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山地小型越野車
『壹』 中國軍用越野車都是什麼型號的
中國共有四種類似悍馬的軍用越野車,分別是:東風鐵甲、沈飛獵鷹、北汽勇士、獵豹飛騰。
此前,我軍團級以上幹部,作戰訓練用湖南長豐獵豹(中國版的三菱帕傑羅);團以下指戰員用北京吉普212型,其中,東風鐵甲、沈飛獵鷹完全按照美國悍馬仿製。
『貳』 為什麼軍用越野是獵豹呢
不是一個檔次的車,軍用越野獵豹與民用越野車獵豹只是外觀不一樣價格都在十幾萬,軍車顏色多為迷彩 買個車156萬好像。挺好的,現在好像149萬就能拿下。
『叄』 悍馬M1114資料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似乎很少有一種軍用車會像「悍馬」這樣。受到如此多的爭議。在他誕生若干年裡一直岌岌無名,一場海灣戰爭使他一鳴驚人。成為全世界追捧和效仿的對象;然而兩年後。在摩加迪沙的街頭他成了被人痛扁的孬種;更加糟糕的是,十二年後當他再回到伊拉克的時候。他成了備受指責的垃圾蟲。批評他的人說,從外觀』上他幾乎毫無美感醜陋至極像一條被曬幹了的癩蛤蟆;欣賞他的人說,他外形彪悍線條陽剛擁有男人般的錚錚鐵骨。目前國內關於「悍馬」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但是大多數只停留在技術規范的淺嘗輒止。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們從各個角度對「悍馬」進行深入的挖掘剖析。還原一個真實的「悍馬」,以饗各位讀者和同好。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研製的諸多輕型越野車往往被愛好者冠以「某某版
悍馬」或者「悍馬斯基」。然而更多的愛好者不知道,「悍馬」的誕生卻源於聲名顯赫的General—Purpose的傳人——M151輕型吉普車糟糕表現。
越戰遺恨
經過戰後近十年的專業規劃和發展,美軍已經基本擺脫了二戰期間裝備車輛的繁雜混亂,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後勤壓力。但是精簡過後的軍用汽車並沒有讓意圖稱霸世界的美軍滿意,特別是在朝鮮戰場上,以美、英為首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面前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不得不在1953年簽訂了停戰協定。志在建立全球霸權的美軍戰略決策層,立即對朝鮮戰爭的教訓進行了深刻反思和總結。1954年,針對朝鮮戰場暴露出來的問題,美國陸軍擬定了新的戰術車輛發展規劃。根據這一規劃,在五角大樓的專項資金支持下,美國諸多汽車公司紛紛開發車型來博取美國陸軍坦克與汽車部專家的青睞。大名鼎鼎的M151輕型軍用吉普車就是這一期間的成果。
與戰後第一代軍用汽車大多脫胎於民用汽車軍用化改造不同的是,M15l是一款純正的「軍用越野車」。M151誕生於1952年。1956年,福特汽車公司又根據1954年美軍制定的新款軍用車輛發展規劃的技術要求,研製出兩種採用不同車體材料的XMl51輕型越野車樣車,隨即交付美國各兵種地面部隊試用。其中,鋼結構車體的樣車編號為XMl51E1,採用當時較為前衛的鋁合金結構車體的樣車編號為XMl5lE2。經過近三年的試驗,匯總了美軍各兵種的意見後,鋼結構車體的XMl51E1受到更多的青睞,為福特汽車公司贏得了五角大樓的訂單,正式編號為M151型「軍用通用戰術輕型卡車」(MUTT)。
然而,在車輛設計師們案頭確立的戰術指標得到試驗場的承認後,投放到戰場上卻出現了迥異的狀況。在越南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特戰部隊的士兵發現,不要說是在復雜路面,即使是在普通非硬質路面,全副武裝的M151越野車在進行高速轉向和緊急制動時非常容易發生側傾事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翻車」。加之當時的美國小型越野車沒有加裝防側傾支撐架的習慣,以至於經常有士兵被摔得鼻青臉腫甚至失掉性命。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和五角大樓的技術官僚,不得不重新審視這輛被他們千錘百煉的輕型越野車。在經過了近3個月的重新試驗後發現,問題出現在他們引以為傲的獨立懸掛系統上。該車採用斷開式驅動橋,其連接車輪和車體的橫向下控制臂為A字型,硅鉻鋼等螺距螺旋彈簧安裝在車體彈簧座和下控制臂之間。一般說來,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懸掛系統結構。但是在XMl51設計伊始,根據美軍新制定的「美國軍隊卡車汽車標准」規范要求,XMl51刻意降低了整車高度,導致A字下控制臂和車體的鉸接點位置偏低。加之為了克服獨立懸掛車輛離地間隙相對較小的缺陷,XMl5l橫跨底盤的防偏桿安裝位置偏高。這樣高速行駛中的車輛一旦進行轉向和緊急制動時,受慣性作用較強的懸掛系統的彈性元件會自然給出機械力補償,導致車輛4個車輪的懸掛系統受力不均勻,加之低效率的防偏防側滑裝置影響,橫向移滑甚至是整個車體側傾也就不可避免了。也許有人會問,難道1956年到1959年期間長達3年的時間里,在XMl51樣車試驗階段,福特汽車公司的車輛試驗標定技術人員和國防部的官員就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嗎?我們要說的是,參與試驗的技術人員的駕駛和養護水準要遠遠高於在前線作戰的那些士兵,前線士兵的駕駛習慣和操作流程往往野蠻到超出試驗場所有人員的想像。
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對M151的懸掛系統進行改進。1964年,新改進的M151被批准重新進入美軍裝備序列,這就是M151A1。在亞洲,越南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在歐洲,蘇聯地面部隊強大的突擊力量猶若達摩克斯之劍高懸。為了徹底解決M151的問題,從1968年開始福特汽車公司聯合凱撒汽車公司(1963年收購威利斯)、通用汽車公司等召開了多輪聯席會議。其間,多方決定對M151A1進行全方位的改進。針對導致車輛側傾事故的懸掛系統,技術協調小組決定把車輛的後橋獨立懸掛改為半獨立懸掛,增強車輛對地面的附著能力。同時針對高速轉向故障,福特汽車公司對車輛原有轉向系統過於靈活的特點進行了限制,同時採用了制動效率更高的雙迴路液壓制動系統。改進後的車輛編號為M151A2型輕型越野車。1970年,M151A2又經過數次改進後投入生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M151A2滿足了軍方的意願。
悍馬」誕生
面對著已經物是人非的國際局勢,其勢日衰的世界霸主不甘心如此退出歷史舞台。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狼狽退出越南戰場的五角大樓官員們一面養精畜銳,一面重新制定新的武器發展規劃,以圖與前蘇聯重新爭鋒。「悍馬」越野車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1979年,美國國防部決定發展一種新型的1.25噸級車輛,代替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部隊諸如M38、M151等兩個系列標准機動性輕型車輛,M274「機械騾」、M561「山羊」、M792前沿高機動救護車等三個系列高機動性車輛以及M880民用輕型通用運輸車等繁多復雜的輕型車輛。
各兵種對新型車輛的最大戰術要求為「高機動性」,新型車主要裝備師級以下前沿作戰部隊,主要用於戰術突擊和戰術支援。多兵種統一的采購數量有利於降低單車造價,實現高性能低成本。鑒於汽油
發動機單位燃料消耗較高,對後勤補給壓力較大,特別是汽油的揮發性和低燃點引發的安全問題,新型車輛決定採用柴油發動機。為了滿足多兵種的不同要求,該車基準型必須在動力性和車輛空間上具有較大冗餘,以滿足各兵種在基型車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改裝,實現當下地面武器模塊化的發展潮流。吸取M151等車的教訓,真正實現車輛全球作戰地形適應能力,該車有必要加裝大型輪式地面武器上應用成熟的中央充放氣系統。由於當時中央充放氣系統結構復雜、造價較高,由車輛供應商和系統供應商進行技術合作,研製適合於輕型車輛的簡易中央充放氣系統,以降低車輛的整體造價。考慮到車輛作戰環境的復雜,新型車換裝大型寬截面輪胎,以適應在沙漠、沼澤、凍土融化等松軟泥濘地面行駛。該車要盡可能降低裝備質量,在不影響遠程戰略機動空運、空投尺寸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擴大該車的車內容積,以保障前沿作戰部隊士兵隨身戰備的搭載。
1981年2月20日,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向有意參與「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項目的美國汽車企業發出邀請。27日,美國國內61家汽車生產企業蜂擁而至。五角大樓的官員明確告訴與會汽車企業,這次采購計劃從研製樣車到大批量裝備之間的時間差只有3年左右。這是美國陸軍歷史上車輛采購常規周期的45%左右。同年4月底,在對諸多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的30多份合格的設計方案進行了謹慎細致的審查後,選定包含通用、福特在內的5家汽車公司的方案提供給決策機構。經過進一步甄選,7月1日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宣布美國汽車公司AMG分公司、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達信·大陸公司等三家汽車公司的設計方案符合技術要求,獲得了軍方進一步發展該項目的研製合同。合同要求這三家汽車公司,在1982年5月份之前,向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工程局遞交11輛樣車,進行嚴格的技術試驗和作戰效能評估。
1983年3月22日,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宣布,AMG汽車公司的樣車在進行3萬多公里的多地形試驗後,表現最佳獲得了一致的認可。在一份文件中,參與試驗的技術官員是這樣評價AMG汽車公司的「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樣車的:「設計優越,可靠耐用,運載能力超乎想像,達到預期的機動能力」。對於試驗中暴露出來的無關大局的細節問題進行了再次完善後,美國陸軍和AMG汽車公司簽訂了一份多階段的供應合同。按照合同規定,美國陸軍在1989年之前,預計會向AMG公司訂購54973輛「
悍馬」越野車,合同總價值為12億美元左右。其中,首批車輛生產訂單為2234輛,合同價值為5980萬美元,全部車輛在1985年交付裝備。第二批訂單為15000輛,在1987年之前交付裝備。到目前為止,「悍馬」系列越野車總計超過了20萬輛,其中軍用型為16萬輛左右,美軍現役裝備有10萬輛左右。
揚名海灣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那場海灣戰爭,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沙漠風暴」行動中,以美國為主的聯軍以絕對制空權對伊拉克的精確打擊。而在隨後的「沙漠軍刀」行動中,聯軍地面武裝力量由南向北一路推進。搭載「陶」式反坦克導彈和小口徑機關炮的「悍馬」越野車,在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一馬當先,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著名的「麥地那」裝甲師打得落花流水。整個「沙漠軍刀」行動只持續了100小時,「悍馬」越野車以其彪悍的外形、充沛的動力、強大的火力成為這場戰爭中最耀眼的地面武器明星。
1990年7月中旬,美軍情報部門刺探到
伊拉克部隊開始大規模集結,並且有向南部伊科邊境運動的跡象。隨即美國五角大樓發布緊急命令,以空降82師為首的特戰部隊取消官兵休假進入緊急狀態。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美國西部時間)8月7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宣布,從即日起美軍發動代號為「沙漠盾牌」的軍事行動,向波斯灣調集兵力。第二天,美軍第82空降師率先抵達沙烏地阿拉伯。不僅如此,在這場行動中幾乎所有以「悍馬」和M151越野車(還沒有完全淘汰)為主要裝備的美軍輕裝部隊和山地作戰部隊,其集結和部署的速度幾乎是美軍第一裝甲師和第一機步師等這些重裝部隊的4倍以上。其高效戰略機動性的秘密,就在於大量裝備的「悍馬」本身的特性。我們以美軍快速兵力投放的主力機型之一——C一130H「大力神」戰術運輸機為例,其標準的貨艙可以將3輛全副武裝的「悍馬」以及所屬士兵,5個小時之內從中歐或者是印度洋上的軍事基地運抵沙特。在運輸M151A1越野車時,一架C一130H運輸機勉強搭載4輛越野車以及所屬士兵。然而「悍馬」是標準的1.25噸級越野車,M151A1隻是0.5噸級越野車而已。用一種不是很科學的量化比較法,可以說三輛「悍馬」的戰鬥力是四輛M151A1越野車的200%以上。而對於重裝部隊的絕大多數裝備而言,在當時除非動用美軍裝備較少的C一5「銀河」重型戰略運輸機,否則「大紅一師」和「馬恩磐石」的兄弟們必須搭乘速度極慢的大型運輸艦前往波斯灣。而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笨重的第一騎兵師幾乎是「直到戰爭打響前20天,那些蠢材才從總統的家鄉(得克薩斯州)趕到沙特完成部署」。
如果說,以「悍馬」為代表的輕型裝備在戰略機動性上表現超乎想像的話,那麼其戰術機動性和打擊能力則是其在海灣戰爭中揚名的本錢。眾所周知,輪式車輛在進行戰術機動時,會面臨諸多的問題。首先影響車輛通過能力的就是車輛對地面的壓強,在這一點上履帶式車輛憑借著寬大碩長的履帶,MMP指數(車輛平均最大壓力)遠遠低於輪式車輛。「悍馬」採用了寬截面低壓防彈輪胎和中央充放氣系統,這樣的配置一般出現在大型多軸輪式裝甲車(比如聞名遐邇的「皮蘭哈」輪式裝甲輸送車)上。採用了37×12.50R16.5LT型寬截面低壓防彈輪胎的「悍馬」,在通過松軟路面時其接地面積相對於老式車輛大大增加,對地面的壓強隨之減弱,通過能力驟然提升。而海灣戰爭地面推進的主戰場是從沙特一科威特一伊拉克由南向北推進,其攻擊路線上是平坦而松軟的沙漠。加之「悍馬」裝備了中央充放氣系統,在駛離硬質路面進入沙漠後,士兵可以在不停車的情況下快速自動降低車輛所有輪胎的氣壓,使其寬截面輪胎的按地面積進一步加大。有數據顯示這時「悍馬」的MMP指數只有272千帕,遠遠低於其他輪式軍用車輛,和大多數履帶式戰車的MMP相近。也就是說,履帶式車輛能通過的路面,對於「悍馬」來說都是暢通無阻。如果你認為「悍馬」越野車的「法寶」只此一件,那就大錯特錯了,能支撐其沖鋒在前的「法寶」還有其優越的動力傳動系統。「悍馬」採用動力強勁的6.2升V型8缸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10千瓦。在全副武裝的狀態(搭載4名士兵,戰斗全重3574公斤)下,其單位功率高達31千瓦/噸左右。加之該車裝備的是通用汽車公司3擋自動變速器和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即使是「醫務站的那些女孩們」也能把「悍馬」越野車開得飛快。
真正讓「悍馬」越野車備受稱贊的還是其獨特的設計。為了使車輛更加堅固,該車摒棄了M15l的承載式車身設計,採用了矩形管狀大梁結構的車架。車身除必要的少量鋼質構件外,大面積的採用了鋁合金、甚至是玻璃鋼碳素纖維等輕質材料,以實現「最輕的車輛自重、最大的武器和戰斗輜重搭載能力」。設計師們並沒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悍馬」繼續採用了讓M151聲名狼藉的全獨立懸掛系統,當然結構上早已上大相徑庭。「悍馬」採用更加穩妥的雙A字支臂和大直徑螺旋彈簧的結構,並且從整車結構上對車輛行駛穩定性進行加強。一方面,「悍馬」採用了大型寬截面輪胎增大接地面積,加大了車輛對地面的附著能力,對車體結構進行了「扁」處理,採用了較大的輪距(輪距1.82米,M151的輪距為1.346),使車輛高速行駛轉向或者緊急制動時機械力分布更加平衡。而且「悍馬」採用了全時四驅,該車的前後車軸幾乎完全一樣,其差速器直接安裝在車輛底盤的大樑上。這樣即使出現三個車輪打滑,車輛憑借剩餘的一個輪胎的扭矩輸出,照樣可以正常行駛。另一方面,該車的車底前部安裝有粗壯的穩定桿,它與下控制臂和樞軸支架相連,穩定桿有效地減小了下部A字支臂振動對車輛平衡的影響。所以,即使美軍士兵駕駛著「悍馬」在傾斜的沙丘上「玩耍」,也不會出現車輛傾覆的情況。當然,為了防止車輛出現傾覆造成人員傷亡,設計師們在「悍馬」上加裝了高強度的鋁合金防滾支架。存優去劣的獨立懸掛讓「悍馬」的越野性能和行駛舒適度得以彰顯,該車的離地間隙達到了410毫米(M151A1的離地間隙為240毫米),和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差不多。在中東廣袤的沙漠上,尋常的溝溝坎坎和沙丘石礫並沒有阻擋住「悍馬」的腳步,反而成為其表演的舞台,當然配角就是倒霉的M151系列越野車。海灣戰爭結束後,在五角大樓向美國國會遞交的報告中,那些技術官僚們聲稱「悍馬」除了「座椅稍硬,不利於士兵長期駕駛巡邏」外幾乎是無可指責。而可憐的M151系列車在得到「不堪大用」的評語後,在美軍陣營中很快消失,填補0.5噸級車輛空白的是賓士G270CDI和蘭德·路虎「衛十」110輕型越野車。
『肆』 關於軍用越野車
我軍真正的輕型戰術通用底盤只有猛士,而不是傳說中的四種(猛士、獵鷹、勇士、梟龍)。
獵鷹和猛士當初是競爭車型,無奈東風中標了,分了大蛋糕,而沈飛也是老牌軍工,為了照顧一下,也會分點小蛋糕吃吃(獵鷹將成為輕型野戰防空系統的底盤,但不是通用底盤)
勇士是0.5噸級越野車,跟猛士1.5噸級沒有可比性,作用是逐步取代我軍吉普212的地位。
梟龍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梟龍」,其XL2060\70\80雖有類似於悍馬和烏尼莫克的車型,實際並非軍用,而是定位於地質勘探、搶險、石油等特種行業,真正軍用的是該公司旗下的「TB」系列。
『伍』 梟龍、猛士、勇士三款軍用越野車有民用版嗎價格是多少
有,都有民用版的。梟龍的車系很寬廣,車型改型餘地極大,按照系列和配置不同,可以從四十多萬到八九十萬,這是一款真男人的車;猛士實際就是中國生產的悍馬,幾乎完全一致,但我們的比美國的悍馬離地間隙更高,因而通過性更好,民用版只有自動擋的(軍用版是手動擋的),價格大約在80萬左右;勇士價格大約在二十萬左右。
『陸』 美國軍用越野車是什麼牌子
悍馬
軍用悍馬誕生於1980年,其開發過程只持續了短短11個月。1992年悍馬民用版問世。其生產者AMGENERAL成立於1964年,當時附屬於KAJSERIEEP公司。AMGENERAL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原型吉普的締造者-WJLLYS-OVERLAND公司。如今通用公司擁有這個品牌銷售權。駕駛悍馬越野會使你明白一個汽車傳奇是怎樣誕生的。大多數成功的4驅越野車都是50%的機器性能加50%的駕駛員能力,而悍馬的機器性能佔90%。每輛悍馬的越野性能都是一個製造工藝上的傑出成就。近半米的離地間隙,大得驚人的接近角和離去角,中央輪胎充氣系統,這些無一不是一般4驅車夢寐以求的。悍馬的鋁合金車身經過熱處理,組裝時擋板先被粘合在一起,然後再用鉚釘固定(如同收音機的製造過程)。由此產生的是所向無敵的越野之王。目前捍馬有兩個品種H1和H2,相比之下,H1擁有更多的越野性能,因為它與軍用型捍馬相差無幾,而H2開發的目的是展示這個品牌的發展方向,號召更多的人來體驗悍馬,尤其是那些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同時在越野性能和舒適性兩方面達到平衡。
『柒』 世界公認十大頂級軍用越野車
1、悍馬悍馬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裝備到至今,悍馬不斷在進化,改進了防彈輪胎,加裝了重型防彈玻璃,內部搭載戰地通信系統,車門和其他部位加裝硬性裝甲,正常可以抵擋到7.62毫米彈葯,厚裝甲的部分可以抵擋12.7毫米彈葯。車身頂部會搭載12.7毫米重機槍或者遙控武器站。
2、烏尼莫克
烏尼莫克具有超一流的越野通過能力、可靠性和耐久性。其側傾角最大可達38度,軍用選裝涉水深度可達1.5米,最大爬坡度100%(45度坡),即使在滿載的情況下,而且無論是前行或倒車,它都能實現45度爬坡,功率范圍從40千瓦到177千瓦不等,最大滿載重量達12.5噸,特殊領域可達14.1噸。
3、東風猛士
東風猛士是一款國產ORV,是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生產的的一款主要供軍事用途的全能越野型汽車,是我軍第一個第三代的高機動性軍車,被稱為「沙漠坦克」和「高原坦克」。其車型有長頭短頭兩大系列,單雙排軟硬頂,溜背軟硬頂,廂式硬頂、高硬頂8種主要車型。其中單排軟頂車型的篷布、側窗可拆,前風擋翻倒後可裝輕、重機槍,軟硬頂車內中央有安放台和踏板,頂部可加裝重機高機榴彈發射器的武器轉盤,後箱有導彈發射平台,形成輕型高機動性輪式作戰系統。在軍隊提出的15項主要考核指標,有12項全面超過了美軍悍馬A2,另三項與之相當。
4、派拉蒙掠奪者
該車也被叫作掠奪者重型裝甲軍用越野車,由南非派拉蒙集團設計和製造。派拉蒙掠奪者的動力配置來自CUMMINSISBe4柴油引擎,車重達15噸。它可以攜帶多達10個全副武裝的士兵,防彈級別達到北約組織所認可的第三級標准,不但可抵禦槍支、手榴彈、單兵火箭彈(RPG)、反坦克地雷的破壞,還能輕松將路障碾為平地,防彈輪胎即使被12.7mm穿甲彈擊穿仍能安全無慮的行駛至少50公里,被譽為是「世界上最不可阻擋的車輛」。目前,該車在南非有售。
5、雷諾-夏爾巴人
雷諾-夏爾巴人被譽為「法國悍馬」,作為一款軍用越野車,夏爾巴人稱得上是戰場上的「變形金剛」,既可搭載10名士兵充當「戰場計程車」,又可加裝武器,作為傘兵、特種部隊的突擊戰車使用。印尼陸軍曾不惜血本引進一批夏爾巴人,正是看中了它的優良越野和機動性能,以及對印尼國內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MAIgoo小編聽說,法軍還專門為駐非維和部隊定製了適應非洲惡劣條件的特別版夏爾巴人,每輛售價達到了30萬歐元。
6、沙漠襲擊者
沙漠襲擊者由以色列汽車公司在21世紀初期打造,是世界上第一種多功能攻擊型軍車,其採用6x6驅動方式,可裝載於直升機內部空運,直接運送到現代戰場的後方行動,可全地形偵察、監視,可快速突擊作戰。沙漠襲擊者採用了創新性的車輛輪胎結構,6個車輪遞送強勁的機動性,大大的提高了在所有不同地形上的越野靈活性,爬山越嶺不在話下。另外擁有獨特的4後輪懸掛裝置,獨立懸掛用於各自的每一對後輪,其機動性無與倫比。
7、kfzB20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最先研製出一部極其先進的輕型四驅車,產量不多,在戰爭中幾乎全被摧毀,全世界存世不超過5輛。雖然距今年代較遠,但但主要的設計思想,甚至布局構成仍然沿用至今:H形鋼制大梁、前置引擎、五前速手動波(當年一般汽車只有三前速)、全時四驅系統,針對前、後軸及波箱的差速設有差速鎖、四輪獨立避震、四輪隨動轉向、干油池式引擎潤滑系統(目前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亦採用此設計)等。
8、英國路虎衛士軍用版
路虎是完全的硬漢做派,擁有毫不妥協的外形和渴望爆發的動力。路虎衛士有三種軸距供選擇:90、110和130,同時有兩款發動機,5速手動變速箱和兩速分動箱是標准配置。軍用路虎衛士上開發出了武器安裝套件,可以將重型機槍、反坦克導彈、榴彈炮等武器以最快速度安裝到上面。而對於其越野性能,軍方還開發出了涉水型路虎衛士供海軍陸戰隊使用,它可以在零下49度的環境中正常使用,並可以在1.5米深的海水中行駛6分鍾之久。
9、VW82
VW82也被叫作桶車,是德國軍隊的象徵,它與kfzB20一樣,同樣誕生與二戰期間,它伴隨德國軍隊在各個戰場上作戰,特別是在納粹德軍入侵波蘭的作戰行動中表現突出。VW82底盤下部較平,全重只有685千克,只要1個人就能夠從前方抬起來。整體造型硬朗,結構簡單,由帶有加強筋的薄鋼板沖壓製成,配有折疊式風擋和帆布頂棚。VW82也有多種變型車,如皮卡型運輸車、半履帶式155型雪地運輸車和專門用在鐵軌上行駛的桶車等。
10、大眾Type166
大眾公司在VW82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一種變型的兩棲型166型桶車。166型在1942年末投入生產,該車軸距更短,重量更輕,多數裝備納粹的黨衛軍。Type166在陸地上時速為55英里,水中時速超過6英里。為了防水,Type166並沒有設計車門,同時還配備了船槳和行軍鍬,以及車尾的三葉螺旋槳推進器。MAIGOO網編覺得軍用越野車除了適應性強,外形設計上也多了一份野性。
『捌』 目前軍隊使用的越野車是什麼車型
中國共有四種類似悍馬的最新軍用越野車,分別是: 「東風鐵甲」; 「沈飛獵鷹」; 「北汽勇士」; 「獵豹飛騰」。
此前,我軍團級以上幹部,作戰訓練用湖南長豐獵豹(中國版的三菱帕傑羅);團以下指戰員用北京吉普212型。
其中,「東風鐵甲」、「沈飛獵鷹」完全按照美國悍馬仿製;
「北汽勇士」是北京吉普自主開發的軍用越野車車;
「獵豹飛騰」是湖南長豐仿三菱帕傑羅io型的。
「東風鐵甲」、「沈飛獵鷹」這兩種國產「悍馬」和美國悍馬均有一定的血緣關系,其底盤系統皆為「悍馬」原產,車身結構和發動機、變速箱等為國內自行設計。
「沈飛獵鷹」同「東風鐵甲」的用途並不完全一樣,「獵鷹」採用了較輕的鋁合金車身結構,而「東風鐵甲」則採用了鋼結構車身。
「東風鐵甲」主要是為了戰場人員輸送,對防護性要求較高;而「獵鷹」則屬於通用吉普,因此採用較輕型的車身以提高行駛性能。
「東風鐵甲」(外號「東風鐵馬」)將是我軍的攻擊越野車改裝平台。
『玖』 「勇士」談軍用輕型越野車
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標榜為中國戰地越野車的「勇士」,已經連續三年參加在北京和上海舉辦的國際車展。很多朋友喜歡於把「勇士」和東風「汗馬」相提並論,實際上這兩個產品不是一個級別,所承擔的任務有所不同,根據總後勤部開始擬定《第二代軍用汽車系列型譜》東風「汗馬」屬於1.5噸級輕型越野車。而「勇士」屬於0.5噸級輕型越野車。現代軍隊的戰鬥力由機動、火力、防護和通信四大要素組成,機動乃四大要素之首。未來高科技戰爭的特點決定了軍用汽車發展的技術復雜化和功能細分。0.5噸級軍車屬於乘用車,主要用途是戰場指揮、通訊、偵察、救護。該級別為我軍最基層的一線軍用車輛,裝備數量謹次於中噸位運輸卡車。其中,BJ212屬於我軍第一代0.5噸級軍車。一代與二代之間的過渡車輛有BJ2020L/N/Y等系列車型和少量的切諾基、長豐獵豹、速跑、華泰吉田等輕型越野車。後續幾個車型基本上是引進整車的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很少,民用技術色彩過於嚴重。介於第1代與第2代0.5噸級軍車之間的過渡車型被列入我軍裝備系列的是BJ2020SJ4×4型指揮車,該車是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利用切洛基技術對BJ212輕型越野車改進而來的,改進措施包括:採用功率強勁的63kW水冷直列四缸汽油發動機並使用加厚軍用水箱、四速變速箱和民用分動箱、P215/80R16寬斷面子午線輪胎,增設前防撞桿、內設防滾梁等。該車整車動力性、可靠性和舒適性比第1代北京212有所提高。從戰術要求看,軍用汽車的機動性應不受橋梁、涵道的限制;能夠方便地進行空運、鐵路運輸和海上運輸。雖然,長豐獵豹公司對帕傑羅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和一系列的技術革新。90年代後期,我軍的一些輕型裝備也嘗試長豐獵豹作為底盤。但作為現代軍用汽車要完成其編配使命有兩個標志性特徵:一是它必須實現完全國產化,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重視車輛在一定的負載下,通過松軟地面、坎坷不平地面以及各種障礙的能力。有足夠的運行可靠性和較好的越野通過性。二是在惡虐氣候環境和艱苦道路條件下它必須在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氣候環境下的戰場環境。技術成熟、設計經典、使用可靠應該是軍用汽車設計的代名詞。從技術要求上看,軍用汽車為了實現較高的機動性,在車輛結構上通常採用大功率增壓柴油發動機、降低車輛自重,提高比功率等技術措施。「勇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推出的標榜為我國戰地越野車新型越野起汽車,它與一般同類車型相比,在外部造型、整車操縱穩定性、乘坐舒適性和動力經濟性、越野通過性、整車安全性、信息化水平、整車設計與裝配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大幅度進步。同國外成熟的軍用輕型越野車車系列車型一樣,「勇士」越野車開發建立了一個汲取當今國際成熟領先技術、代表了我國先進汽車水平的越野車型的平台。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需要衍生出各種性能的不同車型。作為軍車「勇士」可以輕易的配置改裝為作戰指揮/偵察車、物資運輸車、兵員乘用/救護車、通訊指揮車以及輕武器裝載車等。在民用車市場上,可以廣泛用於公安、武警、工程搶險、森林消防、地質勘探、石油等特殊部門的專用車,也可成為一般用戶載人購物、野外旅遊、探險、物資運輸等方面的交通工具,具有典型的機動性強、多用途的特點。我與「勇士」的初次接觸被安排在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技術培訓中心和周邊道路上進行。「勇士」車身外型給我的印象是:整體四四方方,簡潔、威武,完全拋棄了BJ2020的傳統,整體感覺是硬派越野車的風格。「勇士」與「悍馬」神似,但在「勇士」身上找不到任何與悍馬一樣的局部或細節設計。據吉普公司的有關技術人員介紹:「勇士」外部造型是在研究了歐、美、日三大流派越野車造型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文化特色和中國越野車的特點而設計的,不與任何國內、國外車型雷同,具有原創性。「勇士」共有兩款,分別稱為0.5噸和0.75噸級。0.5級為短軸距(2600毫米)、四門、平頂、兩排座,5乘員;為了滿足軍方的特別需要0.75噸級為長軸距(2800毫米)、雙門、高頂、三排座,其中後兩排為側置豎排,8-10乘員,便於搭載更長更大的輕型武器。進入「勇士」車內,兩塊平板玻璃組成的前擋風玻璃缺乏現代感,我知道:這是軍方刻意的設計要求,原因是在風擋玻璃遇到外力破壞時,有可能減少一半損失,維修、更換時也更為方便。「勇士」內飾裝配與外觀基本協調,以稜角的矩形設計為主,採用了可拆式玻璃鋼頂篷。內飾板採用灰色硬質塑料,汽車儀表分度均勻,水平儀、海拔高度表、電子羅盤、車內和車外溫度計、氣壓表等車用現代裝備一應俱全,同時安裝了軍車專用設施。防滾梁的軟性包裝材料與座椅一至,就連門鎖按鈕也是單獨的小方柱。可能非量產車的原因,感覺做工略顯粗糙。「勇士」採納的高靠背座椅是現代四驅車的流行趨勢,與轎車相比勇士的座墊有點偏硬,遺憾的是不能調整高度。三個腳踏板在使用時感覺有些彈腳,雖然與勇士強調的硬朗風格一致。但長途行駛時可能會增加駕駛強度。打開機器蓋,內部設施琳琅滿目。「勇士」均搭載的是國產從日產柴油機引進的3升增壓中冷柴油發動機,該機型在每分鍾3600轉時輸出額定功率為101.5千瓦,在每分鍾2000轉時最大扭距313牛米。當環境溫度達到大—40℃時,採取噴射助燃劑等輔助措施可在45秒之內啟動並運行。使用柴油發動機不僅具有可靠性高、低轉速扭矩大、經濟動力性好等特點。對於追求燃料運輸安全性和供應單一性的軍隊來講,發動機柴油化已經成為世界軍用車輛發展必然趨勢。CYQD32Ti主要技術參數型號:CYQD32Ti形式:增壓中冷氣缸數:4—99.2×102工作容積:3.153燃燒室形式:渦流室壓縮比:22:1額定功率/轉速:101.5/3600最大扭矩/轉速:313/2000標定工況燃燒消耗率:全負荷最低燃油消耗率:225最高空載轉速:4600-4800怠速穩定轉速:650-750機油消耗率:≤0.4工作順序:1-3-4-2雜訊限制:93.4煙度:≤2.0排放標准:EGR(廢氣再循環型)達歐Ⅱ標准,增壓、增壓中冷型優於歐II標准。整機凈質量:275外形參考尺寸:721×701×665從以上發動機數據上看:日產柴油機確實具備世界級先進水平。它技術先進,質量可靠,該產品已廣泛運用於國內外各種輕型卡車、越野車、皮卡車、多功能車(MPV)上。在提高車速、加速性等動力指標上可圈可點。進入培訓中心的專用車間,一輛專為繪制「勇士」維修手冊提供測量數據的實裝底盤映入眼簾。遺憾的是:繪圖工藝已經結束,各總成已完成組裝。看到「勇士」底盤前後兩端高高的蹺起,我高興異常。從專業技術角度上講:這種完全模仿賓士G的非承載式車身結構,可以在提高最小離地間隙的同時,有效降低車輛重心,增加行駛穩定性。有利於安排車橋軸距,控制車輛最小轉彎半徑、接近角、離去角,提高縱向通過性。在移植的背後需要扎實的結構布局和鋼材強度及韌度抗扭曲度作為技術支撐。否則,在高強度越野條件下,車架變形將不可避免。據廠方技術人員講,「勇士」在底盤系統設計上,研究了世界各系著名越野車的結構特點。分時四驅、四輪碟剎,利用與戴克公司合作的優勢,獲取了賓士G非承載式車架的核心技術,選擇了與英國陸虎越野車同樣形式的非獨立懸掛的驅動橋。前懸掛採用雙縱向控制臂、螺旋彈簧式,這種縱懸臂塔簧懸掛結構,確實具有技術含量。後懸掛為漸變剛度鋼板彈簧式。這樣可以提高菏載能力,對防止車輛顛簸(空載/滿載情況下)也能起到良好的避震作用。非獨立的懸掛系統提供了「勇士」汽車在惡劣路面上卓越的越野行駛性能,具有良好的通過性、可靠性、維修便利性和高速操作穩定性。在整車安全性方面,「勇士」的主被動安全設施完善。除碰撞吸能的車身、車架設計之外,其安全裝備主要包括智能型前雙安全氣囊、安全帶、前後盤式制動器、四輪防抱死制動(ABS)系統、中央手柄操縱機械式輪邊駐車系統、吸能型可調傾角轉向管柱、雙管路中心閥式制動總泵等。此外,車內還帶有可拆卸式防滾翻保護裝置。在燃油供給系統上,「勇士」採用金屬主、副燃油箱形式來提高戰場生存性與適應性的需求,主燃油箱容量85升,位於車架後部,副燃油箱容量18升,位於車架中部。通過手動切換主、副油箱十分方便。車輛續航能力超過1000公里,是一般越野車的兩倍。在參觀完實車和底盤總成後,開始了期望已久的實車試駕。我啟動發動機,柴油發動機動力雜訊大的特點在「勇士」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熱車後明顯好轉。「勇士」裝配是的5速全同步手動變速器,在樣車底盤上還有進口的原廠標識。在平穩起步後,升入各個擋位換擋順暢。勇士的起步和加速能力相當不錯,感覺動力儲備十足,各擋位的適應車速區間比較寬。首先我們選擇了場地周邊的工地,進行爬坡、翻溝、過坑進行傳統越野項目。場地難度不大,「勇士」一直勇往直前。從沒有退縮。限於場地條件,沒有機會使用4L,甚至很少使用4H。在過顛簸地段時,「勇士」的懸掛可謂剛柔並濟。翻越坡頂時,感覺不到車身扭動,非承載式車身的整體結構讓人放心。沒有來自車身底盤扭動的聲音。較高的駕駛位置提供了開闊的視野。因為可以選裝絞盤,所以「勇士」沒有配備差速鎖,據說「勇士『的後橋可以選裝差速鎖。勇士輪胎選用的是LT265/75R16越野輪胎,全地形花紋。特殊配置的車輛,配置泄氣後仍可行駛的內支撐或防泄氣特種輪胎。同時,勇士還在車架上設計了6個系留環,適用於運輸系留、起吊、牽引與被牽引的需要,車架前後還均設置有硬牽引和推拉裝置。在在高速公路上試車時,感到「勇士」的轉向在低速時比較輕松,高速時逐漸加重,轉向穩健阻尼作用明顯,路感清晰。可能是使用柴油機的原故,當車速達到每小時110公里時,車內噪音明顯,車內乘員彼此交流需要喊叫。此時,發動機轉速在2200轉/分左右,看來還有不小的提速空間。總的感覺「勇士」是純種硬派越野車,製造者嘔心歷血「十年磨一車」,但由於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對於該車車輛的技術性能、量化指標、越野能力和外型設計還不能求全責備。不能指望它「二十年不落後」。我期待著「勇士」作為軍用汽車走向民用市場的那一天。期待著它象「烏尼莫克」軍用與商用系列車型一樣,能夠「百變金剛」給我們留下足夠的改裝空間。
『拾』 中國的軍用越野車是什麼牌子的
東風猛士是一個系列化、多用途、全新三代高技術的基型戰術平台
由來
東風1.5噸級高機動性軍用越野汽車為輕型4X4,總質量5噸,裝載質量1.75噸,牽引質量2噸的軍用越野汽車,是一個系列化、多用途、全新三代高技術的基型戰術平台,它的官方名字為「猛士」。
美軍對高機動性有明確的定義,要求非常規的動力性、越野通過性,最突出的是壞路、無路面的平順性而得到的快速。Humvee是美軍唯一稱為高機動性的第三代,被國際評為當代最優秀的軍車。從2002年開始奧、俄、日、法、意這些軍事工業強國也先後推出同類產品。
為提高我軍裝備技術水平,打贏現代化戰爭,2002年部隊決定研製這種最先進的車型,2003年初東風爭得這一研製任務。
相對於目標樣車Humvee,東風猛士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