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堂朋克骷髅系列几卡
㈠ 求知名朋克服饰品牌
小有名气的就是[ Lip service ]各种包臀裙 小束腰
还有[ Cheap Monday ]开启了椎裤主流 是朋克老牌
女性化一点的[ Betsey Johnson ]融合了性感与拉风是粉红小恶魔的代名词(Avril最新专辑就是佩戴的它的骷髅蝴蝶结)
当然不能忘记老牌朋克奢侈品,朋克潮流的鼻祖
永远的[ Vivienne Westwood ](Nana的最爱!但是价钱着实让爱好者吃不消)
滑板者的必备[ Vans ]平板鞋 其鲜明的ska黑白格是标志!
还有日本流行的[ Hysteric Glamour ]灰常有名 灰常漂亮 是Old skull爱好者
的掌上宝 更是Moto辣妹们扮靓必备!
奢侈品二线的[ Anna sui ] [ Miss Sixty ]和[ H&M ] 价钱较之VW便宜 货真价
实 酷劲十足 很多欧美街拍的皮衣 破洞牛仔 朋克吊带多是这几家
当然鞋子的话 千万记得[ Dr.Martens ]马丁靴 是朋克的必备
真品上千 山寨版200左右
以上都是自己写的呃 什么资料都没有参看 因为平时喜欢看milk 所以比较了解
满意的话记得给份欧~~~~
㈡ 皮卡堂过家家骷髅扭蛋机
这是目前最新的骷髅扭蛋机奖励。
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
㈢ 朋克音乐的基本信息
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靡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 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罚款的;假冒瞎子要饭的,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才这么说的,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 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而后者却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 朋克的革命性在于其绝对不会向周围的任何事物妥协,尽管在大多数时候,对立面总是显得那么强大。
朋克在音乐上的不妥协性表现为与商业的势不两立。自从商业界入艺以后,庸俗、流行毒瘤,充斥了艺术界。力图用艺术为自己贴金,将艺术贴上标签放在货柜。商业的界入从来没有为朋克的发展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反而扼杀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乐人。美国Grunge火山喷发之时,Kurt Con依靠一张《Never MIND》登上巅峰。其实那张销量最大的专辑并非十分出色,面对歌迷对人不对音乐的疯狂,他也曾失去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终于推出了名垂朋克的《In Utero》,而这张专辑的命运是叫好不叫座。面对热爱的音乐,被糟蹋的现也不会像朋克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地下乐队。被市场抛弃了朋克依旧在愤怒的燃烧。这时候商业与朋克实,Con选择离开这个咒骂了多次的世界。一个朋克天才在商业的逼迫下夭折了。商业对朋克这朵带刺的玫瑰已无所适从,另外朋克在市场中渐渐已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最终的结果是商业悄悄远离了朋克。任何音乐之间几乎断绝了任何的来往。独立音乐的出现预视着一条崭新的朋克道路的出现。Do it yourself,成为许多朋克乐队的出专辑模式。在地下有我们的希望,在地下有一个真实的世界,朋克在地下跨入新一个千年。 朋克从产生的那天就没有向现实妥协过,正是由于社会的压迫才使得克乐人大多出身在社会的底层,自幼对底层的黑暗、贫穷、暴力有很深的感受,并在他们的心灵留下了不可抚平的创伤。他们企图用音乐摧毁整个让其失望的现实,颠覆许多业已存在的习惯、纪律、规则,打破旧传统的禁锢,去寻找真正属于自由的天性,去寻一批人成了朋克的创造者。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正,丑恶已经生了锈,发了霉的条条框框,常常使得我们不得不心甘情愿接受,在一次次的接受过程中,生命的光芒被世俗的阴云掩盖,良知的铠甲被伪善的污秽所锈蚀,仅存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压垮。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在不计其数的机械重复以后,我们被迫离开这个世界。可是朋克却让我们要敢于与人斗,与天斗,与颠覆束缚人性的一切,抛开世俗,获得人性的自由。“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可能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名誉、时间、甚至是前途和生命,朋克对当代文明的嘲讽,对一切既定事物的否定和破坏,这不是朋克摧枯拉朽的惊人力量。权威对于朋克而言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朋克从来不需要权威,不需要主流文化的肯定,更不需要由几个知名人物的赞扬而一步登天。朋找一个明洁的空间,让其能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死去。很高兴看到,有许多乐队正籍于此,而艰苦的奋斗着。一些乐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无法听到他们的作品,有朝一日他们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朋克期待以久的声音。
朋克的发展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许多乐队的音乐可以说是脏、乱、差,模糊的声音,不可分辨的器乐,就像一锅不可下咽的猪食。也有几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从时装店购入几件另类的衣物,挂满乱七八糟的金属零件,满嘴吐着脏话,瞧谁谁不顺眼,忽然拿起了吉它,煞有介事的称“我们是朋克”。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亦苟同了这样的区分标准,这样的“朋克复兴”给朋克带来的只能是灭亡。朋克需要反叛,但不是轻浮。如果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前卫,标榜自己的另类,朋克请这些人滚开。深入的剖析朋克,看到的是朋克灵魂最深处的本质,那是一颗干干净净淌血的良心。让朋克回归久违的真诚,回归良知吧! 原始朋克(Proto-Punk)又叫前朋克!前朋克发生在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一些乐队在简约主义的思绪下,开始尝试创作粗糙的摇滚乐。当时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为代表的这种乐队,并非有意识地扮演“重建摇滚乐,还摇滚乐质朴本质,推翻被美化的摇滚乐”这一好斗的角色,很显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未全面带出日后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们已开始关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层精髓,只是不够反叛罢了,朋克最终发现并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朴素精神,并把彻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乐,创造出一种挑战社会、否定美化摇滚的时代强音,并被无数的青年接受,得以开创朋克王朝。
原始朋克是一群同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的主流摇滚圈子格格不入的艺术家们组成的松散联盟.从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声音实验和假装文雅的民谣摇滚,到狂野,热衷于性内容的纽约妞(The New York Dolls),以及音乐诗人Patti smith,原始朋克涵盖了一大批不同的声音和风格,但他们都被一条共同的纽带联系到一起,那就是一种躁动,附庸风雅的力图颠覆,无视甚至改写摇滚乐现有规范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艺术家的精神--有时候反倒不总是音乐--为日后70年代晚期的朋克革命拨下了种子.
现在有不少人总是将原始朋克和7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英美朋克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一种类型的音乐,都简单地一语蔽之曰朋克,这种观点是有些欠妥的.尽管从音乐的表面看他们之间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的确彼此之间也存在深厚的联系,再说这种联系只能使他们可以归入同一系统,而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成了一种风格.这两者之间联系是有的,可差别也不小.且如上文所言,原始朋克和朋克之间的这种联系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上的,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上的.从精神气质上讲,对比原始朋克和后来的朋克音乐作品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在前者的身上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带有玩世不恭色彩的技术家气质,甚至是诗人气质;而后者身上更多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充满碰撞性,破坏性,毁灭性和造反意识的反问化精神,有时甚至表现为嚣张的流氓气焰(尤其是The Sex Pistols).音乐上,前者带有更多实验性,先锋色彩,即兴的成分非常多;而后者则是回归早期摇滚乐本源的同时又毁灭它,音乐结构上也显得简单和直接得多.当然,朋克的重要性也正在于音乐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和直接过,这也是它对传统摇滚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与震撼.因此这两者之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音乐审美取向是存在不小差异的. 硬核朋克(HARDC0RE Punk,又译做核心朋克)硬核朋克是朋克摇滚中最强硬个极端的一个变种.属于极端摇滚。
硬核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摇滚进一步引向极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肮脏的录音效果(有时也包括专辑封套)。这种音乐极其之快速,旋律简单,录制质量水平不高,歌手简直就是在叫喊,叠句很简单,作品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就像是在在什么人家的地下室里录制的.大多数这类乐队相互之间听起来都相似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也多少有一些带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抛在身后,而仅仅保留其观念.
硬核朋克最初产生于美国,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洛杉矶和纽约地区,但在美国的全境内还有一些小规模的零星分布,先后涌现了BlackFlag、HuskerDu、Descendents、MeatPuppets、DeadKennydys、BadBrains等著名的硬核乐队。
而硬核在整个领域的影响面之广,是很少有风格可以望其项背的。
硬核的发展甚至影响了整个八十年代的金属圈子,启发了整个黄金时代。当时几乎每种风格的发展都渗透着HardCore的影子,尽管有的很多喜欢技术派的人不愿意承认,可激流金属本身就是硬核与传统金属的结合产物。启发了激流金属的元老VENOM的,早期激流金属乐队EXODUS,甚至荷兰死亡金属元老THANATOS,美国老派死亡金属乐队Nunslaughter等一干早期乐队,都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他们曾受到过硬核的影响。
甚至一些激流金属乐队干脆加强了自己编曲中的硬核成分,造就了Crossover这一激流金属中非常重要的风格。
代表乐队有D.R.I.、ATTITUDE、ADJUSTMENT、EXCEL、SIEGE、早期C.O.C.
Witches Hammer这样的加拿大地下硬核乐队也曾经坦言,80年代早期你能在加拿大罗斯湾看到身着Slayer服装的鸡冠头,激流金属演出现场也经常聚集一些喜欢硬核的人。因为有着同样疯狂的Riff。在现场音乐界限很模糊。而金属和硬核的分家直到1986年才开始。
.核心朋克继续出现在90年代,而且继续没有汇入主流圈子,可是一些受到核心朋克美学影响的乐队包括Nirvana为代表的一批新人成为90年代主要的摇滚明星,而早期的那些核心朋克乐手如Bob Mould,Henry Rollins,Mike Watt,Ian McKaye和Dinosaur Jr.乐队的J Mascis却转变成了另类音乐的偶像,核心朋克的不少观念和特点也被其他不少同时代的风格吸收和转化(如重金属和电子乐领域).另外,核心朋克还有一个更加快速,吵闹,非旋律性,有暴力倾向和白人至上主义倾向的分支--Oi.
硬核朋克虽然对以后众多的摇滚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没有主流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代表乐队:Converge,Hatebreed,Sick of It All,Black Flag,Dead Kennedys... 1977年的朋克革命之后,有一大批的新乐队组建.他们都从朋克摇滚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朴实的声音中得到了灵感.为了避免复制The Sex Pistols的声音,不少这样的乐队进入了更加实验化的音乐领域,将朋克摇滚以外如Roxy Music,David Bowie和T.Rex的影响吸收了进来.结果导致了一由反主流文化精神和挑战公认摇滚传统的旗帜联系在一起的乐队群体的出现.很多像Joy Division 或The Cure这类乐队创造出了一种黑暗,阴冷的音乐氛围,他们同时使用了电子合成器和吉他两件主要乐器;另一些乐队则在音乐上选取了更加轻快一些的路线,尽管他们的歌词和声音之间显得有些脱节,但颠覆了传统流行摇滚的歌曲结构.后朋克最终发展成了80年代的非主流音乐.
代表乐队:Gang of Four、Siouxsie & the Banshees、Joy Division、The Cure 朋克摇滚流行的时间虽然很短(约1977-1980),有人却把它与普莱斯利、披头士并列,认为是摇滚乐历史上强调反叛精神的第三次革命。不管怎么说,朋克摇滚的表现的确太极端了。可能为了逃避别人的指责,使自己不那么被人讨厌,紧接着朋克,出现了摇滚乐的一个新名?新浪潮。新浪潮的概念是模糊的。它可以看作是从朋克派生出来的一种摇滚乐,但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于那些朋克乐队,而且力求在材料和演奏方面更具专业性。于是到了70年代末,英国很多朋克乐队,包括冲撞都变成了新浪潮乐队。英国的新浪潮代表人物是埃尔维斯·科斯特洛(Elvis Costello,生于1955年),他将多种风格与摇滚乐相结合,剔除了朋克中极端的成份,使音乐听起来不显得那么喧闹。同时他也为朋克时期英国的摇滚乐走向专业化道路(使其具有音乐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新浪潮的概念在美国用得更为广泛,只要不是明显的朋克或带有先锋派特点的都称作新浪潮。其中,最重要的乐队是传声头像(Talking Heads),他们带领其他乐队从朋克走向新浪潮。传声头像由领队戴维·伯恩(David Byrne,生于1952年)建立于1975年。他们避免奇装异服和舞台上的古怪行为,从现代的严肃音乐中吸取材料,产生一种更加复杂的风格,歌词经常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专辑《永不熄灭》(Remain in Light,1980)采用一种来自简约派创作原则的摇滚乐风格。在器乐伴奏中,使用了非洲的复合节奏,持续不断的音型贯穿始终,听起来就像是巨大的机器稳定而连续地生产出音乐来一样。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时还可感觉到雷盖音乐(Reggae,见下文)和其他黑人音乐的影子.
代表乐队:Talking Heads、Elvis Costello、Blondie、Duran Duran、B-52's、The Cure、Eurythmics、The Cars、Bauhaus 这是同第三次斯卡复兴浪潮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因为大多数后一类型的乐队都是建立在斯卡朋克基础之上的.顾名思义,他是源自牙买加的斯卡音乐同朋克摇滚的一个混种.
Ska-Punk最明显的表现特征是,不加失真(亦或失真很浅)的吉他音色,在弱拍上进行节奏铺底,而贝司进行和声旋律的走向。加之明快的节奏,音乐感觉很跳跃。在演出中,很多观众自发的跳起自编的无名舞蹈,随意、欢快!之后,出现了Ska舞。
斯卡(Ska)牙买加的一种本土流行音乐形式(属于雷鬼乐族群),50年代产生,60年代早期非常流行,是后来风行一时的雷鬼乐(Reggae)的直接祖先.它受到新奥尔良节奏布鲁斯,爵士乐,非洲古巴黑人音乐,早期摇滚乐以及其他多种音乐形式的影响.这是一种轻快的音乐,蜻蜓点水般的吉他演奏和切分节奏是它的鲜明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牙买加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的节奏布鲁斯.
朋克复兴Punk Revival(朋克复兴):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朋克迎来了第二个春天。Green Day和the Offspring的Punk Pop(朋克流行乐)开始使朋克进入主流摇滚,或许受到八十年代末硬核转变为速度金属的启发,朋克复兴乐队的音乐不仅保持了简洁的音乐线条和飞快的速度,而且音乐愈发沉重起来。另一方面,强力流行乐讨好的形象和更加圆滑的音效、讲究的编排使听众在感受朋克力量的同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这也正是朋克得以复兴的法宝。Punk Pop被视为Post-Grunge(后垃圾乐,即温和商业化的Grunge)重要组成部分。 说到它的起源,不得不说一说1983年的那点儿破事。一个叫Lach的小青年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传说中的Folk City,渴望能够寻找到演出的机会。然而,老板在听了他的演出后,却说,你的音乐太朋克了。第二年,Lach自己在纽约东城区开了家名为the Fort的俱乐部。由于开业恰好撞上了纽约民谣艺术节,这个天生反骨的家伙就把the Fort的开业称为纽约反民谣艺术节。一年后,警方关闭了the Fort,于是the Fort就变成了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反民谣演出场所。在1993年,反民谣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并成为了多个艺人的垫脚石。Beck, Regina Spektor, 以及the Moldy Peaches,都是反民谣的代表人物。《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他们(即以上提到的艺人)都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用颠覆传统且毫无惧怕的态度去创作。
到了2000年左右,反民谣的概念传入英国,并迅速在伦敦,曼彻斯特以及布莱顿的地下音乐圈中传播开来。直到2006年八月,在当月的Timeout杂志中,反民谣已经被认为是伦敦最热门的亚文化之一了。
从音乐来源看,反民谣主要来自于民谣与朋克。它继承了民谣的和缓和木吉他的伴奏,同时也吸收了朋克的激进,节奏以及大胆。它不再只拘泥于民谣对人生对世界亦或是对政治的忧郁和哀叹,它更多的是像朋克一般集中于自我以及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反之,它抛弃了朋克的简陋,无畏和大汗淋漓,而是采取了民谣的平静,冷眼旁观整个世界。而在歌词创作方面,反民谣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向流行靠近,另一类则向独立靠近。前者我们看到的是Regina Spektor,后者我们看到的是Kimya Dawson。歌词大多以简单的东西来表现歌曲的基调。在留给听者更多想象空间的同时,又不至于像听Bright Eyes似的消耗自己的脑细胞。而且,最要命的是,常常在这些简单哼唱的歌词中,我们听到的是更多更纯粹干净的温暖。
Lach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用民谣化朋克的方式来摇滚(When we started, we were to folk what punk was to rock.)。而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去年听Sonic Youth的新砖The Eternal时,曾读到过这样几句话,“民谣和朋克都对现状极度不满,两者以不同的方式逃避:民谣怀旧,通过退行到童年稚嫩、无辜、干净的状态,来维持起码的生存愿望;朋克破坏,通过否认仇视并破坏一切,在毁灭之后涅磐。”
可以说,民谣和朋克是音乐史上最激进的两种音乐。前者把一切都闷在心里,后者却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音乐史上从朋克转型到民谣,从民谣转型到朋克的音乐人都大有人在,诸如,Feist, Tony Dekker等。而反民谣,作为民谣与朋克的混合产物,让我们看到了其中和作用的奇妙反应物。或许少了民谣的内敛与深刻,少了朋克的张扬与无惧,但是反民谣的存在,却的确为这个世界上所不可缺少的。 Feist
Feist本名Leslie Feist,她于1976年出生在加拿大的一个宁静小城卡尔加利,自幼喜欢音乐,后来她便用自己的姓氏Feist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艺名。起初先是在高中,她和几个同样喜欢摇滚乐的朋友组建了一支朋克乐队 - Placebo,有意思的是这和现在英国十分走红的那支朋克乐队有着相同的名字。后来Feist率领她的乐队在当地一系列的摇滚比赛中取得了优胜,小有名气的他们后来成为了The Ramones在加拿大演出的开场乐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Feist选择了音乐作为毕生的事业,她开始艰苦而毫无希望可言的生活,在之后的五年中,Feist开始在加拿大的各个地方演出,也正是这个时候,她结交了很多著名的音乐人士。可是正当Feist准备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之时,她的嗓子却音乐莫名的疾病不能发声了,面对这个打击Feist几乎放弃了她的音乐人生涯。后来她四处寻医,终于在多伦多找到了一位医生并治好了她的病,于是她决定离开家乡卡尔加利并搬来多伦多开始全新的生活。在多伦多Feist租来的小小的寝室中,她开始利用一台破旧的四轨机为自己录音,而此时她所演绎的音乐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变。一把吉他,还有简单的歌声,这就是来自Feist的新尝试,做一个民谣歌手。
后来Feist加入了当地的By Divine Right乐队并且开始逐渐被更多的人知道,她和乐队为加拿大老牌摇滚乐队The Tragically Hip做北美巡演嘉宾。在1999年她录制了第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Monarch (Lay Down Your Jeweled Head)》,清新的民谣歌曲,仿佛重获新生。2000年,她帮助Peaches制作了专辑《Teaches of Peaches》;两年之后她又加入了By Divine Right的后身乐团——后摇滚风格的Broken Social Scene,并且凭借专辑《You Forgot It in People》一鸣惊人。2004年的《Let It Die》是Feist精心打造的一张清新民谣风格的专辑,其中包括了她翻唱本国民谣歌手Sexsmith以及Bee Gees的歌曲。《Let It Die》专辑中的Mushaboom被Lacoste的香水广告选用。
Regina Spektor
蕾吉娜·史派克特(Regina Spektor),尽管曾与前段时间排行榜上火爆一时的“敲击”乐队(The Strokes)一起做过巡演,此外,在过去的几年中,于纽约的“反传统民谣”(anti-folk)圈子中也已小有名气,但是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显然还是颇为陌生。史派克特已经自发行了3张专辑作品,但却很少能够进入人们的视线,不过随着互联网络对于艺人自我宣传的愈发显着的支持,蕾吉娜·史派克特也逐渐开始为一些人所知。
Rgina Sektor的音乐会让你不禁然地联想到一个很有古怪灵秀气质的女孩,事实上,在她所演绎的大部分音乐中,富于冷峻而诡异变化的钢琴是唯一的伴奏乐器,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现在已身为人母、可当年却以怪异钢琴气质而独步乐坛的女唱作人Tori Amos。但是,如果仅仅给Regina Spektor冠以“怪异风格唱作人”的头衔则无形中大大削减了她音乐中具有的多元化音乐色彩。
Adam Green
“他是从天而降的怪人”,说这句话人的是The Strokes的主唱Julian Casablancas,“他”指的是另一位纽约独立音乐人Adam Green,前Moldy Peaches的主唱之一兼吉他手,目前最主要的Anti-Folk 领军人——假如这种音乐确实有一定规模的话。 忍不住八卦一下这个人做过的怪事:巡演的时候穿成罗宾汉造型,唱描述网络色情业的歌,采访的时候谈论乐队成员的小便味道如何……呃,不想影响你的胃口;所以说,这个人的音乐是自私的,跟所有单飞音乐人一样,他的歌词更加着重抒发个人看法,针砭时事(似乎是美国音乐人的特色之一)更加肆无忌惮,最近的一次是在新专辑的歌里把Jessica Simpson涮了一道。
㈣ 什么是朋克装啊
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以theVelvetUnderground、theStooges、NewYork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Sex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
㈤ 朋克风格是什么意思。。什么衣服类型
朋克,这个兴起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反主流的style,廉价低质的代名词。如今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成为我们大家可以接受穿衣态度。
提到朋克风,首先想到的就是佩带金属饰品,穿的破破烂烂,还带点吓人的骷髅头的杀马特。那是因为朋克风的起源就是来自于的摇滚乐,强烈的个性与金属摇滚的音乐风格那是"不谋而合“。
当然,随着朋克风的发展,它不在仅限于极端的装扮,加入街头文化元素,骷髅头也开始换成正常的表情。随着新朋克风到来,那些极端的装扮竟然都被大牌服装设计师"偷"去,成为普通人追捧的流行新元素。比如超大慵懒的风格、不规则的缝线设计、高高的黑色网眼丝袜、皮带上大大的环扣。
在色彩方面朋克风就相对有点暗黑系风格,整体都偏淡冷色。
(5)皮卡堂朋克骷髅系列几卡扩展阅读: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在台湾译作“庞克”,香港则叫作“崩”。PUNK的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PUNK精神。
“朋克”一词的含义严格说来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生活状态和一种音乐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含义的朋克都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英国。
此时的欧洲处于灾难性的经济萧条之中,英国的钢铁和煤矿业遭受重创导致全国经济下行。这种情况下,“朋克”的生活方式作为美国嬉皮士生活的“欧洲贫穷版”开始在英国年轻人中流行。
和嬉皮士一样,朋克讲求消解权威、反对主流、保持真实和直接,但与嬉皮士相比,朋克则将犬儒和解构进行得更加彻底,他们不追捧任何明星(例如鲍勃·迪伦或约翰·列侬),甚至对自己都进行嘲笑和抗拒。在这样的人群中诞生的音乐形式,就是朋克音乐。
它讲求使用最为简单的3和弦,快速激进的鼓点和简洁的旋律。无论是编配、歌词还是作曲,要的都是那种去除所有矫饰后的简单明快,所以过往摇滚乐中那种忧郁的小调和弦、复杂的吉他solo在朋克音乐中是完全没有的。如果流行音乐的诉求是“美”,那么朋克音乐要的则是“直”。
㈥ “朋克装”是怎样的
PUNK的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PUNK精神。
PUNK风格大致来说包括音乐和服饰两个方面。
发泄怨恨、进行控诉,这种称之为朋克的反摇滚音乐力量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从朋克音乐诞生的那一刻起,朋克风格就变成了另类时尚的标志。早期朋克的典型装扮是用发胶胶起头发,穿一条窄身牛仔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衬衣,再戴上一个耳机连着别在腰间的walkman,耳朵里听着朋克音乐。美国歌坛大姐大麦当娜就是朋克时装潮的代表人物,她曾将英国著名的朋克时装品牌PauricSweeney其中一季的秋冬系列服饰全部买下。
朋克风格为各大设计品牌所重构吸收始于VivianWesterwood。VivianWesterwood被称为“朋克之母”,她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早在70年代就以叛逆的服装风格成名。这种服装就是早期朋克运动的服饰。许多人对VivianWesterwood对时装界的贡献总结为:将地下和街头时尚变成大众流行风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街头。反观今年的朋克潮,颜色方面却回归了以往的以沉色为主,款式基调依然是简洁,少了金属和街头的气息。
这里有一些国际大师设计的PUNK风格的时装
http://www.sg.com.cn/ls/WACS/t20031229_61829.htm
punk起源
PUNK INTERIOR
PUNK, 是兴起於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是解(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 当时战后的英国, 经济萧条, 失业率高企, 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电影发展得蓬勃刺热, 间接导致英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 英国亦是处於低迷状态, 美国正流行著progressive 诗篇式的摇滚乐, 十多分钟的solo,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 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 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 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表者有YES, GENESIS, KING CRIMSON…。 其实自60年代起, 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为了商业利益, 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行(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势如破竹的"崩"力量
1975年Virgin 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 - "SEX PISTOLS"(大陆译名"性枪手")是PUNK的起点。他们发表的专辑"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著。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 -JAPAN亦曾在music video 内炸毁毛泽东的俏像), 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 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 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 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 因为PUNK是属於大众的文化, 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於当年英国社会问题), 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 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 写尽打工仔的心态, 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个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 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 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 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ROCK N' ROLL; 三和弦, 是指一苜歌只是用三个chord (和弦)组成, 完全没有修饰, 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 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 只有2-3分钟, 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 使许多PUNK 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 音乐已经再不是什麼高深的学问, 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 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 对摇滚乐有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麼的负面, 那麼的极端, 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 不只於在音乐世界, 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栓译。
PUNK的演变之广, 我们可能没有擦觉, 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 一种思想, 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 当年的海报, 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 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钜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 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 人们还以为梅小姐带领潮流, 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 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 一条窄身牛裤, 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著腰间的walkman, 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却听著中文流行曲!!)
这里有一篇PUNK的思考和讨论,比较长,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咯。: )
http://www.groad.com/keats/important/forum/viewarticle.asp?id=2504&catagory=%D2%A1%B9%F6%B5%D8%B4%F8
㈦ 皮卡堂:骷髅落地灯、骷髅小矮凳、骷髅黑地毯、骷髅豹纹地摊、海风收纳立柜各值多少
你得看哪个服务器了
我们这分别是:
2w
1w
5q
5q
1w5
银币
㈧ 皮卡堂骷髅一套家具最少要多少万银币,我想买啊,我只有90万加14卡
差不多十几万而已,现在朋克骷髅不是很值钱了。建议不要用卡,那纯属是在浪费。
如有不懂欢迎追问,这里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