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克二手越野車
『壹』 有認識黑河市遜克縣車陸鄉叫王宇的嗎
車陸鄉全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屬山麓丘陵,北部屬沿江小平原。全鄉總面積(包括黑龍江中國一側大小島嶼)約580平方公里,是遜克縣沿江地區幅員最大的一個鄉,境內還有遜克農場四分場和道干林場。全鄉有耕地11.7萬畝,以種植農作物小麥、大豆為主。沿江村屯捕魚量僅次於干岔子鄉,居全縣第二位。全鄉共轄宏偉、衛東、一村、二村、三村、宏豐、車陸灣子、西雙河、東雙河、庫爾濱、利民、宏疆、上道干、下道干、雙勝等15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7466人,其中滿、回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8%。鄉政府駐地車陸灣子村。
『貳』 遜克縣運輸公司怎麼樣
遜克縣運輸公司是1998-03-16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邊疆鎮交通街。
遜克縣運輸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1123131781433B,企業法人武春雨,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遜克縣運輸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公路旅客運輸、公共電汽車客運、代理旅客平安保險業務;汽車修理、修配(限營業單位經營)、房屋租賃;櫃台出租、戶外廣告發布。
遜克縣運輸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2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遜克縣運輸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叄』 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
正面案例:1寶潔捐助希望小學 拓展商業舞台。寶潔公司是在華跨國公司裡面捐助希望小學最多的公司,從199年開始,於教育的資助額已經達到320萬元,後興建了188所希望小學。寶潔捐助希望小學上建立了一套成熟模式。寶潔的很多商業合作夥伴也和寶潔一同建立希望小學。比如,正大旗下的易初蓮花和寶潔也合作建立了易初蓮花希望小學,寶潔(中國)公司對外事務部經理王成倉認為,這是從另一個模式上開拓了我們商業合作的舞台。
2百事開辦土豆農場 沙漠變綠洲。百事公司投資了近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各地開發土豆種植項目,在內蒙古建立了種植基地,使沙漠變綠洲,並在其它地區進行推廣。百事方面相關負責人邰祥梅女士表示,百事從生意角度取得了自己的基本目的,要有回報,要做生意,並非純粹地改造沙漠,但同時也把沙漠改造為良田。
3正大集團 推進標准化養殖。在中國相對貧困的西北等地區,正人集團將優良種苗、種子提供給農民,並向農民提供優良的管理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正大集團平均每年給農民放畜的數量達到2.1億只。正大每年提供的合同飼料有15萬噸,現有的肉雞規模飼料專業戶2萬戶,直接參與養殖的人數有26萬人,每年提供有機肥共計40萬噸。並幫助農民按照正大的標准建設雞舍和豬舍。通過對農民進行持續不斷地技術培訓,讓農民成為養殖能手,從而推動提高中國整個畜牧業飼養水平。4、萬通地產打造中國首個綠色社區標准指標體系
負面案例:賓士汽車:質量問題致人死。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是生產出合格優質的產品,這也是企業存在的根本。而2008年底世界著名汽車生產商賓士公司生產的一款汽車出現的重大質量事故,卻與其品牌極不相稱。2008年11月5日,黑龍江車主劉某駕駛帕傑羅越野車時操作失當迎面撞上大樹,駕駛員位置安全氣囊沒有彈出,劉某經搶救無效死亡。法院判決該車生產商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與銷售商共同賠償65萬元。
報道稱,2006年7月,劉某駕駛帕傑羅小型越野車由哈爾濱市去往遜克縣,途中遇急轉彎,車輛與一棵大樹相撞。副駕駛位置安全氣囊彈出,坐在該位置的孫某倖免於難,但駕駛員位置的安全氣囊未彈出,劉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劉某家屬遂向北京賓士公司和銷售商粵港先鋒汽車公司索賠,要求北京賓士公司將缺陷車輛召回和賠禮道歉。
北京賓士公司稱,車輛安全氣囊系統符合國家標准,不存在質量缺陷,氣囊未打開是由於故障造成的。法院認為,駕駛員氣囊未彈出,說明車輛存在缺陷,且與劉某死亡存因果關系。終審判決北京賓士公司與粵港先鋒汽車公司共同給予劉某家屬以上賠償。
『肆』 上海知青金訓華的事跡作文
因為,我們曾擁有一個共同的稱號——知青,因此相約在金訓華烈士的墓前。
提起金訓華,現在的年輕人一定會感到陌生。然而,40歲左右的人,特別是對於1700萬親身經歷過上山下鄉的知青來說,金訓華的名字記憶猶新。我國發行的唯一一張知識青年形象的紀念郵票,畫面就是金訓華在洪水中搏擊的場面。據說,這張郵票目前已價值不菲。
也許因為當年我曾與金訓華在一個黑河地區下鄉插隊的緣故,所以他一直鐫刻在我記憶中。如同那塊神奇的黑土地難以抹去。我幾次重返黑土地,又幾次與遜克擦肩而過,幾乎成了生命中的一種遺憾。今年8月抗洪結束,我忍不住從哈爾濱直奔遜克縣,我決意要去祭掃這位當年的英雄金訓華,同時,我要去采訪一位至今守望著金訓華墓地的上海知青——陳健。通過黑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郁德寶的聯系,我與陳健雖然素不相識,卻仍相約在遜克的金訓華烈士的墓前,歷史與現實也將在此交匯疊現。我曾經采訪過無數的同齡人,但我更關注的卻是那些至今留在外地的上海知青,陳健便是其中一個。一個當年的戰友,近3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守望這片黑土地,默默無語地成為遠近眾知的金訓華的守墓人,這豈能一個情字所能涵蓋,時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30周歲之際,我從心底里敬佩這種遠在異鄉的平凡人。
我乘坐的豐田越野車在黑土地上賓士,向南依小興安嶺,北臨黑龍江的遜克縣城進發。到了縣城,金訓華的墓地很好找,就在城南不遠處的烈士陵園里。陵園很大很深,足有10個籃球場這樣大,園里青松蒼翠一片寂靜。正午的陽光下,唯有一個身穿森警制服的中年人彎著腰,正在靜靜的陵園里為金訓華的墓地清掃著歲月和風雨堆積的塵埃。不用介紹,他肯定就是金訓華的守墓人——陳健。與陵園內其他墓地相比,金訓華的墓顯得特別新,特別干凈,墓前不僅有敬獻的花圈,還有不少饅頭和鮮果以及一瓶原封未動的北大荒白酒。
我懷著深深的敬意朝長眠在此的金訓華深深地鞠了三個躬,彼此不用介紹,兩個男人的手緊緊相握在一起,相握在墓前久久不願松開……互相一聲「你好!」眼眶分明有些潮潤。往事如煙,全部展現眼前,面對陳健這位守望的勇者,我慚愧,因為,我畢竟成了歷史的「逃兵」。我黯然淚下,我把帶去的一瓶北大荒白酒,灑在了寂靜的墓前,以寄託那綿綿的哀思。 陳健告訴我,面前的金訓華墓地是1995年8月15日縣里出資8千元,從雙河遷來部分金訓華的遺骨新建的。歷史似乎已把昨天的一切遺忘,可當年的知青卻沒有忘卻,這幾年不知何故,結伴而來祭掃金訓華的老知青每年不下近百人,因為金訓華的舊墓地在雙河離縣城約有200多里的山路,人們去雙河祭掃交通多有不便,縣里和金訓華的父母商量決定,才將部分遺骨遷入縣烈士陵園。
呈現在縣烈士陵園金訓華墓前的那些花圈、饅頭、新果和白酒,正是不久前,8月15日這天孫健特地從近百里的山裡趕來專程敬獻給金訓華的。此刻,陳健與我相逢於烈士墓前,他也是聞訊後連夜趕了100多里山路而至。面對上海當年的知青戰友,他有些激動,以致淚水禁不住要湧出眼眶。
留下守墓,只因內心永生愧疚於另一條生命。
陳健不善言語,但守墓認真。快30年了,他無論刮風下雪,年復一年他每年要去金訓華墓地祭掃至少四次。他工作在小興安嶺深處,離當年的雙河大隊少說也有二百多里地,可是每逢過年過節,在雙河的金訓華墓前,總能看到他守望的身影。有一年除夕夜,小興安嶺下起了齊膝深的大雪,公路的交通也中斷了,可他拿了幾個饅頭和一瓶白酒,在山裡走了整整一天,直到暮色降臨他才趕到墓地,在金訓華的墓前他幾乎成了一個雪人,除夕的鞭炮聲在村裡響起,他已累得抬不起雙腳,他是跪在地上為金訓華敬灑的白酒。墓色中,當年的生產隊長姜延濱聞訊趕到墓地,他激動地扶起了陳健,風雨之中,這位東北漢子也被這種真情打動折服。除夕夜,陳健也病倒了,病倒在姜隊長的炕頭上。
有這樣一位重情重義的戰友,金訓華會感到孤獨嗎?!近30年了,每年的清明前夕,陳健總不會忘記掏錢買來塗料把整個墓碑和墓基去刷新一遍。難怪,走進烈士陵園,金訓華的墓地要比其它墓地明亮和干凈的多,幾乎無法找到風雨侵襲的痕跡。
陳健是上海圖門中學69屆初中畢業生。1969年5月25日他中學還未畢業。提前一年就離開上海與金訓華和金訓華妹妹金士英等38人一起到黑龍江遜克縣雙河大隊插隊落戶。他與金訓華住同一宿舍,睡同一張炕,那時的金訓華性格較內向,不過挺願幫人做事幹活。剛下鄉時,陳健被安排在知青食堂做飯,食堂挑水這活最累人。金訓華無論從大田回來,還是從縣里開會回來,顧不上休息就直奔食堂幫陳健挑水直至缸滿,因此,陳健從下鄉的這天起就非常感激金訓華。
「你因此原因就一直堅守在這里?」面對陳健我忍不住這樣問道。「難道,你真的不想回上海嗎?」
「不,我不是不想回上海,我也不是沒有返城的機會,我留下來,實在是因為內心永遠愧疚於另一條生命——金訓華。」不善言語和陳健在我的追問下,終於吐露出積壓在他心底近30年的那件當代青年不知道的往事——
1969年8月15日,恰好是從上海到黑龍江的77天。這天山洪直瀉,江河橫溢。下午4時,金訓華和戰友們已連續修壩3天,金訓華那幾天正感冒腹瀉。生產隊長老薑忽然跑來對民兵連長老賈說:「堆在河沿上的150根電柱被水泡上了,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任務交給我們吧!」金訓華二話未說帶上我和另一位知青立即趕到河邊。此時電柱已被沖進河裡,他一邊脫衣服一邊喊:「陳健,快跟我下去撈!」陳健隨著他也跳入洪水中,剎那間,我們都被洪水捲入漩渦,。小船來營救我們了,就在小船靠近我們時,又一個大浪撲來,我只覺得背後金訓華猛推了我一把,我終於得救了,可金訓華卻被卷進入漩渦沒影了。18天後,放牛娃才在百公里外發現他的遺體。憶起往事,陳健聲音哽咽。陳健說:「當時要是救了金訓華,我就死了,而金訓華推了我一把,我活了,他卻犧牲了,這種生命之感沒有親身經歷是無法體會的,我活了下來,可我內心的確一直愧疚於另一條生命的,我無法用生命去報答他,因此發誓要永 遠留在這里陪伴金訓華。我對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沒後悔,今天也不後悔,既使明天也不會後悔,我不管別人去怎樣評論我,我只覺得一個人應該重情重義。歷史也不該把金訓華遺忘。」 據陳健回憶,金訓華的事跡在全國傳播開後,立刻把上山下鄉運動推向了一個高潮,在1970年至1975年間,北京、上海、四川、河南的知青紛紛要求到英雄戰斗過的地方插隊落戶,當時遜克縣僅上海的知青就達5400多人。
這些年來的知青都陸續返城了。1985年他回了趟上海,年邁的父親為他留了房間。希望他把戶口遷回上海,當時他已離婚,已可以按政策返城的,可他斷然又放棄了。臨別時,他父親望著陳健直搖頭:「你一直守著金訓華值不值?」陳健回道:「我覺得值。」說完轉身返回了遜克縣,義無返顧。
1995年8月15日,這是金訓華烈士犧牲的周年紀念日。縣委、縣政府舉行金訓華烈士遷墓儀式。金訓華父母和妹妹金士英以及當年與金訓華共同生活過的20多名上海知青代表專程從上海趕來參加。陳健早早趕去雙河,他與金士英一起親手為烈士揀遺骨。墓穴很小,容不幾個人,陳健便獨自雙腿跪在棺材裡,把金訓華的遺骨一根一根揀出來,當他用手揀起第一根遺骨時,不知不覺已淚流滿面……
這天的遷墓儀式庄嚴而隆重,不少當年的經歷者都流下了熱淚,為金訓華,也為陳健這種如痴的真情。
遷墓完畢,重逢的知青們又要握手別離,陳健沒有去車站送行,因為他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要知道,他畢竟也是上海知青呀!說到這,百感交集的陳健終於控制不住自己愴然淚下……
金訓華在這里有我陪著,請大家盡管放心
離開墓地,我們來到了陳健安在縣城的家。小屋不大,里外兩間,收拾得非常干凈,擺飾中能看出上海人的味道。1985年陳健又結婚了,這天他愛人小晁也正好在家。陳健告訴我,妻子今年已下崗了,家裡主要靠他了。前些年他在縣林業單位當職工,效益也不好。去年,他找到縣長縣委書記,要求找一個有退休有勞保的單位,打算在此過一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金訓華的守墓人。縣領導也被他這種真情所感動,1997年9月把他調到遠離縣城的小興安嶺木材檢查站,當上了一名森警 ,路遠離家遠,一星期甚至半月回家一次,但他很滿足,如願以償了。他從70年12月抽調進城工作,雖已換過幾個單位,唯有這一次安排才使他真正感到滿足,也堅定橫下心守墓一輩子。
在陳健家裡,他翻出許多當年有關金訓華報道的報紙,報紙年久已發黃,但陳健仍以這些像歷史珍寶一樣珍藏著,當他翻閱這些歷史資料,雙手分明在微微顫抖,很顯然觸景生情,面對舊報紙,他彷彿又看到了自己的青春,一張張老照片,也彷彿把我帶入歷史的昨天。
他問我,有沒有見過金訓華的父母和妹妹金士英,回上海無論如何要代問一聲好,我告訴他,5月份的時候,曾在上海石油大廈的北大荒不了情酒店見過面。金士英依舊是十分爽朗的性格,談起遜克一往情深,談起哥哥禁不住熱淚盈眶。回城這些年了,有時夢里還常常見到他。回城後,她在鳳凰自行車集團當退管會幹部,平平淡淡地工作,也平平淡淡地生活。
「這些年,她也回到遜克雙河大隊好幾趟,說來一趟就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感覺,你告訴她,金訓華在這里有我陪著,請她和大家盡管放心。」分手時陳健握著我的手緊緊不放,最後對我這么說。
我的心頭一熱,情不自禁地和他擁抱在一起,我被他這種朴實的真情所震憾,所淚涌,所敬畏,他留下了,他絕對是個勇者。我們離去了,離去的也並非是懦夫。
「快30年了,有家不回,一個人獨守著這座歸屬歷史遺忘的墳 難道不寂寞。」我敬畏之餘輕聲問陳健。
「要說寂寞,的確有點,不過時間長了也就習以為常了。」陳健把寂寞兩字說得特別輕。他實在不想去加憶那段最寂寞,最傷心,最難整的日子呀!
1983年開始,幾乎所有的上海知青都返城了,他每次去雙河為金訓華祭掃,心裡有種空盪盪的感覺,這一年原先的妻子因對陳健年復一年的祭掃,一次次放棄返城的機會開始抱怨,並提出離婚分手,為了金訓華,他二話沒說,離了婚,兒子歸妻子,房子也歸妻子,他像只孤雁又一次被拋向知青生活。縣城不大,他行走在街頭,真得感到孤獨和凄涼。離完婚,他默默無語行走了幾百里,最後來到雙河的金訓華墓前,他再也忍不住了,抱著這墓碑放聲痛哭起來。誰能理解他,唯有長眠九泉的金訓華!
陳健,成了縣城裡極富傳奇的上海知青,小城並非冷寂無情,他無語的舉止卻被另一位女人小晁所理解,他們僅僅一次對話,雙方都心動了。
「你會回上海嗎?」
「不會」。
「為什麼?」
「為金訓華。」
小晁心裡明白,一個當年知青戰友,為了救命之恩願一輩子留下陪伴,這種男人足夠忠誠,也值得終身依託。他們在1985年成家了。
陳健也由此走出孤獨和寂寞。這幾年來遜克祭掃金訓華的知青也陸續多起來,每每有人來,他總會陪在一邊,許多新聞單位也陸續來這里采訪,去年的8月11日,中央電視台匯演播室一行8人製作系列專題片《走過青春的老三屆》,第一集的重點就是到遜克縣采訪金訓華事跡。
金訓華何以再度「熱」起來?陳健是目睹金訓華犧牲的見證人,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他似乎悟出金訓華重又「升溫」的原因。「一直有人問:金訓華為撈大木頭犧牲值不值?我認為,英雄就是英雄,任何時代都需要這種忘我犧牲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永遠不該遺忘。」陳健滿眼深情地凝視著金訓華的遺像,再一次沉重起來。
歷史不會遺忘金訓華,一個知青成為無語的守墓人近30年,我們也應該永遠記住他。
陳健,你守著歷史,歷史也在雕刻著你。
別了,金訓華。別了,陳健。歸途在層巒迭嶂在狂盪姿肆的秋色中飛旋起伏,心潮和林濤發著澎湃而悠遠的共鳴。此刻,當我把深邃的目光投向身後的黑土地時,大地上彷彿鐫刻著這樣一行金色的大字:無論歡樂還是磨難,那時代的一切都是饋贈!
『伍』 遜克縣是哪個省的
遜克縣是黑龍江省的
遜克縣名,由遜河和奇克兩縣合並時,各取原縣名一字組成。遜河縣,因遜河得名。「遜河」,又稱「遜別拉河」。「遜別拉」為滿語,「遜」為「奶漿」之意,「別拉」為「河」。奇克縣,因山得名。境內有一山稱之為「奇克勒」,後轉音為「奇克特」,簡稱「奇克」。
遜克一帶,清代,屬黑龍江副都統轄區,為鄂倫春族游牧地。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於遜河地方設置畢拉爾路鄂倫春協領公署,管理鄂倫春族事務。1909年(清宣統元年),於奇克勒設置卡倫,隸屬璦琿兵備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畢拉爾路鄂倫春協領公署駐車陸。1915年6月2日批准,撤銷奇克特卡倫,改設奇克特縣佐,隸屬璦琿縣。1916年5月15日,設置遜河稽墾局。1928年11月27日,黑龍江省長公署令,將遜河稽墾局改為遜河設治局,隸屬黑河道。1929年2月11日,將奇克特縣佐改升奇克設治局;同年3月15日,將奇克設治局改為奇克縣,縣政府駐奇克鎮,為三等縣。由黑龍江省直轄。1931年9月15日,黑龍江省政府咨請將遜河設治局改設為縣。翌年5月10日,內務部批准設置遜河縣,7月1日正式「將局改縣」。隸黑龍江省管轄。東北淪陷後,1934年12月,兩縣均劃歸新設之黑河省管轄。1943年7月1日,將遜河縣和奇克縣合並為遜克縣,隸屬黑河省。偽縣公署駐遜河鎮,並在奇克鎮設遜克縣公署奇克辦事處。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歸黑龍江省管轄。1946年6月,縣政府遷駐奇克鎮。同年9月,改歸黑河專區管轄。1947年5月,撤銷烏雲縣,並入遜克縣,改設烏雲區。1951年全縣總人口1.93萬人。1965年12月,將富饒公社(原烏雲區)之大部劃歸嘉蔭縣。(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遜克之名,取遜河、奇克的各一字故名。
本縣由遜河、奇克、烏雲三縣合並而成。
遜河縣之名來源於遜必拉河。此地遠在周以前為肅慎地。漢至三國時期屬挹婁地;隋時為靺鞨黑水部及室韋地;唐仍之;遼時為生女真地;金時屬扶余路的轄境;元時為斡赤斤分地,屬開元路管轄;明時為速溫河衛所轄。清設畢拉爾路協領,後擬設車陸廳,隸屬興東道。民國五年(1916年)八月設遜河稽墾局,把民開墾,由愛琿、龍鎮來的移民先後定居於遜河流域,由於移民日增,民國十七年(1928年)稽墾局升置為遜河設治局。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轄,遜河設治局直隸黑龍江省。偽滿大同二年(1933年)由設治局升置遜河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黑河省公署,遜河縣隸屬黑河省。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設置東滿總省和興安總省的同時,將遜河、奇克兩縣合並為遜克縣。仍為黑河省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復設遜河、奇克兩縣。均隸屬黑龍江省。解放後由遜河、奇克、烏雲三縣合並為沙克縣。
奇克舊名奇克特,系鄂倫春語「薪屋」之意。此地元代之前的沿革與遜河縣基本相同。明代屬巴忽警衛和額克衛地,清宣統元年,黑龍江沿岸實行卡倫制,於奇克特設初代卡官,屬璦琿廳的轄境。民國四年(1915年)改置縣位。為援理所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二月置設治局,同年改為奇克縣,直隸黑龍江省為三等縣,其後沿革與遜河縣大致相同。
烏雲縣名以地瀕烏雲河故名。元代前沿革與沙河縣基本相同。明代分屬弗河衛,哈里分衛五延所、五因所。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擬於烏雲河設治,後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直至民國五年始置設治局,民國十八年(1929年)烏雲沒治局改為烏雲縣,直隸黑龍江省為三等縣,其後沿革與遜河縣大致相同。
1992年,遜克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小興安嶺北麓,黑龍江右岸。東與嘉蔭縣接壤,南與伊春市及綏棱縣為鄰,西與北安市、德都縣、孫吳縣毗連,北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江相望,國境線長140公里。全縣總面積17344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1個鄉、鎮,其中以鄂倫春族為主體的民族鄉2個。全縣有漢、鄂倫春、滿、蒙古、達斡爾等民族。1992年全縣總人口8.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萬人。縣政府駐地奇克鎮。
1999年,遜克縣轄:奇克鎮、遜河鎮、阿廷河鄉、克林鄉、寶山鄉、松樹溝鄉、車陸鄉、邊疆鄉、干岔子鄉、大平台鄉、新興鄂倫春族鄉、新鄂鄂倫春族鄉。
2000年,遜克縣轄2個鎮、10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0181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奇克鎮 23877 遜河鎮 10573 邊疆鄉 9443 車陸鄉 8191 干岔子鄉 9051 松樹溝鄉 6229 新鄂鄂倫春族鄉 2251 新興鄂倫春族鄉 1360 寶山鄉 5136 克林鄉 2157 阿廷河鄉 1274 大平台鄉 1601 遜克農場虛擬鄉 20673
2001年,遜克縣轄:邊疆鎮、遜河鎮、干岔子鄉、松樹溝鄉、車陸鄉、克林鄉、寶山鄉、新興鄂倫春族鄉、新鄂鄂倫春族鄉。
2002年,遜克縣轄:邊疆鎮、遜河鎮、干岔子鄉、松樹溝鄉、車陸鄉、克林鄉、寶山鄉、新興鄂倫春族鄉、新鄂鄂倫春族鄉。
『陸』 遜克歷史簡介
遜克縣,由遜河和奇克兩縣合並時,各取原縣名一字組成。遜河縣,因遜河得名。「遜河」,又稱「遜別拉河」。「遜別拉」為滿語,「遜」為「奶漿」之意,「別拉」為「河」。奇克縣,因山得名。境內有一山稱之為「奇克勒」,後轉音為「奇克特」,簡稱「奇克」。
遜克一帶,清代,屬黑龍江副都統轄區,為鄂倫春族游牧地。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於遜河地方設置畢拉爾路鄂倫春協領公署,管理鄂倫春族事務。1909年(清宣統元年),於奇克勒設置卡倫,隸屬璦琿兵備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畢拉爾路鄂倫春協領公署駐車陸。1915年6月2日批 遜克縣准,撤銷奇克特卡倫,改設奇克特縣佐,隸屬璦琿縣。1916年5月15日,設置遜河稽墾局。1928年11月27日,黑龍江省長公署令,將遜河稽墾局改為遜河設治局,隸屬黑河道。1929年2月11日,將奇克特縣佐改升奇克設治局;同年3月15日,將奇克設治局改為奇克縣,縣政府駐奇克鎮,為三等縣。由黑龍江省直轄。1931年9月15日,黑龍江省政府咨請將遜河設治局改設為縣。翌年5月10日,內務部批准設置遜河縣,7月1日正式「將局改縣」。隸黑龍江省管轄。東北淪陷後,1934年12月,兩縣均劃歸新設之黑河省管轄。1943年7月1日,將遜河縣和奇克縣合並為遜克縣,隸屬黑河省。偽縣公署駐遜河鎮,並在奇克鎮設遜克縣公署奇克辦事處。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歸黑龍江省管轄。1946年6月,縣政府遷駐奇克鎮。同年9月,改歸黑河專區管轄。1947年5月,撤銷烏雲縣,並入遜克縣,改設烏雲區。1951年全縣總人口1.93萬人。1965年12月,將富饒公社(原烏雲區)之大部劃歸嘉蔭縣。(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遜克之名,取遜河、奇克的各一字故名。
本縣由遜河、奇克、烏雲三縣合並而成。
遜河縣之名來源於遜必拉河。此地遠在周以前為肅慎地。漢至三國時期屬挹婁地;隋時為靺鞨黑水部及室韋地;唐仍之;遼時為生女真地;金時屬扶余路的轄境;元時為斡赤斤分地,屬開元路管轄;明時為速溫河衛所轄。清設畢拉爾路協領,後擬設車陸廳,隸屬興東道。民國五年(1916年)八月設遜河稽墾局,把民開墾,由愛琿、龍鎮來的移民先後定居於遜河流域,由於移民日增,民國十七年(1928年)稽墾局升置為遜河設治局。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轄,遜河設治局直隸黑龍江省。偽滿大同二年(1933年)由設治局升置遜河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制, 遜克縣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黑河省公署,遜河縣隸屬黑河省。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設置東滿總省和興安總省的同時,將遜河、奇克兩縣合並為遜克縣。仍為黑河省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復設遜河、奇克兩縣。均隸屬黑龍江省。解放後由遜河、奇克、烏雲三縣合並為沙克縣。
奇克舊名奇克特,系鄂倫春語「薪屋」之意。此地元代之前的沿革與遜河縣基本相同。明代屬巴忽警衛和額克衛地,清宣統元年,黑龍江沿岸實行卡倫制,於奇克特設初代卡官,屬璦琿廳的轄境。民國四年(1915年)改置縣位。為援理所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二月置設治局,同年改為奇克縣,直隸黑龍江省為三等縣,其後沿革與遜河縣大致相同。烏雲縣名以地瀕烏雲河故名。元代前沿革與沙河縣基本相同。明代分屬弗河衛,哈里分衛五延所、五因所。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擬於烏雲河設治,後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直至民國五年始置設治局,民國十八年(1929年)烏雲沒治局改為烏雲縣,直隸黑龍江省為三等縣,其後沿革與遜河縣大致相同。
1992年,遜克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小興安嶺北麓,黑龍江右岸。東與嘉蔭縣接壤,南與伊春市及綏棱縣為鄰,西與北安市、德都縣、孫吳縣毗連,北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江相望,國境線長140公里。全縣總面積17344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1個鄉、鎮,其中以鄂倫春族為主體的民族鄉2個。全縣有漢、鄂倫春、滿、蒙古、達斡爾等民族。1992年全縣總人口8.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萬人。縣政府駐地奇克鎮。(根據《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柒』 我要物流一輛踏板60v電動車。北京到遜克。大概多少錢啊
需要從北京發到哈爾濱,然後從哈爾濱發貨到遜克,正常情況下應該不會超過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