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越野跑訓練
Ⅰ 部隊中所謂的五公里越野是怎麼個跑法
五公里越野跑分為負重五公里越野跑和輕裝五公里越野跑,其中負重五公里越野跑需要背負背包,水壺,步槍,教練用手榴彈進行;而輕裝五公里越野跑則只需要穿著迷彩進行訓練。
新兵連考核是攜一把81-1步槍,裝兩塊磚頭的挎包,裝滿水的水壺,防毒面具,急救包. 4顆教練用手榴彈,彈帶背包,雙鞋,武裝帶,鋼盔等。成績是:20分鍾內是優秀.;20-21分鍾良好;21-22分鍾及格;22以上不及格。
Ⅱ 5公里怎麼練習,才能跑的越來越快.
5公里跑步的方法與技巧(一)作用5000米跑是發展人體耐力的項目,經常參加與練習,可以鍛煉和提高個人的耐力素質,培養勇敢堅強、吃苦耐勞、勇猛頑強、堅韌不拔的優良品質。 (二)准備活動 首先通過慢跑200—400米調動機體內臟的適應能力,調節呼吸節奏,掌握呼吸方法;然後進行長跑的專門性准備活動:①做40-60米的加速跑或變速跑,活動各關節的靈活性和柔韌性;②擺臂練習,活動上肢關節:③深呼吸練習,調節呼吸頻率;④體會掌握5000米不同距離段的體力分配。 (三)動作要領 1、總體要求。動作輕松自然,重心移動平衡,直線性、節奏性強,肌肉用力和放鬆交替能力好,做到動作既有實效性,又能節省能量的消耗。 2、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起跑時,身體重心主要落在前腳上,身體保持穩定姿勢,集中注意力聽槍聲。聽到槍聲或口令後,前腿用力蹬伸,兩臂配合腿部動作,快速用力向前後擺動,身體向前沖出。起跑後,上體保持前傾姿勢,蹬地前擺以及兩臂的擺動都應快速積極,逐漸加大步長和加快速度,隨著加速段的延長,上體逐漸抬起,跑向自己所需的戰術位置後,即轉入途中跑。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是比賽開始時,使身體快速擺脫靜止狀態,快速跑出,並盡快發揮出正常的跑速水平和占據有利跑進位置的過程。 3、途中跑。頭部與脊柱成一直線,下頷微收,兩眼平視,頸部肌肉較放鬆,途中跑要盡量做到放鬆自然、步幅均勻、蹬擺結合、上體姿勢正直或稍前傾,頭部自然。兩手的擺臂動作,肘關節自然彎曲,以肩為軸,前後自然擺動。當擺動腿前擺到最高位置後,應積極下壓,膝部放鬆。途中跑是5000米的主要階段,掌握正確的途中跑技術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注意著地緩沖,用全腳掌或前腳掌外側先著地,可減少地面對人體的沖擊,盡可能做到著地柔和有緩沖。著地不正確,加上在水泥路上或硬地上進行中長跑訓練,很容易產生脛骨骨膜炎或出現踝關節和腳背損傷。 4、終點跑。加快擺臂速度和步頻,以頑強意志,沖向終點。終點跑是臨近終點的一段加速跑。快到終點還有400米左右距離,要竭盡全力進行沖刺跑,一直跑過終點線。什麼時候進行終點跑,要根據訓練水平、個人的體力情況來決定。不僅僅是比成績比水平,更重要一點是比意志,比吃苦精神。 5、呼吸方法。在5000米跑時,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大,對氧氣的需要量增加,為了供給機體足夠的氧氣,正確的呼吸方法十分重要。跑時,呼吸的節奏應和跑的步子配合起來。一般採用「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呼吸方法。初參加中長跑練習的人,首先感到呼吸急促,或感到胸部脹悶與難受,這是換氣效率低缺氧的表現。為了改善氣體交換與血液循環的條件,就要掌握跑步過程中正確的呼吸方法與節奏,可用鼻和嘴同時呼同時吸,呼吸的節奏應當和跑的節奏相配合,以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 在跑步過程中,由於氧氣的供應滿足不了肌肉活動的需要,跑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胸部發悶,呼吸困難,動作無力,跑速降低,不願跑下去或難於繼續堅持跑下去的感覺,這種現象稱「極點」。這是中長跑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跑的強度大,「極點」出現得早;跑的強度小,「極點」出現就遲。適應過渡的時間也短。耐力強、水平高的,其「極點」出現就較緩和、短暫。為了避免「極點」過早過強出現,一是做好准備活動,二是加強提高訓練水平。當「極點」出現時,一定以堅強的意志跑下去,注意呼吸方法,適當調整跑速,很快就可以控制和消失的。 (四)5000米跑的教學訓練法 開始練習中長跑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強度應由弱到強,以勻速跑方式進行,適應後逐漸加量,可採用越野跑、變速跑、反復跑、間歇跑、爬山跑等進行。盡可能安排在松軟的沙土地進行。可通過100米快跑十100米慢跑反復地跑10個,計快跑量。也可以跑(500米十慢跑200米)×4—5次,每周可進行兩次,適應以後不斷加大運動量和強度。可通過脈搏來測定訓練強度,訓練即時脈搏每分鍾脈跳180次以上為大強度,每分鍾150次左右為中等強度。 訓練時要講科學,合理安排好訓練運動量。並不是天天跑,跑的距離越長越好,要給練習者有恢復期,根據練習者的素質和接受能力來決定,可以通過游戲方式,穿插一些有趣味的訓練內容,體力恢復更快,效果更明顯。 (五)保護幫助 保護者分散站在操場圈內,預防練習者出現途中暈厥和其它突發情況。 (六)注意事項 1、注意跑的節奏與呼吸配合。 2、加強腿、臂的力量,強調用前腳掌內側著地。 3、多做柔韌練習,增強弱肌肉群的力量,使各部分肌肉力量發展平衡。 4、多練習上體保持正直的慢跑、中速跑、變速跑和跑的專門性練習。 5、患有心臟病、心肌炎者不宜參加長跑。 5000米跑一段時間後,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呼吸困難、胸部發悶、四肢無力、跑速下降的「極點」現象。這時一定要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跑下去。要加強呼吸的深度,適當調整跑速,「極點」現象就會緩和,「第二次呼吸」也就出現。只要堅持繼續跑下去,經過一段時間後,這種現象就會減輕,身體機能就會得到明顯好轉。 7、訓練時不宜過量喝水。訓練後適當補充一些鹽水。 8、不宜在較硬的水泥馬路、車輛較多、空氣不好的地方練習長跑。 最佳的跑步呼吸方式 1.口鼻同時呼吸
剛剛開始跑步時,速度較慢,處於熱身階段。此時,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大,用鼻子呼吸就可以應付。隨著跑步距離越來越長,速度越來越快,身體對氧氣的需求會大大增加,此時,光用鼻子呼吸已經不能滿足氧氣供給的需要。如果光用鼻子呼吸,還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勞。就需要嘴與鼻子協同配合,以此來增加氧氣的供應,並緩解呼吸肌的緊張感。
在冬天,如何用嘴呼吸還有講究。一般來說,應該讓嘴微張,舌尖頂住上齶,讓冷空氣從舌尖兩旁繞路吸入口腔,從而對冷空氣有個加溫的過程,避免直接吸入氣管,引發咳嗽、不適。呼氣時,舌尖從上齶松開,讓熱空氣順利從口腔中吐出。夏天時無此必要。但在馬路或其他空氣質量不好的地方跑步時,也可使用這一技巧。
2.調整呼吸幫助加速
跑步要想取得更好的鍛煉效果,總少不了加速跑的過程。加速時,人們往往會感到比較吃力,有些人甚至咬牙讓大腿使勁,這個方法是不對的。跑步加速應該從調整呼吸開始,平常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加速時,要進行深呼吸,將呼吸時間拉長,同時將步伐頻率調快,調整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通過改變頻率,把速度提上去。
此外,身體素質不好的人加速時,應先從小碎步開始。跑步加速也是人體這台機器的程序化操作,不是盲目地咬牙蠻乾的,通過調節呼吸,能使跑步的時間更持久,鍛煉效果更明顯。
3.加深呼吸緩解疲勞
跑到10~20分鍾時,很多人會出現跑不動的情況,感到胸悶氣喘,腿腳無力,非常想停下來,這是出現了極點。但如果就此停步,就得不到好的鍛煉效果。其實,極點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人體從靜止過渡到高速運動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的調整過程。主動調整呼吸可以幫助人迅速度過極點,繼續維持運動。出現極點時,應該減慢速度,加深呼吸,幫助氧氣與二氧化碳在肺泡充分進行交換,增大交換面積,待不適感減輕時,再加快呼吸頻率,同時加速。
4.運動大約半小時至40分鍾後,人體可能會出現第二極點。對於運動員來說,這時需要調整運動強度和呼吸頻率;對於普通人,建議此時停止運動,稍作休息。
Ⅲ 怎麼訓練五千米長跑
要根據個人的體能情況做針對性的訓練。但總的原則是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比如開始跑一組800米,接著跑兩組400米,中間可以休息十五分鍾,每天的訓練量不斷增加。並不是每天跑個1500米就行了,練長跑是要咬牙肯吃苦才能出成績的。
Ⅳ 負重20公斤,越野跑過障礙5公里以上怎麼練
中國特種部隊的魔鬼式訓練(參考):
1:早晨5:30起床,在每人身上加上20公斤的重物跑5000米。
2:8:00訓練掛勾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鐵絲網來回300趟。
3:10:00上健身房:15公斤啞鈴舉150下,拉力器100下,臂力棒100下。
4:13:30抗暴曬形體訓練:平舉著ak47,槍口用繩子吊著一塊磚頭,一動不動曬2個小時。
5:16:00訓練射靶1個小時,之後練倒功《高高向後躍起1。5米,用背重重的砸向水泥地》散打,硬氣功等。
6:飯後半個小時,繼續負重20公斤跑5000米《相當於正規400米跑道的12。5圈》
7:3天一次游泳訓練:穿著厚厚的軍裝,和解放鞋一口氣游完5000米《相當於100米正規游泳道的50個來回》
8:5天一次中國式鐵人三項:負重跑步2000米,游泳2000米,騎自行車2000米。
9:7天一次25公里負重30公斤越野行軍訓練。
10:15天一次跳傘訓練:從8000米高空一躍而下。
12:30天一次野外生存訓練,帶上3天的食物在野外生存7天,行軍一千餘公里,還要背上槍支彈葯和生存用品,途中還要執行上級准備的突圍,反突圍,偵察敵情,攀登懸崖等演習任務。
13:平時訓練增加全能訓練方案。如:從手槍到筒式火箭炮,從摩托車到坦克車,陸軍中的大部份裝備都得一一掌握。
■選拔一名特種兵,體能是基礎,其要求是:一天之內要完成下列課目。
負重長跑25分鍾內跑完5公里;
做單雙杠一二練習各200個以上;
400米障礙不超過1分45秒;
投擲手榴彈數百次,每次須超過50米;
一分鍾內,俯卧撐100個或70斤杠鈴手推60下。
■如果你能做到這些,僅僅是剛跨進特種兵門坎,要想成為真正的特種兵,還有進行下面的專業訓練。
特種兵,由於執行的任務各異,在日常訓練上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科目都體現了一個「嚴酷性」。其內容包括:
(一)戰鬥技能訓練。要求每一個特種兵熟練掌握本軍和外軍的各種武器,包括各種槍械、手榴彈、槍榴彈、小口徑火炮和反坦克武器,徒手格鬥更須技藝超群。每個特種兵都能適應巷戰、夜戰,並能搜捕、脫險逃生。
(二)機動技能訓練。各種車輛的駕駛固然不在話下,熟練地排除故障和使用機動工具上的設備及武器更是基本要求。
(三)滲透技能訓練。跳傘、攀登、穿越雷區、識圖標圖及遠距離越野行軍,這方面優秀的特種兵與同職業的運動員相比,其能力當不相上下。
(四)偵察諜報技能訓練。主要有觀察潛伏、竊聽、捕俘、審俘、照相等多種獲取情報的手段,必要時還須使用密碼通信聯絡。
海軍陸戰隊隊員是在優秀的現役海軍官兵中選拔的!
希望加入中國海軍陸戰隊的隊員首先必須在陸戰隊的野外訓練基地接受「獸營」式訓練的考驗,散打、擒拿、格鬥、剌殺、硬氣功等軍事科目,是每個陸戰隊員必須掌握的。經過嚴格的訓練和選拔,合格者才能跨入海軍陸戰隊的行列。
海軍陸戰隊的新兵還必須經過各種形式的嚴格訓練,比如耐高溫、耐嚴寒、抗眩暈等。耐高溫訓練的標準是在烈日下能頂住3到4個小時的暴曬;耐嚴寒訓練是在零下30攝氏度的野外,僅靠一床棉被一件軍大衣過一夜。在泅渡訓練中,每人要游3000米到5000米,全副武裝負重20公斤要游500米。在越野訓練中,每人全副武裝負重20公斤奔走5公里不超過20分鍾。
新兵在完成第一年的體能和基礎科目訓練後,第二年開始特種專業訓練。每年在氣溫最高的時節,海軍陸戰隊都要將部隊拉到北部灣,接受長達25周的戰術基礎訓練和海上武裝洇渡訓練,陸戰隊將這一訓練計劃統稱為「海練」。在參加「海練」的最初幾周,陸戰隊員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完成30個引體向上、200個俯卧撐、200個仰卧起坐、200次馬步沖拳,在夢中還會隨時被一陣急促的緊急集合哨聲喚起。此外,陸戰隊員每天還要進行一次10公里武裝越野。
除了鍛煉超過常人的體質,更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在海軍陸戰隊戰術訓練現場,記者看到,軍事教練將陸戰隊員趕下壕溝,然後用機槍向他們頭頂掃射,用的是具有一定殺傷力的空爆彈,隊員們必須本能地趴在地上,聽著耳邊的巨響。教練說,這是為了讓陸戰隊員切身體驗戰場上「槍林彈雨」的感覺,在未來實戰中可以泰然面對。
潛水訓練是鍛煉陸戰隊「蛙人」的特殊訓練課目。在海軍陸戰隊的訓練營地20米×40米的游泳池中,「蛙人」要根據要求潛入5米深的水下,在一根繩子上按要求的尺寸精確地繫上6個結,而後再按教練給的信號將其解開。只有順利完成這一項目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水下求生」的訓練。
水下求生訓練目的主要是使受訓人建立生存信心,培養「蛙人」在險惡環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行為自控能力以及戰勝困難的勇氣等。訓練時,「蛙人」被綁住手腳扔進水裡,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浮出水面呼吸氧氣。在進行攜帶氧氣瓶潛水訓練時,教練常常會拔掉「蛙人」的氧氣管,或關掉供氧旋鈕,或扯掉氧氣罩。這是訓練「蛙人」在水下換氣的技巧,「蛙人」們必須自己解決在無氧條件下的生存問題。就是這種殘酷的訓練使中國「蛙人」練就了超凡的水下求生本領。
在陸戰隊員整個服役期間,除了掌握海、陸、空、警多達上百件武器外,還要掌握跳傘、爆破、潛水、攀登、滑雪、車舟駕駛、擒拿格鬥、方位判斷、地圖識別等本領。此外,還需掌握偵察、捕俘、審俘、照相、錄像等獲取情報資料的手段,以及用密碼通信聯絡等多渠道傳遞情報的技能。
兩棲偵察隊是海軍陸戰隊的「隊中之隊」,他們擔負著潛入敵島偵察、突擊等特種任務,比起其他一般隊員來,他們的身手更加不凡。而在這個尖刀的刀鋒上,也閃耀著中國女性特有的風采——1995年6月,海軍女子陸戰隊正式成立,隸屬於兩棲偵察隊。從此,在海軍陸戰隊充滿陽剛之氣的男性世界裡,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訓練場上,女隊員同男隊員一樣跳台階,跑樓梯,練單雙杠,越野拉練;她們同樣要學會擒拿格鬥、潛伏捕俘、搶灘登陸、荒島生存。如今,她們已經贏得了「兩棲霸王花」的美譽。
Ⅳ 跑5公里越野有什麼技巧不
5公里越野跑的技巧:
1、5公里越野時要循序漸進,剛開始先不要負重,或者負重減少一半。隨著時間的推遲,按照個人的能力不斷增加負重。
2、5公里越野時越野速度一定要均勻,不能剛開始時快,然後越來越慢,要合理分配體力。
3、5公里越野時要注意呼吸技巧的掌握,切記不要用嘴吸氣,可以用鼻子進行呼氣,用嘴進行吐氣,掌握好呼吸的節奏和跑的節奏,使二者協同起來。
(5)5公里越野跑訓練擴展閱讀:
5公里越野跑的訓練方法:
1、台階沖刺跑,
一級一級地在台階上練習,並配合手臂擺動,一組起碼進行30s,要點是讓股四頭肌足夠疲勞,體會它變重的感覺。
2、坡道沖刺跑
用力擺臂,全速沖上坡,最好在30-60秒,所以你需要找一個距離稍微長一點的坡道;然後慢慢下坡,重復練習可提高無氧耐力。
3、坡道高抬腿跑
保持上身挺直,抬頭挺胸,將肘關節向後擺動;前進速度慢一點,但是抬腿的頻率要盡量高;坡度不同,身體負荷也不同;每次30-60秒,強度由自身身體素質而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公里越野
Ⅵ 部隊規定五公里越野跑多少分鍾及格
成績是20分鍾內是優秀,20-21分鍾良好 ,21-22分鍾及格 22以上不及格。
Ⅶ 部隊五公里都要求多少時間
普通的軍人跑五公里必須在23分,22分,19分,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及格才算合格,而入伍的新兵中身體素質不一,他們自然是拖累連隊整體成績的關鍵,所以平時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行,而用不了幾個月就要面臨考核,面臨建制連整體跑五公里,軍隊是個大熔爐,在跑步這方面你行也得行。
雖然及格成績是這么多,但是大多數連隊總要快個幾分鍾,很多18分多,19分多就完成了,有人拉著,有人拴著,有人推著,無論怎麼難受,怎麼痛苦,但終究是不能慢下前進的腳步,很多軍人的5公里破紀錄的時間都是這么跑下來的。
(7)5公里越野跑訓練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跑前應檢查武器、裝備的背帶是否牢固,防止跑時脫落丟失。攜帶武器、裝具和服裝、鞋帶的著裝松緊要適體。
2、裝束過於鬆散,在跑進中會出現上下、左右晃動,增大阻力,影響跑速;過於緊綳會造成身體不適,動作緊張,體力消耗大,過早出現疲勞,影響跑的成績。
3、要循序漸進,剛開始先不要負重,或者負重減少一半。隨著時間的慢慢的增加。至於增加多少,要看個人的能力。
4、速度一定要均勻,不能剛開始時快,然後越來越慢。要合理分配體力。就算是實在跑不動了,也不要停下來,一定要邁開腿。切記不要用嘴吸氣,要用鼻子。但是可以用嘴吐氣。節奏和跑的節奏相協調。
Ⅷ 部隊里武裝5公里越野多少時間合格
26分鍾。
為了錘煉戰士在實戰化條件下體能和技能的戰斗應用,檢驗特戰小隊在極限條件下的協同配合能力,近期,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十支隊特戰隊員們嚴密組織武裝五公里越野。
武裝五公里越野,作為軍事體育項目之一,是指官兵攜帶個人武器和裝具進行的越野跑,是軍人體能訓練的「重頭戲」,也是極具考驗的課目之一,一般官兵都要求在26分鍾內完成。別看他們訓練時跑姿剛勁威猛,但想要征服武裝五公里,絕沒那麼容易。
經過一路上的重重考驗,戰士們臉上掛滿了晶瑩的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但沒有一個人叫苦。他們知道真實戰場更為嚴酷,只有從平時訓練中不斷突破極限,才能在戰場上拿出真功夫、硬本領。
武裝五公里越野,瞄準實戰化訓練,從嚴從難,突出重點,為支隊武裝五公里科目進行了一次的示範,樹立了一根挺立的標桿。
(8)5公里越野跑訓練擴展閱讀:
在我國當過兵的和沒當過兵的都知道部隊要跑五公里,特別是當過兵的武裝五公里越野其艱難程度終身難忘。雖然有特殊作戰任務的特種兵或者是普通士兵在某些加強訓練中會偶爾跑十公里、八公里等距離,但絕大多數普通的作戰連隊還是以五公里的訓練科目更為常見,訓練次數也更為頻繁。
其實,不只中國軍人跑5公里,美國陸軍司令部2011 年頒布訓練規范《身體准備訓練》中明確:因應新型戰爭需要, 新兵訓練項目中廢除了刺槍術和8000米長跑,改為了3英里跑考核,換算過來是4.83千米,幾乎也是5公里。俄羅斯軍隊出操必跑3公里,然後進行各類力量型訓練,後再跑步。
在我國要了解跑五公里首先要了解步兵。
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步兵,秦漢以前的車戰中,每輛戰車都配備若干徒兵,他們手持各種長短兵器配合戰車進行戰斗,這就是步兵的前身。
戰國時期,因為戰爭規模的擴大,作戰區域逐漸由平原擴展至山地和叢林。戰車的局限性逐漸顯露,徒兵的重要性開始上升,最終一部分徒兵從戰車部隊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新的兵種——步兵。
秦軍步兵按所持兵器種類劃分為不同的集團,有手持短兵器和盾牌的近戰部隊,有手持長兵器的長兵部隊,也有專門操縱弓弩的弓弩部隊,每種部隊均集群作戰,指揮官根據戰場形勢靈活調動,不同部隊間互相掩護,以達到集中攻擊、集體防衛的目的。
漢代以後,由於步兵機動性較差,且缺乏足夠殺傷力的遠距離攻擊武器,逐漸被騎兵取代。元代時,步兵甚至已淪為純粹的後勤保障部隊。明代中期,步兵有了自己的作戰陣法和長短兵器,靈活性和適應性更強,成為中國古代步兵發展的又一個高峰,之後步兵從沒淡出歷史舞台。
步兵擔負打仗任務,有進攻就有防禦,進攻和防禦之間的距離是多少才是最優值,換句話說就是兩軍對壘最安全的值,也就是避讓和進攻的最佳值。
經戰爭的實踐檢驗,於是就有了這個5公里的概念。
如果兩國激戰,有來使說和,首要各退10里,待商定後再戰。修建長城時在每隔5公里之內必建一個烽火台,雖是用放狼煙的形式傳遞信號,但在緊急情況下也便於守台兵快速機動傳遞信息。元、明、清時期每隔5公里設立1個急遞鋪,便於「以達四方文書之往來」。
鋪兵晝夜不分,在鋪值班,遇有公文到達,立即出發走遞,程限一般為每晝夜行400里。據《清光緒會典》載,清光緒年間全國有18個省有遞鋪13935處,鋪兵44643人。
古代戰爭法則的安全距離被運用到現代戰爭中也十分管用。
5公里是中型迫擊炮的射程距離,中型迫擊炮可以配置到步兵連。一個連的作戰半徑和實際控制區域,折中來說也就5公里半徑方圓。退出了5公里,基本可以退出中型迫擊炮的射程。單兵新型毒刺肩扛式導彈,有效射程5公里左右。如用直升機投放步兵,最好在5公里以外。
解放戰爭中,徐東阻擊戰圍殲黃百韜兵團,中央軍委果斷命令華野指揮機關由碾庄圩以南後退5公里到土山鎮,確保了指揮部安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許世友將軍果斷將東線部隊所屬的我軍130火箭炮和各種火炮全部調上來,集中炮火猛轟越軍的軍事工事,逼迫越軍不得不後退5公里。
5公里在戰略戰術上是一個折中的安全值,對在這個安全值范圍內的戰士來說也是一個可塑的最佳值。
從我國自己研究確定的體能極限來看,單兵負重20到30公斤,急行軍狀態下,超過五公里,會導致體力透支,缺水缺鹽,極易發生昏厥,長期如此,會對士兵身體造成不可逆損害;低於五公里,無法做到與戰術訓練需要,卡在這個極限恰到好處。
從運動學角度來看,800米以上是中長跑的奔跑運動,5公里以上是長跑的奔跑運動。5公里作為中跑的上限和長跑的起點,正好卡在了一個體能的臨界點上,便於體能的遷移,如果負重跑更能鍛煉軍人的耐力和負荷力,適應各種戰術跑的要求。
當然,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要求戰士體能素質整體高,而且必須均衡。一味加強力量型素質戰士,應激素質、耐力素質會下降,且整體戰士的體積與體重也會過大,都不利於殺敵和戰術躲避,也不利於戰術載具的駕駛。
過於純耐力型的戰士,在需要戰術負重的情況又會造成麻煩,不利於持武器戰斗的實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