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月產能
『壹』 比亞迪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34036輛,這份成績在行業內屬於什麼水平
比亞迪公司6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13.4 萬輛,同比增長162.7%,同時,據其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售64.14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314.90%,其6月份的銷量已沖頂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超過了上汽通用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居行業老大。 下半年一般為汽車銷售的旺季,預計比亞迪下半年的銷量還會再沖新高。
而早在今年4月,比亞迪公司就已宣布自2022年3月份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將更多的產能騰出來讓位給電動車,可見,比亞迪電動汽車的產能還有不斷提高,其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就新能源汽車所佔的份額還會不會不斷加大。
『貳』 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169.1%
2022年1月11日,乘聯會發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數據,據統計,1-1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批發總量達到331.2萬輛,同比增長181.0%;零售總量為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與新能源汽車市場「雙百位」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燃油車批發總量為1779萬輛,同比下降4%;零售總量為1716萬輛,同比下降6%。可以說二者市場走勢分化明顯,在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選擇新能源車型的背景下,2022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必然也會越來越快。
即便到目前,全球車市仍未擺脫缺芯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但晶元緊張的局勢仍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此外,與過去相比,如今的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上所用的晶元數量翻倍增長,由此也增加了汽車的製造成本。所以,即使晶元可以恢復正常供應,新能源汽車漲價依然是一個合理的發展趨勢。
原材料價格上漲,動力電池成本水漲船高
除了晶元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領域的產能不足、價格上漲同樣是導致新能源汽車終端售價走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動力電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鋰為例,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僅為5萬元/噸,近期則漲到29萬元/噸,僅一年漲幅就達到了480%;從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鈷的價格也從不到24萬元/噸上漲到了38萬元/噸,漲幅接近60%。此外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Q3與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電池相關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漲幅超170%。
因為原材料價格提升,隨之導致動力電池成本水漲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亞迪發布了電池產品漲價20%的公告,天能鋰電、國軒高科、鵬輝能源等企業也紛紛發布了調整電池或電池原材料價格的通知函,而車企在生產製造環節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終還是或多或少地體現在產品售價上。比如1月22日,比亞迪官方發布關於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等影響,比亞迪汽車將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1000-7000元不等,價格調整將於2月1日正式生效。根據目前市場表現,多家專業機構表示,預計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產品價格持續增長將帶動整車終端售價迎來新一輪上升。
綜合政策、硬體、原材料多角度攤開來看,與其說這一波漲價潮是新能源車企有意而為之,不如說是「形勢所迫」更為貼切。可以預見各類新能源車型在2022年開啟「漲價模式」是必然趨勢。從目前國內各大車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將有上汽榮威科萊威、小鵬G9等十多款純電新車上市,如無意外,這些上市新車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價。
時至今日,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用時間換空間」的階段已經過去,在綠色消費理念和「雙碳」目標的共同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必然會穩步提升,同時伴隨補貼紅利進入「倒計時」,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也將刺激主機廠在技術、產品開發領域投入更多,以引領行業完成從追求「量」到追求「質」的過渡轉變。
『叄』 新能源汽車行業生命周期分析復甦期
摘要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勢復甦,產銷遠超預期2021年8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保持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30.9萬輛,同比增長1.8倍。2021年1-8月,新能源汽車總產量181.3萬輛,同比增長1.9倍。
『肆』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量
354.5 萬輛。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354.5 萬輛,同比增長160%;銷量352.1萬輛,同比增長158%,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量已超過900萬輛。
『伍』 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其後者的銷量為何會下滑
根據數據顯示,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為什麼特斯拉的銷量會下滑呢?我認為一方面是疫情防控和供應鏈的影響,另外一方面,可能是特斯拉對於消費市場的錯誤舉措,還有價格調整的不正確,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後者的銷量之所以會下滑,一方面是供應鏈的問題,還包括疫情的影響,導致上海工廠供應量減少,另外一方面,跟對消費市場的一些不良舉措有關系,包括漲價,還有對消費者不尊重。
『陸』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如何
提到新能源汽車,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那麼,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產能如何呢?這樣的行為是否會讓新能源在汽車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呢?
第一,我們都知道新能源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源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源汽車。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現退坡現象,很多消費者享受不到優惠,購車成本也就明顯增加,購買能力相應的也減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銷量也就沒前幾年那麼可觀,工廠自然也會出現了很多的庫存。
第二,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第三,雖然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一些政策的變動,甚至是一些硬體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廠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跟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僅僅面向國內銷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時還有共享汽車、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計程車等項目的帶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會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和前景依舊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優勝略汰,對於一些自身條件過硬、實力較強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它們的未來依舊是具有優勢的。
『柒』 乘聯會:2021年國內乘用車處於產能嚴重過剩的區間
易車訊 近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廣義乘用車(包括微型汽車)銷售2145.6萬輛、同比增長6.6%。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市場結束3年連續的負增長,終於轉成了正增長。
2021年乘用車產能按企業產能利用率大小的分析
有11家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高於100%,基本上是已經開足三班制,休息日還得適當加班。11家企業中,有6家是外資在中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5家是內資企業。2021年有4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超過100%,其中包括特斯拉。
8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80%-100%之間,其中合資企業3家、新能源汽車企業3家,產能屬於處在正常狀態。
10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60%-80%之間,其中合資企業有4家,應該是產能還有富餘。
4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40%-60%之間,其中有3家主流汽車企業是由於近年來銷量大幅減少,而使產能利用率降低。
其餘的企業產能肯定是過剩,甚至是嚴重過剩的。尤其是29家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10%。這些規模較小、銷量較低的企業,不僅產能嚴重過剩,在行業有6.6%增長時,不少企業依然是負增長。如無根本性的改變,這類企業扭轉產能過剩的狀況基本無望。
在乘用車產能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已經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還有1046萬輛在建產能將陸續建成投產。
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32.6萬輛,而新能源乘用車的專用產能已經有569.5萬輛,產能利用率是58.4%。而在建產能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企業的現有產能部分也可共線生產新能源汽車。
因此,汽車行業在解決傳統汽車產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要防止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
『捌』 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及其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化率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日漸增多,人們也更加註重生活的質量,對出行便利性的要求提高,且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綠色出行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
結合環保的需求,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等產業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等。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在2025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本土汽車整車製造企業比亞迪、吉利、江淮等企業都開始了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製造做出了部署。
新能源汽車產業產業鏈全景梳理:新能源汽車製造成為重要的一環
新能源汽車上游主要為原材料,包括電解液、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等,這些材料經過加工製成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零部件,如:電池、電控、電機等。
對於新能源全車而言,電池、電控、電機等零部件相當於傳統燃油汽車的發動機,對於新能源汽車猶如心臟般的存在,電池、電控和電機技術的發展關繫到新能源汽車的續航歷程,動力系統等關鍵指標。
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鏈的下游主要為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製造,是新能源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包括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玖』 比亞迪 2 月新能源車產量 88283 輛,這說明了什麼
比亞迪 2 月新能源車產量 88283 輛,這說明比亞迪純電和混動兩條腿走路的戰ˇ略是符合當下行情的。不得不說,由於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加速,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較早並取得規模效應的車企現在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比亞迪就是其中一員,自去年銷量和市值均成倍數增長後,其今年在銷量上繼續延續這一火爆狀態。數據顯示,2月比亞迪汽車銷量為9萬輛,同比增長3倍以上,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7萬輛,同比增長764.1%。無論在體量還是增幅上,比亞迪的表現在諸多自主車企均比較亮眼,並因此超越吉利和長安,成為2月自主車企銷量榜的「領頭羊」。比亞迪新能源車的熱銷,離不開均衡的產品布局和EV、DM插混兩條腿走路的技術路線。比如,在秦PLUS DM-i、秦PLUS EV的助力下,比亞迪秦PLUS已經連續多月躋身A級新能源轎車銷冠的位置,同時也擠進了A級車主流陣營,甚至有實力與英朗、卡羅拉等一眾合資燃油車叫板。據了解,今年比亞迪還將有多款新車推向市場,如漢DM-i、漢DM-p以及2022款唐等,這些新車的到來有望助力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收獲更大的市場份額。
『拾』 新能源汽車能幹過特斯拉還得五菱,明年擴充產能月銷超三萬
在8月份以1.5萬輛的成績,代表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干翻特斯拉之後,神車品牌旗下的宏光MINIEV在剛剛結束的9月份繼續高歌猛進,當月以20150輛的成績,把特斯拉等一眾新能源產品踩在腳下。「汽扯扒談」了解到,宏光MINIEV目前並沒有停止奔跑的步伐,而為了解決產能不足問題,上汽通用五菱已經在加速產能擴建,預計最快在明年初,宏光MINIEV產能有望超三奔四(萬輛)。
誠然,中國品牌需要向上突破,但是是否一味地對標,就能夠真正滿足消費者所想要的?或許不然。只有真正能夠切中消費者使用痛點的車,才是「走紅」的原因所在。其實在這里也插句題外話,是不是車企在進行市場調研的同時,也還要標配個消費心理學和人類行為學的專家,才能更加精準的摸到「癢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