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inser越野報價
A. lorinser手錶是什麼牌子
Lorinser,羅倫士,德國家族姓氏。主要從事於高端汽車的定製設計。
羅倫士現在已成為享譽世界的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高端定製品牌。
如果是手錶,有可能是這個汽車品牌的紀念款。
B. 國產哈弗H9勞倫士很多車友買不到,僅限量99台,預售價36.88萬
文章原創,歡迎車友分享轉載
國產汽車確實進步很快,很多國產品牌在技術上,已經距離合資品牌不遠了,尤其是專注SUV領域的哈弗汽車,不但擁有自己的2.0T強勁動力,旗下還有越野能力很強的哈弗H9,對於哈弗H9這款車來說,各項數據不比豐田普拉多差,並且價格以及配置要優於普拉多。
哈弗H9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又研發出高級版本,它的名字叫勞倫士特別版,新車在2019年11月份的廣州車展正式亮相,隨後實車也亮相了,勞倫士版本與哈弗H9原車型,在外觀和內飾以及配置上不同,勞倫士特別版的定位要高於哈弗H9。
動力系統,勞倫士特別版搭載了一台2.0T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224匹馬力,峰值扭矩是385牛米,變速箱匹配了采埃孚8速手自一體。
這款勞倫士特別版,由於是限量99台,在加上精美的外觀套件以及豪華內飾,價格自然要比哈弗H9原型車高一些,預售價為36.88萬。
相信這個價格,很多車友買不到,因為限量99台比較稀少,喜歡精品國產越野車的車友不在少數,尤其哈弗H9是國產硬派越野車的代表作品,再加上勞倫士精心改裝升級,不到40萬的價格,要比同級別越野車更有優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賓士SUV系列有什麼樣的價格
賓士A級車是賓士的入門級車,它既不會像Smart和mini那樣領導時尚,也不會因為是級別最低的賓士車而降低質量標准。 1998年,第一代賓士A級轎車問世。不過,問世的過程卻是痛苦的。1997年底的一次蛇形繞樁(S形)無制動行駛示範時發生翻車事故,令人對其穩定性發生質疑。為了提高穩定性,設計師降低了底盤的高度,換上扁寬輪胎,在車輛上加裝了電子穩定系統(ESP)及側傾角感測器,橫向速度感測器等,使這個問題得到了完全解決。不過底盤降低在國內的道路條件下產生了不小的問題:據使用者反應,該車經常發生托底。 歷經6年的市場洗禮,賓士A級轎車的全球銷量已經達到了110萬輛。賓士最近推出了更具創新意識的新款A級,計劃於2004年秋季正式上市。該級別轎車有兩大型號:五門掀背型和首次在A級中出現的三門掀背型,以期營造更為年輕和動感的形象。 C級是賓士最年輕的車系之一,它問世不過20年,至今才發展到第三代。可是它同時也是賓士最為暢銷的車系,在過去的短短四年,已經賣掉了120多萬輛。和C級的第二代相比,賓士在第二代C級推出僅僅四年之後就在2004年日內瓦車展上推出了全新一代的C級。按照賓士的慣例,以往這個時候應該只會對產品做一些小的改款,推出一個升級版本。以往,賓士對這種小改款多半是作低調處理,而這次卻一反常態,不僅大力宣傳,而且破天荒地把只做了小幅改款的車型稱為新C級。賓士這樣做也實屬無奈,因為這個級別的市場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賓士的E級和S級只需應對為數不多的幾個對手,而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就足以讓它們高枕無憂。C級則不同了,幾乎所有的主流汽車製造商都在生產這個級別的產品,而在它之前,寶馬3系已經牢固地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賓士惟有奮起直追,才能收復失地。 賓士M級是一款定位在城市型SUV的車型。與賓士G級越野車的筋骨畢現和鐵盒子一樣的車身截然不同,它光鮮的外表和中等的身材說明了它是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遊走卻又不忘時常到野外撒撒歡的那種類型。 賓士M級前後懸架均為雙A臂四輪獨立懸架與一般城市SUV的懸架形式不一樣。這種懸架設計使得它在同級車(BMW X5,VOLVO X90等)中擁有最佳的舒適性和操控性能,但是如果面對高低落差較大的地形時,懸架行程就比不上越野車使用的非獨立懸架了,這也是所有的城市SUV的「軟肋」。舒適性歷來為賓士所強調,賓士M級自然也不例外。整車的外形做的動感流暢,這使得它的風阻系數達到了同級車型中最低的0.39,這在降低噪音、提高燃油效能及行路舒適性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當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汽車生產商當屬賓士汽車公司,而在賓士的眾多系列轎車產品中,最能顯示其深厚的製造功力非賓士S級轎車莫屬。外形風格「修枝減葉」,逐步趨向於年輕化 賓士G級車是一款有著深遠歷史淵源的車,二戰時期它已為德軍服務。非凡越野性能著稱只有頂級的Offroad玩家能夠享用,對普通人來說,它猶如遙遠的傳說。 「C」代表coupe(雙門),「L」代表light(輕量化),「K」代表compact(簡潔設計)。這就是這款跑車的設計理念。對於那些喜愛速度同時又對汽車豪華舒適性有特殊要求的人來說,CLK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了,還有個前提就是你要有實力負擔得起CLK那不低的售價。 按照賓士的分類,賓士Vito不在乘用車的范疇,而是屬於商務車里的一種——廂式車(Van)。定位於商務車 滿足的商務需求的種類分,Vito有三個功能類型:貨運型(Panel van)、客貨兩用型(Mixto)和客運型(Crewbus)。 從1947年的賓士E級車鼻祖賓士170v,一直到2002年最新一代E級車(w211),賓士的E級車總共經過了七代的發展。這是一款對於賓士汽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車系,該系列在歐洲有超過25%的市場份額,每4輛賓士車中就有一部E級車。E級車也屬於豪華車,但是它穩重 過於現代化 很受人歡迎 賓士SL系列 「SL」代表兩項屬性——Sporty(運動化)和Light(輕量化)。這也的確成為了賓士SL級雙門跑車的追求目標。大型巡航GT跑車 SL相當好 SLK敞篷跑車 折疊硬頂 目前國內僅有SLK200 Kompressor一款 目前國內售價最高的MPV——賓士viano 售價幾乎可以買兩輛別克GL8 選中了這款MPV的消費者,在財力上應該都是「總裁級」的 viano在國內只有少量非正規渠道的銷售 四門四座轎跑車CLS 2005年的第五代S級大氣、優雅 梅塞德斯-賓士車型號中的字母「S」一直是尊貴、高品質和高技術的代名詞,因此,賓士S級轎車從來沒有因為過多的高科技技術的武裝而產生煩惱。當然還有AMG、BRABUS、LORINSER等等改裝廠出品的高端車型
D. Lorinser改裝軍用賓士G級「Puch G」,配2.3升四缸引擎+4速自動!
Lorinser目前從瑞士陸軍收集30多輛原始狀態的前軍用賓士G級,售價15,200歐元起(按當前匯率計算約為17,000美元)。這些前軍用車輛被稱為「PuchG」,採用三門長軸距的車身樣式,軟頂配置可容納多達8位乘客,此外還提供了許多帶有四個座位的硬頂車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這輛軍版大G有點怪 Lorinser露營車發布
全球試駕報告,我們只出品干貨。
從誕生伊始,賓士G級的定位就是一輛高機動性的戰術車輛,不過,隨著時代的更迭和市場的需求,在賓士G級軍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民用版賓士G級,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了富豪的奢侈品。在物以稀為貴的奢侈品理念下,軍版的賓士G也變得越來越香了。
最近,改裝企業Puch G. Lorinser Classic從瑞士陸軍哪裡淘到了幾輛庫存的軍版賓士G,並在這一基礎上將一輛230通用雙門硬頂戰術通勤車改造成了露營車。新車將在Lorinser正式出售,售價為69900歐元,約合人民幣53.8萬元。
不過,這輛車怎麼看都感覺有些怪怪的。
為了滿足房車最基本的空間需求,所以這輛短軸的軍版賓士G進一步加高了車頂的高度,以縱向空間的增加來彌補短軸的劣勢。而增加之後的車身區域則以一副17世紀地圖繪畫師Petrus Bertius繪制的一副地圖作為外部塗裝,以此來致敬探險時代。
在車輛內部,緊湊的短軸車身讓其內部的空間布局變得非常緊湊,通過折疊桌的組合以及展開,來構成居住區域。其所能夠提供的生活設施倒是非常便利,提供了輔助供暖、220V電源、微波爐、水槽等。另外還有內置的櫥櫃。
側窗以及開放式的天窗可以帶來更好的內部空間通透性。而淋浴等功能則布置在了外部。生活艙的電力由車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或外接電源提供,在純野外的環境下,內置的電池以及發動機也可以為車輛提供足夠的電能。
在動力方面,新車則保持了與軍版賓士G級的一致,搭載了一台85千瓦的四缸發動機和一台四速自動變速箱,而賓士G級的四驅系統和後橋差速器鎖也同樣延續了下來。與之匹配的輪胎升級為百路馳全地形輪胎和DOTZ 4×4Dakar鋼制輪轂。
總的來說,這應該是一輛不錯的越野房車,但實事求是的講,我還是有點接受不了這種短軸大高頂的設計。你覺得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世界上越野性能最好的是什麼車(車)
目前世界上有3款很著名純越野車:賓士G級 路虎衛士 悍馬H1!這3款車的越野性能都是非常不錯的,甚至可以說很極端!要說他們中誰的越野性能最好,我覺得還是H1! 路虎衛士:虎衛士源自1948年韋爾斯兄弟設計的第一輛路虎,在最初的20多年中,它是代表路虎品牌的惟一車型。隨著車型系列不斷豐富,這一基本型號在1990年被正式命名為「衛士」(Defender)。 <古墓麗影>中的勞拉駕駛的便是一輛改裝的路虎衛士,它颯爽的英姿使很多人難以忘懷。在2001年的日內瓦國際車展上,這款令人著迷的越野車使很多人大飽眼福。 最初,路虎衛士主要面向農場、林業、礦山、軍警等用戶,由於它的堅固可靠和優秀的越野性能,逐漸博得了很多越野愛好者的青眯。廂式框架構成梯形底盤,上面安裝的鋁制車身重量輕而且堅固,不會生銹,適合長期在惡劣的環境中使用。 路虎衛士一直保持了路虎最初的設計思路,不用過多地修飾,一切都來得如此直接,如此硬朗。簡單的結構使它故障率很低,耐用性很好。外觀和最早的路虎風格幾乎沒什麼變化,車身隨處都是直線條,直到收尾處才會有一定的弧度。做工也比較粗糙,外循環甚至和國產的212如出一轍,都是手動而且從車內便可透過風道看到車外。路虎衛士的直列5缸2.5升柴油增壓發動機在低轉速便爆發出驚人的扭矩,面對45度的斜坡,恆時四驅的衛士掛上低速四驅,怠速便可面對著藍天爬上去。加長的螺旋彈簧替代了過去的鋼板彈簧,提高了行駛舒適性和越野性能,即時懸掛行程用盡,中央差速鎖也可以防止動力從懸空的輪胎流失掉,依然具備擺脫困境的能力。 賓士G級:如果非要說路虎是越野之王的話,那賓士G系列就是四驅隊伍里的「稀有動物」。這款以非凡越野性能著稱的稀有品種,只有頂級的offroad玩家能夠享用,對普通人來說,它猶如遙遠的傳說。 賓士G級車是一款有著深遠歷史淵源的車,二戰時期它已為德軍服務。G4應該可以成為G的鼻祖,它與現行G一樣既是性能又是豪華的象徵。希特勒等第三帝國的最高軍事領導就以它為坐駕,在柏林檢閱部隊甚至上前線指揮戰斗 (雖然不是正義的戰爭,但這是我們這里要強調的)。 還有其他一些事實: 1.世界上20多個國家將G級車用做軍隊的指定車輛:德國、挪威、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瑞士、阿根廷、印度尼西亞、伊朗、斯洛維尼亞等等;2.已生產20多年而無根本性的改動;3.早在1983年,G級車就奪得了當年巴黎到達喀爾拉力賽的冠軍;4.諸多重要人物以G級車為坐駕:羅馬教皇、俄國前總統葉利欽、東正教教皇阿列克謝二世、沙特酋長穆罕默德?勒沙?普哈列維、沙特及阿聯酋的王儲及酋長等;5.20多年來,G級車只生產了15萬輛左右,平均每年只有7000輛左右。每年50%的G級車在德國銷售,第二大市場日本每年的銷量也只有800輛。G級車的內飾是手工製作的,為了維修木飾在指定修理廠還有木匠。包裹坐椅的真皮也不是一般的皮而是nappa,你可以在rolls-royce和bently里見到它。nappa做的一件短皮上衣也得2000多美元。購買G級車時它的選裝足有1500項。從事G級車改裝的有Brabus.Lorinser、Carlsson及AMG等重量級改裝廠…… 看到這些,我們對於這款車是不是有一些大概的認識了呢? 目前G級有兩款車型:G500和G55AMG 悍馬H1:H1是悍馬的精神領袖,由於是純粹的軍用車,所以H1完全沒有舒適性可言,也不講究性價比,不考慮成本,他的所有設計都是為了軍事用途,為了支持空投特別設計的獨立懸掛,碳素纖維車身,可隨時放氣的輪胎,中置發動機,良好的貼地性等等,說直白點就是"戰爭機器",雖然在都市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但在戈壁和沙漠中就能體現他的最大用途,其它車完全無法比擬。 從外形上來看,H1車寬2.4米,行走在路上有一股橫行霸道的大氣,但實際上進入車內,你才驚訝地發現,車內居然只有四個設計簡陋的座椅--其實依我的看法那更像是板凳。巨大凸出的中置發動機占據了車內的大部分空間,發動機蓋上裹著一層厚實的隔音棉,不過對於H1脾氣暴躁的發動機,這層隔音棉似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談到內飾,可以說,H1的設計者似乎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舒適因素。鋼架支撐著幾塊帆布組成了車身、車門,帆布的關聯部分依靠一塊黑色塑膠扣反扣固定,使人不禁聯想起農村簡陋的養雞籠子。 H1使用的是獨立梯形底盤、四輪獨立雙A臂懸掛、分離式避震器及圈狀彈簧,這樣的設計有助於架高車身,同時不會讓傳動軸扭曲過劇。剎車盤未安裝在輪轂內,而是置於靠近車軸中部的地方,這樣減少了對車輪的攻擊而造成剎車系統失靈的機率。堅固的底盤和懸掛也保證了H1在經過空投著陸劇烈的沖擊後不會造成損壞。這一切都是為了戰爭的需要,當然這也讓H1毫無舒適性而言。 沒有真皮座椅、空調、CD,自動雨刷……連儀表盤都是極致簡約的,唯一可以算作裝飾的東西應該算是方向盤前面紅底白字醒目的"WARNING"(警告)銘牌,似乎在恐嚇獵奇者們:操作不當,是容易出人命的! 發動機動力輸出「大得可怕」悍馬系列動力充足,像男人一樣有力。 作為戰爭機器的這輛悍馬H1採用的是一台6.5升V8柴油引擎。由於柴油的燃點低,發動機氣缸壓縮終了時產生的高溫已足夠引燃柴油了,因此柴油發動機不需要汽油發動機的點火系統等電子裝置。在過深水時也就不會因為發動機的點火系統短路而造成車輛的無法行駛。對於一輛在野外作戰的車輛來說,這就決定了車上人員的生死。這也是軍用車輛大多使用柴油發動機的原因之一。這台發動機在3400轉的時候可以輸出195馬力的最大功率,在1800轉的時候可以提供583牛米的最大扭矩。在低轉速獲得大扭矩也是柴油發動機的一個特點,這讓軍用悍馬這樣的特種車輛能夠在最及時的情況下獲得充足的動力做出機動反應或者脫離困境。與發動機匹配的通用公司的4L80-E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這套穩定可靠的變速箱配合加力箱的組合讓這輛H1擁有了33.1的最終齒輪傳動比。而2006款的H1 ALPHA 更是把這一數據提升到了驚人的41.5。
G. 賓士suv分哪些款式 請分別進行性能和價錢介紹 要詳細
賓士A級車是賓士的入門級車,它既不會像Smart和mini那樣領導時尚,也不會因為是級別最低的賓士車而降低質量標准。 1998年,第一代賓士A級轎車問世。不過,問世的過程卻是痛苦的。1997年底的一次蛇形繞樁(S形)無制動行駛示範時發生翻車事故,令人對其穩定性發生質疑。為了提高穩定性,設計師降低了底盤的高度,換上扁寬輪胎,在車輛上加裝了電子穩定系統(ESP)及側傾角感測器,橫向速度感測器等,使這個問題得到了完全解決。不過底盤降低在國內的道路條件下產生了不小的問題:據使用者反應,該車經常發生托底。
歷經6年的市場洗禮,賓士A級轎車的全球銷量已經達到了110萬輛。賓士最近推出了更具創新意識的新款A級,計劃於2004年秋季正式上市。該級別轎車有兩大型號:五門掀背型和首次在A級中出現的三門掀背型,以期營造更為年輕和動感的形象。
C級是賓士最年輕的車系之一,它問世不過20年,至今才發展到第三代。可是它同時也是賓士最為暢銷的車系,在過去的短短四年,已經賣掉了120多萬輛。和C級的第二代相比,賓士在第二代C級推出僅僅四年之後就在2004年日內瓦車展上推出了全新一代的C級。按照賓士的慣例,以往這個時候應該只會對產品做一些小的改款,推出一個升級版本。以往,賓士對這種小改款多半是作低調處理,而這次卻一反常態,不僅大力宣傳,而且破天荒地把只做了小幅改款的車型稱為新C級。賓士這樣做也實屬無奈,因為這個級別的市場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賓士的E級和S級只需應對為數不多的幾個對手,而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就足以讓它們高枕無憂。C級則不同了,幾乎所有的主流汽車製造商都在生產這個級別的產品,而在它之前,寶馬3系已經牢固地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賓士惟有奮起直追,才能收復失地。
賓士M級是一款定位在城市型SUV的車型。與賓士G級越野車的筋骨畢現和鐵盒子一樣的車身截然不同,它光鮮的外表和中等的身材說明了它是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遊走卻又不忘時常到野外撒撒歡的那種類型。
賓士M級前後懸架均為雙A臂四輪獨立懸架與一般城市SUV的懸架形式不一樣。這種懸架設計使得它在同級車(BMW X5,VOLVO X90等)中擁有最佳的舒適性和操控性能,但是如果面對高低落差較大的地形時,懸架行程就比不上越野車使用的非獨立懸架了,這也是所有的城市SUV的「軟肋」。舒適性歷來為賓士所強調,賓士M級自然也不例外。整車的外形做的動感流暢,這使得它的風阻系數達到了同級車型中最低的0.39,這在降低噪音、提高燃油效能及行路舒適性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當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汽車生產商當屬賓士汽車公司,而在賓士的眾多系列轎車產品中,最能顯示其深厚的製造功力非賓士S級轎車莫屬。外形風格「修枝減葉」,逐步趨向於年輕化
賓士G級車是一款有著深遠歷史淵源的車,二戰時期它已為德軍服務。非凡越野性能著稱只有頂級的Offroad玩家能夠享用,對普通人來說,它猶如遙遠的傳說。
「C」代表coupe(雙門),「L」代表light(輕量化),「K」代表compact(簡潔設計)。這就是這款跑車的設計理念。對於那些喜愛速度同時又對汽車豪華舒適性有特殊要求的人來說,CLK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了,還有個前提就是你要有實力負擔得起CLK那不低的售價。
按照賓士的分類,賓士Vito不在乘用車的范疇,而是屬於商務車里的一種——廂式車(Van)。定位於商務車 滿足的商務需求的種類分,Vito有三個功能類型:貨運型(Panel van)、客貨兩用型(Mixto)和客運型(Crewbus)。
從1947年的賓士E級車鼻祖賓士170v,一直到2002年最新一代E級車(w211),賓士的E級車總共經過了七代的發展。這是一款對於賓士汽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車系,該系列在歐洲有超過25%的市場份額,每4輛賓士車中就有一部E級車。E級車也屬於豪華車,但是它穩重 過於現代化 很受人歡迎
賓士SL系列 「SL」代表兩項屬性——Sporty(運動化)和Light(輕量化)。這也的確成為了賓士SL級雙門跑車的追求目標。大型巡航GT跑車 SL相當好
SLK敞篷跑車 折疊硬頂 目前國內僅有SLK200 Kompressor一款
目前國內售價最高的MPV——賓士viano 售價幾乎可以買兩輛別克GL8 選中了這款MPV的消費者,在財力上應該都是「總裁級」的 viano在國內只有少量非正規渠道的銷售
四門四座轎跑車CLS
2005年的第五代S級大氣、優雅 梅塞德斯-賓士車型號中的字母「S」一直是尊貴、高品質和高技術的代名詞,因此,賓士S級轎車從來沒有因為過多的高科技技術的武裝而產生煩惱。
當然還有AMG、BRABUS、LORINSER等等改裝廠出品的高端車型
H. lorinser探險者是什麼車
lorinser探險者應該不是探險者是勞倫士探險家是一款7座SUV
勞倫士公司是一家專門改裝原裝賓士的廠商,就跟AMG一樣,都屬於賓士的改裝版
勞倫士(Lorinser)創立於1935年,工廠坐落在德國斯圖加特,是專為梅賽德斯-賓士精裝升級的工廠。在維持梅賽德斯-賓士原創精神和品種形象的大前提下,做最大幅度的提升。
勞倫士並不改動賓士車的發動機(能享受到賓士保修政策的原因),它的改裝范圍主要集中在外形、內飾、懸掛、制動系統以及安全性能的提升,包括加粗的直排消音器、全鋼板底盤,空氣懸掛,更大的輪轂和輪胎等等。比較有特點的是:特有的擾流板和高扁平比加寬輪胎,配合勞倫士特有的輪轂,造就了輕松的掌控性和安全感;加粗的直排消音器,全鋼板底盤,氣壓式懸掛,增強了車輛在行駛中的抗沖擊力,將汽車底盤的安全系數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大部分車型上加裝了只有在賓士600上才能出現的手工縫制高級皮革材質及黑色桃木裝飾;高檔的輪胎、輪轂;還有一些罕見的電子設備
I. 賓士g6x6是什麼級別
賓士g6x6是AMG級。
賓士G63AMG6x6北美開售,北美市場售價為97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09.4萬元。這款車的Mansory改裝版的國內售價,為988.8萬元人民幣。這款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為6秒以內,極速卻只有160km/h,而百公里油耗約為18L。
賓士G63AMG6x6在現款G63AMG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套新的後橋,加長車身,創造了一個開放的行李箱空間,使軸距顯著擴大,確保轉彎時的穩定性。
G63AMG6x6重達3850公斤,但這並不妨礙它保留AMG的高性能特徵。新車仍將配備5.5TV8雙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400kW(544PS),峰值扭矩為758Nm,變速箱為7AT。
(9)lorinser越野報價擴展閱讀:
AMG是賓士的一個系列。在高性能轎車的研發方面,AMG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的經典之作包括C36AMG、E50AMG、C43AMG以及1997年以來賓士「55」系列的各個版本。
其中C36AMG是梅賽德斯-賓士於1993年與AMG合作推出的第一款車型。C36AMG配備3.6L發動機,最大功率280馬力。那輛車當時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1996年,C36AMG成為一級方程式賽車大獎賽的官方安全車。
賓士AMG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兩個德國人,奧弗雷希特和梅爾徹,在格羅薩帕奇鎮開始了他們的裝修生意。AMG是他們名字的首字母縮寫。奧弗雷希特曾在戴姆勒-賓士(Daimler-Benz)擔任發動機測試員,熟悉梅賽德斯-賓士的動力系統。
1971年,AMG以300SEL6.9AMG轎車在比利時SPA24小時耐力賽中獲得第二名,該公司的聲譽由此開始。1978年,AMG研發的旗艦跑車R107作為歐洲房車賽的戰車,雖然沒有登上最高領獎台,但仍處於領先地位。450SLC在1980年贏得了它在紐博格林的第一場比賽,成為AMG賽道歷史上的一座紀念碑。
J. 現在世界上越野性能最好的車,是什麼車
目前世界上有3款很著名純越野車:賓士G級 路虎衛士 悍馬H1!這3款車的越野性能都是非常不錯的,甚至可以說很極端!要說他們中誰的越野性能最好,我覺得還是H1! 路虎衛士:虎衛士源自1948年韋爾斯兄弟設計的第一輛路虎,在最初的20多年中,它是代表路虎品牌的惟一車型。隨著車型系列不斷豐富,這一基本型號在1990年被正式命名為「衛士」(Defender)。 <古墓麗影>中的勞拉駕駛的便是一輛改裝的路虎衛士,它颯爽的英姿使很多人難以忘懷。在2001年的日內瓦國際車展上,這款令人著迷的越野車使很多人大飽眼福。 最初,路虎衛士主要面向農場、林業、礦山、軍警等用戶,由於它的堅固可靠和優秀的越野性能,逐漸博得了很多越野愛好者的青眯。廂式框架構成梯形底盤,上面安裝的鋁制車身重量輕而且堅固,不會生銹,適合長期在惡劣的環境中使用。 路虎衛士一直保持了路虎最初的設計思路,不用過多地修飾,一切都來得如此直接,如此硬朗。簡單的結構使它故障率很低,耐用性很好。外觀和最早的路虎風格幾乎沒什麼變化,車身隨處都是直線條,直到收尾處才會有一定的弧度。做工也比較粗糙,外循環甚至和國產的212如出一轍,都是手動而且從車內便可透過風道看到車外。路虎衛士的直列5缸2.5升柴油增壓發動機在低轉速便爆發出驚人的扭矩,面對45度的斜坡,恆時四驅的衛士掛上低速四驅,怠速便可面對著藍天爬上去。加長的螺旋彈簧替代了過去的鋼板彈簧,提高了行駛舒適性和越野性能,即時懸掛行程用盡,中央差速鎖也可以防止動力從懸空的輪胎流失掉,依然具備擺脫困境的能力。 賓士G級:如果非要說路虎是越野之王的話,那賓士G系列就是四驅隊伍里的「稀有動物」。這款以非凡越野性能著稱的稀有品種,只有頂級的offroad玩家能夠享用,對普通人來說,它猶如遙遠的傳說。 賓士G級車是一款有著深遠歷史淵源的車,二戰時期它已為德軍服務。G4應該可以成為G的鼻祖,它與現行G一樣既是性能又是豪華的象徵。希特勒等第三帝國的最高軍事領導就以它為坐駕,在柏林檢閱部隊甚至上前線指揮戰斗 (雖然不是正義的戰爭,但這是我們這里要強調的)。 還有其他一些事實: 1.世界上20多個國家將G級車用做軍隊的指定車輛:德國、挪威、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瑞士、阿根廷、印度尼西亞、伊朗、斯洛維尼亞等等;2.已生產20多年而無根本性的改動;3.早在1983年,G級車就奪得了當年巴黎到達喀爾拉力賽的冠軍;4.諸多重要人物以G級車為坐駕:羅馬教皇、俄國前總統葉利欽、東正教教皇阿列克謝二世、沙特酋長穆罕默德?勒沙?普哈列維、沙特及阿聯酋的王儲及酋長等;5.20多年來,G級車只生產了15萬輛左右,平均每年只有7000輛左右。每年50%的G級車在德國銷售,第二大市場日本每年的銷量也只有800輛。G級車的內飾是手工製作的,為了維修木飾在指定修理廠還有木匠。包裹坐椅的真皮也不是一般的皮而是nappa,你可以在rolls-royce和bently里見到它。nappa做的一件短皮上衣也得2000多美元。購買G級車時它的選裝足有1500項。從事G級車改裝的有Brabus.Lorinser、Carlsson及AMG等重量級改裝廠…… 看到這些,我們對於這款車是不是有一些大概的認識了呢? 目前G級有兩款車型:G500和G55AMG 悍馬H1:H1是悍馬的精神領袖,由於是純粹的軍用車,所以H1完全沒有舒適性可言,也不講究性價比,不考慮成本,他的所有設計都是為了軍事用途,為了支持空投特別設計的獨立懸掛,碳素纖維車身,可隨時放氣的輪胎,中置發動機,良好的貼地性等等,說直白點就是"戰爭機器",雖然在都市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但在戈壁和沙漠中就能體現他的最大用途,其它車完全無法比擬。 從外形上來看,H1車寬2.4米,行走在路上有一股橫行霸道的大氣,但實際上進入車內,你才驚訝地發現,車內居然只有四個設計簡陋的座椅--其實依我的看法那更像是板凳。巨大凸出的中置發動機占據了車內的大部分空間,發動機蓋上裹著一層厚實的隔音棉,不過對於H1脾氣暴躁的發動機,這層隔音棉似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談到內飾,可以說,H1的設計者似乎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舒適因素。鋼架支撐著幾塊帆布組成了車身、車門,帆布的關聯部分依靠一塊黑色塑膠扣反扣固定,使人不禁聯想起農村簡陋的養雞籠子。 H1使用的是獨立梯形底盤、四輪獨立雙A臂懸掛、分離式避震器及圈狀彈簧,這樣的設計有助於架高車身,同時不會讓傳動軸扭曲過劇。剎車盤未安裝在輪轂內,而是置於靠近車軸中部的地方,這樣減少了對車輪的攻擊而造成剎車系統失靈的機率。堅固的底盤和懸掛也保證了H1在經過空投著陸劇烈的沖擊後不會造成損壞。這一切都是為了戰爭的需要,當然這也讓H1毫無舒適性而言。 沒有真皮座椅、空調、CD,自動雨刷……連儀表盤都是極致簡約的,唯一可以算作裝飾的東西應該算是方向盤前面紅底白字醒目的"WARNING"(警告)銘牌,似乎在恐嚇獵奇者們:操作不當,是容易出人命的! 發動機動力輸出「大得可怕」悍馬系列動力充足,像男人一樣有力。 作為戰爭機器的這輛悍馬H1採用的是一台6.5升V8柴油引擎。由於柴油的燃點低,發動機氣缸壓縮終了時產生的高溫已足夠引燃柴油了,因此柴油發動機不需要汽油發動機的點火系統等電子裝置。在過深水時也就不會因為發動機的點火系統短路而造成車輛的無法行駛。對於一輛在野外作戰的車輛來說,這就決定了車上人員的生死。這也是軍用車輛大多使用柴油發動機的原因之一。這台發動機在3400轉的時候可以輸出195馬力的最大功率,在1800轉的時候可以提供583牛米的最大扭矩。在低轉速獲得大扭矩也是柴油發動機的一個特點,這讓軍用悍馬這樣的特種車輛能夠在最及時的情況下獲得充足的動力做出機動反應或者脫離困境。與發動機匹配的通用公司的4L80-E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這套穩定可靠的變速箱配合加力箱的組合讓這輛H1擁有了33.1的最終齒輪傳動比。而2006款的H1 ALPHA 更是把這一數據提升到了驚人的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