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国外拓展
① 我是汽车配件供应商,主要产品有汽车空调,汽车音响,车灯,轮胎,美容工具等,想开拓下巴西的市场。
2007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用品展
The 5th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Auto Accessories Expo 2007
时 间:2007年6月28-30日
地 点:广州新体育馆会展中心 (广州市白云大道南783号)
主办单位:FCE展览公司
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总公司
合作单位: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
海外招商:In Time Events L.L.C
特此鸣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汽摩配用品业商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装饰美容工作委员会、广州市汽车配件用品行业协会、广州白云汽车配件用品※ 展会背景
中国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汽车销售量达到600 万辆,汽车保有量近3563多万辆,预计2010年达到5669万辆。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轿车私有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为汽车用品及个性化消费市场带来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也为汽车服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中国汽车用品及服务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我国仅汽车用品行业产值就达420亿元,预计2010年汽车用品市场规模将达1900亿元。如此巨大的汽车用品市场需求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为迎合市场需求,FCE展览公司联合行业权威机构定于2007年6月28-30日在广州新体育馆会展中心举办“2007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用品展” (CHINA AAE’07),展会将深化活动内涵,秉乘推动行业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为商家提供一个拓展业务、技术交流、展示新产品、寻找合作伙伴的国际商贸平台。
※ 展品范围
汽车改装用品: 汽车玻璃、玻璃升降器,汽车轮胎、轮毂,汽车灯具,汽车天窗、门腕、门过胶、脚踏板、手柄、扶手,汽车座椅、方向盘、保险杠、行李架、雨刮器、雨刮片、风标,汽车防爆膜、隔热棉、遮阳用品,汽车大包围、隔音材料、引擎壳、排气管、消声器、消音减震器、防撞胶、电镀眉等;
汽车装饰用品: 汽车车罩、地毯、地板胶、座套、座垫、靠垫、靠枕、窗帘、方向盘套,手机架、眼镜架、钥匙扣、电须刨、点烟器、纸巾盒、保温壶、公仔、风铃、贴纸,定风翼、天线、排档锁、车牌架、备胎罩、轮眉、挡泥板、看位灯、冷光灯,静电带、静电放电器、气压表、温度计,桃木饰件等;
汽车电子电器: 汽车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汽车传感器、模拟器件、电控制动助力、电控悬架,车载电脑、电话、免提、对讲机,车载台,车载冰箱,汽车电动窗、中控门锁、逆变电器、充气泵、蓄电池、风扇等;
汽车影音设备: 汽车音响、喇叭,车载电视、DVD 、VCD 、CD 、MP3 、卡带机,汽车低音炮、功放、显示器、解码器、均衡器、扬声器、接收器等;
安全防盗用品: 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行驶记录仪,胎压安全监视系统,倒车雷达系统、智能倒车可视系统、后视系统,GPS车载卫星导航系统,电子地图、GPS电子地图、雷达测速器、汽车缓冲器,车载打气泵,车载监视器、摄像头,报警器,防盗器、防盗锁、车轮锁,远程防盗监控报警系统,液晶显示智能监控系统,机器人车警,监控移动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传感器探头等;
美容护理用品: 车蜡、晶亮釉、清洁剂、洗车液、汽车漆、漆面保护膜、漆面修复、玻璃防雾剂、玻璃修补剂、水箱补漏剂、低温补漏剂、抗磨剂、防腐剂、增效剂、原子灰、积碳净、雪种、冷媒、机油、润滑油、添加剂、制动液、粘合剂、密封胶、汽车洗车机、吸尘器等;
环保健康用品: 车内净化产品,空气净化器、净化剂、清新剂、,祛味剂、除臭剂,光触媒,汽车香水、香熏器、熏香油,防眩镜,汽车氧吧,汽车按摩仪、按摩器、按摩垫、按摩椅及汽车休闲、野营、旅游用品等;
汽车节能用品: 燃料油添加剂、提速节油器、燃油催化器、发动机增氧器等;
其它: 洗车、美容、保养、快修店连锁服务机构,汽车美容学校、培训与配套设施。
※ 展会优势
五大优势创中国最大汽车用品展
一、庞大的消费群体
广州是广东省会,广东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省份,毗邻港、澳、台,辐射东南亚,海、陆、空交通便利,市场辐射面广,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家用轿车拥有量全国第一,汽车保有量居全国之首,汽车销量占我国的三分之一,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拥有众多的汽车用品的消费群体。
二、中国第三大轿车生产基地
随着丰田、日产、本田的落户,广州本田第二工厂、东风乘用车公司的相继投产和扩产,韩国现代、法国雷诺、日本日野等项目的上马,广州以轿车为龙头的汽车工业新格局已形成,广州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轿车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已列为支撑广州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广州市政府大力推动汽车用品与零配件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广州的年产汽车规模超过16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达到3600亿元,其中汽车用品及零配件的产值达到1600亿。广州的目标是承接国际汽车用品与零部件生产的转移,成为汽车用品与零部件的“全球供应商”。广州汽车工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为汽车售后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多维的组织推广
以整合营销的方式,积极协调社会资源(生产商、贸易商、经销商、连锁机构、媒体、专家学者、社会名流、行业组织、政府机构、国外合作方的协助)和组织方的资源(人力、财力及多年的专业组织、策划经验),并以立体式的宣传策略,着重吸引传媒、商家和消费者的注意力,着力打造展会的影响力和参与效果。
四、积极的组织理念
组委会秉承:“诚信、务实、精细、创新”的理念,坚持以品牌战略思维全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用品专业盛会,并积极与国外机构和厂商开展合作,着眼使CHINA AAE’07成为中国一流的国际知名展示交易会。
五、最佳展示场地
广州体育馆是举办展会的理想圣地。建筑气势宏伟,充满现代气息,馆内空间高、敞亮、无柱,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紧靠广州火车站、地铁2号线,多条公交线路直达、交汇于此,专线快巴直达新白云机场,周边聚集众多专业汽车用品配件市场,在此展馆举办展会,势必获得最佳展示效果。
※ 同期活动
2007中国广州国际汽车音响大赛
2007中国广州国际汽车零配件展
※ 展会日程
报到布展:2007年6月26-27日 展出时间:2007年6月28-30日 闭幕撤展:2007年6月30日
※ 目标观众
汽车制造商、改装厂、改装行、改装店,汽车工业设备制造商、汽车用品零配件制造商、贸易商、代理商、经销商、终端用户,汽车工业园、汽车用品配件市场、超市、连锁加盟店、4S店,汽车保养及美容中心、汽车维修中心、汽车修理厂、汽车轮胎店,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汽车后市场经销商,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领域专家、学者、权威媒体、投资公司及国内外有志于汽车后市场投资创业人士、汽车服务行业、汽车爱好者、车友会、俱乐部、商务机构、汽车维修检测行业相关部门、汽车交通运输部门、政府主管部门、汽车行业协会、专业媒体等。
※ 观众组织
CHINA AAE’07将是一次立足泛珠三角,依托内地、辐射亚太、放眼世界具有进出口双向导向型的现代化国际性专业贸易盛会。主办方将保证所有参展商能透过本次专业展会有效的产品推介及形象展示,并最终达成市场成功推广销售之目的。专业观众的组织和邀请是组委会工作重点之一,主办方将引进国际先进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政府、协会、生产企业、媒体资源及主办方庞大的买家数据库,通过直邮、传真、电子邮件、拜访、VIP邀请、即时推广、广告传媒、展前预览、专业观众在线登记、行业展会推介、专业媒体推介、展商邀请、行业协会组团、国际合作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组织专业人士到场参观采购。
主办方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全国范围内超过100家大型汽车整车市场、汽车用品市场、汽车零配件市场携手对展会进行宣传。邀请组织全国各地区所有汽配用品市场及全国各地协会会员单位参展参观。
② 如何开拓汽车配件出口业务
拓展国外市场, 拉来客户
留个联系方式给我。详细聊
③ 汽车配件展会国内外都有哪些
国外汽车配件展会太多了,给你列举两个17年最近的展会,如果想了解更多就上展易网。
2017年阿尔及利亚国际汽配展 举办时间:2017-02-27 至 2017-03-02
2017年哈萨克斯坦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 举办时间:2017-02-28 至 2017-03-02
④ 汽车配件的发展趋势
在一定时期内,中国汽车配件正在遭受着汇率大战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拉高产品附加值来抵御汇率和通胀的问题,还要放长眼光着眼未来,把握汽车零部件的未来趋势,打有把握的仗。从在一定时期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有以下四大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并购重组活跃。
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额较低,与销售额高达百亿美元的跨国巨头相比,中国汽配企业规模明显偏小。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向来以廉价而闻名,跨国大型企业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不但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范围逐渐延伸到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2010年已经有多家零部件跨国企业通过合资等途径来华建厂。
国内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未来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规模化的零部件企业集团。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比整车更急迫,如果没有大的零部件企业出现,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极其困难。在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2.汽车配件企业积极实施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程来看,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与汽车工业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发展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战略选择。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
3.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将成为潮流,但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
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但是中国规模巨大的制造业和质优价廉的特点短时期内不可能一下转变,因此汽车零部件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
在一定时期内,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理性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养潜在核心供应商;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分散采购目的地,与其它新兴市场进行对比决定采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采购的进程。
据分析,尽管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谨慎,但未来十年内,出口和国际化仍将是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的主旋律。主要原因有:
1)汽车零部件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中国供应商提高国际化发展步伐意识是必然的,一些已初尝国际采购成果的企业传递了相当积极的信号;
2)中国零部件企业特别是配套市场的零部件供应商,其竞争环境越来越残酷,国际化将是差异化的主要出路之一;
3)经过这几年的快速成长,相关的配套厂商已达到10亿以上的规模,具备了一定国际化拓展的经济实力;
4)外资/合资企业也将加大出口力度,让中国真正成为制造中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汽车配件新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在一定时期内中国汽配产业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诸如产业基础差、结构不合理以及研发不足和缺乏名牌等等,综合说来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把全面提升汽车汽配行业竞争力作为指导行业的主要目标。如今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汽配企业需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面对市场竞争,汽配行业要加快产业兼并重组步伐。如果没有大的零部件企业出现,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在国际上就没有话语权,采购成本也下不来。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十一五期间,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为零部件企业实施产业整合、优化升级提供了条件和有益的借鉴,零部件企业要审时度势,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自觉、主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的一些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已经走出国门。比如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后,加速实现了技术、人才和经验的积累,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宁波华翔集团旗下宁波劳伦斯汽车内饰公司签下收购英国捷豹路虎旗下真木件制造中心协议;此前,还有京西重工收购美国德尔福制动和悬架业务、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万向收购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向轴业务等一系列海外收购活动。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收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打破外资企业掌控关键技术和市场局面的战略越来越明显。
⑤ 汽车配件现在出口哪些国家, 应该怎么找国外客户啊有没有做外贸的厂家给说一下找客户的方式
这里有些有价值的外贸汽配,汽修,保养,维护,导航等的国外客户,你可以自己开发下试试。网页链接
⑥ 我是做汽车配件的怎样出口做外贸
如果楼主这边是有自己的工厂,想要开始自己做外贸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海风吹外贸B2B平台,海风吹专门帮助工厂来做外贸,平台下的外贸管家服务可以帮助工厂从零开始做外贸,构建自己的外贸团队,增大工厂的利润
⑦ 世界最大的5个汽配展请问是什么
2009印度尼西亚国际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展 2009.8.12-2009.8.15
2009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汽车、摩托车配件展 2009.9.30-2009.10.3
2009巴西改装车展 2009.10.14-2009.10.18
2009越南国际汽车零配件展 2009.9.3-2009.9.6
2009巴黎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工业展 2009.10.13-2009.10.18
2009土耳其国际汽车工业及配件展 2009.10.22-2009.10.25
2009美国拉斯维加斯汽配展(SEMA show) 2009.11.3-2009.11.6
2009美国拉斯维加斯汽配展(APPEX) 2009.11.3-2009.11.5
2009中东国际汽车、摩托车工业展 2009.11
2009法兰克福(上海)国际汽配展 2009.12.9-2009.12.11
2009沙特国际汽车及汽车配件展 2009.12.15-2009.12.19
2010俄罗斯国际轮胎展 2010.3.9-2010.3.12
2010美国中部卡车展 2010.3.25-2010.3.27
2010南非轮胎展 2010.3.4-2010.3.6
2010巴西国际轮胎展 2010.4.13-2010.4.16
2010德国雷芬轮胎展 2010.6.1-2010.6.4
2010英国曼切斯特轮胎展 2010.10.5-2010.10.7
2010皆可国际汽车配件展 2010.6.5-2010.6.10
2010法兰克福(迪拜)国际汽车配件展 2010.2.25-2010.5.27
2010莫斯科国际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及设备展 2010.3.10-2010.3.12
2010底特律国际汽车展 2010.4.12-2010.4.15
2010法兰克福(罗马)国际汽车展 2010.2.11-2010.2.14
2010乌克兰(基辅)国际汽车及配件展 2010.5.26-2010.5.30
2010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国际机车产品贸易展 2010.2.12-2010.2.15
2010日本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市场展 2010.3.18-2010.3.20
2010越南(河内)汽车、摩托车工业展 2010.6.9-2010.6.12
2010印度国际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展 2010.1.5-2010.1.11
⑧ 汽车半轴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内饰行业发展机遇及趋势
汽车内饰件处于汽车产业链中游的零部件制造领域,是汽车制造的重要环节。根据汽车产业链结构,汽车产业以中游的整车制造为核心,围绕整车制造,中游已衍生出汽车设计、生产准备、零部件制造、汽车再制造、协作配套件和总成制造等领域,共同形成了汽车产业中游的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经过长期发展,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形成了以整车配套市场为主、以整车制造商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型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分支,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的竞争格局按供应商层次划分,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内饰件总成系统,二、三级配套供应商通常为一级供应商提供相应内饰件总成的部分配套产品。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相应降低,企业数量随之增多,市场竞争也越激烈,行业整体集中度偏低。
总体而言,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基本形成了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格局。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整合加速,汽车内饰件市场供需格局趋于稳定,行业将呈现集中度提升的发展趋势。
2、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整体向好,汽车内饰件市场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中国汽车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自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二年保持全球第一。近年来,虽然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但整体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且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安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95亿辆,结合我国2021年末总人口数量,千人汽车拥有量较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仍具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公路基建等配套水平来看,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逐年增长,公路密度逐年提高。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469.52万公里,公路密度48.91公里/百平方公里,2020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1万公里,公路密度54.1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年复合增长率2.58%。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基建配套水平仍具有一定提升空间。《2020国际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日本公路密度分别为73.2公里/百平方公里和96.8公里/百平方公里,德国、英国、法国公路密度则高达170~210公里/百平方公里。因此,随着我国民众出行需求与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汽车需求仍存在提升空间,从而相应带动汽车内饰件的需求。
从汽车升级换代来看,汽车消费也在大众化车型日益普及的同时逐步向中高端车型发展。伴随着汽车消费的升级,汽车产业在保持环保化、轻量化发展的同时,开始往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持续推动汽车内饰件向轻量化、舒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日渐成熟的汽车配套产业链,给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品牌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大型跨国供应商采购模块或零部件。以我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配套产业链日趋完善,国产自主品牌和外资、合资品牌在内的诸多企业在国内建立汽车制造基地,进一步带动了包括汽车内饰件在内的零部件配套供给。
与外资、合资品牌相比,国产自主品牌具有性价比高、服务好、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同时技术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未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国产技术的积累,将持续为国内研发及生产能力较强的汽车内饰件企业带来进口替代的良好发展机遇。
此外,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发展良好,零部件出口额总体稳定。海外疫情的反复拖累了部分海外供应商的生产,而国内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可为其拓展海外业务提供窗口期,将有利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在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浪潮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内饰件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多种环境问题显现,市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大力推行。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力争到2025年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的发展愿景。目前,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我国的国家战略高度,并且成为了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之一。
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对内饰件的材料、工艺等提出了不同甚至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电控、电机、电池等“三电”系统所需的结构件需求,为已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上游配套供应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3、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汽车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汽车行业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此后近十年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然而自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下滑,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导致汽车内饰件行业也因周期性波动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2)生产成本上涨影响企业效益
近年来,生产成本增加是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如土地租金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口红利”消失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生产成本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车内饰件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削弱了在激烈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对我国汽车内饰部件行业发展来带一定影响。
(3)“芯片荒”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随着汽车电子的深入普及,汽车对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自2021年以来,全球芯片短缺现象持续加剧,芯片供不应求导致汽车等下游企业无法正常生产,部分整车厂商被迫减产或停产将减少对汽车内饰件的需求,从而对汽车内饰件行业带来一定冲击。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马来西亚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汽车行业芯片供应逐步改善,有望推动汽车产销的逐步恢复。
5、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整车制造商对汽车外观、生产成本、材料强度、环保性能及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进而对汽车内饰件的技术含量、可靠性能、精密程度和节能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汽车内饰件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型市场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的背景下,整车制造商必须及时推出新的车型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整车的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了整车开发的必然趋势,往往要求供应商在产品策划和概念开发阶段就参与到整车产品的开发中,通过并行同步开发缩短整体开发时间。新进入企业往往受制于初期技术实力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低,多只能涉及少数类别内饰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且产品质量及性能难以有效保证,因此短期内较难形成竞争力。
(2)质量体系认证壁垒
由于汽车行业对于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及其管理体系提出了标准要求,例如IATF16949、QS9000 等质量认证体系,尤其是IATF16949已成为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汽车制造国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选择配套供应商的公认质量标准。IATF16949质量认证体系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等多个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取得认证的周期长、难度大,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进入门槛。
(3)资金壁垒
汽车内饰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布局生产基地、购置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并根据内饰件设计结构对外采购或自行开发对应的模具,此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需垫付较多的营运资金以保证原材料采购等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饰件企业需要持续重视研发投入,以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技术、性能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
(4)客户资源壁垒
汽车内饰件直接影响汽车的质量、成本、及整车性能,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内饰件质量和稳定性要求十分严格,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通常会建立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评审标准。因此,除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外,竞争者仍需通过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评审,方能进入金字塔型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通常评审内容主要涵盖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组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整体审核程序较为复杂,汽车内饰件企业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与整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鉴于此,汽车制造商倾向于保持现有的供应商数量和供应链体系的稳定,通常会与被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的内饰件制造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对于拟进入汽车内饰件行业的企业而言,在缺乏客户积累的情况下,严格、复杂的供应商审核程序将构成其一大进入壁垒。
4、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环保化、轻量化需求带动汽车内饰件的轻量化发展
近年来全球各国汽车节能减排标准日趋提高。在节能环保技术、轻量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绿色汽车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汽车行业呈现环保化、轻量化发展趋势。
以塑料零部件为代表的轻量化零部件以其较低的密度和优质的性能特征,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金属零部件,“以塑代钢”已经成为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无识别结果升级的重要方向。轻量化零部件木仅岛饺藏轻车身重量,减少由惯性带来的制动距离,改善车辆行驶安全性,提升车辆的操作性能和加速性能,而且还能减少汽车排放,带来更好的驾驶和环保体验。
(2)汽车“新四化”趋势促进汽车内饰件的舒适化、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消费需求层次进一步升级,越来越看重汽车带来的隐性附加价值,传统汽车开始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方向转型,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时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在2020年到2025年将会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的自动驾驶,2025年至2030年可能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40 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有3/4是智能驾驶车辆;而在汽车网联化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我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
汽车内饰件作为组成汽车的主要基本单元之一,涉及产品众多、技术广泛,是影响汽车美观度、舒适性和驾乘体验的重要因素。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不断提速的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发展,各类具备科技感的内饰产品将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汽车内饰件的舒适化、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内饰件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触屏或语音控制的隐藏式部件,既保证了功能部件的实用性,又提升部件应用的科技感,同时部件不使用时可置于隐藏状态也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内饰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
(3)汽车高端化需求的提升将进一步提高汽车内饰件的品质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推动了豪华汽车品牌需求的攀升,尤其针对诸多二次购车的消费群体,豪华车成为其换购的目标类型。豪华品牌由于契合了消费者的精神追求,具有持续的增长动力,诸多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都相继推出了豪华高端品牌,例如吉利领克、长城WEY、奇瑞星途等。自主品牌高端车型不断推向市场促使了我国豪华车销量从2010年的仅30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253万辆,在2018年汽车行业出现拐点的发展形势下,仍然持续上涨。随着销量的持续增长,豪华车也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将更大幅度带动内饰件品质的提升。
(4)受益于生产和研发往新兴市场转移,内饰件行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全球化品牌汽车制造商通常把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开发工作安置于本国,支持全球产品设计,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大型跨国供应商采购模块或零部件。随着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的逐步开发,诸多汽车品牌开始在其国内建立汽车制造基地,并配套零部件供给能力。
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无论从零部件质量还是价格方面均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的逐步兴起,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鼓励支持,汽车生产和研发逐步往全球新兴市场布局,为包括汽车内饰件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汽车内饰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1章 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背景
1.1 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
1.1.1 行业研究背景
1.1.2 数据来源及统计口径
(1)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2)行业统计方法及数据种类
1.1.3 行业定义及分类
(1)汽车内饰的定义
(2)汽车内饰主要分类
1.2 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1.2.1 行业产业链结构简介
1.2.2 行业上游供应市场分析
1.2.3 行业下游应用结构分析
1.3 汽车内饰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3.1 行业区域结构分析
1.3.2 产品应用结构分析
1.4 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竞争状况
1.4.1 市场波特五力分析
1.4.2 市场竞争方式分析
1.4.3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2章 国内外汽车内饰行业总体产销形势
2.1 全球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1.1 全球汽车内饰产销规模分析
2.1.2 全球汽车内饰行业竞争格局
2.1.3 全球汽车内饰区域销售结构分析
2.1.4 全球汽车内饰行业规模预测
2.2 发达国家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2.1 美国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2.2 日本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2.3 德国汽车内饰行业产销需求分析
2.3 汽车内饰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2.3.1 汽车内饰行业进出口状况综述
2.3.2 汽车内饰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2.3.3 汽车内饰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2.3.4 汽车内饰行业进出口前景
(1)行业出口前景
(2)行业进口前景
第3章 中国汽车内饰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3.1 汽车内饰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3.2 汽车内饰行业供需形势分析
3.2.1 汽车内饰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3.2.2 汽车内饰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3.2.3 汽车内饰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3.3 汽车内饰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第4章 中国汽车内饰上游供应市场分析
4.1 改性塑料市场分析
4.1.1 改性塑料应用特点分析
4.1.2 改性塑料供给情况分析
(1)产量分析
(2)全国改性塑料行业总产值分析
(3)全国改性塑料行业产成品分析
4.1.3 改性塑料需求情况分析
(1)全国改性塑料表观需求量分析
(2)全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产值分析
(3)全国改性塑料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4.1.4 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分析
(1)企业规模结构分类
(2)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4.1.5 改性塑料市场前景分析
4.2 汽车内饰面料市场分析
4.2.1 汽车内饰面料市场容量分析
4.2.2 汽车内饰面料行业特点分析
4.2.3 汽车内饰面料市场竞争分析
4.2.4 汽车内饰面料发展前景分析
4.3 塑料合金市场分析
4.3.1 塑料合金市场规模分析
4.3.2 塑料合金生产企业分析
4.3.3 塑料合金应用特点分析
4.3.4 塑料合金国内生产状况分析
4.3.5 塑料合金市场前景分析
4.4 合成纤维市场分析
4.4.1 合成纤维产量规模分析
4.4.2 合成纤维国内技术发展分析
4.4.3 合成纤维价格走势分析
4.4.4 合成纤维发展趋势分析
4.5 内饰涂料市场分析
4.5.1 内饰涂料产量规模分析
4.5.2 内饰涂料生产企业分析
4.5.3 内饰涂料技术发展分析
4.5.4 内饰涂料发展前景分析
4.5.5 内饰涂料发展趋势分析
第5章 中国汽车内饰行业细分产品分析
5.1 汽车坐垫分析
5.1.1 汽车坐垫应用特点分析
5.1.2 汽车坐垫生产工艺流程
5.1.3 汽车坐垫市场需求分析
(1)商用车市场车垫需求
(2)乘用车市场车垫需求
5.1.4 汽车坐垫价格分析
5.1.5 汽车坐垫市场规模预测
5.1.6 汽车坐垫发展趋势分析
(1)汽车手编坐垫逐步向四季垫过渡
(2)汽车坐垫风格由商务逐步转向时尚
(3)仿冒坐垫市场缩水,品牌化成为趋势
(4)工艺上的创新成为新的热点
5.2 汽车方向盘市场分析
5.2.1 汽车方向盘应用特点分析
5.2.2 汽车方向盘生产工艺流程
5.2.3 汽车方向盘市场需求分析
5.2.4 汽车方向盘价格走势分析
5.2.5 汽车方向盘市场规模预测
5.3 汽车挂件市场分析
5.3.1 汽车挂件应用特点分析
5.3.2 汽车挂件市场需求分析
5.3.3 汽车挂件发展趋势分析
5.4 汽车香水市场分析
5.4.1 汽车香水市场规模分析
5.4.2 汽车香水应用特点分析
5.4.3 汽车香水发展趋势分析
5.5 其他汽车内饰市场分析
5.5.1 安全气囊应用特点分析
5.5.2 安全气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5.5.3 安全气囊市场规模分析
5.5.4 安全气囊供应商分析
5.5.5 仪表板应用特点分析
5.5.6 仪表板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1)硬塑仪表板
(2)吸塑仪表板
(3)半硬泡仪表板
5.5.7 仪表板供应商分析
第6章 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分析
6.1 汽车配件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1.1 汽车配件发展规模分析
6.1.2 汽车配件市场销售渠道分析
6.1.3 汽车配件市场企业分布分析
(1)汽车配件供应商
(2)汽车配件经销商
6.1.4 汽车配件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6.1.5 汽车配件市场前景分析
6.2 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2.1 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容量分析
6.2.2 汽车维修保养线上渠道分析
6.2.3 汽车维修保养行业竞争分析
6.2.4 汽车维修保养发展规模预测
6.3 汽车整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3.1 汽车整车市场容量分析
(1)中国汽车销量
(2)中国汽车保有量
6.3.2 汽车整车企业分布分析
6.3.3 汽车整车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1)汽车生产企业品牌排名前十企业
(2)乘用车生产企业品牌排名前十企业
(3)商用车生产企业品牌排名前十企业
6.3.4 汽车整车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6.4 汽车再制造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6.4.1 汽车再制造市场容量分析
6.4.2 汽车再制造企业分布分析
6.4.3 汽车再制造市场结构分析
(1)汽车再制造区域结构
(2)汽车再制造产品结构
6.4.4 汽车再制造发展规模预测
6.4.5 汽车再制造市场前景分析
第7章 汽车内饰行业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
7.1 广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1 广东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2 广东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3 广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2 山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2.1 山东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2.2 山东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2.3 山东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3 浙江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3.1 浙江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3.2 浙江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3.3 浙江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4 江苏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4.1 江苏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4.2 江苏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4.3 江苏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5 吉林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5.1 吉林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5.2 吉林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5.3 吉林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6 四川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6.1 四川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6.2 四川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6.3 四川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7 重庆市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7.1 重庆市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7.2 重庆市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7.3 重庆市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8 辽宁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8.1 辽宁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8.2 辽宁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8.3 辽宁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9 安徽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9.1 安徽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9.2 安徽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9.3 安徽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10 上海市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0.1 上海市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0.2 上海市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0.3 上海市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11 北京市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1.1 北京市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1.2 北京市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1.3 北京市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7.12 湖北省汽车内饰市场发展情况
7.12.1 湖北省汽车内饰产量分析
7.12.2 湖北省汽车内饰需求分析
7.12.3 湖北省汽车内饰市场前景
第8章 中国汽车内饰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8.1 汽车内饰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8.2 重点汽车内饰企业个案分析
8.2.1 A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2 B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3 C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4 D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5 E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8.2.6 F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9章 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分析
9.1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9.1.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法规及政策解析
(2)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9.1.2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行业与其他关联产业关系分析
9.2 汽车内饰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9.2.1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市场准入壁垒
(2)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4)渠道壁垒
(5)品牌壁垒
(6)其他壁垒
9.2.2 行业季节特征分析
9.2.3 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9.2.4 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9.3 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9.3.1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1)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9.3.2 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行业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3)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4)行业产品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9.3.3 汽车内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2)汽车内饰行业供需前景预测
9.4 汽车内饰行业投资风险分
⑨ 我是做汽车配件外贸的,想开发属于自己的国外客户怎么办发了很多邮件都是石沉大海的,MSN也不行。望指点
估计是你开发信写的不怎么好吧
建议上福步论坛多多学习,那里有很多高人,也有很多学习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⑩ 国外汽车配件有哪些品牌没在中国
接下来就几大零部件总成的外资占领情况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以下企业均为外商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利润全部或部分流向了国外;而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国产化的零部件公司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因为利润仍然留在中国。
1、汽油发动机:
毫无疑问,日本三菱几乎垄断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的汽油发动机供应。在中国整车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三菱公司在当时中国汽车界巨子仰融先生的牵线搭桥之下,1997年在辽宁沈阳设立航天三菱、1998年在黑龙江哈尔滨设立东安三菱,分别生产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为当时的哈飞、东南、华晨等公司配套。随着1999年前后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在它们建设之初都不能自产发动机的情况下,三菱在华投资的这两个发动机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着实赚了不少钱。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东安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3,华晨骏捷,东南蓝瑟、菱悦、希旺,哈飞赛马、赛豹,众泰5008,风行景逸,长丰飞腾……
使用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6,华晨尊驰、骏捷,金杯海狮,奇瑞东方之子,福特全顺,江淮宾悦,上海英伦TX4,帝豪EC8,东南菱悦、君阁、戈蓝,江铃陆风,海马3,柳汽风行MPV,长丰猎豹,长城哈弗、嘉誉,华泰特拉卡,北汽域胜、骑士,福田蒙派克、风景,郑州日产奥丁,中兴无限、威虎,曙光傲龙、旗胜……
2、柴油发动机:
在轻型柴油发动机方面,五十铃无疑是王者。这家日本柴油发动机和商用车巨头早在1984和1985年就在中国四川重庆和江西南昌分别成立庆铃汽车和江铃汽车,开始生产五十铃皮卡、轻卡和与之配套的4JB1发动机。随着福特全顺、福田风景等轻客的下线,五十铃发动机更是在轻客市场找到了蓝海。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皮卡、轻卡、轻客上用的柴油机都采购自五十铃或使用五十铃技术生产。
在重型柴油机方面,美国康明斯公司则独占鳌头。这家美国独立发动机制造商仅在整机生产方面就在中国建立了4家公司:东风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重庆康明斯、福田康明斯,配套范围则涵盖了东风、陕汽重卡、重庆铁马、福田欧曼等重卡企业,宇通、金龙、青年、中通等客车企业,以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等工程机械企业。可以说,康明斯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重型柴油机市场。
3、电喷系统: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目前国内生产的所有汽车上都必须安装电喷系统。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属于丰田集团)几乎垄断了所有中国电喷市场份额,其中德国博世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超过了60%。
从自主品牌到外资品牌、从轿车到卡车、从汽油车到柴油车,中国消费者每买一辆车就会向上述三家外企贡献上千元的利润。
4、重型变速器:
美国伊顿、德国采埃孚两家公司不仅控制着全球重型变速器的研发和销售,更是几乎垄断了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早在1980s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伊顿和采埃孚就将重型变速器制造技术分别有偿转让给了陕西汽车制造厂和四川汽车制造厂,为当时同期引进的斯太尔重卡车型配套,两者后来演变为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的两大霸主:法士特和綦江齿轮(綦江县是凤姐的家乡)。
现在,两家国际变速器巨头均已在中国设厂。美国伊顿1997年在上海独资设厂生产重卡变速箱,专注高端市场;2003年与法士特、湘火炬合资成立伊顿法士特齿轮(西安)有限公司,为中国重汽、东风、一汽、福田等厂家配套;2004年与一汽合资成立一汽伊顿变速箱有限公司,主要配套解放重卡。
德国采埃孚1998年在苏州独资设厂生产客车用变速器,2004年与上汽合资设厂生产轿车用变速器,2005年在杭州独资设厂生产卡车用变速器,2010年又与多年的合作伙伴綦江齿轮实现合资进一步拓展中低端市场。
无论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如何惨烈、利润率如何下降,潜伏在幕后的伊顿、采埃孚两家外企都会偷笑着坐收渔利。
5、轿车变速器:
丰田控股的爱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商以及全球第5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各个角落。1996年合资成立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手动变速器,尔后于2003年变为外商独资企业;2004年合资成立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生产自动变速器。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外资品牌有:保时捷、悍马、雷克萨斯、沃尔沃、吉普、三菱、马自达、现代、起亚、铃木、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五十铃、日野、大发……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合资品牌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北京奔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长安铃木……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自主品牌有:比亚迪、东南、长城、华晨、长安、名爵、荣威、一汽奔腾、东风风神、广汽传祺……
亲爱的愤青们,如果要抵制日货请问我们能买什么车?
6、汽车内外饰部件:
以美国江森自控、德尔福(原通用汽车零部件分部)、伟世通(原福特汽车零部件分部)、法国佛吉亚为代表的跨国零部件巨头,不但为国内汽车厂商制造座椅、仪表台、扶手、车门内饰、车顶内饰、保险杠、车灯、雨刮、空调等内饰、外饰部件,更是在车型设计之初就参与内饰与外饰的设计。上述几家公司为几乎所有的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内饰与外饰部件。
7、天窗系统:
从高端的劳斯莱斯、宾利到低端的奇瑞、夏利,车上用的天窗竟然都来自同一公司——德国伟巴斯特。德国伟巴斯特1936年获得第一个天窗专利,现在在全球汽车天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伟巴斯特为几乎所有的国内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供货。
8、轮胎:
从低端的韩国锦湖、韩泰,到中端的美国固特异、意大利倍耐力、日本邓禄普、普利司通、优科豪马,再到高端的法国米其林,无一不是清一色的外资。国产轮胎的市场大多仅局限于微型车和商用车。
9、汽车外观设计:
不但会计师事务所领域有全球四大,汽车设计领域也有全球四大:博通、宾尼法瑞那、乔治亚罗、意迪亚,来自意大利的这4家公司为全球所有主流汽车公司设计过外观。
博通一直是兰博基尼、菲亚特、玛莎拉蒂的稳定合作对象;宾尼法瑞那则与法拉利结为挚友,几乎垄断了法拉利的全部产品设计,1950s初还生产了27000部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车型,通用也是它的常客,请宾尼法尼亚设计了别克Lido50、凯迪拉克敞篷车、雪佛兰鲁米娜MPV、第二代大宇旅行家(即国产的别克凯越)等车型;大名鼎鼎的乔治亚罗则设计了大众高尔夫、帕萨特、奥迪80、布加迪、西亚特、菲亚特熊猫、朋多、乌诺、蓝旗亚Delta等多款经典车型。
1996年宾尼法瑞那为哈飞汽车成功设计了“中意”微面,标志着全球四大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宾尼法瑞那先后又设计了哈飞赛豹、路宝、江淮同悦、奇瑞A3和M14、长丰飞腾等;乔治亚罗的作品则有华晨尊驰、骏捷、一汽奔腾、东风风神H30等;意迪亚则有第一代别克君越、陆风风尚、长安CM8、奔奔和海马3等作品相继问世;博通作品较少,目前只有昌河爱迪尔和奇瑞瑞麟G6。从2004年开始,它们干脆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宾尼法瑞那有1/3的业务来自中国,意迪亚的中国业务则占总收入的40%。
10、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德国FEV、英国Ricardo是当今全球三大独立发动机设计公司,再加上专注于柴油机领域的意大利VM,四家公司垄断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设计公司,向包括奔驰、宝马、福特、通用在内的几乎所有汽车整车及发动机制造企业提供发动机设计服务及发动机测试设备。AVL因2006年向奇瑞出售发动机技术而在中国一夜成名。其实AVL在中国的足迹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李斯特先生早在1926年到1932年就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1987年,AVL协助机械工业部制定了《中国内燃机发展系列型谱》、《中国柴油机烟度排放标准》;1999年与国家科技部合资成立了厦门海腾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目前AVL在中国的客户主要有:奇瑞、潍柴、锡柴、大柴、上柴、云内等。
与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处于同一城市的意大利VM公司,上世纪曾为路虎揽胜、罗孚800、阿尔法罗密欧提供过发动机,现在使用VM柴油机的车型则包括凯迪拉克CTS、吉普大切诺基、自由人、雪佛兰科鲁兹、科帕奇、景程、克莱斯勒大航海家等。2004年开始,江铃、华泰、长丰、长城、上汽相继购买了VM的柴油机制造技术及关键生产设备后开始生产自己的柴油机。
德国FEV早在1980s就开始向广西玉柴出售发动机技术,目前其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上汽、华晨、陆风、玉柴、云内等。
英国Ricardo早在1930s就开始向伦敦巴士和法国雪铁龙提供柴油机,近些年的主要成就是为奥迪R8和布加迪威龙设计了DSG变速器、帮助宝马优化K1200系列摩托发动机、帮助迈凯轮设计了其第一款发动机M838T等。目前Ricardo在中国的客户包括:一汽、上汽、长城、力帆等。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包这一速成方式,但中国企业的外包跟外企的外包有着本质区别。外企是把自己不屑于干的流程外包给中国企业,而中国企业则是将自己不会干的流程外包给外企。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30年前就享受过中国当今高速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没有及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至今还在充当发达国家制造基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