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食品安全环境
A. 关于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的演讲稿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演讲稿演讲稿演讲稿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不讲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身体残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包盐,就能中断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要食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就能让生机勃勃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贵! 一旦我们失去了健康,甚至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不可能再重来一次。所以我们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而食品安全则是生命健康最有力的保证。 最近我们不断从报纸、电视中,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南京“冠生园”事件,让人们望月饼而生畏;三亚的“毒咸鱼”,使我们谈“咸鱼”而色变;广东的“瘦肉精”事件,令我们望肉而怯步;号称生命杀手的“苏丹红”竟出现在我们最喜欢吃的辣味食品里;去年8月8日北京地区的福寿螺事件,使131人发病,至今想起来还会让人胆颤心惊;还有近来的染色馒头、毒豆芽、蒙牛毒牛奶等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啊? 面对这一件件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吃的安全吗? 上述重大事件都已熟知,可是,你们可曾注意到在我们周围,劣质食品也正在悄悄地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现在,有很多人还是不关心不注意自己所吃食品是否是安全健康,只想着满足一时的食欲。我想再一次提醒大家,那些东西不但不卫生,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致癌物。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有责任维护社会食品安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了解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学习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和揭露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不法分子,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为食品健康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食品安全需要你我的参与;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生命的美好从健康做起,身体的健康从食品安全做起,食品的安全从我开始。为了阳光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
B.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有什么关系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当人类的活动及自然因素使物理、化学、生物因子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环境, 而且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通过很多途径影响食品 安全。 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人类活动特别是煤炭等m料的嫩烧、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向大气排放大盘化学污染物,种类萦多,如SO:,氧化剂、氟化物、3,4苯并花、二恶英、氮氧化物等等。
C. 旅游食品安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加强完善的生产卫生条件监督管理, 良好的标准包装.
D. 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政治因素,战争,暴乱恐怖袭击等
2,自然因素,地震,海啸,台风等
3,人为因素,食品安全,恶性疾病,传染病等
E. 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产品源头污染主要包括受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的生态环境污染与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或非法使用
的投入品或添加剂等影响。就农产品安全质量受农
业生态环境污染影响而言,主要是指水、土、气等环
境的污染;而不合理或非法使用投入品给农产品安
全质量带来的危害,其严重性易于理解,如高残留高
毒农药、兽药的使用、瘦肉精等激素的使用,等等。
为了使食品生产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更全
面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采取措施,预防与控制食品污
染,着重对因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而引起
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供读者
参考。
狭义的农业生态环境主要是指水、土、气、光、热
等自然因素,而在这些自然因素中,通过食物链对食
品产生污染的主要是水、土和气,而光与热污染主要
是对人类本身产生直接的危害。在水、土、气环境中
存在的污染物质很多,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
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如病源生物、基因等)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
污染物,如硝酸盐、亚硝酸盐、藻毒素等。这四类物
质,可能存在于水体中,也可能存在于土壤与大气
中,虽然它们在不同环境要素中存在的含量、形态以
及危害程度不同,但它们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
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为表述方便,按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食品污染物质
类型分别讨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与食品质量的
关系。
1 重金属
在美国提出的优先污染物中,所列出的重金属
为砷、铬、汞、镉、铅、镍、锌、硒、铜等,其中砷与硒为
类金属。在重金属中,除砷、汞和硒的有机化合物容
易挥发外,它们和有机物不同,不但不能被微生物分
解,相反还可能在生物作用下,形成毒性更强的金属
有机化合物。因此,重金属一旦进入环境,便原地长
期存在,对人类具有长期潜在的危害。重金属中毒
可使人体的肝、脾受损,影响钙质吸收、骨变形,骨折
疼痛,影响人的生殖能力,致癌等危害。水、土中重
金属含量主要受土壤背景值与外来污染物的影响。
魏复盛等[ 1 ]比较了中、日、英三国常见12种微量元
素(As、Cd、Co、Cr、Cu、Hg、Mn、Ni、Pb、Se、V、Zn)的
平均值后,认为中国土壤各主要元素环境背景值与
日本、英国土壤的含量大体相当。江苏省科协主持
的“江苏农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实施”课题组,
于2003年,按农业部《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
范》(NY/T395 - 2000)对全省4个县(市)进行了调
查分析[ 2 ] , 表明苏南某市菜地受污染较为严重,
51. 7%的菜地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主要污染因子是镉、汞和DDT,相比之下,稻田污染
程度较轻;苏中海安、高邮两县(市)耕地总体质量
较好, 95%以上耕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
求,其中海安县为96. 6% ,高邮市为95. 2% ,少部分
地区受DDT、Cr及Cd轻污染;苏北洪泽县耕地土壤
总体质量良好, 99. 1%的耕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
地环境要求,少数地区铬、汞、铜含量偏高。
分析造成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来
自工业或城市排放的废水、固体废弃物与干湿沉降
以及农业自身的投入品,如农药与肥料。据报道,全
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约占污灌面积的45% ,其中
比较严重的是汞与镉。张永春等[ 3 ]分别调查了宁
连公路淮安段两个断面,结果发现沿公路两侧0~
150 m范围内土壤中铅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 0~50
m范围内累积较为明显;断面1各样点土壤铅含量
平均为18. 60 mg/kg,断面2各样点土壤铅含量平均
为16. 83 mg/kg;断面1距路基5 m、25 m、50 m、75
m、100 m处土壤铅平均含量与300 m处的背景值相
比,增加了53. 3% ~74. 8%;断面2距路基5 m、25
m、50 m、75 m、100 m处土壤铅平均含量与300 m处
的背景值相比,增加了46. 4% ~65. 3%。虽然土壤
铅含量均未超标,但仍有3个样品的稻米铅的含量
超出了相关的无公害稻米重金属限量标准( ≤0. 4
mg/kg) 。石元值等[ 4 ]研究了汽车尾气对茶叶中重
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对茶叶新梢、
老叶中的铅元素含量影响较大,公路边的茶叶新梢
中铅元素含量比距离公路远的茶园茶叶新梢高
39. 2%~129. 6% ,而公路边的茶园老叶中的铅元素
含量要比距离公路远的茶园老叶高39. 5% ~
159. 1%。
长期施用微量元素高含量的粪便,将导致土壤
中微量元素蓄积污染。张子仪[ 5 ]预测, 1万头猪场
按美国FAD允许使用的砷制剂推算,若连续使用含
砷的添加剂饲料, 5~8年之后,将可能向猪场周边
排放近1 t砷, 16 年后土壤中的砷即可增加1 倍。
Betey等(1972)和Feenstra等(1993)报道用高铜添
加剂饲喂动物,生产的粪便作牧草肥料,该草制成干
草时,可使绵羊发生中毒(粪中铜的浓度为700 ~
3 000 mg/kg,干草中为42 mg/kg) 。
土壤或水体重金属均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进
而影响食品安全。郑宗林等[ 6 ]综述报道了水生生
物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富集试验结果,鱼类可蓄积比
周围水体环境高1 000 倍的汞; 当水中汞含量达
0. 001~0. 01 mg/L时,通过小环境藻—水蚤—金鱼
的转移浓缩, 35 d后鱼体中的汞含量可为水的800
倍;一般鱼类含砷1. 1 mg/kg,砷浓度较高的养殖区
的贝类含砷量高达100 mg/kg;大海虾含砷可达174
mg/kg,小海虾含砷15~40 mg/kg。海水生物对铬
有富集作用,其浓缩系数为:海藻60~1 200、无脊椎
动物2~9 000、鱼类2 000。通过富集和食物链的作
用,动物食品中的含铬量比植物食品高,如鱼、猪肉、
蛋为0. 1~0. 5 mg/kg,蔬菜和水果均在0. 1 mg/kg
以下。
土壤、水体等环境中重金属也可以通过作物富
集,从而造成食品污染。廖自基[ 7 ]报道生长在冶炼
厂附近的植物中, 花椰菜叶片含砷量仅为5. 5mg/kg,与土壤本底值基本相同;而草本植物叶片含
砷量竟高达396 mg/kg,是本底值含量的70多倍。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称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
称POPs)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将它们
定义为是一类具有毒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
境中能够持久存在,且能通过大气运动在环境中进
行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
有机化学污染物质。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
出了需要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种POPs,即艾氏
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
毒杀酚、七氯、PCB s、PCDDs和PCDFs,前9 种是农
药, PCB s是工业化学品, PCDDs和PCDFs是化学产
品的杂质衍生物和含氯废物焚烧的产物。2001年,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组织召开的国际文书政
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禁用12种有机
污染物的公约,完成了最后文本的谈判,至今已有
150多个国家成为公约签约成员。中国是签约国之
一,也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与职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干扰人类及野生动物内
分泌系统的作用,亦被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
质或环境雌激素。许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已知和
可疑致癌物,如多环芳烃和PCDFs等。也有大量证
据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低人与动物的免疫功
能,并影响动物的行为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以下特征: ( 1)难以降
解,具有长期残留性,长期停留在环境中。(2) POPs
是亲脂憎水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积累性。在水和土
壤系统中, POPs会转移到固相或有机组织的脂质,
代谢缓慢而在食物链中蓄积并逐级放大,最终影响
到人类的健康。( 3) POPs具有半挥发性和长距离
迁移性。在环境温度下, POPs蒸发进入大气,并随
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界面交换,长距离迁移后而沉
积。例如,温度高的低纬度地区,产生的POPs的蒸
汽压高;低温的极地等高纬度地区, POPs的蒸汽压
低,从蒸汽中分离而沉积到极地等地球表面,导致全
球范围的污染传播,表现出所谓的“全球蒸馏效应”
和“冷浓缩现象”。(4)具有高毒性,包括致癌性、生
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特性等,严重危害生
物体。
当前,在世界绝大多数的江湖水体中都不同程
度地受到POPs的污染。在威尼斯湖表面沉积物
中,二嗯唤和呋喃的浓度分别处在16 ~ 13 642
ng/kg和49~12 561 ng/kg,对环境造成了威胁。
我国东海岸三个出海口的沉积物中也存在
POPs,在闽江、九龙江和珠江的出海口沉积物中,
PCB s和DDT的总浓度都较高,其中DDT的浓度可
能已影响到深海生物。闽江口河口水质PCBs超过
USEPA的标准,部分沉积物超过参考评价标准[ 8 ] 。
赵其国等[ 9 ]调查了太湖水中有机污染物现状。
调查结果, 太湖水中检出有机污染物273 种, 比
1985年(73种)增加了200种,其中优先控制污染
物6类43种,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6类24种;沉积
物中检出有机污染物188种,与1985年相比, 2000
年如苯并噻唑浓度提高近100倍,来源于工业生产
的苯二甲酸酯类浓度增加2. 1 ~49. 6 倍。陈满荣
等[ 10 ]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多
氯联苯( PCBs)总量,结果为10. 7~28. 6 μg/kg, 11
个样品检出率100% ,新生沙岛九段沙潮滩沉积物
同样检出PCB s。
另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 11 ]对
太湖鼋头渚夜鹭所产卵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残
留物状况的研究,来自有机氯及多氯联苯等农药残
留的同系物均能检测到,且随着夜鹭年龄增长,残留
量亦提高。
周启星[ 12 ]研究了酚在水、土壤、植物和动物间
的转移与富集,当水体中酚浓度为0. 39 mg/kg、污
水中为2. 98 mg/kg 时, 灌溉的土壤中为2. 99
mg/kg,土壤中生长的蚕豆含量为4. 93 mg/kg,用蚕
豆喂对虾,结果对虾中含量达到7. 8 mg/kg。可见
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进而影响食
品安全。
3 污染生物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
毒等。有关转基因作物基因漂移,可能引发基因污
染的问题,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众所周知,因食物受病原微生物污染,会引起肠
道、呼吸道等疾病,影响人体健康。近年,随着有机
食品发展,增加了有机肥的施用,如果使用未经处理
的粪便,对蔬菜、水果等食物将构成新的威胁。
Balasubramanian[ 13 ]对粪便养鱼方式中,鱼受粪
便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鱼的肠道内
病原菌数量多于皮肤与肌肉,吃食性鱼多于过滤食
性鱼。而国内对粪便养鱼模式大力提倡,鱼的生长
F. 如何解决环境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环境污染物进入食品的途径
随着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而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降低或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环境中能够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并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及食物链危及人类饮食安全.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如煤和石油等)和工业生产.前者产生SO2、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后者随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出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物质(粉尘),常见的有氟化物和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些大气污染物可以直接被人和动植物吸收,也可通过沉降和降水而污染水体与土壤.
水体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动植物中累积而造成的.水体污染物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污水灌溉的方式造成.污灌可以使污染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向地上部分以及果实中转移,使有害物质在作物中累积.同时有害物质也可直接进入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体内,并蓄积.
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向土壤施肥、施用农药、用污水灌溉、在地面上堆放废物,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到土壤中.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小动物会减少或死亡,这时农作物的产量会明显降低,收获的作物体内毒物残留量很高,从而影响食用安全. 常见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1 氟化物
氟化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氟化物主要来自于生活燃煤污染及化工厂、铝厂、钢铁厂和磷肥厂排放的氟气、氟化氢、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氟能够通过作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使叶尖和叶缘坏死,特别是嫩叶、幼叶受害严重.由于农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而且氟具有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特点,因此在受氟污染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茶、蔬菜和粮食的含氟量一般都会远远高于空气中氟的含量.另外,氟化物会通过禽畜食用牧草后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氟被吸收后,95%以上沉积在骨骼里.由氟在人体内积累引起的最典型的疾病为氟斑牙和氟骨症,表现为齿斑、骨增大、骨质疏松、骨的生长速率加快等.
3.2 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
煤烟粉尘是由炭黑颗粒、煤粒和飞尘组成的,产生于冶炼厂、钢铁厂、焦化厂和供热锅炉等烟囱附近,以污染源为中心周围几十公顷的耕地或下风向区域的农作物都会受到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在某些工厂附近的大气中,还含有许多金属微粒,如镉、铍、锑、铅、镍、铬、锰、汞、砷等.这些有毒污染物可以降落在农作物上、水体和土壤内,然后被农作物吸收并富集于蔬菜、瓜果和粮食中,通过食物和饮水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这些物质对机体的危害,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但经过长期蓄积,会引起远期效应,影响神经系统、内脏功能和生殖、遗传等.
3.3 酸雨
大气中SO2和氮氧化合物是酸雨物质的主要来源.由于矿物燃烧,含硫矿石冶炼和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硫和氮氧化合物,经过大气化学反应转化成硫酸和硝酸,再以酸性降雨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酸雨会造成农作物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产量下降.不仅如此,当酸雨进入土壤或水体后,会使土壤和水体酸化.土壤中的锰、铜、铅、汞、镉等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使土壤重金属浓度增高.同时,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生长及繁衍也会受到影响.
3.4 重金属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物多来源于矿山、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废水.若使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灌溉农田,就会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常从根部开始,然后再蔓延至地上部,受重金属影响,会妨碍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使农作物叶黄化、茎秆矮化,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水体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不仅表现为重金属本身的毒性,而且重金属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曾经轰动世界的“水俣病”,就是日本九州岛水俣地区因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另外,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造成人类的慢性中毒.
3.5 氰化物
氰化物污染来自电镀、焦化、煤气、冶金、化肥和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排放的工业污水.氰化物是一种能抑制多种金属酶活性、抑制生物呼吸作用的剧毒物质.氰化物可影响鱼、贝、藻类的呼吸作用.当水中CN-含量达到0.3~0.5mg/L时,可使鱼致死.氰化物的最大允许浓度,对敏感的浮游生物和甲壳类为0.01mg/L,对抗性较强的水生动物也只有0.1mg/L.因此,为了防止氰化物污染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鱼的中毒限量,游离氰(CN-)为0.03mg/L,我国规定一般地面水和渔业水体中,游离氰的浓度不得超过0.05mg/L.
3.6 酚类污染物
酚类污染物主要来自焦化厂、煤气厂、炼油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农药、化学试剂等工业废水.灌溉水中含有的酚类物质会在作物中蓄积,使其具有酚的臭味,影响作物产品质量.酚还能使鱼贝类水产品产生异臭异味,降低其经济和食用价值.水中酚达一定浓度时可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高浓度的酚(尤其是多元酚)能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
3.7 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是目前联合国环境署致力消除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存在于水体、空气和土壤中,并通过食物这一途径进入人体,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由于多氯联苯的脂溶性强,进入机体后可贮存于各组织器官中,尤其是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有关资料表明,人类接触多氯联苯可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使免疫功能受损.孕妇如果多氯联苯中毒,胎儿将受到影响,发育极慢.此外,多氯联苯导致癌症和免疫力低下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最典型例子是1968年发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中毒事件,受害者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米糠油而中毒,主要表现为皮疹、色素沉着、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及胃肠道症状等,严重者可发生肝损害,出现黄疸、肝昏迷,甚至死亡.
3.8 二恶英
二恶英为两组氯代三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统称,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化合物,其毒性比氰化钠要高50~l00倍,比砒霜高900倍,俗称“毒中之王”.二恶英主要是在一系列包括熔炼、纸浆的漂白以及生产某些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副产品.此外,汽车尾气和香烟燃烧都可以产生二恶英.二恶英具有高度的亲脂性,容易存在动物的脂肪和乳汁中,因此,常见的且易受到二恶英污染的是鱼、肉、禽、蛋、乳及其制品.人体中的二恶英主要来源于膳食.它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作用,同时还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如果人体短时间暴露于较高浓度的二恶英中,就有可能会导致皮肤的损伤如出现氯痤疮及皮肤黑斑,还出现肝功能的改变.如果长期暴露则会对免疫系统、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造成损害.
3.9 农药
农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可以导致环境的污染,现已成为重要的“公害”之一.据专家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药使用量高达100万t/年,数量如此大的农药真正到达目的物上的只有10%~20%,最多可达30%,落在地面上的占40%~60%,5%~30%飘浮于大气之中.这表明每年大约有70~80万t农药进入环境,污染土壤、水体,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为有机磷农药,广泛用于农作物的杀虫、杀菌、除草.如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对硫磷、甲拌磷、敌百虫等,而这些正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残留农药,会分布于全身组织,以肝脏最多.人大量摄入或接触后可导致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无力、胸闷、视力模糊等,中度中毒时有神经衰弱、皮炎、失眠、出汗、肌肉震颤、运动障碍等,重者则会肌肉抽搐、痉挛、昏迷、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G. 为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有什么措施
《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办理和规范使用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落实情况;食品加工场所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原料采购、贮存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学校食堂和工地食堂食用油、散装食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进货渠道以及索证索票情况;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保鲜、冷藏、保洁设施设备有效运行情况等。
来自:中国绿色产业网,希望能够帮助您。
H. 旅游过程中直接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持期,不要食用无QS认证食品,不要食用三无食品。其他的个人一般都无能为力。只能祈祷少一些无良商家。。。。。
I. 求一篇关于旅游景区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论文。如通过,高分追加!
浅谈季节性旅游市场食品监管的方式方法
目前正值旅游旺季,确保旅客食品安全,是旅游景点监管的重点,也是工商部门监管的主要对象。针对旅游市场周期短、游客相对集中,食品经营者结构复杂、客流量大、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如何加大对旅游市场食品、餐饮的监管,是摆在我们工商部门的首要问题,探索对其监管方式和方法,对于今后监管工作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 目前季节性旅游市场餐饮经营存在的问题:
1、因经营的条件所制,难以办理《卫生许可证》。这些旅游胜地由于受自然、生活等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经营设备简陋,经营周期短,经营地址不固定等因素,按照卫生部门要求,不具备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因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卫生许可证》。
2、因有关前置手续的制约,为办理营业执照造成难度。季节性强的旅游胜地经营的大部分是商业、餐饮业。在对餐饮业的监管上,由于办理《营业执照》前需要经营者提供卫生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人员《健康证》,而绝大多数经营者全年只能经营3至5个月时间,再加上经营的从业人员不稳定,正因为如此,从卫生部门要求获取不到办证的资格,工商部门就无法办理办注册登记手续,经营者就领不到《营业执照》。
3、对工商部门日常监管工作造成困难。工商机关对旅游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因大部分经营者的前置许可不够条件,因而就造成了无序进入或违法经营(无照经营)长期存在,给工商部门日常监管造成了许多不便。同时也制约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对本地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的信誉度。
4、经营的饮食质量无法保证。在“三证”尚不健全、监管难以深入、各职能部门职权不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经营者经营的饮食质量就难以保证,万一发生饮食方面不安全问题时就无法查处,形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当地政府以经营的商户属于卫生、工商、公安为理由推辞,卫生部门以没办《卫生许可证》为由不参与处理,工商部门没办营业执照处罚难以介入等问题,到最后处理的结果将导致游客不满意,经营者意见大的问题。
二、监管的方法:
1、配合卫生部门办理临时《卫生合格证》。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本着确保游客食品安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景区餐饮业的管理,应由景区管委会协调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联手,形成监管合力。对不符合办理《卫生许可证》条件可以协调卫生部门尝试核发临时《卫生合格证》的办法,以解决前置许可的问题。
2、办理确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实名登记制。对办不下《卫生许可证》的,采取实名登记制的办法:一是经营者出摊经营前出示本人身份证有效证件并予以复印,详细登记经营者出摊位置、名牌号;二是登记经营者详细地址,起码知道经营者是什么地方人,万一出了问题,就能及时联系;三是由工商部门对采集到的经营者相关信息进行建档保存、备查。
3、签订食品安全合同,责任到人。在经营前,由卫生、工商部门对经营者签订有关食品安全责任合同书,合同上必须载明有关各负责任承诺等事项,应负的责任范围。
4、建立市场查巡制。实行实名管理以后,对经营者在日常监管中具有以下4个作用:
(1)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明确了双方间的连带责任。经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合同书以后,明确了经营者在经营中各种事项,达到的标准,如发生不安全事故时所负的责任,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经营者不得规范各自的经营行为,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2)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弥补了原先经营者地址不详、联系方式不通的局面。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地做法,对经营者提供的个人身份证及住所要与公安核实,经审验准确无误后备案,同时所备案的联系方式是否能打通,并每月联系一次。这样万一发生什么问题,就能果断做出应急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
(3)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方便了日常监管。一般旅游胜地离工商所比较偏远,为日常巡查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对外地来本地经营的,人员流动性大、经营周期短、经营人员又不稳定,加之我们日常监管因人员少、交通工具等因素的局限,一度曾出现过监管不到位、巡查缺失、记载不详等问题,导致有些旅游市场曾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实行这一管理后,就会降低事故发生的极率,提高日常监管力度。
(4)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取得了游客的信任。实行实名制管理后,对每个经营者制作一个《文明经商监督牌》,正面标明经营者姓名、年龄、地址、营业执照号、监督电话等事项,反面印有《文明经商公约》,让游客一看,一目了然,如发生什么问题游客就拨打监督电话,也能说清经营者的姓名。这样以来,让游客吃的放心、住的舒畅、喝的满意、玩的快乐,领略大自然的美,逐步提高旅游景点对游客的满意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