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㈠ 在哪里可以找到汽车维修安全事故案例
课堂上就会专门安排这样的警示教育,提高大家对于安全操作的重视,比如螺丝的松紧等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安全意识。
㈡ 怎么写汽车维修案例
维修案例格式1,车型和维修时间。2,故障现象。3,验证故障。4,分析故障现象的机理。5,解决故障的过程。6,总结此次故障的维修经验。
㈢ 关于事故案例分析
关于特殊钢分公司“3.3”窒息死亡事故的事故快报
公司领导:
2008年3月3日16时30分,宝钢股份公司特殊钢分公司条钢厂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轻微吸入氮气。
事故发生后,艾宝俊副市长、市府肖副秘书长先后对事故救援做出指示,市安全监管局领导对救援和处置作出了具体部署。根据《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条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沪府[2007]77号)的要求,由市安监局牵头,市总工会、宝山公安分局、宝山区监察委、宝山区检察院组成事故调查组,赶赴现场并展开事故调查取证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安监局、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疾控中心、宝山区公安分局、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文波、股份公司总经理伏中哲等立即赶到现场了解和堪察事故现场,并到医院关心和安排抢救工作,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安全分管领导诸骏生和郭可中出差在外地,打电话到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对现场的事故分析和善后处理作出了具体的布置和要求。
一、事故简要经过
2008年3月3日16时30分,宝钢股份公司特殊钢分公司条钢厂酸洗热处理分厂MCF连续退火炉5号门开启发生故障,当班组长蒋冬军(男、26岁、上海人)与副组长吴凌超(男、26岁、上海人)在未关闭氮气开关的情况下,从6号门进入炉内查看,窒息昏倒。经过30分钟左右,其他人员发现后,当班作业长李冬春(男、27岁、上海人)与热处理工徐强(男、27岁、上海人)、热处理工马先红(男、33岁、江苏宿迁人)先后进入炉内施救,3人均昏倒。其余人员立即将徐强和李冬春救出,李冬春苏醒后提醒施救人员将氮气开关关闭,其余人员充入空气后,先后将马先红、蒋冬军、吴凌超救出,该5人急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抢救,蒋冬军和吴凌超分别于20时00分、22时50分经抢救无效身亡,其余3人于20时15分出高压氧舱,在病房进一步观察,目前3人无生命危险。
二、事故初步原因分析
经初步分析,操作人员在未关闭氮气开关并进行有效通风的情况下,同时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进入炉内检查故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施救人员未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辨识的情况下实施救援,是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下一步防范措施
1、 因该事故与去年“3.21”事故有较多的相同点,存在进入设备作业及抢救工作的盲目性。安监部立即将该事故通报全公司,要求各相关单位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
2、 3月4日,特殊钢分公司组织各二级部门领导到条钢厂召开事故现场会,通报事故经过,对初步分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管理上寻找缺失、从技术上制定有效措施,并举一反三地对照查找身边地隐患,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3、 3月4日公司将招集有关方面的安全专家,组成工作小组进驻特殊钢分公司,查找事故的原因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认真落实事故的“四不放过”。
4、 3月5日,集团公司将组织在沪所属各单位,在特殊钢分公司召开事故现场会,针对该事故的发生,要求各单位对照检查,确保在“两会”期间生产安全和人员稳定。
安全保卫监督部
2008年3月4日
㈣ 在汽车故障变速器维修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有哪些
汽修维修过程中危险源 :
一、千斤顶
使用千斤顶顶车时支架必须牢固,顶起和放下车辆时用力轻以免车辆突然落下造成人员伤害。
1、使用千斤顶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结实场地,用安全登按规定支撑点将车辆支撑稳固。
2、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
二、举升机
举升机工作时,存在人员触电、伤害、高空等危险因素。
1. 设备接地良好,电线无破裸漏,合理操作。
2. 举升和下降举升时工作范围内不得站人,应两人配合工作,一人操作,一人观察。
3. 定期检查举升机液压管接头的坚固情况,工作室观察压力表的压力。
4. 举升车辆时要按照车辆规定的位置进行举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 车辆举升时,车辆上的松散件和维修工件应取下,防止跌落伤人。
三、砂轮机
砂轮机运行过程中容易溅起颗粒,造成人员伤害,同时砂轮机及电缆必须绝缘良好,否则会出现人员触电。
1. 工作时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需佩戴齐全,不能正面打磨。
2. 开机前检查砂轮是否出现裂痕和松动,及时更换砂轮机,砂轮防护罩齐全。
四、空气压缩机
空气机使用过程中皮带飞出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定期检查更换皮带,定期检查皮带防护罩齐全有效,定期检查皮带轮固定螺母应紧固。
五、电瓶
充电时操作不当,易发生电瓶爆裂,电解液泄露事故
1. 电瓶充电时,保持通风良好,充电时打开电瓶盖。
2. 加液时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六、切割机
使用过程中易发生飞溅物、切割片伤人,人员触电事故
切割机在切割物件时,物件必须夹紧。
在使用前必须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电源线有无破损,切割片是否紧固,有无破损。
七、台钻
操作不当造成机械伤人、飞溅伤人、钻头折断伤人。
1. 钻厂地垫安装牢固。 2. 禁带手套操作。 3. 工间必须固定加紧。
㈤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别有哪些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是安全生产专业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它的基础就是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辨别。目前辨别的方法主要由两种,第一种是按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表中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两张表格所列的内容对现场进行比对(辨别)。主要包括: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具体表现略)
2、使用不安全设备(具体表现略)
3、手工代替工具操作(具体表现略)
4、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具体表现略)
5、不安全装束(具体表现略)
6、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具体表现略)
(每种项目下,都列有具体的行为)
二、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
无防护罩
无安全保险装置
无报警装置
无安全标志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无接地
绝缘不良
厂房无消音装置、噪声大
危房内作业
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
其他
(2)防护不当:
防护罩未安装在适合位置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防爆装置不当
采伐、集体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放炮作业阴隐蔽所有缺陷
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其他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通道门遮挡视线
制动装置有缺陷
安全距离不够
挡车网有缺陷
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摄氏度含有锋利倒棱
其他
(2)强度不够:
机械强度不够
绝缘强度不够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其他
(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
设备带“病”运转
设备超负荷运转
其他
(4)维修调整不良:
设备失修
地面不平
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其他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乏或有缺陷
(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合安全要求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1)照明光线不良(略)
(2)通风不良(略)
(3)作业场所狭窄(略)
(4)作业场所杂乱(略)
(5)交通路线的配置不安全(略)
(7)地面滑(略)
(8)储存方法不安全(略)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第二种危险有害因素辨别法是按照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4大类:
第一大类,人的因素:
一、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1)体力负荷超限(2)听力负荷超限(3)视力负荷超限(4)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 心理异常(1)情绪异常(2)冒险心理(3)过度紧张(4)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1)感知延迟(2) 辨识错误(3)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行为性危险
1、指挥错误(1)指挥失误(2)违章指挥(3)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1) 误操作(2)违章作业(3)其他操作错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二大类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2、电伤害3、振动危害4、非电离辐射5、明火 低温物质6、标志缺陷7、防护缺陷8、噪声9、电离辐射10、运动物伤害11、高温物质12、信号缺陷13、有害光照14、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爆炸品2、易燃液体3、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4、放射性物品5、粉尘与气溶艘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7、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8、有毒品9、腐蚀品10、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基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三大类,环境因素
一、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1、室内地面精2、室内作业场所狭窄3、室内作业场所杂乱4、室内地面不平5、室内梯架缺陪 6、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酷7、房屋基础下沉8、室内安全通道缺陷9、房屋安全出口缺陷10、采光照明不良11、作业场所空气不良12、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13、室内给、排水不良14、室内涌水15、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二、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1、恶劣气候与环境2、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3、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4、作业场地不平5、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6、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7、地面开口缺陷8、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 门和围栏缺陷9、作业场地基础下沉10、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11、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12、作业场地光照不良13、作业场地空气不良14、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15、作业场地涌水16、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三、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1、隧道/矿井顶面缺陷2、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3、 隧道/矿井地面缺陷4、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5、地下火6、地下水7、冲击地压8、水下作业供氧不当9、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四、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强迫体位2、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 3、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第四大类,管理因素
一、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二、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1、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2、操作规程不规范3、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骼4、培训制度不完善5、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㈥ 汽车故障案例分析在哪找
汽车故障案例分析可以上汽车维修技术论坛、易修网、中国修车论坛、汽车爱好者论坛、汽车之家论坛上找。
对于汽车常见的一些问题也应该懂得如何去判断,如何去处理。
1、汽车油表不准
诊疗意见:关于油表指针的下降速度率不相同这一现象,有可能是设计上的问题,有些车型的油表本身就不是依照线性方式设计的,前半程慢、后半程快这一现象应该是比较正常的。
油表指针为不稳定,可能是油表的油位传感器有问题。如果确认加满了油以后,表指针没有到顶,应该是油表的显示器有问题。这些问题到修理厂检修一下就可以了。
2、汽车电动车窗突然自动下降
诊疗意见:一般高级轿车在电动车窗的设计上都会安装一个防夹功能,可以避免由于意外操作造成的人员伤害。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如果车门顶框内部镶有部分物体,车窗升到此部位的时候,传感器会启动防夹功能,使车窗下降。
另外,有时候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电压的原因会使玻璃无法沿着轨道顺利上升,也会导致防夹功的功能的启动。这种情况下,最好到特约维修站进行一下调节,检查一下是否有异物影响车窗升降,并进行调整。
3、汽车车灯密封不严
诊疗意见:由于车灯密封不严,在清洗和下雨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进水,而当内外温差较大的时候就会形成雾气。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高温烘烤,车灯的材料一般都是塑质,如果烘烤温度过高,很在可能会造成车灯外表软化变形,影响使用和美观。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汽车维修六个常见故障经典案例分析
㈦ 车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一、 1、某重型机器厂二金工车间起重工陈某负责为各种加工机床上料。2005年6月3日10时,陈某指挥吊车准备吊运半成品的机车大轴为一台机床上料。
2、陈某采用铜丝绳单根穿扣捆绑法吊大轴,将铜丝绳熟练地套上后,未仔细将绳扣对准轴中心便指挥起吊。大轴吊起后陈某为使吊件平衡用手压住轻的一头并跟车行进。
3、当快到要上料的机床时,陈某喊车工李某,因机声嘈杂,李某并未听见。这时吊轴经过机床尾,机床尾后侧的工具台案挡道。陈某未及时绕过,扶轴头的手脱离,偏重的大轴突然砸向机床面。正在给机床导轨注油的李某躲闪不及,左手被砸在床面,造成手背手指多处粉碎性骨折。
事故原因
单根绳吊大轴,即使拴位在中心,吊运行进中也会因摇摆而一头偏低,但吊位高便不碍事。陈某每天多次吊轴,拴绳经常不在中心,便不以为然,麻痹大意。有时因运料位置较近,便吊住不高,直接用手扶吊件随行。这次送料本来拴位偏离很多,扶吊件行进中未考虑到这台案阻路,快到位时与车工配合不当,又未及时指挥吊车,造成突然脱手,吊件失重,轴头砸伤人及砸坏设备的事故。
防范措施
1、吊重型大轴最好采用两点拴位法。单绳拴法必须拴正中心并高吊行进,以免碰物。到位后慢慢放下并人工配合扶轴上卡盘。严禁手扶吊物同时跟吊车行进。
2、给重型机床上料前起重工和机床工应互打招呼,作好准备,吊运中应协调配合,严格遵守起重搬运安全规定。
1986年9月10日下午,某水泥厂包装工进行倒料工作,开机后,库不下料,于是手持钢管,站立在螺旋输送机上敲打库底。库下料后,准备下来,不料因脚穿泡沫拖鞋,行动不便,重心失稳,乱了方寸的左脚恰好踩进螺旋输送机上部10cm宽的缝隙内,正在运行的机器将其脚和腿绞了进去。立即停车并反转盘车,才将其腿脚退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原因(2)
1.包装工未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而是穿着泡沫拖鞋,在凹凸不平的机器上行走,失足踩进机器缝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螺旋输送机10cm宽的缝隙上部没有盖板或防护罩等安全设施,是导致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3.水泥厂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制度不落实,明显的隐患没能得以消除。
措施(3)
1.上班时间,劳动者必须按规定穿着劳动保护用品,绝不允许穿着拖鞋上岗操作。
2.设备、设施本身的缺陷,事故隐患必须予以消除,螺旋输送机10cm宽的缝隙如果不是工艺所必须的,则应当予以封闭;如果是工艺或是操作规程所不可避免的,则应在其上部加设盖板或防护罩等安全设施,确保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
3.水泥厂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订周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上岗人员实施全员、全面的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设备、设施本身的缺陷、事故隐患,还要检查人员着装和精神状态;必须组织技术力量消除缺陷,事故隐患。
2000年1月30日,山西某公司复肥一车间维修工李某、杨某等人值班,他们在生产现场进行巡检维修工作,给设备加油时,发生了一起未遂事故。事故过程是这样的,李某给A滤机减速机完油后,又要给B过滤机减速机加油,他本应下A平台爬梯再上B爬梯给B减速机加油,这样做就万无一失。可是他为了图省事、走捷径,偏要横跨平台(A、B设备平台相距800mm),当时李某只顾跨越平台没有注意到上方的横梁,当跨越时安全帽的头部撞在了上方的横梁上,反弹后人坠落到下方运行着碳酸钙皮带运输机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被正在B过滤机处维修的同事杨某发现,杨某迅速拉了拉绳开关,停止了皮带运输机,避免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也救了李某一条命。
事后厂里对这起未遂事故非常重视,在全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在全体员工中展开了分析、讨论,就怎样汲取事故教训,人人写下了体会和保证书,同时,对李某违章作业罚款100元,对杨某紧急停机避免事故奖厉200元,并制定了防范措施,把过滤机平台防护栏杆加长加高,将A台与B台之间的间隔改成了过道,加设了防护围栏,使之达到本质安全。这起未遂事故虽然过去了,但通过此事故反映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要加强教育。厂里要求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带着感情抓安全,站在保护人民生命的高度去教育职工,进现场上岗位以安全为天职,以规程为准绳,去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
二是深化现场走动式安全管理。即走一走,看一看,查一查,谈一谈,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工作情绪、生产环境,及时消除思想、情绪、环境等隐患,使职工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从职工10大“违章心理”剖析领导安全生产心态)
五、衣服未扣好 绞死背轮下 2003年7月29日早晨7时35分,东岭矿碎石车间的岗位职工正在打扫岗位卫生,为岗位交接班作准备。由于生产任务紧,皮带运输机仍在运输矿石。11#皮带岗位操作工吴好强象往常一样冲洗岗位上的皮带运输机。为能按时下班,他不顾皮带还在运行,习惯性地用橡胶水管冲洗皮带运输机的各部位。他一边干活一边想:快冲、快完,好下班回家洗个澡,然后进城参加同学聚会。当他冲洗完皮带南面的平台后,水管要收拣到皮带的北面去。这时,吴好强走近皮带的主动轮与减速机*背轮处甩水管过皮带,因*背轮缺安全罩,吴好强的上衣也未扣好,在使劲甩水管时,飘起的上衣被*背轮螺杆挂住旋转,将吴好强绞死在皮带减速机*背轮下面(其状惨不忍睹),时年22岁,一颗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吴好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中“严禁在设备运行中冲洗岗位及隔机传递工具物品”的规定;二是岗位上存在事故隐患,即减速机*背轮缺安全罩,没有及时整改;三是吴好强习惯性作业,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㈧ 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有哪些
造成车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
多年来部队各级领导严抓车辆管理,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对履行职责,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拓建以及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机械故障、气象因素、环境道路等因素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潜在心理素质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直接影响车辆驾驶的质量。目前,消防部队驾驶员均经部队内部择优录取、选拔培训、考核合格后充实到各单位投入执勤。
复杂道路环境影响
交通的载体是道路和车辆,道路的宽敞、平坦程度直接影响驾驶员驾车心理。譬如:高速公路上行车,交通秩序良好、视野开阔、车距适中、匀速行驶,驾驶员心理负担较轻。
隐藏机械故障影响
车辆维护保养缺位隐藏着车辆事故杀机。消防部队一般没有专业车辆维修人员,驾驶员通常一专多能,既要会开车还要会修车。
车辆交通事故的应对措施
车辆安全管理向来是各单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各单位都有安全措施,但安全隐患的苗头时有存在。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驾驶员从驾校学习结束后跟车实习阶段,指定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担任“实习教练”。
㈨ 汽车维修安全主要包括哪两大内容
主动安全:主要作用是预防事故发生
被动安全:一旦事故发生,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保障生命安全。
主动安全装置:ABS 防抱死系统 EBS 机械式防抱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