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安全事故频率指标
『壹』 安全管理目标中: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6‰以内是个什么概念依据又是什么 求教各位安全达人。
比如:工厂有1000人,6‰的意识是,一年之内事故人数不超过6人。
依据:一般是根据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情况自行设定(这个标准应该是比较低的,1000人的企业1年事故人数达到6人次,说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已经迫切需要改善了!)
『贰』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知多少
基于消费者诉求,在政府的推动下,商车险改革在国内推行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资料显示,推行商车费改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条款费率形成机制,让商业车险费率水平与风险更加匹配。费率改革渐入深水区,但是对于车险保费厘定,与车险相关的安全指数,消费者又知之多少呢?4月6日,在重庆举办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媒体说明会”对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作了详尽说明。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保险保险费率制定中,车辆安全性能已成为重要的车型定价因子。车辆安全性能作为车险行业费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的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基于此,早在去年11月,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就联合发布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框架”。此次保险、汽车行业跨界合作研究,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顶层设计。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董事长李开国表示,安全指数是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从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性四个分指数研究工作,为消费者购车用车、车险保费厘定、汽车安全研发提供参考信息和数据支撑,另外通过测验国内不同车型的安全系数,为保费计价提供行业基础。
安全指数体系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从汽车保有环节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等方面,以指数为呈现形式,将汽车产品隐性特征显性化和定量化,从汽车使用者和保险的角度客观评价车辆的安全特征及使用经济性:
1)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耐撞性方面,通过国际汽车维修研究理事会(RCAR)低速工况测试,对车辆前、后部的零部件受损情况及受损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维修经济性方面,通过评估RCAR低速工况试验后车辆的维修费用(材料、钣金、喷漆),评估车辆的相对维修经济性。
2)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体系设计,参考美国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高速测试标准,通过正面25%小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挥鞭伤等典型工况的实车试验,采集假人伤害数据、车体结构变形数据、假人运动状态等数据并进行评价。
3)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参考全球行人保护测试规范,试验项目制定的依据是行人事故中的损伤分布和严重程度数据。行人事故中主要的损伤是人体小腿伤害、大腿伤害和头部伤害。通过对行人的伤害指标评价车对车外行人的安全系数。
4)车辆辅助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主要参考IIHS紧急制动规程,从事故防止的有效性和损伤减轻的有效性两个维度,对紧急制动性能进行测试评价。
安全指数相较于国内的CNCAP又有何区别呢?中国汽研总经理万鑫铭回答记者时说,安全指数与CNCAP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从保障乘客安全出发,但是关注点不一样,安全指数更加关注与乘客直接相关的“钱”的问题,也即保费,通过安全指数,险企保费计价就有了行业基础,车主的使用经济性也就有了衡量的标准。
对于“与安全指数相关的所有测试标准由谁制定的问题”,中国汽研专项工作部的郑孟如此回答:“会与保险行业共同探讨,而不是完全有自身制定,另外引荐成熟国家的标准,比如IIHS,RCAR等,但是目前已经着手从国情况出发,制定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另外针对如何选择测试车的问题时回答说,目前选车考虑的几个主要维度是近2年内上市车型的销量、车型保有量、车险出险频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年度目标测试车型数量,综合考虑各车型级别、价格、车险承保量,初步确定本年度评价车型候选。记者现场了解到,中国汽研每年投入测试的资金都相当大,并且都是自己出资购买测试车型。
安全指数关乎消费者的权益,那么各项安全指数的测试具体由谁执行呢?记者了解到目前成立有安全指数管理中心,打造京渝双实验基地。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中心副主任阮廷勇向记者介绍说,北京实验室以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指数为主(低速),重庆实验室以车内、车外、辅助安全指数为主(高速)。联合试验测评能力已经覆盖“指数”包含的所有项目。
“安全指数不仅为险企提供保费估价的依据,为消费者车险保费厘定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将督促车企从自身提高质量标准,对于进口车针对中国消费者存在的不公平待遇现象将是有力的打击方式,安全指数的出台,也是对进口车简配的有力回绝,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万鑫铭总经理如是说。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叁』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是多少(百万车公里责任事故率等)哪个法规或条例有这个规定的
驾驶员管理 ①制定并落实驾驶员行车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一人一档;②严格审查驾驶员的驾驶证件、从业资格和驾驶经历,符合条件的签订聘用合同;③客运车辆每日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公里)的,按规定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个小时,或者24小时内累计驾驶超过8小时;⑤及时掌握极端天气及路况信息,提示作业中的驾驶员谨慎驾驶;⑥驾驶员按照规定填写《行车日志》。
是要上面的内容吗?
『肆』 汽车修理厂事故占比多少为正常
一般情况,汽车修理厂没有说事故占比是多少,按正常来说是没有事故是正常的。就相当于我们二次维修,这就算是事故了,这都会对我们修理厂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伍』 工伤事故频率是如何计算的
工伤事故频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或部门工伤事故人次与职工总人数的比值。常见的指标形式是月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和年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月工伤事故频率=当月工伤事故人次/当月职工总人数×1000‰
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职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陆』 安全事故发生率怎么计算
安全事故发生率=(统计期限内事故总数/同期内事故的暴露人数)×100%。
根据1962年第10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会议的建议,工业事故的事故率在数值上等于在统计期限内,事故总数乘上1000000除以同期内全体在册员工的实际工时数。
这里的实际工时数是全体员工的工时数减去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工时数,单位为小时。若得不到实际工时数,工业事故发生率在数值上等于统计期限内事故总数除以同期内事故的暴露人数。
(6)汽车维修安全事故频率指标扩展阅读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柒』 汽车维修质量考核指标返修率高主要和什么有关
第六条汽车维修业户必须有明确的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员必须经过当地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并取得汽车维修检验员证,方可上岗。
第七条汽车维修业户必须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与企业维修类别相适应的技术管理、计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等规章制度。
第八条汽车维修业户在维修生产中必须遵守以下法规和标准:
(一)国务院发布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各项汽车修理技术条件,以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允许噪声及测量方法和汽、柴油车排放标准及测量方法等;
(三)交通部第13号令发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四)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汽车修理技术标准
从简单的开始:
1、汽车的构造……,各部件主要功能。
2、NVH、ECU
3、发动机工作原理,型号、主要区别。一般问题都是发生在发动机为核心的功能系统上的。
4、各种汽车的性能参数及评价标准。
『捌』 什么是事故统计指标
事故统计指标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是安全生产系统采集事故信息的依据,对一系列安全生活工作的合理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立相对指标是科学评价事故的基础,如果事故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就很难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预测。然而,我国目前统计报表填写不规范,事故统计报告资料不详,事故统计分析指导性差。1与此相比较而言,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早在1970年12月29日颁布《职业安全健康法》后,开始正式实施职业事故统计报告制度。该体系中的事故分析方法所采用的百万吨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采用。本摘要将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和世界普遍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以供读者参考。 一、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安全生产领域的事故指标体系包括五大绝对指标和四大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数量指标”或“总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社会现象总体规模和总水平。2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表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3 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的绝对指标涉及五大方面的内容:他们是事故起数(隐患、征候)、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损失工日(时)数、经济损失量等。其中,损失工日(时)数,是指被伤者丧失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时间。经济损失量是指劳动生产中发生事故所引起的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在内的一切经济损失。 而相对指标包括:1)相对人员:千人伤亡率、10万人死亡率、人均损失工日、人均损失等。2)相对劳动量:百万工日伤害频率、人均损失工日等;3)相对生产产值:亿元GDP死亡率;4)相对生产产量:煤矿行业为百万吨事故率等;交通综合:客公里、吨公里等;道路:万车率等;民航:百万次、万时率(征候)等;铁路:百万车次、万时事故率等。 二、事故频率指标和事故严重率指标 事故频率指标确定的是在一定工作人数、一定工作时间,在一定生产作业条件下,发生事故的频率,作为表征生产作业安全状况的指标。按照《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规定,我国按照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计算事故频率。 1)千人死亡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千人死亡率,即: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数X1000; 2)10万人死亡率某时期内平均每10万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0万人死亡率,即:10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数X 100000; 3)千人负伤率 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千职工中发生伤亡事故的人次, 即:千人负伤率=本时期内工伤事故人次/本时期内在册职工人数x 1000; 4)千人重伤率 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为千人重伤率,即: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局职工数 x 1000; 5)亿元GDP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年、季、月)内,平均创造一亿元GDP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6)亿元GDP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年、季、月)内,平均创造一亿元GDP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重、轻伤)人数。 7)千人经济损失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的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 8)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一定时期内平均创造百万元产值伴随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9)亿元GDP损失率一定时期内平均创造一亿元GDP伴随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伤亡事故严重率是描述工伤事故中人身遭受伤亡严重程度的指标。在伤亡事故统计中按因受伤害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来衡量伤害的严重程度。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按因受伤不能工作而损失劳动日天数计算。按照《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的规定,按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及按产品产量计算死亡率等指标计算事故严重率。具体指标如下: 1) 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100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即:伤害严重率=损失工作日数/实际总工时数X106 2) 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数,以说明伤害的严重程度,即: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数 3) 人均损失工日一定时期内职工人均损失程度,即:人均损失工日=本时期内因工伤之事故歇工日数/本时期内工伤事故人数 4) 产品产量死亡率 即采用在一定数量的实物生产中发生的死亡事故人数计算出平均死亡率。不同行业有所不同,常用的有百万吨煤死亡率、万吨钢死亡率、万辆汽车死亡率等,即:产品产量死亡率=年事故死亡人数/年生产的实物量 三、国外重要的事故统计指标 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7个国家常使用千人负伤率作为事故频率统计指标,而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等国则按300个工作日为一个工人数计算。除了用“人/人模式”作为事故的最基本统计指标外,一些国家还常用如下指标: 1)百万工时伤害频率(失时工伤率lost time injury frequency rate)表示某时期(年、季、月)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内,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导致的损失工时数。 百万工时伤害率=工伤损失工日(时)数/实际总工日(时)X106 实际总工时=统计时期内平均职工人数X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X8 2)FAFR(亿时死亡率, Fatality Accident frequency rate)指每年108工时(一亿工时)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它相当于每人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4000人中有一人死亡。 3)亿客公里死亡率反映各类交通工具(道路、铁路、航运、民航)单位人员交通效率的事故死亡代价。 亿客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客公里数X108文章参考:1)《事故分析预测与事故管理》,罗云、吕海燕、白福利著,P13页2)Http:.//www.manaren.com/data/1040002483.html3)http://..com/question/4097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