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勢在必行
1. 聚焦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 新能源補貼終將成歷史
全球汽車產業面臨深度轉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發展進程加快,中國電動汽車發展也在逐步進行結構調整,汽車市場正出現巨大變化,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隨著補貼退坡以及消費者對PHEV接受程度的一些變化,最近三年,既有PHEV車、也有EV車,而且同一個車的尺寸性能差不多相當的情況下,從真實的個人用戶購買這個車的比例來看,PHEV的接受程度要高於EV的接受程度。
目前這個階段即使廠家不賺錢、國家有補貼,因為殘值不高,電池的成本比較高,跟傳統的內燃機車比,在現在這個時間點,純電動汽車是沒有優勢的,即用戶正常狀況下是不會去買新能源車。?能夠改變它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電池成本快速下來;第二,是純電動車的殘值要上得來,要讓用戶覺得二手車是有價值的。第三,是單位百公里電耗要下去,對電池需求依賴要降低。
紅點觀察
綜合各方觀點來看,行業內對補貼的心態較為矛盾。一方面有不少企業呼籲取消補貼,讓市場導向加速優勝劣汰。另一方面,補貼退坡過猛也導致大部分企業銷量下滑,叫苦不迭。但新能源補貼時代已經過去是不爭的事實,而誰能在沒有補貼後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拔得頭籌,誰就是王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新能源汽車何時有能力邁過「補貼坎」
正是由於補貼的存在,所以近些年新能源汽車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隨著補貼的退坡,相關問題也逐步顯現。比如在2019年3月份發布的新的補貼政策,補貼金額大幅度下滑,而在過渡期結束後,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樣降低。在過去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台,同比下降約4%,這也是自2009年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來首次出現的年度下滑。那麼新能源汽車何時有能力邁過「補貼坎」呢?
與此同時,作為車企和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來說,更應該加大技術的研發,提高整車的競爭力。比如在動力電池方面需要提升穩定性,緩解低溫的影響。在能量密度上方面不斷增加,從而提高續航歷程。另外,在生產成本方面需要同樣需要下降,這樣才能夠與傳統燃油車爭奪市場,這樣在未來也可以更好的走向國際市場。
所以,新能源汽車何時有能力邁過「補貼坎」,還是要看技術提升的程度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另外要知道,單純的依靠補貼,我國依靠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重磅!新能源汽車補貼有望持續至年底 不會大幅退坡
1月11日,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一句「今年7月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退坡」激起千層浪,引起巨大反響。
(資料來源:ACEA,中金公司研究部)
根據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若按2025年新車銷量3000萬輛計算,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將達750萬輛。
補貼時間延長無疑可以緩解車企當下的「斷奶」壓力,但長期來看,要在2025年實現750萬輛的市場規模,僅靠政策驅動肯定不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2020年前新能源車補貼將會分階段退出是真的嗎
在20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18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談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取消時表示,補貼政策調整將分段平穩退出,並將有替代措施。
苗圩表示,國家已經出台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來應對2020年後政府補貼退出以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市場化補貼機制。
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金融信貸、保險、租賃、二手車交易等營銷和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市場化的積分交易平台,提供多種交易方式功能。研究制定積分經濟管理的措施,激活積分交易市場。還將提前研究發布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的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車積分管理制度。
5.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都有哪些變化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對於車企而言能夠推動車企快速的發展,對於消費者而言能夠通過補貼得到實惠,減少買車的成本,隨著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推出,幾家歡喜幾家愁,4月23日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代表著新補貼政策正式落地,在新政出爐後的好幾天內,業內熱議聲音仍然此起彼伏,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有哪些變化?
針對於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來看,調整的是補貼力度有以下幾點變化,第一點,補貼對於車輛的續航要求有所提高,根據最新的補貼政策去看,車輛的續航在300km到400km左右的車型,能夠享受1,62萬左右的補貼,而大於400km續航的車型能夠享受2.25萬左右的購車補貼。
第二點,想要享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車輛的價格不能高於30萬左右的高度,那麼從這個上面去看也是補貼政策帶來的改變,會使得一批高於三十萬的車型而無法享受應有的補貼,不過採用「換電模式」產品除外,限價在30萬以下的新能源車,將利好集中在中低端新能源汽車領域,能夠引導廣大消費者購買高性價比的新能源車。
總得去看對於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補貼政策上面相對於往年的補貼政策要求更高了,提高了續航里程作為補貼的參考,同時設置了30萬元的政策補貼門檻,這些補貼政策的變化,對於正在"混日子"的新能源車企來說,也是擊中了其要害之處。總之補貼的變化也是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能夠更好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2020年前分階段退出新能源車補貼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呢
在1月20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18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在談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取消時表示,補貼政策調整將分段平穩退出,並將有替代措施。
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金融信貸、保險、租賃、二手車交易等營銷和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市場化的積分交易平台,提供多種交易方式功能。研究制定積分經濟管理的措施,激活積分交易市場。還將提前研究發布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的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車積分管理制度。
7. 四部委: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將退坡20%
12 月31日,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1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 2020 年基礎上退坡 20%;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准在 2020 年基礎上退坡 10%。為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通知還指出,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准入管理,嚴控增量、優化存量,嚴格執行新建企業和擴大產能項目等規范要求。加大僵屍企業退出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堅決遏制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推動產業向產能利用充分、產業基礎扎實、配套體系完善、競爭優勢明顯的地區和企業聚集,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業集中度。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購置補貼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 10000 輛、1000 輛。
通知如下:
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
〔2020〕593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科技廳(局、科委)、發展改革委: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現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堅持平緩補貼退坡力度,保持技術指標門檻穩定
為創造穩定政策環境,2021 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根據《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 號)要求,2021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 2020 年基礎上退坡 20%;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准在 2020 年基礎上退坡 10%。為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二、做好測試工況切換銜接,實現新老標准平穩過渡
2021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試驗方法標准將更新。新標准發布實施前,按照老標准進行檢測的產品,只要符合補貼政策技術門檻要求,均可按規定享受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在新試驗方法標准下的補貼技術要求,有條件的等效全電續駛里程應不低於 43 公里;電量保持模式試驗的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中對應車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應小於 65%,電量消耗模式試驗的電能消耗量應小於同整備質量純電動乘用車電能消耗量目標值的 125%。其他新能源汽車在新試驗方法標准下的技術要求,適用財建〔2020〕86 號文件規定。
三、進一步強化監督管理,完善市場化長效機制
落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缺陷調查及主動召回。生產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被主管部門行政處理處罰的,明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不主動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或者被主管部門責令召回的,視程度予以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等措施。推動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和監管機制,強化對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運營、報廢等全流程監管,對於起火、重大安全事故等情況,開展跨部門聯合調查。進一步加強購置補貼審核,提高重點關注企業現場審核比例。落實和完善新能源乘用車積分交易政策,加快研究新能源商用車積分交易制度,承接購置補貼有序退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化發展。
四、切實防止重復建設,推動提高產業集中度
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准入管理,嚴控增量、優化存量,嚴格執行新建企業和擴大產能項目等規范要求。加大僵屍企業退出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堅決遏制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推動產業向產能利用充分、產業基礎扎實、配套體系完善、競爭優勢明顯的地區和企業聚集,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業集中度。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購置補貼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 10000 輛、1000 輛。
本通知從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本通知未作規定的事項,繼續按照《關於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審批責任有關事項的通知》(財建〔2016〕877 號)、《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 號)、《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 號)、《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9〕138 號)、《關於支持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的通知》(財建〔2019〕213 號)、《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 號)等有關文件執行。
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
2020 年 12 月 31 日
8. 想了解了解關於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
2月12日,新能源汽車主管部門發布《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新補貼政策落地
具體來看,在運營里程要求上,對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業類專用車(含環衛車)、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民航機場場內車輛等申請財政補貼不作要求;而對於用作運營使用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運營里程門檻將從此前的3萬公里降至2萬公里。補貼資金將在上牌後部分兌付,並在運營企業達到2萬公里里程後全部撥付。
此外,要求取消地方目錄,破除地方保護。政策規定各地不得採取任何形式的地方保護措施,包括設置地方目錄或備案、限制補貼資金發放等。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設置了補貼過渡期。據了解,《通知》從今年2月12日起實施,至6月11日為過渡期。在此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及客車按照2017年補貼標準的0.7倍進行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車補貼標准不變。
對此,崔東樹表示,在過渡期,將使用2017年的政策進行打折,比2018年的政策還是有一些優勢。「判斷1月份-3月份會比較好,5月份-6月份有所回落,再進入下半年的推動期。」
而具體到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記者注意到,2017年的補貼額度是按照續航里程,輔以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作為判斷標準的。按照這樣的補貼方案,此前也出現了部分被稱為「占號神器」的車型,官方指導價為15萬元左右,享受補貼和店內優惠後,售價大約在6萬元左右。
但目前來看,調整後的補貼政策,不僅涉及到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還引入了能耗調整系數。
差異化補貼
具體來看,相較於2017年只有三檔的補貼劃分,新的補貼政策中,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標准分為五檔,涵蓋最低150公里續航到最高400公里續航,每檔補貼差額約在1萬元,續航低於150公里的車型取消補貼。
其中,記者注意到,按照新規則,續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車型,所獲得的補貼較之前出現縮減,但續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上的車型,所獲得的補貼相較之前反而有所增加。300公里-400公里續航的補貼增加1000元到4.5萬;400公里續航以上的補貼增加6000元達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補貼金額相較去年有增有減,但在技術要求層面,包括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和百公里耗電量,都較2017年更為嚴格。其中,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方面,補貼下限從2017年90Wh/kg提升到105wh/kg,檔次分成了四檔,對160wh/kg的給出了1.2倍的補貼系數。
對此,新補貼政策的落地,旨在使補貼偏向強產品力車型,推動技術進步。他指出,雙積分政策從供給端保證了新能源汽車產量,目前的引導重心已由「量」轉到「質」。在2017年補貼政策已無法對強產品力車型進行差異化補貼時,政策調整勢在必行。
執行期細化補貼層、提高能量密度和電耗要求,將推動乘用車走向中高端化。靴子落地穩定產業預期,車型結構加速高端化,龍頭企業受益規模效應及市佔率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農歷新年之前財政部公布的補貼政策來看,補貼普降,只有續航里程超過300km的中高端純電動車型能夠從新政當中獲益。新標準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廠商研發生產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更好的電控技術、更輕量化的車身。推進新能源車技術的發展,因此,2018年,一大批微型純電汽車恐怕將迎來寒冬,而中高端純電車型由於補貼的增多,廠商利潤有著更好的保障,或許將推動中高端純電車型的發展。因此,在2018年,根據車型的不同,中低端新能源車國補的普遍退坡也就意味著地方補貼的減少,而中高端新能源車卻能夠得到一些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