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保养企业职业健康危害
A. 汽车修理厂油漆工职业危害有哪些
长期做喷油漆工作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油漆的主要成分含有甲醛,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有:
1、刺激作用:甲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可使人眼部干涩、流泪、视力模糊、鼻黏膜水肿、咽喉不适、皮肤瘙痒。
2、毒性作用:可引起头晕、失眠、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损害,腹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消化系统损害,咳嗽、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损害。
3、还可导致免疫力下降、月经紊乱、不孕症、新生儿畸形等,儿童和孕妇对其尤为敏感。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甲醛既是致癌剂又是促癌剂,有可能导致鼻咽癌、肺癌、皮肤癌、白血病、结肠癌等。
B. 维修单位存在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如何分析,识别和控制
楼主可以参考以下资料,再根据维修职业的特点选择。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因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程序。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的重点是现场调查。而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重点则是根据项目的设计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提供的工程设想,进行资料调研和类比调查工作。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工程分析、危害筛选等过程。
1收集资料
主要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① 建设项目概况;
②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副产品情况;
③ 生产工艺情况;
④ 生产设备情况;
⑤ 所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与毒性指标;
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⑦ 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现场调查
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 原料、辅料等加料口位置及其密封情况;
② 毒性大、常温下挥发性强、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岗位(物品)的管理;
③ 防尘、防毒、防噪声等卫生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运行情况;
④ 维修或抢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
⑤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的关系;
⑥ 应急救援预案落实与演练情况。
3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
②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名称与用量或产量,
有害杂质含量等;
③ 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况;
④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4危害筛选
在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现场采样监测、进一步定量识别的依据:
① 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性大、毒性高;
② 现场浓度(强度)较高、出现机会多;
③ 作业人员接触人数多、机会多;
④ 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
⑤ 有采样职业卫生检测国家标准。
对于一些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等还不能全面定性识别的建设项目,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等先进设备进行实测,以免遗漏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包括资料调研、类比调查、工程分析、主要危害因素预测等过程。
1资料调研
主要包括:
① 全面研读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
② 重点排查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副产品
情况;
③ 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选择情况;
④ 拟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与毒性指标。
2类比调查
为正确识别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选择与拟建项目或评价单元相同的生产装置进行类比调查。通过类比对象现场调查,了解拟建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强度。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 类比对象与拟建项目在原料、工艺、设备、防护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点;
②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名称及其用量或产量,有害杂质含量;
③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的情况;
④ 维修或抢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
⑤ 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生产设备及职业卫生防护情况;
⑥ 类比对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⑦ 类比对象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⑧ 类比对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⑨ 类比对象历年劳动者健康监护结果,以及劳动者对现场有害因素的感
受等;
瑏瑠类比对象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并非每个建设项目都能找到有说服力的类比对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分评价单元类比的方法,以评价单元为单位分别找出类比对象。如果仍找不到类比对象,可以采取工程分析法、经验法等其他方法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3工程分析
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找不到类比对象或类比对象不尽相同时,往往利用工程分析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
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识别:
① 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
②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名称及转化情况;
③ 产品和副产品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与含量;
④ 作业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况;
⑤ 所选设备运行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情况。
4主要危害因素预测
在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后,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危害预测、进一步定量识别的依据:
① 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性大、毒性高;
② 现场浓度(强度)可能较高、出现机会多;
③ 预计劳动者接触机会多;
④ 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和采样检测国家标准。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是工业企业的一项常规职业卫生工作。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对监测或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工程分析、危害筛选等过程。具体内容可参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但对下列
问题应给予关注:
① 认真查阅评价对象以往所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定期评价资料,从中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一手资料;
② 重点关注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产量、卫生防护设施是否有改变,并分析其改变对评价对象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影响;
③ 查阅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询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的自我感觉,从中发现可能遗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新线索。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www.zywsw.com/
C. 修车有职业病吗
当然有了,每个职业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姿势等等都有自己的职业弊病,修理工常见的职业病是腰锥间盘突出
D. 长期从事汽车维修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只要不是汽车沙板、喷漆。其他的危害小一点,尽量做到皮肤不接触机油和不食用机油,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
E. 维修岗位职业危害因素
维修岗位职业危害因素:
1、机械伤害,就是骨折这类的。 进入机器前要做好防护,例如安全插销,挂好维修警示牌,将操作界面锁死,防止施工时的误操作。
2、有毒气体伤害,比如煤气等。要佩戴有毒气体报警仪,佩戴氧气呼吸设备。
3、粉尘伤害,比如金属粉尘。带好防尘口罩,防尘呼吸面具等。
4、高空坠落伤害,比如维修天车或高空钢结构等。要系好安全绳。
5、辐射伤害,比如贝塔射线,伽马射线等,X射线虽然是无源辐射但是也还是要注意。防辐射有防辐射服,但最重要的是施工时一定要关闭射线源,再进入现场施工,同时注意观察一般带射线的装置都有声音或警示灯等装置。
F. 在汽车保养维修店上班会不会对身体不好
长时间在同一个工作岗位工作,肯定会有职业病,自己平时每年都要体检,对于身体常出问题的地方,多加注意。
G. 汽车钣金作业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这个职业还是比较健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职业病
汽车钣金工主要冷加工,通常指金属的切削加工,即用切削工具从金属材料(毛坯)或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层,从而使工件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如车削、钻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等。另外进行一些焊接作业。
冷加工过程中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
焊接过程中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电焊烟尘、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紫外线等
生产过程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就可能产生职业病,可能的职业病有:噪声聋、电焊工尘肺、锰中毒、电光性眼炎等。
但鉴于汽车修理钣金工工作量及作业时间不会很长,所以得职业病的可能性较小。
H. 汽车维修作业中有害因素主要包括
有机械性的,也有其它方面,如汽车修理行业涉及的危害主要包括电焊、喷漆等,其中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
I. 汽车机电维修职业危害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二、三类的小型汽修厂遍及全市城乡各个地区,其中大约80%的劳动者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由于作业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大,职业健康无保证等,使这一弱势群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亟须全社会的关注。
汽车修理行业涉及的危害主要包括电焊、喷漆等,其中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可导致劳动者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喷漆作业的涉及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可引起白血病;另外还有噪声、粉尘以及各类清洗剂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为此,用工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措施和及时的健康体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J. 汽车维修行业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也带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各大、中、小型汽修厂遍及全市城乡各个地区,其中大约70%的劳动者为外地来青务工人员,由于作业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大,职业健康无保证等,使这一弱势群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亟需全社会的关注。
汽车维修行业涉及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电焊、喷漆等,其中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可导致劳动者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喷漆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可引起白血病;另外还存在噪声、粉尘、汽油以及各类清洗剂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职业危害情况不容忽视。
为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要求:
加强汽车维修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卫生管理,强化职业病防治主体意识, 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包括:
1.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 加强作业岗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配备通风除尘等职业病防护设施;
3.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4.落实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评价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5.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6.履行危害告知义务,包括合同告知、作业场所公告和职业危害警示标志、教育培训等;
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8.对未成年工和女工等特殊群体的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