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中大双排的区别
A. 我想在锦州包个面包车,或者皮卡之类的,只要放得下我要装的东西,我要装婚纱照,从锦州到欢喜岭
朋友 你说的是不是大的结婚照 如果是那种1米8 9的 面包和皮卡一般放不下 锦州交通管理比较严格 会违章超长的 面包也有可能被抓 原因是客货混装
如果是小的的话 不超过1米4的就可以找面包 或者是皮卡了
大的话 建议找微型货车 车箱长2米的 市内聚集地锦州中大商场附近 电子市场附近 市外光彩转盘附近 马家十字路口附近 价格一般在一公里2-3元左右 自己算算公里数 算下大概价格 好讲价 一般能讲下来 不少 如果觉得价格贵 可以问问其他车辆 推荐中大附近单行线路口里 有好几百台车 应该会有合适价格的 他门专门出租拉东西的 就是干这个的 也有专业的执照
希望能够顺利把你门的结婚照片送到家 谢谢!~..~V
B. 外行提问:美国“悍马”牛B在哪里
这是一部属于男人的车,孔武有力而血性十足。战争赋予了悍马无上的荣誉,滚滚的炮火也磨砺出了它的铮铮铁骨。
没有去不了的地方
道路的尽头是悍马的起点。
悍马,一只昂扬烈马!
宽大的车身,粗犷的外型,征服危途的卓越性能,无不让每一个爱车族男士以能拥有一部悍马为至高荣誉。
驾驶悍马越野会使你明白一个汽车传奇是怎样诞生的。大多数成功的四驱越野车都是50%的机器性能加50%的驾驶员能力,而悍马的机器性能占90%。近半米的离地间隙,大得惊人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中央轮胎充气系统,这些无一不是一般四驱车梦寐以求的。悍马的铝合金车身经过热处理,组装时挡板先被黏合在一起,然后再用铆钉固定,由此产生的是所向无敌的越野之王。有人说驾驶悍马在街上走,所有的障碍都不是障碍,那是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不真实的感觉。
轧上半米多高的大石,涉过80厘米深的水,爬上60度的斜坡,穿越近1米深的积雪……这是悍马才能做到的事情,也赋予了它和其他越野车不同的特色———去别的车去不了的地方,做别的车做不了的事情。
时势造英雄
悍马的问世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它既不是用来显示时髦和气派的,也不是用来从当今的运动用途车(SUV)热潮中大捞一把的。
“悍马”,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军用吉普。自1983年美国陆军和GM通用汽车公司签订了首批合同至今,“悍马”系列车辆已生产超过14万辆,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陆军大约每10名士兵就拥有一辆“悍马”。
“悍马”的全称是“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基型车自重2.4吨,载重1吨,可以由多种运输机或直升机运输并空投。“悍马”装备有一部大功率柴油发动机,4轮驱动,越野能力尤为突出,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车身侧倾40度仍然能够行驶。美国陆军充分利用“悍马”车优良的多用途性能,除了用作指挥车外,还可改装成轻便卡车、火炮牵引车、无线电通讯车、救护车、流动维修车、反坦克战斗车、防空导弹车及防弹运输车等11种变形车,使其可以执行指挥、战场救护、运输、巡逻、侦察等任务。
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海湾战争报告》称:“悍马”满足了一切要求,或者说超出了人们的要求……显示了极好的越野机动能力。其可用性已经超过了陆军的标准。
美国军部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根据越战经验,开始研发新一代的轻型多用途军车,当时军方所要求的军用车需要符合高机动性、多用途、有轮(非履带式)等要求,简称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众所周知,美国国防部对其所用机械一向有严格要求,经过长达8年的测试,在上世纪80年代末,正式授予悍马“M”字编号,纳入军方制式并分发于各军方部队。军方要求“Hummer”最少要有12年的服役期,并且从一共通车架中发展出多达15款不同用途的车身,其中包括救护车、运兵车、反坦克导弹车等等。
1992年,悍马正式推出民用版,除了车厢舒适度大大增强外,其他包括车架、悬挂系统等等与军用版完全相同。
除了少许舒适性方面的改进外,民用悍马和军用悍马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这是一种没有同类的车型,它超越了类别的限制,或者说它自成一类。轿车惧怕它,卡车妒忌它,四驱车崇拜它。
悍马家族全接触
H3T——悍马小弟
H3T是一款单排皮卡车型,它虽是最小的悍马,长宽高仅为4443×1893×1795mm,但它继承了悍马H1的反叛造型特征,也拥有美国军车的DNA。H3T的两门两座式皮卡设计,是当今美国最为时尚的车身造型。
悍马H3T的外形就是皮卡,与它的三个哥哥H1、H2和H2 SUT都不同。它的顶篷可以电动打开,后窗也可以隐藏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驾驶室。H3T的机盖仍像它的哥哥们一样是向前打开,而是是半自动的。它的通过性极强,配用34英寸的轮胎,离地间隙高达11.5英寸,从而使其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达到51度和50度。虽然你一眼就可看出H3T是悍马家族成员,但由于车身尺寸要小些,线条也稍柔顺些,因此比它的哥哥们看起来更亲切些,至少没有H1那么野蛮,也没有H2那样张扬。同时,较紧凑的车身尺寸也让H3T显得更具动感和灵敏。
H3T的轮胎和内饰设计是与世界运动服装名牌耐克合作的产物。耐克将它在运动鞋上的制作技术应用在H3T轮胎上,使其不论在何种路面上都具有很强的抓地力;耐克在运动衣上的制作技术则运用在H3T的座椅面料上,这种面料不仅轻质,而且不需机械手段即可达到温暖如春或清爽宜人的效果。
以往的悍马车都是在通用全尺寸卡车平台上开发的车型,而H3T则是在通用中型卡车平台上设计的车型。它的四轮都靠近车身四角,采用四轮盘式刹车,前盘上设置了6活塞式卡钳,后盘则是4活塞式卡钳。
H3T配用通用的新型Vortec 3.5升直列五汽缸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350马力,升功率达到100马力/升。最大扭矩为474Nm。
H1-----越野之王
4×4车迷们用“世界越野之王”来形容悍马H1一点也不过分。它是悍马车型中最接近美国军车的车型。
它406.4mm的最小离地间隙,几乎是任何其它4×4车的两倍。它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高达72度和37.5度,更是其它越野车型无法比拟的。它17英寸的车轮穿上37英寸的轮胎,也只有大卡车才能有这么大的脚。H1的最大爬坡度为60% (31°),最大侧倾度为40% (22°),涉水深度762mm。
悍马H1装备一种名为TorqTrac 4技术的四轮驱动系统。它可以自动通过向打滑车轮施加制动而降低打滑轮胎的转速,同时差速器自动将四个车轮的驱动力进行重新分配。如果你还嫌这些不够,你可以选配一种“越野冒险包”(Off-Road Adventure Package)。这套装置包括多种越野用装备,如前后伊顿(Eaton)锁止差速器,当你驾驶H1攀登岩石、爬大坡、过深沟时,可以按下一个按钮,前后差速器立即锁止,帮你渡过障碍。“越野冒险包”还包括一套12000磅的绞盘、越野专用轮胎等。
H1上的中央轮胎充气系统(CTIS)可以让驾驶者在需要时调节轮胎气压,如在冰雪路面、散沙或泥泞地段,你按下车中一个钮,便可将轮胎气放掉一些;再按一下这个钮,便可恢复原来气压。
H1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也不含糊,2004车款中标配有六碟CD,电加热风挡、轮胎气压监测(CTIS的一部分)、速降车窗、电加热外后视镜及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等。
2004款H1仍配用6.5升V8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205马力(152 kW) /3400rpm,在1800rpm时即可发出596Nm的最大扭矩,着实吓人。此指标分别比2003款高出7 kW和14Nm。
H1采用四轮独立悬挂并配可变比重载螺旋弹簧,前悬挂还配有稳定杆。刹车系统为四轮盘式及四通道ABS。
H2——SUV终结者
悍马H2的灵感来自2000年底特律车展上悍马H2概念车。当时人们把H2叫小悍马。其实,H2根本不小。只不过是悍马的原型车即H1的强大的功能使H2显得小而已。
H2继承了H1的优良越野性能,同时增加了一些舒适的功能。它是一款对悍马的大胆和年轻的演绎。在越野方面,H2能在50厘米深的河水中行驶,跨越40厘米高的台阶或岩石,或在沙漠中长时间穿越。
H1的车主一般包括有钱又有闲的人群,他们平均拥有6部以上汽车,从标准的轿车到劳斯莱斯和皮卡,他们买悍马是为了其特殊的形象和无比的功能。
H2是面向那些更年轻、更主流的消费者的。H2可做日常车辆使用,更可以用来做最极端的越野活动。H2主要面对以下两种人群:独立的硬汉们和成功人士。
对这两种人来说,H2都有吸引力。首先,那大胆的设计足以吸引人们的视线。而且品牌认知又特别明显,谁看见H2都会把它看成一部强大的越野车。H2看起来,感觉上都传达了一种力量感、权力感和控制感。这些都是以上说的那两种人群所追求的。具体地说,那些硬汉们更愿意开着H2去越野,去体验它那各种功能的极限。而那些成功者们则更愿意开着H2在公路上跑以显示他们的大胆和成功。所以根据这两种倾向,H2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配置。
H2的标准动力配置是通用汽车的VORTEC 6.0升 V8引擎。变速箱则是加重的4L65-E四速自动变速箱。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325马力,最大扭矩为385磅英尺。变速箱的四驱高速模式同时是H2的拖车模式。四驱模式为一体式的两速电控全时四驱系统。必要时,这个系统可以使减速比达到2.64:1。用这个减速比可以有效地翻越比较大的障碍。通过对减速比的控制,H2的变速箱用一档时的拖拽能力达到 6500磅。H2的前后扭力分配为 40/60。当前后差速器锁死时,可达到前后50/50 的扭力分配。变速箱的电控系统可以提供5种模式选择,包括后轴差速器锁死这一越野车在恶劣地形上最常用的模式。
H2继承悍马的衣钵,前后悬都很短,为H2提供了几乎最大化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在通用汽车的卡车里,H2的这两个角度都是最大的。底盘上的岩石护板更增添了H2的粗犷个性。护板包括一个大型的厚厚的防撞板、燃油箱下板和固定在车架上的摇臂护板。如果选装空调的话,还可以装上压缩机护板和挡泥板。
H2 SUT——顶级皮卡
悍马H2 SUT最早作为概念车在2001年的纽约车展上由施瓦辛格隆重推出,经过不断的改进后,于2004年二季度开始销售。
悍马H2 SUT是H2的变型车。H2是一款SUV,即运动型多功能车辆,而H2 SUT则是SUT,即运动型多功能卡车(Sport Utility Truck)。它与H2在车身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后半部分,它的后半部分是敞开式的货箱,而H2则是完全封闭的厢式车身。H2 SUT的外形完全是悍马风格,方方正正的形状,轮廓分明的外表,坚强有力的线条以及几乎垂直的风挡玻璃等,都是悍马的显著特征。
2005款H2 SUT比H2更具多功能性,或者说它的功能更多。除了H2的一般功能外,它还可以在乘载四人的情况下装一些货物,此时货箱的容积高达30立方英尺。如果货物较大或较多,还可以将后排座后面的后车窗打开,并把后排座放倒,从而形成一个4英尺宽6英尺长的“床”。
按下一个按钮,驾驶者即可将所有四个侧窗和后窗摇下。再按下另一个开关,你还可以将车顶篷打开。此时你就像驾驶一辆敞篷车一样与自然完全接触。
在公路上行驶时,如果不是看见周围的车都对你“畏而远之”,也许你会忘记此刻你正驾驶着一款重量级越野车,因为开悍马真的是非常轻松省力的事情。而如果到了越野环境,你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悍马,真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越野车,一个真正属于男人的车。
C. 丰田陆地巡洋舰的历史:了解一下吗
为了弄清楚陆巡到底给我们什么感觉,似乎只能用一种哲学的方式去理解。因为在很多人的心中,这一辆车已经在思想、肉体、 情感 和灵魂上变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恰好的解释了,陆巡是如何在几代车型的进化中赋予了自己机械身体的灵魂。
虽然说,陆巡自己不能自我繁殖,也没有自我意识形态。但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伴随着一种精神也书写了不少人的一生。同时也代表着背后无数的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多少年的坚持不懈和努力。
2020款陆巡正式推出改款车型,回看1960的陆巡车轮走过的路,虽然我们没有找到两辆车的共同点,但是坐在方向盘后面的你,以及一起走过的路。
从背景来说应该叫做:LC40。这是一款背后对开门和背挂式轮胎的车型,行驶在沙石路面上的时候,从远处你就可以看到它像一只小松鼠一样在路上来回跳动。这种“跳动”其实形容的很贴切,因为FJ40的轮胎比较小,再加上短轴距,悬挂阻尼性很差,所以一旦在这种起伏多,又坑洼不平的道路上飞奔起来,那种感觉你可以自己脑补一下。
早期的FJ40拥有着3.9L的直6发动机,配备的是三速手动变速箱,没错,就是三速手动;即使后期使用了4.2L的6缸F型发动机,但是马力也只有135匹,所以总体上开起来的感受是那种昏昏沉沉的。主要还是因为后期的四速手动变速箱的齿比很宽,所以发动机多数时间都在红线转速上徘徊,如果上了城市高速路的话,那可能就有一种“爆表”的风险了。因为转速表似乎没有什么用,每次换挡你只要等到换挡杆开始疯狂的摇晃,那这时候就是最恰当的时机。
虽然,这是一辆逆向开发的Jeep车型,板簧悬挂和没有助力的转向让它开起来就是一辆卡车,但至少开起来并没有那么多问题。但是你一想,这是一款40多年前的车型,结合那会儿的装配工艺,能做到足够坚固,而且减震器没有断裂,那就知足吧。
如果你真的有机会能开到它,你就会知道那时候的FJ的方向盘的旷量会有多大,并且转向的传动比很小,基本上你转了90度之后还没有什么反应。另外就是分动箱配合特别特别高的离合,每一次换挡都会带有一次拖拽感,另外座椅位置又很高,你试想一下:前面有个大坑,你换挡进坑,然后换挡出坑,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你不被操作弄晕了,也会被顶棚撞晕了。
因为丰田在美国等市场上发现,四门车型和带有第二排座椅的车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所以1960年推出了FJ45的长轴距版车型,并且在1967年又推出了FJ55系列,有着像皮卡一样长的车身,提供了四门和第二排座椅,在乘坐舒适性上有很大的改善,并且还有一个加长的后尾箱,在美国市场因为那个很长有很大的前脸,被别人称为“铁皮猪”。这个外号也预示着,丰田的这款车型,已经开始走进了美国的 汽车 市场当中。
虽然从尺寸上FJ55做了一定的变化,更加伸展和坚固了,重量也比FJ40多了一些。就是这么一辆车,却是陆丰田的陆地巡洋舰车型中生产在售时间最长的一款车型。从1960年开始一直到1984年才被LC60系列替代。
与FJ55(LC55)系列的一样,LC60系列并没有在越野能力上进行升级,而是在空间和舒适性上进行了提升。其实丰田也在策划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层面的改进,但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只是简单的加宽了轴距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并且加宽了车身尺寸。
相比于FJ55(LC55)外形上开始采用了方形为基础的大灯组合,替代了原来的经典圆形。同时加入了更适应时代的机械式的仪表盘,空调系统,以及更好的内饰装配。最大改观就是车内的填充物有所增加,不再有那种裸露的钣金件,地板上也配置了植绒式的地毯,还在后窗上加入了电加热的除霜功能。但是门锁和车窗升降依旧是手动调节。
同样提升的还要驾驶性能上,车身和轮胎的加宽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变得更加稳定。尤其是离地间隙有所减少,悬挂和减震技术的升级让车内的感受更加舒适,即使在越野的情况下,依旧开始保持相对安静的车内环境。同时,发动机也被替换成4.0L的6缸3F发动机,排量减小,但马力和扭矩同时得到提升;外加上首次将中央锁止差速器加入到配置当中,使得越野性能又被拉升了一个档次。
这款车型也是从LC60开始被国内的用户开始熟悉的,相对也是将陆地巡洋舰推向全球的一个开始。但是机不逢时,恰好遇到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日本的经济受到了重创,所以这一代车型应该是陆地巡洋舰的一个分水岭。
经济复苏的开始,也是象征着陆地巡洋舰车型辉煌的展开。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提的是路虎揽胜车型,在1987年,揽胜的第二代中期改款四门车型正式进入美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让美国人进一步了解到,越野车不仅仅可以有粗犷的越野硬汉一面,还可以如此的豪华和舒适。所以1990年LC80车型的首次亮相,让所有人看到了陆地巡洋舰从模仿到自我展现的一次巨大的跃进。
与原本的陆地巡洋舰相似的地方是方形的组合式大灯和那经典的字母排列在中间的进气格栅,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陆地巡洋舰的那份硬派的风格。而实际从其他方面上看,LC80是走在了当时现代化的快车道上。原来车型上的板式减震器已经被更新成螺旋弹簧式的,更加新近的中央差速器可以让新车始终保持这四轮驱动的状态,并且老旧的变速箱也被换成了可靠性更加的四速自动变速箱,并且分动箱的切换只能在空档和低速档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另外LC80与上一代车型相比,变得更加宽大,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动力系统更新。搭载了当时丰田最新的4.0L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55马力,后期在1993年改款时进一步提供了一台4.5L的六缸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是被国人所熟知的4500-1FZ-GE发动机,最高功率可以达到212马力,相比4.0L的那款发动机还有更高的扭矩输出,与此同时,额外还可以选装前桥和后桥的锁止系统。
同时, 最大的改变还是源自于内饰,虽然在颜色搭配上让内饰看起来十分复古,有一种不干不净的感觉,像是一辆二手车。但是机上这些设计在设计和工艺上都是无可挑剔的,不再是原来那种粗线条简陋的风格,而是更加舒适和更加安静。所以,这辆车不仅仅可以带你出去野外冒险,还可以舒舒服服开着它去餐厅吃饭。至少很多人开上这辆车之后,并不会像以前一样在越野途中横冲直撞,而是变得更加温柔谨慎。
LC80系列也是很早被国内消费者认可的车型,在广阔的中国大路上,无论是极寒的最北方,还是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带,都可以看到LC80坚固的身影。其可靠的稳定性和强大的四驱能力,赢得了当时一代人不可磨灭的印象。
值得炫耀的是LC80赢得了全球市场的肯定,并赋予“神车”的名号。所以丰田在车型的更新迭代上进行了加速化处理,同时为了顺应市场,扩大车型的匹配程度。在LC100车型则根据不同地区推出不同硬件配置的车型。
1998年,丰田正式发布了LC100系列车型,从造型是可以看到,车身更加宽大,线条更加流畅;车头车头的设计风格变得更加立体,车尾也进行更现代化的调整。但总体的车身造型没有变化,依旧是一个圆润的方形盒子。放到今天看,这款车型也不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毕竟在很多人眼里这一代的外形实在太经典了。
外观上并不是这一代最大的亮点。而是机械层面的完全进化。LC100上更换了一台230马力的4.7L V8发动机,要比上一代的车型的6缸发动机的马力多上那么18匹,低扭则更加强劲;并且在2003年和2006年改款之后,发动机提升到了275马力。以及装配了全新的五速自动变速箱,这让LC100可以完美的应付各种工况,并且还有依旧有手动档车型满足重度越野的需求。
但是改变并不都是好事儿,LC100这一代最为诟病的就是首次将双叉臂的独立悬挂引入到新车当中,尤其是北美版车型,但在非洲、澳洲等地区就依旧保留桥式的前悬挂。所以这也是这一代车型最大的诟病,让很多的深度越野爱好者最最遗憾的地方,尤其是碰到攀爬的时候,这种前后桥形式的悬挂在行程可以保持一样的效果,尤为重要。虽然有主动悬挂和A-TRC电子限滑系统虽然有TEMS主动悬挂和A-TRC电子限滑系统,但LC100使用的是前悬挂拉杆弹簧,导致前悬挂行程变短,加上更低的离地间隙,所以就成为历代车型里越野能力最差的车型。
还有就是,LC100与LC80一样也加入了雷克萨斯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见的LX470。因为LC80的LX450并没有什么引起什么市场轰动,而LX470则真正做到了豪华的结合,在硬件配置上虽然没有照搬LC100车型,但是在造型和内饰进行重新设计,使用了更好的真皮材质和木质装饰件,以及加入了可调节高度和自适应悬挂系统,就彻彻底底的成为一款城市大型SUV了,不过卖的也很不错。
如果你还在遗憾LC100的那些缺点,那从2007年开始的LC200系列则是“完美”的化身。虽然在造型“配方”上面并没有什么变化,换代的车型更多的是在外观上面做一些文章,并且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小改款,以及中期改款。同时,因为地区的不同,LC200车型的分支车型有很多很多种。尤其是来自中东和美规车型,有各种纪念款和限量款,最大的区别也是在内饰装配和细节装备上的不同。
除了更多的电子化设备的加入,最大的变化是加入了一款5.7L V8发动机,动力上可以达到381匹和545N·m的扭矩。同时升级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带来了更好的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在2016年的中期改款车型上又进一步升级到全新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这样使得无论是公路和越野上的油耗都不会特别夸张,也更多的使其拥有高速行驶的优越性。
除此之外,LC200总结了LC100上面被诟病的问题,在沿用非承载车身结构的同时,前悬挂使用了双交叉臂加上螺旋弹簧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在越野和公路上做到了更平衡的兼顾,不牺牲舒适性的同时,也最大化的加强越野性能。并且LC200还在电子系统的配合下拥有了“攀爬控制”系统,也就是大家说的蠕行模式,大大方便了驾驶者对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控制能力,以及车辆在恶劣路况中的稳定性。于此同时,LC200还在后桥中加入了LSD限滑差速器,也就是扭矩感应自适应锁止差速器,提升了车轮的控制能力,在极限条件下也更容易脱困。并且高配车型上还有KDSS可调稳定杆系统,这套系统是由前后各一套的液压系统控制,就是为了让车辆在动态下降低侧翻的概率,提高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其实在内饰上真不知道说什么好,经历了好几次的中期改款,内饰已经可以说细化到没有什么可以再进化的地步。该有的也基本都有了,并且后期的改装件多到让你无从下手。要是论豪华,LC200对应的雷克萨斯LX570车型,可以看出来,历代的LX车型的数字都是根据排量来命名的,所以你懂得。外形上其实并不用多说,只要看一看就能分辨出来这是雷克萨斯;这种内饰上,LX570可算是完全颠覆式的改变,同时兼顾了雷克萨斯的家族风格,并且在细节上加入了更多的豪华元素在里面,至少价格上让你也能感受到这是一款豪车。
LC200经历了短暂的国产化,虽然名字使用了英文的音译:兰德酷路泽,但根本就没有影响到它的购买力和影响力,大家也习惯的称它为“陆巡”。LC200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小中大改款,丰田也很清楚的摸清了全球人民的喜好,舒适、越野能力、大空间、省心耐用、外观气场十足等等这些因素做了非常精细化的平衡,也正是如此,即使是细微的更新,也会被车迷们津津乐道。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LC200的2020款车型上市,这应该是 历史 上最均衡的一代车型了,至少我觉得已经没有再小改款的空间了。
这么长篇幅虽然有些啰嗦(已经精简了好多内容了,有些核心的东西也精简掉了),但是对熟悉陆巡的人来说,回看这些往事似乎是一种心里的慰藉和满足,知道有这么一款车,为越野而生,每天可以干粗活,任劳任怨,又不失豪华和身份,这并不是随便一辆越野车可以称职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陆巡从FJ40到现在LC200的3.5吨的大家伙的跨时代演变。从当初仅仅卖出1台,到现在人尽皆知的越野强者,丰田也证实它拥有的实力。而在临近车型70周年的时候,同时已经有12年没有进行大换代的车型来说,丰田是时候给这么多车迷们一个新车型的惊喜了。
新车型没有消息?不用担心,我们可以提前猜一猜。
全新丰田陆地巡洋舰将会使用TNGA平台和3.5T涡轮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