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200
❶ 《我的儿子皮卡——淘金兄弟》读后感
[《我的儿子皮卡——淘金兄弟》读后感]
皮卡是哥哥皮达的狗腿子、跟屁虫,《我的儿子皮卡——淘金兄弟》读后感.他最喜欢和哥哥一起逛大街,三天三夜不进家门他都乐意.
兄弟俩在地毯上买了一本漫画书——《淘金记》,从此皮卡就迷恋上了金钱,那些钱在皮卡的脑海里变成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飞翔着.可是有一天,皮卡把他小木盒里的钱一下子花光了,他到底是买了什么神秘的东西呢?原来,再过几天就是皮达的生日了,他在自行车店里把一辆漂亮的自行车买给了皮达.
小女孩草环出现在幼儿园第五班大班时,皮卡和同学们正在新来的林老师的带领下大声唱歌,草环是乡下人,他的脸色比所有的孩子都红,很像一只光亮光滑的苹果,草环呆呆的尴尬的看着笑成一片的孩子们,她发现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笑,不久他就知道了这个孩子的名字——皮卡.
老师问草环:“5加6是多少啊?”草环没有说话,“算不出来吗?”林老师疑惑地问,老师决定放弃草环了.她问其他孩子“五加六是多少?”所以孩子都举起了手.皮卡却没有举手,林老师看着皮卡,难道皮卡也不会吗?这不可能.林老师知道得很清楚,皮卡的心算你是全班最好的,“皮卡,五加六是多少?”“十三”,皮卡说.老师批评了皮卡,读后感《《我的儿子皮卡——淘金兄弟》读后感》.
草环给同学们带来了快乐,但皮卡不笑,皮卡不但不笑还总是把眼珠转到眼角上,狠狠地瞪着,瞪着那些笑得要死掉的孩子.他们嘲笑草环,就等于嘲笑了幼儿园里的任何孩子,也等于嘲笑了他.而有一天,大家告别了草环,在一个下午,城管检查电影院那一条街,看见了草环父母的地摊,把他们的炉子带走了,草环的父母失业了.草环就这样离开了幼儿园.
在一个星期五,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天林老师带领大家画一只小鸡,发现皮卡不见了!校长和老师随皮卡的家长疯狂寻找皮卡的踪影.在傍晚时分,皮卡终于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原来,皮卡看见了两只鸽子而追出校门外而迷路了.
谁也不会想到,过了几天,皮卡又一次失踪了,不过这次校长根据同学们的描述很快找到了皮卡,原来,幼儿园旁边是一所小学,再过几天皮卡就毕业了,他想去小学溜达.当看到小学一年级一班的教室时,他进去坐了下来,他惊喜地发现,自己能识黑板上的一些字.当老师找到他时,都笑他太调皮了,他却不以为然.
在9月的一个清晨,皮卡背着书包上小学去了.
这就是皮卡,一个重情义、对弱者打抱不平、喜欢鸽子、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的皮卡.
〔《我的儿子皮卡——淘金兄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❷ 我的儿子皮卡 读后感
这套总共有4本,每一本都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了小男孩皮卡从出生到上学的成长故事。这本书就是著名作家曹文轩著作的《我的儿子皮卡》。
我看了其中的一本,书名叫《再见,钢琴》。皮卡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把他接回北京。在北京的日子有喜有忧:他可以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开车兜风;可以和杜夏老师一起疯。皮卡要开始自己睡;他也要被逼着学钢琴……
书中的主人公——小男孩皮卡他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他虽然调皮,但有时会讨人喜欢,让人开怀大笑。皮卡是一个与种不同的小男孩,别人喜欢宽敞明亮的公路,而他却确喜欢麻油地的小路;别人喜欢完整的东西,而他确喜欢把好的东西拆开了一探究竟;别人喜欢买袜子、鞋子,而他却不喜欢天下所有的袜子……皮卡甚至还喜欢迷路,我真是不懂皮卡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让他这么与众不同。
皮卡或许真的不适合在城市生活,他不喜欢被拘束,喜欢乡间的小路;喜欢满地的油菜花;喜欢清澈见底的溪流……
❸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怎么写格式和示范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❹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故事读后感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故事读后感]
《尖叫》读后感
有一个叫皮卡的孩子,从小就离开了北京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故事读后感。皮卡在那里从不孤独,因为那里可以在河边玩,可以看周五爷的鸭子。
有一天,天气阴沉沉地,仿佛要下雨,皮卡无意中尖叫了一声,这一声可好,竟把乌云叫“碎”了,雨就劈头盖脸地下了下来。从此,皮卡就经常尖叫。
读了这篇故事,我每天都尖叫。放学回家了,尖叫;体育课上可以踢足球了,尖叫……有时候,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反正想尖叫,就尖叫。
因为皮卡的尖叫很厉害,曾把周五爷的鸭子吓得把蛋下到了水里,让他少收了四五斤蛋。我很喜欢皮卡的尖叫,但是我的叫声没他那么高。只好向“尖叫大师”陈正平学习了。
我很想到皮卡住的乡下,因为那里的环境好,风景好。如果我爷爷去了的话,肯定会拿上相机拍个不停,因为那里的风景太美了。
《仰望天空的猫》读后感
皮卡在奶奶家快乐地生活着,每天都有动物来陪他玩。比如:天上的鸽子地上的猫,飞来飞去的蜻蜓和叫皮三的牛……为了捉蜻蜓,他动员了全班的同学和姑姑们;他还和一只猫一起同床睡觉,读后感《《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故事读后感》。为了帮助鸽子造窝,他奶奶家的芦席撕成条子放到鸽子时常去的地方。还有一只小白牛,因为和皮卡相处地很好,所以爷爷把它叫成“皮三”。
皮卡喜欢小动物,我也很喜欢小动物。我对兔子最好:和兔子吃饭,和兔子玩耍,与兔子“战争”……我很喜欢兔子。
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拿着一只小鸡说:“岳岳,看看小鸡。”我一把抓过小鸡,使劲一攥,他它攥死了。妈妈拿着小鸡的尸体说:“你喜欢小鸡我知道,但你不能用那么大的劲抓它。”
我还养过小乌龟、小麻雀、小鸭子……我和皮卡一样,喜欢小动物。
《再见,钢琴》读后感
皮卡可以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把他接回了北京。北京的日子很好:可以开车到环城路上去兜风,还可以和杜夏老师一起疯。但北京的日子也是可怕的,因为皮卡要睡单人床了。皮卡和别的孩子一样,都要被强逼着学钢琴。但皮卡不是太恨钢琴,因为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弹琴弹得非常好。
我觉得皮卡是比较喜欢钢琴的,因为他有一次弹出了一首很棒的曲子。但皮卡可能不是真正喜欢钢琴,因为絮絮不在梁老师家的时候,皮卡就不学琴了。
我也要把我的琴学好,像皮卡一样把琴弹好,把时间用到该用的地方。我学过电子琴、乒乓球、围棋……但围棋不太好,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占空。我以后要认真听讲,好好学习。
读《淘金兄弟》有感
皮卡是皮达的“跟屁虫”,他最喜欢和哥哥逛街,三天三夜不回家也没问题。哥俩有一天在书摊上买了一本叫《淘金记》的漫画书,从此皮卡就喜欢上了金钱,他们把爸爸的杂志在南校门卖了,卖钱。有天,皮达给皮卡买了一架玩具飞机,皮卡高兴地把哥哥最喜欢的自行车买来送给了他。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知道了许多赚钱的方法,但必须合法。回收物品赚钱和卖就杂志赚钱都可以。我有一次把家里全部的空瓶子卖了,赚了2.5元。我以后把赚来的钱交给父母,留下一些捐给灾区。
〔《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故事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❺ 我的儿子皮卡,一个人的夜晚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读完了曹文轩写的《我的儿子皮卡——影子灰狗》这本书。文中的主人公皮卡、皮达、何自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主要写了皮卡一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皮卡与好友何自达的那份深厚的情谊。全文分三章,第一章裸睡。主要是写爸爸与皮卡的哥哥皮达关于怎样睡觉这个问题发生的争论,从这一对父子俩的争吵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近,我也是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和妈妈争吵不休,有时气得妈妈偷偷地掉眼泪。仔细想想,妈妈每天为了我的生活、学习而操劳不休,可我不但不感恩,反而惹妈妈生气。“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而我又做到了什么?
第二章笛子与笛子。主要讲的是何自达想在爸爸四十岁生日时,送给爸爸一只花篮作为生日礼物。可他的零花钱远远不够买一只花篮。无奈的情况下他和皮卡情不自禁地来到池塘边偷起花来。被巡逻队人员发现,何自达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皮卡见势不妙,背起花拼命地逃跑。最终被抓到了保卫部。只好通知爸爸,交上罚款,皮卡才得以释放。可皮卡没有向爸爸做过多的解释,竟背起花直奔向何自达家。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夜晚。人生难得一知己!真为何自达有皮卡这样的朋友而高兴。
第三章影子灰狗。皮卡把一只流浪狗领回了家,接下来发生了好几起灰狗咬人事件。大家一致认为是灰狗“灰灰”所为。“灰灰”被送到了收容所,然而灰狗咬人事件并未平息,这时皮卡一家人才幡然醒悟,他们错怪了“灰灰”。皮卡和哥哥为了给“灰灰”洗刷不白之冤,费尽心思找到了咬人的灰狗,并让抓狗行家逮捕了它。可“灰灰”已有了新的主人,永远回不来了。可怜的皮卡把自己变成了一只狗,“汪!汪!汪汪汪!。。。。。。”叫个不停。令人心酸!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的明白了世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每个人都应虚心接受自己的缺点并极力改正。每个人都应让自己的优点无限扩大。
❻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怎么写
先写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在写对我有什么启发,最后写有了这些启发我以后会怎么做
❼ 我的儿子皮卡·命大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阅读了《我的儿子皮卡》的系列。里面描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你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皮卡。
皮卡很调皮,也很有个性,想做到的事必须做到,不然就又哭、又吵、又闹,让人受不了,他的爷爷、奶奶、大姑、二姑、三姑、四姑不得不什么事情都依着他,让着他。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次皮卡喜欢了把笔套插在手指上,到哪儿都不肯拿下来,连脱下来洗都不肯,每次都要家人左求右求才能允许几分钟时间洗自己的脏手。一次他们一家到打谷场上去看电影,一家人好说歹说皮卡都不同意把笔套拿下来,一家人只好心事重重的将手上带着笔套的皮卡带到打谷场。看完了精彩的表演,回到家,皮卡睡了,这是四姑发现皮卡手上的一支笔套不见了,一家人都有些紧张。他们知道这一晚上不太好过了,希望能蒙混过关。可到了半夜,皮卡醒了,感觉少了纸笔套,便不停的摇晃三姑的脸,三姑实在受不了了,便问:
“皮卡怎么啦?”
“笔套没了。”
“明天再找,皮卡你要乖,乖的话,三姑明天给你弄两支针筒给你滋水玩。”
“不!”奶奶、爷爷、大姑、二姑、三姑、四姑都爬起床来。
“你乖,二姑,给你买那辆小汽车,二姑知道你喜欢……”
“不!”皮卡很坚决,只会吐不这一个字,价格虽然越来越高,可都引不住皮卡的诱惑。最后大家只好穿好衣服,到达谷场上去找那只笔套。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同情这家人,他们为了皮卡,在默默的付出,不管有多么的累,有多么的苦,可他们是快乐的,他们无怨无悔,特别是两个老人家,他们老了,体质肯定不大好,可还是坚持找笔套,这对他们来说,很不容易。这也像我们的亲生父母一样,随时随地的照顾我们,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我们好。
皮卡也是一个喜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一次,他到三姑的幼儿园里,尖叫了一声,把大家吓了一跳,所有孩子都哇哇大哭,害得三姑不住的哄孩子,眼睛瞪着皮卡,皮卡哇哇大哭起来,晚饭皮卡也没吃,只是不住的哭。我有些同情皮卡了,他虽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可他毕竟是一个小孩子,他并没注意到的那么多,只是顾着一时的快乐与喜悦,并没有恶意去吓唬那些孩子,他的心还是纯洁、善良的。
皮卡虽然脾气倔强,好强,但具有好奇心,但心地善良。希望你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老是喜欢恶作剧哦!
❽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200字左右 要自己写的
我的儿子皮卡1:尖叫》:皮卡从一出生就充满了悬念,“卡”在那里怎么也不肯出来。医生就像拔萝卜一样,扑通一声将他拔了出来。皮卡愤怒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愤怒很快就变成了好奇,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在医院里,他是个安静的“乖娃”;回到家,却突然变成一个令人烦躁的“夜啼郎”;他爱听哥哥撕报纸的声音;爱看乡村夜晚清澈的月光和远远近近的树木……
《我的儿子皮卡2:仰望天空的猫》:皮卡在乡下奶奶家的日子是自由而快乐的,陪伴他的有天上的鸽子地上的猫,还有飞来飞去的蜻蜓和一头叫皮三的牛。皮卡和它们之间有着无数精彩的故事:他可以捉住任何一只他够得着的蜻蜓;他喜欢和一只橘色的猫同吃同睡;为了帮助鸽子建巢,他把奶奶床上的芦席撕成芦苇条撒在鸽子经过的地方;还有一只叫皮三的小白牛,他们好得像兄弟俩,爷爷说皮卡是皮二,小白牛是皮三……
《我的儿子皮卡4:淘金兄弟》:皮卡是哥哥皮达的“狗腿子”“跟屁虫”,最喜欢和哥哥一起逛大街.三天三夜不进家门他都乐意。兄弟俩在地摊上买了一本漫画书——《淘金记》,从此皮卡就“迷恋”上了金钱,那些钱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个个梦想飞翔着。可是有一天,皮卡把他小木盒子里的钱一下子全花完了,他到底是买了什么神秘的东西呢……
《我的儿子皮卡3:再见,钢琴》:皮卡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爸爸妈妈把他接回了北京。北京的日子是美好的:皮卡可以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开车去兜风;可以在幼儿园和最喜欢的杜夏老师一起疯。北京的日子也是忧愁的:皮卡要开始睡自己的单人床,最然他十分怀念在乡下和奶奶姑姑一起睡的日子;跟别的城里孩子一样,皮卡也要被逼着学钢琴,不过他也不是那么讨厌钢琴,因为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弹琴弹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