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汽车维修服务中心怎么样
❶ 现代的活雷锋是谁 有什么事迹
郭明义。
他是好人中的另类,他“好”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所行善举的彻底让闻者无言以对。
52岁的郭明义,戴着一副老式大框眼镜,笑容憨厚,肤色略黑,放进人群中,顷刻就找不到痕迹。
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人”,在浴池给老人搓澡,每次下楼时都捎上邻居的垃圾,一辈子没占过便宜。
与众不同的是,他是好人中的另类,“好”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所行善举的彻底让闻者无言以对。
他20年献血6万多毫升,是全身血液的10倍;他资助180多名贫困儿童读书,自己却几无存款;他家徒四壁,新买的电视,留不了几天,就转手捐赠……
与热衷慈善的富豪不同,郭明义只是一名收入很少的矿山工人。1982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的齐大山铁矿工作。
鞍山是他的故乡,也是雷锋工作过的地方。
在采场公路管理员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他用众多善举,使平凡的生活近似传奇。
因为善举,他获得无数荣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矿业公司领导甚至称,因为郭明义整个“矿山人”的精神都得到了升华。
然而,也有无数的非议涌向他。一次婚宴上,老同学们甚至嘲讽地问他,“我玩麻将没钱了,赞助点?”“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学,能不能也赞助赞助?”
这些冷嘲热讽,郭明义习以为常,淡然处之。他的生活也总是这样,无时无刻不被赞誉和非议包裹。
曾有轶事称,有人逗郭明义,说鞋坏了,郭明义马上就脱下鞋给他。
在别处,这可能只是一个笑话,但在齐大山镇,人们相信这是真的。
这让每个到访者都很好奇,“好人”郭明义,究竟做过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傻人”郭明义
曾有人嘲笑他,称他为“傻子”,因为他对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却把钱捐给别人。他也曾受委屈,但反过来一想:雷锋当年不也被人称为“傻子”吗?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傻子”?
郭明义家并不富裕,房子40平方米,家用电器寥寥无几,存款时常归零。
他并非没有机会拥有大房子。矿上几次福利分房,郭明义都有机会,可他一次申请都没有交过。
旁人问他,他说,看到还有许多同志没有房子住,机会就让给他们吧。
有人甚至私下联系他,“你不要,你可以申请下来,然后卖给我,一大笔钱啊”。郭明义当场回绝,这不符合他的处事原则。
海城有个孩子每天要走4公里路上学,郭明义听说后把自行车送了过去。妻子又为他买了一辆。不久后,他听说汤岗子小学的一个贫困生上学路途遥远,这辆自行车再次成为赠品。
无私奉献成了他刻在骨头里的习惯。
1997年,矿上开展创星级公路会战。作为普通机关人员,郭明义只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的工作。但为调动作业区20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他说只要大家加班加点,超额完成每天工作量,就天天请他们吃饭。
十几天里,大家每天都干到八九点钟才收工,他也每天都请大伙到饭店吃饭。
当时人们以为郭明义请吃饭的钱肯定能报销。但事后很久,大家才得知,他在饭店赊了2000多元的账。
当时郭明义一家收入还不足1000元,而且他还在捐款助学,早已囊中羞涩。在外地进修的妻子回家后,才用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抹平了这笔账。
在他那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给别人的,没有什么比帮助别人更重要。
2009年春节前夕,郭明义午休前接到血站的电话,问他能否提前捐献血小板。他知道血小板保存期特别短,一般都是按照预约的捐献时间采血,没有重症病人血站不会打电话。
天降暴雪,道路难行,郭明义跑出很远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到血站。一名重症孕妇正等待他的血液。
血站让他献一个单位的血小板,他不肯,“不行,还有孩子呢。”最终他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采集结束时,疲惫的他在采血床上睡着了,孕妇母子则平安得救。
今年3月,辽宁一大学生患上尿毒症,无钱换肾,家里唯一有收入的母亲准备捐肾救女。
“她妈妈可是家庭的支柱啊,身体万一垮了怎么办?”从报纸上读到这则消息,郭明义当即决定捐肾。开车送他去医院的朋友钟明杰一听缘由,也要捐。
人体有两个肾脏,摘掉一个之后,仍然能够存活。这是果断得近乎鲁莽的郭明义和他的朋友对于肾脏的全部了解。
郭明义的肾没能捐出去,因为不匹配,他扔下身上全部的200元,“出来急,就带这些”。
郭明义76岁的老母亲得知这一事情后,拿起电话就哭:“这么大的事,咋不先给我通个气呢?”妻子又心疼又后怕:“你觉悟再高,自己的身体不要了?”
其实,郭明义并不是不愿意跟家人商量。他的思维常常简单得惊人,他没觉得这是件多么重大的事,以至于当人们赞扬他的崇高时,他会感到不解。
“黏人”郭明义
鞍钢的很多人都是在浴池里认识郭明义的。在这里他一边为工友搓澡,一边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1990年,齐矿号召职工参加义务献血,此后20年,郭明义坚持每年献血,累计无偿献血达6万多毫升,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量的10倍。
工友张国斌13岁的女儿患上白血病,他在矿上发起爱心捐款的同时,更思考要救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国内捐献者不多,配型成功的概率低。能不能在矿里组织捐献活动,每增加一个捐献者,不就增加一分希望吗?
于是他自己动手写无偿献血倡议书,向工友宣传。下班后工友洗澡,他常常不顾劳累,跑到澡堂里帮助工友搓澡。“我帮你搓搓背。”“不用,不用……”“没事,我来,我来……”郭明义说着就开始搓。他一边搓,一边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搓完一个,他又接着给另一个人搓。两个多小时后,工友们都洗完澡走了,他自己才开始洗澡。有时候,连热水都没了。
还有很多人收过郭明义的手表。这些手表都是郭明义捐血小板换来的纪念品。鞍山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莎说,郭明义每月都来献血小板。一个单位的血小板相当于800毫升的全血。捐一个单位,血站就会送一台榨汁机或豆浆机这样较好的纪念品。但郭明义每次都推说家里有,要求换成4块献200毫升血时送的手表。每次都是如此。血站的工作人员不理解。后来矿上来献血的人说,郭明义把那些手表都送人了,同时他又发动别人也跟着他一起献。
这时的郭明义就像橡皮糖,甩都甩不掉。“我都觉着特不好意思。别人一拒绝,我就蔫了。他倒好,追着别人说。脸皮‘特厚’。”郭明义的“发小”李树伟说。
很多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被郭明义反复“骚扰”过。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宋红梅说,以前郭明义经常中午的时候给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而且隔十分钟就打一次,语气总是很急促:“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工作人员也有点不高兴。后来才知道,老郭家没有电话,自己也没手机,只能中午休息的时候到办公室打电话,询问事情的进展。
后来,老郭终于有了手机。他就常常早上6点多或在晚上10点多给宋红梅打电话,让她寄一些捐助对象的档案。“现在休息的时候,要是接不到他的电话,我们反倒都不习惯了。”
郭明义要是黏起人来,谁也躲不开。有一次同学聚会后,大家张罗去唱歌。郭明义说:“我不会唱歌就不去了,单位还有事,我得回去上班。”怎么拦也拦不住。几个女同学说要跟他一起回去。这时,郭明义偷偷对李树伟说:“有女同学跟我走,只好打车啦!我兜里只有5块钱,借我10块钱吧。”
第二天是星期天,早上5点多钟,李树伟家的电话响了,是郭明义要还钱。李树伟说:“不要啦。”第二天早上5点多,电话又响了。一连几天,早上5点多,李树伟家的电话都会准时响起。“李树伟,你快去取吧,我可受不了了。”李树伟的老婆喊道。
“凡人”郭明义
郭明义很感激家人的支持。汶川地震时他捐了很多钱,最后连女儿那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了。“真是挺亏待她们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郭明义坐在6米高的电动轮汽车里,拿着对讲机大声地朗诵着。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矿山间回荡。工友们都会静下心来听。
他还喜欢背《再别康桥》,同样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没有人会去挑剔他朗诵技巧的单一,而只会被他的激情所感染。
他也常常唱歌。《青藏高原》、《爱的奉献》、《咱当兵的人》这些歌曲都反复地在矿山响起。
他最好的听众是他的妻子。结婚二十多年来,郭明义没给妻子买过一件礼物。2009年10月,齐矿组织到井冈山参观学习。临行前,妻子给郭明义带了1000元。回来那天,郭明义从兜里掏出一个红色小盒放在妻子手里。打开一看,竟是一枚“钻戒”。
后来,郭明义实话实说,这枚戒指是花28元从小摊上买的,剩下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妻子依然很开心地把这枚戒指戴在手上。“这是老郭出门给我带回来的,28元!”她骄傲地说。
这些年,郭明义把家里能捐的都捐了。他经常跟妻子说,又发现了一个特困家庭,再捐一次吧,也许是最后一次了。妻子总是笑着说,你别糊弄我啦,也别说什么最后一次,反正家里就这么一点积蓄,捐完了也就清静了。
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视,但郭明义一听说有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想看电视,他就毫不犹豫地把电视送给了人家。他一连捐了三台。这一次女儿气哭了,两天没和他说话。“当初要不是老爸把电视拿走,你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吗?”女儿上大学后,郭明义开玩笑说。
女儿上大学后,给家里写信说:“一想起那不足40平米的家就感到特别的温暖。”
后来,鞍山市希望办的领导知道后,给郭明义家送了台电视机,并告诉他:“这是国家的固定资产,不能捐。”
郭明义很感激家人的支持。汶川地震时,他连着捐了很多钱,最后连女儿那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了。“真是挺亏待她们的。”
好人成长史
有的人吃龙虾是享受,我帮助别人就是享受。
郭明义怎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
在郭明义的发小李树伟眼中,郭明义的“好人行径”或多或少有遗传基因。郭明义的父亲,曾是矿上“戴过大红花”的省级劳模,因勇救落井青年而作为英雄集体代表到北京作事迹报告,被周恩来总理接见过。“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能不好么”?
然而矿上的劳模家庭很多,但郭明义只有一个。李树伟认为,郭明义的性格决定了他喜欢整天做好事,而这种性格从儿时的行径可见一斑。
郭明义流传最广的少年轶事之一是“英勇护粪”。当时为支援农业,小学号召捡大粪,交多者为三好学生。李树伟等人嫌脏,用河泥充数。唯有郭明义四处捡粪,且精挑细选。冬天结束时,他家院子里,大粪堆成小山。
农村的收粪人发现后如获至宝,和郭明义的奶奶商谈后,以当年的天价15元收购。李树伟的妈妈在一旁看得羡慕不已:“有这样的儿子,发了。”然而,郭明义回来时嚎啕大哭,死活不肯卖。最终,这堆粪捐给了大队。
学校号召“除四害”,要求交老鼠尾巴。李树伟等人以马鞭鞘顶替。全班只有郭明义交的是两根老鼠尾巴,“让我们说什么好呢,从小就是一个老实人”。
最让李树伟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孩子们上矿山给大人们送热水,这属于当年献爱心的方式。郭明义再次成为另类。别人送水,唯独他送红糖水。奢侈品红糖没了就换茶叶,此举一度让郭明义成为孩子们中的公敌。
“傻子,恨得我们牙直痒痒,只好跟着送茶水。”李树伟哭笑不得地回忆着童年往事,他说,很多事情从小就注定了。
郭明义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最崇拜的人是雷锋。
1977年,他从鞍钢参军,推荐他入伍的老红军余新元,当年也曾送雷锋参军。在部队,他也以雷锋为榜样。
28年前,郭明义退伍时,连长蔺传芳说,我们这支连队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丁字山战役的英雄连队,我们都是雷锋的传人,不管到哪里都要好好干,发扬优良传统!
28年后,和连长再次见面时,郭明义已华发初生,连长一把抱住他:“好小子,干得好!你没有丢咱部队的脸!”闻之,两行热泪奔涌而出。
“有的人吃龙虾是享受,我帮助别人就是享受。”郭明义说,“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觉得自己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我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
其实,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觉悟”。郭明义回忆,小时候,自己虚荣心挺强,听到表扬就高兴。后来,他入了党,还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郭明义觉得,收获,似乎远不止于此。
助人的快乐是那样醉人,让他心甘抛却其他的一切欲望。从那以后,郭明义把好事做得越来越纯粹:对大家的好,是打心窝子里掏出来的,而自己收获的快乐,也是从心底汩汩涌出来的。
更多的郭明义
做好事,别人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你别笑,我是真觉着自己升华了。
越来越多的人走向郭明义。他们义务献血,他们捐资助学,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的生命。他们是快乐的。
2008年12月18日,郭明义的工友许平鑫与武汉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完成了捐献。后来,这位患者来找他。两人紧紧相拥,热泪盈眶。
“你不能想象那种感觉,太奇妙了。你和这个陌生人突然有了血脉相连的关系。”许平鑫一提起来就很兴奋,“我在矿场是开300多吨的电动轮汽车的,一开就是8个小时,累得要死,每天就是这样的机械重复。我以为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了。但跟着郭大哥做这些事后,我发现人生还是很有意义的。”
“可不就是这样。”李树伟说,“我这辈子就想挣钱。折腾了大半生,还是啥也没捞着,但是这几年我觉得我活得挺高兴。做好事,别人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你别笑,我是真觉着自己升华了。”
现在凡是郭明义倡议的活动,李树伟都参加了。郭明义还成了李树伟的法宝。他爱打麻将,但没有钱,老婆也不肯给他。他就骗老婆说是跟郭明义出去,他老婆立马就同意了,还给了他200块,说:“咱家也不富裕,捐点就行了。”“只要提郭明义就好使,跟着郭明义就不能干坏事。当然,这种伎俩也不能常用,要不然心里觉着对不起郭明义。”
如今,郭明义的爱心团队已经有5800多人。“这也就是郭明义吧,其他人用轿抬我都不来。”一个妇女说。
“我跟雷锋还差得很远,但依然还是希望你们多宣传我。因为这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年代,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
助人为乐的极致
“你为什么这么做?”记者们反反复复地追问郭明义。这是出于职业天然的质疑精神,也是每个人心中难解的困惑。
从郭明义嘴里,我们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一个符合我们逻辑链条的答案。郭明义对于我们的追问也很纳闷。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问着问着,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卑鄙。一个人做好事,当好人,难道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吗?我们为什么都不相信了?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他说,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这个我们都信,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体会过这样的快乐。
只是郭明义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不仅仅助人为乐,而且安贫乐道。在城市里,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可能是更为稀有的。
我们中的很多人,在成为房奴、车奴的时候,也为自己套上了精神的枷锁。我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再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我们也许还会说,谁来帮帮我啊?
郭明义的家很清贫。3口之家,40平米的房子。但是,他妻子平静的笑容,他女儿恳切的家书,都让我感觉到他们是幸福的。
是他要得太少,还是我们要得太多?郭明义说,房子要那么大做什么?能住就行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知足了。
很多时候,痛苦就是来源于欲望。而郭明义对于物质已经几无要求,无欲则刚。
我们都是常人,恐怕都难以达到他这样的高度。我们也许也无法完全认同他的价值观。但我们至少可以给他掌声!
❷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第3期目录
2015年 第03期目录
科技创新
(1)考虑非线性影响的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静风响应分析 杨万标;范存新
(3)城镇雨水利用研究 申亚青;杨国红;陈新年;李亚娇
(5)大桥电厂2#水轮机改造 刘建龙
(7)基于虚拟现实的锅炉受热面状态评估系统研究 张大勇[1];倪永中[2];梁梓钰[2]
(9)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 郭岩[1];孙健[2];侯兴军[1];汪成亚[1];鲁凤[1]
(10)浅析中国高校低碳生活的实践与未来发展模式——以松江大学城寝室楼道声控灯与纸质宣传单循环使用为典型 徐芬妮;周海月
(12)浅析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形接线错误的判断 王鹏程
(13)松嫩平原湿地类型、功能与利用保护措施研究 龙志远[1];龙显助[1];刘志扬[1];闫成璞[2];王春雨[2];栗端付[2]
(15)某泥石流成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李金洋[1];蔡佳君[2]
(16)右旋小分子糖酐对植物组培重要作用的初步探讨 张肇翔
(17)社交网络技术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刘小红
(18)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分析 岑国忠
(19)压电式无源无线开关的设计 陈建明;郭香静;赵明明
(20)胡家河矿紧急撤离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吴鹏翔;武光辉;许永刚
(21)钻井液参数设计加权回归分析模型的研究 郭勇[1];陈跃[1];徐勇[1];苏宏岸[2]
(22)哈尔滨哈西地区居民出行特征分析与建议 刘哲建;孙路;欧登宇;许顺;陈佳琪
(24)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设备应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朱巧云
(25)移动基站的雷击风险评估 郭光
(27)单相区变形量对TC4钛合金组织和探伤水平的影响 李小勇[1,2];赵西成[1]
(28)基于相机基础矩阵的航空影像核线重排列 许灯卫
(30)起伏山坡地形下风速场的数值研究 邓胜祥;陈刚
(31)VAR熔炼大规格钛铸锭表面质量与熔炼电压的关系 陈峰[1,2];彭强[2];陈丽[2];郭盛祥[2];冯军宁[2]
(33)海上无人平台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卢常胜
(34)光导纤维法测定中六价铬 胡羽鹏;周华
(36)恒水位控制系统改造 王勤标
(37)如何降低Ku波段卫星通信雨衰影响 王磊
(39)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尹祖龙[1];周波[2]
(40)啤酒生产全过程节能降耗技术集成研究 孙立坤[1];王国懿[1];吕超[2];石小力[2];张勇[2];马旭[2]
(42)煤矿测量事故成因及预防策略分析 王健
(43)WDXRF粉末压片法在分析土壤、岩石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中的应用研究 石慧;赖万昌;林宏健;李丹;甘霖
(45)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掏空的诊断、处理和预警 万涛[1];邵成[2]
(46)除氧器上水调门摆动原因分析及处理 乔文杰
(47)基于冻融作用的土体含水率降低技术研究 魏国帅
(48)浅谈PV/T集热器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王侃宏;赵岩;张俏倩;罗景辉
(49)高家梁煤矿地质超前预报实测研究 王建勇
(50)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检测及常见问题 王立翔[1];刘方[2]
(52)指数加权最小二乘抗差估计在漳州台区电网的应用 黄晓彤;谢翊昕
(53)基于SIFT的壁画图像相似性度量 雒伟群;高屹
(55)高家梁煤矿20110工作面顺槽围岩稳定性实测分析 安彦成
(56)普通车削加工与数控车削加工的技术对比研究 朱敏
(57)小型农田浸润灌溉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黄裕扬;张智雄;郑涛
(58)城市停车场规划设计探析 闫恺宸;赵红霞
(59)广播发射机中场效应管检测方法 周鑫[1];赵彬[2]
(60)雷达液位计在熔融硝酸铵液位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邵永超;鲁会清
(61)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原理和常见故障维修 汤进飞;张永昌
(62)热处理对钼电极的影响 陈昊
(63)浅谈多线切割机自适应排线机构 谢耿勋;吴学宾;田洪涛;徐伟杰
信息技术
(64)Windows系统预防 尹宏飞
(65)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全息学体系中的应用 花逢春
(66)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王晓鹏
(67)现代电子警察前端系统设计 王志杉
(68)基于RS485串口的PLC互连的通讯协议设计 周秀梅
(69)积极改进电视播出系统功能提升安全播出效能 石玉峰
工业技术
(70)基于刀具补偿的镗铣类数控系统对刀原理的分析 曾霞;雒钰花
(71)轧辊堆焊焊条性能试验研究分析 吕志胜
(72)试论汽车样车试制 常晓钟[1];王俊峰[2]
(73)推土机铲刀不提升故障及日常维护关键问题研究 张成虎
(74)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相关问题分析 牛波;李强
(75)斗轮堆取料机回转机构定位合理的重要性 张笑祥;魏涛
(76)锅炉钢架安装的方法及内容 王龙利
(77)煤矿矿井机电设备维修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宫成
(78)DCS控制系统在电厂的应用和改进 张璐璐
(79)CFD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应用 李鹏
(80)H型翅片式省煤器在410t/h锅炉上的应用 刘志敏
(81)高速钢轧辊工艺的改进与研发 寇兴武
(82)论电厂化学水处理中全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李彬峰
(83)SNCR/SCR混合法脱硝工艺探讨 李建军
(84)工程机械中柱塞泵与齿轮泵的应用技术分析 李霞
(85)浅论煤矿瓦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谦
(86)现场总线技术在煤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刘超
(87)数控机床急停故障维修方法探讨 吴丹
(88)浅谈电梯钢丝绳的重要性及管理要求 戴晶;章丰
(89)层次分析法在SAGD采收率评价中的应用 静宇[1];李雅楠[2]
(90)液压支架常见故障与排除分析 卢易枫
(91)大型储罐罐壁几何尺寸的控制及储罐用高强钢板的冬季焊接施工措施 吕军[1];陆辉[2];董新泰[1]
(92)浅析注浆填充法在采空区治理中的应用 高鹏
(93)珠江城风力发电施工工艺探讨 黄洪金
(94)试议汽车维修业现状及发展 董春曾;高东璇;谭红川
(95)线缆自动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徐永路
(96)自动化理念下的数字矿山建设分析 袁超
(97)发电厂主厂房中央空调水系统电机降温节能改造 曾艳萍
(98)宁海电厂600MW空气预热器液力偶合器改造 张永全
(99)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探析 李彩凤
(100)AP1000核电铜母线现场焊接质量控制 刘树生
资源与环境
(101)林口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高贵刚;王欢
(102)我国橡胶行业节能减排的评价研究 眭强
(103)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筹关系探究 黄庆坤
(104)浅谈园林工程树木栽培技术 俞世海
(105)沂沭断裂带西侧第三纪玄武岩含水特征 王志强[1];王永顺[2]
(106)城市发展环节及其规划应用环节的优化 霍欣琪
给水排水
(107)高层建筑不同供水方式的选择和节能设计探析 王文科
(108)关于建筑给水排水体系设计环节的分析 门韦韦
(109)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李如念
(110)降低二次供水对市政管网造成冲击的措施 汤凯涛;吴斌
电力科技
(111)高压输电工程中的防雷保护技术分析 罗琳
(112)江苏电网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标准化设计环保评价 曹文勤[1];杨凯[2]
(114)浅谈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郑念涛
(115)10kV真空断路器回路故障分析与维护 叶春远
(116)浅谈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徐世友
(117)10kV电缆故障查找中振荡波电压法的应用分析 吴卓豪
(118)电力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分析 郁园园
(119)配电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研究 杨金成
(120)高压加热器运行故障分析及对策 李飞舟[1];王翔[2]
(121)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李伟
(122)如何进一步优化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 张学廷
(123)变电节能管理的实践探讨 刘德洋
(124)发电厂电气误操作原因及措施分析 孙程
(125)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 陈昊恩
(126)高压线路绝缘安全防护装置的研究 王劲[1];秦嗣学[1,2];何健森[1,2];邓方林[1,2];张炜[1,2]
(127)浅析县城配电网主网架规划 潘林
(128)电网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研究 李毅超
水利科技
(129)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王敏;孙亚东
(130)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蒋德才
(131)关于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应用技术的分析 李宏娜
(132)陆川县九洲江防洪整治工程设计 刘彬彬
(13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分析和研究 吴键
(134)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陈成
(135)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史丽荣
(136)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武庆玲
(137)心墙石渣坝施工质量的监控探讨 董立欢
(138)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黄磊
(139)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分析 金鑫
(140)刍议农村微型水力发电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李杭斌
(141)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 刘大伟
(14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分析 李鹏洁
(143)水利工程围堰的施工方法研究 窦春红
(144)水利水电施工中开挖支护技术分析 汪秀兰
路桥科技
(145)浅议路桥工程的试验检测技术 卢秀华
(146)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 胡德林
(147)浅谈中小桥梁拆除新建与两端既有道路的衔接问题 鞠炎红;李靓
(148)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措施 王景哲
(149)软弱围岩隧道超前预支护技术应用体系分析 谭伟
(150)浅谈如何提高公路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冯玉祥
(151)公路设计中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探究 付海涛
(152)浅析道路桥梁路面结构设计 杨丽梅
(153)山区二级公路选线的控制要素探讨 吴琼
(154)浅谈公路路基施工问题及处理措施 王丰[1];罗鑫[2]
(155)浅谈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 闫涛
(156)钢管桩阴极保护工艺分析 王世军
(157)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分析 曹琪;马学宁
(158)关于厂拌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维修体系中的应用 宋涛
(159)浅析公路桥梁涵洞施工 祁钰轩
建筑科学
(16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强化策略解析 陈道竑
(161)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龚凯;杨美媛;张江涛
(16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与砂浆标养试件工作若干问题 张莹
(163)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赵守庆
(164)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推广与应用 张峰
(165)冻土地基特性及施工要点分析 景冬冬
(166)浅谈地下水式水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设计分析与应用 马成岭
(167)城市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建筑风格的探讨 罗春花
(168)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王和江
(169)塑料管材质量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李林艳;卢俏;张小焱
(170)加强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探讨 孟庆安
(171)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中难点问题的探究 朱树立
管理创新
(172)化工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中的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 王晓峰
(173)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 刘从兵
(174)浅谈定制型产品的质量控制 赵艳
(175)浅谈班组精细化管理方式 陈栓
(176)城市化对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作用研究 张健[1,2];陈金涛[1]
(177)持续提高企业经济用电水平的若干分析与建议 滕莹
(178)构建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魏勇
(179)供应链环境与企业采购管理 黄鹤
(180)浅谈如何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 王小宇
(181)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探讨 张颂
(182)浅谈如何加强市政施工管理 全年华
(183)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 朱慧安
(184)基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探讨 王向秀
(185)关于铁路新体制下强化地方铁路公司车间安全管理的探索 苏天祺
(186)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乔孜玥
(187)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探析 张康
(188)通信4G时代中国联通青海分公司发展竞争策略 刘辉卿
农林科技
(189)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任丽敏
(190)造林更新效果研究 刘大伟
(191)加强林业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利用 庄林;席国峰
应用科技
(192)智能化电能计量器具库房管理系统在淮南供电公司的应用与探讨 李文雅
(193)防雷装置SPD产品的分级探讨 王力
(194)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分析 杨钟
(195)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农村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石珍珍;郭志坚;张俏倩
(196)水泵房设备安装质量的技术措施分析 曹俊武
❸ 当代活雷锋事迹,不要雷锋的吗,快快快
助人为乐好人郑培城事迹
——闽西地质大队
郑培城同志,男、1953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1970年8月参加工作,是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工程师,闽西地质大队侨联主席。曾任三元区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和三明市政协第七届委员,现任三明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三明市和三元区两级侨联委员。他是一位归侨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讲政治,讲文明,积极参加闽西地质大队、三明市(三元区)政协、三明市(三元区)侨联安排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认真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以“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郑培城同志在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主要分管房地产、绿化卫生环境建设工作,多年来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具有一种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作为政协委员,他不忘履行职责,关注民生,有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情怀。
1988年以来,他始终热心帮助单位同事或家属处理亲人去世的善后工作,不论是节假日,不分周末或下班时;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抑或严寒酷暑,只要遇上此事,他总是放弃自己的时间,鞍前马后地跑上跑下,主动帮忙打电话联系,亲自前往殡仪馆为同事帮忙处理各种善后事情,而且他每次都帮人帮到底,送人送到家,从不推辞,从不忌讳什么。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郑培城同志二十年来坚持帮忙同事办理善后之事的善举,得到了闽西地质大队广大职工和家属的赞誉,大家都说郑培城同志是个肯帮忙的大好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帮忙别人这种事情是积德行善,人都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何况这种时候。”他把帮助他人当作一种快乐,不分份内份外,一直坚持了二十年。
作为队侨联主席,他十分关心归侨、侨眷侨属的生活状况,注意与他们沟通交流,有谁生病住院了,他知道后便去看望问候;有谁生活有困难了,他知道后及时向上反映,帮助生病困难的归侨或侨属得到上级的经济补助。他热心为归侨侨属做实事,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他把助人为乐化作一种自觉行为。九十年代初有一次,他在单位门口遇到有一个孩子遭遇车祸,他二话没说,立即冲过去抱起受伤孩子,督促车主赶往医院急救,使受伤的孩子及早脱险。事隔十几年,受伤孩子的爷爷,每当遇见郑培城同志时,总不忘感谢几句。这时郑培城同志总平静地说:“不用感谢,这是应该的,谁遇上这种情况都会帮忙的。”
郑培城同志担任三明市和三元区两级政协委员以来,始终不忘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提案。在他的提案中有许多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建议。1994年“5、2”洪灾发生后,他立即提笔撰写对受灾区域及居民楼房进行消毒的建议,因该提案他获得提案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当他听到东霞、富文居委会和所在居民对公共道路和人行道因多年失修,路面出现塌陷、变形起翘,低洼积水,给行人造成不便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察看了三元区永兴路、富文二路、富兴路路段的状况,分别提交了改造建设永兴路、富文二路、富兴路两旁人行道铺置彩砖的建议提案。当永兴路、富文路重新改造建设,富兴路两旁人行道(按三明市建设局规划,待三泉高速通车后再安排彩砖铺置,先将塌陷、变形、破损的人行道修复)修平后,他又感到为民众办了好事,增加了几分快乐。
郑培城同志始终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人生要有善心,多点爱心,能为他人多办点好事,多帮一份忙,就多一份快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他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多年来,他助人为乐之举一直得到妻子和女儿的理解和支持。他个人曾多次获得“双文明先进个人”,家庭也曾多次获得“文明示范户”等荣誉。
助人为乐好人董克云事迹
——中法院
董克云,男,38岁,中共党员,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1997年,董克云同志通过公务员考试到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十年来,在信息化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敬业爱岗,恪尽职守,不断创新,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有力提升了法院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董克云同志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自己的信条,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他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在较短的时间内自学了VB、FrotPage、phtotshop,flash等常用的软件,能够使用Access和ASP制作办公应用程序。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设备不断增加,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董克云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利用一切机会,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挤出时间学习计算机硬件、路由器、服务器等使用维护知识,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董克云同志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使审判人员能尽快掌握软件的使用,他经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个别干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为了使本院网络能够安全运行,他对全院所有计算机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每天上互联网下载升级杀毒软件,并做好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备份检查,防范于未然。
除做好本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外,董克云同志还善于帮助他人,有求必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同事家中维护电脑。2008年7月,董克云同志因工作需要调整到刑一庭,他能够虚心向领导、同事、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增强工作责任心,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时转换角色,较快地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
董克云同志能够努力学习法律业务,不断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和能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2001年7月毕业于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法律专业,2003年结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法学专业,2004年通过全国司法统一考试,2007年获得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董克云同志多次被中院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中院评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被省院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助人为乐好人赖应亮事迹
——移动公司
赖应亮(男、1968.07出生,1990.08参加工作,群众、中专学历。2006年获集团公司无线专业练功比武优秀奖;2006年获福建省移动公司网络技术标兵;2007年获福建移动无线专业练功第一名;2008年6月中国移动抗震救灾保通信先进个人。)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看一些《三侠五义》、《水浒传》等描述侠义人物的小说,对英雄人物景仰至极,对英雄人物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侠义行为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长大后,走上了通信服务这一行业,让我对助人为乐这一古道热肠的精神有了更实际的理解。从邮电时代的“满意在邮电”到中国移动提出的“沟通从心开始”,行业的服务理念不断加深,将客户放在第一位,让客户满意、如意、惬意始终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在近二十的职业生涯中, “与人方便,与几方便”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在通信行业的多年工作中,我一直从事通信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意思是:关键技术不可轻易传人。但我不论对公司同事还是对协维、代维单位的同行,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助人为快乐之本;因为只有在教授和帮助别人时,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有让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自己技术才能更加精进。正因如此,很多同仁亲热的喊我“赖工”,每每听到这样的称呼,我会加倍努力,并不断以此来鞭策和勉励自己。
乐于助人方能广结善缘,对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在生活中,不论是周围的邻里,还是新认识的朋友,只要有困难我都喜欢伸出友谊之手,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人一把。也因此得到了邻里和同事的喜爱,结交了许多朋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一时山崩地裂,数万同胞罹难,数百万群众失去了家园。大地震给四川灾区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情震惊全国,震动世界。看到报纸电视中的报道,我明白此时的灾区人民最需要援助之手,灾区更需要象我这样有一枝之长的专业人员,我一刻也坐不住了。作为一名中移动技术支援专家,我于大地震的第二天就急冲冲赶赴还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在灾区,我只有一具念头--那就是既然来了,就为灾区多做点事。我在灾区的奔走期间,看到受灾群众时,总是慷慨解囊伸出热心援助之手。当余震来临时,当人们纷纷撤往屋外之际,我没有迟疑毅然奔向了四楼的监控中心,因为那儿最需要我。作为一名技术保障人员,此时我别无选择,坚守在四楼的监控中心,严密关注各项重要指标,及时安排各种应急措施,果断执行应急预案……。我们的技术保障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整个网络运行良好,没有出现5.12时的宕机现象,保证了每个移动客户能够正常通话。但愿每次的顺利通话,都能为被困群众传递希望的电波。在灾区的工作期间,我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移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然而,我更让的欣慰的是灾区人民那发自内心的一声声“谢谢!”。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显然是一句致理名言,助人仍快乐之本。
助人为乐好人张明事迹
——科技局
张明同志(女、1962年9月出生,1980.4参加工作,群众、大专学历,现为三明市科学技术局普通职工)是一位助人为乐、古道热肠的好同志。她有许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勤于助人、乐于助人的慈善之举。多年来,她一直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响应“春蕾计划”结对活动,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的高中学费,还圆其大学梦,并以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助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学等。如:2008年,张明同志到沙县大洛镇中洋村资助2名贫困而又学习优秀的大学生,每年捐赠给就读于福州大学的贫困生鲍钦铭5000元和泉州师范学院的贫困生鲍金英3000元学费,直到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受赠学生及家人十分感激张明同志捐资助学、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她还带动周围人参与慈善事业。每年中秋节,她都给三明市特殊学校赠送中秋月饼,受到该校全体师生的高度赞扬。
助人为乐好人林丽娟事迹
——七五五处
林丽娟(女)1961.11出生,1978.12参加工作,党员、高中学历。1982年评为福建七五五处优秀工作者;1983年评为福建七五五处先进工作者;荣获共青团三明市梅列区委员会1992年“优秀团干部”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荣获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1993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3年被评为福建七五五处优秀党员,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05年6月获得三明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党务工作者。
提到福建七五五处办公室的林丽娟,大家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热心”。离退休老同志都亲切的叫她“丽娟”,年青同志尊敬地称她为“大姐”或调皮地叫她“阿婆”。她天性好动,闲不住,大到事关单位的发展、改革,小到职工家的红白喜事、头疼脑热,不论大事小情她都爱关心,热心帮忙,用无私地爱温暖着七五五处大家庭里的每个人。
充分利用闲置的设施设备,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工作是储备基层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支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就成了林丽娟的热心之事。2005年,承担三泉高速公路建设的中铁二局五公司,来到我处租用住宿楼和办公楼,租用面积大且租金高。经处党委研究,决定调整职工的宿舍和办公室,以腾出房子搞创收。林丽娟居住的楼栋被定为了出租楼。为了七五五处整体利益,她毫不犹豫,没提任何条件就带头搬了出来,是七五五处最快腾出住房的职工。有人说她傻,从一人一套的舒适、宽敞的二楼,搬到了又潮又湿的一楼,且与人合住一套,却不向单位提条件。她回答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单位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愿意为单位的整体利益着想,为单位的事业着想,为职工的利益着想。单位发展了,有了收获,我就高兴”。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林丽娟就是继承了这种传统美德的人。在单位,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关爱新进大学生是她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的工作。为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让老同志们在为储备事业辛苦半辈子后,能够安享晚年,她会及时摸清每位离退休干部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帮些什么。除每月定期到离休干部家中收取医药费发票外,她还经常到老同志家中,与老干部谈心,了解老同志们的生活、思想情况。这些事情虽说是小事,说起来轻松,但要长期坚持做好却非常不容易,没有乐于吃苦、甘愿受累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酷暑,她看望老干部做法都从未间断过,老干部要办的事从未耽误过。老干部生病住院时,她像“亲闺女”一样奔忙、照顾。若遇到老干部去世,她会不辞辛苦地协助老干部的家属安排处理后事,尽心尽力地送老干部最后一程。随着的时间的变迁,离退休干部的年龄不断的增大,林丽娟对他们的关心却有增无减,她用真心的付出温暖着每一位老同志的心。
随着事业的发展,七五五处近年来陆续招录了多名大学生。为使新进的大学生尽快融入单位,安心地为储备事业的服务,她像母亲一样关心、照顾着他们。大学生们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她就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为他们改善伙食;夏天天气热,蚊虫多,大学生睡不好,她又送凉席又送蚊帐;大学生生病不舒服,她比自己孩子生病了还着急,又是陪看病又是买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把他们招进来的人,我要对这些孩子负责”。时间长了,年轻的大学生们没人称呼她为“林主席”或“林科长”,都亲切地叫她“阿姨” 或“阿婆”,感情好的像一家人似的。
有人曾问过林丽娟,你这样做不累吗?能图到些什么呢?她说:我爱七五五处,更爱我的同事,帮助别人让我觉得充实而美好。等我年老退休后,离开了单位,回想起现在的一幕幕,我会觉得问心无愧,会为曾经帮助过别人而感到欣慰,感到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幸福的香味,关爱的美丽。
助人为乐好人张长海事迹
——三明高速交警支队二大队二中队
工 张长海(男、1968、07出生, 1990、09、01参加工作,党员、本科学历,1998年本科获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6年获福建省交警总队三等功,现任三明高速交警支队二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今年年初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降临南方大地,由于气温骤降,导致福银高速公路部分路面结冰,很多旅客被迫滞留在服务区内,三明高速交警支队二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长海同志带领中队民警,不顾天气寒冷和饥饿疲惫,一边耐心细致地对滞留乘客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一边帮助安排泰宁服务区做好滞留乘客的用餐、用水保障工作。1月28日深夜,正带领民警在冒雨巡逻的二中队长张长海及时发现了来自江西九江的李俊伙夫妇刚满四个月的女儿因饥寒交迫而号啕大哭,张长海中队长立即协调泰宁征管所腾出了一间暖气客房供桂珍花母女休息,并为他们准备好饭菜和热牛奶,让身体虚弱的母女二人不再挨饿受冻。张长海同志爱民、为民、助民的真诚受到了现场滞留群众的一致赞誉,《三明日报》更是在头版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2月2日晚22时许,暴雨倾盆、天寒地冻,泰宁路段已实行交通管制,大量车辆被分流至泰宁出入口滞留,一辆货车在连接线上突然暴胎,车子陷入路基的泥中,车身严重倾斜,差点就要侧翻了。随着滞留车辆的逐渐增多,这辆车埋下的安全隐患就越来越大。正在冒雨巡逻,了解滞留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的张长海同志发现这一情况,顾不上倾盆的大雨,拿起工具就帮着驾驶员桂某换起轮胎,由于雨势过大、能见度较低,换胎操作十分困难,不一会,大雨就淋透了民警的全身。雨越下越大,天气也越来越寒冷,但是张长海顾不上这些,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抢修工作,帮助该车驶离了现场。该车驾驶员桂某被张长海同志真诚帮助深深感动,他紧紧握着张长海同志的手说:“我开车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地方,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警察,你们福建的警察,行!”
6月25日下午,张长海同志来到将乐县一中,为该校高一(1)班的李文静同学送去了助学金人民币500元,帮助他度过了面临辍学的难关。今年六月,张长海同志从将乐一中了解到,学习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的李文静同学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全队民警捐款,将资助李文静同学直至其中学毕业。
助人为乐好人刘玲玲事迹
——三明日报社
刘玲玲,女、1980.4出生,2004.7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三明日报社记者。《有一种奉献叫做爱心》获2006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二等奖;2007年被三明日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
该同志热爱集体、团结同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2005年9月,三明市华恩儿童村正式开办,她开始在那儿做义工。3年来,每个双休日、节假日,她都会到儿童村辅导孩子们功课,陪他们聊天、玩耍。她经常会带食物、文具、书籍等礼物给孩子们;把他们的作文推荐到《三明日报》发表;带他们到报社、公园参观、游玩,和他们打成一片。她还负责编制儿童村的固定刊物《华恩茁苗》,并经常帮助孩子们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同时,她动员报社其他年轻记者到儿童村带补习班、合唱团。
2004年10月,她在和另一名记者一起采访一位拾破烂的江西籍老大娘时,发现老大娘捡到的一个弃婴到了上学年龄,但因无法入户口而只能交高额借读费,她们把老大娘的爱心故事写成文章见报后引起较大反响。随后,她们奔走于民政、公安等部门,试图帮助孩子解决户口问题,但因当时的政策限制,一直未能解决。她便经常约同报社其他年轻记者一起看望老大娘及小女孩,带给她们温暖。2005年,三明市户口政策有了变动,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小女孩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可以像正常的城里孩子一样上学了。
平常生活中,她也总是积极帮助别人。有一次,她碰到一对母子,说是外地人,包被人偷了,她立刻给了他们50元钱;在采访一对脑瘫兄弟小文、小武的母亲时,得知他们的中餐还没有解决,当场把身上仅剩的20元钱给他们做饭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她先在单位组织下捐款200元,后又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500元。
助人为乐好人林瑞班事迹
——卫生局
林瑞班同志,男、1971.11出生,1991.8参加工作,党员、本科学历。三明市红十字会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华慈善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他的一家被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履行捐血救人核心价值的实践,从1995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已无偿献血85次(其中成分献血57次),累计献血量达97000毫升,相当于19个成年人的体内血量总和,是福建省无偿献血冠军。他发起创立了全国首家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在全国开创了用志愿者形式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先河,省内外许多地方借鉴协会做法和经验,各地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如雨后春笋,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在不断扩大……他开设“爱心献血屋”网站,点击量已超过49万人次,发起了网络宣传献血捐髓全国行、世界行活动,已先后在50多个国家的3000多个网站进行了宣传,举行“献血婚礼”,写下了中国无偿献血史上最浪漫的一页。他的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开展无偿献血、捐献骨髓、敬老助残、捐资助学、环境保护、拥军优属、社区服务等公益事业活动,感动、带动、发动了国内外千千万万的人们一起参与公益事业。
助人为乐好人卢环真事迹
——电业局
卢环真(女、1981.01出生,1997.07参加工作,团员、大专学历。三明电业局变电部,三明局优秀共青团员、三明局先进生产者、三明局工会积极分子)从小开始,父母就教育我说“要助人为乐”、“帮助人是快乐的”,一直以来我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从读书时老师对我的爱护,同学对我的帮助,到了工作单位,周围同事、领导对我的帮助,甚至是在社会上陌生人对我伸出的友爱之手。这一切都是我人生的财富,是我成长所不可缺少的动力。因此这就成为了我帮助他人想法的来源。
在单位中我是一名技术骨干,我总是努力学习和工作着,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工作中我与周围的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用团队精神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在同事遇到困难时我总能上前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由于我们的工作是倒班性质的,在节假日的时候经常需要值班,家里有事情的时候找人替班都很困难。每次周围同事找到我的时候,我都很痛快地答应下来,帮忙同事值班,虽然自己值班挺辛苦的,但是能够帮助别人总是快乐的。每年都有新员工分配进来,看着他们一开始茫然的样子,我又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从头开始给他们讲解设备的特性,讲解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给他们讲解各种系统的使用,看着他们从一个茫然的新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电力工人,成为一个电力企业的骨干,心里充满了快乐。
助人不只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也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作为一个青年团员,我加入了三明电业局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福利院帮忙进行卫生清理、植树等工作,看着经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干净的教室,看着小朋友快乐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是快乐的。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些义工团体,我也积极加入其中。街头献血、虎头山垃圾清理等等公益活动我都积极参与其中,体会着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帮助的那种快乐。我还同周围朋友一起到岩前等地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参加失踪儿童搜救行动等等活动。通过自己的行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帮助和希望。
“助人是快乐的”这是我的信念,也一直是我行动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