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卡越野 » 越野跑赛后的水肿

越野跑赛后的水肿

发布时间: 2022-07-10 10:22:38

1. 参加越野跑赛跑后要多少分之后才能补充足够的水分

不知道您女朋友的越野跑是不是马拉松式的赛程。如果是的话,以下可做参考:
赛前:
越野赛跑是一项体能消耗很大的运动。参加者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报名前一定要进行健康体检,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以及内脏器官疾病的人不宜报名参加,以免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发生意外。
冬季气温较低,人体四肢受冷僵硬,致使皮肤弹性减弱,没有平时灵活。如果从安静状态下突然进行运动,尤其是像越野赛跑这样剧烈的运动,往往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无力、动作失调等现象,导致伤病。所以参赛前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加大强度,以使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增大,从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使呼吸加深加快。等到全身微热、微汗并有轻快、灵活的感觉后,方可以投入比赛。
参加越野赛跑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赛前一定要进餐,并且以在赛前1小时左右进食为宜。早餐最好选择一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品,如牛奶、鸡蛋、奶油、甜点、巧克力等,但切忌过饱,以免胃肠不适。另外,还要注意合理补充维生素C。因为参赛时新陈代谢旺盛,热量消耗大,出汗多,所以维生素C的需要量也比平时多。
此外,在参赛过程中要量力而行,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调整速度或中断比赛,切忌勉强支撑,以免造成严重伤病甚至出现意外。

赛程中:
要携带水(运动功能饮品,含电解质的)和食物(高能量的,如巧克力),
1、在你平时跑步短裤中再穿一条弹力短裤,这样可以避免擦伤。
2、棉袜会导致水泡,最好买专门跑步用的袜子。
3、女性不要舍不得买运动胸罩,虽然可能比你的鞋还贵,但是也是值得的。
4、买一身看起来不错的跑步服装可以激励你跑步。

5. 跑前不要作拉伸。慢走或者慢跑一会儿作热身。
跑后:
1. 跑后不要立即坐下,慢走一会儿。完不要立刻停下不动,一直用走的,多走一会儿,然后要拉伸一下肌肉放松,最好按摩一下(自己按就好了,要是有女朋友帮忙最好了,自己按面积小),两只手从膝盖起,从下往上捏大腿的表面(帮助血液循环,加速乳酸的代谢,乳酸是肌肉酸疼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飞鱼,菲尔普斯,就是因为乳酸的分泌是常人的一半,所以运动能力超强)这个拉伸比较重要哦。
2. 不宜在运动后立即喝水,停止运动20~30分钟后,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温开水,以补充体内因运动而失去的水分和盐分。
跑后不要冲热水澡,这样只会增加你发炎的机会,而阻碍康复。

祝你家美女跑步成功

2. 越野行走运动对身体有那些好处

你好:

越野行走,又名北欧式行走,起源于芬兰,最早源于滑雪运动,是运动员夏季训练的方法。1997年芬兰EXEL公司,芬兰体育科学研究所和芬兰索目拉途户外运动协会一起率先把滑雪杖改制成适合步行和登山的手杖,开创了越野行走的先河。比散步更有效,比长跑更安全,如今在健身场上又出现了一种介乎于走与跑之间有氧运动方法———越野行走,借助两支越野手杖的威力,让您体会健步如飞的感觉——— 四月的北京草长莺飞,在春意盎然的龙潭湖畔,几位洋教练手举两支色彩鲜艳的手杖,引来了许多好奇的人群。芬兰越野行走创始人、国际越野行走协会主席阿迪等专家与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有关人员,正在这里进行现场教学,我国的第一批越野行走教练员,就在这个美丽的春天诞生了。
“越野行走”的三大功能

芬兰专家除了教授执越野手杖行走和登山外,还专门教了几组“越野手杖热身操”,并特别指出,休闲、健身和专业运动辅助训练是越野行走三大功能。

在锻炼前,热身活动必不可少,而我们许多人却重视不够,准备活动有三大好处。其一,使肌肉、韧带得到拉伸,剧烈运动时不易受伤受关节得到充分活动后,关节液增多,可减少关节的磨损。其二,可使我们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使心脏逐步从人安静时的状态变为运动时的状态,以便于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因为人的内脏器官是有一定惰性的,没有准备活动,它只能发挥自己的部分功能。例如爬山或跑步,当肌肉中的能量不够用时,需要内脏器官及时供应能量,没有热身活动,内脏无法发挥全部功能,只能靠加快呼吸和心跳的频率来解决,这时,人会感到气喘吁吁、心跳加快,非常难受,这就是生理学中的“极点”。热身活动,可使人体的内脏尽快的发挥全部功能,克服或减少出现“极点”的反映,避免心肺功能出现超“负荷”的现象。其三,活动关节,拉伸肌肉、韧带,可以保持我们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范围,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若不活动,就越来越动不了。这对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越野行走:提高40%健身效果

有效保护膝关节,使更多的人享受登山健身的乐趣。这就是越野行走。它借助两支手杖,使人在行走过程中实现四肢同时参与运动。这种健身方式大大提升了普通行走和徒手登山的健身作用,健身效果可提高40%。

据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的专家测试,与普通行走相比,越野行走至少可使行走者心率提高13%,多热量消耗30%-46%。同时,可使颈部、肩部得到放松,增强手臂、胸背肌的力量,并有效的消除腰、腹、臀部的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越野行走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划分为不同的运动强度,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同时,越野行走还可帮助上肢锻炼机会较少,以及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女性塑造完美体形。

三种行走方式:塑造完美体形

越野行走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减少关节磨损,预防骨关节病;促进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肩周炎;还能减肥,尤其是减掉内脏脂肪效果显著。

当然,不同的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行走方式。

平路行走:解决了步行锻炼上肢不易参与运动,运动强度低的问题。

山路行走:减轻膝关节的压力,延缓骨骼的衰老,避免了传统登山对膝关节的伤害。

手杖健身操和力量练习:动作更加到位,活动更加充分,把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装备:越野手杖

越野手杖由碳纤维合成物制成,每支150 克左右,既有很好的弹性又具备足够的支撑力,是重量、弹性、支撑力的完美结合。在腕带、手柄、尖头等方面是登山杖或其他手杖无法替代的。

越野行走手杖有可调节和固定长度两种。固定长度从105公分至130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长度规格,可根据身高选用。可调节长度缩短后只有65公分,便于旅行健身使用。

祝你健康每一天!

3. 达喀尔拉力赛有什么历史

达喀尔拉力赛
作为世界顶级赛事和规模最大的洲际拉力赛———达喀尔拉力赛,由法国车手泽利•萨宾创办。自1979年起,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4届。比赛从法国巴黎出发,横越欧洲和非洲最后到达达喀尔,整个赛程超过1万公里。因为多半是在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中进行,也被称为挑战“撒哈拉死亡地带”的拉力赛。车手们要经过砾石、泥泞、公路、沙漠等各种路段,更要经受地理跨度、温差骤变的“折磨”,最后能够赛完全程的赛车常常不足参赛车辆的二分之一。因此,达喀尔拉力赛堪称挑战赛车性能以及人类体能和意志极限的运动。

缘至1977 年,法国人沙宾(Thierry Sabine)因参加「阿必尚(西非象牙海岸)尼斯(法国南部)拉力赛」,在利比亚的沙漠中迷途,他在克服沙漠的恶劣环境奇迹生还后,决心举办一项横跨欧非的拉力赛,带领世人一窥撒哈拉沙漠之美,于是在翌年(1978 年)创办了「巴黎—达喀尔大赛」,从此这项每年从南欧贯穿北、西非的赛事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无数好手参加,也成为全球越野赛车界的一项传奇,和越野赛事中的最大考验。

「荒远的沙漠」、「挑战的地形」、「壮丽的景观」是巴黎达喀尔大赛最强调的比赛传统。这个传统从第一届一脉相承,1978 年,一百多部汽、机车从巴黎铁塔附近的Tro-cadero广场出发,一路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深入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尼日、马利、上伏塔,一直开到大西洋岸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卡,全程超过10000公里。

创始者 (泽利•萨宾Thierry Sabine)

自1979年,法国的一些崇尚「泽利•萨宾(Thierry Sabine)」和他的精神的冒险者们发起的第一次赛程起,至今已过去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巴黎-达喀尔」,从由一群冒险者发起的业余赛会,随着参赛者每年不断增加,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越野赛。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为舞台的「巴黎-达喀尔」

■ 「巴黎-达喀尔」之起源

"我可带你一起去敲击冒险之门,但打开这扇向命运挑战之门的是你自己"

(打开冒险之门的是你自己,如果你愿意我可带你一起去。)

"对于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项挑战对于没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

这是「巴黎 - 达喀尔」的创始者 (泽利•萨宾Thierry Sabine) 所说的。

出身于诺曼底的一家富裕的医生家庭的泽利•萨宾(Thierry Sabine),当时是活跃在法国国内的业余赛车场上的一名业余赛车手。萨宾曾于1976年驾驶摩托车参加了第二次「阿比让~尼斯」(从非洲科特迪瓦的首都阿比让~法国南部尼斯的行程约为10,000的难以致信的赛事)拉力赛。赛程途中为利比亚的沙漠所征服。当他在山中徘徊不前,濒临绝境之时,为主办者的直升飞机所救脱险。此拉力赛也于这一年为止告终。但次此的体验,据说成为萨宾决定筹划「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重要原因。

为了筹办「巴黎-达喀尔」,萨宾征集帮手,寻找赞助,并制订比赛规程和测量系统。而更困难的则是随着拉力赛的进行而必须组织的人员运送工作,以及需要取得的赛程经过的国家和地区的通行许可等。对于萨宾(Thierry)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当时他只有28岁。

每一年的达喀尔拉力赛,伴随着激烈精彩的赛事的同时,总有一些悲情的色彩挥之不去,今年也不例外。随着昨天南非的摩托车手西蒙·埃尔默的意外身亡,在达喀尔的历史上,已经有53个生命离我们远去。
在达喀尔赛事声名远播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这些再也回不去的英雄:
2011年 智利北部阿里卡市卫生局局长加迪里克于2011年1月7日证实,一名为达喀尔拉力赛搭建营地的工人当天触电身亡。
2010年 一位28岁的阿根廷妇女被冲出的汽车组赛车撞倒身亡

2011达喀尔拉力赛第2赛段精彩瞬间(9张)
2009年 49岁的法国摩托车手帕斯卡-特里(Pascal Terry)在第四赛段身亡,死因是肺水肿引起心脏病突发。
2007年 摩托车组车手奥比约克斯在第14赛段离终点还有15公里的地方因心脏病突发身亡
2007年1月09日 南非的车手西蒙(Elmer Symons)在比赛中不幸坠车身亡。
2006年1月13日 一位10岁的非洲儿童在穿越赛段经过的道路时被汽车组的402号赛车撞倒身亡。
2006年1月09日 澳大利亚车手安迪-科尔德考特(Andy Caldecott)因遭受致命的颈部受伤而身亡
2005年 佩雷斯在车祸后去世,梅奥尼猝死,两名比利时摩托车手身亡,5岁女孩车轮下丧生。
2003年 法国籍导航员布鲁诺-考维与尼伯特所驾驶的赛车与巨石相撞,考维当场死亡。
2001年 第一赛段中,一名途经的民用车辆与一辆拉力赛运输车相撞,民用车司机当场身亡。10天后,机械师维尔格内斯死于一次撞车事故。
1998年 在毛里塔尼亚,一辆参赛车辆与当地出租车相撞,四人死亡,三人重伤。
1997年 法国业余车手勒杜克不幸身亡。
1996年 法国卡车手戈根在第五赛段踩上地雷,被炸身亡。24岁的西班牙车迷托马斯-乌尔皮在跟随比赛过程中遭遇严重车祸,抢救无效死亡。一个几内亚小女孩也在一起摩托车事故中身亡。
1994年 宝马车队59岁的比利时车手米歇尔-桑森从摩托车上摔落,不治身亡。
1992年 1989年摩托车组冠军获得者、法国天才车手拉莱驾驶的赛车与赛事医疗车相撞身亡。一名塞内加尔小伙子被一辆参赛车轧死。
1991年 两位法国卡车手索尼拉克和博格奥伊斯在第二赛段临近终点时相撞,同时丧命。
1990年 法国卡车手卡巴内遭遇枪击身亡。芬兰记者萨尔米登遭遇事故身亡。
1988年 在达喀尔诞生十周年之际,六人死于非命。
1987年 法国药剂师亨利·毛伦被赛车轧死。
1986年 日本摩托车手金子康夫在法国南部死于车祸。此外,一架直升机在马里上空遭遇空难,机上五人无一人生还。其中包括达喀尔拉力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泽利·萨宾。意大利人马里奥尼在最后一个赛段从摩托车上摔下,抢救无效死亡。

2011达喀尔拉力赛第3赛段精彩瞬间(7张)
1985年 一名尼日利亚少女被赛车轧死。
1984年 一名妇女被赛车撞死。
1983年 法国摩托车手皮内乌在机场被杀。
1982年 一辆参赛卡车翻车,记者乌尔苏拉-泽茨施丧生。荷兰摩托车手奥斯特胡伊斯失踪。一位马里男孩死于赛车车轮下。
1981年 记者托马索和三位技师被杀害。
1979年 一名摩托车手意外死亡。
历经 29 年的更迭,巴黎达卡大赛也和其它赛事一样,除了比赛精神不变,很多规则和举办方式都随时空有所更动。1992 年,巴黎达卡大赛首度改变了起讫点,车队从巴黎出发,但一路跑到非洲南端的开普敦,不再局限于“巴黎—达喀尔”的范围;93 年虽然再度回到传统路线,但此后的比赛有三次从西班牙的格拉纳达出发,也有从达喀尔出发,再回到达喀尔的例子(1997),2000 年更首创从达喀尔出发,跑到埃及开罗结束,比赛路线越来越多样化,而由于不再限于从巴黎出发,比赛的名称也慢慢改为“达喀尔拉力赛”。
比赛规则方面,参赛的车辆一直都还是有汽车、机车、卡车三个组别,每天采移动式前进,定点补给、维修的比赛方式,每天的行进路程中也都包含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SS),和一般拉力赛无异,不过基于安全因素,主办单位于 1992 年首度引进 GPS导航系统,至于近两年为了保留传统拉力赛的定位挑战精神,在比赛中另外会指定几个路段限制 GPS 的使用,以考验副驾驶的导航能力。
而第24届在2001年12月28日举行,从阿拉斯(法国)出发,经过撒哈拉及毛里塔尼亚等地的砂漠、于一月十三日抵达达卡(塞内加尔首都),17天内要跑九千四百三十二公里的路程。
自开办以来,每届赛事皆吸引了上百位参赛者及不同种类的车辆参加,后援团队更是高达上千人!然而如此庞大的阵容,却无法保证让每一辆车都能平安跑回终点,因为这些参赛者必须在17天九千多公里的比赛中,面对各种突发状况不断出现,不但考验着赛车的性能与耐用程度,也考验着车手的耐力与技术,当然也测试支持团队的应变能力。
尤其2002年主办单位倡议“回归巴黎达喀尔的原点”,除了规定技师(air mechanic)只能休息一次之外,更安排了不得使用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赛程,以及连续两天只能抽空小憩一下的马拉松赛程等等,而且在恶劣的天候、地形变化下,车手及参赛车的性能、耐用度都要在极限的状态下接受考验,称它是‘性能炼狱’一点也不为过。

2011达喀尔拉力赛第4赛段精彩瞬间(10张)
达喀尔拉力赛的创始人萨宾在描述举办达喀尔拉力赛的初衷时说:对于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项挑战;对于没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为了完成这个梦想,每年,有数以百计的冒险者在新年来临之际踏上无垠的非洲沙漠,经过砂石、沙漠、泥泞、公路、草原、农田等各种地形,更要经受高温、沙暴的残酷考验。
2006年,第28届达喀尔赛事没有逃脱死神的光临,第九赛段比赛中,澳大利亚的摩托车手安迪-卡尔德科特发生车祸不幸去世。达喀尔似乎永远都与死神并肩,漫漫的黄沙和连绵不断的沙丘下掩埋了多少壮士的英魂。但是达喀尔依然魅力不减,车手们似乎就是喜欢和大自然对抗,只有战胜了达喀尔才算真正的升华,完成了“地狱之旅”才能领略到赛车带给人们的刺激和乐趣。

4. 健美比赛后水肿怎么处理

你的水肿应该是心源性水肿,血液循环回流不好。人的水肿主要分三大类,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你的情况属于第一种,血液循环不好,建议你每次睡觉的时候,适当抬高脚部,加速血液静脉回流,平时不要久坐或者久站,低盐饮食,如果浮肿厉害可以口服氢氯噻嗪或者螺内酯等利尿剂,水肿消退后停药。

5. 跑越野赛时应注意什么

1、鞋子和袜子的选择

越野跑的鞋子不同于正常的跑步鞋,它需要具备越野和跑步鞋的缓震功能,袜子选择排汗能力更强的非棉质袜子。

2、了解环境、预防各种天气

你要掌握训练和比赛地点的地形、气候和紫外线照射等。根据环境和天气选择需要带的物品。

3、做好补给和药品

越野跑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携带充足的水和食物,以满足迷路和受伤时所需要的基本补充。

在运动中,要周期性地补水和进食。

4、确保不迷失方向

不管出行的里程有多么长,在外出时总要随身携带方向盘和地图。

在登山前一定要告诉亲友你准备去哪里,去多长时间。必备工具还包括:透气胶带、打火机、急救毯。

5、和队友结伴而行

和一两个朋友一起去越野冒险会比较安全。这样在出现意外时可以提供安全保护。

独自跑步时,要考虑穿着或佩戴一些带有可识别信息的装备(ID手环就是个时尚之选),列出相关的医疗和联系信息。

6、跑完注意保暖

越野跑出汗很大,所以保暖很重要。

(5)越野跑赛后的水肿扩展阅读:

越野赛安全措施:

1、 发现问题时应立刻停下脚步分析自己的处境,检视带来的物品和救生装备能否解决问题。若身体受伤,应第一时间进行急救,然后再作打算。

2、 传统的求救方式可分两种:

主动式:可以生火点燃火炬或烟雾弹,吸引路人注意;

被动式:可以在高处悬挂旗帜或在地上划上求救式字句。其实,最直截了当的方法自然莫过于利用手提电话请求协助。

3、在得知快有暴风雨来临时应先及早躲避或张开帐幕,待天气稳定后继续启程。

4、 由于越野跑者的身体会消耗大量的水份,应携备充足的水和食物。

5、 预先将竞走的行程和路线资料通知亲友,让别人能及时知会搜救人员找寻你的踪迹。

6. 越野跑选手年纪大后会伤身体吗

越野跑选手年纪大后会伤身体。

越野跑是一种在野外自然环境中小径上跑步与徒步的运动,它和公路跑与场地跑的区别在于跑者主要是在野外自然环境徒步小径上跑步,通常会经过山地,可能出现较大起伏,这一类的越野跑比赛中一般会出现四十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赛道。

越野跑特点

定向越野的越野跑实际上是一种长距离的间歇式赛跑在途中常常需要停下来看图或定向,这种在野外清新的环境中的奔跑,可以使肌肉的紧张与放松,身体的负荷与精神的专注不断地交替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加者的全身,特别是呼吸与心血管系统都将得到较大的锻炼。

7. 到高海拔怎么去恢复运动能力

如果大家看过《绝命海拔》,必定会对里面描述的恶劣攀登环境印象深刻,在两位世界级攀登者带队的前提下,仅仅因为队伍中一位成员的速度过慢,加上对天气的错误预估,就造成8人遇难的严重后果。

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为因素,但超高海拔下的恶劣环境才是导致灾难的主要原因。例如电影里最具戏剧性的片段,领队罗布·霍尔和道格·汉森两人在岩石背后躲避暴风雪,道哥·汉森突然吵着热,开始脱掉所有衣服,不慎滑坠。

类似的高海拔恶劣环境带来伤害的例子很多,那位医生,在营地外晕倒,虽然最终获救,但全身多处冻伤坏死,甚至不得不把鼻子切掉。

影片中,另外一位领队史考特·费雪,也多次为自己注射地塞米松,缓解因为长期气压偏低,体液渗出而造成的肺水肿和脑水肿。

缺氧导致的神智不清、严重的冻伤、脑水肿、肺水肿和突然的风暴,这些是最常见的高海拔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虽说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机会去到8000米以上,但对于我们中的一些人,超过3000米就有比较明显的高原反应。特别是在高强度的运动中,空气中氧含量的下降会明显影响运动能力。

像大五朝台之旅这类的越野跑比赛,虽说最高海拔只有3000米出头,但需要在15个半小时内跑完70公里,要比同样距离的平路难上数倍不止。另外因为五台山区域最高峰的地理特点,让其天气变化之迅速,人们很难做出及时应对,这也会导致危险系数的成倍增加。

8. 马拉松比赛后下肢水肿怎么回事

马拉松后如何快速恢复:对于新手,如果什么都不做,可能酸痛要3天到一周才能完全恢复战斗力,对于经常跑马的人来说,也要2-3天的恢复时间。赛后做一些简单行动,能够帮助你从马拉松战斗的酸痛中快速恢复,也让马拉松狂热爱好者的“背靠背”成为可能。
恢复体力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物理治疗师专门按摩恢复,也缺少必要的工具和饮食来加速补充,多数参赛者只能靠自己。以下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容易进行的恢复方法:跑完一小时内,尽快补充水分、盐分和能量。
刚刚跑完步,身体处在饥渴状态,能量耗尽,水分流失,盐分也流失。这三样东西,只要吃进去,几乎就能快速补充起来。身体修复需要能量,首先要有这些基本能量补充起来,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才能开工进行“身体修复工程”。
香蕉是非常优选的能量补给,容易消化容易吸收,刚跑完步吃根香蕉非常有用。运动饮料能补充马拉松过程中流失的各种盐分和水分,也有一部分热量。蛋白质、脂肪能量很高,只不过吸收太费劲,不适合跑完快速吸收,那时候肠胃还没进入开工状态呢。
跑完步喝一瓶啤酒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不是从补水的角度,而是从跑完更嗨的角度,我自己的喜好。国际上很多马拉松结束后都有啤酒供应,芝加哥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都是这样,柏林就更不用说了,赞助商艾丁格啤酒无限畅饮。啤酒也有个功能,利尿,帮助代谢废物。

9. 21名遇难者暴露出中国越野跑之痛,主办方是否应该负责

甘肃白银马拉松这个事件让人痛心疾首,我觉得主办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则,这种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具备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在组织活动当中基本的安全措施要做到位的,否则就要承担责任。我们看到相关的报道,真正来实施救治的人是村民,主办方却消失不见了。救治的时间是在自媒体发声之后好长时间。那么第一时间的救治跑到哪里去了啊?还有主办方的相关预案居然没有事先做好。预案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是相当差,居然事发后都还没有及时的取消赛事比赛,直到晚上一些参赛人员才得知取消的消息。

综合以上的因素我认为组织者在这件事上过错极大,所以承担法律责任,既是法律的要求,更是道义的要求。

热点内容
北汽越野车面试 发布:2025-07-01 13:39:14 浏览:73
别克gl8商务车置换 发布:2025-07-01 13:02:44 浏览:397
怎么让内饰更有高级感 发布:2025-07-01 12:55:44 浏览:774
奇瑞风云2内饰图解 发布:2025-07-01 12:49:27 浏览:728
越野车改那种避震好 发布:2025-07-01 12:43:30 浏览:282
观致两厢汽车价格 发布:2025-07-01 12:34:11 浏览:851
福特全顺7座商务车备胎怎么卸 发布:2025-07-01 12:26:48 浏览:85
国产房车那些事 发布:2025-07-01 12:09:18 浏览:669
奔驰glb白内饰 发布:2025-07-01 12:08:45 浏览:750
e300l内饰灯 发布:2025-07-01 11:41:39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