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指导书
Ⅰ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什么方面的,如何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主干课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发动 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 综合故障诊断等、希望可以帮到您。
Ⅱ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查与拆装实训方法与步骤
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系统实训台选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售电及管理系统真实器件制作,可展示充电桩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充电桩装配检验验证工作过程,适合于各类院校对充电桩售电及管理系统理论和维修实训的拆装与维护、结构与原理认知、系统操作、功能动态演示、故障检测与诊断、充电桩的装配检验教学需要。
二.功能特点
1.安装真实220V7KW国标充电桩、锂电池组及BMS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放电模拟负载系统、点火开关、充电桩智能充电卡片、工况指示灯、电源开关、电池等模块与操纵开关、国标充电桩充电端口等,真实可操作运行的充电与售电管理系统。
2.面板采用4mm厚铝塑板,立式安装面板打印有彩色电路图与工作原理示意图;学员可直观对照系统结构原理图和实物,认识和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
3.面板上安装有检测端子、可直接在面板上检测系统电路元件的电信号,如电阻、电压、电流、频率信号等。
4.安装充电桩的显示装置,同步显示数据。操作软件显示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电量、充电时间等;具有三种充电模式:按金额充电、按时间充电、按电量充电等。安全保护功能,具有输入侧过压、欠压保护,输出侧过压、过流保护,过温、短路、漏电、防雷、电池防反接等保护。具有电源、充电、故障三种状态指示。核心控制板可实现刷卡信息采集处理;LTE(4G)、GSM多模通讯传输,GPS定位,射频识别卡系统、电流电压参数采集处理并显示或报警;用电量采集计量、保护等功能。
5.实现实车真实充电过程,包括CC信号、CP信号的检测、确认及唤醒过程,充电过程中的温度、电流、电压检测等。
6.充电设备可以给安装国标插座的电动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其他设备真实充电操作。
7.实现充电枪握手、充电机与BMS发送与接收报文的完整最佳充电过程。
8.售电管理系统,包含IC卡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系统以售电管理软件和数据库软件为主,包括计算机(自配)、IC卡读写器、打印机(自配)等设备在内的计算机系统。
9.设备框架采用40mm×40mm和40mm×80mm两种一体化全铝合金型材搭建,耐油耐腐蚀并易于清洁,台面宽40CM,台面铺装32mm厚彩色高密度复合板,经久耐用不生锈,带万向脚轮,便于移动,并带锁止机构。
10.配套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完整讲述工作原理,实训项目,故障设置及分析等要点。
三.技术规格
1.供电电源:AC220V ±10% 50Hz
2.供电电流:最大32A
3.工作温度:-40℃~+50℃
4.外形尺寸(mm):1500×700×1700(长×宽×高)
5.面板外形尺寸(mm):1448×940mm(长*宽)
6.移动脚轮:100*60mm
7.充电桩:220V 、 7KW 、 32A
四.实训(实验)项目
1.充电桩内部电路原理实训。
2.充电桩的部件组成及作用实训。
3.充电桩的操作方法实训。
4.操作充电桩对蓄电池充电全过程实训。
5.故障设置、排除思路和方法实训。
6.充电枪握手、充电机与BMS报文发送与接收验证。
7.充电桩售电管理全过程实训。
六.基本配置
检测控制面板(装有各种检测端子,彩色电路图和工作原理示意图)、充电桩组件(国标220V 32A,7KW)、国标交流充电插座与充电枪、智能充电卡片、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带CAN总线通讯/CC,CP控制线,7寸触摸彩屏,充电唤醒信号控制)、锂电池组(16串,3.2V20AH单体电池)、模拟指示灯、操作开关、DC-DC转换模块(48V-12V15A)、直流接触器(包含充电继电器、总正继电器、总负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带CAN通讯的车载充电机、急停开关与电源总开关、辅助蓄电池(12V45AH)、售电管理系统(包读卡机及软件)、线性可调放电负载、一体化全铝合金型材搭建的移动台架(1500×700×1700mm 带自锁脚轮装置,带安装检测端子的原理面板,面板1448×940mm)、故障模拟与排除装置、设备操作说明书。
Ⅲ plc精品课程
① 请教:西门子plc200的模拟量/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怎么用
模块的产品包装内都带有接线图,连接好线路后需要用西门子的PLC的编程软件编程序,调试程序,运行程序,可以在网上下载些PLC基础教程学习。
②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
学校有教职工804人,其中专任教师625人。生师比17.1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30%以上,具有硕专士、博士属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约占54%,中青年教师比例占70%以上,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84.96%。有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优秀专业带头人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3个。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广东省级(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19门,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基地1个,广东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个,广东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4个。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航海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
③ 湖北水利水电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的是那方面的
截至2015年年底,湖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水利工程系、电力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商贸管理系5个系,设置高职专科专业40个。
院系专业 系部专业名称水利工程系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基础工程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城市水利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电力电子工程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水电站设备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水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与外设机电工程系汽车运用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商贸管理系环境艺术设计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文秘广告设计与制作 截至2015年年底,湖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在职教工415人,副高以上教师94名,校内专任教师270人,其中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81人,占比30%;获得中级职称的教师117人,占比43.33%,学院有“湖北名师”1 名,“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特聘教学岗位9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湖北名师:王金玲。
全国水利职教名师:钟汉华、黄泽钧。
楚天技能名师:王小和、张振宇、杨学锋、程正逢、朱保才、皮建武、郭明祥、甘先锋、张平。
教学团队: 级别名称 团队名称 带头人 省级教学团队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教研室教学团队 黎国胜 院级教学团队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王金玲 院级教学团队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钟汉华 院级教学团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张天俊 院级教学团队 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教学团队 陈梦影 截至2015年年底,湖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专业2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专业1个,院级重点专业6个;学院建设完成三门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3门,各级精品课程38门,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28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院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室)5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3个,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2015年11月“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院王婷老师获得了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中荣获三等奖。 在湖北省信息化教学比赛学院教师分别荣获B类一等奖一项、B类二等奖一项、B类三等奖一项。
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
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
中中央财政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内容不全):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工程测量技术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武汉博达高科电力技术实习实训基地。
精品课程: 级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国家级精品课程 地形测量 王金玲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地形测量 王金玲 教育部测绘教指委精品课程 地形测量 王金玲 省级精品课程 土木工程制图 庞璐 省级精品课程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钟汉华 省级精品课程 地形测量 王金玲 省级精品课程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王春明 省级精品课程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陈梦影 省级精品课程 水利工程制图 庞璐 水利部教指委精品课程 水利工程制图 庞璐 2012年,被水利部确认为首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平安校园”,被湖北省委、省 *** 授予“全省最佳文明单位” 光荣称号。
2013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校级科研机构7个。
校级科研机构:水利水电工程研究中心、建筑工程研究中心、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商贸管理系研究中心、基础课部教学研究中心、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2015年,湖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5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5篇,获得技术专利2项。
自2010年与武汉博达高科签订合作协议至2015年年底,湖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有3名教师参与该公司湖北省利川市毛滩河水电站工程、南省迪庆州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江西省信丰五洋水电站电气及辅助设备制造及调试等工程部分项目研发工作,成果突出,累计共同发表《电力线路的常见故障和继电保护配置》、《泵站自动化系统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智能电网的发展及相关技术探究》、《关于减压阀出口压力的分析与探讨》等十余篇科研论文。 校徽 湖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型,内部蓝、白色组成的“S”形为河流和闪电的组合,象征着“水利”和“电力”。内下部是“1952”图样,显示了学校的创办时间。内外环之间标示学校中英文校名。 校训 “修身明志、励学求真”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励学:即发奋学习,也有奋勉、致力的意思。
求真: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湖北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组建了创业者协会、舞蹈协会、机械协会、动漫协会、建筑协会等23个学生社团,打造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
文艺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红歌会、安全知识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
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和各类体育赛事等。
④ 谁有PLC的视频教程给个链接,想自学PLC控制原理,十分感谢了
//ymmfa/thread-gkfid-45,上论坛学的最快,还可以请 *** 高手。答
⑤ 三菱PLC里面教程里面的 并行分支是什么意思啊
并行分支为并行性复流程制控制程序的分支。
由两个及以上的分支程序组成的,必须同时执行各分支的程序,称为并行性流程控制程序,并行分支就是上述程序的分支。
流程控制指令会改变程序运行顺序,可能是运行不同位置的指令,或在二段程序中选一个运行。
(5)plc精品课程扩展阅读
流程控制指令的分类
1、继续运行位在不同位置的一段指令。
2、若特定条件成立时,运行一段指令,例如C语言的switch指令,是一种有条件分支指令。
3、运行一段指令若干次,直到特定条件成立为止,例如C语言的for指令,仍然可视为一种有条件分支指令。
4、运行位于不同位置的一段指令,但完成后会继续运行原来要运行的指令,包括子程序、协程及延续性。
5、停止程序,不运行任何指令。
参考资料
网络--流程控制
网络--并行控制
网络--三菱PLC
⑥ 在网络下载了PLC精品课程打不开为什么
quicktime----安装这个软件试试看。
⑦ 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PLC教程,要简单易学的
1、PLC精品课程
//wenku./view/8e29deef5ef7ba0d4a733bbf
2、要有耐心和毅力
3、下载安装一个模拟学习软件FX-TRN-BEG-CL进行模拟仿真学习,回事半功倍。自己答摆渡一下,别问在哪里下载哦
⑧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成果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2个,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23部。 重点专业 国家级 序号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级别 1 软件技术 眭碧霞 2007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2 电气自动化技术 秦益霖 2007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陈必群 2007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4 模具设计与制造 陈剑鹤 2007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5 计算机网络技术 陶洪 2007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6 电子商务 闵敏 2007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7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 宋卫 2011年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 8 应用电子技术 张志柏 2011年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 江苏省级 序号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级别 1 软件技术 眭碧霞 2006年省级品牌专业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陶洪 2004年省级特色专业 3 电气自动化技术 秦益霖 2006年省级特色专业 4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陈必群 2008年省级特色专业 5 电子商务 闵敏 2008年省级特色专业 6 模具设计与制造 陈剑鹤 2008年省级特色专业 7 计算机应用技术 陶洪 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 8 物流管理 宋卫 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 9 智能装备制造技术 省级“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10 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与服务 省级“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11 软件技术与数字媒体设计 省级“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12 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 省级“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级别 获取时间 1 PLC应用技术 邓志良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7年 2 Java程序设计 眭碧霞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7年 3 电子商务基础实践 闵敏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8年 4 工控应用技术 姚立波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 省级精品课程(部分) 序号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级别 获取时间 1 C语言 闵敏 一类精品课程 2004年 2 电路基础 王丽琴 二类精品课程 2004年 3 Java程序设计 眭碧霞 一类精品课程 2006年 4 电子商务基础实践 闵敏 二类精品课程 2006年 5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陈剑鹤 二类精品课程 2006年 6 工控应用技术 姚立波 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7 C#应用开发 眭碧霞 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8 ERP应用与实施 宋卫 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9 网络互联技术 周敏 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10 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 吴青萍 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11 模具CAD/CAM应用技术 赖华清 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12 网络安全设计与实施 鞠光明 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13 网络贸易专员实务 成先海 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14传感器与执行器李晴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15c语言程序设计戴白刃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别 获取时间 1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陈剑鹤 国家级精品教材 2009年 评优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别 获取时间 1 电子商务概论 闵敏 评优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2 C语言 眭碧霞 评优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3 计算机网络实训 眭碧霞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4 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施 宋卫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5 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施 宋卫 评优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 6 电子商务实用基础实训指导书 吴凌娇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 7 工业控制技术及应用 姚立波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 8 ASP.NET程序设计与开发 眭碧霞 评优省级精品教材 2009年 9 微软网络操作系统 鞠光明 评优省级精品教材 2009年 10 外贸英语函电 张成伟 评优省级精品教材 2009年 11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 孙国忠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9年 12 单片机应用与项目实践 黄维翼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9年 13 虚拟仪器应用技术项目教程 秦益霖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9年 14 电工技术基础(与常州轻工学院联合申报) 黄忠琴、岳东海 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2009年 15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陈剑鹤、于云程 国家级精品教材 2009年 16 西门子S7-300PLC应用技术 秦益霖 省级精品教材 2011年 17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陈黎敏 省级精品教材 2011年 18 应用数学 钱志良、何纪 省级精品教材 2011年 19 网络贸易实务 成先海 省级精品教材 2011年 20 国际贸易实务(第2版) 孙国忠 省级精品教材 2011年 21 VerilogHDL与 CPLD/FPGA项目开发教程 聂章龙、张静 省级精品教材 2011年 22 C语言程序设计 李学刚 省级重点教材立项(新编教材) 2013年 23 电路基础(第2版) 吴青萍、沈凯 省级重点教材立项(修订教材) 2013年 十一五规划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别 出版社 1 Inter应用教程 眭碧霞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西电出版社 2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赵佩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工出版社 3 微型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技术 赵佩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西电出版社 4 电子商务实用基础 闵敏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工出版社 5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陈剑鹤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工出版社 6 UG基础范例与项目应用 宋志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民邮电出版社 7 微软网络操作系统 鞠光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工出版社 8 模具制造技术基础 杨桂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 9 UGNX4实例教程 宋志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民邮电出版社 10 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施 宋卫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工出版社 11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程与实训 周敏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规划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别 出版时间 1 无线网络组建 杨诚、张卫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2 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朱利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3 数据结构 李学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4 C语言程序设计 李学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5 网上创业 吴凌娇、宋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6 PLC应用技术 张志柏、秦益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7 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 楼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8 Java程序设计项目教程 眭碧霞、朱利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9 JavaEE企业级项目开发 朱利华蒋卫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10 PhotoshopCS5中文版案例教程 周彩根、李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11 3dsMax2012案例教程 陆天奕、赵志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12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系列教材 陈必群、王学力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08 13 电子产品检验 陈必群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08 14 电子产品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陈必群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08 15 虚拟仪器应用技术项目教程 秦益霖、李晴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201308 16 西门子变频器应用技术 姚立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8 17 电路基础 吴青萍、沈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08 18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2版) 陈剑鹤、于云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8 19 模具设计基础(第2版) 陈剑鹤、吴云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8 20 《市场营销实务》 孙国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8 21 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 赵佩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8 22 J2EE综合案例开发 蒋卫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8 23 计算机专业英语(第3版) 王小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8 24 FLASH动画制作 杜坚敏、孙金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8 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职业情境,项目主导” 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获实验基地、“OPC”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 国家级实训基地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验收时间 1 软件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 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 2007年验收通过 2高职园区共享现代工业中心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2008年验收通过3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 序号 项目名称 级别 验收时间 1 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基地 省级高职实训基地 2007年验收通过 电子信息技术实训基地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实训基地 2 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验收通过 3 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基地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 序号 教学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级别 获取时间 1 探索“三针对”教改思路,构建“BPMM”人才培养模式 史国栋、董维佳、赵佩华、眭碧霞、张春平 国家级二等奖 2005年 2 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立体化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闵敏、吴凌娇、宋卫、姚琪、王莉 国家级二等奖 2009年 省级教学成果 序号 教学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级别 获取时间 1 “信息产业园”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邓志良、张春平、黄天民、董维佳、杨诚、居耀成 省级特等奖 2011年 序号 教学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级别 获取时间 1 探索“三针对”教改思路,构建“BPMM”人才培养模式 史国栋、董维佳、赵佩华、眭碧霞、张春平 省级一等奖 2005年 2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钱兴、费小平、左建国、宋建军、庞杰 省级一等奖 2007年 3 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立体化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闵敏、吴凌娇、宋卫、姚琪、王莉 省级一等奖 2009年 4 “项目载体、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赵佩华、朱利华、于永佳、蒋卫祥、郭永洪 省级一等奖 2013年12月 5 “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OPC”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秦益霖、王其红、张志柏、李晴、朱敏 省级一等奖 2013年12月 序号 教学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级别 获取时间 1 “1+2”型高职电气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秦益霖、王其红、张志柏、李晴、姚立波 省级二等奖 2007年 2 “职业情境,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眭碧霞、赵佩华、於志强、陈荣保、曹建庆 省级二等奖 2009年 3 “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周敏、鞠光明、杨诚、姚裕宝、崔毓娟 省级二等奖 2011年 4 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黄天民、庞杰、吴云飞、梅国英、费小平、徐畅 孙淑萍 省级二等奖 2013年12月 5 “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必群、陈国英、吴青萍、胡远望、唐龙 省级二等奖 2013年12月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学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 学校荣誉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院还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星级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工69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52人,其中博士、博士后186人,“双师素质”教师近九成。学校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6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6人,深圳“首届鹏城杰出人才” 、深圳“十大杰出青年”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深圳市“鹏城学者”2人,深圳市 *** 特殊津贴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9名,后备级领军人才14人,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张基宏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软件技术教学团队张基宏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优质建设课程2门。
●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
软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计算机控制技术 、游戏软件 、金融管理与实务 。
●国家教学资源库主体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
●省级示范性专业:
软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金融管理与实务。
●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电视节目制作
●国家精品课程: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个体软件过程、3D网络游戏开发实践、电子商务实务与实操、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管理、移动电话测试与维修。
●广东省精品课程: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个体软件过程、Java游戏开发、模具CAD/CAM、机电一体化设备的PLC控制、电子商务实务与实操、数字通信技术、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管理、3D网络游戏开发实践、移动电话测试与维修。
Ⅳ 汽车检测与维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培养具有汽车检测、运行、维修与技术管理能力,且具有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经过汽车维修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一门学科。
一、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初步的汽车设计能力并能从事汽车制造、检测、维修、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车后服务市场机电、钣喷美技技师培养。
二、主修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气检测维修,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自动变速器、电控助力转向、ABS、电控悬架、安全气囊、自动巡航、自动空调等机电专业课程。钣金、喷涂、汽车美容、汽车装潢。
三、实训内容:
1、学习进口、国产各种汽车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柴油、汽油发动机底盘及整车机械维修知识。
2、学习汽车电路、电控点火、燃油喷射、ABS防抱死制动、汽车空调、汽车音响、车载影视、倒车雷达、Cd功能及防盗器的加装原理与维护、维修电喷轿车、全车电路故障,使参训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中、高级电喷汽车的全套维修技术。
Ⅳ 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有哪些内容
内容明细比较多,现在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相关行业后期的发展肯定不会差,有很多学校都有创业扶持的,多实地考察,避免上当受骗,希望能帮助你,满意请采纳
Ⅵ 汽车维修人员在岗工作须掌握哪些专业技能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教学改革试点的背景及试点专业基本情况
(一)高等职业教育背景
在2002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尚属于新兴的教育形式,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是:缺乏与企业全面合作的机制,不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办学;文化课程要求较高,占用课时较多,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环节难以保证,很难达到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传统课程多,就业及工作中相关课程少,课程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学用不一致的情况明显;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实验和实训条件差等.
(二)社会,行业背景
汽车作为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必需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业内专家预测,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400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目前,从业人员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比例偏低, 工人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偏低,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较低,结构不合理.
根据广东交通发展规划,至2010年汽车检测,维修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十万人.
从广东省的维修行业技术水平来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一些国有大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外著名品牌汽车的特约维修店,规模大,人员素质高,检测,维修仪器设备先进,因此,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高素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
(三)试点专业基本情况
在上述背景下,2002年我院正式启动对"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维修方向)"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粤机电院教[2002] 46号文件).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下设"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维修方向)教学改革工作组".教学改革目标是: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改试点班(0203班)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毕业文凭+汽车维修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
二,专业教学改革成果
至2005年教改试点班的学生全部毕业,历经三年的教学改革取得圆满成功,顺利结题.三年中我们完成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其中包括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产学合作等多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该项目获学院2005年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汽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维修方向)教学改革》项目获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该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确认为2005年度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2003年我院被教育部,交通部等确定为全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63所培养培训院校之一;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了广东省中职教师汽车新技术培训基地,已连续三年暑假举办了培训班;《机械基础》,《汽车构造》课程分别被评为2004,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2005年我院"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项目,获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立项.
试点班学生一次就业率100%,考取汽车驾驶证95.6%,考取汽车维修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00%.在校期间试点班的班风,学风均名列学院前茅,学习主动,对学院认同度高.已接纳试点班学生工作的企业普遍反映,该班学生定位准确,工作主动,肯学能干,技术应用能力确实高于非试点班的学生.广州本田汽车第一销售有限公司的吴君副总经理,广州市电车公司车辆维修厂高维峻厂长等多次表示希望我院提供更多类似0203班的学生到他们单位工作.
三,专业特色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我们明确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教学计划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思路.使学生通过校内仿真环境下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获得最为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一)专业改革为核心
专业教学改革是学院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过程,方法和手段等,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1,充分调研,准确定位
正确定位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构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正确定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行业调研.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同步增加.同时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的素质,质量,技术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同时约有75%以上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
因此,我们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公司,汽车检测中心(站),汽车运输公司,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调试,品质控制及现场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了能力分解,并明确一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课程体系.在本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参与下,制定出以综合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能力为主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突出了以下特点:
(1)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注重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源头,是根本.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确定,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统一了认识,坚定了打破按学科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决心,组织教师广泛地开展社会调研.根据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结构,坚持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掌握的技能体系结构来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根据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结构,并明确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确定主干课程: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技术等等.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还要充分考虑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区别.建立了汽车工程系的专业平台课,并强调够用和实用为度,以服务于后续课程的教学为主要目标进行内容的取舍.与本科教育的区别是,不过多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避免出现深奥的原理分析.
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注重加强3-5门专业主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将汽车维修高级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在技能训练方面,注重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从而区别于中职教育.
(2)加大课程整合力度
在本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经整合后形成《机械基础》课程,以此为基础,《机械基础》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3)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教学计划中加大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学时比例,同时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也相应加大了汽车电子控制方面的建设力度.
(4)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55% 以上
在教学计划中,引入双证书课程,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链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有的直接列为计划中的课程,有的通过专业课程延伸,成为证书课程.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学习内容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3,根据高职教育要求,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高职院校相当多的教师缺乏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强.而教师们在提高学历层次方面的热情又普遍高于对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的热情.在本轮教改中,我们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三年中,先后有五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学院支持和鼓励讲师以上教师考技师,高级技师;重视聘请高水平的企业或行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4,全方位多层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我们明确了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会汽车维修基本技能,了解汽车维修行业职业要求,掌握汽车维修新技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构架为:基本技能实训中心,汽车维修仿真车间,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
基本技能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汽车维修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基本技能实训.由发动机工艺实训室,底盘工艺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组成.
汽车维修仿真车间,模拟4S店建设.主要完成接车操作,汽车保养工艺,汽车修理工艺,汽车性能检测,职业素质实训.汽车维修仿真车间由维修工位,汽车检测线,前台接待三个岗位组成,目的是加强校内实训与职业岗位的紧密结合.
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主要完成汽车维修技师和汽车维修高级技师的培训及汽车疑难故障诊断服务.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主要由电控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车身控制实验室,汽车电子实训室组成.目的是培养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为社会服务.
(二)课程建设为抓手
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其中《机械基础》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汽车构造》课程被评为2005度年广东省高校精品课.在校园网上构建了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机械基础》和《汽车构造》的专用网站,能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学习,题库练习,在线答疑,网上虚拟实验室,考证辅导等多种辅助教学服务.以省级精品课程带动课程建设,在校园网上还构建了校园网上建有本专业主干课(汽车构造,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资源库.
教师积极参与编写系列教材,编写专业教材9本,其中主编和参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教材6本.,除了参加编写及选用高职高专近三年的优秀教材外,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与主教材以及实验,实训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以及教学参考资料等校本教材的编写.力求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校本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率先在教改班的"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两门课实施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试点.构建"理实一体"课堂,将专业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融合在一起,采用现场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经验已经向全院推广与辐射.
(三)校企合作为依托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组织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战略研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调整的建议和意见.为制定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指导,协助院内外实验实训基础建设,积极提供校外实习场所及推荐兼职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讲课,积极开展本专业科技信息方面的讲座,指导,协调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
2,企业在校内实训室建设,奖教,奖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向我院赠送了三台教学用发动机;我院与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意向书",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学术交流,元征公司在我院汽车相关专业设立"奖学金",每年向我院赠送一批实训设备;深圳市威宁达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教育部向我院赠送了金德K81汽车综合诊断仪等.
3,学院作为企业产品宣传推广的基地
每年广东省中职教师汽车新技术培训班,企业均参与了培训,例如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宁达实业有限公司等,他们的参与在受到学员欢迎的同时也间接宣传推广了公司的产品.
4,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把企业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将企业的资源同样当作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形成互补.我院本专业与企业共建了近10多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选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我院是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为加强我院与行业的合作提供了顺畅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聘请专家来院进行技术讲座,2005年4月我院聘请全国著名汽车维修专家朱军先生来校进行技术讲座,师生反映激烈.同时聘朱军先生为我院汽车专业的技术顾问.
7,在技术推广及服务中成果明显:我院被教育部等部委确定为承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任务的高职院校之一.受广东省教育厅的委托,每年对全省中职教师进行汽车新技术培训,三年共培训中职骨干教师148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受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委托组织"汽车配件销售员"考核试题编写工作,效果良好.同时许多教师参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等社会工作.
Ⅶ 汽车检测设备的相关书籍
作者:宋年秀 刘瑞昌 徐观 翟乃斌 汽车检测设备应用技术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技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汽车制造和维修中的汽车检测诊断工作量迅速增多,需要大批掌握汽车检测设备应用技术的专业人员; 同时,国家标准和规定中明确地规定了汽车使用中必须执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管理规定,也使汽车维修行业中的汽车检测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现代汽车检测技术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研究内容和使用的设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因此,系统地了解和学习汽车检测设备应用技术已成为当前汽车检测诊断工作人员和汽车类专业在校学生的迫切需要。
本书力求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结合检测设备的实际应用,使内容通俗易懂,并突出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和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检测诊断、使用与维修人员的参考资料。
全书共5章。第1章汽车检测设备综述的内容包括: 汽车检测的内容与方法、汽车检测设备的发展概况及趋势、汽车检测规范和汽车维修企业应具备的检测设备。第2章汽车检测设备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 汽车检测基础和传感器基础知识。第3章发动机检测设备的内容包括: 发动机功率检测设备、发动机密封性检测设备、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设备、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检测与诊断设备、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设备、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和汽车检测专用仪器的使用。第4章底盘检测设备的内容包括: 传动系游动角度检测仪、车轮定位检测设备、转向参数检测仪和车轮平衡检测设备。第5章整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内容包括: 汽车检测站概述、底盘测功试验台、汽车侧滑试验台、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汽车车速检测设备、汽车悬架和转向系间隙检测设备、汽车悬架工作特性检测设备、汽油车排放污染物检测设备、柴油车排放污染物检测设备、汽车噪声检测设备、汽车前照灯检测仪和汽车燃油经济性能检测设备。
本书由青岛理工大学宋年秀、刘瑞昌和吉林大学徐观以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翟乃斌任主编。由青岛理工大学孙刚、邹旭东、贠海涛、柳江、胡韶文,江西科技学院项菲菲、项忠珂,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辆工程安全研究院尉士田等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张科,河北师范大学陈立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刘超、解本河,青岛世亚精密管件有限公司刘祥斌,青岛理工大学孙海云、张敬辉、樊攀。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8月 1汽车检测设备综述
1.1汽车检测的内容与方法
1.2汽车检测设备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3汽车检测规范
1.4汽车维修企业应具备的检测设备
2汽车检测设备基础知识
2.1汽车检测基础
2.2传感器基础知识
3发动机检测设备
3.1发动机功率检测设备
3.2发动机密封性检测设备
3.3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设备
3.4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检测与诊断设备
3.5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设备
3.6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
3.7汽车检测专用仪器的使用
4底盘检测设备
4.1传动系游动角度检测仪
4.2车轮定位检测设备
4.3转向参数检测仪
4.4车轮平衡检测设备
5整车性能检测设备
5.1汽车检测站概述
5.2底盘测功试验台
5.3汽车侧滑试验台
5.4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
5.5汽车车速检测设备
5.6汽车悬架和转向系间隙检测设备
5.7汽车悬架工作特性检测设备
5.8汽油车排放污染物检测设备
5.9柴油车排放污染物检测设备
5.10汽车噪声检测设备
5.11汽车前照灯检测仪
5.12汽车燃油经济性能检测设备
参考文献
Ⅷ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需求范文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JIANGSU COMMUNICATION TECHNICIAN COLLEGE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汽车转向系统检测与维修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of Auto Steering System
系 名: 车辆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年 月
目 录
第一章 汽车转向系统的历史与组成 1
1.1 汽车转向系统的历史 1
1.2 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1
1.2.1 转向操纵机构 2
1.2.2 转向器 3
1.2.3 转向传动机构 4
第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 4
2.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5
2.2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5
2.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6
2.4线控转向系统 7
第三章 汽车转向系统检测与维修 7
3.1转向沉重 7
3.1.1 故障现象 7
3.1.2 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8
3.2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8
3.2.1 故障现象 8
3.2.2 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8
3.3转向轮抖动 9
3.3.1 故障现象 9
3.3.2 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9
3.4助力转向机构检测与维修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汽车转向系统检测与维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摘要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早的纯机械的转向系统到现在的电控转向系统,他们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
文论述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包括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式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和电控助力转向系统及线控转向系统。并简单的介绍了他们各自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最后对汽车转向系统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助力转向机构的检测与维修。
关键词: 汽车 转向系统 检测 维修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of Auto Steering System
Abstract The steering system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r.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andling and stability of the car. From the earliest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to th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teering system, the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s, including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by-wire steering system.And introce their working principle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 the steering system failures are analysed, especially in the detection and repair of the assistance steering bodies.
Key words Automobile Steering System Testing Maintenance
汽车转向系统检测与维修
引言
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的总称。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愿进行直线或转向行驶。一个完整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根据转向器的不同又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转向系统的各自的组成以及他们的故障检测与维修,为以后人们对汽车转向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第一章 汽车转向系统的历史与组成
1.1 汽车转向系统的历史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定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上的车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的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侧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最好的转向系统为纯机械系统,由于机械系统在转向阻力非常大时,驾驶员需要很大的放线盘转向力,频繁的转向会使驾驶员感觉劳累。后来出现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它能较好的帮助驾驶员解决转向劳累的问题,但是它不能较好的协调转向轻便和转向路感之间的矛盾,而且在能耗方面表现的不是很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它用电机代替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发动机,能较好的解决了能耗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转向轻便和转向路感之间的矛盾。但是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液压油的泄漏和液压系统的能耗的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掉。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是电控助力转向,它真正实现了按需转向。
1.2 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汽车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1.2.1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盘到转向器之间的所有零部件总称为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管柱和转向传动轴等组成。下图1为某款汽车的转向操纵机构与转向器的布置图。
图1东风EQ1090E型汽车转向操纵机构与转向器布置图
Fig1 The Dongfeng EQ1090E vehicle steering control mechanism and steering layout
1.转向盘
转向盘由轮缘、轮辐和轮毂组成。转向盘轮毂的细牙内花键与转向轴连接,转向盘上都装有喇叭按钮,有些轿车的转向盘上还装有车速控制开关和安全气囊。
2.转向轴、转向柱管及其吸能装置
转向轴是连接转向盘和转向器的传动件,转向柱管固定在车身上,转向轴从转向柱管中穿过,支承在柱管内的轴承和衬套上。轿车除要求装有吸能式转向盘外,还要求转向柱管必须装备能够缓和冲击的吸能装置。转向轴和转向柱管吸能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转向轴受到巨大冲击而产生轴向位移时,通过转向柱管或支架产生塑性变形、转向轴产生错位等方式,吸收冲击能量。Mazda 6轿车转向柱管吸能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发生碰撞时,转向器向后移动,下转向传动轴插入上转向传动轴的孔中,上转向传动轴被压扁,吸收了冲击能量。此外,转向柱管通过支架和U形金属板固定在仪表板上。当驾驶员身体撞击转向盘后,转向管柱和支架将从仪表板上脱离下来向前移动。这时,一端固定在仪表板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的U形金属板就会产生扭曲变形并吸收冲击能量。如果汽车上装用了网格状或波纹管式转向柱管吸能装置,当发生猛烈撞车导致人体冲撞转向盘时,网格部分或波纹管部分将被压缩产生塑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
1.2.2 转向器
1.转向器的传动效率
转向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称为转向器传动效率。
(1)正效率
功率由转向轴输入,由转向传动机构(如转向横拉杆或摇臂)输出的情况下求得的传动效率称为正效率,显然,正效率越高越好。
(2)逆效率
功率由转向传动机构输入,由转向轴输出的情况下求得的传动效率称为逆效率。
(3)可逆式转向器
逆效率很高的转向器称为可逆式转向器。其特点是路面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反力很容易传到转向轴和转向盘上,利于汽车转向结束后转向轮和转向盘的自动回正,但也能将坏路面对车轮的冲击力传到转向盘,发生“打手”情况。常用于轿车、客车和货车。
(4)不可逆式转向器
逆效率很低的转向器称为不可逆式转向器。不可逆式转向器使转向轮不能自动回正、没有路感。由于上述特性,在汽车上很少采用。
(5)极限可逆式转向器
逆效率略高于不可逆式转向器称为极限可逆式转向器。其反向传力性能介于可逆式和不可逆式之间,接近于不可逆式。采用这种转向器时,驾驶员有一定路感,可以实现转向轮自动回正,只有路面冲击力很大时,才能部分地传到转向盘。常用于越野车和矿用自卸汽车。
2.齿轮齿条转向器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是以齿轮和齿条传动作为传动机构,适合与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配用,常用于轿车、微型货车和轻型货车。目前,轿车普遍采用的都是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3.循环球式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中一般有两级传动副,第一级是螺杆螺母传动副,第二级是齿条齿扇传动副。常用于各种轻型和中型货车,也用于部分轻型越野汽车。转向螺杆转动时,通过钢球将力传给转向螺母,使螺母沿轴向移动。同时,在螺杆、螺母和钢球间的摩擦力矩作用下,所有钢球便在螺旋管状通道内滚动,形成“球流”。
4.涡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
具有梯形截面螺纹的转向蜗杆支承在转向器壳体两端的球轴承上,蜗杆与锥形指销相啮合,指销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支于摇臂轴内端的曲柄孔中。当转向蜗杆随转向盘转动时,指销沿蜗杆螺旋槽上下移动,并带动曲柄及摇臂轴转动。
1.2.3 转向传动机构
从转向器到转向轮之间的所有传动杆件总称为转向传动机构。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是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使转向轮偏转,并使两转向轮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尽可能小。
1.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
转向传动机构由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和转向梯形等零部件共同组成,其中转向梯形由梯形臂、转向横拉杆和前梁共同构成。
2.转向摇臂
循环球式转向器和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通过转向摇臂与转向直拉杆相连。转向摇臂的大端用锥形三角细花键与转向器中摇臂轴的外端连接,小端通过球头销与转向直拉杆作空间铰链连接。
3.转向直拉杆
转向直拉杆是转向摇臂与转向节臂之间的传动杆件,具有传力和缓冲作用。在转向轮偏转且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空间运动,为了不发生运动干涉,三者之间的连接件都是球形铰链。
4.转向横拉杆
转向横拉杆是转向梯形机构的底边,由横拉杆体和旋装在两端的横拉杆接头组成。其特点是长度可调,通过调整横拉杆的长度,可以调整前轮前束。
第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
汽车转向系统根据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的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上一章已经对其进行了分析。下面主要讨论动力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又分为,液压助力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
2.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常压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其特点是无论转向盘处于中立位置还是转向位置,也无论转向盘保持静止还是运动状态,系统工作管路中总是保持高压。
2.常流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其特点是转向油泵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但液压助力系统不工作时,基本处于空转状态。多数汽车都采用常流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2.2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在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装电控系统,使辅助转向力的大小不仅与转向盘的转角增量(或角速度)有关,还与车速有关,就形成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增加了液压反应装置和液流分配阀,而加设的电控系统则包括动力转向ECU、电磁阀和车速传感器等。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利用电控单元根据车速调节作用在转向盘上的阻力,通过控制转向控制阀的开启程度以改变液压助力系统辅助力的大小,从而实现辅助转向力随车速而变化的助力特性。下图2为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图2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示意图
Fig2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diagram
2.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直接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是一种直接依靠电动机提供辅助转矩的动力转向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控制电动机提供不同的辅助动力。当转向轴转动时,转矩传感器开始工作,把两段转向轴在扭杆作用下产生的相对转角转变成电信号传给电子控制单元(ECU),ECU根据车速传感器和转矩传感器的信号决定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和助力电流的大小,并将指令传递给电动机,通过离合器和减速机构将辅助动力施加到转向系统(转向轴)中,从而完成实时控制的助力转向。下图3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示意图。
图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示意图
Fig3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schematic
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也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比其他几种转向助力系统有下列的优缺点。
1.优点
(1)效率高、能量消耗少;
(2)系统内部采用刚性连接,反应灵敏,滞后小,驾驶员的“路感”好;
(3)结构简单,质量小;
(4)系统便于集成,整体尺寸减小;省去了油泵和辅助管路,总布置更加方便;
(5)无液压元件,对环境污染少。
2.缺点
(1)直接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提供的辅助动力较小,难以用于大型车辆;
(2)减速机构、电动机等部件会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正确匹配整车性能至关重要;
(3)使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转矩传感器等部件,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2.4线控转向系统
线控转向系统用传感器记录驾驶员的转向意图和车辆的行驶状况,通过数据线将信号传递给车载电脑,电脑据此做出判断并控制液压激励器提供相应的转向力,使转向轮偏转相应角度实现转向。下图4为线控转向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4线控转向组成示意框图
Fig4 By-wire steering system diagram
第三章 汽车转向系统检测与维修
汽车转向系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汽车在长期的运行中,前桥和转向系各零件会发生各种耗损,如磨损,变形,裂纹和车轮定位角改变。这些都会破坏正常运行,使汽车在行驶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向沉重,方向不稳,行驶跑偏,前轮摇摆等故障。这将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甚至影响到安全行驶,所以一定要重视转向系的维修与调整。常见的故障包括:转向沉重,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和转向轮抖动。
3.1转向沉重
3.1.1 故障现象
汽车行驶中,驾驶员向左、右转动转向盘时,感到沉重费力,无回正感;汽车低速转弯行驶和调头时,转动转向盘感到非常沉重,甚至打不动。
3.1.2 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转向沉重的根本原因是转向轮气压不足或定位不准,转向系传动链中出现配合过紧或卡滞而引起摩擦阻力增大。具体原因主要有:
(1)转向轮轮胎气压不足,应按规定充气。
(2)转向轮本身定位不准或车轴、车架变形造成转向轮定位失准,应校正车轴和车架,并重新调整转向轮定位。
(3)转向器主动部分轴承调整过紧或从动部分与衬套配合太紧,应予调整。
(4)转向器主、从动部分的啮合间隙调整过小,应予调整。
(5)转向器缺油或无油,应按规定添加润滑油。
(6)转向器壳体变形,应予校正。
(7)转向管柱转向轴弯曲或套管凹瘪造成互相碰擦,应予修理。
(8)转向纵、横拉杆球头连接处调整过紧或缺油,应予调整或添加润滑脂。
(9)转向节主销与转向节衬套配合过紧或缺油,或转向节止推轴承缺油,应予调整或添加润滑脂等。
3.2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3.2.1 故障现象
汽车保持直线行驶位置静止不动时,转向盘左右转动的游动角度太大。具体表现为汽车转向时感觉转向盘松旷量很大,需用较大的幅度转动转向盘,方能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而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又感到行驶方向不稳定。
3.2.2 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的根本原因是转向系传动轴中—处或多处的配合因装配不当、磨损等原因造成松旷。具体原因主要有:
(1)转向器主、从动啮合部位间隙过大或主、从动部位轴承松旷,应予调整或更换。
(2)转向盘与转向轴连接部位松旷,应予调整。
(3)转向垂臂与转向垂臂轴连接松旷,应予调整。
(4)纵、横拉杆球头连接部位松旷,应予调整或更换。
(5)纵、横拉杆臂与转向节连接松旷,应予调整或更换。
(6)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磨损后松旷,应予更换。
(7)车轮轮毂轴承间隙过大,应予更换等。
3.3转向轮抖动
3.3.1 故障现象
汽车在某低速范围内或某高速范围内行驶时,出现转向轮各自围绕自身主销进行角振动的现象。尤其是高速时,转向轮摆振严重,握转向盘的手有麻木感,甚至在驾驶室可看到汽车车头晃动。
3.3.2 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
转向轮抖动的根本原因是转向轮定位不准,转向系连接部件之间出现松旷,旋转部件动不平衡。具体原因主要有:
(1)转向轮旋转质量不平衡或转向轮轮毂轴承松旷,应予校正动平衡或更换轴承。
(2)转向轮使用翻新轮胎,应予更换。
(3)两转向轮的定位不正确,应予调整或更换部件。
(4)转向系与悬挂的运动发生干涉,应予更换部件。
(5)转向器主、从动部分啮合间隙或轴承间隙太大,应予调整或更换轴承。
(6)转向器垂臂与其轴配合松旷或纵、横拉杆球头连接松旷,应予调整或更换。
(7)转向器在车架上的连接松动,应予紧固。
(8)转向轮所在车轴的悬挂减振器失效或左右两边减振器效能不一,应予更换。
(9)转向轮所在车轴的钢板弹簧U形螺栓松动或钢板销与衬套配合松旷,应予紧固或调整。
(10)转向轮所在车轴的左右两悬挂的高度或刚度不一,应予更换等。
3.4助力转向机构检测与维修
大多数中级以上的现代轿车,为同时满足转向省力和转向灵敏度的要求,普遍采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按时和正确的维护是转向系统能正常工作,减小故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主要手段,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1.油液的及时补充和更换
(1)经常检查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是否在油位标志的范围。检查时要注意热和冷标志。如果发现油液面高度低于规定标志时,要及时补充。还应该经常注意观察油液中是否有泡沫,有则说明系统内有空气或者液面太低,要排气或者补充油液。
油液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其品质会不断下降,严重时会直接影响转向系统的工作,甚至引起故障。故必须保障使用保质期内的油液,并按照油液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行驶里程定期更换。必须使用指定的油液,不能随意更换。同时注意不能将两种不同的油液混合使用。
(2)油液的排放和加注。把车水平停放,顶起前桥,支撑好汽车,是方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打开储液罐的盖,排出罐内油液。
(3)系统排气的方法。如发现系统内有空气,或者更换油液和维修液压回路时,应对系统进行排气。方法如下:把车水平停放,顶起前桥,支撑好汽车。将油液补充到标定范围,如发现下降,应及时补充足。重新接上高压线,启动发动机并使之怠速运转,将方向盘回转到左右极限位置数次,在这过程中,注意观察液面位置。
2.动力转向系统的检查
(1)方向盘的检查
检查自由间隙。在发动机熄火,方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时,用拉力计沿方向盘的切线方向施加5N的拉力,检查方向盘的自由间隙,标准值为25-50mm。如不符合,检查转向器齿轮的啮合间隙和传动机构球头的间隙。
检查回正性能。此项检查需在宽阔的场地路试,实验前应确保轮胎气压正常。首先慢性,分别向左,向右轻轻地小角度转向,检查左右转向力有无明显的不同及方向盘的回正情况,不正常则维修。如果正常,以35km/h的速度行驶,将方向盘顺(逆)时针转过90°,1-2s后放开方向盘,如果回正度超过70°,说明其回正性能良好。
检查原地转向力。将汽车停于硬质的平面上,确保轮胎气压符合要求,使方向盘处于中间位置。起动发动机,使之怠速运转。用拉力计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拉动方向盘115度,切向力应小于37N。如果拉力过大,则检查油泵的皮带是否过松,损坏,油液是否不足,系统内有无空气,软管是否扭曲等。
(2)系统油压的测试
油压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液压系统及其主要元件的性能。在测试之前,应确保油泵的驱动装置是正常的。
检测时,在油泵出口与转向器进口之间连接专用的测试工具,连接顺序为油泵出油口-压力表-关闭阀-转向器进油口。起动发动机,对系统进行排气,并把油液补充到标志范围,原地左,右转动方向盘几次,使油温升高到50-60℃,然后让发动机怠速运转,依次做下面的检查。
检查油泵的输出压力。关闭阀门,此时表上的压力即为泵的输出压力,标准值不小于8MPa。如果过低,说明油泵内部泄露严重,应大修或更换油泵。
检查不同转速下系统的压力差。完全开通阀门,提高发动机转速,分别记录发动机转速为1000r/min和3000r/min时的压力值,两者之差应小于0.15MPa,如果不符合,则应维修或更换流量控制阀。
检查无负荷时的压力。完全开通阀门,此时系统处于无负荷状态,压力值标准为0.8-1MPa。油压如果过大,说明液压系统内部有堵塞。
检查方向盘极限位置的压力。完全开通阀门,原地分别向左和向右转动方向盘极限位置,此时表上的压力值不应小于8MPa,如果压力过小,说明转向器内漏严重,需要大修或者更换。
转向压力开关的检测。油泵上安装有一路开关,其作用是,当汽车在发动机怠速或者低速转弯时接通,提高发动机的怠速转速。使发动机熄火,拨开压力开关的接头,在油泵的插座上连接欧姆表,再重新起动发动机。逐渐关闭阀门,使油压升高,然后观察开关接通时的压力值是否为115-210MPa,逐渐打开阀门,使油压降低,然后观察开关接通时的压力值是否为107-112MPa。
如果有一项不符合,更换开关。压力检查完后,拆下专用测试工具,接好油管后,要注意重新给系统排气,补足油液。
结论
论文分析了不同种类汽车的转向系统,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分析了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对不同的故障现象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论文在最后对液压助力转向机构的故障进行了特别的分析。
致谢
在学院学习生活的三年里,我在各位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诲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大学三年的学习任务。
首先,应当感谢学院的各级领导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对我们学业上的重视与关怀,特别是对本次毕业设计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的指导教师严谨细致、不辞辛劳和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使我深受感动,这对我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取得的成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当然,也要感谢在设计中关心帮助过我的各位同学。
我知道我的这次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将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1] 丛树林,张彬.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陈德阳.汽车底盘构造图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 蔡兴旺.付晓光.汽车构造与原理(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蔡兴旺.付晓光.汽车构造与原理(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 屠卫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6] 李家本.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7] 宋年秀,王东杰,刘超.图解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8] 图解新型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M].北京:机械出版社.2011.
[9] 黎亚洲.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图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0] 刘文苹.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1] 张立飞,赵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12] 黄华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3] 孔令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4] 王家青.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Ⅸ 汽车维修与检测实习目的
《汽车维修与检测实训》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编写的。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加拿大先进的CBE模块教学经验,将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初级、中级、高级汽车修理工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按照能力驱动和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分成钳工基本功、汽车拆装、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器设备检修、检测仪器及设备的使用、电喷发动机检修、汽车安全系统检修、自动变速器检修9个实训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个子单元和课题组成,单元后有综合能力训练。
Ⅹ 求一篇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的说课稿,考教师资格证的面试用
提供二篇,仅供您参考,勿作他用,共同学习探讨,谢谢……
底盘的构造与维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教学。下面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
一、说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二、说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说教学方法手段
四、说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说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教学
六、说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七、说教学评价
(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现代汽车底盘构造、各总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维修等专业知识。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拆装、检测与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能力,能从事汽车底盘二级维护作业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从事汽车维修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发动机、电气、汽车运用基础等课程衔接得当。它主要由原来的《汽车构造》(下册)、《汽车维修》、《汽车运用》、《汽车检测技术》四门课程整合而成,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对从事汽车底盘维修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重构该课程内容。
完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需要70学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根据省教育厅技能抽查底盘模块考核目标,将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三十个项目”来完成。
“四个学习领域”是:
1、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2、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
3、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
4、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理实一体教学组织分八讲
第一讲工具、设备的使用
第二讲离合器的拆装与维修
第三讲手动变速器的拆装与维修
第四讲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与维修
第五讲驱动桥的拆装与维修
第六讲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
第七讲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
第八讲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理实一体化实施性教学具体由三十个项目完成
(二)、说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选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推荐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张宝生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阐述问题透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用效果良好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材配套光盘;
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网络课件;
3.《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指导书》;
4. 《汽车底盘实训指导书》。
(三)、说教学方法手段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汽车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1.教学方法
第一,采用讲练“结合”, 利用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学生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 趣,利用在线测试,随时考核和检查学习效果;
第三,采用工学“结合”, 学生到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实习,对汽车底盘进行二级维护作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 第四,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实际操作考核权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电子课件,形成了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展示汽车底盘总成复杂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有融入实际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汽车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四)说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实训室实施有计划的“开放化”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既强化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实训操作分小组进行,实行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既提高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
(五)说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教学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之中——汽车底盘大修。
《汽车底盘构造》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案:
(一)企业调研
走访汽车维修企业,确定维修工作流程。
(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1. 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2. 进行工作过程(流程)分析
3. 进行培养目标分析
4. 进行教学分析
5. 工作过程的结构设计
⑴确认工作任务
⑵制定工作计划
⑶实施维修计划。
⑷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
6.工作过程的内容设计
⑴确定工作对象 维修合同;学生(技工、项目经理)与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雇问、客户);待维修汽车底盘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拆卸、安装、调整与维修等。
⑵选用维修工具
⑶制定工作方法
⑷安排劳动组织形式
⑸明确工作要求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之中。
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对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将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转换成课程方案。
1.将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解
2.将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转换成课程方案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进度设计
4.考核方案设计
(六)说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经过近多年的建设,建成使用面积为900多平方米汽车维修技术实训中心,拥有100万元的实训设备。特别时实训中心完全按维修生产实际要求配置,可以开展实际维修生产。并拥有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实训设备,实训室功能完善、实训工位充足。能够同时满足40人的汽车底盘拆装、调整与维修实训。实训设备情况如下表。
(七)说教学评价
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不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应多元化。考核分为四种形式进行,即学习小组考核、平时成绩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闭卷考核。学习小组考核占10%,指导老师考核占20%,实践考核占30%,期末闭卷考核占40%,或者将个体的纵向比较作为参考。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考核以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谢谢大家!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说课
概述
汽车发动机技术的更新主要在电控系统,现教学内容落后于生产技术、实训项目与生产实际不符。《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后而设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手段、考核方法、考核标准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汽车电控技术》。
1.课程改革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原有的《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满足不了汽车服务行业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将《汽车电控技术》拆分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车身电控系统检修》三门课程,其中主要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确定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突出发动机电控技术服务岗位技能的培养。
2.课程理念
课程教学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理念为指导,引入真实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推行理论和实习教师合一、课堂和实训场地一体,实践环节生产化的教学模式,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
3.课程学时
总课时8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40学时;实践教学 40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1:1。
4.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
5.教学条件
目前开发出6个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学习任务),包含有17个模块(学习情境)。
建有5个专业技能实训室。
6.指导思想
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推行“教学做一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式;
创建特色鲜明、动态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
7.建设预期
课程建设拟依照省级精品课程的各项指标要求,力争2012年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
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之一。
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
使学生具备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2.课程设计
(1)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改革为先导,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积极进行教材、教学手段和相关教学环境的建设。
(2)体现工学结合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护、修理、一般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试行 “教学做一体化” 的教学方式。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取消纯理论课、课程实验、专门实训周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推行理论和实习教师合一、课堂和实训场地一体,实践环节生产化的教学方式。
(4)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依据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对应的专项能力。以汽车电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项目所需的专项能力和维修的完整过程为学习的基本单元。编写《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校内教材。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涵盖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应会的维修项目,它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课程学习内容的核心;二是应会的基本操作,它是检修的基本功;三是应知的基础理论,它是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2.教学组织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任务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按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决策→计划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等六步法则组织教学过程。
3.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1)课程内容根据具体的实际维修项目来确定,符合岗位能力的综合要求。
(2)实践训练取决于维修操作技能的需要,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的拆装与修理,选用配套的任务工作单考核。
(3)应知的内容为应会的内容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以够用为原则,所学的知识都直接用于维修项目。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个实例作为支撑,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或验证。
(4)选用自编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5)网络仿真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
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与素质来组织教学。把企业的工作标准规范,作为教学和实训的标准,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体验和感受到一种职业操作氛围,逐步形成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1.教学设计思路
(1)设计学习情境典型故障现象;
(2)查找汽车维修资料,提出故障现象的排除过程;
(3)根据故障现象的排除过程,总结出该学习情境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4)老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讲解该学习情境的专业知识;
(5)学生分组,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故障排除,并讲解排除思路,传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6)学生参照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自己动手排除故障,老师做适当的指导;
(7)老师进行总结和评分。
2.教学方法
(1)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每个工作任务都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
(2)实行启发式、互动式和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达到1∶1。
3.理论教学
实施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中注重与实例相结合,以启发引导为主,辅助课堂讨论的生动教学。适当对本行业人才的素质和修养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
自主制作实用的教具,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实物、操作视频等教学手段,将实景再现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让学生进行现场操作训练,以提高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
课堂实训与课堂讲授交叉或同步进行,根据内容要求可以先现场观察,再理论教学;也可以先理论教学,后课堂实训,或现场对实物剖析讲解。
实践的过程中采取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自主训练的方法。通过这两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企业现场教学
为了更好地使教学与生产零距离,视需将课堂搬到企业工作现场进行企业现场教学。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现场教学,将企业的设备和 在修车辆等作为教具,完全实现学做结合,将实战融入课堂教学中。
6.网络教学
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汽车构造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远程网络辅导,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在线试卷、网上答疑等学习平台,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7.课外活动
成立汽车课外学习小组,利用现有设备和课外时间, 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8.考核方式
教学质量控制综合化,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将考核的方式由单一的理论测试改为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的综合考核方式,以提高应用能力。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各占考核成绩的50%。过程考核包括素质考核、工单考核、操作考核三项。过程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共同评定。
特色与创新
1.变“应知”为“应会”
采用现场教学,把职业岗位环境引入课堂。教师不是把有限的课时过多地放在“为什么”的理论探究上,而是将重心转移至“做什么”、“如何做”的技能培养上来,兼顾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实现。
2.采用“行动引导”教学法
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为目标。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式,辅以教具、图片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3.教学质量控制综合化
将考核的方式由单一的理论测试改为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的综合考核方式。以模块为单位,一个模块作进行一次考核。过程考核包括素质考核、工单考核、操作考核三项。过程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共同评定。形成“1135”考核模式 。
4.实训场景生产化
实训项目尽可能与生产一致,要求学生一切行为严格遵照生产实际的操作规程来进行。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体验和感受到真实职业氛围,把企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作为教学和实训的标准。以解决实践问题来讲授所需知识点,强调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