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病乎无乎内饰乎外
㈠ 谁有《论语》中的《论君子》的原文和翻译
《论君子》的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白话译文:
冉求说:并非不喜欢老师的大道,因为能力不足,所以才做不到。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必将中途而废弃。你说你力不足,是你自己停止了对大道的追求,而并非真的是因为能力不足。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
子游为武城邑宰。孔子问子游:你可得到贤人相助?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平时走在田野时,必依正道而行,绝不走便捷的小路;不是公事,从不到我的住处来。
(1)君子病乎无乎内饰乎外扩展阅读: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
㈡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作何解释
意思: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1、出自《中庸·第十四章》。
2、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3、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2)君子病乎无乎内饰乎外扩展阅读:
1、《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2、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㈢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哪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中庸》
意思: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超越自己的本分,不越俎代庖.
请采纳,谢谢
㈣ 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也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说:“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最提忧的就是死后没有留下好的名声。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留下好名呢?”
㈤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怎么理解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意思是君子感到痛心的是到死而名声不被大家所称颂。
㈥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什么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意思为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出处
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卫灵公》
原文节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翻译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6)君子病乎无乎内饰乎外扩展阅读:
原文赏析
从政治思想方面来看,本篇第五章中孔子赞颂“无为而治”特别值得注意。“无为而治”原来是老子的政治主张,它包含了无欲、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理念,与孔子思想有很大差别。孔子的无为而治可以说是他关于君主身正不令而行思想的另外一种表达。
但是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的“无为而治”的观念都要求君主在具体事务上不要干预臣下,让他们各司其职,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 反对统治者独断专行,防止君主好大喜功给国家造成灾难,从而都表现出反专制的倾向。
作品简介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㈦ 君子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君子在他当下的地位去做事,不羡慕他职位以外的.
平素富贵,做富贵该做的事;平素贫贱,做贫贱该做的事;平素夷狄,做夷狄该做的事;平素患难,做患难该做的事.君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不安然自得的呀.
读:
做事能够安于其位,努力将事情做好,肯定是会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绩,肯定会踏踏实实,这样做事当然有君子之风了.而能够不存侥幸之心,不存非分之想,则将用力地推进整个社会有序地发展.
富贵的做善事;贫贱的做义事;夷狄的做礼的事;患难的做忠的事.
这样就会体现出君子的精神要义.
所以啊,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是个人患难当头还是家有尊荣富贵,中庸之道守而毋失,随时随处可行之.
因为“道”存心中,并且时时处处实行之,作为君子当然是没有不安然自得的啊.
㈧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什么意思
在《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道:“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贬损之义,后有王者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晚年的孔子感慨地说:‘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担心隐没与时代而名不符实。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于当世,我用什么让后世了解我的思想主张的是非正误呢?’于是就根据鲁国的史书作了《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止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包括鲁国十二个国君。以鲁国为中心记述,尊奉周王室为正统,以殷商旧事为借鉴,记述夏、商、周三代的法统,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春秋》大义褒贬人物时事,后来的君主们推广开来,使《春秋》大义精神通行天下,天下那些乱臣奸贼就都害怕起来了。…… 孔子说:“后人了解我将因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将因为《春秋》。”
㈨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之人不己知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出处:出自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卫灵公》
原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原文节选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2、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5、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9)君子病乎无乎内饰乎外扩展阅读: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论语》的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㈩ 急求文言文翻译(高一)
《顾恺之点睛》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顾恺之每当画成人像后,有时几年也不点眼睛。人们问他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的美丑,本来就不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眼睛里。”顾恺之经常推重嵇康的四言诗,於是给他画了肖像,常常说:“手挥五弦容易,目送归鸿困难。”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他又给谢馄画像,画在石洞里,说道:“这位老兄应该安置在丘壑中。”他打算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眼睛有毛病,极力推辞。顾恺之说道:“你正因为眼睛是这样,如果是明白地点画瞳子,用飞白往上拂描,使它就像轻云遮蔽月亮,岂不是很好吗!”殷仲堪这才听从了他。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在柜子前封好题字后,寄放在桓玄那里,都是他非常珍爱的。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窃取了画,再像原来一样缄闭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顾恺之看到封题还跟原来一样,但是遗失了画,说妙画通灵,变化离去,就好像凡人登仙,没有一点奇怪的神色。
孟子 两章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舌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丧失了“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庄子 秋水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一代画师戴文进
明代画家以戴进为第一名,戴进,字文进,杭州人。明宣宗喜欢绘画,他绘制的画充分发挥了上天赐予他的才能。当时,他身边的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都有名气。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戴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绘画唯有红颜色不易著,戴进独自得到古法的妙处。明宣宗观赏它。谢廷循在旁边跪下对皇帝说:“戴进的画非常美,但是赤红色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服色,怎么让钓鱼人穿红袍呢?”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所以戴进住在京师,十分穷苦。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作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心想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如今他们销毁我制造的首饰一点不爱惜,这种手艺不值得再做下去了。今后我将干什么工作才行呢?”人们对他说:“你那巧妙的技术放在金银首饰上,首饰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妇女装饰而已。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你若能把手艺移以素绢上作画,这样一定能流传下去的。”戴进高兴极了。就学画画,当时名声很高。
然而戴进命运不好,虽然得到等诏官位,但前途坎坷不平,没有得到皇帝的恩遇。他的画在疏淡的几笔中能细致的描摩事物,用笔清淡幽深。他画人物尤其美,他的真迹也很少看见了。我钦佩戴进,一个首饰匠,却立下不朽志向,最终出了名。
张陨清廉爱民
张埙字牖如,江苏长洲人。……康熙十七年,被授予登封知县,一个人骑马上任。……到县三天,发誓不收一分钱的贿赂,不冤枉一个好人。衙门前立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字:“永除私派。”设收集意见的柜子,百姓自己封好信件投进去,从来没有剩余的信件。他招集流亡的人,督促他们耕种田地。他考察那里土地的状况适宜栽种什么作物,然后督促百姓种植木棉及各种果树。又大修学堂,修复了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张埙聘请耿介做老师,用程朱理学教导学生。从县城到边远地区,建立学校二十一所。他考察学生,按时巡视,校正学生的句读,用揖让进退的礼节来教导他们。空闲时间,他骑着毛驴到各地访贫问苦。有小的争执,就在田间解决。县西边吕店这个地方,一向好打官司。张埙审查里长张文约贤能,推荐他做乡约,使他教化引导百姓,不淳厚的民风完全改变了。里长申尔瑞欠税将受杖刑,路上拾到别人用来交税的税金,就归还给人家,宁愿受责备,也不拿人家的钱财获利。张埙认为他品德高尚,登门表扬他。农民高鹏举死了,他妻子孟氏年轻,公公想强行把她嫁出去。孟氏在丈夫墓前哭泣,将要自缢。张埙恰巧改变服装出行,问他哭的原因,了解情况后,送给她钱和米,让她回家,免除了她的徭役。每年都要慰问她,使她保全节操。县衙门里过去有很多差役,当时官司一天天减少了,奸邪欺诈的事没有容身之地,小官吏大多回家了。那些轮换执掌仪仗的,没有事情的时候,回家就拿起农具做农活,因为在官府里没有办法挣到钱。……张埙在任五年,百姓知道走正道,生活积蓄一天天多起来,就在门额上写下“官清民乐”四个大字。耿介曾感叹道:“近年来嵩、洛一带仿佛变成另一个世界了!”康熙二十二年,张埙因为才能卓越而被推荐提拔做南宁通判。离开的那一天,百姓拦路哭,在各处给他建祠堂,为他塑像祭祀他。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现在接近十二月末,景色、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我知道你正在
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等到渡过灞(bà)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在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wǎng)川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微波荡漾。冬天远处的山火在树林间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晚上村中用杵臼捣谷(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的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等到来年春季,草树蔓延生长,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白条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早晨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性情高远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闲事相邀呢?然而,这里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不要忽略。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山中人王维说。
登封泰山记
??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