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爱情复仇记
『壹』 超级感人爱情电影
这种电影很多,如果让我选一部,那就是
韩国电影《第101次求婚》
类型: 爱情 / 喜剧
片长:112 min
对白语言: 韩语
导演: Suk-keun Oh
主演: 文成根 金喜爱 金承佑
类型: 爱情 / 喜剧
上映日期: 1993年6月19日 韩国
剧情简介:
巨英燮年近40还独身一人,给他介绍了许多姑娘都没有人看上他。这一次是他的第一百零一次机会了,对方是拉大提琴的韩志远,相貌、气质俱佳。英燮自觉配不上她,在她面前说了谎。志远鼓励他拿出勇气,因为世界上没有高不可攀的女人。他由衷地感谢她。但是,志远本来无心和任何人谈恋爱,在她的心中,永远有一个人的位置——未婚夫鲜已,那个才华出众的钢琴家,在他们举行婚礼的当天因为车祸离开人世。
在弟弟和志远妹妹的帮助下,英燮执著地追求着。他向志远的表白“100年以后依然爱你”恰巧是当初鲜已说过的话,令她非常感动。为了和她有共同语言,他在音乐和钢琴上下功夫,他只求能代替她的鲜已,即使只有一点点。他的努力被新近来的申科长打败了,因为申的相貌与鲜已酷似,使志远常常不知身在何处。考试的失败也给他以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原以为可以改变自己,结果却无功而返,辞职后,生活更加艰难。但是,这一切付出终于有了结果。
『贰』 韩剧复仇笔记一共几集
链接:
复仇笔记1~2
《复仇笔记》是2017年10月27日起在首播的青春校园剧。
该剧讲述了一个爱管闲事,平凡的女高中生,通过某天使用一个复仇笔记软件解决了自己的冤屈,从而明白了家人和朋友的珍贵。
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在意外使用“复仇笔记app”解决身边事的同时,重新认识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过程。复仇笔记的设定是一个手机app,玖熙只要把想报复的人名字输进去,被报复者就会遭遇一点小不幸或者是被曝光恶行。
『叁』 酷拉皮卡出现在第几集
《猎人》就动画来说是TV62集,OVA两部
内容上划分为:(TV:猎人考试篇——揍敌客篇——天空竞技场+鲸鱼岛篇——友克鑫拍卖会篇)——(OVA1:幻影旅团篇)——(OVA2:贪婪之岛篇)
所有篇中,除了“天空竞技场”和“贪婪之岛”外他都有出场,相对剧情较多的是猎人考试和对抗幻影旅团的部分(即友克鑫拍卖会篇和OVA1),尤其对抗幻影旅团部分是中心人物,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虽然整体基调相对前面压抑很多。
猎人考试大概是前面30集左右吧
对抗蜘蛛大概45集以后吧,OVA1有8集
『肆』 皮卡剧复仇记长篇结完
等我变成白天鹅
妹妹我恨你
『伍』 皮卡剧复仇爱情故事
在皮卡堂贴吧最下面可以开贴。先把图片保存到一个文件夹里,然后插入图片。
『陆』 目前有哪些好看的动漫
《滑头鬼之孙》妖怪和人类之类的
《死神》啊,好经典啊,我比较喜欢着个同人小说的哈哈
《全职猎人》 最喜欢酷拉皮卡了,酷拉皮卡真很可怜,灭族啊,复仇的小少年,恩,和团长什么的太有爱了
《怪盗圣少女》 小时候看的,可能有点幼稚。
《黑猫》酷,黑猫杀手背叛了组织前,那个酷啊,那个帅的。天,,(花痴中)
《少年阴阳师》安倍晴明,伟大的阴阳师...他 ..孙子。哈哈,最近迷上了式神和安倍晴明的小说(我),喜欢小说的话,就看。穿越当式神的日子。恩恩...
《樱兰高校的男公关部》 喜欢,也有人叫他樱兰。帅哥成堆,女办男,男后宫类?
《网球王子》 不错,虽说只是打网球,剧情也是超好的说呐
《神幻拍档》 结局不咋好,但开始那个好吖,要是剧能改编下就好了。
《犬夜叉》经典,相信你看过,要不也太落伍了点吧
《反逆的鲁鲁修》在网上我认为很有名气,开始可能不大好,往后看啊。
《无爱之战》呜呜,似乎名气低,就好像不出嘞。明明我很喜欢的说嘛。
《彩云国物语》不行了,太长了,但我还是坚持看了下去
《怪盗贞德》变身 漂亮 爱情 校园 怪盗 天使 黑暗 光明
《爱丽丝学园》 魔法=爱丽丝 美男 美女 恋爱 校园严重性
《小女神花铃》 美男 美女 可爱 变身 恋爱 校园
《潘多拉之心》 主角,天,帅,剧情,天,也好。
《信蜂》 可爱 成长 怪物 送信 记忆
《无法逃离的背叛》 新番
《武器种族传说》 人?变武器? 那是天使? +爱情 冒险
《魔术快斗》 到底出不出第2集啊? 不出别播啊,伤心..
《黑执事》 帅 名气高
《华丽的挑战》 明星 报仇
《黑血兄弟》 兄弟 吸血鬼 可爱 帅气
较好的:
《风之圣痕》人物不好看
《天使怪盗》 人物不好看
《网球王子》(虽说是打网球,但真的很精彩,主角历经重重难关,终踏上全国大战)
《神幻拍档》
《幻影少年》(鬼魅的战斗)一般般,可以看下去
《魔界奇兵》(穿越,主角从正常世界到了很奇幻的世界,成了救世主,有点幼稚)
《阴阳大战记》(主角和自己契约的伙伴,要打败空)
《守护甜心》(有点幼稚,但很好看)真的真的好看
《魔侦探洛基》(别看是侦探,但却不是,是为了打败妖怪恢复自己神的身份,而战斗的)
《东京猫猫》(主角是在偶然中成的小猫,和侵略地球的人战斗,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很可爱嘎嘎
《美少女战士》(分为1、2、3、4、5部的,可能你不喜欢)
《无爱之战》(这个真好看,主角是带猫耳朵的,小孩子,但却很孤单,觉得人生真的很无聊,但突然一天,他喜爱死去哥哥的朋友和他在一起,成了主仆关系,战斗战斗战斗,真的很好)
《星梦天使》(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成为偶像之路的过程)
《人鱼的旋律》 (也叫珍珠美人鱼,是几个人鱼拯救大海的故事,很好很棒,有恋爱的哦)
《魔女的考验》(2个好朋友魔女,为了谁当上女王而比赛,但从中黑暗王子不断破坏,主角喜欢上了那个王子,后来得知王子是被黑暗王利用,而且本来的记忆也被封印,他俩终成眷属了结局很好)
《彩云国物语》(后宫类的,女主真的很厉害)
《双子星公主》(比较幼稚,适合小孩看)
《潘多拉之心》(主角为了拯救爱丽丝,和世界,进行冒险)
《今天开始做魔王》(主角是普通的高中生,从厕所穿越到了异世界,糊里糊涂的就是魔王了,而且还糊里糊涂的和男生定了婚,主:主角是男的 )
《水果篮子》(关于生肖的,人物很帅,主角女也很可爱)
《百变小樱》(小樱不小心把魔法卡片方走了,然后和对手慢慢收集)
《喜欢就是喜欢》(同性恋)
《无法逃离的背叛》(主角前世是女的,今是就是男的了,前世和恋人是恋人,今世就哥们了,哈哈,剧情很好,很好看,)
《薄樱鬼》(主角女,女主角很特别,伤口很快就恢复,似乎是鬼?至今还是个谜,目前还没出几集,真的很好看,古代的)
《伯爵与妖精》 (真的很好看,人物很帅,妖精不是真的而是人,是男主背负着惨重的命运的冒险故事,画风就像吸血鬼骑士是的)
《吸血鬼骑士》 (吸血鬼和人类,全都是美男啊)
《S.A优特生》 (和樱兰高校的男公关部 很像)
《金色琴弦》 (女主和乐器精灵的相遇,只要女主才看的见,女主因为用魔法小提琴而参加比赛,但却想自己拉出美丽的乐曲而努力)
《水果篮子》 (别看是水果篮子,但内容完全不合,很好看的)
《奇幻贵公子》(解开各种谜题诡异的事件,女主和男配角,很好哦)
《推绊之理》 (讲的是警察的妹妹很有侦探的天赋,男主就开始了侦探生活)
《蔷薇少女》 (还算不错)
《棋魂》 (是一个渴望下棋人的灵魂,死后不甘心,就和附在主角的心里,主角为了赶上一个人,开始不段的练习围棋)
《公主公主》 (因为学校规定,男扮女装...)
《纯情罗曼史》 (很好看很好看哈哈喜欢死了)
《僵尸借货》 (别看是僵尸,但就是帅哥2个吗。很好)
《捉鬼天狗帮》 (在这个时代,不是人人都可以看见妖怪的,因为看不见,就否定妖怪的存在,主角喜欢妖怪,就为了帮助他们而战斗这)
《暗之末裔》 (总之人物很帅,美男型的)
《武器种族传说》 (武器是人,有这自己的意志,也是人的样子,如果人类不使用就是个普通的女孩,主角偶然间获得了厉害的武器,和那个女孩←武器 一起为了到达一个地方而努力着)
《信蜂》 (可不是送信的哦,是为了在送信也包括人 ,中和怪物战斗)
《花冠之泪》
《黑执事》
《伯爵与妖精》
《华丽的挑战》
《夏目友人帐》
《偶像公主》
会长是女仆大人
小女神花铃
喵丸侦探
守护甜心
狂乱家族日记 air(人物不错)
完美小姐进化论(怎么说呢,这个有点美过头了,不过还可以拉)
原此刻成永恒(据说是很经典的爱情)
恋爱情节(同样的,也是高中生恋爱)
全金属狂潮123(都可以看看,人物也不错)
NANA(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动画片,也算是爱情的)
蜂蜜与四叶草1—2(大学生恋爱的,也不错,很搞笑,最主要还蛮现实的)
伊里野的天空(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
圣杯之战(女主角很漂亮的说,到后面就很有爱情成分了)
圣枪修女(这个我看到最后都哭了)
京四郎和永远的天空(这个人物不错,不过剧情我不是特别喜欢,但是结局总会令人想哭的)
彩云国物语(人物美型,古装的)
夜明前的琉璃色(爱吧,爱吧!继续爱吧!)
心跳回忆only you(校园类型的)
校园迷糊大王(很搞笑的)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这个应该符合要求,人物养眼,而且是不同类型的帅哥,剧情也很搞笑,不是bl的)
恶作剧之吻 校园恋爱
电视版的已经出了...动画片的..嘿嘿..就不用我说了..
七色星露 恋爱+魔法
人物都很可爱.你应该满喜欢这类型的
S.A特优生 校园恋爱
很搞笑的校园剧..不过也满不错的...
魔法留学生 校园恋爱+魔法
这个还算可以看下...
交响情人梦 恋爱+音乐
这个也是强烈推荐的..你爱看恋爱情节..这个就和那个很像..一样的搞笑..而且一样的好看...
代号E 魔幻
这个也很不错..虽然现在只有12集
箩莉的时间
这个超邪恶的..不过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类型的
舞乙HIME-舞HIME 恋爱+格斗
这个强烈推荐...因为真是太好看..不管是人物还是情节都是一级的...
我们的存在 恋爱
这个就就是一般的恋爱动漫..
天使怪盗 恋爱+魔幻
这个也是强烈推荐的...超好看的一部动画片...应该是百看不厌啊..
蜜x蜜水果糖 恋爱+校园
这个人物绝对帅气啊..虽然只有两集但很不错..
恋爱情结 恋爱+校园
这个有点搞笑..但超好看的...大古和小泉真是超配的
守护甜心 恋爱+校园+魔幻
是魔法类的...人物都很美形的...尤其是几斗...太帅了...
星梦天使 恋爱+校园+偶像
这个是偶像歌首的动画..人物也都很好看...
yes光之美少女5 校园+魔法
还不错..有种在看美少女战士的感觉..不过KOKO真是太可爱了...嘻嘻
金色琴弦 音乐+魔法
话说..这部完结的真是一点也不应该啊...有点钓人胃口的感觉..明明就很好看..怎么就没了呢?郁闷啊...
爱丽丝学院 恋爱+校园
又是一像完结又不像完结的动画..感觉这种的真是满多啊....
樱兰高校美男部单 (搞笑+美男~)
企鹅革命 (纯纯的~)
吸血鬼骑士——画风很好看,剧情也相当不错,不过只看动漫的话你可能会觉得吸血鬼让你很不舒服
大剑——除魔,很精彩的打斗
人形电脑天使心——人形电脑和人的爱情故事,搞笑+感人
武器种族传说——美丽的圣战天使与其契约者的冒险旅程+爱情
风之圣痕——女主角有点野蛮,男主角出场就很厉害(风之精灵王的契约者)
圣杯战争——saber太有型了,人气很高的动漫
我的女神——女主角太完美了,爱情+神魔+搞笑
妖精的旋律——变种人的不幸遭遇,很感人的经典
愿此刻永恒——被很多人视为没看过这部动漫就等于没看过爱情动漫
结界师——隐隐约约的爱情+除魔+搞笑
叛逆的鲁路修——人气很高的动漫,新番的热门
AIR,CLANNAD和雪之少女——合称为三大催泪弹
钢之炼金术师——兄弟之情+战斗
翼年代记——被很多人认为是经典
黑之契约者——除魔(如果契约者也算魔的话)
十字架与吸血鬼——很多美女助阵,人与吸血鬼的爱情
日在校园——讲得是一个人渣(请注意是人渣)怎么玩弄女人的丑事,当然要遭报应,不过几个女的太惨了
我的狐仙女友——有点色色的,也比较好看
零之使魔——男女主角都好搞笑,爱情+魔法
心跳回忆——后宫,没啥剧情但人气很高
犬夜叉——穿越时空+爱情+除魔
NANA——可能青年比较喜欢看
犬神——纯搞笑
蜂蜜与四叶草——三角爱情+感人
我家有个狐仙大人
外星BB撞地球 粤语
彼氏彼女的故事
小魔女DoReMi
完美小姐进化论
风之圣痕
天月/雨月
吸血鬼骑士
恋爱情结
鸣人之死
大兴奋!三日月岛的动物
幻影少年
火影忍者1-99
火影忍者 100-198
火影忍者199集开始
死神1-99
死神100集开始
死神剧场版
猛鬼校园(日语版)
少年阴阳师
今天开始做魔王
今天开始做魔王!R
今天开始做魔王第三季
反叛の鲁路修 第一季
XXXHolic
青蛙军槽剧场版(深海的公主)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七色星露
零之使魔
小女神花铃
黑猫
西方善魔女
爱丽丝学园
双子星公主第一部
双子星公主第二部
彩云国物语第一季
彩云国物语第二季
『柒』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里的哪部又被称为王子复仇记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简称:Hamlet
又名:王子复仇记《哈姆莱特》
『捌』 英国电影的早期电影
对英国早期电影最有影响的是布赖顿的几位摄影师。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这几位电影先驱,后来被人称为布赖顿学派。他们最早采用了两次曝光、移动摄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拍过30部影片,其中只有一部《中断的旋律》保存下来。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采用特大特写镜头,银幕上出现了放大的走动的表、笼中的金丝雀、人的眼睛;他的第一部作品《夜晚》,表现警察提着灯巡夜,沿路照亮了乞丐、醉汉、行窃的小偷,他用摄影机代替人的眼睛,把它变成了活的东西,这种新的手法,可以说是现代蒙太奇的开端。威廉森则在新闻片中自由地交替变换事件地点并采用外景等,他的《士兵的归来》和《战前和战后的后备兵》两部影片,描绘了真实生活片断,在银幕上首次提出社会问题。
当时的电影艺术家和技术革新家还有C.赫普沃思。1897年,他撰写的《活动摄影术──或电影摄影入门》,是世界上最早电影论著之一。他曾改进冲洗影片器具、印片机和胶片打孔机。1898年他拍摄了《铁路切断中的快车》;接着拍摄的《艾丽斯漫游奇境记》(1903),长800英尺,分16场景,场景间交融衔接;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利用摄影机述说故事,结构复杂,采取了分镜头剧本的串联、剪辑、摇拍、低角度摄影等技巧;1907年,他还设计过录音系统。同一时期摄制故事片的还有F.S.莫特肖。他的 《抢劫邮车》、《白昼行劫》(两部影片均摄于1903年)奠定了惊险片在英国的地位。
早期英国电影除纪录像片和故事片外,还出现了风景片,如G.潘廷格的《罗伯特·斯科特漫游南极》(1913),颇受欢迎。1914年,英国电影工作者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G.皮尔逊导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据小说《福尔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摄的第一部侦探片;他的另一部影片《厄尔塔斯──死里逃生的人》(1916),则仿照法国影片《芳托马斯》样式,是第一套动作惊险连续片集。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摄了《阿尔夫的纽扣》(1920)和其它几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时。皮尔逊制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爱情生活和笑声》(1923)以及《起床号声》(1924)。英国无声影片时代最受欢迎的明星B.鲍尔芾就是他培育出来的。另一部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为杰出而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对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制片人M.巴尔康、导演V.萨维尔、剧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希区柯克,A.以及当时为大家喜爱的好莱坞女明星B.康普逊合作的结果。希区柯克在20年代后期在盖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执导《快乐的花园》(1925)和《房客》(1926)两片而成名。这家公司的成功产品还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鲁内尔的《英国老家》(1927)和《永恒的仙女》(1928)。与此同时,也崛起了另外几位新人:导演兼制片人H.威尔科克斯继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后导演了影片《十夜谈》(1924)、《唯一道路》(1925)、《涅尔`格温》(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导演了《她》(1925);M.埃尔维导演了《阿尔芒蒂埃尔来的小姐》(1926)与《海军将帅的副官》(1926)。
随着电影制片事业的发展,英国的电影放映场所逐步脱离游艺场而建起可容几百观众的影戏院,当时还雇用钢琴师和小乐队在放映电影时进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开办起来,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两国影片占领英国市场,本国影片只占全国上映总数的15%,因此,英国既不能从国内电影市场收回大量资金,又没有充足财力投入制作优质影片、同外国影片争夺国内外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生产更受影响。从1916年起,英国加征娱乐税,对影院营业更为不利,电影事业进一步遭到危机。大战结束后,美国影片源源而来,使英国影片只占在本国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数,因此一些著名制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于1924年关闭制片厂。为保护民族电影,政府当局于1927年正式通过了电影法案,规定限额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须达到总数的20%,使英国影片在全国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时,新的制片厂如戈蒙特公司、英国国际影片公司和英狮公司先后成立。到20年代末,英国又摄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区柯克的《决斗场》(1928)、阿斯奎斯,A.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为定额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补空档,刺激英国电影出现了一番兴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为了供应市场紧缺的需要,出厂的产品仍然是大批质量差、省工省时的平庸影片。
1929年,有声影片问世。英国面临的问题同其它各国大致相同,如录音方法简陋,设备笨重,影片内容从头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对白,就是接二连三的歌曲。希区柯克导演的《讹诈》,拍了一半而改为有声影片,他在运用声音效果方面,匠心独运,这部被公认的英国第一部有声片,对其他导演很有启发。此后拍摄出了一批较成功的有声片,包括:希区柯克的《谋杀》(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达特穆尔》(1930)、《正告英格兰》(1931)和《跳舞吧,美丽的女郎》(1931),萨维尔的《W──计划》(1931)和《办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罗马快车》(1932),威尔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国电影出现了短期的繁荣景象,每年影片生产量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复兴同出身于匈牙利的制片家柯达,A.大有关系,他于1933年定居英国,创办伦敦电影制片厂以后,摄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宫艳史》,1933)为最。他用新的观点处理历史题材,提出社会出路问题,迎合观众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该片在国外享受的盛誉,远远超过英国其它影片。更为重要的是柯达孜孜不倦、勤奋进取的精神,促使所有电影业的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他为英国影片开拓了向国外输出的广阔前景,又给电影事业灌输了乐观与奋发的风气。他的公司还在世界各国收罗人才,礼聘他们来英国工作,推进了英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德国导演P.津纳执导的《凯瑟琳女皇》(1934)、美国明星范朋克,D.主演的《唐璜》(1934)、法国导演克莱尔,R.拍摄的《鬼魂西行》(1935)、美国导演兼美工设计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来世界》(1936),都是引人瞩目的影片。这家公司制作的影片如Z.柯达导演的《河上刺儿头》(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达本人拍的《伦勃朗传》(即《画圣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这时期英国的其它制片人和导演纷纷紧步柯达后尘,由M.巴尔康监制、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万事通》(1934)、《三十九级台阶》(即《国防大秘密》,1935)和《破坏》(即《薄命花》,1937)都极为成功。此外,萨维尔的《好伙伴》(1933)、《长青树》(1934)和《铁公爵》(1935),威尔科克斯的《涅尔·格温》(1934)、《老德鲁里的假腿》(1935)和《维多利亚女皇》(1937),L.门德兹的《犹太人苏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铎·罗斯》(1936),B.维尔特尔的《罗得岛》(1936),均获较高评价。到1937年,英国故事影片产量达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长,大多数制片人不讲求质量,拍摄的影片没有票房价值,加之多数资金来自借贷,年终结算,很少获利。到1938年,生产骤然下降,英国议会为挽救这个局面,在这年又通过新电影法案,规定提高英国影片在国内上映的分配定额,从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滥拍成本低、质量差的影片;允许外国资金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根据这个条款,美国米高梅公司和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都投放了它们的资金,在英国开办了几家联合制片厂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资的《一个美国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卫城记》,1938)和《再见,奇普斯先生》(即《万世师表》,1939)等。这些影片全都由好莱坞导演执导、好莱坞明星主演,英国方面只提供场地、摄影器械、技术人员和个别演员。英国电影导演这期间也拍出了几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卖花女》(1938)、希区柯克的《失踪的女人》(即《琼花劫》,1938)、里德,C.的《银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达的《四羽毛》(1939)等。
这几年,英国电影事业也实行了明星制度,相继登上明星宝座的是:霍华德,L.、劳顿,C.、G.菲尔兹、唐纳,R.、M.奥勃朗、M.洛克伍德、费雯丽、哈里森,R.、奥立弗,L.等。
1929年格里尔逊在英帝国交易局电影部资助下,导演了一部纪录片《飘网渔船》,反映北海捕捞鲱鱼渔民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使他成为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始人。他主张电影艺术的目的在于社会教育,并认为苏联电影是表现电影社会功能的实际事例。他从工商企业得到经济上的资助,并吸收有志于现实主义影片的艺术工作者参与这个运动。格里尔逊纪录电影学派的人员中有P.罗塔、B.赖特、E.恩斯特、A.埃尔顿、H.沃特、D.泰勒、S.莱格、A.卡瓦尔康蒂等,他们的作品反映英国社会出现的尖锐问题,如失业、劳动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等,在艺术处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业无法正常生产,大部分电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产从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观众反而有增无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线上升。第二次大战期间,英国邮政总局的电影机构被新闻部合并,成为皇家电影机构,给了纪录像片工作者施展才干的良机,他们拍出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如卡瓦尔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宁斯和H.瓦特的《伦敦必胜》(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标》(1941)、J.福尔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宁斯的《火已点燃》(1942),R.博尔廷的《沙漠大捷》、P.杰克逊的《西方进军》(1944),还有英、美合拍,由里德,C.和美国人G.卡宁合导的《真正的光荣》(1945)。这些纪录片在战时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还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纪实或宣传的性质,如P.赫斯特和布鲁内尔 3人合导的《雄狮添翼》(1939)、鲍威尔,M.的《第49°纬线》(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利恩,D.合导的《我们所在的队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亲》(1942)等。其它有关大战题材的故事片还有里德的《铁血忠魂》(1944)、鲍威尔的《壮士春梦》(1943)等。与此同时,也拍有不少其它题材的影片。较突出的有柯达的《巴格达窃贼》(1940)、迪克森的《煤气灯》(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尔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奥立弗,L.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著的绅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斋志异》,1945),还有豪华历史剧《恺撒和克列奥帕特拉》(又译为《璇宫艳后》,1945)、N.科沃德和利恩,D.合作的《相见恨晚》(1945)等。
J.A.兰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崛起的英国电影事业家。早在30年代,他开始从事宗教电影的摄制工作。1935年,创办英国全国电影公司,摄制了第一部商业性电影,同年他与C.M.伍尔夫合办电影发行总公司。1941年兰克已掌握有英国 3大电影放映网中的两大放映网。大战结束时,他的总公司扩展成了势力雄厚的联合企业,拥有英国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事业的大部分实权。他雄心勃勃,计划建立巨资故事片厂,包括儿童片、动画片部门,摄制新闻纪录连集片,开办电影学校,专门培养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资大片打进美国市场,把英国电影事业从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来,1947年,他去美国谈判推销他的影片。不料英国政府却在这时颁布法令,要征收国外进口影片75%的税收,美国各家制片公司坚决抵制,好莱坞影片全部停止输往英国,使各地影院减少了大量片源。兰克想在美国打开市场的计划也成为泡影,英国电影界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英国政府于是敦促兰克和其它制片人增产影片以填补空缺。但是英国电影业经济拮据,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为数不多。1948年,英国政府祇得撤销外国影片的进口税,美国影片又立刻大量涌进,英国影片在本土银幕上仍无容身之地。英国政府再度规定:美国影片从英国所得利润必须将其中的一定数额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这种办法又让美国电影势力进一步深入英国电影事业。此时期,兰克影片公司和别的制片厂比较优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据狄更斯小说拍摄的《锦绣前程》(即《孤星血泪》,1948)和《雾都孤儿》(1948),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阶梯》(即《太虚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译为《思凡》,1947)和《红菱艳》(1948),奥立弗自导、自演的《王子复仇记》(1948),里德导演的《虎胆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个人》(1949),还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后》(1949)等。
为了维持和保护本国电影事业,英国政府祇得仍旧采用上映定额分配办法,规定从1950年起,分配英国影片上映的定额要增加到30%,可惜当时娱乐捐税仍保持战时标准,电影事业所得实惠甚微。英国政府乃于1949年成立国家电影筹资公司,通过该公司将钱借给电影事业;接着1950年又创立英国电影生产基金会,专门支配从电影票上征收的捐税,作为补助电影生产。不过,这时候电视越来越受群众欢迎,电影院的上座率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从5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由巴尔康主持的“伊灵喜剧影片”。伊灵是制片厂名,位于伦敦西郊。伊灵喜剧表现实际生活,敢于打破常规,描绘反对官僚主义的人物的各种遭遇,以新眼光观察生活,温和地批判贵族阶层和人情风俗的繁文缛节。最成功的作品当推哈默的《善人与贵族》(1949),麦肯德里克的《清洁的小岛》(1949)、《白衣男子》(1952)和《专门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它值得提到的有C.克莱顿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暴乱》(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护照》(1949)、《日内瓦的妇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声》(1950)等。
英国政府限定了美国影片所得利润的高额百分比要投资在英国事业以后,美国公司开始恢复营业,与英国合作拍片。这一阶段英美合拍的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儿》(1950)、R.沃尔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休斯登,J.的《非洲皇后号》(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杰出的作品则是利恩的《桂河大桥》(1957)。这是一部当时上座率最高的战争片。
美国的部分电影工作者由于遭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纷纷离开好莱坞。导演J.洛西到伦敦定居后,接踵而来的又有卓别林,C.、R.莱斯特、库布里克、吕美特等。这些人为英国电影艺术作出了贡献。
英国电影事业多年以来得不到振兴,1959年,一伙年轻人以林赛·安德森、托尼·理查德森、卡雷尔·赖兹为首发表宣言并摄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导自由电影运动,这次运动和反对文学与戏剧中传统价值观有联系,也与“愤怒的年轻人”运动的政治和精神抗议相结合。它的基本内容是要求用积极态度来表现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反对资产阶级的唯美主义。他们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和道德价值观,如J.克莱顿的《屋顶阁楼间》(即《金屋泪》,1958),理查德森的《愤怒的回顾》(1959)、《蜜味》(1961)和《长跑家的孤寂》(1963),赖兹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这种运动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还有施莱辛格,J.的《恋爱有术》(1962)和《骗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电影的调子有所变化,把反抗仅作为个人对待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方法而不再具有社会性含义。这种倾向在理查德森的影片《汤姆·琼斯》(1963)中表现得最为鲜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电影比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运儿》(1973)。在这两部影片里导演在表现当代社会冲突时把敏锐的观察和独创的概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国利用美国的资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J.李·汤普逊的《纳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T.扬的《乌有博士》(1962)、P.格伦维尔的《绳环》(1964)。其它英国名片有G.格林的《愤怒的沉默》(1960)、卡迪夫,J.的《儿子和情人》(1960)、克莱顿的《无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个雨天下午的集会》(1964)和《L形的房间》(1962)、施莱辛格的《亲爱的》(1965)和《远离狂乱的人群》(1967)、L.吉尔伯特的《阿尔菲》(1966)等。
英国国会在70年代又通过一个新电影法案,把本国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额提高到30%。增加了电影筹资公司的预算,因为美国投向英国电影事业的资金数额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随着电视越来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断降低,尽管提高票价,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历史最低点,同年,英国订立一条税法,规定外侨影片制作者在全世界范围收入的75%要交纳所得税,从而阻塞了国外投资。这一年,英国故事片生产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国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国导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儿》(1970)、C.迈尔斯的《处女与吉普赛人》(1970)、R.波兰斯基的《麦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阿顿波罗,R.的《青年时代的丘吉尔》(1972)、 M.弗兰克的《阶级烙印》(1973)、库布里克的《巴莱·林登》(1975)、拉塞尔的《汤米》(1975)、库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后期,英国制片业在美国资本牵制下,松木和爱尔斯垂两大制片厂虽也自己投资拍片,主要还是出租场地去同美国合作。美国著名连集卖座片《超人》、《星球大战》等是在这两个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拍的,还有一部分英国电影创作人员去外国拍片。
进入80年代,英国电影事业有所好转,1981年的《火的战车》和1982年的《甘地》两片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教育丽塔》(1983)、《当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获得好评,1986年,艾非里的《一间可以看见风景的房间》和乔菲的《使命》更获得广泛的国际声誉。
这期间英国影片市场仍然被美国电影所垄断,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国影片仅占10%左右,许多影片在国内的收入仅能收回投资的10~40%。
英国的大电影制片厂有“松木”、“爱尔斯垂”、“金波顿”和“图克南”。主要电影教育机构有伦敦电影学校、民族电影学校,皇家艺术学院、伦敦电视电影学院。主要电影研究机构为英国电影学院(BFI)(建于1933年)。伦敦国际电影节是世界著名电影节,每4年举办一次,为非竞赛性的。主要电影出版物有《画面与音响》(1932年创刊)和《银幕》(1959年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