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卡车价格
1. 沃尔沃卡车的四十年代
在1940年代的后期,战前老款车的产量产生了戏剧性的增长。
1930年代是沃尔沃卡车发展史上的急剧膨胀期。从样式古板的车型有了一个平平常常的开始,一直到生产出配置高性能发动机,大载量,多桥式的现代化车辆。这是沃尔沃的黄金十年。 THE ROUND NOSE
1939年末作为1940年款推出的圆头卡车也许是1970年代F系列卡车出现前沃尔沃最成功的卡车车型。这些看上去都一样的、型号众多的卡车应用到了运输领域的方方面面。
乍看上去,这些卡车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例如,最新三款车的前部都有明显不同的长度区别,其中较早的两款配置了汽油发动机(或HESSELMAN发动机或燃汽发动机)。
今天看来车辆外形独一无二,但圆头卡车的外观深受当时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卡车外观影响。这并不奇怪,因为1930年代是外形设计在产品设计流程中地位突出,并且设计潮流在国与国传播的十年。对几乎所有卡车产品设计的影响可能来自每一个制造商。
这一系列卡车刚开始生产时并不是充满光明前景的。
1939年末发布了其第一款车型,其时正值二战刚刚开始。这意味着民用卡车制品的销售很快变的缓慢。幸运的是,军方客户的需求大增,沃尔沃一跃成为瑞典武装部队的供应商。二战期间,数以千计的标准型圆头卡车交付军方,它们都采用了简捷设计、全轮驱动。
二战后,这一系列的卡车大获成功。最成功的车型当属LV125系列,被售出了超过10000台。一时间卡车的保有量大增,但这与其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还相去甚远(铁路运输在当时还扮演着主角)。
尽管拥有相同的外形,这些圆头卡车的功率与强度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基本型的发动机是普通的90hp侧置气门发动机,而此时顶置气门的汽油机马力已高达105bhp。通常还有使用成本较低燃料的HESSELMAN发动机可供选装,而二战期间还配装了燃汽发动机,虽然性能有限,但当汽油仅供应军方需要时,它还尚能维持运转。
这一系列的卡车从1939年到1954年整整生产了15年,除一些细节的改进外没有机械结构上的改变。共生产销售了40000多台圆头卡车,这一数量被认为是卡车用量的极限(与今天相比较)。 尖鼻式卡车以其功能性强和顺应设计潮流,很快为人所接受。当更重型的尖鼻卡车在1940年被研制出来后,对于更轻型的先进卡车而言采用现有设计要好于新的,尤其是当LV79与LV76和LV78卡车使用了相同的设计时。这已在1938和1939年时被尖鼻式卡车所取代了。
LV11系列卡车是沃尔沃轻型卡车和坚固的重型卡车之间的过渡产品。事实上,LV11的底盘与沃尔沃车族中重型卡车的相同,传动系统零部件(沃尔沃内部制造)采用老款车的但经过长期验证可靠的零部件,比如LV8系列卡车的零部件民经几年时间验证。后者最终还是被LV11替代更新了。
尽管LV11的整车质量大,但1940年代的图片中经常展显出这类车辆在诸如建筑运输等重型用途中应用,在此处车架、悬架、车轿等底盘零件要经受巨大的应力作用,尤其是在当时把超载看作是一种正常现象。
LV11成了标准的瑞典卡车(没有太多的出口,是由于相对于便宜但不够耐用的外国竞争对手来说该产品坚固但却昂贵)。1947年时(LV105被成功推出)它作了两处修改,随后,LV105被L20系列卡车所取代。这种改动是非常小的。当它被L34系列卡车所替代时,这一代卡车及其零部件的普及意味着L20系列卡车的底盘和零部件再次被使用,除机盖、翼子板和先进设计的驾驶室未作任何改动。 二战中有一条是最根本的特点:第一次在战争中由自驱动轿车、卡车和战斗车辆(通常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性)替代了以前由畜力车辆来担当的角色。
沃尔沃以其雄厚的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在1939年开始的15年间理所当然地一跃成为瑞典军方运输装备的主供应商。最先进的车辆是TVA、TVB和TVC,这三款车一直用作火炮和防空武器的重型牵引车。
TVCA是沃尔沃生产的第一款全轮驱动车辆,它是在TVZ/TVB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但进行了两点关键改动:前控设计和附加了前桥驱动。
因为TVC需要具有卓越的越野性能,所以很自然要限制车身的全长尺寸,并尽量将GVW平均分配到三个车桥上。出于此原因,在发动机顶部设置了宽大的驾驶室,使驾驶员视野良好,内部乘员得到满意的乘用舒适性,这种独特的全驱型卡车还具备了其他一些先进的特性。这种宽大的乘员型驾驶室对于车辆的用途来说是十分必要,因为它不但要作为火炮、高射炮的牵引车来使用,还需要将兵员输送到战斗位置处。
底盘设计与TVA/TVB完全相同,采用管结构中央车架和独立车桥,6轮全驱并配以大规格越野型轮胎。
TVC的发动机与其前代产品TVB的相同,为140bhp7.6升汽油机。TVC因其特殊的功能用途而大受欢迎,尽管其前部沉重,往往会导致转向轮陷入松软的地面内,但双驱动后桥强大的牵引力能够克服这一缺憾,保证了其优秀的越野机动性。
TVC在瑞典武装部队中长期长期服役,除了改用成员视野更好的大车窗外,基本没有改动。发动机用特大马力的10升汽油机替换,该机用于L39TITAN重型卡车的柴油机发展而来。 虽然沃尔沃属于发展中的制造商,但它较晚才成为柴油卡车制造商。这不仅仅是机遇的原因,也是因为沃尔沃合作奠基人之一的GUSTAF LARSON,他是HESSELMAN发动机发明者JOMAS HESSELMAN 的追随者。不幸的是,这就意味着沃尔沃成为最晚一个为用户提供柴油机的制造商,尽管当时正品的柴油机性能已远远超过HESSELMAN发动机。
尽管如此,研发生产第一台柴油机的原始计划在1940终于出台了,但二战迟滞了沃尔沃推出柴油机产品的步伐。
第一台沃尔沃柴油机被命名为VDA(沃尔沃A型柴油机)采用像当时大多数一样的预燃型构造。起初VDA是计划采用更高效的直喷式。在生产直喷式VDA之前进行了实验测试,发现在寒冷的天气情况下很难启动这种型号的VDA。所以为了保证良好的可靠性和长的工作寿命,1946年定型推出了预燃式VDA。1946年秋季发布了此款车型,很快就在瑞典成为了最热门的卡车。
LV15系列卡车与1939/1940年最先推出的汽油机型圆头卡车基本一样,但更大更重的柴油发动需要更长大的发动机盖,这使得柴油卡车很容易与配置汽油机和HESSLMAN发动机的圆头式卡车区别开。
尽管输出功率只有95dhp(从1949年开始为100bhp),LV15系列卡车(和具有相同外形的L24系列卡车)能够胜任重型运输任务,包括建筑运输和长途运输,有时甚至采用三桥式和拖带拖车。
当预燃式VDA发动机被直喷式VDC发动机取代以改善油耗经济性时(起初只是降低成本费用的替代方案),重要的一步(发动机发展方向)在1950年被决定了。这种发动机是现代高性能沃尔沃柴油卡车、公交机和船机的鼻祖(VDC发动机实际被应用到了所有方面,甚至像铲路机这样的沃尔沃车辆产品!)
LV15/L24系列卡车与1953年被L38/VIKING卡车替代更新。 到了40年代中期,重型卡车使用柴油机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而这对VOLVO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一直专注于Hesselman发动机的开发,因为相比之下Hesselman发动机的开发费用比柴油机要低。
第一辆柴油重卡——因需而生
在今天,也许我们必须强调直到1945年,VOLVO 重型卡车的累计产量仍然是很小的。大部分VOLVO 生产的卡车属于轻型和重型。它们使VOLVO获利颇丰,使其有足够财力在后来开展轿车的生产业务,而轿车业务直到50年代初才开始获利。
L29系列卡车是极其坚固和强劲的,但产量很小。自然,1946年推出的强劲的第一款柴油重卡是以L29系列为基础的,它的问世起初很大程度上是应瑞典国家道路协会的需求。他们需要一种强劲的车辆在瑞典的严冬中进行铲雪作业和道路建设。(战后时期是瑞典公路网更新的高潮期)
简约而高效
L29C/V的设计(C是民用的意思,V是道路协会车辆的意思,也就是说它市道路协会使用的卡车)是简约而高效的。已存在的L29型重卡经改进和加强有了更长的发动机舱以安放巨大而强劲的volvo柴油机。开始时是预燃烧型,但在这型卡车的后期生产中,它被先进的“VDF”直喷机代替。
LV29C/V,一个成功的折中方案,在1951年被有着现代外形的L39Titan所代替,而它主要是基于L29C/V的成分——至少前五年是这样。由于没有助力转向,驾驶L29C/V是艰苦的工作。在那个年月,卡车司机的确要有强健的体魄。
2. man是什么牌子的车
【太平洋汽车网】MAN是德国汽车品牌,全称MANAG(曼),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MAN是越野房车,这样的类型的车被叫作路上游艇,既可以当作越野车,与此同时也可以当作房车,对长陪卖途出行来说是十分方便的。
曼商用车制造业起始于1915年的MAN股份公司(MANAG),前称是“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MaschinenfabrikAugsburg-NürnbergAG,又译作“敏孝曼股份公司”、“曼公司”),是一家控股公司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的商用车、机器设备制造商,德国股票指数DAX的成分公司,世界500强之一,在全球有62,000名雇员,年销售额为150亿欧元,其中75%来自德国之外。旗下的MAN商用车股份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重型卡车制造商之一。
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去年7月正式兼并了尼奥普兰后,现拥有MAN、STEYR、OEAF、STARERF和NEOPLAN等6个国际级品牌。其中MAN和NEOPLAN两个品牌的长途及城市客车,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5%。该公司产品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货运、高速公路养护、消防、石油钻探和客运等行芦拿逗业。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李苑丽)
3. 帕杰罗怎么样值得买吗
帕杰罗作为当年三菱旗下非常重要的一款SUV车型,也受到了很多越野爱好者的喜爱。直到现在,很多越野爱好者还在开着老款帕杰罗,行驶在各种沙漠、雨林等越野场地。这款车的优秀品质也得到了我们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2011款老款的指导价当年也达到了29
帕杰罗怎么样值得买吗
帕杰罗作为当年三菱旗下非常重要的一款SUV车型,也受到了很多越野爱好者的喜爱。直到现在,很多越野爱好者还在开着老款帕杰罗,行驶在各种沙漠、雨林等越野场地。这款车的优秀品质也得到了我们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
2011款老款的指导价当年也达到了29.8万元到38.9万元之间。现在的二手车市场,高配车型只有9.8-11.8万元之间,保值率也只有20%-30%之间。但是在很多地区的二手车市场,这种模式的发行量还是很大的。
这一代直接使用V6发动机,排量达到3.0L虽然官方数据显示马力只有163,244 N/m的扭矩,120 kW的功率,这款车型拥有很强的越野能力和超级通过性。
当年,这款车型的外观设计绝对非常时尚,整体流线非常硬朗。虽然很多地方的线条比较柔和,但是配上大方形大灯和独特的前空气网,让额头很有气势。前保险杠和车身的双色设计也显示出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屁股也很惹眼。备胎的存在直接给车身的霸气增添了更多的气势。左右对称布置的尾灯并不占太多面积,但也凸显了自己的硬派风格。所以单从车身外观来看,这是一款风格时尚的硬派越野车。
即使在今天,内饰的设计风格也非常抢眼。液晶屏面积不大,但中控台整体采用菱形。所有的功能键和出风口都很协调,整体看起来不仅简洁,而且很有特色。
这款拉杆箱性价比还是很高的,配置功能不错,而且作为二手车,今天价格不高,但是本身质量不错。这么霸气的车身外观,又不失现在的内饰风格,很多人还是很喜欢这款车型的。
因为车身高度比较高,驾驶员的视野很开阔。坐在驾驶室后,他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前面的路。另外这款车的操控性能很强,任何档位的平顺性都很高, 方向盘 的灵敏度也很高。一点空位都没有,这也让这款车在越野中表现出色。
但是,这款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降噪很差。坐在车内,不仅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还能听到外面传来的大量噪音。另外这款车的重量比较大,导致爆发力不是很强,所以刚开始会比较慢。
而且车身用的 悬挂 装置也不够优秀。路上的任何小颠簸都会造成车内明显的颠簸感。再加上市区道路油耗高,很多人都不愿意选择这种车型。
总的来说,帕杰罗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老车,也是很多人的梦想。
帕杰罗怎么样
说到日系越野车,除了丰田的陆巡和霸道,三菱帕杰罗也是无数越野车迷痴迷的一款车。然而,随着2019年三菱正式宣布帕杰罗停产,这款越野史上的经典车型也正式退出舞台。很好奇,丰田普拉多现在混的风生水起,为什么三菱帕杰罗只能来个“爽”的结局?今天我就带大家回顾一下他辉煌一生的前半生,同时探究一下帕杰罗晚年的“爽”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
就像丰田陆巡生来就是为军队服务的一样,帕杰罗也有军车的血脉。在20世纪30年代,三菱重工已经是日本政府最重要的军事合作伙伴之一,帮助日本军方生产了大量武器、军舰和其他军事装备。1933年,三菱受日本政府委托,希望他们能生产出一种具有一定越野能力的军车,供当时的日本天皇等领导人使用。是的,你是对的。日本帕杰罗的前身竟然是汽车!
三菱PX33越野轿车
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下,三菱PX33诞生了。它是一款多功能汽车,具有那个时代的汽车外形,但可以配备越野 轮胎 和四驱系统。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配备全时四驱系统的汽车。
带有三菱标志的吉普威利斯
后来二战期间,三菱重工开始贴牌生产Jeep威利斯军用越野车,并挂上了三菱的logo。通过PX33和威利斯,三菱积累了很多制造越野车和四驱的经验,为帕杰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帕杰罗概念车
二战后的7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工业和科技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这时候丰田的陆地巡逻车系统已经大获成功,在市场上的销量极佳。三菱汽车自然看中了这块肥肉,决定进军民用越野车市场。因此三菱在1973年的东京车展上发布了一款名为帕杰罗的概念车。从上图可以看出,这款概念车还是带有Jeep威利斯的影子。
帕杰罗概念车第二代
但问题是,当时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了,那么新推出的车型怎么可能还像三四十年代的军用卡车呢?毕竟那个时代的车还没有“复古”起来,因为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大家都在拼命的和老款车划清界限,以示新潮。于是五年后,三菱推出了第二代帕杰罗概念车。不过这种量产车还没上市,概念车就已经换了。现在看来很新奇。
1981年底,在第二代概念车发布4年后,第一代三菱帕杰罗的量产版终于正式亮相,由此开启了山猫的辉煌篇章。
说到帕杰罗的名字——中国老越野炮口中的山猫,可能很多年轻同学都不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根据三菱的解释,“帕杰罗”的意思是帕加斯猫,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原野生动物。由于生活区地形陡峭,帕加斯猫有很强的“越野”性能。三菱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动物让人们知道帕杰罗的越野能力有多强!后来帕杰罗来到中国,人们就把这个典故传到了一个很口语化的名字——山猫!
在海外市场,帕杰罗这个名字也打了一个乌龙球!要知道,在西班牙俚语中,帕杰罗指的是“正在手淫的人”。出门怎么能这么说:我的车是有人在手淫?!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三菱在西班牙语区把帕杰罗的名字改成了蒙特罗(猎人)!
说到帕杰罗的车,严格来说,帕杰罗前期和后期的定位差别很大。1982年刚上市的时候,帕杰罗只提供了一款3门的短轴车型,长度只有3995mm,定位甚至和我们熟悉的铃木吉姆尼有些相似!后来的帕杰罗车型,为了适应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开始向大空空间和舒适性的高端定位转型。
不过在动力方面,早期的帕杰罗并没有搭载1.3L发动机的吉姆尼那么弱。最初的车型搭载的是2.0L汽油发动机,也是我们熟悉的第一代神机——4g 63。作为一款越野车,最初的帕杰罗自然选择了硬派非承载式车身路线,也采用了前双横臂和后整体桥悬挂。在兼职四驱系统的加持下,帕杰罗有了非常不错的越野能力。
为了让这款初出茅庐的全新车型出名,财大气粗的三菱在帕杰罗上市的第二年(1983年)就让它正式参加了达喀尔拉力赛。要知道,达喀尔拉力赛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之一,几乎每年都有车手在比赛中丧生。虽然三菱帕杰罗第一年的比赛并不好,但是第二年,帕杰罗获得了第三名,第三年,他获得了达喀尔拉力赛的冠军,开始了可以称之为统治达喀尔的征程。
随后,帕杰罗在达喀尔拉力赛中共获得12个冠军,共有150个赛段冠军,至今仍保持着“达喀尔拉力赛夺冠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排名第二的标致仅获得78个赛段冠军,只有帕杰罗的一半!说帕杰罗是达喀尔之王一点都不夸张!
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三菱还于1983年在达喀尔推出了五门长轴版帕杰罗,注重大空室的实用性,甚至还有第三排 座椅 。1988年,帕杰罗首次搭载6G72 3.0L V6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可以算是第一代帕杰罗汽车了。直到2019年帕杰罗停产,6G72都是帕杰罗的主力。6G72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挑油,即使是89号汽油,加了也能正常运行,绝对不会在找不到高标号汽油的偏远地区躺着。
第一代丰田普拉多
或许我们看到了帕杰罗的成功。1990年,日本竞争对手丰田也在当时的陆巡LC70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尺寸缩小的越野车。这辆车就是著名的“霸道”,也就是陆地巡洋舰普拉多。至此,作为日系中大型越野车领域仅有的两款车型,普拉多正式与帕杰罗建立了竞争关系。
1991年,帕杰罗迎来大换代,正式推出2代车型。在保持上一代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同时,三门短轴版轴距加长70mm,五门长轴版轴距加长30mm。此外,第二代帕杰罗的外形设计也不再是七八十年代棱角分明的风格,更加圆润的边角让它更加符合90年代的审美需求。
更重要的是,第二代帕杰罗首次提供了一套命名为Super Select 4WD的四驱系统,也就是著名的“Super Select四驱”。要知道,那时候的四驱系统是同时期其他车型普遍采用的,也就是在铺装路面上只能用后轮驱动,只有在土路、雪地、泥地等未铺装路面上才能切换到四驱模式,然后车辆的前后轴会以固定的比例分配(一般是50:50)。因为前后桥完全刚性连接,没有 差速器 ,所以四驱系统不能在抓地力好的路面上使用,否则会出现打齿、转弯困难等问题。
超选择性四驱系统通过非常复杂的差速器和 差速锁 结构,提供2H(高速后轮驱动)、4H(高速全时四驱)、4HLc(高速全时四驱锁止中央差速器)、4LLc(低速四驱锁止中央差速器)四种模式。80km/h以下切换非常方便,只需加一档。
换句话说,如果你开的是超选四驱的车,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行驶可以切换到2H模式,纯后驱可以降低油耗;雨雪天气,在简单的土路行走时,可以切换到4H模式,实现全时四驱功能,提高稳定性;在越野爬坡工况下,可以切换到4HLc或4LLc锁止中央差速器,获得更好的脱困能力。
从1991年第二代帕杰罗上市开始,包括北汽、广汽长风在内的国内多家车企都开始在帕杰罗的底盘上生产自己的越野车。比如北汽旋风,长风猎豹黑金刚等车型都是出自2代帕杰罗。更夸张的是,长风猎豹甚至被授权生产“迷你版”帕杰罗·皮宁,也就是猎豹腾飞。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长风猎豹在我国的沙漠和草原上飞翔,传承着帕杰罗的意志。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帕杰罗,中国的硬派越野车就不会这么受欢迎,尤其是在一些部队所在的偏远地区。以帕杰罗为原型的长风猎豹是绝对主力。
看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会好奇。既然帕杰罗这么好,为什么后来就凉了?这个就要从很多方面来说了。
1999年底,三菱推出第三代帕杰罗,新一代车型相比第二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让越野迷无法接受的是,第3代帕杰罗取消了原来的独立大梁非承载式车身,成为了更接近城市SUV的承载式车身。
虽然三菱曾经说过帕杰罗的承载式车身(可以理解为将原非承载式车身的独立外壳和底盘大梁合二为一)的底盘中也嵌入了梯形大梁,但这种外壳和底盘的结合必然导致车身在极端条件下“机动性”较差。如果长时间行驶在搓板路、石子路等非铺装路面上,车身会因持续撞击而变形,导致内饰异响,结构变形。
第3代帕杰罗除了取消了独立大梁,还将原来的后整体桥结构换成了多连杆独立悬架和承重四轮独立悬架。这个听起来不够硬的组合,直接引发了很多越野爱好者的反感。
而且也正是因为更换了承载式车身和四轮独立悬架,第三代帕杰罗的极限越野能力不升反降,尤其是面对横轴连续、左右不平的路面时。后独立悬架行程短的问题开始完全显露出来,车轮很容易脱离地面失去抓地力,形成越野选手俗称的“狗撒尿”姿势。
熟悉越野的同学应该知道,在爬坡脱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车轮不要离开地面,因为只有车轮始终与地面保持接触,才能有更好的附着力。如果车轮离开地面,任何差速锁或电子防滑装置都将失去意义。
更重要的是,虽然更换了承载式车身和四轮独立悬架,但第三代帕杰罗的未铺装路面的舒适性并没有提高。要知道,在传统的非承载式车身中,由于车壳和底盘是分离的,底盘的震动和颠簸反而会被过滤一次,这也是陆巡等非承载式车在未铺装路面行驶时舒适性较好的原因。但是帕杰罗的承载式车身和轮胎悬挂所经历的颠簸会直接传导到车内。同时,为了保证越野时的悬挂支撑,车辆的减震器也不能调得太软,所以第三代帕杰罗实际上是颠簸的,很难开。与同期竞争对手丰田普拉多和陆巡相比,其舒适性要差很多。
可靠性问题主要爆发在2006年发布的4代帕杰罗上,也就是国内车迷比较熟悉的V93/V97。如果你玩过这款帕杰罗,你一定知道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尤其是3.8L发动机的V97)散热都有些问题。如果在沙漠、草原等高温地区连续低速行驶,发动机会过热而“沸腾”。
此外,帕杰罗的承载式车身和独立悬架在持续高强度的路面行驶时容易出现变形等等问题。越野车是一个非常注重可靠性口碑的产品。如果一辆帕杰罗车主遇到过热、变形等问题,就会大范围传播。所有越野车发烧友还是可以瞬间补上被帕杰罗在野外坑的画面。就这样,帕杰罗的名声逐渐崩塌。......
上面说的三个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不足以把一辆经典老爷车直接送进坟墓。毕竟在历史上,很多经典车型都可以通过下一代车型的努力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说到帕杰罗的真正死因,其实更多的是三菱集团战略调整和日产收购三菱汽车导致的。
首先,三菱重工集团是三菱汽车的背后,汽车并不是三菱汽车的主营业务。他们广泛涉及军工、造船、化学、钢铁、金融、教育等领域。,所以三菱汽车并不看中汽车这个在三菱汽车营收中占比很小的行业,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给予三菱汽车太多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三菱汽车被同样来自日本的汽车品牌日产坑了一次,直接演变成了日产收购三菱,而这种转变正是三菱汽车走向深渊的核心原因。整个被坑的过程是这样的。早在21世纪初,三菱汽车和日产就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三菱还帮助日产生产了一些车型。之后两家公司关系越来越好,甚至出现了互贴标签、换壳车的情况。比如日产在部分地区销售的卡车,其实是三菱扶桑卡车的贴牌货,三菱也曾经销售过带有三菱标志的日产冯娅。
不过,时间到了2016年,那时的日产正准备开发新一代车型。为了给新车做油耗参考,日产对旗下多款车型进行了油耗测试。经过严格测试,日产发现旗下一款三菱“换壳车”的油耗居然与三菱官方提交的油耗数据存在巨大偏差,是一次妥妥的油耗造假!要知道,当时大众刚刚因为排放造假被欧美市场罚款数百亿,日产当然不想背这个锅!于是,日产决定明哲保身,大义灭亲,举报三菱汽车油耗造假。
事件曝光后,三菱汽车股价开始暴跌,高层也发扬日本鞠躬文化,多次向社会、车主、投资者道歉。随着股票下跌,低头道歉,股票继续下跌,反复低头道歉,日产作为旁观者,居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三菱股价暴跌,上演了一出险情!三菱仅以142亿元人民币被收购,纳入雷诺-日产联盟。
但当时雷诺-日产联盟本身的财务状况就非常堪忧,三菱汽车还要处理油耗造假事件的善后工作,面临14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所以三菱被日产收购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帮助。就这样,三菱汽车的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只能通过砍掉一些非主流产品线来控制开支。在这种情况下,注重运动的EVO和相对较小的硬派越野车帕杰罗别无选择,只能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帕杰罗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再辉煌的过去,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最终都会被时代淘汰。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三菱汽车,其实就像80、90后逝去的青春,再也找不回来了。...... 帕杰罗怎么样值得买吗 @2019
4. 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发前中国汽车发展史
东风轿车:1958年由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开创了中国轿车生产的先河。这是一款曾令全中国人民兴奋不已的轿车。商标是一条腾飞的金龙,代表东方巨龙的发达和自强,与车头前毛泽东主席手书的“东风”两字相互辉映。毛泽东同志乘坐了这辆轿车后,曾高兴地宣布:坐上我们自己的小汽车喽!
上海牌:建国后上海生产的最早的轿车。曾是中国仅次于大红旗的行政用车。60年代上海里弄新娘子出盯神颤嫁,一部上海牌轿车做婚车能引起全弄堂的轰动和羡慕;桑塔纳的诞生让它走完了历史旅程。
CA770:1965年一汽生产的红旗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这款气宇轩昂,气势不凡的车,在老百姓心目中曾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许多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至今记得,每当红旗牌轿车行驶在马路上,行人都会向它行“注目礼”。最终这款承载了无数政治荣光的车因“不够经济”停止生产。
北京212:由北京汽车厂生产。曾是供部队高级指挥员使用的越野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长时期受到了部队和地方百姓的欢迎,一度影响巨大。被誉为能征服任何路面的、物美价廉的中国越野车先驱。合资改进后产品予以新概念“新城市猎人”,包括BJ2020VB、BJ2020VE两种车型。
桑塔纳:中国第一款合资生产的轿车,由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出品。因好用、皮实成为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好品质车的象征。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依然生命力旺盛,可见对中国轿车市场影响之深远。
捷达:一汽大众的主力车型。自落户于中国的那天起,始终坚持优秀品质和质朴的造车理念,在国内不断地创下了多项第一。目前在市场上仍保持领先地位。
夏利:1987年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最先生产。国内最早进入家庭的主力车型之一,也是国内出租车市场保有量最大的车型。八十年代,夏利轿车以其出色的性能成为当时的低端商用车和少数富人的私家车,在大街小巷,“红色夏利”是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至今已经超过100万辆。
富康:1995年开始在中国武汉合资生产的富康轿车其实就是雪铁龙ZX的翻版,由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出品。是最早进入中国家庭的的家用轿车之一。8年多来,累计生产了大约30万辆。曾以实用征服了第一代私家车用户。但如今喜新厌旧的老车主却开始嫌它有点儿土了。
奥迪A6:四个连环圈圈标志的黑色奥迪,是中国人眼里公认的豪华车。而奥迪与一汽集团共同生产的奥迪A6,至今仍大量装备政府机关,成为中国当代豪华轿车的杰出典范之一。
POLO: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出品。以时尚造型影响了中国当代白领。也是中国第一瞎册辆与世界同步推出的家庭轿车。活泼而又灵动的俏皮造型,富有力度而自信的线条,赋予了她一张富有青春活力而极具亲和力的面孔。巧妙迎合当代都市白领追求时尚的心理。成为汽车时尚的一个标志元素。
CA10:1956年7月13日,这是一个让中国人自豪的日子,12辆解放CA10下线。
首批生产的解放CA10原型车为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不过,一汽人并没有将前苏联的散件直接拿来组装,首批车就有一半的重要零件是自己生产的,再SKD组装而成。该车空车重3·9吨,载重4吨,马力达到90匹,四行程的六缸发动机,最高速度可以达到65公里/小时。
奥迪100:在1988年,奥迪公司授予中国一汽代号为“C3”的奥迪100生产许可证,并于当年组装499辆汽车。1991年,一汽大众正式开始生产奥迪100,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务车市场的需要。由于技术先进,外形漂亮,在当时供不应求。官车市场的巨大容量为奥迪带来丰厚了的利润,也确立了奥迪100的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成为新一代“官车”的代表。
中国第一汽车:中国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始建于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奠基.
东风汽车:也称“二汽”是1969年才开始在湖北的十堰市建造的,它生产“东风牌”卡车、“富康牌”轿车以及后来的“爱丽舍”轿车等等。二汽原属国务院计划单列管理,九十年代改名东风汽车公司,有员工12万人。
从地域上看,二汽所在的十堰市位处湖北凯败、四川、陕西三省交界,深入中国腹部;从地形上看,群山环抱,只有一条铁路和公路通进来。套用欧阳修的文章,“环堰皆山也”,非常适合描述二汽所在的十堰市。
建设二汽,最早于1952年底提出,但正式开始建设,已到1969年,其间经历了前后17年、“两下三上”的漫长波折。
北汽-------------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先驱之一,集北京汽车工业五十年之大成;是北京五十年汽车工业发展的浓缩;是北京汽车民族品牌的代表。
北京汽车:北京汽车制造厂创建于 1958年,由朱德委员长亲自题写厂名,是国家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兴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2001年按现代企业制度创建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中文简称 “北汽有限”、英文简称“BAW”)。
上海汽车集团:600104,公司简称“上海汽车”。2006年经过重组,上海汽车成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65.5亿股,合并总资产864亿元,职工总数3.3万人,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和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06年度以134.4万辆的整车销量,居全国汽车大集团之首。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29日,集中了世界500强企业上汽集团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资产和业务,旗下企业主要从事汽车和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配套服务,2005年共向中国及海外市场销售整车超过105万辆。
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上汽汽车)于2006年2月22日正式成立。上汽汽车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份)和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资60%和40%组建,初期投资为36.8亿元人民币。
目前,上汽汽车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将同步建设上海和仪征两个生产基地,中期规划将形成年产轿车及变形车30万辆和发动机40万台的生产规模。截止到2010年,上汽汽车计划推出RV车、中级车、紧凑型车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车型,混合动力车也将在其间推出, 从而形成与国际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相同步的、价格从6.5万元至30万元、覆盖主流乘用车领域各个细分市场的宽系列产品线布局。
上汽(集团)股份投资18亿元建立的上汽工程研究院将和上汽海外研发中心将共同成为上汽汽车 的技术研发基地,致力于自主品牌新产品研发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上汽汽车自主品牌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上汽汽车作为国际化品牌的经营者,将依托上汽集团20多年合资合作所积累的技术、制造、采购、营销和管理优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创造性地集成全球优势资源,以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高品位需求,以优秀的国际合作团队,打造中国汽车领导品牌,进而成为全球汽车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编辑本段]公司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动力传动、底盘、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金融。
[编辑本段]集团下属
公司下属主要企业:乘用车分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韩国双龙汽车等整车企业;汽车齿轮总厂、联合汽车电子等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企业;以及上汽财务公司等汽车金融企业。
[编辑本段]大事记
1955年12月 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成立。
1958年03月 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与上海市动力设备制造公司合并,成立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
1958年09月 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小轿车,命名“凤凰牌”。
1960年01月 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更名为上海市农业机械制造公司。
1964年02月 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1975年形成5000辆年生产能力。
1964年12月 上海牌SH-760型轿车开始成批生产,年产量为50辆。
1969年04月 上海市农业机械制造公司更名为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
1978年11月 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开始企业性公司试点。
1982年06月 上海轿车项目代表团赴西德访问,与德国大众签署桑塔纳轿车试制协议。
1983年04月 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1984年10月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与西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
1985年03月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03月 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1991年11月 为集中力量发展桑塔纳轿车,上海牌轿车停产。
1993年08月 上海桑塔纳达到年产10万辆能力,国产化率突破80%。
1995年04月 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巴西大众联合开发成功桑塔纳2000型。
1995年09月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1995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签定基础协议。双方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汽车合资企业和合资技术开发中心以及其他相关项目。
1997年01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签署合营合同与章程。
1997年03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签署合营合同与章程。
1997年06月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11月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开发行3亿股A股股票,发行价7.02元/股,股票代码600104。
1998年12月 上海通用项目建成,别克新世纪下线。
1999年01月 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江苏省仪征市汽车工业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汽集团仪征汽车有限公司”合同签约仪式在扬州举行。
2001年03月 上海汽车首次实施配股方案,向原股东每10股配售3股,共配售4.2亿股,配售价8元/股。
2002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参股通用—大宇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准,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在韩国汉城正式宣布成立。
2002年11月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柳州举行挂牌。
2004年03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山东省的有关企业正式签署沈阳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各拥有沈阳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和山东大宇汽车发动机公司25%的股份,上海通用汽车持有50%的股份。
2004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003年度1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首次进入《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排行榜,列第461位。
2004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签署了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份的合同。
2004年12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实施改制重组,设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控股股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每10股送3.4股的比例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使所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权;随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改承诺,在二级市场投入10亿元资金按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股改后的59.8%增至67.7%。
2005年12月 上汽实现整车销售105万辆,提前两年完成年产100万辆目标。
2006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005年合并报表143.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再次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排名第475位。
2006年10月 上汽正式发布了首款自主品牌中高档轿车荣威(Roewe)750。
2006年11月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共同签署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协议》。
2006年12月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32.7503亿股A股的相关股权变更工作,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
2007年06月 经国务院国资委和上海市国资委批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83.83%股权划转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拥有,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成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与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在重庆举行了成立揭牌奠基仪式。
2007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合并报表18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02位。
2007年09月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
2008年07月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007年度合并报表22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73位,第四次入选世界500强,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29位。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汽之前收购的罗孚,但由于品牌“罗孚”的使用权被福特汽车公司从宝马手中买走,因此上汽不得不自推品牌。
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股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上汽还同时宣布,其继承了英国经典车型核心技术的首款产品,将于本月24日正式亮相。据了解,上汽与其海外(欧洲)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的该款产品,在品质、技术含量、环保标准等各方面对原产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传承与重塑。至此,上汽打造的中国第一个中高级国际汽车品牌已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
上汽集团、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认为,上汽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大型汽车集团。打造自主的国际品牌,是上汽朝着实现这一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并将使上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示:上汽始终遵循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的发展策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我们的使命。以高起点的产品为基础,“荣威(Roewe)”是一个具有全新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的中高端品牌,它的发布是上汽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据悉,“荣威(Roewe)”品牌将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其目标客户是有知识、有修养,事业发展成功,勇于创新突破,积极向上,追求品味的消费者。 “荣威(Roewe)”品牌将为消费者创造出优雅尊贵、自信进取且富有内涵的品牌体验,同时,上汽也力求以基于Rover(罗孚)75平台核心技术开发而成的“荣威(Roewe)”的首款产品为消费者传递“经典、创新、自主掌控”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以“成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汽车企业(集团)”为自身发展目标的上汽股份,其自主品牌命名充分体现了上汽“高起点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差异化战略思路。中高端轿车市场是集中考验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且含金量最大的市场领域,自主品牌在此领域的突破,是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所必须跨越的一步。上汽直接选择中高端的品牌定位,直面全球汽车巨头强势品牌的激烈竞争,令人期待,同时也充满了挑战。
荣威(Roewe)品牌命名诠释
荣威(Roewe)品牌命名中西融汇,开放而不失于内敛,雍容而不失于自信,充分阐释了上汽集团以自主掌控、自主创新的信念,传承世界先进技术,全新塑造中国的国际品牌之决心与信心。
荣威: 荣威(Roewe)中文命名诠释
“荣威”的中文命名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经典、尊贵的气度。其中,“荣”,有荣誉、殊荣之意,“威”,含威望、威仪及尊贵地位之意。荣威合一,体现了创新殊荣、威仪四海的价值观。
荣威(Roewe)外文命名诠释
外文命名“Roewe”源自西班牙语Loewe,蕴含“雄狮”之寓意,以“R”为首意在传达创新与皇家尊贵之意。Roewe按照英语习惯发音[’ru:ivi],同“荣威”的中文发音相似;如按照西班牙语习惯发音[’reui],则带有中国“如意”的韵味。最后,“WE”暗含“我们”之意,体现众志成城的精神与信念
荣威(Roewe)品牌标识诠释
荣威(Roewe)品牌的商标图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经典、尊贵、内蕴的气质,并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构图形式相融合的创意思路。这与其即将向公众亮相的首款产品风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经典盾形徽标 整体结构是一个稳固而坚定的盾形,暗寓其产品可信赖的尊崇品质,及上海汽车自主创新、国际化发展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色彩感观 以红、黑、金三个主要色调构成,这是中国最经典、最具内蕴的三个色系,红色代表中国传统的热烈与喜庆,金色代表中国的富贵,黑色则象征威仪和庄重。
核心形象 以两只站立的东方雄狮构成。狮子是百兽之王,在中国宫廷大殿、私家豪宅的正门前,左右分别蹲座着石雕或铜铸的雄赳赳的狮子,气宇轩昂、凛然而不可冒犯,代表着吉祥、威严、庄重。在西方文化中狮子也是王者与勇敢精神的象征,其昂然站立的姿态传递出一种崛起与爆发的力量感。双狮图案以直观的艺术化手法,展现出尊贵、威仪、睿智的强者气度。双狮图案以直观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尊贵、威仪、睿智的强者气度。
符号寓意 图案的中间是双狮护卫着的华表。华表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图腾符号,不仅蕴含了民族的威仪,同时具有高瞻远瞩,祈福社稷繁荣、和谐发展的寓意。
图案下方用现代手法绘成的符号是字母“RW”的融合,是品牌名称的缩写,同时“RW”在古埃及语中亦代表狮子。此外,图案的底部为对称分割的四个红黑色块,暗含着阴阳变化的玄机,代表了求新求变、不断创新与超越的企业意志。
5. 世界十大豪华汽车是什么呢
1.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是由亨利.罗易斯(F.Henry Royee)和贵族C.罗尔斯(C.Rolls)合作,在1904年创建的。大众于1998年购买了英国的劳斯-莱斯轿车有限公司。
劳斯莱斯汽车公司(Rolls—Royce)是以一个“贵族化”的汽车公司享誉全球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年产量只有几千辆,连世界大汽车公司产量的零头都不够。但从另一角度看,却物以稀为贵。劳斯莱斯轿车之所以成为显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是因为该公司要审查轿车的购买者的身份及背景条件。
2.宾利
本特利(Bentley)于1920年创建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开始设计制造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运动车。1931年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将本特利公司买下了。兼并后的本特利公司也生产豪华轿车。“罗尔斯-罗伊斯”和“本特利”两个车名实际上似乎同一种车,只不过根据不同的用户将两中车做得各有特色,魅力不同而已。本特利轿车是为了满足富有的年轻人,追求高速驾驶、寻求刺激的需要。
3.世爵
世爵作为历史超过百年的老厂,一直保持着品牌独特的风格。他们生产的跑车全部为手工打造,多项指标采用F1标准。作为知名的极品豪华运动汽车制造商,世爵制造的贵族运动汽车完全依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2005年,世爵年产100辆车。不仅只为有限的尊贵车主生产这一他们成功价值的体现,而且每一款又都是绝版收藏的结晶,即世爵每年都会推出一款新车,而每一款当全球生产达到500台时立即停止。世爵的目标是运动汽车市场的最高端的用户,这些客户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中东、大中华地区以及一些较小的富裕的国家,比如说瑞士和摩纳哥等等。
4.布加迪
布加迪,这个创立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的法国跑车品牌,但总有人误认为是意大利跑车。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间可以说是风风雨雨。自从1947年时因为创厂人Ettore Bugatti过世而终止营运后,布加迪这个老字号的法国品牌,虽然一度于90年代初期,在狂热的车迷兼实业家的意大利人Romano Artioli的努力奔走之下复活,并且推出了像EB110这般脍炙人口的超跑级量产车。可惜很不幸,好不容易复活过来的布加迪因为公司财务困难,在1995年时宣布破产,留下仅量产139辆的EB110与胎死腹中的EB112概念车让人凭吊
5.林肯
1922年福特公司成立了林肯部,1939年又成立了墨寇利部,1949合并成为福特的一个分部。该部生产以林肯总统名字命名的林肯-大陆、林肯-城市牌高级轿车,亦是美国当代几位总统首选的公务用车。
6凯迪拉克
1902年,凯迪拉克诞生于被誉为美国汽车之城的底特律。百多年来,凯迪拉克在汽车行业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缔造了无数个豪华车的行业标准;可以说凯迪拉克的历史代表了美国豪华车的历史。一直以来,凯迪拉克都被视为美国顶级豪华车的标志,是各个历史时代美国成功人士的成功标志,是各国政要、显贵和名人的首选座驾。在韦伯斯特大词典中,凯迪拉克被定义为“同类中最为出色、最具声望事物”的同义词;被一向以追求极致尊贵著称的伦敦皇家汽车俱乐部冠以“世界标准”的美誉
7.奔驰
创立于1926年,创始人是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它的前身是1886年成立的奔驰汽车厂和戴姆勒汽车厂。1926年两厂合并后,叫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现在奔驰除以高质量、高性能豪华汽车闻名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
8.捷豹
自1922年成立以来,捷豹汽车一贯致力于其产品的改进。正如捷豹汽车创始人威廉·里昂斯爵士所说,“汽车是我们所能制造出的最具生命力的机器。”捷豹汽车始终坚持的核心是展现汽车与生俱来的优雅本质。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首次参加比赛以来,捷豹发动机在各项比赛中屡获殊荣,并且在欧洲汽车运动领域从五十年代至今独占鳌头。历经八十余年的发展,捷豹汽车不断将新技术融合于汽车制造中,以实现卓越性能和出色驾驶体验的完美结合。
9.路虎
路虎(Land Rover)以四驱车而举世闻名:自创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为其驾驶者提供不断完善的四驱车驾驶体验。在四驱车领域中,路虎公司不仅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而且充满了对四驱车的热情:他是举世公认的权威四驱车革新者。尽管路虎在不断改进产品,但它始终秉承其优良传统就是将公司价值与精益设计完美的结合
10.宝马
宝马是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也被认为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幕尼黑。80年来,它由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今天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20名。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宝马公司的全称是"BayerischeMotorenWerheAG",BMW就是这三个单词的首位字母缩写。
6. 沃尔沃(Volvo)汽车历史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到1937年,公司汽车年产量已达1万辆。随后,它的业务逐渐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能源产品等多领域发展,一跃成为北欧最大的公司。
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载重车部、大客车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沃尔沃公司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该公司的卡尔玛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厂。它位于瑞典的歌德堡,布局就象一个三叶草图案,沿着三叶草的边缘有25个工作站,每个站负责一部分汽车装配工序,汽车在微机控制下的自动输送装置上绕草叶蜿蜒运行,当走完这25个工作站时,就生产出一辆漂亮的汽车。这个厂的生产率和装配质量在沃尔沃公司各厂名列前茅。这个工厂的特点是10-25人负责一个工区,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把规定的汽车从一个缓冲区送到另一个缓冲区,其他工作大家可以自作主张。因而把工人从机械往复式劳动中解放出来,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热情。这种生产方式是继福特流水线生产方式之后的又一重大变革,引起世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
7. 未来的汽车什么样
一、乘用车柴油机化的比例将越来越高。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其较汽油机更为经济、排放更低,因此装用柴油机的车型将越来越受欢迎。有专家预测,十年以后,世界乘用车市场柴油机化的比例将超过50%。
二、电动汽车将进入实用阶段。随着低价格、高能量和长寿命新型电池的研究发展,以及人们对环保的强烈呼声,电动汽车将越来越多地在各大城市取代石油能源汽车成为一种代步工具。
实际上,今天汽车能源由石油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尽管石油能源汽车在未来三、四十年内仍会保持领先,但由于燃气汽车、醇类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石油能源汽车很快将走下坡路。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其下降速度将急剧增快。就整个21世纪而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汽油汽车、柴油汽车、燃气汽车、醇类汽车、电动汽车、氢气汽车以及其它多种能源汽车活跃的多级模式。21世纪中叶之后,上升势头最猛的非电动汽车莫属。到21世纪末,汽油汽车和柴油汽车可能已经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燃气汽车也成了强弩之末,电动汽车势必稳取汽车世界的霸主宝座。
三、汽车安全标准将会更加严格。为保证汽车安全,今天选装或正在研发的许多安全装置,如ABS、EBS、智能气囊(含侧面)、三点自动上肩式安全带、防侧撞杆等均将逐渐成为标准装备。
四、汽车排放控制标准将会更加严格。如美国2007年开始执行的EPA2007排放标准要求将EPA2004中规定的微粒物(PM)减少90%,氮氧化合物(NOx)减少95%。同时,对柴油品质也做出规定:石油公司必须将柴油含硫量按目前标准减少97%,仅占百万分之十五。
五、降低油耗将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制胜市场的首选课题。随着近年国际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低使用成本的低油耗车型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专家预计,在采取各种措施后,未来轿车的油耗能从目前6.0L/100km的水平降到4.0L/100km、甚至3.0L/100km。
六、使用更多替代钢、铁的轻质材料,以降低车辆自重。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及碳素纤维等轻质材料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多。
七、各种电子、电控、智能装置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汽车上。如电子防盗门锁、电控可变技术、智能驾驶等等,无所不有。
八、前轮驱动汽车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发动机横置技术进一步发展。因为这两种技术将使汽车的经济性大大改善。
九、通信、网络技术在汽车、尤其是商用车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如在美国现代卡车上,现已全面应用GPS技术,实现卫星监控和导航技术。在最新型号的重卡上,驾驶室有键盘和显示器,装置一个称为全线通(OmniTRACS)的移动通信和跟踪网络系统,它是由美国高通公司研制开发的车辆跟踪和调度管理系统,将GPS、GIS、通信、计算机、物流技术融为一体,不仅为交通运输业提供卫星定位、双向通信、网上发布(车、货)动态信息,使货主能通过因特网方便地查询托运货物的动态情况,还能够与企业现有的调度、财务和仓储等系统集成,实现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和全面自动化。
十、重型载货汽车向高吨位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重型载货车的最大功率约150千瓦(近200马力),90年代末已提高到最大功率约440千瓦(近600马力),40年内提高了3倍。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0年内,重卡的最大功率将达到735千瓦(1000马力),汽车总质量将达到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