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車普客納智捷
⑴ 哪些越野車有大梁比如長城H5、納智捷大7、奧迪Q5、路虎、寶馬X3、保時捷、豐
非承載式車身(平時我們所說帶大梁的車)一般純種越野車才有 長城H3 H5 豐田普拉多 蘭德酷路澤 賓士G500 日產途樂 等 這類車極限越野要強悍 但是舒適性能低
承載式車身(沒有大梁)一般的公路SUV 奧迪Q5 Q7 寶馬X3 X5 X6 保時捷卡宴 大7 等這些車公路性能要好乘坐舒適
現在還有些採用半承載式車身(一半帶大梁)取兩者之長 進口帕傑羅 陸虎發現等
⑵ 納智捷,納智捷,納智捷,到底怎麼樣,
我是台灣人, 去年九月做了一個不該做的決定就是買納智捷, 上面我點錯選項(是尊貴型不是豪華型), 我要告訴大家, 納智捷(東風裕隆)的總體服務質量及責任心非常差勁, 如不提升及管理光說些官話, 敷衍, 就沒有售後服務可言, 消費者應該讓這類車商在中國市場被淘汰, 我所知道的納智捷在大陸名聲不是很響, 但要讓他商譽臭掉很容易, 就是像上述這樣的4S店及客服多幾個就好, 要知道他們服務質量多差我可以這麼說, 最簡單的車用配機HTC手機八個月內連續壞三次且同樣問題, 黑屏死機充不了電, 標榜必須HTC的才能導航, 且大部分介面都要他這台手機去連結操作, 我搞不懂為何要綁定, 重點是平均每次都要修一個月以上, 這次更扯三個多月! 到現在8/29我的手機都還沒修好, 都快拖過保固期了, 用這種招數混過去, 那以後車子有問題不就要自求多福嗎? 對,我感覺是,因為今天8/29我又去深圳智裕汽車4S店去修前室的閱讀燈,無緣無故竟垂掉下來!丑爆了! 更影響行車安全(有圖), 他們技術人員讓我很訝異, 竟用一種很老練及肯定的回覆說是人為弄壞,天啊,我從開進車廠都沒說他們組裝品質和材料差,反倒他們先撇開責任而且很快,他們說只有我的車有出現這問題, 別人沒有, 喂, 我說你們納智捷這台S5也才出來一年, 銷量很大嗎? 還有那閱讀燈的卡榫本來設計就不良, 這麼細小要去支撐近一公斤的總成, 不用我弄他自己就掉下來了, 如果按照不良率PPM來算就不該出現我這案例嗎? 笑話. 各位,試問大家會如此無聊把自車閱讀燈拆下垂著晃嗎?本人負責任的告知, 我有買這問題多的納五, 但我保證不會再買, 也不會推薦給別人, 更不用說會講啥好話, 日前買來才八個月受一肚子氣, 現再更氣, 小毛病也一堆,買來不久前霧燈左右連續不同時間壞掉,底部鈑金嚴重掉漆(有圖),有時鑰匙感應不到必須緊急啟動, 12V點煙電源也壞了, 前閱讀燈也掉下來,國產車都比它好,算我倒楣吧,不到一年,如果不賣這么貴,或如果他是國產車,我會認了。我不希望有人跟我一樣, 我也很樂意有相同遭遇的朋友一起站出來為自己權益把關. 強烈要求他們改善這種不尊重消費者感受的錯誤心態及服務態度,水能戴舟亦能覆舟,各位購買前要三思。
⑶ 納智捷越野車怎麼樣
在這個價位
首選:起亞 獅跑
其次:現代 途勝
次之:哈弗 H6
納智捷保有量小,上市時間短,小問題多!(比較以上車型)
⑷ 越野納智捷s5的輪胎型號是
S5不是越野車,底盤比較低,不適合越野,甚至農村的不少道路都不適宜行駛,所以沒必要換越野胎。
⑸ 納智捷大7兩驅越野車換個前面的保險杠要多少錢
我只知道保險杠是要560左右,至於還有安裝費什麼的我就不知道了
⑹ 糾結在豐田漢蘭達和納智捷大7之間 怎麼選
漢蘭達坡事件出了之後,還有人會買漢蘭達嗎?不適宜越野的越野車,歸根到底是大殼子凱美瑞
⑺ 納智捷大7的操控性和越野性如何
先說操控問題。大7搭載了2.2T渦輪增壓發動機,扭矩輸出相當可觀,底盤後輪懸掛雖然不是獨立的,但調校比較硬朗,彎道時車身的傾側極小,輪胎的抓地力非常棒,甚至不會出現響胎的情況。在車輛極限即將到來的時候,輪胎與地面的輕微推動會直接通過方向盤的震動清晰的傳遞給駕駛者,路感好也是保證車輛極限行駛安全的首要前提,所以操控性我給大7打95分。
還有你關心的越野問題。大7雖然定位於城市SUV,但大7也配備了適時四驅系統,使其擁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不過與其操控性相比我只能打個80分。好在就目前大7在越野方面的表現來看,與同級別的途觀和RAV4基本打成平手,甚至超過了CR-V。
⑻ 我可以給納智捷u6定位節能快速SUV嗎
如果必須這兩個選的話,只有GS5。無論做工用料都比納智捷U6強一大截。納智捷就算了,我看下面評論,一堆納智捷的車托。不要輕信網上那些納智捷車托的言論,不是我想黑納智捷,而是我看到那些納智捷車托無恥的謬論實在看不下去,所以我就要八一八那些納智捷車托的謬論托詞。
1、油耗,納智捷車托最常說油耗不高,還有人發出9個油的帖子,然後一大群人在後面跟著起鬨「油耗真低」,但事實呢?上海納智捷U6的車友實際算出來12-15個油,那9個油的帖子哪裡來的?跑郊區國道和高速跑出來的,要知道這種路況就算是2噸多的越野車也能跑出這么低的油耗,我自己的2.0排量的SUV跑高速都是6個多的油,如果我可以省著開,可以開到5個多。但油耗不能只看高速,更要看市區綜合,畢竟用車不是天天在高速上的。
2、還是油耗,因為(1)的關系,所有有一些車托發油耗的時候開始注意到市區和高速的問題了,於是乎發油耗的時候都會說:我這個是市區油耗。但是事實怎樣?市區差異也很大,一個人平均一天跑100多200公里,號稱是市區油耗,高架也算市區油耗嗎?工信部的標准,市區的平均時速在20公里左右,他每天上下班如果是在市區,豈不是每天5-10個小時都得在車上了?衡量市區油耗的標准就是均速,因為這個均速跟你踩多大油門關系很小,而是跟著路況走的。記得他們曾經拿一個8.9的油耗來說油耗低,說是40%的高速60%的市區,聽起來不錯,但再看他們的車顯均速,63公里/小時,開車的都知道,不跑高速的話,是很難開出這種均速的,我朋友每天30公里路程有一半在高速上,3年來均速也只有31km/h,我自己自駕游跑400多公里,其中有300多在限速100-120的高速上,還有50左右在80公里限速的快速路上,均速也只有70多點,他市區能開到63的均速?上海天天跑高架快速路的同事均速也只有30多。現在再去看納智捷論壇,看看他們有誰再發過均速了?都只說是市區、郊區,卻沒一個敢發均速的,車托嘛,結果怎樣他們自己清楚。
3、繼續談車托口中的油耗,納智捷的車托在無法辯駁的時候會跟你說一句:要省油就不要買SUV。看起來是狗急跳牆了。但他們在混淆SUV和越野車的概念,U6跟大多數城市SUV一樣,源自轎車底盤,也就是納智捷5的底盤,你可以當做是拉高的兩廂納智捷5,車重也就1.5噸,跟B級轎車差不多,油耗能高到哪裡去?跟那些動輒2噸的非承載式越野車完全兩碼事。納智捷車托卻很喜歡混淆這個概念,這種城市SUV的油耗正常來說跟同源的轎車相比油耗高出0.5個最多了,除非是四驅可能會更高點,但U6沒有四驅。而跟U6同源的納智捷5油耗也很高,所以納智捷的油耗高,跟是不是SUV沒關系,而是技術問題。
4、油耗高低差多少?當納智捷車托無法再辯駁油耗的時候會說「油耗差一點沒差多少,跑100公里也就差個20來塊錢,一年2000塊算什麼錢?車都買了還在乎這2000塊?」話是沒錯,但這很明顯是車托的語調,不是花自己錢當然不心疼了,我朋友年薪40W,還是買騏達圖省油。記住一個標准,凡是不把你的錢當成錢的基本就是車託了,其實真的有錢人不會亂糟蹋錢,只有窮人才會覺得有錢人就可以亂花錢。另外,納智捷U6可不是100公里差20塊這么點,新出的一些車比如CX-5以及我自己的2.0SUV在上海這種市區市郊綜合路況油耗7.5左右(均速26左右),而鄰居的納智捷5要12.5個,按照上海油價來算(現在7塊3,已經很低了,以前7塊8,我們就假設7塊5吧)7.5*7.5=56.25,12.5*7.5=93.75,相差近40塊錢百公里,幾乎快翻倍,而現在正在淘汰的油老虎科魯茲1.6和1.8(這兩個油耗差不多),這段路的油耗是8.3,折算下來也只要62塊多(1.8T傳祺GS5和2.0比亞迪S6這段油耗在9.5)。錢不多也是錢,如果有的選擇為什麼要選多花錢的,最關鍵的,油錢差的不多,但是油耗代表的是技術,拿一個幾十年前淘汰的技術來賣這么貴你覺得值得嗎?對於神經大條的人來說小米用起來跟IPhone也差不多,讓你花5800買一台小米你願意嗎?這招就是車托在轉移注意力,把油耗高的問題轉移到油錢的問題上,讓人忽略車本身老舊的淘汰的不值錢的技術。
以上關於油耗的反應的問題就是納智捷的動力總成的垃圾程度其實扒開來說,納智捷就是用的以前為日產、三菱等車企代工時候撿漏來的技術在忽悠,拿著人家淘汰的發動機技術當寶貝,而且還不是正宗的,只是模仿他們的技術而已,說白了就是山寨。但納智捷也很聰明的買一個三菱的渦輪裝了上去,於是宣傳的時候就說發動機是三菱的技術,采購的三菱的渦輪,再然後就由車托們把謠言傳成采購的三菱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而這台發動機確實山寨了三菱的,但是淘汰很久的舊款,所以沒有任何mivec技術,這也是為什麼油耗高的原因。
5、車托在油耗之後會繼續說一句,這是發動機調校的問題,發動機調校動力好,油耗自然就高,別的發動機調校動力就不行,但是省油。事實如何?http://www.chexun.com/2014-07-30/102538406_1.html看看評測,U62.0T的百公里加速成績為10秒多,比我的2.0自然吸氣的SUV的9秒的成績還差,比2.0自然吸氣的CX-5的11秒的成績只快了1秒,跟ix35的2.0自然吸氣10秒多的成績差不多,油耗高了50-70%,動力卻相差無幾,這種調校到底是偏動力還是偏經濟?
6、底盤很舒適,這根本就是混淆視聽,納智捷沒有一款車有後獨立懸架,全是用廉價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為什麼?因為沒技術,納智捷最早是山寨日產雷諾起家的,有的也是幾十年前日產雷諾淘汰的低端車技術平台,所以沒有中高端車才會用的後輪獨立懸架,一直在用那套非獨立懸架,而在今天獨立懸架已經下放到緊湊級車上的時候,仍然在用。車托們一直在強調「實際駕駛的時候後輪還是很舒適的,不比獨立懸架差」「車是買給自己開的,不用考慮後排乘客舒適性」,其實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前者是胡扯,後者是扯不起來了就打個圓場。但不管是哪種,他們其實都在偷梁換柱,把獨立懸架=舒適性。而實際上他們偷偷略過了兩個問題,第一獨立懸架的舒適性是針對兩側車輪不同步的彈跳情況來說的,過個減速坎,左右車輪彈跳同步,獨立不獨立根本沒區別,只要減震和懸架夠軟,都舒服。第二個問題,獨立懸架的優點不只是舒適性,而是操控性,提升操控穩定性(具體網路),在高速上這點抓地力的優勢可能就是救命的,這個才是核心關鍵所在,車托們卻隻字不提,把矛頭轉向舒適性方面,引導別人走向誤區。另外車托還有一種說法「牧馬人都用非獨立懸架呢,非獨立懸架比獨立懸架更結實」,這壓根就是在偷梁換柱,牧馬人等非承載車身用的是整體橋非獨立懸架,提升剛性、布置四驅系統,但納智捷的是脆弱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強度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如果設計布置不合理,更是弱不禁風(網路速騰換懸架)。最後還是那句話,扭力梁懸架和多連桿獨立懸架成本差很多,何況還是這種淘汰幾十年的平台產物,國產手機是可以用,平時打電話發簡訊聊微信用起來跟蘋果也差不太多,但讓你花5800買個國產手機你願意嗎?
7、納智捷安全配置高,比其他品牌的車配置都高。當然你不對比配置表,只坐在車里看看的話確實如此,但事實呢?車最核心的三大件,發動機和底盤都是淘汰技術,這在配置上是看不出來的,但確實事實存在的,獨立懸架和非獨立懸架就這一條成本就能差大幾千塊還不算利潤,安全氣囊,納智捷U6除了頂配是全的(不含膝部氣囊),其他的絕大部分都只有兩個氣囊,再看看今年同價位新上市的車多少氣囊?一個氣囊多少錢自己去查一下就知道了。發動機連可變氣門正時技術都沒有,ESP也只有高配頂配才有。這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才是一車真正值錢的技術,全都減配,卻用那些所謂GPS導航、360度全景影像、倒車影像等電子技術來冒充豪華感,這些電子類產品的水分可是極大的,而且事實證明確實很不好用,去論壇就能看到很多人在改這些電子系統,因為太不好用了,自己淘寶上裝3000-6000全套帶品牌的系統完全可以甩它幾條街,可見其電子類成本大概也就1000塊以內,卻用這套不值錢的東西把價格忽悠到近20W。另外車上還有很多細節可以看出其偷工減料:1、沒有後防撞鋼梁,用泡沫取代,就連日產都改邪歸正了,15W的納智捷居然還敢省,這種只有在polo這些A0級小車上才有可能出現的配置出現在納智捷的緊湊級SUV上。2、內飾看著好看,但用料做工極差,全是硬塑料不說,空調出風口、手套箱等活動的部位連阻尼都沒有,光看著視覺還蠻有檔次,一開扶手箱就哐啷啷的掉下來而不是很有檔次感的緩速打開,空調出風口的塑料加上沒有阻尼的手感就像淘寶上10塊錢以內的兒童玩具一樣粗糙。
總結起來說,納智捷這個品牌(至少到目前為止的幾款車),以及納智捷的車托們,給你們消費者看到的都是豪華高大上的東西,而實質核心的東西,像動力總成、底盤技術、安全配置等表面看不見的東西就連國產5W塊的車都不如。最可笑的是納智捷的車托都很喜歡詆毀日系品牌的安全性企圖證明自己的車安全,但事實是,納智捷的安全配置數出來都很可憐,要知道實際駕駛中可靠的安全帶、安全氣囊、車身操控、車身穩定性控制以及車身的受力結構的作用遠遠大於鐵皮的厚度,反倒是納智捷那個淘汰了幾十年的平台技術很難保證車身受力的合理性,如果說大7沉重的車身用料還算扎實,那麼U6這種比同級車減重了100公斤的車身用料在這種老舊的結構平台上實在難以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