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售维修欺诈行为
⑴ 汽车销售商欺骗消费者怎么投诉
可以拨打315投诉,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1、和经营者发生纠纷后,如果要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该经营者,纠纷时间应当在两年以内,超过这个时间消费者协会就不再受理投诉。
2、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实行以地域管辖为主、级别管辖为辅、就近受理的原则,需要相关联的消费者协会协助的,相关的消费者协会应当给予协助。
消费者投诉时注意四点:
1、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处理,一般按管辖范围受理。
2、是当消保委未能解决时,消费者可请消保委作损害鉴定,提供证据。
3、是消费者要尽快选择申诉或起诉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4、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人民法院起诉都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⑵ 汽车销售欺诈怎么投诉
一、汽车销售欺诈怎么投诉
1、汽车销售欺诈投诉方法如下:
(1)消费者可以先和汽车公司协商;
(2)到消协投诉或者找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
(3)投诉或者举报不成,到法院起诉解决。如果是被欺诈签订的买卖合同可以要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
消费者求偿对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第六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包庇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去法院起诉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1、起诉书;
2、证据材料;
3、原告身份证以及证明被告的资料;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⑶ 你在4S店被“坑”过吗你如何看待4S店的乱象
很少有人进入4S店而不被坑,买车这事并不简单,尤其对于汽车小白,当你走进4S店,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车型,再加上销售人员的甜言蜜语,你很快就失去了主见,慢慢被带入4S店的节奏。
在车价透明的前提下, 提车要加价、选购车型要强行搭配保险、上牌、装潢等额外费用,已然成为了汽车4S店的潜规则。
而根据7月1日执行的新规,汽车经销商如搭售或者随意加价,商务主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并可给予警告或3万元以下的处罚。
不过,一些经销商已在研究对策,把服务费写进合同,让消费者吃哑巴亏。一旦有消费者拒绝搭售,很可能会买不到车,或被延时交车。
为何出现如此令人难以想象的乱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4S店需要挣钱。消费者和4S店只是利益关系,所以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是有各种所谓的购车“好事”,最好三思而后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把戏一直没走远。
4S店经常用的套路:
1、打着优惠名义的捆绑销售
4S店抓住人爱占便宜的心理,打着优惠大礼包或优惠购车的名义吸引消费者购车,表面上看,这些优惠条件的确诱人,可是当加上附加条件时可就不好玩了。
2、“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有时并不便宜
每年的9月和10月是汽车销售旺季,而很多车主就在这时候买车,想要等优惠捡便宜,然而事实是旺季上市没多久的新车一般都不会有优惠,而热销车型倒是有优惠,可是拿不到现车。
3、贷款买车免息套路你
有时候4S店会忽悠你贷款买车,说是厂家为促销搞的优惠,类似贷款买车三年免息的说法,有些车主觉得既然免息何必全款买车,自然就上了套。
然而事实是,虽然贷款免息,但是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手续费,所以若是销售跟你说贷款买车免息,你最好问清楚是否有手续费,免得上当。
⑷ 汽车销售种种骗局
汽车销售种种骗局
买车维修陷阱多
据中消协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汽车投诉依然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投诉量比上年上升了31.6%,位居商品类投诉增幅的第二位。那么,汽车行业在销售、维修、美容等方面,商家有哪些骗人的伎俩呢?
汽车销售黑幕
合同上大做手脚
车市上有一个行规,经销商往往通过办理购车附带费用(尤其是保险费)中获取大量返点利润。保险返点一般高达整个保额的20%至50%,最高者甚至到了70%,而一辆新车的保费一般超过车款的10%
由于购车合同上往往只开列保险项目,不列出实际的保险金额,也不注明是否收取代理费,这就为后期经销商擅自增加保额或者多收款留下了余地
另外,经销商从发出订单到最终从厂家拿到货,会有一到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段期限内,车辆的价格会发生浮动。如果价格下跌,经销商往往按照合同约定交车;但如果价格上扬,经销商往往推迟交车,将已经到手的车转卖给其他人,或者找理由毁约
为了给后期推迟交货留下空间,合同中一般不会把交货期限定死,也不会约定违约责任。而消费者在维权时,也很难进行“举证”
说明书如同雾里看花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汽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消费者普遍反映汽车说明书看不“明白”,尤其是进口汽车说明书,因写得太专业,像一篇机械专业论文,很难读懂;有的翻译水平低得连语法都不通
而通过非正常渠道买的汽车要么没有中文使用说明书,要么就是代理商自己翻译的,从而使消费者无法全面清楚地了解汽车的性能、售后服务等情况,给日后消费争议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进口汽车维权难
不少消费者反映,进口汽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经销商总是以中国路况不好、油的品质差、消费者操作不当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宣称全球客户一视同仁的同时,又强调以中国国情为主,让中国消费者彷徨在希望与失望之间
虽然法律上规定消费者有要求选择经销商或厂家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直接找国外生产厂家诉讼的成本太高,难度也大,消费者往往选择向经销商提出赔偿要求,然而进口车的流通环节又太多、太杂,绝大多数国内经销商不愿承担退车、换车的责任
汽车维修黑幕
配件收费混乱
汽修厂老板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利用汽车零配件规格、品种、生产厂家较多、价格悬殊巨大这一特点,从中乱收费。每款汽车一般都有好几种零配件,包括装车件、正厂件、厂家指定配套件、市场配套件和非配套件
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配件组成,汽车厂家不可能每样都生产。因此,会有大量的配套厂家为其生产,零配件生产厂家不同,质量也就不同,价格往往相差数倍,而汽修厂为了多赚钱,将零配件以次充好,乱收费也就不奇怪了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成都的汽车维修店普遍没有标明各类配件价格、工本费用等收费标准,大部分都是老板自己定价,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而那些没有执业资格、打着修车旗号无证经营的路边小店更是数不胜数。这些路边店技术低劣、配件供应渠道混乱,维修中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弄虚作假宰客等不道德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这是造成行业内恶性竞争、秩序混乱的重要隐患
只换零件不维修
据成都纱帽街一家维修商的`技工介绍,一般汽车上的零部件,除了部分一次成型的不能修复以外(如汽车上的三滤),其它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复使用的。但汽修工丝毫不加考虑就拆除这个零部件然后对车主说,这个零件不能用了,必须更换,因此车主往往要花几倍的冤枉钱。比如,长安车上的传动轴发出异响,更换需要花100多元,而实际上,购买一个万向节,只要20元钱就可以修好
车上更换下来的零部件,汽修厂老板往往当着车主的面扔在废材料堆,而等车主一走,马上捡回来,修复、喷漆之后又可以卖给别的客户。此外,电瓶、轮胎等部件现在还可以翻新,成为维修厂的又一个财源
夸大故障多收费
据很多“有车一族”的消费者反映,明明是小毛病的,一些汽修厂故意夸大故障,在经过一翻诊断后首先会告诉车主需要更换总成或者汽车大修;有的还说,不换就影响安全,看你是愿意花钱,还是愿意冒险
另外就是加大材料用量,比如清理发动机,本来只需要一瓶清洁剂就完全够用了,老板张口就要两瓶;胶垫、螺丝等小零件,动辄就要求多买几倍,用不完的,就顺理成章地进了老板的腰包。汽修技工更是千方百计地多磨工时,以此让车主多付工时费
质量报实习记者牟乃红记者张弛实习生任晓东报道
汽车惩劣·记者调查二
二手车交易骗局
骗术一:烂车扮靓卖高价
记者在成都市内几大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内看到,这些地方的每辆旧车都打扮得很整洁。但陪同记者前往暗访的一位汽车销售界的朋友却一一道出了其中的猫腻
在成都市红牌楼一处二手车交易市场内,一个商家指着一辆白色的长安车告诉记者说这辆车只跑了2万多公里
但随行的朋友却称:“挑二手车千万别看里程,看了也没用,主要看车况就行。”他介绍说:“车到这些二手车商手里的时候,其实他们也不敢保证这车的里程是真是假。因为要在里程表上做手脚太容易了,一个螺丝就能搞掂,而且没人能看得出来。”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有不少二手车都经过翻新。据朋友介绍,未改头换面前,这些旧车外貌惨不忍睹:外表漆面脱落,划痕累累,内部污垢堆积严重
而个别二手车商对这些外观不雅的二手车进行翻新后,其售价有了大幅度上升,利润十分丰厚。比如一辆进价20万元的进口二手车,花数千元进行翻新处理后,转手价格可高达30万元
骗术二:旧车评估随便说
在采访中,成都市民孙先生向记者诉苦:他有一辆2004年产的富康车,跑了5万公里,车况良好。平时他开车很小心,连小小的剐蹭都没有。现在他想换辆更好点的车,于是就打算卖掉这辆富康,那些车商估的价实在是太低了,让人接受不了
他认为,如果能够有一个专业的二手车评估机构来给二手车估价就再好不过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这种要求的消费者还真不少,他们都认为,现在这些商家在收购旧车时,乱说车况如何如何差,到了卖车的时候,却大肆说这车质量如何如何好。好坏都是这些二手车商说了算
骗术三:故意隐瞒售后服务
成都市民刘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红牌楼附近的一个二手车商手里买了一辆桑塔纳旧车,开了一段后发现底盘漏油,变速箱坏了。找到商家,对方根本不管。最后刘先生只好花了近1万元的费用进行维修
按交易流程,买车者要与二手车中介签订《旧机动车委托(购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对于售后服务,却没有合同规定
质量报记者张弛实习记者牟乃红实习生任晓东报道
汽车惩劣·业内人士
特约维修站竟用“三无”配件
津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陈经理:
一个商家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要和厂家联合,如果在售后服务中使用一些劣质配件,就违背了厂家的承诺,违背了商家的信誉。一般来讲,一个4S店,厂家对其都有严格的规范,维修店很难有其他小动作
但使用一些劣质配件的情况确实在一些特约维修店还是有发生。据我了解,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个别进口汽车特约维修企业。在国内组装的汽车,其特约维修站也有个别使用“三无”劣质配件。另外,如果一些急需配件的汽车,刚好遇到没有这类配件,就有可能使用一些非原厂的配件
以前的汽车能够开到2年不大修就很不错了,现在一些杂牌汽车,甚至是拼装车拿出来混水摸鱼,以低价位冲击市场,坑害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一定要认真选择汽车品牌,和有一定知名度的销售商,全面了解汽车各项功能,综合评定后在购买
质量报记者张弛实习记者牟乃红实习生任晓东报道
汽车惩劣·车市观察
买断销售考验车商
曾经,一度冷淡的成都车市让众多汽车销售商家伤透了脑筋,如何尽快地把现有的新车销售出去,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不过,尽管许多汽车品牌代理商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的牺牲者,但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买断销售却让一部分敢于冒险的厂家尝到了甜头
买断销售之风渐行车市
所谓的买断销售,就是拥有对商品销售的独立经营策划权,规模买断众多品牌商品,伺机打价格战
目前,车型变化越来越快、单一品牌经营风险已经逐渐承受起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于是,一少部分汽车经销商就开始尝试买断之路。2004年爆发的激烈价格战,却使得在暧昧多时的汽车买断销售的前景豁然明朗起来
自去年2月份成都置信精典汽贸首次买断上海大众两门高尔以来,成都车市首次出现买断经销这一经营业态
成都置信经典汽贸“首吃螃蟹”,自去年开业以来就颇受业界关注。此后,一些大胆的经销商也逐步对这种新兴的销售方式进行了尝试
有业内人士表示,多品牌买断有比单一品牌代理更大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在品牌经营的森严壁垒下,汽车经销商敢于尝试,也算是对传统中国汽车行业销售模式的一大挑战
厂家清库商家获利
如果说一、两家经销商买断某品牌的汽车产品,还属正常销售模式,但随后一大批汽车经销商的买断销售,却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买断销售让谁成了“渔翁”?
据了解,这些买断某品牌销售的商家,都是属于实力雄厚的企业。他们尝试用巨资买断的品牌,也都是具有稳定市场份额的车型
买断销售车辆的利润空间对于不同厂商来说相差甚远,但由于许多车型价格一次性买断可以有20%-30%的优惠幅度,对于厂商来说相比其以缓慢的高价销售方式获取利润要划算得多。因此,这种方式既让汽车厂家消除了库存车的烦恼,经销商在重新包装并销售后也可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对厂商双方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合作方式
在成都市西部汽车城,一位不愿透露的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经销商来说,买断销售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承担非常大的风险,首要问题就是销售渠道的畅通和资金的快速回流,而只有那些具有经济实力和销售能力比较强的经销商才具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所以,汽车厂家一般都只会选择那些具有雄厚实力的经销商来进行合作
中小商家日子难过
由于买断的汽车成本比其它汽车相对较低,这些买断产品的商家便利用这些低价汽车大打促销牌,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据有关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成都市内经销商买断销售的汽车品牌,其销量远远超过了没有买断销售的汽车
在位于红牌楼的一家4S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进行买断销售的经销商因进货成本低,降价的空间比较大,再加上他们所购进的车辆在生产日期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所有的消费者都涌向了这些销售店,使得他们的销售更加雪上加霜。此外,不少的中小汽车经销商都表示,对于那些有实力进行买断式销售的经销商,由于受到厂家的“偏爱”,享受着中小型经销商无法享受到的独特待遇,使得许多非买断品牌商家很难有力量与其抗衡
成都市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位专家表示,这种买断式销售的营销方式,将造成经销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没有买断实力的商家将被迫退出市场。他分析认为,随着少部分有实力商家买断式销售的成功,许多厂家为了消化以前积累的巨大库存,为了加快新车上市步伐,便会纷纷这一营销模式。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迫使厂家和实力强的商家合作,一批小经销商将被迫退出市场,最终形成行业洗牌
质量报记者李斌黄琴报道
汽车惩劣·律师说法
严惩消费欺诈规范汽车检测
经销商加价销售汽车的问题其实应属于违法行为。从表面上看,加价行为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没有违反相关的《价格法》等,这样做本身是在影响企业本身的形象。但从法律上来说,商家的这种擅自加价的行为属于不诚信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销售商利用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的紧俏情况,擅自加价,赚取利益,蒙骗消费者,这就构成了欺诈行为。这种加价行为在厂家这方是禁止的,但这也是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的方式
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强制性的法规予以制止,希望即将出台的“汽车三包”能对这个问题有解决的方法
消费者提出汽车质量问题,经销商让消费者举证,这是极度不合理的
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很多人对汽车的工艺、结构、性能等都不了解,因而让消费者举证是不合理的。在举证过程中,对于汽车的检测,需要有相关的检测机构,而对于检测机构的资格鉴定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进行规范。)
;⑸ 汽车维修欺诈可否三倍赔偿
法律分析: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⑹ 被汽贸店销售骗了怎么办
首先,要说明清楚的是被骗是什么具体事项?
一、买汽车销售部欺骗消费者怎么办
要求三倍赔偿。
如果汽车厂商或销售商存在故意隐瞒车辆真实情况,如故意隐瞒车辆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隐瞒车辆售前的维修记录以及车辆使用后故意更改里程等,都涉嫌构成欺诈;如果汽车厂商或销售商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比如将粉尘车以次充好,明显虚构电动车续航里程以及其他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选择的虚假宣传行为,同样涉嫌构成欺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汽车消费也不例外。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八)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九)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十)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十一)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二、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应具备哪些材料
消费者向消协投诉要提供文字材料或投诉人签字盖章的详细口述笔录。其内容如下:
(1)、投诉人的姓名、住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
(2)、被投诉方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
(3)、所购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日期、品名、牌号、规格、数量、计量、价格等;
(4)、受损害及与经营者交涉的情况;
(5)、凭证(发票、保修证件等复印件)和有关证明材料。
买汽车销售部欺骗消费者怎么办?要是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被销售部的销售人员给欺骗,车主可以保留证据之后去维权。消委会12315.
⑺ 汽车销售欺诈
法律分析:1、可以要求三倍赔偿。2、如果汽车厂商或销售商存在故意隐瞒车辆真实情况,如故意隐瞒车辆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隐瞒车辆售前的维修记录以及车辆使用后故意更改里程等,都涉嫌构成欺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⑻ 修车欺骗消费者怎么处理
汽车维修欺诈消费者的维权措施:
一、协商是首选的处理方法
协商是首选的处理方法,因其可以节省时间和维权成本。消费者可直接向修理厂提出汽车维修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返修、换件或赔偿损失的要求,协商时可将依据或证据告知或出示修理厂,但原件和重要物证一定要自己保存好。首先与承修方协商,要求对方承担补修、返工或者赔偿损失。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既省时又省钱,还可以避免双方的矛盾激化。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则可以申请有关机构鉴定。
鉴定是由消费者和修理厂共同要求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汽修质量责任认定。如果责任认定需要进行技术分析和鉴定、承修方和托修方共同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出面协调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技术分析和鉴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汽车维修质量鉴定的受理机关是各级道路运管机构,这一机构隶属各级交通局。该机构会做出实事求是的、具有权威性的技术分析和事故鉴定报告。
二、调节是处理纠纷的一种手段。
根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汽车维修承托双方因维修质量和履行合同发生纠纷时,如果承修方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以向道路运管机构申请组织技术鉴定和调解。调解是消费者申请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调解,此时机动车维修质量纠纷双方都有保护当事车辆原始状态的义务,必要时可拆检车辆有关部位,但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在场、共同认可。
三、鉴定是纠纷调解的必要条件。
汽车维修质量纠纷如果需要通过技术分析或鉴定进行责任认定的,技术分析和鉴定由汽车维修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质量检测或技术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拆检车辆有关部位时,当事双方必须同时在场,一致证实拆检情况,质量纠纷调解过程中拆检、技术分析和鉴定的费用在责任认定后由责任方按责任比例承担。
四、诉讼是质量纠纷的终结程序
诉讼是车主直接向法院起诉,可以不经鉴定程序、在调解失败后直接起诉。如果用户对鉴定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用户也可以不经过鉴定程序,调解失败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车主可以请求法庭适用"举证倒置责任",即由承修方承担主要举证责任,承修方应向法庭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按照正确的技术和工艺进行修理而且修理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如果提供不出这种证明,则可以推定维修质量不合格。车主应向法庭提供损坏实物、损失清单、发票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