先进的 D B Q S-40、 M O A30 70等声呐系统和噪声监控装置。被动探测声呐是一部全方位的中频声呐,可同时跟踪4批目标。拖曳线列阵声呐是一部低频和超低频的被动探测声呐,阵长40多米,主要用于远距离目标的探测,探测距离可超过100公里。 艇上的 F L1800 U型电子对抗仪、1007型导航雷达和导航、通信系统等电子设备技术先进。它的攻击潜望镜是209型潜艇潜望镜的改进型。它在搜索潜望镜上加装红外探测和微光夜视装置,提高了潜望镜的观测精度和夜间观测能力。 U31潜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水压式发射装置发射,发射深度达2 00米,发射方式有液压式和自航式两种。它配备12枚 D M2 A4重型鱼雷,备有自动化鱼雷快速装填装置。这种鱼雷因装有大功率电动力推进系统、新研制的智能化电子系统、改进的声学系统与引信系统,所以航速快、射程远,还具有自动导向处理能力。必要时该艇能携载24枚水雷。布雷是通过水雷投掷器进行的,由艇内操纵,可在浅海区有效地执行布雷使命。 艇上装有极其先进的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 C W C S)。 M S l-90 U型火控系统可实现对多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和两批目标的攻击,并具有模拟训练功能。它还能对武器系统实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D M2 A4鱼雷既能攻击水面目标,又能攻击水下潜艇。这样, U31潜艇就成为一艘既能反潜、又能反舰、还能布雷的最现代化的常规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