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4s店危机新闻
1. 广州一东风日产4S店深夜起火,浓烟滚滚,损失惨重
[汽车之家?行业]?8月11日晚21点左右,位于广州芳村花地大道中268号的广东喜龙日产4S店发生火灾,现场时而有爆炸声,火光冲天,并伴有浓烟冒出。消防车迅速到场,并在2个小时内将火熄灭,消防人员对周边区域进行了戒备。
编辑点评:
4S店起火通常会涉及机油、配件等易燃物,所造成的损失相对比较严重,所幸的是作为经营场所,人员伤亡情况比较轻微。但这个时机提车的用户最为“糟心”,不少车主都表示没有等到4S店的反馈和赔偿。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提醒大家天干物燥,注意防火防盗,也呼吁主机厂和经销商集团做好善后处理,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汽车之家?翁萌)
2. 福州长安汽车4S店突然人去楼空,这家店的老板是捐钱跑路了吗
随着人们对用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很多人都开始要买自己的人生第一部车子,或者是家庭用车,买车当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去4S店,认为这是比较正规的售车机构,服务有保障,售后有保障。但是在福州有一家长安汽车的4S店却出现了意外,有不少准车主在缴纳了定金之后,在约定好的提车日去提车的时候,店内已经人去楼空,没有工作人员,展厅也没有车子,估计是店里经营出现问题,老板不敢出面了。
三、作为汽车店老板要对顾客诚信,即便交不出车子,就要给客户退款。
作为汽车4S店的老板,自己遇到的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坑客户的钱。如果无法按照承诺给客户交车,就要把客户的钱退还回来。现在这样躲起来,也只能是一时的,毕竟现在网络和科技都是如此的发达,想要找一个人根本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3. 工厂停产,4S店关门,无车可卖,这家车企怕是要凉凉了
众泰会是2020年倒下的第一家传统车企吗?
从2019年开始,这家车企就一直深陷停工、欠款甚至破产的负面消息,虽然官方多次辟谣,并释放出利好消息,但仍然难掩业绩和销量的一泻千里。
在2019年,众泰预计亏损60-90亿元,同比下降850%-1225%;去年整整一年,众泰 汽车 的销量仅有区区11.66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近50%。
为了完成2018年的业绩承诺补偿,母公司铁牛集团不得不表态会卖房子卖地来进行补偿。面对2019年的业绩承诺又一次跳票,但愿铁牛集团有足够的地产可以卖。
作为一家车企,销量和业绩下滑并不可怕,关键是众泰因为供应链欠款,导致停工,赖以翻盘的新车型也不能上市,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筹措资金、尽快复工,恢复渠道,众泰 汽车 恐怕熬不过今年了。
翻阅了一下关于众泰 汽车 的报道,发现这家车企麻烦大了。
在去年年初就传出大幅欠薪,涉及永康、杭州、临沂等多个基地;到了7月,全国大部分省会和直辖市已切换为国六排放标准,就在别家车企纷纷上新车型之际,众泰却没有符合标准的国六车型上市,直接导致各地的经销商无车可卖。
2019年8月初,众泰君马 汽车 还出现百余家经销商维权事件,据称100多家君马 汽车 经销商集结浙江永康的众泰 汽车 总部维权。
后被央视“点名”报道,众泰 汽车 生产停滞,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多家门店无车可售这些情况全部曝光,对品牌的打击巨大。
而旗下君马 汽车 还被传破产,所有高层人员离职,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后来还因为拖欠电池供应商比克电池的货款超6亿元,被对方起诉并冻结了部分资产。
2016年,母公司铁牛集团为了顺利让众泰 汽车 顺利的借壳金马股份上市,曾签下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承诺2016年-2019年众泰的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2.1亿元、 14.1亿元、16.1亿元、16.1亿元。
谁曾想到,就是从那一年起,众泰就开始走下坡路。
除2016年超额完成标的业绩之外,2017年和2018年,众泰 汽车 的业绩完成率分别为95.15%和-30.52%,累计完成率仅为49.25%。
所以铁牛集团不得不认赔。但是由于目前铁牛集团所持有众泰 汽车 的股份100%处于受限状态,连2018年的业绩补偿都难以执行,不得已,铁牛集团承诺会以卖地和楼盘所获得现金来补偿。
面对2019年的巨亏,铁牛集团还有更大的窟窿要填。
虽然去年有关众泰破产清算的传言被否认,但2020年对众泰来说,的确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不断传出的欠货款欠薪停工事件,就已经说明众泰的财务危机已经很严重,只要资金链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供应链、工厂不能开工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车型的如期上市。如果今年新车型不能如期上市,众泰就只能凉凉了。
原计划今年一季度上市的TS5是众泰全新ZFA平台开发的首发车型,也是今年的旗舰车型。
众泰寄希望于这款车能再次成为爆款,扭转其销量和利润下滑的局面,最重要的,这关系到众泰品牌转型成功的关键,所以TS5车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这款车的似乎陷入了难产,上市也一再推迟,恰逢2020年疫情,众泰称因为公司资金紧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导致部分车型停产。2020年新车上市能否按计划进行,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无法正常偿还供应商的货款,众泰的就会因为零部件短缺而而无法正常投产,车型就不能上市而影响销量和业绩。
众泰要想解决这个死循环,资金成了关键。
众泰 汽车 的资金链问题从2018年就开始了,随着2019年供应商讨债再次升级,去年三季报显示,而其负债总额已经超过140亿元。
去年8月,由浙商银行牵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永康农商银行共同向众泰 汽车 发放30亿元贷款,还有来自政府的6000万新能源 汽车 补贴,作为阶段性恢复生产救急。
当时众泰也是信心满满的称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不过小半年过去,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根据补偿协议,2019年铁牛集团最大业绩补偿预计需要股份补偿7.92亿股以上,约是2018年的1.7倍。如今2019年亏损的数十亿窟窿摆在这里,未来的贷款和融资也会受到影响,去年的区区30亿元贷款岂够续命?
若2020年情况仍没有好转,母公司也不会坐等被拖垮,一旦资金链断裂,不排除破产重组的可能。
某种意义上来说,众泰 汽车 崛起和陨落是部分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
众泰的发家史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保时泰”、“皮尺部”的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这种高仿战略也确实让众泰某种意义上成功了。
无论是“保时泰”之称的众泰SR9,还是T600,众泰的确缔造了几个爆款。
凭借众泰T600,众泰 汽车 首次突破年销20万辆大关;到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销量突破30万,进入自主品牌销量前十,达到了“车生”巅峰。
成也萧何败萧何,没有技术,不注重质量,靠抄袭来获利的投机主义必定不会长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外界对上述爆款的评价,有关众泰 汽车 的质量问题投诉就一直居高不下,消费者口碑不断下降。
而众泰 汽车 的麻烦不仅仅是简单的销量下滑和亏损,其产品更新和渠道都出现了危机。
由于不注重自主研发,车型升级换代缓慢,从2018年开始,众泰方面就已经没有全新的燃油车型推出,只有部分小的改款车型。
在市场已经快速升级的情况下,众泰还只能依靠几款老车型吃老本,竞争力明显不足。
与此同时,由于资金问题导致零部件供应不足,导致本来热销的车型产能不足,也影响了交付和销量。
到了2018年,众泰 汽车 全年销量跌落至23.4万辆,同比下滑26.23%,离当年48万辆销量目标还差一半。
最不可思议的是,到了2019年下半年,众泰居然没有国六的车型投放,在销量最旺的下半年几个月居然无车可卖。
以上多层原因,众泰还拖累了自己的经销网络,这可是保证销量的根本。
众泰多次传出经销商集体维权的时间,原因包括众泰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经销商大面积亏损、售后不能保证、无车可卖导致亏损等等,各地不少经销商关门歇业。
众泰其实曾尝试过品牌向上,比如推出的君马 汽车 也曾做出了不小的动静。
君马 汽车 成立于2017年6月,目的就是为了品牌向上,摆脱众泰山寨和低质的品牌影响。
可惜的是,君马并没有摆脱母公司众泰发展路径,技术和品牌依旧是换汤不换药,最后还陷入破产的边缘。
本来众泰还有机会靠着新能源翻盘。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的企业,在2017年最高峰销量进入前五。最高光时刻,众泰还与福特 汽车 签约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可是两年过去,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众泰电动车能见到的还是Z100、E200这类不入流的产品,后来推出的T300EV与Z500EV基本算是失败了。在其他自主品牌已经进入全新智能纯电2.0时代,众泰新能源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虽然如此,也不能抹杀众泰一直以来的努力,包括君马、汉龙等新品牌的推出,进军智能驾驶领域,还计划推出燃料电池车型,邀请大众前设计师Martin Kropp加盟等等。但似乎并没有多大成效。
所以,现在众泰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4. 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11月份还没过去一星期,整个汽车行业的舆论圈子俨然被知名车企重组、停摆、出售股权等新闻承包了。
1-4日,包括华晨、北汽、恒大、长江等在内的4家车企6次曝出不好的消息。
但这样的广汇,却在疫情之后陷入了利润下滑的困局,整体状况也受到资本市场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关注。
业绩上,1-9月,广汇汽车的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下滑41.6%,与经销商经营状况直接挂钩的现金流更是连续三个季度为负。
此前,《汽车服务世界》也报道过,广汇汽车上半年的利润下滑超6成,是下滑幅度最大的4S店集团。
渠道上,1-9月,广汇汽车一共关闭了31家门店,新开了11家门店,集团门店规模减少了20家。
广汇的盈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主营业务的整车销售板块,该板块1-9月在营收上占了8成,但毛利率仅为2.55%。
与此同时,广汇汽车的维修服务、佣金代理等业务,毛利率超50%,其中售后维修业务更是广汇唯一出现利润增长的业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汇的资金链问题自然受到关注。
10月,广汇汽车就被曝“资金链陷入紧张”,也有多个投资者针对“广汇汽车资金呈现持续流出状态”现象询问广汇汽车董秘。
关于公司股价、市值暴跌的原因,但广汇却并未给出回复。
但是,广汇汽车三季度的现金流持续出现70余亿元的“漏洞”也是基本事实,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广汇汽车控股股东还在9月质押了部分股权。
加上10月的时候正通、润东先后发布股权转让/冻结信息,这些经销商巨头的动向真实反映了经销商群体的经营压力开始加剧。
巨头们的资金压力都始终存在,非巨头的状况自然也不敢说好。
4S店:被骗or卖龙虾?这是一个问题
当卖车不再能获得高额利润已经成为现实的当下,4S店的日子不容易已经是基本事实。
此前,中国流通协会公布了3组数据体现了4S店的不易:上半年近八成4S店的新车销量处于下滑趋势;不到30%的4S店能盈利;有1019家4S店相继退网。
4S店经销商撑不下去退网、维权等新闻今年就没停过,上述出问题的车企几乎都被自己的经销商维过权,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我们来看另一群4S店经销商面临困境后的做法和遭遇。
有相关人士指出: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长乏力,厂家填补市场的预期不容易实现。
各家车企业绩止跌回升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汽车经销商,背负着艰巨的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一些撑不住、想扩大盈利空间的4S店经销商,会选择跟非主机厂/车企进行合作等方式减轻自身的负担、增加自身的盈利空间。
但这种“没有车企和所属集团保护”的做法,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0月31日,浙样红TV报道:杭州多家宝马经销商与汽车代理公司合作,却被骗了上千万。
一位杭州萧山汽车城十多年开店经验的汽车经销商老板向媒体反映:自己与某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但从9月下旬开始,该公司老板突然失联、电话关机、办公室人去楼空。
媒体在采访过程中,陆续发现有不少当地4S店经销商与车主均被该公司拖欠车款,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这些经销商之所以会受骗,原因很简单:
1、价格便宜:原价28万的宝马车,该代理商只卖26万,低于市场价的五六个点;
2、经销商想要获取更多利润,从该公司订车以后转卖可以赚取差价。
3、经销商会选择的汽车事务代理公司都会是熟人且有过业务往来,有一定信任基础。
上述报案的店主跟该公司老板认识了十多年,却还是被骗了。
事实上,车企与4S集团的每一次变动,对于最下游的4S店个体来说都是一次洗牌。
过程中他们要么紧跟上游的脚步走一步看一步、要么慌路求生找别的赚钱机会,有些4S店老板觉得自己救不了自己的汽车生意,干脆选择发展第二产业了。
在湖北有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一边开店卖车,一边开店卖小龙虾,卖小龙虾的利润比卖一年车的利润还高,这已经成为坊间“美谈”。
是循规蹈矩继续承压苦苦支撑?还是冒着风险跟“车圈的老朋友(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合作”/亦或者发展自己的第二春卖个龙虾啥的?
这指不定会是未来3万家4S店老板隔三差五的灵魂拷问。
写在最后:
本文的出发点并非唱衰4S店,只是盘点4S店群体当下的真实境况。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文中并没有出现“4S店遇难了、独立售后能不能趁机获益”等相关言论。
原因很简单,今年4S店不好、独立售后也不算理想,只是行业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巨头整合的动作太多,导致大家的舆论焦点多放在了“强者正在如何越强”身上。
两个月前,汽车服务世界发过一篇文章《2020年二季度,近1.5万汽服店转让,实体店难在“实体”?》体现了汽服店现状,其中提到了一点:去年谁店多,谁光荣;今年谁店多,谁头大。
这其实表明:2020年,独立售后面临的窘境与车企、4S集团以及4S店群体是类似的。
动荡的时候,强者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更强,但他们必须进行的转型动作可能也更慢。
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卖车不挣钱“4S店之王”资不抵债,千亿巨头巨亏68亿
2020年,庞大集团在“鬼门关”前历经盘桓。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4S店大佬庞庆华近二年来为庞大集团的续命、为了扭转财务困局而多方奔走、殚精竭虑之中,但是,和公司名称一样,ST庞大即便是破产重整这个事情也变得又“庞”又“大”,似乎都不容易!
辉煌了近半个世纪的庞大集团,就这样要完了吗?
它曾是全国第一的 汽车 经销商、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中国 汽车 销售服务十大企业集团”第一名……缔造了庞大集团的庞庆华也是叱咤中国 汽车 经销商界的领军人物。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9年夏天戛然而止。这家命悬一线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经由业务的调整规划,正让一线曙光缓缓落进停滞深渊的业绩谷底。
壹
迫于市场压力, 汽车 经销商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19年,整个 汽车 行业都十分浮躁,新车销量持续下滑,部分车企被边缘化,上下游供应商产业链受到牵连,就连4S店也开始叫苦抱怨不赚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帝国崩塌”、“濒临破产”等一系列负面词汇,把这家汽贸领域龙头企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昔日国内十大经销商集团之一的庞大汽贸集团,突然陷入破产重组以及债务危机的现状中,不得不试图通过破产重整计划,重获最后一线生机。
被誉为“4S店之王”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如此之快步入黄昏引人错愕。
要知道, 2018年庞大营收维持在420亿元的较高基数;2017年,凭借705亿的业绩,庞大还曾位居《财富》中国500强第115名。
2019年12月10日晚间,ST庞大(601258.SH)发布公告称,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了《庞大集团重整计划》。
按照法院的公布的评估材料,庞大集团本部账面资产总额为302.07亿元,按照市场价值法进行评估,评估价值总额为97.66亿元;按照清算价值法进行评估,评估价值总额为50.17亿元。但是,按照法院的最终统计,其债务合计272.8亿元,庞大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
与破产不同,重整的目的恰恰就是避免企业走向破产清算。而为了实现重整,原控股股东庞庆华及其关联自然人无偿让渡其所持的210624.17万股股票(占庞大集团总股本的32.21%)给投资人。
而 原董事长庞庆华则净身出户,与庞大再无关联。据启信宝数据显示,庞大集团法人、董事长已由庞庆华变更为元维资产董事长马骧。
难道庞庆华真的要离开自己一手缔造并苦心经营长达16年之久的庞大集团吗?
贰
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卖车。
搞了40多年 汽车 的庞庆华,他自言自己是汽贸行业一块“活化石”,见证了中国 汽车 发展史,多次踏准中国 汽车 流通的发展脉搏,曾带领企业站上了全球汽贸的山巅。
庞庆华,生于1955年8月,祖籍河北滦县。
了解过庞庆华的人其实都知道,他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过往,16岁离开校园,干过修理工,开过理发店、饭店,为了谋生尝试各种有可能发展的岗位。
借助当时国家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再加上庞庆华与生俱来的经商天赋,一路摸爬滚打,从最初的河北唐山滦县物资局的机电设备公司,到改制后的冀东物贸,到改名后的庞大汽贸集团,再到跻身2011胡润中国富豪榜,庞庆华的人生就和庞大集团一样,直冲云霄。
千禧年后,中国 汽车 市场开启了第一个黄金十年,年度产销由最初200万辆,迅速跃升至2010年的1800万辆。
庞庆华抓住这波大机遇,一边迅速扩张 汽车 品牌代理权,一边尝试 汽车 消费信贷业务,伴随4S店等销售网点的遍地开花,庞大的业绩曲线急速飙升。
那时,创始人庞庆华春风得意、风光无二,更被视为中国 汽车 经销行业无出其右的领军人物。
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后,庞大迎来了高光时刻,并创造了三个行业第一:首家IPO登陆A股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当年全球市值最高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当年上市单笔融资额最高的民营企业。
上市当年,庞庆华名利双收,在胡润富豪榜上身家涨至100亿元。庞大集团市值曾一度超过630亿元,就此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 汽车 经销商。
叁
让庞庆华始料未及的是,黄金十年后, 汽车 行业消费增速趋缓;而且在此之后,庞大膨胀了,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拿地扩张,渐渐地,钱不够用了,就开始发债募资。
2011年,庞大554.55亿元营收同比仅增3%,6.5亿元净利已是近年峰值;倘若着眼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表现,2012至2018年,庞大数值仅2016年为正。
财报显示, 2012年至2018年庞大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9.85亿、603.15亿、563.75亿、660.09亿、704.85亿、420.43亿,扣非净利润-0.44亿、-2.73亿、-3063.61万、1.95亿、-2.09亿、-68.41亿。
也就是说,上市之后,除2016年外,庞大的主营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越亏越大。
高速列车般加码行驶让庞大停不下来,进而开始铤而走险,连续多次违法操作。2012年,庞大卷入“欺诈门”的漩涡,被大量卡车车主围堵股东大会。
据统计, 在过去7年里,庞大先后6次被曝涉嫌违法违规,违法占地、变相销售、内幕交易等等。
另据天眼查显示,关于庞大集团的法律诉讼共计1115条,追偿权纠纷最多,共761条,其他如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土地纠纷、劳动纠纷也不少。
上市八年间,庞大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已逐渐消失,快速扩张使庞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日益紧张的资金链使其从云端坠落,并长期处于求“钱”若渴的状态。
光阴太瘦,指缝过宽,仅八年光景,深陷债务危机、资金链紧张的庞大集团于2019年从云端坠落,一地鸡毛,一年多以来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对于庞庆华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其如此突兀境地令人唏嘘!
肆
最终,这家曾经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不得不走上重整的自救之路。
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重整,庞大集团的改革已经初见收益。 据ST庞大2019年度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扣非净利为亏损39亿元,较2018年的亏损61.6亿元大幅增长。
回顾除2019年外前3年的财务表现,不可否认的是,从绝处逢生至重获新生,庞大在爬脱经营谷底的路上,依然阻力重重。昨日的“4S店之王”要王者归来了吗?
然而好景不长,近日,拟推出的股份回购计划又遭交易所问询。
5月14日《证券日报》消息, 近日,ST庞大推出股权回购计划,因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亿元和-2.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和-1.7亿元,均发生大额亏损。而ST庞大在此背景下拟支付5亿元至10亿元用于股份回购计划一事,引起交易所问询。
此外,上交所对于ST庞大重整投资人能否完成业绩承诺也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庞大集团遭受困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 汽车 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2018年,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2235万辆,同比降幅5.8%。这是1990年以来,数据红线的首次跌落。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车企与经销商之间的固有“矛盾”迅速激化。
现如今, 汽车 经销商早已经告别了以前高利润的时代,再加上经营成本和获客成本的日益增加,经销商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2020年,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各行各业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汽车 行业也颇为艰难。但只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与魄力,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参考资料:
砺石商业评论《庞大集团败在哪儿?》、
道哥说车《庞大集团前十股东:庞庆华持股第二,让渡股份成空谈》、
一波说《卖车不挣钱?巨亏39亿,ST庞大有能力5~10亿股权回购?》、
华商韬略《千亿巨头庞大集团“自己告自己”,是“真破产”还是“苦肉计”?》
6. 183家车企真实现状:4S店仅复工8%,陷入五大困境
▲1月乘用车销量厂商排名表
上汽通用1月销量为12.4万辆,排名第三,自主品牌吉利汽车以1月销量10.2万辆(暂估)排名第四,成为榜单上唯一的自主品牌车企。东风日产在1月卖出10.1万辆汽车,排名第五。
排在后五位的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广汽丰田、北京奔驰,1月销量均未超过10万辆。
乘联会预期,虽然疫情期间,不少车企开展了“云看车”、在线下单等网络营销活动,但总体来看收效甚微,整个汽车产业在2月份的生产经营回复较慢。
不仅如此,车企在短期内的生产经营面临不小的压力。
在目前情况下,汽车重镇湖北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体系难以按时恢复生产,加之各地的封路、封村特色模式,很多地区人员和物流难以顺利运行,不少车企复工复产存在困难。
而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与消费信心都大打折扣,对于汽车销售非常不利。
但乘联会也认为,疫情不是汽车产业优胜劣汰的一环,各方应该像办法帮助企业活下去,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的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
所幸,不少产业协会积极建言献策,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各类法案,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危难中的车企,也发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向疫情严重地区捐钱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各大车企捐献的物资与现金总额已超过10亿元。
同时,乘联会还指出,疫情中其实“危”与“机”并存。
一方面,疫情中,车企复工难,消费者购买欲望低,网约车市场需求小,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供给与需求都大幅缩水。
另一方面,在疫情的短暂抑制后,消费者的汽车购买欲望会短暂爆发,首购群体会有较强的购买欲望。
购买欲的爆发将刺激车企大量出货,此时,有库存的企业将会从中受益。
此外,首购群体往往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品牌与车型,在这波购车浪潮中,自主品牌有希望挽回一些疫情中遭受的损失。
结语:新冠肺炎疫情将持续影响我国汽车产业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虽然属于短期影响,但到目前为止,本次疫情仍然没有迎来拐点,中国汽车产业何时能够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目前还无法作出研判。
疫情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了中国汽车产量全年减产上百万辆,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中小企业面临破产。虽然疫情结束之后,市场可能迎来一轮短暂的消费高峰,但整体来看,全年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出台经济保障政策为企业减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在督促各地、各部门及时协调企业的困难与问题。目前,在已向中汽协反馈复工计划的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截止至2月12日,已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占比达到32.2%。
从长期来看,本次疫情可能会在汽车产业扮演“筛子”的角色,筛选出抗风险能力强,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