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的意義
1. 跑步越野賽的由來
1868年在巴黎舉行的公路自行車賽是第一次有記載的自行車比賽。據說世界上第一次女子自行車賽是20年後在悉尼市郊的Ashfield舉行的。由於自行車相關技術的發展,以及自行車運動在全國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如今自行車四個分項項目的發展反映在奧運會比賽項目上(公路自行車、場地自行車、山地自行車和小輪車)。早年英格蘭和美國在場地自行車比賽中占絕對優勢,隨後場地自行車運動日漸興起,在歐洲尤為盛行。場地自行車運動有著豐富的歷史,受到廣泛的社會關注,如今它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體育運動,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愛好者在進行這項運動。
公路自行車的起源
自行車比賽始於19世紀的歐洲,首次有記載的公路自行車比賽是1868年5月31日在巴黎的St Cloud公園舉行的。據說世界首次女子自行車賽是1888年在悉尼市郊的Ashfield舉行的。
隨著各大公路自行車賽事的不斷涌現和發展,世界對公路自行車賽事也越來越關注。較早的賽事有利吉-巴斯托尼-利吉自行車賽(1892年)、巴黎-魯貝自行車賽(1896年)、環倫巴第自行車賽(1905年)、米蘭-聖雷莫自行車賽(1907年)和環法蘭德斯自行車賽(1913年)等一日賽,以及環法自行車賽(1903年)、環義大利自行車賽(1909年)和環西班牙自行車賽(1935年)等多日經典賽。
國際自行車聯合會(國際自盟的前身)於1893年組織了第一次正式的世界錦標賽。三年後,自行車比賽成為雅典首屆現代奧運會上的體育項目。國際自盟於1900年4月14日創立於巴黎,並於1927年組織了首屆國際自盟公路自行車世界錦標賽。
20世紀90年代中期,業余自行車運動與職業自行車運動正式統一,從而結束了二者之間的隔離局面。如今在所有的大型比賽中業余手車與職業車手均可一決高下。
山地自行車的起源
20世紀70年代,山地自行車運動起源於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相對來說是一個較新的體育項目。山地自行車運動包括兩個主要的比賽種類——越野賽和速降賽。越野賽通常賽程為30-50公里,歷時2小時左右。速降賽是運動員從下山的崎嶇賽道上高速滑下的一種比賽。
山地自行車運動在世界各地都極為流行。1990年在美國舉行的第一屆世界錦標賽吸引了30 000名觀眾到場。而在六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山地自行車運動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也充分證明了這項運動的魅力。
2. 萬米越野長跑的意義
現代中長跑訓練的主要內容、方法、手段(一)
現代中長跑的訓練內容很多,凡是能夠決定和影響運動員競技運動能力及專項運動成績的因素(除先天因素外),都應列為訓練的內容。這些主要內容有:專項素質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心理訓練、智能訓練、恢復訓練、思想政治教育等。
一、專項素質訓練
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
中長跑運動員的一個特點是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和無氧訓練水平是中長跑運動努力的方向。中長跑各個項目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的比重是不同的,跑的距離越長,有氧訓練的比例就越大,而無氧訓練與些相反(見表5.1)。
表5.1 不同時期各個項目供能系統百分率比 年代 400米 800米 1500米 5000米 米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有氧 無氧
1932年 17% 83% 33% 67% 50% 50% 80% 20% 90% 10%
1985年 5% 95% 5% 95% 25% 75% 70% 30% 80% 20%
發展有氧耐力的方法研究結果表明:中長跑運動員的血乳酸值在4摩爾/左右時的跑速可確定為無氧閾速度。用無氧以下的跑速進行不間斷持續跑是發展有氧能力的主要訓練手段。無氧閾確定以後,可採用兩種訓練手段來發展有氧能力:分別取無氧閾速度的70%或80%-90%作為練習手段。例如某長跑運動員的無氧閾速度為5.2米/秒即每公里4'34",這種速度的不間斷勻速跑占跑量的30%,心率在20-24次/秒時間不超過120分鍾。採用這種跑的目的主要是為有氧能力的提高創造必要的條件。有時在大強度訓練或病癒後也採用這種強度的恢復性跑。間歇訓練時的間歇慢跑也屬於這種類型的跑。
在採用第二種訓練手段時,取無氧閾的80%-85%-90%即每公里3'05"-2'45",這種訓練手段占問題的60%是提高有氧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心率為27-28次/10秒。這種訓練手段也可應用間歇訓練負荷法。在跑每一個快跑段落(200米至1000米)結束時心率為27-28次/10秒,而慢跑段落時心率為24-25次/10秒,快跑段的時間、長度及其反復的數量取決於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該訓練階段的任務。這種訓練手段對提高耐力項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二、速度訓練
速度素質是徑賽運動員的最基本素質。800米運動員的速度與耐力素質可視為該項的法定性素質。例如:800米男子世界紀錄為1'41"73,全程平均速度為6.75米/秒。由此可知,800米運動員的訓練應建立在速度(無氧)訓練的基礎上。
在各種不同距離的比賽中,速度有三種表現形式種是絕對速度,表現為10-60米行進跑的成績。可通過行進間計時取後30米的速度來計算。另一種是基礎速度,可採用站立式起跑100米計時來計取。這個速度對運動員是很重要的。還有一種是相對速度,即短於專項距離的段落速度,如:800米運動員的相對速度就是100米到600米的成績。各項目計取相對速度的段落如下:
專項 計取段落
800米 400-600米
1500米 800-1200米
5000米 3000米
米 5000米
了解運動員的相對速度水平是重要的,中長跑的成績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數學效果,在確定成績指標時,相對速度是一個主要參考指標。假如一個運動員400米成績為60秒,那麼他任何時候800米成績也達不到2分。
發展速度的主要方法有:
跑的專門練習:30-100米的加速跑;接力跑和多人破紀接力跑;行進間跑;60-200米重復跑;快速跑;變速跑;階梯跑練習;藉助外力短距離跑(如順風跑、牽引跑、下坡跑、在活動跑道上跑等);其它各種速度練習和素質性游戲,力量、彈跳力的練習及比賽訓練法等。
上述所談速度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在運動員青年和成年期都應採用。我們應在運動員的青少年時期就抓緊速度訓練,這種速度訓練應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進行。
速度訓練課的安排,應在冬天每周安排1次,冬天到夏天的過渡期每周安排2次,在比賽季節每個周期(2個星期)安排3次。
三、耐力訓練
耐力是運動員應具備的重要素質。耐力一般理解為在一定時間內,運動員能發揮最好的持續跑的能力。
耐力可分為一般耐力與專項耐力
一般耐力就是有氧訓練能力,即時間長,速度慢,強度小的跑的能力,有氧訓練是通過、走跑以及伴隨著其它條件來進行。時間與速度有一定比例關系。如跑兩小時,要求1千米/5分鍾,而跑1小時則要求1千米/4分鍾。一般耐力訓練的強度要求通常為小於等於79%,而專項耐力訓練的強度要求為小於等於80%-90%。
專項耐力是指運動員在整個跑程中保持始終如一高速度的能力,專項耐力對於中長跑運動員是至關重要的,專項耐力訓練可稱為無氧訓練。在全年訓練中,根據任務的不同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特別是在准備期訓練中,成績的好壞可影響正式比賽的成績,在訓練中,基礎訓練是最根本的。專項耐力訓練幾乎每天都要進行,不能中斷,訓練強度取80%-94%(發展一般耐力的強度為小於等天79%),(發展速度時的為95%-100%)一般耐力與專項耐力訓練採用的手段和訓練形式是一樣的,其不同之處在於跑的時間、間歇時間、重復次數以及運動員的情況和強度等。例如:發展速度,用6×50米,強度為95%-100%,休息3'。發展一般耐力,用20×400米,強度為79%以下,休息慢跑200米。發展專項耐力,用2×(2×400米),強度80%-94%,慢跑200米,每組之間休息7'。
發展耐力訓練主要可以採用以下手段:
待續跑、重復跑、間歇跑、法特萊克跑、缺氧跑、等距離跑或不等距離的變速跑、較長距離的大強度越野跑、長時間或較長時間的專門練習以及各種段落的計時跑;檢查跑測驗、比賽等。
(一)持續跑的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特點是距離長、勻速的公路跑。初學者為達到訓練效果,一次課至少要達到15分鍾。優秀運動員要達到里迪亞德的標准,一周至少要跑160千米(現已達到每周200千米以上)一次課的跑量要達到12-20千米,對優秀運動員,跑的強度要高一些。如要求1千米 /3'20"-4'20"。通過此方式提高耐力水平及有氧訓練水平。如果速度提高了,也可在訓練過程中採取用無氧訓練和無氧與有氧混合的訓練。
(二)重復跑的方法
這與訓練速度的重復訓練法不同。重復訓練法對中長跑和短跑訓練老師很有效的。重復跑是發展速度和專項耐力的重要手段,還可以培養跑的速度感和節奏。一般比賽期採用較多。重復跑訓練的距離范圍很寬,50米至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直到最長的8000米等。在訓練中可使用變化距離或相同距離的重復跑訓練。例如:5×200米2",休息5';或者2×150米21",休息3';3×200米27",休息5';2×150米20",休息3'。距離雖可以改變,但要掌握總的強度要接近,同時距離的變化不宜過大。
採用重復跑練習,選擇的段落應短於專項距離為主。例如:800米運動員,以400-600米為主;1500米運動員,以700-1200米為主;3000米運動員,以1000-2000米為主;5000米運動員,以1000-4000米為主;米運動員,以1000-6000米為主。
當選用長於專項距離段落時,其超過的距離也不應過長,一般幾百米則可。如:800米運動員,用1000-1200米;1500米運動員,用1600-1800米;3000米運動員,用3200-3600米。
在長跑訓練中,基本上不採用長於專項距離的重復跑。
(三)間歇跑的方法
間歇跑的方法很重要,特別是400米、800米的作用較好。間歇訓練法的實施是較為困難的,教練員只有真正地掌握了這種方法,並對運動員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後才能得以實施。該方法的特點是:第一,有節奏的交替,有相對的間歇。此方法雖可使運動員身體得到一定的恢復,但不能完全恢復。第二,訓練強度不同。有與比賽速度相同的,也有大於或小於比賽速度的。第三,運動量大。例如:扎托貝克、庫次、費林、穆思斯,曾經一次課完成過20-100次×100-400米的間歇訓練。近年來段落跑的次數趨於減少,世界優秀運動員一次訓練課中,跑同一段落不超過20-40次。
間歇跑與持續跑、重復跑的區別在於訓練的休息時間。間歇訓練的休息時間短,體力不能充分恢復,而且間歇時間相同,也不允許完全恢復。例如:6×200米27秒,每個之間慢跑200米,當脈搏恢復到12-130次/分就開始下一次練習。
間歇中的主要手段是:有氧-無氧混合訓練、無氧訓練。
間歇訓練的內容包括:A距離、B強度、C重復的次數、D間歇的時間與內容。
A距離:要短於比賽距離。如800米運動員可進行200米、300米、400米的間歇訓練,當然也有長距離的間歇跑,可達3000米。傳統方法的范圍在100-400米之間。
B強度:可根據任務(如發展一般耐力或專項耐力)而定。如:800米成績為2分的運動員,可選擇下列安排:4×200米,30秒+200米慢跑;4×200米,25秒+200米慢跑;4×200米,35秒+200米慢跑。
在傳統的間歇訓練法中,強度要逐步提高。
C重復次數:通常一次課中,間歇跑訓練的問題不宜過多地超過專項距離的長度。
D間歇的時間與內容:間歇時間取決於運動員的水平。高水平運動員的間歇時間要准確。間歇時間可以用時間或脈搏來控制。各個不同專項的不同段落間歇跑的間歇時間,可以參考表5.2。
表5.2 不同段落跑間歇時間表
400米 800米 1500米 3000米 5000米
100米 35"-40" 30"-35" 30"-35" 20"-25" 15"-20"
200米 2'-2'30" 1'-1'30" 45"-1' 45"-50" 30"-45"
300米 2'30"-3'30" 2'-3' 1'30"-2'30" 1'-2' 1'-1'30"
400米 3'-4' 2'-3' 1'30"-2'30" 1'30"-2'
500米 2'30"-3'30" 2'-3' 1'30"-2'30"
600米 4'-5' 3'-4' 2'-3'
1000米 5'-7' 4'-6'
1200米 7'-9'
間歇休息的重點不是時間而在於休息的方式,不能停、坐、卧,而應慢跑或走。
(四)法特萊克跑的方法
法特萊克(速度游戲或跑的游戲)。這種在野外進行的變速跑可作為不同水平心率(130-180次/分)的有氧能力訓練手段。同時在這種跑中加速跑還可發展無氧代謝能力。法特萊克跑時間為30分-2小時,可根據跑的速度和加速跑的長短而定。這種方法要貫徹全年,冬春宜多採用。
在法特萊克跑的過程中,運動員進行一系列100米到2-3千米的加速跑,而且事先既不規定這些加速跑的速度,也不限制慢跑的時間。在法特萊克跑時,運動員可用跑和跳專門練習代替加速跑。此方法對1500米至5000米的項目較為有效,而萬米以上運動員,不常採用些手段。800米運動員也不宜採用這種大運動量的訓練方法。
專項耐力訓練中,強度要求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百分比強度要求法:計算某段跑強度要求公式為:
強度要求=個人最好成績÷強度%
例如:運動員600米最好成績為1'30"時,其85%強度要求為1'30"÷85%=1'45"9。不僅全程跑要有強度要求,不同段落也要有強度要求。為此,要了解運動員的最佳成績如成績,再計算強度要求的范圍。
2.比賽速度要求法:先按某項預計的比賽成績求出該項中的每100米平均成績,在運用時,只要將該成績乘以所跑段落的百米數,所得出的時間即為該段的比賽速度強度。如預計1500米比賽成績為4分0秒,訓練時以比賽速度跑800米的強度為:(4分0秒÷15)×7=16秒×7=1分52秒。
3.自然強度要求法:自然強度是指教練員只提出技術上或體力上的要求而沒有提出具體數值的強度要求。採用這種方法必須是當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訓練自覺性和訓練水平時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這種方法一般是在訓練階段轉換(如冬季轉入春季)時,為了適應環境、氣候變化或其它特殊情況時採用。
專項耐力訓練在全年訓練的准備期中,只保留一定的比重,而在競賽前期和競賽期中的比重大。
3. 越野跑的簡介
越野跑(cross-country race)
早期越野跑比賽方法是主辦單位事前不宣布比賽路線、距離和目的地,在比賽前派人引路,沿途散發紅白紙屑,運動員按紙屑標志追蹤。跑程多為崎嶇小徑,或爬障礙、穿叢林,或越溝渠、過獨木橋,以先到達目的地者為優勝。方法是,先確定路線、距離、舉行日期,在有充分准備條件下進行比賽。越野跑已日益盛行於世界許多國家。國際田聯專門設有越野賽跑委員會 ,每年舉行一次世界越野跑錦標賽,賽程男子成年組約12千米,女子組4千米 。計分方法多參照團體賽跑或由主辦單位規定,不設世界紀錄。越野跑不僅能提高人體的耐久力,鍛煉內臟器官,還能培養勇敢頑強、靈敏以及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與跑步機上乏味的長跑相比,越野跑可以鍛煉更多的肌肉,而且野外景色秀麗,心情自然更好。在野外長跑時,由於我們需要蜿蜒前行,避開崎嶇路段,大腿內、外側肌肉及臀屈肌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此外,還可以更多地鍛煉腰腹部,所以效果是能夠得到更強壯的雙腿、後腰和腹部。 一般來說你可以先跑上3—5公里,然後找一個開放的地方做做高抬腿、後踢腿等動作,這些鍛煉可以幫助你提高速度,改善體形和增加力量。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女性為例,她運動一個小時消耗的熱量是2440焦。
4. 越野長跑的意思是什麼
1500米是中長跑,需要耐力。下面我給你說點簡單的方法。1.天天鍛煉,同時要注意休息好;跑長跑可以鍛煉耐力,在長跑的最後階段一定要用自己的毅力堅持下來,那樣慢慢增加跑步的長度,耐力就會慢慢提高的。2.科學的跑法是: 鼻孔吸氣,嘴巴呼氣,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感覺不夠氣時可加深呼吸.跨大步保持勻速跑;3.戰術:可採用跟人跑,緊跟第一名,最後100米超越.4.賽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 服裝需要寬松的就好,有條件的話穿釘鞋!跑前吃點高熱量的東西,如巧克力或者喝點咖啡;5.到了極限需要靠個人毅力去克服!這樣訓練一個月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跟他,自己可以測試一下1500米的時間,如果相差大的話就不要跟了。祝你好運! ~ 在比賽中戰術前一百米不要與其他人硬擠,容易摔跤,剛開始速度太快容易把節奏跑亂,後面就不好跑了。賽前要注意營養,不要喝太多水,和刺激胃的食物。前一百米最好用40%—60%力量去跑,不要太注重現階段的名次,在前200米有可能在最後,但你用勻速跑會慢慢把前面的同學超越掉。這種戰術非常實用與非體育生參加考試能拿高分就可以又不太費力。也適用於運動會上取得意想不到的名次如果是體育專業生那你就要在起跑時占據前4到6名以便在最後來超越第一而拿到冠軍,這要一定的運動實力賽後要注意調整放鬆,不要馬上停下來要慢走1到3分鍾為宜,可以補充少量糖類和運動飲料「紅牛」等來恢復體力也可做放鬆按摩。溫水浴等祝你成功
5. 越野跑的益處
越野跑即可鍛煉身體又可塑造心智,也利於幫助自己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其它艱難險阻。
越野跑過程中,你會在海拔較高的地區長距離跑步,需要運用到徒步、越野跑等技術,絕對不能忽視日常訓練。山地運動中,體力會消耗會特別快,對人體耐力和意志也是一種考驗。通過針對越野跑「特製」的基礎性鍛煉動作,可以鍛煉出適合山野的腹部、肺部、腿部和肩部肌肉,尤其是大幅提升核心肌肉群的力量,令你在跑步時擁有更強信心。
因為山在那裡
英國人喬治· 馬洛里(George Mallory)是喜馬拉雅山攀登時期的偉大先驅。1924 年,馬洛里隨英國登山隊第三次來到珠峰北坡,一名隨隊記者在營地追問馬洛里為什麼再次攀登珠峰,不耐煩的馬洛里為了打發這個記者,隨口留下了他的傳世名言: 「因為山在那裡(Becauseit is there)。」然後掉頭而去。
越野跑的好處
寬廣的戶外空間,特別是山頂一覽眾山小的絕美景色,是很多越野跑愛好者的競技舞台。
越野跑者可以真正檢驗自己的身體素質,滿足冒險精神。
掌握如何應對一些驚險場景的技能。
了解環境
首先,你要掌握訓練和比賽地點的地形、氣候和紫外線照射等。這些因素決定了你所需要攜帶的物品。關鍵是要帶上你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不需要的東西一件也不要帶。
做好補給
越野跑者在運動過程中要攜帶充足的水和食物最好是高熱量、高能量的,以滿足迷路和受傷時所需要的基本補充。在運動中,要周期性地補水和進食,飲用純凈水和功能飲料都可以,後者含有更多的電解質、鹽和糖分。同時,也可以食用能量棒和乾果。
確保不迷失方向
不管出行的里程有多麼長,在外出時總要隨身攜帶方向盤和地圖。由於山頂的天氣總是處於變化狀態,在經過一天漫長的旅途之後,越野跑者很容易迷失方向和路途,因為周圍的地形看上去總是那麼相似。在登山前一定要告訴親友你准備去哪裡,去多長時間。必備工具還包括:透氣膠帶、打火機、急救毯。
6. 跑步於越野跑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好處
怎麼說呢?運動的原理,就是適量就好。你身體能承受什麼樣的方式,你就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比如,你一天跑兩次2僅是,過了一周,感覺身體越來越輕松,就是好的。而你每天跑3公里,身體越來越差,那就說明這個方式不適合你。這是要根據人的身體來定的。而且要實踐,事實最能說明問題。但無論什麼運動都是要持久才好,不要煉一兩天就不煉了。但一定不要過量,這樣只能讓身體越來越虛弱。如果有一天累了,就少做一些運動,或不運動,休息。所以,每天的運動量不一定要一樣,是要根據身體來調解的,但如果你的身體一直很好,那你就可以每天保持一樣的運動量,只是現代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事,沒有太多時間去鍛煉,所以,你的身體情況,每天都有可能不同。
7. 馬拉松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馬拉松的意義在於體會「馬拉松」這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8. 什麼是越野跑
越野跑(cross-country race)
在野外自然環境中進行的一種中長距離的賽跑。 既是獨立的競賽項目,也是各項運動經常採用的訓練手段。沒有固定的距離,也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每次練習或比賽都是按當時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選擇路線,決定起點和終點。早期越野跑比賽方法是主辦單位事前不宣布比賽路線、距離和目的地,在比賽前派人引路,沿途散發紅白紙屑,運動員按紙屑標志追蹤。跑程多為崎嶇小徑,或爬障礙、穿叢林,或越溝渠、過獨木橋,以先到達目的地者為優勝。現在的方法則是,先確定路線、距離、舉行日期,在有充分准備條件下進行比賽。越野跑已日益盛行於世界許多國家。國際田聯專門設有越野賽跑委員會 ,每年舉行一次世界越野跑錦標賽,賽程男子成年組約12千米,女子組4千米 。計分方法多參照團體賽跑或由主辦單位規定,不設世界紀錄。越野跑不僅能提高人體的耐久力,鍛煉內臟器官,還能培養勇敢頑強、靈敏以及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編輯本段越野跑的特點
定向越野的越野跑實際上是一種長距離的間歇式賽跑(在途中常常需要停下來看圖或定向)。這種在野外清新的環境中的奔跑,可以使肌肉的緊張與放鬆,身體的負荷與精神的專注不斷地交替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參加者的全身,特別是呼吸與心血管系統都將得到較大的鍛煉。
越野跑的益處類似與跑步機的效果,而與跑步機上乏味的長跑相比,越野跑可以鍛煉更多的肌肉,而且野外景色秀麗,心情自然更好。在野外長跑時,由於我們需要蜿蜒前行,避開崎嶇路段,大腿內、外側肌肉及臀屈肌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此外,還可以更多地鍛煉腰腹部,所以效果是能夠得到更強壯的雙腿、後腰和腹部。
同時,越野跑也是鍛煉毅力、耐心、恆心的良好渠道。通過在跑步過程中,不斷攻克心理和生理的難關,從而達到超越自我的目的,也可以造就良好的意志精神力。
越野跑的基本要求
定向越野的越野跑同其他長跑項目一樣,要求一方面能夠盡可能地減少人體能量的消耗,維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又能根據比賽的情況,具有加速度的能力。因此,下述要求應使運動員在訓練階段努力掌握,在比賽過程中始終注意:
姿勢 主要採用身體微向前傾或正直的姿勢。要盡量使身體的各部分(頭、軀干、臂、臀、腿、足)的動作協調配合,並且善於利用跑中產生的支撐反作用力與慣性不斷前進,使身體保持平穩,提高跑的效果。
呼吸 最好利用鼻子與半張開的嘴(用舌尖舔住上顎)共同呼吸。除了在跑中出現生理「極點」現象時可以變化呼吸的頻率與深度(即用多呼氣的方法提高氣體的交換率)外,一般情況下應自然、有適當的深度並有節奏的呼吸。
體力分配 或者按選擇的路段,或者按比賽的階段(起點、途中、終點),或者以自身體能狀況的不同確定。通過工作階段(肌肉的緊張)和休息階段(肌肉的放鬆)適時交替的方法,達到既跑得快,又跑得省力的目的。
速度 一般來講不宜過快。過快或在途中加速太猛不僅會影響體力的正常發揮,而且會嚴重地影響判斷力。有人曾做過試驗:同樣難度的數學題,在奔跑中需要用比在靜止時多幾倍的時間才能算出來;如果再加速,需要的時間不僅會更長,錯誤也會更多。但對於一名有經驗的運動員來說,當地形有利(如參照物多、道路平坦等)時,則應盡可能的快跑。
節奏 根據試驗材料表明,人感受的最適宜節奏是每分鍾70—90次(即每步時值為0.85—0.67秒),過快的節奏不易感受,過慢則會起抑製作用。有節奏的動作不僅能節省身體能量的消耗,而且能達到最適宜的動作協調。協調而富有節奏的動作,能給人以輕松自如的感覺和美的享受。
距離感 在越野跑中保持一定的距離感是必要的,它不僅可以幫助提高找點的速度,也有利於體力的計劃與分配。
在野外,用同樣的步速節奏奔跑,但由於地形的變化,步長(距離)的區別卻較大。如果您沒有測量過自己的步長,可參考下列按常規慢跑測出的數據。
編輯本段越野跑的技術
越野跑時,由於跑的地點和環境在變化,所以跑的技術也要因條件的改變而隨之變化。下面介紹的僅是在幾種常見地形上的越野跑技術:
在道路上時,採用基本上與中、長距離跑相同的技術,並盡量注意在路面平坦的地方奔跑。
在草地上時,用全腳掌著地,同時留心向前下方看,以免陷入坑窪或碰在石頭上。
上坡時,上體應前傾,大腿高抬一些,並用前腳掌著地,小步跑上去。遇到較陡的斜坡,可改用走步的方法或用之字形跑法(走法)。必要時可用單手或雙手輔助攀登。
下坡時,上體應稍後傾,並以全腳掌或腳跟著地的方法進行,遇到較陡的下坡或坡面很滑的斜坡,可用側腳掌著地,甚至採用蹲狀的並用手在體後牽拉(草、樹)、撐(地)方式的行進。到達下坡的末端(一般8—10米),便順坡勢疾跑至平地。
從稍高的地方(1.50米以下)往下跳時,可用跨步跳的動作:踏在高處的腿(支撐腿)必須彎屈,另一腿則向前下方伸出,跳下,兩腳著地並以深屈膝來緩和沖擊的力量。同時,在落地時,兩腳應稍微前後分開,以便繼續前跑。從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時,應設法降低下跳的高差,根據情況採用坐地雙手撐跳下或側身單手撐跳下的方法。落地時要注意兩腿深屈。
在樹林中奔跑時,注意不要被樹枝、樹葉、藤蔓等剮傷,特別要防止被樹枝戳傷眼睛。此時一般都用一手或兩手隨時護住臉部。
遇到小的溝渠、壕坑、矮的灌木叢或倒伏樹木時,要增加跑速,大步跨跳而過;在落地的同時,上體稍向前傾,以便保護腰部與便於繼續前跑。在通過較寬的(2.5—4米)的溝渠時,需用15—25米的加速跑,採用大跨步跳和跳遠的方法越過。應注意做好落地動作,防止後倒。遇到大的倒伏樹木、其他矮障礙物,可以用踏過它們的方法越過。遇到較高的障礙物(不超過2米),如矮圍欄、土垣等,可用正面助跑蹲跳和一手或雙手支撐的方法翻越。
通過獨木橋等狹窄懸空的障礙物時,應採取使腳面外轉成八字的跑法。如果這類障礙物很長,就不應跑,而應平穩地走過。
編輯本段越野跑-現代五項的規則
越野跑-現代五項的越野跑比賽的路線應有坡度和高低不平的地段,但避開危險障礙和陡坡。成年男子越野跑比賽距離為4000米,青年男子為3000米。成年男子以14分15秒、青年男子以10分30秒的成績為1000分。計算成績以秒為單位,每減少或增加1秒,成績增加或減少3分。女子比賽距離為2000米,以7分40秒成績為1000分,每增加或減少1秒,成績相應減少或增加5分。越野跑的傳統比賽方法是"反向順序起跑",即按比賽運動員的前3項成績反向排列,每隔30秒出發1人。在第24屆奧運會時使用了"有退讓條件"的起跑,它以前4項成績最佳的選手第1個出發,其他選手的出發時間根據他們的成績換算為相差的時間,按各人的出發時間先後出發
9. 我為什麼喜歡越野跑
1.
兩只手和兩只腳,用在不同的地方,會從產生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幸運的是,我都體會過了。
每天上下班,抑或在辦公室,總是能發現身邊的大部分人,埋頭於自己的虛擬世界。更有許多人,年紀輕輕,身體就已經退化——腰酸背痛,滑鼠手,屏幕眼,肩肘炎……
不要感到詫異,上班一族,每天八小時蹲點,兩只手在方寸的鍵盤上起伏,手腕之上的身體幾乎不動;而兩只腳呢,充其量在以小腿為半徑的扇形區域內活動。如果加班的話,更為慘烈,幾乎全天大半的時間,都在玩「木頭人」的游戲。
很自然,我也是上班族中的一員。不過,我卻不像周圍的人那樣,整天露出一副「蒙娜麗莎式的微笑」,渾身更沒有一點兒異樣感覺。理由很簡單,在虛擬的世界之外,我喜歡踏踏實實的越野跑。2.
我喜歡越野跑,因為它們真實。過程中的一切:路,風,樹,草,土,汗……所有這些,都如假包換。在這個充滿手機、IPOD、微博、鍵盤的虛擬世界,身體的所有感官已經讓位給手指。偶爾能曬到、聽到、踩到、聞到粗糙的現實,這是一種福氣。
長期在虛擬世界裡游盪的人們,漸漸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為這些活生生的東西,一股腦兒從網路上被下載,被復制,被粘貼。從前人們所說的「事半功倍」,可謂淋漓盡致地滲透於這個時代的方方面面。
我喜歡越野跑,因為它們違反一切網路的原則,超越一切急功近利的心態。在戶外,你要到達一個目的地,必須邁開雙腿,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跑,心臟一下一下地跳。越野跑,沒有快捷方式,也沒有人可以代勞,甚至有時候,目標近在咫尺,跑起來卻似遠在天涯。正是它的「事倍功半」,讓我的生活節奏,慢下來,再慢下來,細細體味過往的每一個細節。當然,貨真價實的汗水,以及久違的新鮮空氣,更是意外的驚喜收獲。這時候,過往的山和水,在我,又都是山,是水了。
作為一個馬拉松的業余愛好者,我對公路早已不陌生。從前的我,曾經固執地相信:每一次馬拉松賽,都將是一場全新的體驗。那 42.195公里的柏油路上,汗水會揮灑出不同的精彩。於是,我輾轉於不同的城市,參加了不同賽道的馬拉松。
但是,多少個全程馬拉松下來之後我卻發現,當初的那種對跑步的嚮往與熱愛,逐漸減少,甚而消逝得無影無蹤。商業條幅,林林總總;喧囂呼喊,此起彼伏。這恐怕是所有公路馬拉松賽的一道風景。更為要命的是,大部分城市的空氣,實在不敢恭維。
有,不過,不在公路上,而在山林中。那好,泥土地,大青山,我來了。我來,不急,也不緩。一個人上路,從山腳出發,沿路而上,遇見一撥又一撥的人。如果願意,可以與他們結伴而行;但也可以打個招呼,一笑而過。這,就是自由自在越野跑的魅力所在。3.
跑完TNF50公里的那段日子,每當有朋友遇見我,都會說一句:「你真行!」後來,我又參加了一場100公里越野賽,朋友們更是瞠目結舌,豎起了大拇指。那驚訝的表情,至今想來,仍是忍不住要笑出聲來。可能往返於原野抑或山林中,看過了廣袤的天空,多少讓我有了一些淡定。對於朋友們的唏噓納罕,我只是微笑不語。
有人說,100公里越野賽,是眼睛的天堂,身體的地獄。這句話,也許對,也許不對。風景自不必說,陌生的地方總會有風景。但我很嚴肅地認為,100公里越野賽,不僅是一個體力活兒,耐力活兒,更應該是一個信仰活兒。
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但是信仰的力量,卻是無限的。它由山的魂魄,水的靈秀,轉而浸入到我們的血脈中!信仰的力量?也許,你覺得有些神秘。不錯,越野跑,本身就是探索神秘,發現未知。然而,我還要說,信仰的力量,它不神秘。雖然它無法言說,但卻明晰地存在。這是因為,在我們每一個跑友心裡,他根本不在乎你認為他是什麼,他只專注於他認為他是什麼。這,是我喜歡越野跑的另一個緣由。4.
人生,亦復如此。2012年,生活中所有的挫折與困頓,都成為過去。瑪雅人世界末日的預言,也已破滅。2013年,又是怎樣的一年?甚至於,今後的人生,到底什麼樣?一切都是個未知數。不過,就算人生是一場夢,夢里花落,不知有多少,我也要把這場夢,好好做下去。這是我,作為一個跑者,對自己,也是對朋友們的一次承諾。希望我們——且行且珍惜。
10. 每天5公里的負重越野跑 會有什麼作用
鍛煉腰部、腿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