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价格策略
A. 快手小黄车怎么只能上价格
不能单上价格。
可以把商品图片换成白色图片,其他的信息都写上,那么用户购买时只关注价格,也变相达到只上传价格的要求。
B. 快手小黄车怎样把价格调到0 .1元
快手的小黄车是无法将价格调到0.1元的,那是他们已经设定好了的价格。
C. 摩拜单车和小黄车等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于以摩拜和OFO的共享单车们来说,因为人们的骑行需求是存在的且高频的,所以最基本的租车费就是最基本的盈利方式。
我没有骑过摩拜单车,也没有骑过OFO,因为这2家共享单车还都没进哈尔滨,但我骑过哈尔滨本土的两个共享单车:的拜单车和QFO。
除了用户侧,还可以向上游拓展,搞定供应链甚至成为供应链,然后做出口自行车的生意……
总之呢,赚钱的路子是足够多的,只要你有足够的钱烧,像滴滴一样先把这个市场烧下来,否则你只能被收购被整合甚至被淘汰出局。
D. 小黄车免费低价时代结束了吗
ofo取消免押,把用户的行为模式作为信用依据,加上所谓涨价策略,是要剔除价格敏感群体,进而达到类似分时租赁的按时长收费模式。
摩拜落入美团囊中,ofo脱离阿里和滴滴的控制,裁员的同时谋求涨价自救,共享单车正从风口迅速跌落。
两年前,创始人们发明了共享单车这个漂亮名字,希望PK早就存在的有桩公租自行车。但这个模式的本质就是自行车分时租赁,从来与公益或是公共服务不沾边。虽然貌似有着更高的技术含量,但赚钱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遗憾的是,共享单车从一诞生就陷入野蛮竞争,不仅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主要策略也没有跳出粗放经营、盲目扩张等惯用套路,作为重资产的线下业务,自然蕴含着巨大危机。
其三,通过下沉做增量宣告失败。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近两年完成了一个从四五线城市和农村的下沉,但共享单车并未从中受益。因为在这些地方,出行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而且点对点出行的路况和距离与一二线城市不同,自行车不是最佳交通工具,加上刚需的通勤出行远比城市要少,共享单车的优势自然无从发挥。
摩拜和ofo处境不妙,一方面用户的高增长期已经结束,另一方面哈罗单车和小蓝车都在加速。所以,摩拜和ofo从原来的野蛮扩张迅速回到通过运营手段固化存量用户的竞争上。
ofo放弃芝麻信用推出的新信用体系基本是这种思维的体现。取消免押,转而把用户的行为模式作为信用积分的重要权重,加上被官方解释为灰度测试的涨价策略,很明显是要剔除价格敏感群体,进而达到类似分时租赁的按时长收费模式。
这一波危机中的共享单车之所以在劫难逃,不是因为创始人固执地保持独立,而是放弃了原来的共享理念以及曾支持他们的用户,变成了曾经誓要颠覆的赚钱机器。
E. 快手小黄车怎么改价格 求帮助
快手小黄车链接的是淘宝网站或者其他网站的窗口,进入对应的网站改价格即可。
1、打开淘宝,点击进入卖家中心。
(5)小黄车价格策略扩展阅读
快手
1、从外观上来看,抖音和快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快手以耀眼的橙色做底色,logo为一个动漫画像式的摄影机,让人第一眼就知道app的定位,呼应产品的slogan记录生活记录。橙色外观引人注意且直观的表达产品的核心。
抖音的产品外观以黑色作为基础色,暗黑系风格搭配魔幻的音乐符号,体现产品年轻,潮酷两个重要标签,同时强化产品本身的音乐特性。
2、从两款产品的目标人群来看,快手所覆盖的年龄范围更广。快手上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拍摄、上传生活化的短视频,体现更多的是分享生活,加强同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3、从商业模式来看,做产品的最终目的是变现。抖音和快手作为两款出色的短视频产品,经过爆炸式传播,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快手的表现方式有直播和广告两种模式。快手凭借超大的用户体量和日活量,直播收入成为平台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F. 对美团小黄车进行SWOT分析
摘要 尊敬的用户,很高兴为您解答相关的问题,内部优势:营运资金雄厚和企业实力较强,小黄车靠大量资金来增加单车投放量和大规模广告营销策略,赢得优质的顾客服务才能抢占市场份额中提高品牌知名度,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G. ofo贴着摩拜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单车大战是产品体验、市场份额、用户数据以及融资竞赛之争,而这些争斗又集中、及时反馈在媒体、自媒体的声势上,“橙黄大战”成为共享单车的主线,为何在产品质量、运营效率差距巨大的两家公司却被屡屡并列谈起?在纷繁的表象之中,这其中的“山山水水”耐人寻味。
ofo每轮的融资总额总要刻意比之前摩拜的融资更高一些,每次公开投放到市场上单车数量也理所应当的比摩拜更多一些,并且拉上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调研出报告,显示其市场份额恰好比摩拜强一点,这种贴着摩拜打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最近ofo提出做共享单车“安卓”,称摩拜单车是“苹果”,突出ofo低成本、以数量抢占市场,把摩拜捧成走精英路线,既突出了ofo比市场份额比摩拜多,形成“两分天下”的声势;实际上能称之为共享单车“安卓”的实际上是为ofo等提供开放供应链的代工工厂。套路玩得这么深, 处心积虑地贴着摩拜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一、在腾讯与阿里的场景之争中站队并渔利
没有AT(阿里、腾讯)入局的风口似乎不够火。AT比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更有钱,更有业务上战略考量,不急于“退出”,流量扶持力度也很大。当摩拜、ofo把共享单车演变为“马化腾”与“马云”两个后台老板的博弈时,事已经成了一半。
在金沙江创投A轮投资ofo之后计划把投资滴滴的资本力量悉数引入到ofo,可惜朱啸虎跟丢了腾讯、淡马锡、富士康等投资方。金沙江创投副总裁罗斌也说“90天终结论”是错估腾讯会投ofo。
腾讯在共享单车之中选择投资哪一方,往往是决定性的,比如此前腾讯投资的58、滴滴就在与赶集、快的的对抗中获胜。
马化腾在朋友圈怼朱啸虎清晰地表明其投资摩拜的逻辑不仅仅是看人情,而是看好智能单车在物联网(IOT)时代的前景。而此前的腾讯挺摩拜早有迹象,从微信官方把摩拜单车作为第一个小程序落地场景,微信钱包的流量位置比滴滴出行靠前。而滴滴出行已经完成了其普及微信支付的使命,摩拜单车对比腾讯的“连接”战略更为重要。
双方都把跑马圈地作为当务之急,ofo的地推人员在地铁、繁华区域用更多的小黄车把摩拜单车围住,倾向于在投资机构的写字楼下铺量,在早期ofo与摩拜对标的优势在于造成成本低、押金低,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这也让其在对标摩拜单车中收获VC重视。
在D+轮蚂蚁金服注资之后,ofo被认为是站在阿里巴巴的棋盘上,甚至为了突出阿里系背景,从微信公众号起家的ofo一直没有开发“小程序”的流量入口。ofo在市场铺量、媒体声量上贴着摩拜打的“红利”凸显,在7月初,ofo宣布完成7亿美金E轮融资,已成为2AT的最大赢家。
二、第二梯队项目或成为“橙黄大战”的输家
ofo贴着摩拜打,其实无法打败摩拜,毕竟摩拜单质量在长期高强度的公共自行车运营中损耗率更低,并且在支付订单环节没有漏洞,在腾讯及众多VC机构扶持摩拜前提下,以劣币驱逐良币是不可能的。
ofo是实际上资本市场制造“二选一”的局面,当ofo吸干共享单车赛道上的剩余资金之后,其他共享单车项目就面临无钱可融的窘境,只能等死,悟空单车、3Vbike等共享单车一家家倒下正是由于融资断裂而死的。
(图片来源ofo官网)
小黄车的一至三代是机械锁装置,既缺乏准确的硬件定位数据,也没有精准的成交数据,去年戴威还称机械锁打开是99.9%,而智能锁打开率是90%,所以ofo使用机械锁。ofo对物联网的漠视、智能化装备的滞后以及短途大数据缺失,显然与阿里巴巴集团致力于成为“DT时代”基础设施的战略目标、“五新战略”之中的“大数据”并不相称。
在马化腾看衰ofo是“哑终端”和小灵通之后,ofo在次日宣布其推出了全球首款物联网智能锁,但这些锁何时才能对投放在市场上的单车进行更换,ofo却并没有给出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ofo公关实力确实厉害。
结语
如今ofo终获阿里巴巴融资,使得市面上第二梯队及尾部项目生存局面堪忧,也让其在用户心中留下ofo是市场领头羊的刻板印象。
但没有哪家公司能靠打击竞争对手长期存活的,就像“开车不能一直盯着后视镜”,真正的较量最终还是要靠用户,而ofo前期依靠公关驱动型及野蛮式铺量,并不能真正显著改善用户体验。
而对ofo来说,最大危机莫过于市场第二梯队项目获得阿里加注融资,或者能在精细化运营上取得突破,这将一举打破只有两家独大的市场格局。
作者:李星,靠谱的阿星,科技专栏作者
H. 美团小黄车怎么收费
你好。
美团小黄,车和摩拜单车,
都可以用美团app开锁使用。
如果购买美团单车的套餐。
30天差不多九块九左右,
90天在29元左右。
180天在29元左右。
而骑行的有效期间,
每次骑行前两个小时是免费的。
超出部分按照正常计费规则,计算。
如果没有购买套餐,
起步价为一元15分钟,
超过15分钟每15分钟,增加五毛钱。
用车十分钟收费一元。
用车50分钟收费2.5元。
I. ofo与摩拜,在营销和运营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营销策略: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几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回答: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J. 小黄车怎么收费其他小车怎么收费
1.小黄车:押金99元,随时可退。新注册免费5次,1元一个小时。骑行费用ofo为1元钱/60分钟,学生的话则是0.5元/60分钟。
2.摩拜:押金299元,先充值再消费,余额不足不能骑。摩拜在部分城市分为Mobike跟Mobike Lite两种车型,前者是1元/30分钟,后者是0.5元/30分钟,不满30分钟按照30分钟收费。有些城市两种车型则没有区分,都按照1元/30分钟收费。
3.小蓝单车:押金99元,先消费后付款,收费每半小时5毛钱,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4.小鸣单车:押金199元,先充值再消费。收费每半小时1块钱。内设邀请机制,每邀请1位好友加入,半小时收费幅度递减1毛,递减后最小消费额度每半小时1毛,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5.哈罗单车:押金199元,标准计费方式是1元30分钟;如果购买月卡可以很便宜,有的地方是1元骑行45天,45天内,不限次数,每次骑行头2小时免费,过了2小时按照标准方式计费。
(10)小黄车价格策略扩展阅读:
共享单车月卡
摩拜单车的月卡价格为20元,季卡60元,年卡为240元。
ofo月卡价格为20元/月。
哈罗单车的月卡2元/月,超过单月10元/月,分为3/6/12等。比摩拜和ofo3个月以上的五折,单月是摩拜和ofo的1折。
参考资料来源:每日财经网-2018年共享单车收费标准及月卡价格汇总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