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滑雪发展文献
Ⅰ 越野滑雪的训练方法
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和机能有各种不同的差别。在体力的训练过程中,对速度,力量素质要特别加以注意。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机能训练应包括有保障达到运动成绩提高机能系统发展的规定。这个规定决定了越野滑雪运动员基本体能的发展水平,即耐力的发展水平。速度力量素质的发展是在一般的和专项身体训练中才能实现! 有明确目的速度力量训练的其它形式
做为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可采用很多形式的运动。更明确的说,像划船和游泳这些项目,对手臂、脚及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辅助训练,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上述运动是发展力量的前提。伴有手脚关节在内的完成大幅度运动的体操训练。对运动员在训练的间歇期间广泛的采用体操练习是必要的运动。游戏在越野滑雪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运动游戏来说,不间断的交替、最大限度的爆发力和最大加速度的游戏。类似对速度力量训练方面起作用的游戏可以采用。增加趣味刺激减轻心里负荷! 雪上训练对发展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是必须的,滑行的条件不同运动速度的增长也就不同。其中包括用高于比赛速度的5-11%在1-2度的坡度训练。在负荷量降低或在增加休息时间以后,在某些地段上用比赛速度的100%-105%进行训练,用这个大于比赛的速度克服一系列短地段上的各种陡坡,在用大于比赛速度滑行的总负荷量大约占滑雪训练总量的5%。在赛季,在比较容易的路线上,每次训练不应少于5-7次的高速,目的是为了在一系列的竞赛中的部分段路上用最大速度滑行。第一次降雪后,应在坡度不大的上坡进行训练。在部分平地上的训练量不应少于40%。用滑雪板滑雪时,应特别注意手和脚的撑力!
上述所指出的部分方法是可以改变的,这取决于所给的任务,但必须对训练的全部阶段进行改变,滑雪的痕迹,对训练应是个很好的证据。未经训练的痕迹想维持高速度的滑行是不可能的。对运动速度,步幅和步频需要经常的检查。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仅在所采用的训练总量达到足够量时才能得到发展。
Ⅱ 冰雪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冰雪运动应该起源于挪威。
北欧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滑雪运动了。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滑雪板现保存于“滑雪运动之都”挪威奥斯陆,那里陈列着一些1500年前的滑雪板。
在挪威曾发现大约4000年前两人足蹬雪板、手持棍棒追捕野兽的石雕。中世纪开始逐渐纳入军事训练科目。
(2)越野滑雪发展文献扩展阅读
中国的滑冰活动历史悠久。
据支书记载,远在唐代北方结冰地区已经有了滑冰;宋代就出现了被称为“冰嬉”的体育运动;元代以后,“冰嬉”更为盛行,而且规模更大;明代有了关于“冰床、冰擦”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更设了“技勇冰鞋营”,并有一套管理制度和训练方法。
据《清文献通考)记载:“每年十月,各族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等项,每到冬至后,皇帝到滋台等处看表演冰嬉。”滑冰运动的发展,从滑冰工具的改进上可以看得出来。从10世纪开始出现用骨制的冰刀滑冰。
到1250年左右,荷兰盛行钉在木板上的铁制冰刀,绑在鞋上,在冰面上滑行。1572年,北美地区的一个铁匠制成的冰刀,有锋利的内刃、外刃和弯曲的刀尖,使用它已经不再需要木杖了。17世纪,铁制冰刀有了改进,有人发明了管式铁制冰刀,使滑冰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Ⅲ 越野滑雪比赛涉及两种技术规则,分别是传统式技术和什么
传统式技术和自由式技术。
传统技术包括交替滑行、双杖推撑滑行、无滑行阶段的八字踏步、滑降以及转弯技术。不允许有双脚或单脚的蹬冰动作,雪板必须放在压好的雪槽里,两个滑雪板保持与滑行方向平行,运用双腿的前后摆懂和雪仗来前进;
运动员“踏步”前进时与走动类似,只是在滑雪时用雪仗产生推力,每次跨步会滑行一段距离,在滑行中,感觉就像穿着光滑的鞋子,在大理石面上滑行一样。
在超越前面运动员的时候,可以跳出雪槽改道滑行,特别是下坡和平地雪道是超越对手的黄金赛段,后面运动员想要超越的时候,可以踩前面运动员的雪板提醒他,而前面的运动员得到提醒后必须让出雪道,否则算是犯规。自由技术对技术动作没有限制,运动员可以采用任何技术动作。
重要赛事:
世界杯越野滑雪锦标赛:是国际滑雪联合会组织的越野滑雪的世界性比赛(是一项系列赛)。比赛每年举办一次,设立几个分站比赛,最后进行总决赛。
世界杯越野滑雪锦标赛的最终名次是通过运动员在各站比赛的积分来确定的。男子世界杯越野滑雪锦标赛从1973-1974年赛季开始的,女子世界杯越野滑雪锦标赛是从1978-1979年赛季开始的。
冬奥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冬季项目运动会。在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前,在法国的夏蒙尼举行国际体育周,并进行了冬季运动项目比赛。1924年国际奥委会布拉格会议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这类运动会,并将夏蒙尼国际体育周作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Ⅳ 如何进行滑雪专项速度耐力训练
专项速度耐力训练
(1)徒步模仿。徒步模仿运用于强度不大的训练中,坡度步长大约一半时,移动速度通常不超过2.5米/秒。对于高级别的越野滑雪运动员来说,徒步模仿的效果是不大的,对初学者,特别是在多次进行陡坡上坡模仿的训练效果是明显的,这是无雪季节进行专项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
(2)持杖模仿。根据越野滑雪的技术特点,选择具有平地和上坡的有利地形,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达到标准的动力定型,同时对发展肌肉群的作用是很明显的。首先的对大肌肉群的作用是很强烈的。采用持杖模仿训练通常是在难度较大的场地上进行,不仅能提高力量,对发展专项速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3)滑轮。与用滑雪板的滑雪类似资料相比,具有同滑轮一样的从属关系,这个从属关系对高水平的运动员是可以借鉴的,同时指出运动速度还取决于滑动的条件。滑轮与柏油路面的良好接触,以及高质量的滚动都说明了它们之间的速度差异。在坡度不大的平地上运动时,滑轮与滑雪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差倒是不太大的。采用5度以上的坡进行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必须进行越野滑雪两种步法,即传统式的交替训练,并且用高速滑行,这是巩固和提高技术的关键。在场地的选择上,应避免过长的上坡,上坡的长度不超过300米,高度不能超过50米,参考方案:缓坡占50%,平地占35%,陡坡占15%,训练路线地形应比通常的地形更加起伏,落差不超过20米,对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预先规定的滑轮路线,必须有不同难度的回转道。
(4)模拟滑雪训练。采用模拟滑雪对力量训练,特别是在滑雪条件不好的和推迟滑雪期间是很有益处的。模拟滑雪训练有很多种,它的主要缺点是滑行不太好,在大强度的训练时,速度不高。在模拟滑雪时,脚和手用办一推的力量比滑雪明显的增加,它的训练量在无雪时期占周期性训练总量的5%。
(5)滑雪训练。雪上训练对发展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是必须的,滑行的条件不同运动速度的增长也就不同。其中包括用高于比赛速度的5~11%在1~2度的坡度训练。在负荷量降低或在增加休息时间以后,在某些地段上用比赛速度的100%~105%进行训练,用这个大于比赛的速度克服一系列短地段上的各种陡坡,在用大于比赛速度滑行的总负荷量大约占滑雪训练总量的5%。在赛季,在比较容易的路线上,每次训练不应少于5~7次的高速,目的是为了在一系列的竞赛中的部分段路上用最大速度滑行。第一次降雪后,应在坡度不大的上坡进行训练。在部分平地上的训练量不应少于40%。用滑雪板滑雪时,应特别注意手和脚的撑力。
上述所指出的部分方法是可以改变的,这取决于所给的任务,但必须对训练的全部阶段进行改变,滑雪的痕迹,对训练应是个很好的证据。未经训练的痕迹想维持高速度的滑行是不可能的。对运动速度,步幅和步频需要经常的检查。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仅在所采用的训练总量达到足够量时才能得到发展。
Ⅳ IPC越野滑雪世锦赛是什么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越野滑雪世锦赛。
Ⅵ 越野滑雪的训练方法是什么
越野滑雪训练方法
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和机能有各种不同的差别。在体力的训练过程中,对速度,力量素质要特别加以注意。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机能训练应包括有保障达到运动成绩提高机能系统发展的规定。这个规定决定了越野滑雪运动员基本体能的发展水平,即耐力的发展水平。速度力量素质的发展是在一般的和专项身体训练中才能实现。
一般身体训练
1.一般发展性的训练。在训练中对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应是对全部肌肉群其作用的训练,在基本部分的训练之后,采用柔韧性和伸展性相结合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发展具体肌肉群的训练,为的是对具体的肌肉群达到明显的作用。不论某肌肉群的力量如何低下,只要对他的发展有明确目的的经常性的训练,就会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沿崎岖不平的地形运动
越野滑雪运动员在训练的初期,为了达到体力训练的任务,可按预先指定的地形进行走步和跑步的训练,这些运动用3步/秒的步频完成。但是,这样的运动结果与滑雪的实际情况有明显的区别。为了提高耐力素质,采用负重走和跑,但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运动负荷,教练员应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生理机能的指标跟踪。培养运动员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有明确目的速度力量训练的其它形式。做为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可采用很多形式的运动。更明确的说,像划船和游泳这些项目,对手臂、脚及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辅助训练,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上述运动是发展力量的前提。伴有手脚关节在内的完成大幅度运动的体操训练。对运动员在训练的间歇期间广泛的采用体操练习是必要的运动。游戏在越野滑雪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运动游戏来说,不间断的交替、最大限度的爆发力和最大加速度的游戏。类似对速度力量训练方面起作用的游戏可以采用。增加趣味刺激减轻心里负荷。
专项速度耐力训练
1.徒步模仿。徒步模仿运用于强度不大的训练中,坡度步长大约一半时,移动速度通常不超过2.5米/秒。对于高级别的越野滑雪运动员来说,徒步模仿的效果是不大的,对初学者,特别是在多次进行陡坡上坡模仿的训练效果是明显的,这是无雪季节进行专项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
2.持杖模仿。根据越野滑雪的技术特点,选择具有平地和上坡的有利地形,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达到标准的动力定型,同时对发展肌肉群的作用是很明显的。首先的对大肌肉群的作用是很强烈的。采用持杖模仿训练通常是在难度较大的场地上进行,不仅能提高力量,对发展专项速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3.滑轮。与用滑雪板的滑雪类似资料相比,具有同滑轮一样的从属关系,这个从属关系对高水平的运动员是可以借鉴的,同时指出运动速度还取决于滑动的条件。滑轮与柏油路面的良好接触,以及高质量的滚动都说明了它们之间的速度差异。在坡度不大的平地上运动时,滑轮与滑雪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差倒是不太大的。采用5度以上的坡进行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必须进行越野滑雪两种步法,即传统式的交替训练,并且用高速滑行,这是巩固和提高技术的关键。在场地的选择上,应避免过长的上坡,上坡的长度不超过300米,高度不能超过50米,参考方案:缓坡占50%,平地占35%,陡坡占15%,训练路线地形应比通常的地形更加起伏,落差不超过20米,对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预先规定的滑轮路线,必须有不同难度的回转道。
模拟滑雪训练
采用模拟滑雪对力量训练,特别是在滑雪条件不好的和推迟滑雪期间是很有益处的。模拟滑雪训练有很多种,它的主要缺点是滑行不太好,在大强度的训练时,速度不高。在模拟滑雪时,脚和手用办一推的力量比滑雪明显的增加,它的训练量在无雪时期占周期性训练总量的5%。
滑雪训练
雪上训练对发展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是必须的,滑行的条件不同运动速度的增长也就不同。其中包括用高于比赛速度的5~11%在1~2度的坡度训练。在负荷量降低或在增加休息时间以后,在某些地段上用比赛速度的100%~105%进行训练,用这个大于比赛的速度克服一系列短地段上的各种陡坡,在用大于比赛速度滑行的总负荷量大约占滑雪训练总量的5%。在赛季,在比较容易的路线上,每次训练不应少于5~7次的高速,目的是为了在一系列的竞赛中的部分段路上用最大速度滑行。第一次降雪后,应在坡度不大的上坡进行训练。在部分平地上的训练量不应少于40%。用滑雪板滑雪时,应特别注意手和脚的撑力。
上述所指出的部分方法是可以改变的,这取决于所给的任务,但必须对训练的全部阶段进行改变,滑雪的痕迹,对训练应是个很好的证据。未经训练的痕迹想维持高速度的滑行是不可能的。对运动速度,步幅和步频需要经常的检查。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仅在所采用的训练总量达到足够量时才能得到发展。
Ⅶ 越野滑雪需要哪些装备
楼主貌似问的是要哪些装备吧,你只的是越野滑雪吧,在北欧非常盛行的一项有氧运动,俄罗斯的群众都用越野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只不过在我们国家发展的比较滞后,可能是因为体育界成绩不好也没做推广吧,现在网上能找到这些器材了。
一般需要一副薄的手套,防滑的,透气性要好的
其次要一对越野滑雪板,初学者一般都是要传统式的滑雪板,板底最好是有鱼鳞凹槽的,这样你的板子就不用上防滑蜡了,要不也是一笔消费,板子要比人高。
越野滑雪杖,最好是一次性到位,要一对碳纤维的,现在网上的价格也不贵,杖的长度要和肩部差不多,把手要软木的把手最好,腕带是捆绑式的,不是套手的那种。
一般买板子都给你配好了固定器,传统的用NNN固定器即可,然后就是越野滑雪鞋。
现在出现了一种固定器能让你穿自己的鞋子就能玩的,这样的产品比较贴合大众。
一顶小棉帽,也要透气性好。衣服也要透气性好的。
因为越野滑雪是一项有氧运动,不是极限运动,速度相对慢,比较锻炼身体,会出汗,所以要透气性好的服饰。
Ⅷ 滑雪运动的起源
滑雪运动是运动员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竞赛运动,起源于欧亚大陆北部极度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挪威语中,“滑雪”(SKI)意思是雪鞋,“回转”(SLALOM)则指在倾斜的路面上滑行。最初,人们也许是用皮带把大片兽骨绑在皮靴上,作为滑雪的工具。1896年,奥地利人札斯基发明了一种将一个雪橇以某种倾斜角度推入雪坡,以控制滑降速度的方法。20世纪初期,奥地利人施乃德根据札斯基的发明,发展出崭新的转弯和刹车技巧。
1924年国际滑雪联合会成立。同年北欧滑雪项目列入了1924年在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自此以后,滑雪运动日渐风行。滑雪器材也日益更新,目前流行由木材、金属材料和塑料混合制成。而滑雪运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分化成两种:北欧滑雪和高山滑雪。高山滑雪由滑降、小回转和大回转(障碍滑雪)和高山滑雪混合项目组成。北欧滑雪比赛项目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和北欧混合项目。目前主要的国际滑雪竞赛有世界滑雪锦标赛和滑雪世界杯赛。在世界滑雪运动中居领先地位的国家有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如挪威,瑞典,芬兰,还有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周围的国家,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和瑞典,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因为传统和地理的关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北欧滑雪项目上占优势,阿尔卑斯山脉国家高山滑雪项目上占优势。
滑雪运动进入我国比较晚,在1996年前,涉足这项运动的还仅仅是专业运动员及驻京使馆商社的滑雪爱好者。现在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滑雪场去体验滑雪感受的人数已达万余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滑雪运动在人类征服自然中产生和发展
滑雪运动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条件是寒冷、多雪、多山、多林木、人类文明起源早等。
最早的滑雪活动是人们为了利用雪、征服雪而作为行走、狩猎、运输、战争等内容的手段,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滑雪的踪迹最早可以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南的阿勒泰地域的历史记载中见到。在挪威的山洞岩石上也发现了刻有穿滑雪板的人体雕刻。最早的滑雪器具可能是人们把“雪踏”形状的器具,用皮条绑在脚上,这主要是为了不陷进雪中,进而作为在雪面上走滑的用具,滑雪杖的使用是从一只滑雪杖开始。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在小亚细亚旅行时,见到有关记载说,亚美伊亚山民穿着原始的雪靴,就如同在马脚上扎上布袋一样在雪上走滑。见图1、图2、图3。
二、中国的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运动的发源地
世界雪坛(特别是欧洲)不少人把挪威称之为“滑雪的故乡”。但是根据日本国札幌市冬季运动博物馆所存资料的展示;俄罗斯滑雪教材中关于滑雪起源的讲述;第一任中国滑雪协会主席刘永年先生1994年所撰写的《新疆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发祥地之一》的论述;有关业内人士对阿勒泰区域历史与滑雪运动的实地考察;国外著名史学家关于人类滑雪起源的研究,其共识是:
1.阿勒泰地域的丁零族在远古就有滑雪活动,而且是人类最早的滑雪活动。
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山海经》的第十八卷《海内经》中曾有如下记载“有丁令国,其民自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这是有关中国滑雪的最早论述,所谓丁令国,即在贝加尔湖以南直至阿勒泰山一带从事游牧的我国北方的一个民族。
2.在中国的古籍魏志卷三十五的末尾曾指出“北丁令有马胫国,其人严似雁鹜,自膝以上身首为人,膝以下有毛,有马胫、马蹄,不骑马而能奔驰,驭马更快,为人勇猛善战”。这段文字也清晰地描绘了奔驰雪上的古代人形象。
3.日本历史学家、文学博士白乌库吉先生称,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世界史第四卷中曾指出:“住在阿尔泰地区的人们拥有山羊角,冬季在雪中奔跑,记述了当地人在冬季利用滑雪器像山羊一样在山谷中疾走的习俗,此文可能是有关滑雪的最早文献了。”
4.阿勒泰地域自然条件为多山、多雪、寒冷、多林木。人类文明早至6000年之前,丁令族系游牧民族,故具备了滑雪运动起源的所有条件。
5.俄罗斯滑雪教程关于滑雪运动的起源是这样叙述的:滑雪运动从阿勒泰地域起源后,向西伯利亚广泛传播,向东越过白令海峡传向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向西逐渐向斯勘的那维亚半岛传播。见图4、图5。
三、现代滑雪运动方兴未艾
二十世纪初叶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滑雪运动冲开了原有的局限,经过近代哺乳,跳跃式登上了现代的历程。现代滑雪运动在场地建设、器材设备的研制、技术理论的探讨、参与的人口等各领域得以全面发展,竞技滑雪、滑雪旅游在近几十年处于突飞猛进的扩展之中。 当代滑雪的重心在欧洲,大众参与程度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其次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及亚洲的日本。目前世界五大洲都开展了滑雪运动。
四、中国现代滑雪起步很晚
由于一些自然条件与社会原因,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滑雪运动发展缓慢,近代滑雪上个世纪20~30年代才从俄罗斯及日本传入,1957年组织了全国第一次滑雪比赛,从此拉开了新中国近代滑雪运动的序幕,以东北地区为主的陕窄地域,陆续开展了滑雪运动,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不发达的制约,发展速度缓慢,而且多局限于竞技滑雪领域。于1980年参加第13届冬奥会才开始现化滑雪的起步,群众性的旅游休闲滑雪自上个世纪末期才逐步开展。目前,中国的滑雪运动除空中技巧已获得冬奥会银牌及多次世界杯冠军,冬季两项除女子成绩突出外,其他诸多滑雪项目及滑雪领域较国外滑雪运动水平先进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五、中国大众滑雪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滑雪产业已逐步成为朝阳产业,1996年之后的不足十年间,滑雪场的数量与滑雪人口迅猛增加。时至今日全国20几个省市(区)开展了大众滑雪;各类滑雪场接近200处;全国滑雪人次达280万,仅北京周边地区就有几十万,而且正以迅猛速度进展。
六、未来滑雪运动发展的趋势
1.政府与协会的管理、保障、服务的力度趋于加强与实际
有条件的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会更加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支持大众滑雪运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会适时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滑雪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加速滑雪专业人材的培训,促使滑雪产业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2.向产业化、国产化方向发展
现代滑雪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与诸多行业有关联,势必拉动相关的旅游、交通、机械加工、服装等行业发展,从而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而滑雪运动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这些行业的促动,从而形成跨兼诸多行业的滑雪产业,滑雪运动的迅猛发展,造成相关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今后几年,不仅部分雪具、雪服、头盔等装备之类的东西可以国产化,部分雪场机械设备也会逐步实现国产化。随着雪具、雪场机械国产程度的提高,价格下降,会对我国滑雪场地建设和让更多的人走进滑雪场创造有利条件。
3.向更广泛的消费阶层中发展
未来大众休闲滑雪的活动形式会更多样化,新的雪上活动方式会不断出现,因地而宜,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促动个性的发展。即使传统的竞技项目也会向观赏性趋势发展,会以很快的进程冲破以往“贵族”运动的观念与局限,参与滑雪运动的人群会迅速扩大。滑雪的主流群体更趋于成熟、理性。
4.向现代环保方面发展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会使滑雪的季节与区域延长和扩大,人工造雪、代用雪、室内滑雪场会不断的出现。但是未来滑雪实际上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项目,应具备自然的环境与氛围,冬季应具有高山峻岭,林海雪源、碧空万里的景象;夏季便是树林成荫,植被翠绿,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在滑雪场的建设与运营期内,环保水平将会有质的提高。
5.滑雪设施、器材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促使滑雪场的设备更专业、更经济,使滑雪器材装备更加安全和便捷。
6.滑雪场管理趋于规范化,向多功能天然滑雪度假区方向发展
未来的滑雪场所将摆脱现有的单一功能,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向具有宏大滑雪氛围,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备,功能齐全的度假区方向发展,会与人们的户外活动、野外生存,回归大自然的活动等融为一体,成为人们四季强体、健心、度假、休闲的充满自然特色的大型“世外桃源”。
Ⅸ 特利马滑雪和越野滑雪的区别
专业人士给你解答。
越野滑雪是越野滑雪分系的。这个就不细说了,你应该知道吧。
而特利马(按照你的说法)是t.e.l.e ski,属于高山滑雪downhill ski.的一种。
更确切的将是C.R.O.S.S.C.O.U.N.T.R.Y SKI(直译穷乡僻壤滑雪),汉语就是滑野雪,粉状雪,非雪道雪。的一个分支。
它属于FREE SKTYLE 或者FREE RIDE一类,其他STYLE和RIDE差不多。
T.E.L.E雪板和普通高山雪板的宽度差不多,远远宽于越野滑雪板。
T.E.L.E国内的大侠们喜欢叫,拖拉板,呵呵。长白山这类的雪场能见到。
主要是为了,在野雪中,方便行走,防止人陷进雪中。毕竟,人要走到山顶才能往下滑。并且在下滑的时候,后跟是可以固定住的,而越野滑雪的固定器永远也不能固定脚后跟。
T.E.L.E.M.A.R.K 就是T.E.LE (点是为了防屏蔽的,要不单词打不出来)
Ⅹ 越野滑雪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越野滑雪的发展
在19世纪50年代,当使用两根滑雪扦的传统滑雪方式真正确立后,随着顶尖选手的成绩的突飞猛进,这项运动比任何其它耐力训练(例如跑步或游泳)得到更快的发展。滑雪板的技术含量更高,选手们开始学习生理学,并学习如何训练身体来准备比赛。不过,滑冰技术也几乎在同步发展。
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专门铺设滑道(或滑雪道)的机器。此前,由军队(即数百名使用滑雪板的士兵)负责为比赛压实和准备赛道。因为只有两条准备好的沟槽可供滑雪,滑雪选手只能保证两条腿平行,两条腿轮流推动,其它什么也做不了。不过,就在此时,芬兰的一个警察泡利斯通开始试验只留一条腿在沟槽中,另一条腿用于推动。当然,一条腿很快会疲劳,不得不换腿。这种方法称为“斯通步”或“半滑冰”。使用新型的铺设滑雪道的机器压实滑道后,当滑雪者(特别是训练过长跑、腿部力量很好的人)开始在这样的滑道上试验这些新技术时,他们发现,两条腿轮流推动可以前进得更快,最多可以快10%,由此产生了滑冰式滑雪运动。
1924年,越野滑雪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现设男子10公里(1992年列入)、15公里(1924年列入)、30公里(1956年列入)、50公里(1924年列入)、4×10公里接力(1936年列入),女子5公里(1964年列入)、10公里(1952年列入)、15公里(1984年列入)、30公里(1992年列入)、4×5公里接力(1956年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