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卡越野 » 越野车碰撞起火

越野车碰撞起火

发布时间: 2021-07-20 08:44:25

① 中国汽车在欧洲遭遇“碰撞门”事件是怎么回事

江铃陆风汽车“碰撞门”事件起于9月14日ADAC对江铃陆风汽车做了汽车碰撞。ADAC的碰撞测试结论显示,陆风不符合欧洲汽车现在极高的安全标准。 这次ADAC对陆风的结论是:车身明显的摆动,模糊的转向控制,没有电子稳定系统(ESP),较长的刹车距离,11.6升高清洁汽油的高油耗以及粗糙的加工。仔细看看这些结论,我们发现这些其实都是目前我们国产车包括一些合资汽车产品的通病。车身摆动和转向模糊是10万元一下车型的通病,而没有电子稳定系统(ESP)在大量高档轿车也没有配备,至于11.6L的油耗的问题,其实对于国内SUV来说,陆风已经是属于省油的车型,最近江铃在全国范围开展的陆风省油比赛正是为了证明这一点,加工粗糙和刹车问题,在这个级别的轿车中也颇为明显。还有ADAC提出的改进意见:增加稳定的副驾驶座舱、独立的方向柱和标准配置的副驾驶安全气囊,这些对国内市场这个级别甚至高级别的车型,都是需要加强和完善的。不论试验结论如何,该公司的改进建议还是中肯的,江铃应该给予重视并尽快完善。 9月21日,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尹家绪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江铃陆风汽车在德国遭遇ADCA的“碰撞门”事件,具有很强的“不公正、不公开性”。 而昨日,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就江铃汽车“碰撞门”事件也表示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阴谋,这个事情一直以来我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公正性值得怀疑。而且通过这次行动,把整个中国汽车的地位统统贬低掉了。它想要打击的对象不是陆风一个汽车品牌,而是打击全部中国汽车品牌,现在作为中国的汽车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这个时候先给你来一个当头一棒,告诉你中国的汽车质量是不好的,你们别买,碰撞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是要死人的。” “碰撞门”事件:5个问题3点反思3条建议 最近真的有点懵,在德国法兰克福的车展上,国内吉利、华晨和江铃陆风的亮相,让媒体大肆地喧闹了一番,随后德国的一家民间机构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忽然发表了关于江铃陆风汽车碰撞报告,报告的结论给正在进入欧洲市场的陆风汽车以近似毁灭性的打击。随即,江铃公司立即对此作出了反应,声称自己的产品已经通过中国的标准以及欧洲的标准测试。虽然至今陆风事件依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是这数天发生的这几件事情,疑点重重,让人心存疑惑的地方实在太多,大致有以下五个问题: 一、关于ADAC公司 这次系列事件的“主谋”就是这个来自于慕尼黑市的德国汽车俱乐部(以下简称ADAC)。 先让我看看ADAC这个公司的简介 ADAC成立于1903年,是一家企业化运作、非盈利性、混合性的组织,也是AIT与FIA的双重会员。目前,ADAC共设立18个地区性汽车俱乐部,2003年,ADAC的会员数量达到1480万,占德国各汽车俱乐部会员总数的一半左右。ADAC以向会员提供传统、可靠、熟练的专业化服务为宗旨,主要从事汽车租赁、呼叫中心、保险等业务,其市场细分为:旅行商、出版发行商、过路桥费收费卡、支付方式、保险、旅游等业务,其旅游业务分为汽车救援与旅行服务两类。 ADAC在创业之初,只是从事交通信息、道路信息等服务;到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ADAC开发出保险服务业务;现在,该公司致力于同包括金融、医疗、汽车制造商在内的机构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 由上述介绍来看这个ADAC公司,其经营范围中关于汽车碰撞试验并非其主营业务,其碰撞试验的权威性当然不可能与欧洲新车评估组织Euro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 Test(Euro NCAP)同日而语。 那Euro NCAP是何许人也?它是由欧洲5个国家的政府倡导,组织成员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瑞典、西班牙、英国等,并得到国际汽车联合会FIA、德国赛车协会ADAC等汽车运动组织的协助。除定期对市场销售的车型进行撞击测试并公布结果外,NCAP还会对在现实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以及伤亡数据作统计分析,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指导和改进建议,这项工作主要由瑞典国家安全局(SNRA)和安全顾问评级委员会(SARAC)负责。 二、关于江铃陆风公司 江铃陆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江铃集团从汽车市场的战略意义考虑而成立的专业的越野车公司。陆风汽车公司面向家庭及个人用户推出了双门休闲越野车;面向公务和商务客户推出了四门多功能。 2005年5月27日,首批出口欧洲的200台陆风汽车正式从南昌发运,并通过上海的海通码头运往荷兰,第一批汽车先销往比利时和荷兰,这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第一次批量出口欧洲。 这批陆风汽车由荷兰一家名为AUTOCENTRUM BIJVELDS的汽车经销公司销售。 此前这家经销商做了一些前期市场推广工作,据说,车还未到,已有300多辆订购了出去。而在首批陆风车全部销售后,媒体普遍反映,17000欧元购买一辆象陆风这样的越野车,很有吸引力,正是这种高性价比,首批出口欧洲陆风车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据了解,陆风目前出口的重点市场在欧洲,2005年计划在欧盟国家建立初步的营销网络,预计全年将实现1500台整车的销售――这是摘自于媒体对陆风公司出口一事的评论。 三、关于碰撞试验 这次的碰撞试验,引起了ADAC公司与陆风公司之间的争执,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试验的权威性问题。 ADAC公司认为这个试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为其试验的程序是参照Euro NCAP的测试标准,包括正面碰撞、侧面撞击测试以及车内儿童保护等等多个测试项目,最后根据测评的结果对正、侧面以及儿童保护等项目进行评分。正是在这样的测试下,ADAC选中的陆风汽车得到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低分数。 而陆风公司对试验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理由主要是ADAC的试验程序并未完全参照Euro NCAP的标准执行,在这次测试之前并没有通知厂商,事后也没将测试结果递交给厂商。对于此,ADAC公司答复是他们经常在事先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试验,其用来测试的汽车也购自市场——这也是ADAC之所以成为权威的重要原因。 另外,陆风公司还有一个较为有利的解释,那就是:“陆风汽车上市之初,即通过了国家轿车监督检测中心的严格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在碰撞测试中还增加并通过了欧洲标准的测试。在符合欧洲法规的前提下,陆风汽车获得了欧洲销售许可。” 这个解释让人觉得疑点重重,一是我们国家轿车监测标准是否偏低,这样的标准是否会严重影响车上人员的安全?其二是陆风对于其在在国内的碰撞试验中已经通过了欧洲标准的测试,是否能够提供权威的证据?其三是陆风公司是如何获得欧洲销售许可证的? 对于后两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能找到答案,但是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很快找到答案,那就是目前媒体讨论激烈的标准问题。 四、关于标准问题 我们都知道,关于汽车安全问题,欧美国家走得必我们早得多,所以他们在汽车安全和质量检验监督方面有颇为完善的法规。我们国家呢?直到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才共同颁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这就是陆风公司所提及的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3C),这里规定了关于汽车的碰撞测试标准,不过3C可没有什么如Euro NCAP那般细致的评分标准,它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两种方式,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国内一些厂家宣扬自己汽车的安全性能通常是“通过了国家碰撞法试验”。负责碰撞试验的机构呢一般是由国家认可的几家车辆技术检测中心进行,他们一般不对外,所以公众对此很难有真正的了解和掌握。 正是因为执行的标准不同,所以陆风在国内市场可以畅通无阻,但是在欧洲销售,就会在ADAC这样的测试机构的阻截下而显得过于薄弱。 五、关于政治问题 提及政治问题,确实有点上岗上线了,但是笔者愿意提及出来,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上个月,去德国培训的朋友回来,给我的孩子带了一个小小的车模作为礼物,我打开盒子,阅读说明书,才发现这个小车模竟然是made in china。近些年来,中国大量的商品涌入欧洲市场,很快凭借着价格优势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最近我们国家商务部也为纺织品的问题而忙得焦头烂额。 中国汽车能否进入欧洲市场呢?从陆风的前期销售情况看,总体表现不错。而在这次法兰克福车展上,吉利、中华和陆风,他们在展台上的亮相,让很多厂商感觉到了压力: 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瓦格纳、通用公司北美区主管卢茨和德国欧宝公司的老总迪曼特三人在“中国制造”的越野汽车“陆风”面前仔细观察了5分钟之久:汽车的工艺还算是说得过去,但价格却是绝对具有杀伤力——一辆越野汽车竟然只卖14495欧元。德国汽车行业的专家卡尔海因茨?克诺斯说,“我们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汽车厂家,两年时间内它们一定会达到现在欧宝或者福特的质量水平。”雷诺-尼桑的老板卡洛斯?古森则指出,“现在中国汽车的质量水平已经相当接近韩国,中国人学习得很快。”福特(德国)公司的老总贝恩哈德?马特斯也承认,在与世界知名的大汽车公司的竞争中,中国的汽车在欧洲市场也有不错的机会。 而据《德国金融时报》与纽伦堡普尔斯市场调研所共同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1/4的德国驾车者表示,他们有意购买一辆中国汽车。61.3%的汽车购买者认为,中国的汽车厂家能够制造出具有竞争能力的车辆。另有46%购买日本丰田和本田汽车的客户表示愿意转而购买中国品牌的汽车。” 正是这样的冲击力下,ADAC做出了这样结论的碰撞试验,虽然德国媒体一再宣称该公司是一家民间组织,这个解释的意思就是说没有牵扯到政治目的,但是笔者觉得这个解释颇有“几分此地无银三百两”,民间组织一样可以从事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而且媒体对于陆风汽车的碰撞报道,也明显具有诋毁的倾向:“碰撞试验的组织者Volker Sandner说,如此低质量的汽车,我还从未见过,我要质问一下,是谁把如此低质量的汽车带到欧洲来的,他要干什么?!”这样的导向性极强的论述,明显带有主观成分,不具备中立机构的客观和公正。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参加车展一共有三家企业,为什么ADAC会选中陆风呢?我们分析一下,华晨中华轿车,其设计来自于意大利,而底盘调教是保时捷公司,涂装线就是与国产的宝马共线,所以如果选择中华轿车去碰撞,试验失败了,那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耳光;那为什么不选择吉利呢?因为吉利尚未正是进入欧洲市场,其整体的知名度并不大,在欧洲市场上不能找到吉利的产品来提供测试。所以只有陆风了,这个已经进入欧洲市场的车型,一直凭借着低价位让消费者为之驻足,目前在德国已拥有200家代理商,所以市场上可以轻易找到陆风的样车来进行试验,所以,陆风就这样成为了这次试验的“牺牲品”。 现在,各种问题都已经出现了,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却不少: 一是关于国家轿车监督检测让我们深思。目前我国关于汽车安全的监测标准,是否降低了汽车的市场准入门槛,让大量安全性能较弱的汽车在市场销售,这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我国实施的GB11551汽车正碰强制标准远远低于欧洲NCAP标准。我国的正碰速度标准为50公里/小时,欧洲NCAP为64公里/小时;在碰撞方式上,我国GB11551标准为100%正面碰撞,欧洲NCAP为模仿出现几率最高的两车对撞情况40%重叠正碰;此外,我国GB11551试验中使用的墙壁为可吸收部分能量可变型墙壁,而欧洲NCAP使用的是刚性墙壁。这些都是关于到中国亿万人的生命安全。另外,国内汽车在通过碰撞试验,其采用的汽车是随即抽取的产品,还是厂家为此定做的“特种车”?我们国内其他厂家包括那些合资企业的产品,能否在随即抽样的碰撞试验中顺利过关呢?另外,在厂家与测试机构之间,有没有一个独立的公正的监督机构?能否提高测试试验的透明度,让每一次试验,都有公众或者媒体进行参与? 二是ADAC的结论让我们深思。这次ADAC对陆风的结论是:车身明显的摆动,模糊的转向控制,没有电子稳定系统(ESP),较长的刹车距离,11.6升高清洁汽油的高油耗以及粗糙的加工。仔细看看这些结论,我们发现这些其实都是目前我们国产车包括一些合资汽车产品的通病。车身摆动和转向模糊是10万元一下车型的通病,而没有电子稳定系统(ESP)在大量高档轿车也没有配备,至于11.6L的油耗的问题,其实对于国内SUV来说,陆风已经是属于省油的车型,最近江铃在全国范围开展的陆风省油比赛正是为了证明这一点,加工粗糙和刹车问题,在这个级别的轿车中也颇为明显。还有ADAC提出的改进意见:增加稳定的副驾驶座舱、独立的方向柱和标准配置的副驾驶安全气囊,这些对国内市场这个级别甚至高级别的车型,都是需要加强和完善的。不论试验结论如何,该公司的改进建议还是中肯的,江铃应该给予重视并尽快完善。 三是走出国门的深思。这几年,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让很多厂商开始在海外寻找市场,今年1月至5月,我国轿车出口数量同比上升了10倍,这当中,奇瑞、长城等公司是先行者。其中奇瑞在中东已经开辟了一个不错的市场,现在正准备进军在安全排放等各方面较欧洲更为严格的美国市场。长城汽车也在向印度、中东、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汽车出口。他们能否通过当地的规定测试?如果严格按照Euro NCAP的标准执行,我想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这些国产轿车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想真正走出国内,这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四是国产车质量让我们深思。事件的最终点就是汽车质量问题,国内各家企业,不论是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他们的产品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一则新闻让我感到压力,本田公司在中国建立出口基地,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而不在国内销售,为何如此,因为这样本田可以针对这个基地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测。但是即便如此,本田的负责人仍然对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持怀疑态度。连作为技术提供方的外商都不能信任自己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那作为广大的消费者又怎能放心使用这些产品呢?还有一个现象让我们迷惑,那就是目前国内一些合资企业,他们引进一些车型,随后用原车型在国际上获得的一些荣誉来作为国内汽车广告,我们组装的产品品质能够达到原装车的水平吗?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也算是一种忠告。 建议一:制定严格标准。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汽车质量监督标准,并在国内成立权威的机构进行评测,严格把好市场准入的关口,同时对已经使用的车辆进行评估分析。生命重于泰山,我们可以参照欧洲的同类标准执行,对于汽车评测机构必须是全面独立的,其必须为评测的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辆上市的轿车是能够放心驾驶的轿车,也只有这样,才能督促每一家厂商真正把好质量关。 建议二:关注安全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却是一个永远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你驾驶一辆小车以时速200km/h的行驶发生碰撞,那么即使这辆小车是在碰撞试验中获得五星级的沃尔沃甚至是装甲车和坦克,那也必将车毁人亡。只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才是安全行车的最终保证。 建议三:进行一次试验。对于陆风事件,不论是ADAC还是陆风公司,现在都在竭力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样的争论无休无止,永远不会有结果。建议由Euro NCAP公司出马,从陆风的产品随即抽取一辆,在公开媒体上进行一次透明的试验,真猫假猫一目了然,这也许是彻底平息这个事件的终结解决办法

② 被玛莎拉蒂追尾起火的宝马真的不够安全吗

7月3日晚,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一红绿灯路口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23岁女子谭某驾驶玛莎拉蒂SUV飞速追尾一辆正在等红绿灯的宝马轿车,在滑行出数十米之后,宝马轿车燃起了熊熊大火。

7月4日,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谭某醉驾越野车追尾撞击一辆等绿灯的小型轿车,致小型轿车燃烧,车内2人死亡、1人受伤,肇事车内3人受伤。据警方通报,肇事者谭某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67.66mg/100ml。

肇事玛莎拉蒂车速非常快

据悉,被撞轿车型号为E66款宝马7系,车龄十几年,当年新车售价可以说是妥妥的“百万豪车”。但是让很多人疑惑的是,售价高达百万的宝马7系,为什么在撞击后燃起了熊熊大火?是不是宝马没有玛莎拉蒂“结实”?

其实宝马被撞击之后起火和车的好坏没有太大关系,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只有三个:油箱的位置;碰撞的速度以及角度;运气。很多影视作品中汽车的油箱都是一个“一打就炸”的部位,但实际上,汽车油箱并没有那么“活泼”,甚至一颗子弹击穿油箱也只是漏油而已。


油改气尽量选择正规单位

河南永城的玛莎拉蒂追尾宝马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车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也是在漠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假设当天不是宝马轿车,而是一辆卡车在等红灯,或许又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被撞的宝马轿车在滑行数十米之后起火燃烧,我们虽然不能就此判定车辆安全性存在问题,但在很多汽车安全机构的碰撞测试中,都没有追尾测试这一项。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这些机构可以增加追尾测试项目,以测试成绩倒逼厂商进一步提升车辆安全性。

③ 越野车和小轿车相撞的结果

首先我说的是纯正的suv

速度低于60公里,存正面撞击,suv完胜!
高于60公里,suv翻车的概率在90%以上。道理很简单不用我多解释了。

suv是通过性和凹凸路面的舒适性,在公路或者山道上suv无论操控和安全性都不如轿车,轿车达到B级安全性就有足够保证。所以那么多人还是喜欢买B级车。

④ 路虎越野车和沃尔沃越野车相撞,哪个撞的厉害些

沃尔沃不可能撞。本身自带辅助刹车系统。我感觉沃尔沃更耐撞些。安全系数也好

⑤ 油罐车侧翻起火,事故前几分钟司机居然做出这些行为

近日,在广深高速南行沙井收费站附近,一辆油罐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导致起火。

现场火势图

↓↓↓

所幸这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别以为自己是老司机,就可以“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别以为自己技术娴熟,就可以“一会打电话一会语音聊天”

别以为事故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开车别分心,别分心,别分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奔驰车撞上客车起火后驾驶员被救了吗

奔驰车撞上客车起火,路过司机冒险摇醒驾驶员

当时心里挺着急的,因为门也打不开,但那是人命,能救尽量救。然后我去拉后门,发现没锁,我钻到后排,想从里面把驾驶室的车门打开,但我够不到。我就使劲摇司机,把他摇醒,让他自己把门打开。我说快走,车起火都炸了。然后他就自己把门打开了。

人很不清醒,下车的时候动作也很慢,我就把他拖到车后面公交站牌那里,之后火就越燃越大。消防和警察来了之后,我就走了。

我是机场站坪保障部特种车队的驾驶员,每个月都要参加有关车辆方面的安全培训以及安全考核,其中就包括车辆遇到事故起火这些,算是有点经验吧。当时看刚起火,人能救出来,就想着赶快救人,其他的没想这么多。

⑦ 保时捷Taycan在美国起火爆炸:现场一片狼藉,官方已介入调查

▲保时捷Taycan纯电动跑车

价格方面,保时捷TaycanTurbo的起售价格为15.09万美元(约合105.63万元人民币,中国官网预售价149.8万元人民币),TaycanTurboS的起售价格为18.5万美元(约合129.5万元人民币,中国官网预售价格为179.8万元人民币)。

2019年10月,保时捷更新了Taycan车型,新增Taycan4S入门级车型,电池容量减少为79.2kWh,同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有所降低,为390kW。Taycan4S车型的起售价格为10.38万美元(约合72.66万元人民币,中国官网预售价格为114.8万元人民币)。从上周开始,保时捷开始陆续交付Taycan4S车型,目前,保时捷Taycan4S车型还没有在美国交付。

结语:传统车企也面临电动车安全挑战

近年来,电动汽车起火的新闻常常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特斯拉作为全球销量最好的电动汽车,每一起燃烧事故都能引起全球关注,同时,也有人指责特斯拉电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也推出电动汽车,同样也出现了起火甚至爆炸的事件。2019年,现代昂希诺纯电越野车曾在加拿大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不到一年时间,保时捷纯电动跑车也发生了燃烧爆炸事故。

因此,无论是新兴车企还是老牌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成都一男子驾越野车疯狂撞人是什么情况

5月13日下午,有网友在微博等空间,上传一则成都盐市口附近的发生一起车祸。一辆白色越野车从顺城大街逆向往盐市口方向冲去,与附近多辆电瓶车发生碰撞,最终撞向一辆汽车后停止。事发后,路口执勤交警和公安立即将肇事车驾驶员控制。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据@成都交警,5月13日18时20分许,一辆牌照为川A7****的车辆在人民东路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案件,此事故造成3车受损,3人轻伤。目前,3名伤者已送往医院,肇事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看来不是酒驾就是毒驾,希望早日查明真相。

来源:封面新闻

⑨ 广州南站一越野车发生自燃

1月5日上午,广州南站西匝道一辆雷克萨斯越野车在行驶途中发生自燃,被后方车辆喊话提醒后停车报了警,消防赶到后将火扑灭,车子只剩下骨架。

经调查,车辆在广州南站西进门斜坡路段自燃,为私家车,事发时车上只有司机一人,无受伤。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为车辆故障自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成都有轨电车和越野车发生碰撞,这两者怎么会碰到一起呢

现在很多大城市基本上都有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在进行行驶的时候,基本上走到非常的通畅,可以达到人们想去的地方。有不少的人都喜欢乘坐有轨电车,但是四川却发生了这样一起车祸。在2020年10月7日,四川的一个道路上,当时一辆越野车和有轨电车发生了碰撞。目前事故还在调查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事故,目前还不得而知。

事故的地点发生在龙湖,幸好当时电车一下子就停住了,才没有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当时两个车发生了摩擦之后,汽车的轮胎直接爆了两个。其实事故发生的时候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时候没有注意就会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车子撞上有轨电车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在之前虽然公交车被有轨电车进行相撞,是因为有轨电车,它拉的半挂车撞上了公交车,才发生了这样的交通事故。

有轨电车它的速度有一点快,有可能会因为刹车不及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作为小汽车的车主,应该在行驶到这个路口的时候,紧急进行观看,防止出现类似的情况。

热点内容
2012款宝马530内饰图片 发布:2025-05-26 01:21:00 浏览:312
新全顺9座商务车 发布:2025-05-26 01:03:21 浏览:499
长安概念车越野车 发布:2025-05-26 00:55:51 浏览:743
车子改装内饰交警管吗 发布:2025-05-26 00:51:22 浏览:702
宝马新三系内饰改装 发布:2025-05-26 00:50:32 浏览:514
不要以为开豪车了不起 发布:2025-05-26 00:45:37 浏览:900
十二月份去内蒙古旅游 发布:2025-05-26 00:40:40 浏览:838
越野车在田里开 发布:2025-05-26 00:33:22 浏览:962
韩国三爪车价格 发布:2025-05-26 00:27:31 浏览:908
卡宴内饰颜色怎么改 发布:2025-05-26 00:15:07 浏览: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