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561越野车
① 新款军用车
你说的最好是悍马或吉普,我也超喜欢悍马!悍马H2 、悍马H3、 悍马HX、 悍马H1 都是不错的。 不过H1已经停产,HX应该是还未上市,外形和性能都相当棒!
但是H3好像中意的人比较多,一些相关资料我给你个连接:http://db.auto.sohu.com/model_1358/trim.shtml
http://db.auto.sohu.com/model_1358/oil.shtml
中国军用越野车中常见北汽的勇士,东风的猛士,沈飞猎鹰,长丰猎豹和枭龙。普通基层部队用北汽勇士车多些,特种兵用猛士和枭龙的比较多(都是防美国悍马车),高级军官用猎豹车多些。当然更高级的军官也有奥迪之类的车
② 英国汽车品牌"越野路虎"和"悍马"是一个品牌吗如不是,能详细介绍下这两个汽车品牌
悍马是美国的!
美国AMG公司以生产悍马(Hummer)而扬名世界。AMG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自行车制造商乌特,1903年成立越野(Overland)汽车部。1908年,约翰.威利购买了越野汽车部,并于1912年成立威利斯-越野(Willys-Overland)汽车公司,生产威利-骑士汽车。二战期间的1940年7月11日,美国军方向135个企业发出了研制一种轻型侦察车的招标书,条件苛刻而且时间紧,有福特等三家公司揭标,其中一家就是威利斯-越野汽车公司,生产最早期的吉普“WillysMA”。后来军方综合三家企业的产品优点,以WillysMA做基础,委托威利斯-越野汽车公司重新进行标准化设计,这种标准化车就是WillysMB。至二战结束时,威利斯公司生产了36万辆WillysMB吉普车。
1953年,商人凯赛购买了威利斯-越野汽车公司,更名为凯赛-吉普公司。1970年美国汽车公司(后被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兼并)购买了凯赛-吉普公司,又改后为吉普公司,该公司由商务汽车部和政务汽车部等两个独立部门组成。1971年政务汽车部成为美国汽车公司子公司-AMG汽车公司。1980年AMG承接美国军方另一宗军车设计任务,设计出Hmmwv越野军用汽车。1983年美国LTV公司从美国汽车公司手中购入AMG汽车公司。1992年,AMG又转入了Renco集团。同年,借助于在海湾战争中的优异表现,第一辆民用悍马面世,即悍马越野车,立刻赢得了众多青睐。由于优异的运行性能,被业内外人士誉为“越野车王”。
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从AM General取得了悍马的商标使用权和生产权。
罗孚(又称陆虎)集团原是英国一家古老的汽车公司,罗孚(Rover)是北欧的一个民族,生产自行车时就使用罗孚作商标名。1904年生产汽车,仍以“罗孚”为车牌名,由于罗孚民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海盗民族,所以罗孚汽车商标采用了一艘海盗船,张开红帆象征着公司乘风破浪、所向披靡的大无畏精神。
1966年罗孚公司并入利兰汽车公司,成为利兰公司的美洲虎-罗孚-凯旋部,1988年被英国宇航公司收购,1989年正式更名为罗孚集团,1990年又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在技术和资金上进行合作,1994年终于被德国宝马公司接管。现该集团生产的汽车产品分为三类:越野车、轿车和MG跑车。2000年3月,福特汽车公司向宝马集团支付30亿欧元(27亿美元),以购买其旗下所有四轮驱动系列产品,包括RangeRover,Discovery,Freelander和Defender。
2005年7月22日,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开创了中国企业收购国外著名汽车企业的先河,收购合并之后的公司叫南京名爵汽车有限公司。
----车标-------
罗孚(Rover)是北欧的一个民族,由于罗孚民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海盗民族,所以罗孚汽车商标采用了一艘海盗船,张开红帆象征着公司乘风破浪、所向披靡的大无畏精神。兰德-罗孚是全球著名的越野汽车,标志就是英文:LAND-ROVER。
LAND-ROVER的品牌价值观:
③ “hummer”这种车的简介!!!
悍马家族
一提起悍马(HUMMER),你立即会想到那一种具有越野之王称号的车辆,尤其是在去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及战争后,你总能从电视中看到美国大兵驾驶悍马军车巡逻于巴格达街头,或者被袭击后的现场。但在电视上看到的是军用悍马,你不可能买到,你出再高的价钱也只能买到民用版悍马。性能及外形最接近军用悍马的民用版悍马是H1型,这是一款真正的越野车,它在美国的基本售价为10.5万美元。如果你出不起这个价,可以买悍马H2型,这是一款现在正在中国流行的SUV,它的基本售价为48800美元(在亚运村市场曾标出150万元RMB,现在标价为118万RMB)。从今年夏天开始,悍马H2 SUT也将开卖,它的价格至今还是个秘。SUT是什么?那是“运动型多功能卡车”的意思。在美国,卡车(Truck)一般是指我们中国人根本不正眼看的皮卡。在美国开皮卡就像是穿牛仔裤一样,不分贵贱和贫富,谁都可以开,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驾驶一辆皮卡比开轿车或SUV都更具“美国精神”。然而,悍马那高昂的价格把许多悍马迷拒之门外,它那宽大的车身也显得太霸道,它那“油老虎”式的大排量发动机也让不少人负担不起。
H3T——悍马小弟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产品。专为年轻人设计的小型悍马H3T概念车最近亮相,骤然间唤起了众多悍马车迷们的希望。H3T是一款单排皮卡车型,它虽是最小的悍马,长宽高仅为4443×1893×1795mm,但它继承了悍马H1的反叛造型特征,也拥有美国军车的DNA。H3T的两门两座式皮卡设计,是当今美国最为时尚的车身造型。
悍马H3T的外形就是皮卡,与它的三个哥哥H1、H2和H2 SUT都不同。它的顶篷可以电动打开,后窗也可以隐藏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驾驶室。H3T的机盖仍像它的哥哥们一样是向前打开,而是是半自动的。它的通过性极强,配用34英寸的轮胎,离地间隙高达11.5英寸,从而使其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达到51度和50度。虽然你一眼就可看出H3T是悍马家族成员,但由于车身尺寸要小些,线条也稍柔顺些,因此比它的哥哥们看起来更亲切些,至少没有H1那么野蛮,也没有H2那样张扬。同时,较紧凑的车身尺寸也让H3T显得更具动感和灵敏。
H3T的轮胎和内饰设计是与世界运动服装名牌耐克合作的产物。耐克将它在运动鞋上的制作技术应用在H3T轮胎上,使其不论在何种路面上都具有很强的抓地力;耐克在运动衣上的制作技术则运用在H3T的座椅面料上,这种面料不仅轻质,而且不需机械手段即可达到温暖如春或清爽宜人的效果。
以往的悍马车都是在通用全尺寸卡车平台上开发的车型,而H3T则是在通用中型卡车平台上设计的车型。它的四轮都靠近车身四角,采用四轮盘式刹车,前盘上设置了6活塞式卡钳,后盘则是4活塞式卡钳。
H3T配用通用的新型Vortec 3.5升直列五汽缸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350马力,升功率达到100马力/升。最大扭矩为474Nm。
悍马H3T概念车技术参数
高(mm) 1795
长( mm) 4443
宽 (mm) 1893
轴距 ( mm) 3012
轮距( mm) 前1650/后 1664
车重 (kg) 2109
发动机 3.5L 增压 I-5
排量(cc) 3460
功率 (hp / kw @ rpm) 350 /260 @ 6000
扭矩(lb-ft / Nm @ rpm) 350 / 474 @ 3600
变速 4速自动,AWD
悬挂 前:扭力杆,后:5连杆带螺旋弹簧
轮胎 285/65R19
制动 15英寸刹车盘, 6活塞卡钳
H1——悍马老大
4×4车迷们用“世界越野之王”来形容悍马H1一点也不过分。它是悍马车型中最接近美国军车的车型。
从哪开始介绍H1的越野性能呢?它406.4mm的最小离地间隙,几乎是任何其它4×4车的两倍。它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高达72度和37.5度,更是其它越野车型无法比拟的。它17英寸的车轮穿上37英寸的轮胎,也只有大卡车才能有这么大的脚。H1的最大爬坡度为60% (31°),最大侧倾度为40% (22°),涉水深度762mm。
悍马H1装备一种名为TorqTrac 4技术的四轮驱动系统。它可以自动通过向打滑车轮施加制动而降低打滑轮胎的转速,同时差速器自动将四个车轮的驱动力进行重新分配。如果你还嫌这些不够,你可以选配一种“越野冒险包”(Off-Road Adventure Package)。这套装置包括多种越野用装备,如前后伊顿(Eaton)锁止差速器,当你驾驶H1攀登岩石、爬大坡、过深沟时,可以按下一个按钮,前后差速器立即锁止,帮你渡过障碍。“越野冒险包”还包括一套12000磅的绞盘、越野专用轮胎等。
H1上的中央轮胎充气系统(CTIS)可以让驾驶者在需要时调节轮胎气压,如在冰雪路面、散沙或泥泞地段,你按下车中一个钮,便可将轮胎气放掉一些;再按一下这个钮,便可恢复原来气压。
H1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也不含糊,2004车款中标配有六碟CD,电加热风挡、轮胎气压监测(CTIS的一部分)、速降车窗、电加热外后视镜及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等。
2004款H1仍配用6.5升V8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205马力(152 kW) /3400rpm,在1800rpm时即可发出596Nm的最大扭矩,着实吓人。此指标分别比2003款高出7 kW和14Nm。
H1采用四轮独立悬挂并配可变比重载螺旋弹簧,前悬挂还配有稳定杆。刹车系统为四轮盘式及四通道ABS。
H2——SUV终结者
悍马H2的灵感来自2000年底特律车展上悍马H2概念车。当时人们把H2叫小悍马。其实,H2根本不小。只不过是悍马的原型车即H1的强大的功能使H2显得小而已。
H2继承了H1的优良越野性能,同时增加了一些舒适的功能。它是一款对悍马的大胆和年轻的演绎。在越野方面,H2能在50厘米深的河水中行驶,跨越40厘米高的台阶或岩石,或在沙漠中长时间穿越。
H1的车主一般包括有钱又有闲的人群,他们平均拥有6部以上汽车,从标准的轿车到劳斯莱斯和皮卡,他们买悍马是为了其特殊的形象和无比的功能。
H2是面向那些更年轻、更主流的消费者的。H2可做日常车辆使用,更可以用来做最极端的越野活动。H2主要面对以下两种人群:独立的硬汉们和成功人士。
对这两种人来说,H2都有吸引力。首先,那大胆的设计足以吸引人们的视线。而且品牌认知又特别明显,谁看见H2都会把它看成一部强大的越野车。H2看起来,感觉上都传达了一种力量感、权力感和控制感。这些都是以上说的那两种人群所追求的。具体地说,那些硬汉们更愿意开着H2去越野,去体验它那各种功能的极限。而那些成功者们则更愿意开着H2在公路上跑以显示他们的大胆和成功。所以根据这两种倾向,H2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配置。
H2的标准动力配置是通用汽车的VORTEC 6.0升 V8引擎。变速箱则是加重的4L65-E四速自动变速箱。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325马力,最大扭矩为385磅英尺。变速箱的四驱高速模式同时是H2的拖车模式。四驱模式为一体式的两速电控全时四驱系统。必要时,这个系统可以使减速比达到2.64:1。用这个减速比可以有效地翻越比较大的障碍。通过对减速比的控制,H2的变速箱用一档时的拖拽能力达到 6500磅。H2的前后扭力分配为 40/60。当前后差速器锁死时,可达到前后50/50 的扭力分配。变速箱的电控系统可以提供5种模式选择,包括后轴差速器锁死这一越野车在恶劣地形上最常用的模式。
H2继承悍马的衣钵,前后悬都很短,为H2提供了几乎最大化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在通用汽车的卡车里,H2的这两个角度都是最大的。底盘上的岩石护板更增添了H2的粗犷个性。护板包括一个大型的厚厚的防撞板、燃油箱下板和固定在车架上的摇臂护板。如果选装空调的话,还可以装上压缩机护板和挡泥板。
悍马H2技术参数
车型 2003悍马H2 SUV
车身型式 四门运动型多用途车
驱动型式 前置、全时4WD
发动机型号 6升、V8
排气量(cc) 5967
压缩比 9.4:1
功率(hp / kw @ rpm): 316 / 237 @ 5200
扭矩 (Nm @ rpm): 488 @ 4000
变速 四速电控自动
轴距(mm) 3118
轮距 前/后 (mm) 1763/1763
总长(mm) 4820
总宽(mm) 2063
总高(mm) 1977-2080
接近角 40.4°-41.7°
离去角 39.6°
最小离地间隙(mm) 255-267
最大爬坡度 60%
最大侧倾度 40%
前悬挂 独立悬挂
后悬挂 五连杆、螺旋弹簧
转弯直径(m) 13.5
制动 四轮盘式
轮胎 285/70R17
基本净重(kg) 2909
H2 SUT——顶级皮卡
悍马H2 SUT是H2的变型车。H2是一款SUV,即运动型多功能车辆,而H2 SUT则是SUT,即运动型多功能卡车(Sport Utility Truck)。它与H2在车身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后半部分,它的后半部分是敞开式的货箱,而H2则是完全封闭的厢式车身。H2 SUT的外形完全是悍马风格,方方正正的形状,轮廓分明的外表,坚强有力的线条以及几乎垂直的风挡玻璃等,都是悍马的显著特征。
2005款H2 SUT比H2更具多功能性,或者说它的功能更多。除了H2的一般功能外,它还可以在乘载四人的情况下装一些货物,此时货箱的容积高达30立方英尺。如何货物较大或较多,还可以将后排座后面的后车窗打开,并把后排座放倒,从而形成一个4英尺宽6英尺长的“床”。
按下一个按钮,驾驶者即可将所有四个侧窗和后窗隆下。再按下另一个开关,你还可以将车顶篷打开。此时你就像驾驶一辆敞篷车一样与自然完全接触。
悍马H2 SUT的前后悬都非常短,这样可以保证它拥有较大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前轮采用独立悬挂,后面为五连杆式悬挂。很有特点的机盖下面是6升的V8发动机,在5200转/分可产生316马力的最大功率。在4000转/分时产生360 lb.-ft的最大扭矩。变速器为四挡自动变速,并配合全时四驱系统。
悍马H2 SUT最早作为概念车在2001年的纽约车展上由施瓦辛格隆重推出,经过不断的改进后,定于2004年二季度开始销售。
悍马H2SUT技术参数
车型 运动型多功能卡车
车身形式 四门硬顶
车辆级别 全尺寸运动型多功能卡车
竞争对手 陆虎, 凌志LX 470, 林肯航海家
发动机类型 6.0L V-8
排量 (cc) 5967
缸径×冲程 (mm) 101.6 x 92
压缩比 9.4:1
最大功率(hp / kw @ rpm) 316 / 237 @ 5200
最大扭矩(lb-ft / Nm @ rpm) 360 / 488 @ 3600
变速形式 四速电控自动
最小转弯直径 (m): 13.2
制动 四轮盘式
轮胎 315/70R17 全地形式
轴距 ( mm) 3118
总长 (mm) 5170.2
总宽(mm) 81.2 / 2063
总高(mm) 不带行李架1977; 带行李架2080
轮距( mm) 前: 1763; 后: 1763
最小离地间隙(mm) 254.7
净重 ( kg) 2909
最大爬坡度 40%
接近角 42.8°
离去角 36.5°- 39.0°
HMMWV——美军的腿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军方对各种军车渐渐不满意,决定研制多用途高机动性四轮驱动车(High Mobility Mutlpurposc Wheeled Vehicle-HMMWV,现在美军方昵称为Humvee),除了运送人员外还可以架设机枪、救护伤员、发射导弹等老吉普车无法担当的军事任务。
当时有三家公司向军方投标,并提供了HMMWV的设计蓝图。经过十年的激烈角逐,美国汽车综合公司(AM General)率先将样车送到全美最大的车辆测试中心——内华达汽车测试中心进行全面测试。最后的车型设计采用V8型 6.5升柴油机,四轮独立悬挂系统,常时四驱系统,低车身,宽车体。1984年通过各种严格的测试而成为新一代的多用途越野车,正式命名为HUMVEE,并获得55000部的美军采购合同。
在1990年海湾战争争中,HMMWV 出尽风头, 并进而促使厂家推出民用版式悍马。至今悍马军用车已生产超过14万辆,美军装备了十万辆,并出口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美国海军和空军装备外,美国陆军大约每十个人就拥有一辆“悍马”。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军用悍马又战功卓著,但从5月初美军在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HMMWV战车的处境却有些难堪,美国从政客到民众都在指责由于HMMWV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许多美国士兵的生命本来是可以挽救的。这些较轻的 Humvees 和其他的军用车辆已经变成反美国游击队选择的最佳目标。从路旁的炸弹、地雷、火箭弹,甚至一个简单的 AK-47 步枪子弹,都能穿透这种非装甲车辆。后来战死的美国兵大多数是死在悍马军用车上。速度很高、气势汹汹的Humvees,其防护性能几乎为零,这也是今后 Humvees 面临的最大难题。
④ 二战军用卡车的问题
我到别的地方复制给你!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国将大量汽车用于运送部队和物资之后,世界各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相继进入摩托化时代。沙皇俄国是比较落后的欧洲国家,俄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汽车最多的时候也不过6000辆,基本都是国外的型号。苏联建立后,苏共为了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从20年代末期开始从美国大量引进现代化的工厂和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等,在美国汽车工业的援建下,苏联迅速建立起强大的汽车工业。到1940年苏联汽车工业产量达到了14.54万辆,其中载重汽车13.6万辆,拖拉机年产量达到3.16万台(按实体计算)。
1941年6月,苏军共537.3万人,装备汽车273000辆,其中载重汽车257800辆,小汽车14800辆。另有牵引车(履带拖拉机)42000辆。苏联另有民用汽车82万辆,其中载重汽车70万辆。
苏军1941年6月部署在西部边境军区的兵力为170个师2个旅,268万人,在西部边境军区的汽车共14.93万辆。另外的汽车部署是内地军区5.97万辆,后贝加尔和远东军区6.36万辆。
德军入侵苏联动用了153个师,460万人,装备各种汽车60万辆,马匹62.5万匹。德国由于是进攻的一方,所以需要更多的车辆来保障遂行运输任务,不过德国装备的汽车种类繁多,还包括大量的缴获欧洲各国的车辆,车辆的标准化根本无从谈起,也给德国的技术和维修保障带来很大的麻烦,其利用率不见得很高。
1941年6月战争爆发时,苏军拥有的25.78万辆载重汽车中,车型如下:
嘎斯-3AA 15.11万辆
吉斯-5 10.04万辆
雅-6 1.6万辆
其他型号 0.9万辆。
苏军战前主要车型就前两种,用于师以下牵引重武器、运输和陆军军以上的物资运输。战争中生产的其他也大多是这两种或者改型。虽然苏军汽车数量少于德军,但是种类简单,维修技术保障和备件供应也简单方便。
1941年6月22日后八天内,苏联动员530万人入伍,动员汽车23.4万辆,拖拉机3.15万辆。随后又数次从国民经济的民用汽车中抽调汽车和司机入伍。战争爆发后,苏联国民经济方面的的汽车数量减少了一半,而且其中仅有26%处于良好状态。
1941年8月1日,苏军利用原有的军用汽车部队和动员的民用汽车,组建了120个汽车部队和兵团,但由于损失严重,在战争的前两个月里,苏军汽车总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1941年8月21日,汽车总数为271400辆,而战前为272600辆,减少1200辆。汽车运输部队仅有25000辆汽车.按编制尚缺20300辆。为此,1941年9月,国防委员会又从全国两万多个汽车运输企业中,动员3万辆汽车和3万名司机,以充实军队的汽车运输部队。由于运输汽车数量严重不足,有的集团军甚至将摩托化师改编成步兵师,以便把节省下来的汽车组建汽车运输营。
为了克服困难.苏军后勤部长建议组建马车辎重队,开展畜力运输,以补汽车运输之不足。1941年12月24日,国防委员会决定建立76个畜力运输营(每营有250辆双套马车或雪橇),其中有19个营作为总部的预备队。其余的则分配结方面军使用.为了实现1941年冬天的辎重换季,苏军后勤采取策急措施,广泛动员工业企业赶制出28万架雪橇。于1941年12月底巳将全部马车换为雪橇。在北方还组建了鹿力运输队。苏军步兵师以下的物资运输和团以下武器牵引基本都是靠马匹,按照1941年编制的步兵师拥有马匹3039匹,马车载重量352吨。
随着战争的发展,1942年11月,苏军拥有载重汽车29.5万辆;1943年7月,苏军拥有载重汽车29.6万辆。1942年苏联载重汽车产量为3.09万辆,拖拉机0.35万辆;1943年苏联载重汽车产量为4.55万辆,拖拉机0.1万辆。
战争开始后,苏军各方面军不仅物资损失严重,而且武器装备和技术器材配备不足,缺额很大,特别是普遍缺乏汽车.到1942年8月21口,苏军汽车运输部队总共只有2.5万辆汽车,按编制尚缺2万辆,占44%。
苏军1943年开始转入进攻以后,部队行动快,战场的调动运输和物资运输主要靠汽车。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后勤的机动能力。苏军后勤的汽车部、分队有了大量增加,补充了大批国产汽车和美国提供的汽车,组建了数千个汽车团、营.每个方面军一般有3—6个独立汽车营,集团军有1—2个。
到1943年末,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汽车增加到59700辆,比年初多70%。全军汽车达到496000辆,比战争初期多82%。汽车质量明显提高,补充的新车越来越多。第二阶段补充了28300台新车,比第一阶段多5.7倍。
苏军的汽车数量不仅仅大大增加,汽车运输效率也明显提高。在莫斯科会战内,苏军每月每台车的行车里程仅700公里,每昼夜不到25公里,运量仅5.2吨。到1943年,每月行车里程达到2500公里,比莫斯科会战时多2.6倍,昼夜运量多18倍,达到100吨。1943年,苏军总部后勤和战役后勤的汽车部队共运送了2523万吨各种物资。
苏军成立总汽车管理部以后,拥有161个修理机构,总修理能力为每月中修29800辆汽车。1943年底,汽车修理机构增加到300多个,总修理能力达到每月中修45800辆汽车,比年初提高54%。战争第二阶段,全军汽车修理量比战争第一阶段增加了80%。
随着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数量的不断增加,伴随坦克机械化部队作战的辅助车辆也大量增加,苏军增编了运输油车。
二战战争结束时,苏军统帅部独立汽车部、分队总人数上升为164700人,车辆达到78700辆。
战争期间,苏联后方为苏军培训了40多万名司机。(《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后方》)
由于战时汽车生产锐减,苏联战争期间主要靠进口汽车(《苏联的基本建设》第210页)。苏联战争中运送军用物资的汽车运力达6.25亿吨次,使用汽车1.27亿辆次。
二战中,苏军汽车修理部门一共中修大修汽车200万台次,在1942年底之前,苏军汽车修理体系还没有建立,原装备的汽车和动员的汽车大量损毁,苏军非常缺乏汽车。后来美援汽车来到,这些车不仅新,而且性能比苏联生产的要好,使得苏军机动性和后勤能力大为提高。据西方估计,这些盟国援助的汽车能够让苏军的大约60个师的统帅部预备队可以从一个战区迅速调到另一个战区,极大的节省了战场有效总兵力,对各个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1945年苏联汽车年产量7.47万辆,其中载重汽车6.86万辆,拖拉机生产0.77万辆,大大低于战前的1940年的产量。直到40年代末期,苏联的汽车产量才赶上战前1940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6卷)
苏联的战时汽车生产。吉斯-5在1941年秋天短时间停产,工厂转移Ulianovsk,该厂战争期间生产了6500辆。1942年莫斯科汽车厂恢复生产,在战争期间生产了83000辆。1943-1944年间该车依旧是苏军主要运输汽车。吉斯-5车型在1933年-1948年间共生产532311辆。嘎斯在战争期间的数量无从得知,不过生产该车的工厂从1943年1月1日起开始生产SU-76/76M型76毫米自行火炮,其发动机系统用的就是2台嘎斯汽车发动机并联,这些自行火炮共生产了14292多辆,由于生产履带车辆,估计致使战争期间汽车产能不足。
战争中苏联总的汽车数量,按总流量计:1941年6月苏军拥有各种汽车牵引车特种车等共27万辆,同时苏联民用汽车82万辆,其中运输车70万辆。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汽车约20万辆,得到的盟国援助汽车约47万辆。
苏军自身的汽车在战争初期大量损失,在1943年12月之前,也损失了大量的动员后进入军队的民用车辆。综上,到了1945年,能够使用的车辆中,应该还是盟国援助的占主要地位,所谓的美国援助汽车占苏军汽车总数的23%,完全是偷换概念,应该是占苏联二战一共汽车保有量也就是汽车总流量的23%,而不是占到1945年某一个时间的23%,估计要占到当时的50%以上。1943年之后,随着苏联自身汽车生产的减少和战前民用汽车动员的耗尽,苏联的汽车来源主要开始依靠美国的援助。
苏军从战前拥有汽车27.3万辆,到战争结束时66.5万辆,战争期间增加了1倍多。各级后勤的运输部(分)队的车辆增加了1—2倍。这对提高机动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战争期间盟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约47万辆汽车,而苏联在战争期间只生产了20万辆,其中装备给军队的只有15.4万辆。也就是说,苏军战时新增的汽车中大部分是盟国提供的。在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物资援助的问题上,不是象苏联说的那样微不足道。就汽车来说就不是无足轻重的。
确实,苏军军以下部队大都是苏联自己生产的汽车,美援汽车作为重型武器牵引车或者运载车(喀秋莎等)和统帅部独立汽车部队的运输汽车,对苏军来说,功率大、载重能力强、故障率低的美国车可是运输的主力。
附,美国二战援助苏联各种车辆:
第三部类——各种军用物资
各型车辆四十六万六千九百六十八辆其中,作战车辆包括轻型坦克一千二百三十九辆,中型坦克四千九百五十七辆,自行火炮约二千辆,半履带式车辆一千一百零四辆,装甲侦察车二千零五十四辆,维修车一千五百二十四辆,坦克运输
车六百二十九辆;载重车辆包括吉普车四万七千七百二十八辆,四分之三吨卡车二万四千五百**辆,一吨半卡车十四万八千六百**辆,二吨半卡车十八万二干九百三十八辆,少量二吨半两栖卡车、五吨卡车和特种卡车,摩托车三万二千二百辆。铺轨车七千五百七十台(另有备用发动机三千二百一十六部)。全部车辆均按美国陆军条令的规定配足备件,作战车辆还按武器配足弹药一并交货。
以上这些资料,用了2个多周的时间,参阅了近100本相关书籍(近7万页的各种资料)补充日期: 2005-06-14 22:41:33 美国
二战末期,美国的军用汽车从0.25 t到12 t,共有11个吨级,27种基本车型。这样繁杂的车型给美军的后勤保障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战时车辆的大量停驶,使机械化部队行动迟缓。侵朝战争后,美军对其军用汽车的体制进行了较大规模变革,制定了M系列军用汽车计划,发展了新一代军用汽车。
美国出于全球性的军事战略目的,十分强调汽车的机动性和地区适应性,许多企业试制了很多军用汽车,其中固然不乏性能良好、最后为部队所采用的车型,但是也有一些宣传一时、终于昙花一现的产品,结果造成了不少浪费。
50~60年代,装备美军的军用汽车分为0.25,0.5,0.68(3/4),1.25,2.5,5,8,10 t等8个吨级,共11个车型系列。这一时期,美国的军用越野车普遍采用机械变速箱,发动机大多为汽油发动机,也有几种车型采用多燃料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比较强调越野能力,爬坡能力和涉水能力均较高,有些车带有浮渡设备,发展了几种水陆两用车和铰接车,主要车型介绍如下。
a) 0.25 t级4×4型M38系列。
M38车于50年代初由威利斯汽车厂生产,有M38A1等变型车,60年代初,M38系列车被M151系列车取代。M38车采用44.74 kW的四缸水冷V型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和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88.5 km/h,最大爬坡度65%。该车具有很高的涉水能力,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938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879 m。
b) 0.25 t级4×4型M151系列。
M151原型车研制于50年代,1960年由福特汽车公司为军队提供首批产品,后由AMG公司生产,有M151A1和M151A2等变型车。M151车采用52.94 kW的四缸水冷V型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单速非常时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和螺旋弹簧独立悬挂。最高车速106 km/h,最大爬坡度75%。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533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524 m。
c) 0.5 t级4×4型M274系列。
1956年M274车首次被美国空军和海军采用,广泛使用于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车上可以安装106 mm无后座力炮。变型车有M274A1,M274A2,M274A3,M274A4和M274A5。M274也称机械螺,由一个安装在两根车轴上的平台构成,无悬挂装置,使用低压轮胎减振,采用12.68 kW的四缸风冷卧式对置汽油发动机、3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制动系统。最高车速40 km/h,最大爬坡度60%,最大侧坡40%,涉水深度0.2 m。
d) 0.68(3/4) t级4×4型M37系列。
M37车于50年代初期由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制造,有M42,M43和M201等变型车。该系列于60年代末期停产,被M715系列代替。M37车采用58 kW的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88.5 km/h,最大爬坡度68%。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1.066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2.133 m。
e) 1.25 t级6×6型M561。
50年代后期,多家公司开始研制6×6型高机动性车,LTV航天公司的样车赢得了军方认可,1964年为军方提供12辆XM561原型车。通过竞标,CDE(Consolidated Diesel Electric)公司赢得M561车的生产合同,1968年开始生产,1973年停产,共生产14 275辆。M561车由牵引头和后车体组成,采用76.81 kW的三缸水冷直列二冲程柴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一桥和三桥轮转向)、液压制动系统,一、三桥采用螺旋弹簧独立悬挂,二桥采用单片钢板弹簧。最高车速88 km/h,最大爬坡度60%,越障高度0.457 m。可水陆两用,属于高机动性战术铰接式车辆。
f) 1.25 t级4×4型M715系列。
M715车于60年代初期由凯瑟吉普公司从其民用的4×4型Gladiated越野车发展而成,1966年至1969年间共生产30 510辆。变型车有M725,M726和M142。M715车采用98.81 kW的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循环球转向器)、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96.6 km/h,最大爬坡度58%。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914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524 m。
g) 2.5 t级6×6型M35系列。
该系列车是美军装备最多的车辆,被称为陆军的载重马,40年代末期由Reo开始生产,当时有两种车型:中后桥单胎型的M34和中后桥双胎M35,后产生多种变型车。该系列车采用104.39 kW的六缸直列多燃料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90 km/h,最大爬坡度6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98 m。
h) 5 t级8×8型M656系列。
福特汽车公司的特种军用汽车分部于1966年完成了原型车XM656的研制,1968~1969年间生产了500辆M656车,主要用作潘兴1A导弹系统的辅助车辆,有M757和M791等变型车。M656车采用149.14 kW的六缸液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自动变速箱、单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制动系统,钢板弹簧平衡式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80.46 km/h,最大爬坡度60%。水陆两用。
i) 5 t级6×6型M54系列。
M54车于1950年完成研制,由Kaiser jeep公司和Mack公司生产,开始时采用六缸汽油发动机,1962年改用六缸柴油发动机,1963年则改用六缸多燃料发动机,有多种变型车。M54采用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最高车速84 km/h,最大爬坡度7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2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981 m。
j) 8 t级4×4型M520系列。
M520车于1961年由Caterpillar tractor公司研制成功,由绞接式连接的前后两部分组成,属于水陆两用车辆。有M553和M559等变型车,1976年停止生产。M520车采用158.83 kW的六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无悬挂装置。公路最高车速48.28 km/h,水中最高车速5.3 km/h。最大爬坡度60%,最大侧坡30%。
k) 10 t级6×6型M125卡车。
M125卡车于50年代初期由Mack公司研制,后由多家公司生产,主要用于载人、载物、武器弹药以及其他野战和后勤保障任务。该车采用21.47 kW的八缸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制动系统、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69 km/h,最大爬坡度6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
1.981 m。
l) 10 t级6×6型M123系列。
M123属于牵引车,于50年代初期由Mack公司研制,最后由CDE(Consolidated Diesel Electric)公司生产,有M123C,M123D,M123A1等变型车。M123牵引车采用213.27 kW的八缸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制动系统、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67 km/h,最大爬坡度6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2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981 m。
3.3.2 前西德
前西德于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条约组织,1956年开始组建军队。由于受到美军对军车要求具备高机动性思想的影响,根据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对军车供应的基本要求,第1代军用汽车的设计生产,是采取对民用车基本型和变型车进行改装、加强和改变外形而成的,约80%的车辆选用全轮驱动的越野车。为使车辆具有较高的通过性,还增添了一些特殊部件,如部分
车辆装有多燃料发动机和浮渡设备,但对部件维修保养、备件储备和购买都带来一定困难,费用不断增长。
第1代军用汽车共有0.25,0.75,1.5,3,5,7,10等7个等级。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备需要,60年代又增添了部分12 t和15 t牵引车。有如下几种代表车型:
a) 0.25 t级4×4型Auto Union Lkw轻型越野车。
该车属军民两用车,1958~1968年间由Auto Union公司生产,共生产55 000辆,有多种变型车。LkW车采用32.81 kW的三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横置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93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5 m。
b) 3 t级4×4型Ford G398SAM轻型越野车。
该车是德国Ford公司在一种商用车的基础上研制的,1957~1961年间生产。G398SAM车采用68.60 kW的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80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1.1 m。
c) 5 t级4×4型MAN 630系列。
该系列车有双后胎型的630LZA和单后胎型的630LZAE,是前西德军队标准5 t级越野车。采用96.94 kW的六缸水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66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5 m。
d) 5 t级4×4型Mercedes Benz LG315/46卡车。
该车是Mercedes Benz公司应军方要求在LG6600的基础上研制的,1958~1964年之间生产。采用108.13 kW的六缸水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0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5 m。
e) 7 t级6×6型Magirus Deuz 178D15A卡车。
该车是前西德军队标准7 t级越野车,采用132.73 kW的八缸风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液式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3.6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5 m。
f) 10 t级6×6型Faun L912/45A卡车。
该车是应前西德军方要求设计的,1958年装备部队,变型车有L912/SA牵引车、L908/ATW油罐车和L912/5050A自卸车。L912/45A采用197.61 kW的12缸风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6 km/h,最大爬坡度40%,涉水深度0.9 m。
随着军费开支不断压缩,武器装备迅速发展,第1代军用轮式车辆在车种、质量、载重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部队要求,车种配置也不合理,后方运输配备大量全轮驱动的越野车辆,而前沿战场车辆的越野性又不能满足现代战争需要,一些车的防护性能和可靠性也不符合实战要求。因而军方迫切需要对第1代军车进行更新换代,研制和装备第2代军用轮式车辆。
⑤ 军用悍马和普通悍马有什么区别
军用的是注重越野性能和作战需要
普通悍马注重乘坐舒适,人性化设计
总之,军用的是用来保命的,普通的是用来享受的
⑥ 民用版悍马多少钱啊
车型 排量 价格 排放 油耗 功率
悍马HUMMER H3 3500 80万元 欧4 220/5600
http://auto.sina.com.cn/photo/tyhmh3x/index.shtml
悍马HUMMER H2 SUV 5967 105万元 欧3 22(平均) 满油行驶500公里 232/5200
http://auto.sina.com.cn/photo/05tyhmsuv/index.shtml
悍马HUMMER H1 5967 81万元 欧2 16(平均) 125/3400
http://auto.sina.com.cn/photo/tyhmh105/index.shtml
⑦ 美国最新发明的悍马装甲车
悍马(HMMWV)即原本美国陆军军队专用“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1991年,历经“波斯湾战争,其优异的机动性、越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与各式武器承载上的安装适应能力,间接促使声名大噪。
1979年,“美国汽车”(AMC)配合美国陆军军队在军事战略上的需求,促使“AM General”研发美国陆军军队的专用车辆“HMMWV”替代旧式车辆(军用:Ford M151、M151A2;民用:Dodge M886、Kaiser Jeep M715、Gamma Goat M561)。
1980年7月,原型车辆“HMMWV XM966”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区内,历经各类严苛的测试后,颇获美国陆军极高的评价。
1981年6月,原型车辆“HMMWV XM966”递交给“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作为测试用途。
1983年3月22日,“AM General”与“美国陆军装甲及武器指挥部签定高达120亿美金,制造数量为55,000辆的生产合约。
AK47发射的M43型7.62毫米弹无法击穿悍马装甲车。悍马装甲车能防御12.7毫米重机枪弹的攻击。
⑧ 悍马M1114资料
在世界武器发展史上,似乎很少有一种军用车会像“悍马”这样。受到如此多的争议。在他诞生若干年里一直岌岌无名,一场海湾战争使他一鸣惊人。成为全世界追捧和效仿的对象;然而两年后。在摩加迪沙的街头他成了被人痛扁的孬种;更加糟糕的是,十二年后当他再回到伊拉克的时候。他成了备受指责的垃圾虫。批评他的人说,从外观’上他几乎毫无美感丑陋至极像一条被晒干了的癞蛤蟆;欣赏他的人说,他外形彪悍线条阳刚拥有男人般的铮铮铁骨。目前国内关于“悍马”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但是大多数只停留在技术规范的浅尝辄止。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从各个角度对“悍马”进行深入的挖掘剖析。还原一个真实的“悍马”,以飨各位读者和同好。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研制的诸多轻型越野车往往被爱好者冠以“某某版
悍马”或者“悍马斯基”。然而更多的爱好者不知道,“悍马”的诞生却源于声名显赫的General—Purpose的传人——M151轻型吉普车糟糕表现。
越战遗恨
经过战后近十年的专业规划和发展,美军已经基本摆脱了二战期间装备车辆的繁杂混乱,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后勤压力。但是精简过后的军用汽车并没有让意图称霸世界的美军满意,特别是在朝鲜战场上,以美、英为首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面前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不得不在1953年签订了停战协定。志在建立全球霸权的美军战略决策层,立即对朝鲜战争的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1954年,针对朝鲜战场暴露出来的问题,美国陆军拟定了新的战术车辆发展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在五角大楼的专项资金支持下,美国诸多汽车公司纷纷开发车型来博取美国陆军坦克与汽车部专家的青睐。大名鼎鼎的M151轻型军用吉普车就是这一期间的成果。
与战后第一代军用汽车大多脱胎于民用汽车军用化改造不同的是,M15l是一款纯正的“军用越野车”。M151诞生于1952年。1956年,福特汽车公司又根据1954年美军制定的新款军用车辆发展规划的技术要求,研制出两种采用不同车体材料的XMl51轻型越野车样车,随即交付美国各兵种地面部队试用。其中,钢结构车体的样车编号为XMl51E1,采用当时较为前卫的铝合金结构车体的样车编号为XMl5lE2。经过近三年的试验,汇总了美军各兵种的意见后,钢结构车体的XMl51E1受到更多的青睐,为福特汽车公司赢得了五角大楼的订单,正式编号为M151型“军用通用战术轻型卡车”(MUTT)。
然而,在车辆设计师们案头确立的战术指标得到试验场的承认后,投放到战场上却出现了迥异的状况。在越南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特战部队的士兵发现,不要说是在复杂路面,即使是在普通非硬质路面,全副武装的M151越野车在进行高速转向和紧急制动时非常容易发生侧倾事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车”。加之当时的美国小型越野车没有加装防侧倾支撑架的习惯,以至于经常有士兵被摔得鼻青脸肿甚至失掉性命。福特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和五角大楼的技术官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辆被他们千锤百炼的轻型越野车。在经过了近3个月的重新试验后发现,问题出现在他们引以为傲的独立悬挂系统上。该车采用断开式驱动桥,其连接车轮和车体的横向下控制臂为A字型,硅铬钢等螺距螺旋弹簧安装在车体弹簧座和下控制臂之间。一般说来,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悬挂系统结构。但是在XMl51设计伊始,根据美军新制定的“美国军队卡车汽车标准”规范要求,XMl51刻意降低了整车高度,导致A字下控制臂和车体的铰接点位置偏低。加之为了克服独立悬挂车辆离地间隙相对较小的缺陷,XMl5l横跨底盘的防偏杆安装位置偏高。这样高速行驶中的车辆一旦进行转向和紧急制动时,受惯性作用较强的悬挂系统的弹性元件会自然给出机械力补偿,导致车辆4个车轮的悬挂系统受力不均匀,加之低效率的防偏防侧滑装置影响,横向移滑甚至是整个车体侧倾也就不可避免了。也许有人会问,难道1956年到1959年期间长达3年的时间里,在XMl51样车试验阶段,福特汽车公司的车辆试验标定技术人员和国防部的官员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吗?我们要说的是,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的驾驶和养护水准要远远高于在前线作战的那些士兵,前线士兵的驾驶习惯和操作流程往往野蛮到超出试验场所有人员的想象。
福特汽车公司的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对M151的悬挂系统进行改进。1964年,新改进的M151被批准重新进入美军装备序列,这就是M151A1。在亚洲,越南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欧洲,苏联地面部队强大的突击力量犹若达摩克斯之剑高悬。为了彻底解决M151的问题,从1968年开始福特汽车公司联合凯撒汽车公司(1963年收购威利斯)、通用汽车公司等召开了多轮联席会议。其间,多方决定对M151A1进行全方位的改进。针对导致车辆侧倾事故的悬挂系统,技术协调小组决定把车辆的后桥独立悬挂改为半独立悬挂,增强车辆对地面的附着能力。同时针对高速转向故障,福特汽车公司对车辆原有转向系统过于灵活的特点进行了限制,同时采用了制动效率更高的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改进后的车辆编号为M151A2型轻型越野车。1970年,M151A2又经过数次改进后投入生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M151A2满足了军方的意愿。
悍马”诞生
面对着已经物是人非的国际局势,其势日衰的世界霸主不甘心如此退出历史舞台。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狼狈退出越南战场的五角大楼官员们一面养精畜锐,一面重新制定新的武器发展规划,以图与前苏联重新争锋。“悍马”越野车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1979年,美国国防部决定发展一种新型的1.25吨级车辆,代替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部队诸如M38、M151等两个系列标准机动性轻型车辆,M274“机械骡”、M561“山羊”、M792前沿高机动救护车等三个系列高机动性车辆以及M880民用轻型通用运输车等繁多复杂的轻型车辆。
各兵种对新型车辆的最大战术要求为“高机动性”,新型车主要装备师级以下前沿作战部队,主要用于战术突击和战术支援。多兵种统一的采购数量有利于降低单车造价,实现高性能低成本。鉴于汽油
发动机单位燃料消耗较高,对后勤补给压力较大,特别是汽油的挥发性和低燃点引发的安全问题,新型车辆决定采用柴油发动机。为了满足多兵种的不同要求,该车基准型必须在动力性和车辆空间上具有较大冗余,以满足各兵种在基型车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改装,实现当下地面武器模块化的发展潮流。吸取M151等车的教训,真正实现车辆全球作战地形适应能力,该车有必要加装大型轮式地面武器上应用成熟的中央充放气系统。由于当时中央充放气系统结构复杂、造价较高,由车辆供应商和系统供应商进行技术合作,研制适合于轻型车辆的简易中央充放气系统,以降低车辆的整体造价。考虑到车辆作战环境的复杂,新型车换装大型宽截面轮胎,以适应在沙漠、沼泽、冻土融化等松软泥泞地面行驶。该车要尽可能降低装备质量,在不影响远程战略机动空运、空投尺寸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该车的车内容积,以保障前沿作战部队士兵随身战备的搭载。
1981年2月20日,美国陆军坦克汽车司令部向有意参与“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项目的美国汽车企业发出邀请。27日,美国国内61家汽车生产企业蜂拥而至。五角大楼的官员明确告诉与会汽车企业,这次采购计划从研制样车到大批量装备之间的时间差只有3年左右。这是美国陆军历史上车辆采购常规周期的45%左右。同年4月底,在对诸多汽车生产企业提供的30多份合格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谨慎细致的审查后,选定包含通用、福特在内的5家汽车公司的方案提供给决策机构。经过进一步甄选,7月1日陆军坦克汽车司令部宣布美国汽车公司AMG分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达信·大陆公司等三家汽车公司的设计方案符合技术要求,获得了军方进一步发展该项目的研制合同。合同要求这三家汽车公司,在1982年5月份之前,向美国陆军坦克汽车司令部工程局递交11辆样车,进行严格的技术试验和作战效能评估。
1983年3月22日,美国陆军坦克汽车司令部宣布,AMG汽车公司的样车在进行3万多公里的多地形试验后,表现最佳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在一份文件中,参与试验的技术官员是这样评价AMG汽车公司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样车的:“设计优越,可靠耐用,运载能力超乎想象,达到预期的机动能力”。对于试验中暴露出来的无关大局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再次完善后,美国陆军和AMG汽车公司签订了一份多阶段的供应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美国陆军在1989年之前,预计会向AMG公司订购54973辆“
悍马”越野车,合同总价值为12亿美元左右。其中,首批车辆生产订单为2234辆,合同价值为5980万美元,全部车辆在1985年交付装备。第二批订单为15000辆,在1987年之前交付装备。到目前为止,“悍马”系列越野车总计超过了20万辆,其中军用型为16万辆左右,美军现役装备有10万辆左右。
扬名海湾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那场海湾战争,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沙漠风暴”行动中,以美国为主的联军以绝对制空权对伊拉克的精确打击。而在随后的“沙漠军刀”行动中,联军地面武装力量由南向北一路推进。搭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和小口径机关炮的“悍马”越野车,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一马当先,把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著名的“麦地那”装甲师打得落花流水。整个“沙漠军刀”行动只持续了100小时,“悍马”越野车以其彪悍的外形、充沛的动力、强大的火力成为这场战争中最耀眼的地面武器明星。
1990年7月中旬,美军情报部门刺探到
伊拉克部队开始大规模集结,并且有向南部伊科边境运动的迹象。随即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紧急命令,以空降82师为首的特战部队取消官兵休假进入紧急状态。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西部时间)8月7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宣布,从即日起美军发动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军事行动,向波斯湾调集兵力。第二天,美军第82空降师率先抵达沙特阿拉伯。不仅如此,在这场行动中几乎所有以“悍马”和M151越野车(还没有完全淘汰)为主要装备的美军轻装部队和山地作战部队,其集结和部署的速度几乎是美军第一装甲师和第一机步师等这些重装部队的4倍以上。其高效战略机动性的秘密,就在于大量装备的“悍马”本身的特性。我们以美军快速兵力投放的主力机型之一——C一130H“大力神”战术运输机为例,其标准的货舱可以将3辆全副武装的“悍马”以及所属士兵,5个小时之内从中欧或者是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运抵沙特。在运输M151A1越野车时,一架C一130H运输机勉强搭载4辆越野车以及所属士兵。然而“悍马”是标准的1.25吨级越野车,M151A1只是0.5吨级越野车而已。用一种不是很科学的量化比较法,可以说三辆“悍马”的战斗力是四辆M151A1越野车的200%以上。而对于重装部队的绝大多数装备而言,在当时除非动用美军装备较少的C一5“银河”重型战略运输机,否则“大红一师”和“马恩磐石”的兄弟们必须搭乘速度极慢的大型运输舰前往波斯湾。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笨重的第一骑兵师几乎是“直到战争打响前20天,那些蠢材才从总统的家乡(得克萨斯州)赶到沙特完成部署”。
如果说,以“悍马”为代表的轻型装备在战略机动性上表现超乎想象的话,那么其战术机动性和打击能力则是其在海湾战争中扬名的本钱。众所周知,轮式车辆在进行战术机动时,会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影响车辆通过能力的就是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在这一点上履带式车辆凭借着宽大硕长的履带,MMP指数(车辆平均最大压力)远远低于轮式车辆。“悍马”采用了宽截面低压防弹轮胎和中央充放气系统,这样的配置一般出现在大型多轴轮式装甲车(比如闻名遐迩的“皮兰哈”轮式装甲输送车)上。采用了37×12.50R16.5LT型宽截面低压防弹轮胎的“悍马”,在通过松软路面时其接地面积相对于老式车辆大大增加,对地面的压强随之减弱,通过能力骤然提升。而海湾战争地面推进的主战场是从沙特一科威特一伊拉克由南向北推进,其攻击路线上是平坦而松软的沙漠。加之“悍马”装备了中央充放气系统,在驶离硬质路面进入沙漠后,士兵可以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快速自动降低车辆所有轮胎的气压,使其宽截面轮胎的按地面积进一步加大。有数据显示这时“悍马”的MMP指数只有272千帕,远远低于其他轮式军用车辆,和大多数履带式战车的MMP相近。也就是说,履带式车辆能通过的路面,对于“悍马”来说都是畅通无阻。如果你认为“悍马”越野车的“法宝”只此一件,那就大错特错了,能支撑其冲锋在前的“法宝”还有其优越的动力传动系统。“悍马”采用动力强劲的6.2升V型8缸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10千瓦。在全副武装的状态(搭载4名士兵,战斗全重3574公斤)下,其单位功率高达31千瓦/吨左右。加之该车装备的是通用汽车公司3挡自动变速器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即使是“医务站的那些女孩们”也能把“悍马”越野车开得飞快。
真正让“悍马”越野车备受称赞的还是其独特的设计。为了使车辆更加坚固,该车摒弃了M15l的承载式车身设计,采用了矩形管状大梁结构的车架。车身除必要的少量钢质构件外,大面积的采用了铝合金、甚至是玻璃钢碳素纤维等轻质材料,以实现“最轻的车辆自重、最大的武器和战斗辎重搭载能力”。设计师们并没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悍马”继续采用了让M151声名狼藉的全独立悬挂系统,当然结构上早已上大相径庭。“悍马”采用更加稳妥的双A字支臂和大直径螺旋弹簧的结构,并且从整车结构上对车辆行驶稳定性进行加强。一方面,“悍马”采用了大型宽截面轮胎增大接地面积,加大了车辆对地面的附着能力,对车体结构进行了“扁”处理,采用了较大的轮距(轮距1.82米,M151的轮距为1.346),使车辆高速行驶转向或者紧急制动时机械力分布更加平衡。而且“悍马”采用了全时四驱,该车的前后车轴几乎完全一样,其差速器直接安装在车辆底盘的大梁上。这样即使出现三个车轮打滑,车辆凭借剩余的一个轮胎的扭矩输出,照样可以正常行驶。另一方面,该车的车底前部安装有粗壮的稳定杆,它与下控制臂和枢轴支架相连,稳定杆有效地减小了下部A字支臂振动对车辆平衡的影响。所以,即使美军士兵驾驶着“悍马”在倾斜的沙丘上“玩耍”,也不会出现车辆倾覆的情况。当然,为了防止车辆出现倾覆造成人员伤亡,设计师们在“悍马”上加装了高强度的铝合金防滚支架。存优去劣的独立悬挂让“悍马”的越野性能和行驶舒适度得以彰显,该车的离地间隙达到了410毫米(M151A1的离地间隙为240毫米),和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差不多。在中东广袤的沙漠上,寻常的沟沟坎坎和沙丘石砾并没有阻挡住“悍马”的脚步,反而成为其表演的舞台,当然配角就是倒霉的M151系列越野车。海湾战争结束后,在五角大楼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那些技术官僚们声称“悍马”除了“座椅稍硬,不利于士兵长期驾驶巡逻”外几乎是无可指责。而可怜的M151系列车在得到“不堪大用”的评语后,在美军阵营中很快消失,填补0.5吨级车辆空白的是奔驰G270CDI和兰德·路虎“卫十”110轻型越野车。
⑨ 路虎军用版和民用版有什么区别
英国的军用越野车就是大名鼎鼎的路虎卫士,路虎卫士有三种轴距供选择:90、110和130,分别称为路虎卫士90,路虎卫士110和路虎卫士130. 同时有两款发动机,5速手动变速箱和两速分动箱是标准配置。
军用版本和民用版本有着天壤之别,在军用路虎卫士上他们开发出了武器安装套件,可以将重型机枪、反坦克导弹、榴弹炮等武器以最快速度安装到上面。而对于其越野性能,军方还开发出了涉水型路虎卫士供海军陆战队使用,它可以在零下49度的环境中正常使用,并可以在1.5米深的海水中行驶6分钟之久。
⑩ 美国悍马的吉普车好么需要100万么
willys-overland motor公司是amgeneral公司(下称amg)的远亲。早在1940年willys做出了美国第一辆mb吉普。开发的目的是“general purpose”,简称gp,后来慢慢演变成“jeep”。
60万台mb在大战期间分别由willys和福特制造。到了朝鲜战争,amg希望可以改良mb,于是m38诞生了,它一共制造了15万辆。20世纪60年代初,kaiser(凯旋[报价 图片])设计出了m151,amg和福特分别拿到了生产权。
越战中m151被大量使用并被amg不断改良,后改名m151a1[报价 图片]和后来的m151a2。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方想用一辆“新世代”高性能多用途轮式汽车(hmmwv)来取代多款小吉普和各式四驱皮卡。其中包括m151a2、道奇chev、kaiser和m561 gamma goat等,而这样的好处是同一底盘维修保养起来更加方便。而民用的四驱道奇chev、kaiser皮卡改成的军车性能因无法满足军队的需要,再加上美军希望军车内的士兵能得到更好的保护,xr311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美军一次造出了19辆xr311试验车。该车采用后置引擎设计,v8 5.2升ohv,在4000rpm发出0.49kg/cm2的扭力和187匹马力;车长4.343米,宽度达1.93米,而高度只有1.6米;时速可达129公里/小时,最大爬坡度75%,0-60英里加速需时12秒,配置98升油箱,可连续行走480公里,在0.75米水深以下可以照常行驶;自动排挡3前1后,恒久式四驱系统,四轮双a臂独立悬挂系统,加上前pto绞盘;车重约2767公斤,成本5万美元(20世纪70年代的5万美元,可在香港买一套5000英尺以上的小洋房。可见这几辆试验车的成本不是一般小车厂可以应付得来的)。xr311在沙漠、草原有很好的表现,但最后因为成本太高、车尾因安放引擎无法载货而不符合军队多用途的要求,停止了进一步的开发。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著名的lamborghini(林宝坚尼)超级跑车制造商也看准了军车市场,于1977年试做了几台高性能吉普车给美国军方试验,取名cheetah。其外形和xr311有一点像,车长4.55米、宽1.88米、高1.65米,采用amc( )一台v8 5.9升后置汽油引擎(4000rpm时可发出183匹马力),四速手排,油箱有129升,极速150公里/小时,0-60英里加速需时11秒,它同样可以在0.76米以下的水深下行驶。但由于其引擎在车后面,汽车的用途受限,无法取代小皮卡,加上车价很高,同样无法满足军方的要求。
车厂后来把该车的市场转向了中东和富商,工程师为cheetah改上一台林宝坚尼自己的v12 4.8升引擎,它拥有332匹马力/6000rpm。另外,他们还把引擎从后方改到前面,油箱加大至280升,车速提升至188公里/小时。其名字则变更为lm(lamborghini militaria)。由于中东的汽油特便宜,该车有一定的市场。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船用的v12 7升、420匹引擎被放进lm,使车速提升至205公里/小时。1986年,v12 5.2升dohc的赛车引擎也引入了lm车系,它可以发出450匹/6800rpm,极速推到208公里/小时,车内原来的行李位置被改成4个座位。由于生产数目太少,价格又不为一般商人接受(1986年时约要130万港币,是当时的奔驰300se价格的三倍),所以,即使在现今的欧洲、中东,我们也很难一睹这一代名车。
上世纪80年代初,amg工程部总结了xr311和cheetah落选的原因后,希望重新研制出同类的越野车交给美军测试。于是,他们制造了12台hmmwv。该车引擎位置从后置改为中置(编者按:f1赛车、丰田mr2、本田beat等车也是中置引擎,它们的引擎位于两轴间并在驾驶室之后,这也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中置引擎布置方式。而hmmwv与它们不同,其引擎位于两轴之间但在驾驶室之前,这是极少使用的布置方式,为方便区别一般也可将其称为前中置引擎布置方式)。这个设计解决了前置引擎造成的车重不平均和后置引擎无法载货的两难局面。同时,也因为这个设计,车宽增加至近2.2米(不包括后视镜),引擎的大半占据了驾驶员和前座乘客的中间,而自动变速器也正好放在后排两座位的中间。
该车四轮独立悬挂系统加上drop gear(和vw166一样的设计)在传动半轴下多加一个齿轮,并增加差速器在其中,从而增加底盘的离地间隙。该车还使用永久式四驱系统,采用的是v8 6.2升柴油机,省油的同时可以发出150匹马力,时速最快达到110公里/小时。这十二辆hmmwv分别加上不同的车身,以适合美军多用途的要求。
1984年,hmmwv终于通过各种严格的测试而成为新一代的多用途越野车(被正式命名为humvee),全面取代m151a2、各种四驱民用皮卡(m886、m715等)和m561 gamma goat 6×6水陆两用小卡车等。新车在空投、防爆、防地雷性能方面都比m151a2更出色。而最重要的是在用途方面,humvee竟可以衍生出15个车型,把过去不同品牌、不同底盘汽车的用途全部归纳到统一的humvee底盘上,不但使维修保养更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汽车的越野性能。因为humvee的底盘不是由民用四驱车底盘改造开发而来,而是一个可以在野外使用十年的坚固的卡车底盘。
悍马H2核心技术在于Vortec6000型V8发动机产生6.0L,242kW的功率和522Nm扭矩,配上4L65-E型4速自动重载型变速器,驾驶的过程既轻松又有效。具有两档电动控制的全时4驱系统与动力系统做成一体,它能产生额外的2.64:1的减速比,用来对付平时难以逾越的障碍。扭矩可以按40/60的比例分给前后轴,也能在分动器锁止时各分配到一半。分动器具有5种工作模式,电动控制的操作就用仪表板中部的按钮完成。底盘结构采用前扭杆梁、后5连杆式独立悬架的悬挂型式,这为悍马保证了越野情况下的控制精确度。 价格区间:116.80-128.00万
悍马H3 3.5采用了一台名为L52的直列5缸发动机,在转速5600转时可以输出164千瓦的最大功率,2800转时可以输出304牛米的最大扭矩。与这台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5速手动和和一台4速自动变速箱。H3的前悬挂为双叉臂独立式,后悬挂为整体桥非独立式,驱动系统采用全时4驱。制动方面为4轮盘式,轮胎以及备胎的型号都为265/75R16。 价格区间:76.80-79.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