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證明自己
㈠ 五十公里越野賽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有多難平常也就校園跑個五公里,偶爾十公里,不過堅持了半年健身了,雖
50㎞越野跑,完全是全新的嘗試。
希望你循序漸進的訓練,既然你能跑10㎞,最好先從路跑開始,用18-24周的時間參加半程、全程馬拉松,感受一下比賽的氣氛,增加比賽經驗,拿到越野跑的通行證,所謂通行證就是全馬完賽證明。
參加50公里越野賽的條件,各個比賽組委會要求不完全一樣,一般要求至少完成過22㎞越野賽或者全馬就能報名,當然也有不規范的圈錢比賽只要求半馬成績就行。
報名時一般需要提供全馬完賽證明和縣級以上醫院體檢證明。
50㎞越野跑,比賽前建議至少進行3個月以上的針對性訓練,平時每月路跑量建議不低於200公里,有條件每周或者每半月要跑山路或者多爬山,要麼就多爬樓梯。賽前一兩個月每半月進行一次30㎞左右,1800左右爬升的山地跑。上山一跑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後針對性的補短板。
跑完了你會發現用到的肌肉和路跑完全兩回事,臀部、上肢力量也要加強。
越野跑裝備也很重要,而且價格比較高,越野跑鞋、背包、跑杖(不是登山杖)、頭燈、皮膚風衣是五大必買裝備。
強大的胃也很重要,馬拉松單純補液或者補水果就行,越野跑時間比較長,新手50㎞首野一般都在7-14小時不等,途中必須要吃東西,腸胃不強大,難以保持充分體力。你得適應吃了東西休息5-10分鍾馬上運動。
另外你還要適應夜跑,黑暗和孤獨是少不了的,越野跑不少比賽是跨夜的,比如北京TNF100,半夜0點出發,凌晨2點左右要過一大片墳地,有時候跑的太慢,大野地就你一個人,確實需要克服黑暗所帶來的恐懼感,所以頭燈建議不低於160流明,越高越好,我見過用500流明的,打開確實有心理安慰效應,但注意滿電池續航時間最好不能低於4-5小時,
最後就是希望你能早日完成自己的越野跑夢想!有什麼問的盡管問。
㈡ 英國的一項奇異服裝越野跑,為何能吸引萬千國內外遊客青睞
越野跑就是一項在野外環境中小跑的徒步運動。越野跑主要是在野外環境中徒步的小路上進行跑步,通常會經過山丘,而且還會出現很大的起伏。這類比賽經常會出現40公里以上的長距離賽道。通常越野跑指的是田徑越野跑,賽道不超過12公里,而且它的規則比山徑越野跑要嚴格。
英國的一項奇異服裝越野跑吸引了國內外千萬遊客的青睞。遊客們只是看到了他們穿的衣服,就哈哈大笑,沒有激情跑了。即便如此,參賽者依舊憑借著自己的超強技能和探險技能,完成了比賽。
㈢ 甘肅越野跑前6名唯一倖存者遭網暴,該名倖存者為何會遭到網暴
甘肅越野跑前6名唯一倖存者遭網暴,該名倖存者遭到網暴最主要原因:
1.少部分網友認為他是在炫耀自己的成績;
2.倖存者只是說了實際情況,沒有想到引起這么大的反應;
3.網友還是不夠理智,很明顯倖存者沒有任何炫耀的意思,這完全就是誤會。
對於甘肅越野跑很多人都非常悲傷,畢竟這么大的災難,同時也失去了這么多國內頂尖的越野跑選手,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甘肅越野跑前6名唯一倖存者遭網暴,該名倖存者遭到網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少部分網友認為他是在炫耀自己的成績,這完全就是誤會,面對這么大的災難,這么多人遇難,在不懂事也不會做出這樣愚蠢的行為,很明顯少部分網友把前6名當成了關鍵點,事實上這位倖存者只是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當時遇到的狀況,沒有想到會引起這么大的爭議,這完全都是誤會。
沒有誰想發生這樣的事情,網友也需要更加冷靜。甘肅越野跑再次提醒我們,跑馬拉松有風險,一定要謹慎參與。
㈣ 國內頂尖越野跑選手梁晶不幸遇難,在他遇難前發生了什麼
國內頂尖越野跑選手梁晶不幸遇難,在他遇難前發生極端惡劣的天氣。
1.甘肅百公里越野賽20到31公里的時候發生了極端天氣;
2.極端天氣導致運動員身體發生不適應,身體失溫等情況發生;
3.這是一次偶然事件,越野跑一定要注意安全。
甘肅百公里越野跑導致21人遇難,這是非常悲傷的消息,發生意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天災。很多選手跑到21公里的時候遇到了極端天氣,這里出現了冰雹,凍雨天氣,氣溫直線下降導致很多運動員身體非常不適應,身體也出現了失溫等情況,戶外越野跑基本上都沒有躲避的地方,面對這樣的天氣很多人都扛不住,梁晶作為國內頂尖越野跑選手也出現了意外,這是非常悲傷的消息。
甘肅越野賽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特別是面對極端天氣,應對工作做得非常差,希望主辦方好好反思,吸取這次教訓,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㈤ 超馬冠軍講解馬拉松和越野跑的區別,聽完你都學會了什麼
超馬冠軍講解馬拉松和越野跑的區別,聽完我完全明白了。
1.馬拉松和越野跑都是長距離的運動,都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
2.越野跑都是在戶外舉行,路面狀況相對來說更危險,難度比馬拉松更高;
3.馬拉松相對來說都是在城市舉行,後勤保障更到位,安全隱患也更低。
甘肅越野馬拉松讓所有的人都提高了警惕,對於馬拉松知識也更加的渴望,因為這關繫到自己的健康,很多人對馬拉松和越野跑混為一體,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觀念。超馬冠軍講解馬拉松和越野跑的區別,聽完我完全明白了。不管是馬拉松還是越野跑都是長距離的運動,都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這都需要不斷訓練才能夠完賽;從安全程度來說,馬拉松更安全,因為馬拉松基本上都是在城市舉行,後勤保障更到位;越野賽基本上都在戶外舉行,路面狀況相對來說更危險,對於身體和體力的要求更高,難度也比馬拉松更大,一般不建議參與越野賽,因為難度太大,安全隱患太大。
不管是參加馬拉松還是參加越野賽,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自己都感覺到身體已經不能夠承受,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退賽休息。
㈥ 越野跑基本規則是什麼
世界各地舉行越野賽跑的環境差別很大,特別是季節、氣候條件及比賽距離各異,因此不可能對此項運動作出世界性的統一嚴格規定。但下列規則可用來指導和推動各國開展越野賽跑,使之既作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也作為田徑運動的輔助訓練手段。
1.季節
越野賽跑通常應在田徑賽季結束後的冬季進行。
2.路線
越野賽跑路線應盡量限於空曠的田野、荒野、空地及草地。橫穿公路的次數應減至最低限度。
必須為比賽路線作出明顯的標志,較為可取的是在比賽路線兩邊設置柵欄或障礙物。如不能做到這—點,至少應在路線兩邊用連續的帶子攔起作為標志。
勘測路線時應避免很高的障礙物和危險路線,如深坑、危險的上下坡、密茂叢林等。
總之,應避免一切給比賽帶來困難而違背比賽宗旨的障礙物。不宜設置人工障礙,但為了進行此項運動而必須設置時,也可模擬曠野中的自然障礙。若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人數較多,在起跑後的1500米內不應有狹窄地段或其他障礙物,以免造成阻滯。
應測量比賽路線,在發出邀請時宣布比賽距離,應利用此機會對路線作簡要介紹。當比賽路線為環形時,建議每圈距離不少於2200米。
主辦機構應負責提供適用的、作好標志的比賽路線,在秩序冊中說明比賽路線的細節。為比賽指派路線管理員、檢查員以及必要時在復雜地帶為運動員指引正確路線的引導員。
除國際比賽外,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修改上述有關路線的規定。3.建議將運動員分成年齡組
4.比賽距離
國際田聯世界越野團體錦標賽的距離大約為:男子長距離12公里、男子短距離4公里、青年男子8公里;女子長距離8公里、女子短距離4公里、青年女子6公里。
建議其他的國際比賽和國家比賽也採用類似比賽距離。
5.出發
使用長跑比賽的標准口令,鳴槍出發。
如果比賽人數較多,應在出發前5分鍾進行預告,必要時可增加預告次數。出發時,應為各隊提供起跑位置,各隊隊員應在起點處排成一路縱隊。
運動員在越野賽跑時不得接受任何人提供的幫助。
6.計分
比賽結束時,裁判員應判定各隊計分隊員的名次,然後將名次分數相加,總分最少者為優勝。
計算總分時,可以去掉以個人身份參賽的運動員名次,對後繼名次進行相應調整。但參賽運動員人數較多時,不宜使用此種方法。
如總分相等,則以最後一名計分隊員名次較好的隊為優勝。
7.飲水、用水和飲料站
在所有比賽的起點和終點均應放置飲用水和其他適宜飲料。
在所有項目比賽中,如果天氣條件需要,應以2~3公里的間隔距離設置飲水、用水站或每圈設置。
8.山地越野跑
山地越野跑的主要路段應離開公路在山野舉行,其中包括一定數量的上坡(主要是上坡)或上坡/下坡(起點、終點在同一高度)跑。
建議國際比賽的大致距離和上坡總量如下:
(1)主要為上坡跑項目比賽距離上坡距離成年男子12公里1200米成年女子7公里550米青年男子7公里550米
(2)起點、終點設在同一高度項目比賽距離上坡距離成年男子12公里700米成年女子7公里400米青年男子7公里400米
跑經瀝青公路的路線長度不得超過全程的20%。比賽路線可設計成一個環形。
㈦ 部隊里的武裝越野十公里真的是跑幾個小時不停的跑嗎
武裝越野十公里不可能是幾個小時不停的跑。
1、首先,成年人的步行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5公里每小時,而奔跑的速度更快,10公里不可能跑幾個小時。軍隊10公里越野全副武裝的及格線為71分鍾。
2、「絕竅」:腳尖要先落地,不能整個腳掌落地,不然,腳容易受傷;同時,前3公里要勻速,第4公里做調節,第5公里再「沖刺」,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3、一開始在操場上跑圈,而來就要到外邊的馬路上跑。我說的數據是平原地帶,一般優秀的16-18分鍾就能跑完,高原地帶的數據我也忘記了。
(7)越野跑證明自己擴展閱讀
(一)跑前注意事項:
1、跑前應檢查武器、裝備的背帶是否牢固,防止跑時脫落丟失。
2、攜帶武器、裝具和服裝、鞋帶的著裝松緊要適體。
3、裝束過於鬆散,在跑進中會出現上下、左右晃動,增大阻力,影響跑速。
4、過於緊綳會造成身體不適,動作緊張,體力消耗大,過早出現疲勞,影響跑的成績。
(二)武裝越野跑的訓練
1、武裝越野跑的訓練應以中長跑和徒手越野跑作為耐力訓練基礎。
2、訓練初期以簡單地形的徒手短程跑(2~8)公里為主,以走、跑相結合為宜。適應性訓練後,逐漸增加跑的距離(3~10公里)和跑進速度,然後再復雜的地形上,由徒手跑到武裝越野跑。
3、每周可安排兩次越野跑的訓練,以保持訓練的連續性。訓練中要逐步增加訓練量、難度和強度,提高武裝越野能力。
㈧ 作為一個越野跑愛好者,你是怎樣向別人介紹這項運動的
在野外自然環境中進行的一種中長距離的賽跑。 既是獨立的競賽項目,也是各項運動經常採用的訓練手段。沒有固定的距離,也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每次練習或比賽都是按當時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選擇路線,決定起點和終點。越野跑即可鍛煉身體又可塑造心智,也利於幫助自己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其它艱難險阻。越野跑者可以真正檢驗自己的身體素質,滿足冒險精神。
㈨ 越野跑如何入門
越野跑,是一項與大自然共舞的魅力運動。
那麼,如何選擇越野場地?以及安全快樂地越野呢?
認為的越野跑
越野跑應該是在不能開車的、未經鋪裝的小路上跑。當然,可以是人為踏出的小路,也可以是布滿樹根和岩石的草叢、土路、山路、濕地、沙礫地等路段。此外,越野跑的路面往往比較狹窄,寬度一般不會超過1.5米。
用徒步的方式來訓練下坡技巧
在山間奔跑,著地是有一定竅門的。特別要注意容易失速的下坡山路。選擇在什麼樣的地方落腳才穩定安全?落腳時為了不打滑應如何分配體重?在原木做成的階梯上如何跑上跑下?這些都是越野跑者需要面對的問題。與其突然就去這樣的環境中奔跑,不如在事前多去野外遠足,實地感受一下,積累一些經驗之後再開始越野跑。
越野跑選手的快慢之別,往往就區別於下坡的技術。下坡技術好的人,即使在容易打滑的坡面上,也能輕快地下行。
針對入門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快速提升下坡技巧:注意力集中,身體放鬆;盡可能雙臂打開以確保平衡,前腳掌落地;看路的視線范圍盡可能放遠一點。
為了習慣這樣的路況和技巧,仍然是建議首先徒步遠足,積累下坡的經驗。當然,徒步體驗時也要盡可能穿適合越野的鞋子。
制定越野計劃
自然界並沒有越野跑專用的路線,所以這需要自己規劃。
在山中奔跑容易迷路。對於越野的初跑者,建議選擇郊遊的線路或被推薦的線路。這樣的線路,路面早已被人們踩實,安全性也比較較高。此外,詳盡的路標設施也是不可多得的資源。
這些線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周末郊遊的人較多,有突發情況,也容易獲得幫助。
入門者的其他注意事項
山裡天氣多變,要留意天氣預報;
盡量跟熟悉線路的跑友組隊同行;
注意防寒: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攝氏度;同時風也會帶走體溫;
充分補給:以高熱量食品為主,但不能攝入過多。此外,超過3小時的遠足,要准備運動飲料;
遵守山野規則:比如,沿路與人打招呼,為登山者讓行;保護自然,不隨地扔垃圾等;
必帶物品:地圖,指南針,身份證明,現金,保暖衣物,手機,創可貼,頭燈等;
注意自身安全。
哪些地方算越野?
除了在鋪裝道路上的跑步,其他復雜路況條件都可歸為越野跑。
對於初入越野的跑者,建議選擇最高海拔不超過1000m,累計爬升也在1000米以下的路線。
比如:近郊的小山,附近的公園,湖畔或海灘,森林公園里的樹林和非鋪裝路,都是越野跑的不錯場地。
注意!以上場地需具備如下條件:
有逃生道路
地勢較為平緩
沒有亂石橫生等危險
有供水點和廁所
有公共交通的地方
不管是越野新手,還是越野高手,探尋專屬自己的越野路線,也是越野跑的一大魅力。
哪些信息最重要?
越野跑前,應收集路線相關的各項情報。
要知道路線的長度,以及大概所需的時間。
明確路線的最高點,以及越野的難度(如地面情況和起伏的狀況)。
了解周圍的環境,比如購物點、醫療點、車站的位置等。
知曉當地的特產、美食以及浴場的情報,以增加越野跑的趣味。
什麼樣的路線適合我?
設定路線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往返型
往返路線一樣。減少迷路的危險,也好掌握時間,適合初級跑友。
一直前進型
一直往前,風景不同的路線。但是一定要事先考慮好越野結束後的返程問題。
環形路線
出發後,會回到起點的路線。不跑相同的路線,也不擔心回程的問題。但在有分支的地方一定要對照地圖,確認路線。
任何一種路線都有優缺點,決定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路線。
戶外地圖知識
越野跑需要攜帶指南針與地圖。如今科技發達,攜帶型GPS及GPS導航腕錶已不再遙遠,請為自己配備一款,以增加安全性,減少迷路帶來的風險。如果攜帶地圖,請選用當地詳細的登山導覽圖,或等高線地圖。
戶外活動有風險,地圖作為原始可靠的導航信息來源,能熟練地閱讀是玩越野跑的一項基本技能。
道路的把握(起點到終點的道路)
完成路線所需的時間
路線的距離
海拔、起伏、以及亂石等地形狀況
掌握好基本知識,帶著期待與篤定的信念,開啟你獨一無二的越野之旅吧!
㈩ 死亡越野賽背後公司員工僅22人,這能否證明比賽的不嚴謹
近日,一則“死亡越野賽背後公司員工僅22人”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死亡越野賽的背後員工僅有22人,是否證明比賽的不嚴謹?我認為是的。首先,在這么點人的情況下,而有這么多的參賽者,一旦發生了事故,怎麼能夠救的過來呢?作用是很小的。其次,就是賽前檢查的不嚴謹。據記者采訪,有參賽者表示舉辦方對於裝備檢查非常隨意,被檢查到沒有帶東西,求求情就能夠過去了。最後,就是CP3的打卡點是沒有補給的,那也正是選手們出事的那段路。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22人在事故中的作用這場比賽的參賽人員這么的多,但是員工卻僅僅只有22人。那麼一旦發生了什麼事故,這22個人能夠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的小的。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