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夏利越野图片
⑴ 经典和畅销车也停产心塞,胳膊再粗也掰不过市场
时代不同了,以往人们注重汽车的功能性,而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一款车的竞争力更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多车型不得不被迫停产,即使这些车是经典车型或畅销车,抑或是车企花重金研发的重要车型。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但不管如何,最终还是以停产收尾。譬如,最近传出停产消息的丰田皇冠。
4月28日随着最后一辆第14代丰田皇冠在工厂下线,一汽丰田皇冠车型正式停产,意味着丰田皇冠车型与国内消费者告别。
丰田皇冠很早就在中国市场树立起高端产品的形象,以进口车身份来到中国,在国内市场开始被消费者所熟知的是第七代车型,曾是国内的公务车和出租车市场的代表车型之一。
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第十二代车型,它曾是奥迪A6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甚至超过了奥迪A6车系的销量,月销达到2万台,也是皇冠进入中国后的巅峰时期。乃至于业界一直流传一句话:12代之后再无皇冠。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太田资大曾表示:一汽丰田希望亚洲龙能弥补停产皇冠和锐志而损失的那部分销量。在2019年,国产丰田皇冠累计销售数据为10378台。随着产品不再更新,宣传推广停止,国产丰田皇冠的退出并不让人意外。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停产后才会明白皇冠才是真正的品牌车型。嗯,怎么说的,你们快憋喊可惜了,可惜也没见你们买,说都说是好车,真要买的时候转身就去提BBA了,在国内,这个价位大多数人都会咬咬牙上豪车,所以,皇冠的淘汰是迟早的。
而说到停产,除了叹息还是叹息,正巧,泡泡顺便带大家来一波回忆杀。
天津一汽 夏利
汽车销量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有部分车型就因为销量问题导致停产,夏利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天津一汽是这么总结的:“曾经的夏利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品牌,但当时更多是在发展小型车,这种发展路线逐渐不适用于今天。为改变消费者对‘夏利’的传统印象,我们选择把夏利品牌放置一段时间。目前,我们集中精力优先做好骏派品牌。”
一代亲民神车,夏利N3可算作是中国汽车市场里程碑级别的入门级轿车,曾经活跃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在小型车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提升,若没啥竞争力,停产是必然,同时合资车的价格进一步下探,在这个领域的自主车,日子真心不好过。
大众甲壳虫
从1938年第一代甲壳虫开始,不知不觉已经走过80个年头了,它的足迹遍及全世界,曾一度拿下全球销量冠军,也为后来的大众打下了基础。进入中国后的甲壳虫,凭借小巧可爱俘获了许多女车主,它的外形至今都没有太大变化,始终还停留在原有经典上。
去年,大众用2019款甲壳虫纪念版向这款车型告别。很多人都觉得这车卖的就是情怀和外形,你可以说这车不好看,但不能说这车没个性。关于停产,感叹之余还是有些许遗憾的,那么大家觉得甲壳虫停产是公司的追求(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还是市场的不挽留呢?
一汽马自达6
这里说的正是初代马自达6。虽然2003年入华的时候,2.3L+AT+中型+20万起让它看起来并不是很亲民,但无碍初代马6成为国内历史上同价位最有驾驶乐趣的车型之一。可以说到现在马自达“人马合一”的品牌形象也有它的功劳。
一晃13年,老马6在2016年11月宣布退出,当时一汽马自达决定停产SkyActiv技术车型以外的所有产品,包括马自达CX-7、马自达6、马自达8以及马自达睿翼,曾经的弯道王子最终离开了市场。
大众 辉腾
这款集大众集团万千宠爱的豪华轿车,由皮耶希主导开发,集合了大众顶尖工程师研发,在大众最高级的德累斯顿玻璃工厂内组装,霸特,神一样的手工组装线下驶出的轿车最后的总销量也逃不过惨淡俩字。
不像日系车厂,其高端车型采用不同市场定位的车标,大众对于高端车型,依然采用大众的车标。同时,辉腾也没有采用辨识度高的造型,导致人称“大号帕萨特”,国内关于辉腾误认的笑话段子也是各种各样。
豪华车领域的市场,竞争也是十分激烈,若失去了中国这块市场,辉腾在哪儿还卖得动?停产是必然的事儿。
宝骏560
宝骏560的正式停产,宣告着这款曾经辉煌过的“神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宝骏560的热销得益于它较高的性价比。而宝骏530其实就是宝骏560的代替品,它不仅在价格上和宝骏560重合,就连三大件也和宝骏560一样。说白了,宝骏就是想换个名字,好甩去宝骏560安全性差、品质差的标签罢了。
凯迪拉克 SRX
面对着BBA,凯迪拉克竞争力并不足,当年,凯迪拉克的SRX算是国内此品牌中还卖的动的车型,SRX有着硬朗的整车造型,在SUV市场中,昔日也能分得一杯羹。但由于油耗大,动力弱,顿挫感强,买回去的车主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失望的心情,所以如今也沦为停产车型。
一汽-大众捷达
2019年6月,一汽-大众工厂为捷达停产举行的下线仪式,其生命周期为1991年12月-2019年6月,28年累计生成4,418,287辆。
这款国内曾经的紧凑型家用轿车之王,和桑塔纳、富康并称为“老三样”确实是风靡全国,可以说无论是拼情怀还是拼销量,捷达都让众多车型难以企及。如今,它功成身退,并且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身份。
“捷达”这一称号将成为大众旗下全新的子品牌,且拥有自己的全新Logo。虽然捷达在大众还算辉煌的时候被分离,听起来有点无奈,但其实,捷达就是斯柯达后在中国的又一个品牌延伸。不管过往如何,脱离“VW”的金字招牌后,是否真能打动消费者依旧还待验证。
三菱EVO
对于三菱EVO的停产,很多粉丝的心声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完的,喜欢它的理工男都能对它的停产,吟出一首让文科女潸然泪下的诗,纵然人家女生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反正读着很感动。
很少一部车能用传奇来形容,三菱EVO做到了。近些年,三菱各个领域都想玩,对汽车的三心二意,着实冷了车迷的心。只是少了多年的竞争对手,斯巴鲁翼豹表示很孤独啊。以后想买EVO咋办?出门右转斯巴鲁呗。
丰田FJ酷路泽
2016年8月,这款纯种SUV被丰田正式停产,按理说丰田一般不会在车型上失手,但这次它输的很惨。从中东土豪、南美的热带雨林到俄罗斯的极寒之地,再到中国的西藏,丰田的酷路泽这一金子招牌不是盖的。但FJ酷路泽这款丰田向情怀的致敬之作,没想到却在市场中失败了。原因依然是那个现实得直抽粉丝耳光的销量不佳。
在2015年,全国仅200多台的上牌量,完全不足以维持丰田FJ酷路泽产销流程的运转,情怀已经没有任何生存空间。对于FJ酷路泽,丰田更多的是缅怀FJ40,这才是让丰田越野车开始畅销世界的一代经典。
随着全球紧凑级SUV这种实用的多用途车日渐火热,FJ酷路泽过于专注而个性的特征使其受众逐渐减少,而成为一种对个性的追求,最后也只能黯然离场了。玩情怀玩复古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市场不是脑残粉,现在的消费者选车已然更加理性了。
道奇蝰蛇
美国跑车有三宝:科尔维特、野马GT和道奇蝰蛇。蝰蛇是道奇品牌的旗舰跑车,如今也已停产。对于很多喜欢肌肉车的车迷来说,实则心痛,昔日时不时就看到蝰蛇去纽北刷单圈,成绩还不俗。蝰蛇的原则是,排量决定一切,于是,一言不合就上8升,如今野马都小马驹了,道奇蝰蛇啊,含泪说拜拜吧。
评中评说:
一段车企的历史中,会出现成百上千的车型。有的车型因为竞争力不足,没能在市场上留下足迹;有的车型他们像常青树一样,直到自身产品周期走到尽头后,才功成身退。欢迎小伙伴们补充在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停产车型。(汽车评中评/泡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夏利车为什么皮实
夏利,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经济型家用轿车的代名词,一个历经了18年锤炼的产品,一个市场上真正的翘首。
从产销量看,在国内所有的经济型轿车中,夏利单一品牌产量接近100万台,保有量80万台,是其它品牌所无法比拟的。巨大的产销量使得夏利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标杆,是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而经过18年发展累计建立起来的夏利平台,为中国经济型轿车行业的生产发展打下坚固而深厚的基础。
18年来,夏利从中国经济型轿车的先驱,成长为行业领跑者,其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始终保持强有力的产品竞争力,不断的满足市场需求。从最早是引进日本大发车型为起点,夏利对产品的自主研发、自我完善之路越走越广阔。先后推出了三厢车、电喷型、自动挡等多个品种。1999年,夏利家族搭载丰田8A发动机的“金夏利”面市,引发了一轮市场抢购的浪潮。
2003年,进行了多达156项次技术与工艺改进的夏利A系列——“骏雅”和“绅雅”轿车全面投放市场。这两款轿车秉承了夏利既有的性能优异、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环保低耗等优势,同时又将经典与时尚、科技与实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适用型”家用轿车的全新概念。
2004年4月8日,装备了1.1升发动机的夏利A系列轿车上市。新车对动力进行了全面升级,发动机功率达到了超强的58马力,扭矩为87Nm/rpm,分别比原车增加9%和13%,最高车速超过140公里/小时,而油耗与原车相比却没有增加。
夏利秉承“变与不变”的发展理念,在技术、外观不断变革出新的同时,皮实可靠的品质却一直不曾改变。这是经过市场检验,为大众所公认的。
夏利自一诞生就与出租车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不解之缘”恰恰是市场之手牵的红线。当前比夏利便宜的、比夏利贵的经济型轿车都有,甚至都喊着比夏利更先进,但是在出租车这个最严酷的市场上却都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说明一切。夏利作为出租车,走过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艰苦道路,经历了歇人不歇车的连续工作,堪称名符其实的“干活机器”。出租司机开夏利创造了74万公里无大修的奇迹,甚至没有镗过缸、磨过轴,该车的主人目前正在冲击80万公里无大修,并已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此耐用的经济型轿车,又是实实在在的“挣钱机器”。哪家出租公司不愿意用这样的轿车?
曾经记得,“夏利家族西藏行”车队从天津出发,自东向西穿越了古老的黄土高原,从兰州经西宁进入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再沿青藏公路翻越昆仑山,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经过长江源头,沿格拉丹冬雪山东麓,穿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经过十天的跋涉抵达世界屋脊名城拉萨,稍事休整之后从拉萨启程经青海、甘肃、宁夏进入内蒙古高原,通过河北、北京返回天津,全程10000余公里,历时25天。途中既经历了盘山公路的崎岖,又遭遇了泥泞道路的坎坷;即使在延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和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上,夏利轿车也能达到10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从技术角度讲,这样的性能已经超过了轿车的属性,能和越野车相媲美了。西藏之行有力地证明了夏利的底盘扎实,能够克服任何路面;证明了夏利的车身坚固,能够抗拒道路给车身带来的超常翘曲变形,和给车身施加的冲击载荷,而这一切是施加在一个没有大梁的全承载车身上;证明了夏利的发动机具有优良的性能。
夏利一直是中、小型企业所青睐的微型轿车。这些企业多是集体和私营性质,它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靠的就是精于计算。夏利的经济性、耐用性,以及内在的高品质吸引了这些精明企业家的眼球,他们用货币给所有的经济型轿车投了票,打了分。当然,夏利用其最佳的表现给了投票者最好的回报。
今年上半年,夏利已经出口了四批轿车,出口总量已达到700辆之多,今年的目标是将出口1000辆以上。夏利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已经完全达到了国际要求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亦具备竞争力。
“超极限的使用,夏利给人的感觉是皮实、放心、就像老朋友一样可靠……”这就是夏利给用户的倾心回报。
⑶ 捷达、奔腾、哈弗,这些以车型命名的品牌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当一样产品在市场上受到高度的认可与关注,他们便可自成一派,成为独立的品牌形象。比如在汽车领域中,不少车型在推出市场后广受褒奖,而后发展成为车系,甚至是品牌。像是我们所熟知的捷达、奔腾,以及下面的这些车型。
一汽-大众捷达: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消费者
与捷达的故事,相信大多数国人都能说上一两段,捷达可谓是国人对于消费级汽车最初的启蒙。自1991年进入中国以来,捷达在每一个时代下都能给予人们不一样的形象。从最初的第二代Jetta车型至今,已更迭了五代Jetta车型,分别衍生出包括新捷达、宝来、速腾在内的多款产品。
?
从上述不难发现,由车型诞生到发展至独立车系或独立品牌,它们的时间都不算长,仅十年左右的历程,相较其它的国外汽车品牌,这般发展进程可谓相当飞速。由此可见,不少的中国品牌都是一支“潜力股”,只是它们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永别了夏利,谨以此文回顾这台国民神车的一生
2019年12月23日,一汽夏利正式对外公布了重组方案。在重组过后,一汽夏利的主要业务将会变成铁路物资供应和生产性服务业务。这实际上已经向世人宣布了一直处在停产和亏损状态的一汽夏利,就要彻底的告别汽车舞台了,让我们来怀念一下这款中国的经典车型吧。
从那个时候开始,奇瑞集团,吉利集团,长城集团都完成了后来者居上的超越。而夏利则由于产品力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慢慢的被市场所淘汰。到了2017年6月份,整个市场几乎看不到夏利生产的汽车了。
到了2019年,中国市场似乎已经忘记了还有夏利的存在。为了避免被退市,夏利公司不断的抛售资产。1915年12月,夏利公司将动力总成资产和研发资产卖给了一汽,并且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18年,又把全资子公司一汽夏利以8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造车新势力拜腾。同年11月,又向一汽丰田转让了15%的股权,但是这个时候,夏利公司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夏利倒下去了。
我们还剩下唯一一个悬念,那就是夏利公司还能不能像宝沃或者斯威那样卷土重来呢?目前来看,基本上不可能。因为一汽夏利和南京博郡成立的合资公司主打的是中高端SUV路线,想要它在中高端SUV路线中恢复夏利的名号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了。毕竟在人们的心目中,夏利就是廉价的代名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丰田旗下有哪些汽车品牌
丰田旗下的汽车品牌有荣放、皇冠、锐志、普锐斯、卡罗拉等
1.荣放
荣放(RAV4)是丰田公司微型多功能越野车家族中的基本型车,其名称来自“Recreational Active Vehiclewith 4-wheel drive."的缩写,意为“四轮驱动的休闲运动车”。RAV4于1994年在日本问世,销量为丰田公司预期值的两倍。1996年一月销往美国。RAV4单元式的车身结构在多用途越野车中独树一帜。2013年8月26日,丰田全新RAV4在国内上市。
⑹ 大发/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
(达契亚1300)
可见,“拉达”和“达契亚”等汽车品牌因竞争力有限,只能在自主品牌实力相对较弱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攫取部分市场,根本无法在中国存活。
写在最后:
有朋友说,欧宝、西雅特不也曾进入国内市场然后“消失”了么?这两个品牌,至少在国内还有一定的保有量,且还有官方指定的售后保养维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的基本法则,尽管对于车迷来说有些“残忍”,但对于汽车工业发展来说,新老交替也正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