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爬台阶损坏道板
A. 越野车各地形驾驶有什么操作技巧
1、 崎岖凹凸地面:戈壁滩、乱石堆、干河床、山区碎石路等。在此种自然形成的原野地形驾驶,首先需了解车辆的最低距地高(最小离地间隙)。在乱石堆或干河床行驶,避免底盘磕碰石头车速应尽量慢些。通常分动箱用4L变速箱一档,20公分以下石头可采用单侧车轮碾过石头通过。无法碾过的石头,小则下车设法搬移,大则在石头前放置小石块,使之形成台阶状驶过,需注意石头的另一端也同样放置石块,否则前轮过后底盘会碰到突起的石头。2、 陡坡:山区、水坝、铁路护坡。常见的4X4车爬坡极限通常在30至35度左右,车身设计,分动箱齿轮、轮胎的抓地力、地面的干硬湿滑对爬坡都有影响。一般而言长轴距车不如短轴距车。在即将进入坡地之前即挂上4L。然后变速箱以一档起步,进入二档,保持一定的油门,使车辆保持定速的冲势,如此可以避免车轮打滑,湿滑的陡坡是难度最大的地形。一个4X4的驾驶者,在坡路上首先要求不倒滑后溜与不熄火,上大坡最应注意一定要迎着坡上,切不可侧向行驶,一旦侧坡超过30度,车辆就可能发生侧翻滚,后果极其严重。如遇到上坡中途动力不足无法继续前进,可立即停住挂入倒档,利用发动机的牵阻力,配合点刹,保持方向盘正直,慢慢退回到坡下。在狭窄的山路方向盘的正确掌握是最为重要的。下坡虽不似上坡耗费马力,但操作不当也具危险性,通常驾驶者都明白不能持续踩刹车。在陡坡用分动箱4 L是控制车速的极佳方法。遇上弯道应提前减速,避免空踩刹车,并辅以变速箱低速档控制车速,若有必要应缓踩刹车。3、 泥泞:湿地、沼泽、水田、池塘、雨后的土质道路、冬季化冻后的土质道路。通常泥地用分动箱4H,变速箱二档或三档,使用固定的油门即可顺利通过。需要注意的是烂泥逾尺的沼泽地,车辆一旦不慎驶入,不论使用何种传动,车辆皆慢慢下沉,那时只有迅速求助外力协助拖离。在硬底的烂泥路上,使用分动箱4H或4L加油前进,虽紧握方向盘,车身仍略呈蛇行浮游,此种情况只要不偏离车道是没有关系的,唯需有心理上的准备。地基松软车轮微有下陷的泥地,分动箱用L4,变速箱用二档,把稳方向盘缓缓加油前进即可通过。在软泥地的前进中,若发现一旁有地面下沉情况,致车身倾斜又无法迅速通过时,通常是倒车后,在路沟上放置石块、木板等硬物,然后以分动箱L4固定油门前进。泥地的距离若非很短,保持一定速度的冲势是有必要的,在行进途中,若有小的横阻硬物,皆可直接碾过。坡地泥地往往使车辆打滑,加装防滑铁链可以改善部分情况,抓地较强的轮胎,减少轮胎的气压亦有助于改善。 4、 沙地:沙漠、流动沙丘、海滩、工地沙堆。驾驶4X4快速奔驰于广阔的沙滩,那种乘风前进的感觉,只有身历其中方能感受。车辆行驶沙地,车胎稍微下陷沙中,行驶略感吃力,但不致有困难。通常平坦的沙地,分动箱H4变速箱二档或三档都可畅行无阻。当前轮冲上沙丘以后,车头抬起重心即落于后轮,此时后轮需左右平均着地才可顺利通过。此时若是车身左右倾斜或是重量不平均,在车身前后倾斜的情况,无论是分动箱H4或L4,皆会形成车轮原地空转喷沙现象。此种情况若继续踩油门,依然还是四轮原地空转,可能还会愈陷愈深,此时使用绞盘机或是友车协助拖离是可行的方法,若要自力克服,只有下车将陷入较深的两个车轮底下的沙挖去,并以木板、石块等硬物放置于车轮底下,分动箱L4,变速箱一档,使车轮转动时摩擦硬物前进。按理论而言,4X4是不会陷在平坦沙地的,但有一种情况例,当4X4以二轮传动时进入沙地,继续保持前进不换档也许就不会陷在沙地,一旦停车以后再开动时,若是未注意仍用二轮传动,猛加两次油门,则会使传动的二轮陷一大半在沙中,此时当然非用分动箱L4不可了,在沙中的二轮若陷的不深则有机会爬起,陷的深则连其它二轮也会愈转愈陷愈深。在沙地若有三个车轮陷入沙中,深度超过车轮直径40%以上时,仅靠车辆动力爬出的机会几乎是零,此时也是使用车轮底下垫硬物摩擦前进的方法来脱困,再就是求助外力了。5、 冰雪路:冬季道路、高寒山区、终年积雪地区、冰盖冬季结冰的河流、湖面。在北方的冬天,有广大的地区为白雪覆盖。在积雪不及2公分的雪地,只用普遍地形的驾驶方法即可,唯感到容易偏滑。不论是柏油路面或泥地,积雪以后特别湿滑,因此常下雪的地区,车辆都备有防滑铁链,装上铁链车辆车速不宜超过时速10公里。积雪20公分以上的雪地,分动箱用H4变速箱用二档或一档。在积雪达轮胎高度一半以上时前进阻力极大,此时分动箱使用L4。在积雪的平坦地面行车,特别要弄清楚雪下的地形,勿使车轮陷入大的坑洞和路边沟。在积雪的上坡路或下坡路,以L4控制车速是必要的,尤其是弯道坡路,更是要小心,应提前减速,缓踩刹车。在坡度15度以上的积雪弯道行车、分动箱用L4,变速箱用一档,尽量使车速降至最低,此种地形危险性极高,若非必要还是避免行驶。当积雪融化气温降低,则地面结冰形成地穿甲。在此种冰上行车,车速应尽可能减慢,地面略有坡度或变速过快,会出现车辆失控侧滑和不易掌握方向的情况。坡度十几度以上的结冰路面,是危险而不宜行车的地形。6、 涉水:江河、溪流、水库、湖泊的浅水区,城市低凹积水区,都是4X4常遇的地形。4X4由于电器系统与进气排气位置较高,而有较佳的涉水能力,一般的4X4越野车涉水能力约与轮胎高度相仿,涉水行驶前需探查了解水深,除了河床底部凹凸不平不易掌握外,积水的道路其街头街尾的水深差别有时极大,需注意车速不可太快,激起水花溅湿电路而熄火是常有的情况。当水深可能淹没排气管的地形,分动箱用L4,变速箱用二档或一档,稳住油门使引擎保持较高转速,避免水中换档,以此方法可使排气压力大于水压不致进水,涉水深度可达排气管口以上20公分。在急流中需防急流冲翻车辆,以顺着水流的45度的方向前进渡河,是比较安全的方法。涉水经验少的驾驶者不免恐惧在水中熄火,一旦在较深处熄火,应立即关闭全车电路,不要试图启动汽车,以防水被吸入气缸造成重大损坏,最好设法找其它车辆拖出此车。总之,成功的越野驾驶是技术、智慧和勇气的完美结合,车手只有多加练习,反复体验,善于总结,就能逐渐提高越野驾驶的水平。特殊障碍技巧详解上陡坡必须注意观察路况,选择挡位控制方向,做到一气呵成保持直线,一般使用低速四驱挂在二挡位置,转速保持2500到3000转之间。车头上到坡顶稍松油门,让车的惯性推动车子使整车上到坡顶。在上坡过程动力不足情况切不可左或右猛打方向,或原地掉头。应该刹停继续保持方向不变,挂倒挡,放开刹车用倒挡拖着车子往后倒,在有侧滑的情况则加油门调直方向下回原位。重新选则挡位上坡。注意:上陡坡动力不足情况猛打方向会使车子产生侧翻。关键:方向要直,车要直上直下,切忌中途转向或掉头。下陡坡注意和上坡一样,方向必须保持直线。一般使用低速四驱低二挡,下坡时不要踩离合。轻拖刹车(如果是坡太陡,发现有侧滑,应马上放刹车,并轻加点油)车子在进入下坡前一定要把车身拉直进入陡坡,保持车身直线下坡不要乱打方向。中途不要停车。下深坑时主要先判断车子进入角度够不够,在足够的情况下选择好相应的挡位,用挡位拖着车子慢下,当前轮进入坑底时,可加油门用足够的动力把车从坑底冲到坑顶,车头前轮到坑顶时松油门,让车子惯性把车推到坑顶。注意:下深坑速度不宜过快,更加不能下到坑底时使用急刹车,这样会容易造成车子前空翻。过石笋路是保持油门不可猛踩油门,一般使用在上石笋路时轻加油门,当感觉车子到石笋顶时收油门,等车子自然滑下石笋底时再轻点油门,这样可以使车子非常流畅而舒适地通过石笋路。要是猛踩油门通过,会使车子非常颠簸,且汽车底盘容易受损。斜坡侧坡驾驶(超过30度是一般越野车的极限)尽可能将重的东西放在靠坡的一侧,卸掉车顶架子的物品。当车子要通过30度或以上的侧坡时,必须注意保持车的方向直线,要是在通过时产生车轮空转以及侧滑,在不可能继续前行的情况下,不可把方向打向侧坡的顶部,(这样容易产生车子侧翻下坡)正确的方法是往侧坡底部打方向稍微加些油门,这样可以避免车子侧翻,使车子安全地开到侧坡底部等待其它车辆的救援。双边桥双边桥的驾驶,主要注意,在进入双边桥之前把车身拉直,以保持直线进入桥时慢进,当车子整体上到双边桥时保持方向不动以及油门不变,或车子上桥后有足够的动力时可踩离合,让车子用惯性通过双边桥。注意:切不可急加油门或点刹车,这样会容易使车子滑到桥下。泥泞山路驾驶技巧在泥泞的山路驾驶应该注意在上山时,保持车子的动力不应速度过快,保持均匀的速度,方向控制好,在车子上山的过程中出现拐弯侧滑或甩尾时,用力踩油门,然后立即松开,反复做几下这个动作,同时把方向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当调整过来后继续保持可控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泥泞的下山路面,要是速度过快往往会出现车子侧滑或甩尾方向失控冲下山。下山时必须保持慢下,当车子在极其湿滑的山路拐弯时,出现漂移失控时,也应立即采取急加油门和急收油门动作来调整方向,注意油门不要太大,基本在原来的速度上轻点轻收。车子基本靠山行驶,切不可靠山边行驶,出现紧急情况方向打向山体,以免车子滑落下山。简单拖车技巧简单介绍一下拖车,在泥泞路面的拖车,首先选择拖车带,一般我们常见的有钢丝,拖车布带(抱树带),还有专业的(笨猪跳)有弹力的拖车带,在泥泞路面我们只能选择抱树带或笨猪跳。在拖没有动力或车轮陷入泥坑的车时,挂好钩。要是在路面没有太大辅助力时拖车者应把车倒后些,留些空间提速以笨猪跳的形式拖车,当拖车绳绷直自己的车原地打滑时,应该立即松油门,然后挂倒挡后退,有一定助跑时继续之前动作,同时被拖车在自身有动力的情况,应该在前车拖时,挂挡给车轮动力以减轻拖车的动力损耗,当后车给拖离障碍时,应该把后车拖到相对有摩擦的路面停下。沙漠拖车,我们应该注意前拖车者应该慢起步,等车绷直拖车带时如车子能继续往前则保持油门拖离下陷点找一下坡或有草位置方可停车,如果拖车带绷直车子没动则立即停车往后倒车,给自己留有起步空间使用弹跳动作拖被陷车辆。被拖者应该注意,在前车拖拽时切不可加油门,只有在被前车拖出陷坑时方可轻加油门离开障碍.
B. 现实中车真的可以爬上45°坡吗
硬派越野车在附着力良好的铺装路面爬45度坡无需加速冲击。可在35度坡上完成原地调头。如果冲坡的话,土坡我冲击过50度,沙坡用涮锅技巧可实现60度以上坡挂壁行驶。下坡沙坡60度可以。在坑洼山地爬坡45度需要使用差速锁但也可以实现。以上经验之谈,玩不好就翻车,菜鸟勿学!
我记得之前看过摩托车爬坡的视频,我觉得再怎样也有60度的坡,上去的时候有点斜,那我保守估计就当他45度。然而摩托车并不是一定两轮着地上去的,前轮翘起依然可以前进,所以还是有骑士上了那个坡。这里一点,用的是爬坡技术,但毕竟也是台以轮子为动力传输的车。

C. 青华山-爬最野的山,拜最多的神
趟过紫阁峪的野,见过翠华山的云,走过少华山的桥,小鼬对这些常规的,有些倦怠了。
小鼬想给大家来点不一样的。
有没有一座山,既有触手可及的历史、又邻近市区、还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青华山呀,登山朝圣plus,一站式混搭祭拜嘉年华! ”
朋友破着音向我推荐。
半信半疑之下,小鼬开始搜索,网络上的青华山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词:
山路、寺庙、悬空梯、卧佛、古树。
“很普通啊”小鼬有些失望,这不是小鼬想要的special,但为了亲眼目睹那千年卧佛,小鼬还是去了。
这一去,就成了一场毫无防备地朝圣之旅。
小鼬登山记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有次要去翠微宫避暑,路上翻山时觉得景色甚好,一时性起东跑西颠地到处题词,看见这棵树吟一句,看见那块石头吟一句,跟着的太监们一路夸,于是唐王就酒、越夸越有,众人把整座山都快爬完了,这座山就是青华山。
龙心大悦之下,青华山名声大振,成了唐朝人的避暑胜地,这可能也催生了随后的卧佛像。
故事很生动,但没什么吸引力,十三朝古都周边的山,哪个不和秦皇汉武扯上点故事,都不配被起名字,小鼬对这种传说早已麻木了。
今天的小鼬只想知道,到底什么是“登山朝圣plus”和祭拜嘉年华?
从哪下手呢?根据网上的攻略,青华山上寺庙众多,分别有:前庙、过风楼、石婆庙、头天门、二天门、奎星楼、三天门、四天门、大坪、大顶。
我们决定研究一条最合理的线路,把他们统统拿下!
这里是景区的第一个停车场,也是售票处。
这里提醒大家一下:
青华山只收现金!
而从这里开始,也将有2条上山的路,分别是人行道和车行道。
我们先走人行道去给大家拍了些小景,以供各位参考,不过相信我,美景,并不是青华山的卖点。
从人行道走不久就能看到过风楼,但这样子明显是现代翻修的,不知道古时候是什么样子。
经过过风楼就是号称秦岭最美的森林走廊,走廊可以一直通到三天门附近,由于三天门离四天门还有距离,所以我们决定驱车直奔四天门。
青华山路旁有很多槐花,小鼬觉得槐花采摘甚至可以当做独立旅游项目来开发。爬趟山,还能顺回去点麦饭,连吃带拿,感觉甚好。
青华山里寺庙确实不少,但是在路边的,并且对外开放的其实不多,此时小鼬明白“探青华12庙”的计划估计是难以完成了。
三天门
经过从车行道上行约十多分钟,小鼬终于见到了第一座能进得去的古庙。
在庙前,小鼬踌躇了5分钟,因为你们也看到了,这古庙的气场有些强烈。
进去之后小鼬环顾四周,只有一个想法:“晚上来这,会被吓死”。
鼓足勇气走进三天门正殿,小鼬挨了青华山寺庙的第一记下马威。
在此小鼬郑重声明,我们对佛教拥有绝对的尊重,文中的一切阐述均为客观所见所闻,只为呈现真实的景点给读者,没有任何褒贬倾向。
让我们看看三天门正殿......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画面的左手边侍奉菩萨的这位老哥,有些眼熟、又有些违和......
髯长二尺、面若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加上这熟悉的兵器,敢问阁下莫不是“马奔赤兔翻红雾、刀偃青龙起白云”的云长二哥???
告别了很多文学作品中黑恶势力祭拜二哥的情节后,小鼬今天终于在一个更奇怪的场合见到了关二爷,五味杂陈之下,对于二爷能皈依我佛,还是甚感欣慰的。
默默退下,小鼬抑制着内心的激动继续上山,三天门就这么够劲了,真不知道大顶上还会见到什么。
四天门
快到四天门时会看到这个,不要进停车场,前面很多地方都能停。
相比三天门的古朴和残破,四天门明显和时代接轨的比较成功,听这里的阿姨说,周末游客多的时候这里甚至还能吃饭。
而四天门正殿中的佛像,也比三天门更多......
再次默默退出之后,小鼬开始向大顶进发。
这里提示大家:
四天门过后没有水泥路,推荐驾驶4驱越野车上行,否则请尽量步行 。
几张图感受一下山路路况。
可以看到大顶还是挺远的......
在这泥泞的道路上行走了3分钟后,小鼬开始想念步行道的台阶了,但这生态真的很好,一路上蝉鸣声比城里鸣笛声还吵。
贴心的青华山工作人员知道你累,还给你树立了这些牌子加油鼓劲,分散你的注意力。
这条上山的路真的不好走,雨天大家尽量别来。
在第26次擦汗时,小鼬终于看到了“石窟”二字,感动的都快哭了。
可是激动归激动,窟呢?说好的窟在哪?
后来我才知道,石窟据此还有10几分钟路程呢,也不知道这碑为啥要立在这个奇怪的地方。
不过到了这,车是完全开不上去了,旁边的平台可以停车。
卧佛寺
由于刚才被石碑上了一课,当我看见《卧佛寺》三个字的时候,谨慎地控制着自己的心情,生怕它还在5公里开外。
牌子旁边有一个小商店,可以在这休息一下,补充点吃喝。
调整过后,我们准备冲击青华之巅,也是整个青华山最精髓的地方。卧佛还派了一只狗狗欢迎我们。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终于成功登顶了:
来不及多欣赏美景,右手边就是卧佛寺入口,据看守的老大爷介绍,卧佛寺现在没有师傅,只留了他一人打点,不大的厅堂挂满了曾向此寺捐赠的人名。
提示一下:在这里每个人要付10元门票钱,讽刺的是位于山顶的这里居然可以用移动支付,而正经公园入口处却不行。
这里也有卧佛寺的官方介绍,大家可以看看:
在我们热情地寒暄之下,老大爷却让我们抓紧时间先进去转转,我们心想这都山顶了还能往哪转,老大爷却说里面很大。
在他的指引之下,我们去了一条羊肠小道:
看着这简陋而现代的小白楼,小鼬还以为老大爷凭一己之力在山顶开了个农家乐,结果刚走到大门,小鼬被惊到了。
各位观众:
虽然来之前已经看到了照片,但亲眼所见之下感觉仍然十分震撼。
关于卧佛的传说来历这里有完整介绍,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推测最早建于唐朝,于清朝道光年间被偶然发现,再次没落之后于近代又被信众还原,得以重现人间。
一旁的桌子上还有些复原时搜集到的古物,很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
除了这尊卧佛,供奉佛身的这建于悬崖之上的五层转角楼也是一个不得了得建筑,里面的佛像也更不得了......
卧佛在寺庙的最底层,二层供奉的是活佛济公像,形态端庄,和我们印象中差别不大。
三层有一座“雷峰塔”,是和山体连接在一起的,也不知道白素贞在不在附近。
三楼长这样
到了四楼,气氛变得有些......怎么说呢,你们自己体会一下吧:
虽然小鼬内心充满了敬畏,但仍然磕不下去这个头......三皇在上一定要原谅弟子啊
四楼出去还有吕祖洞。
还是吕祖看着亲切啊。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小鼬在拇指粗马蜂的驱赶下爬上了第五层,看起来好多了。
我们还在这见到了一位熟人,沉香啊,阿姨在这呢,你不用去劈山了。
本以为五层转角楼是大顶是唯一的建筑,殊不知出来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更高的,据我们分析,这应该是现代修复时新盖的。
关于这个后人新庙,我给它取名:混搭祭拜outlets一站式嘉年华。
混搭祭拜嘉年华
这褪色的红漆,摇曳的灯笼,让我充分感受到千年古刹的那份庄严,尽管它也许建成没几年。
对我们的光临,新庙是欢迎的,设计者甚至安排了大家童年的好朋友在这里迎接我们:
但他并没有让我感到轻松,因为扭头看了看两边的墙,我觉得氛围更奇怪了......
墙上画的分别是菩萨救人图和十殿阎罗图......
好在大殿中央有观世音菩萨,在菩萨的注视下,小鼬的恐惧被冲淡了一些,平复了心情,小鼬绕到了大殿后面。
前方高能!
这谁扛得住啊! !!!!
蒙奇奇、兵马俑、林黛玉、肚兜、锦旗。
还有比这更奇怪的组合吗?!
小鼬头也不敢回地跑,恨不得立刻抱着另一只鼬滚下山去,再也不回来。
殊不知又发现了一个更奇怪的东西!
大圣爷,红孩儿就在前面呢,你俩没打一架?
就算要摆斗战胜佛,能不能来个人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摆两个在一起?
另外一个是六耳猕猴吗?该不能是X金莱吧???
匆匆拜别了两位大圣爷,出门就是著名景点“回心石”。
什么意思,让我回心转意去给蒙奇奇道歉吗?我还吓到他了不成?我不去!
继续向前走,我们又见到了留着帅气背头的无量天尊。
在他旁边站岗的仍然是大家的老熟人:岳飞大将军......
不过我一点都不意外,经过前面的历练,小鼬不管见到谁都不会感到意外了,甚至还有点期待呢。
果然我们回到卧佛寺一层,又见到了儒释道三位大神:
以及玉帝王母和各位仙女......
下山后,小鼬缓了很多天,不太敢出门。
朋友见我颓废,邀我参加了一个饭局,席间有人说他五一想带家人出去玩,希望能既接近市区、又能呼吸新鲜空气;既能锻炼身体、又有触手可及的历史;既能聊天交友、又能洗涤心灵。
听完他的描述和要求,小鼬拍着桌子推荐:
快去青华山呀! 登山旅行plus!一站式混搭祭拜嘉年华啊!
带着嘿呦去旅行,别人下雨你放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