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深圳電動汽車傷人事件

深圳電動汽車傷人事件

發布時間: 2022-09-16 15:08:31

Ⅰ 遼寧一電瓶車街頭爆炸致駕駛人死亡,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電瓶車最初是為了方便大家出行研發的,由於其耗能小加上使用方便的原因備受大眾青睞,然而電瓶車爆炸事故卻頻頻發生,引來了大眾對其質量問題的擔憂。據相關統計,每年約有兩千多起電瓶車火災事故發生,可以說電瓶車已經成為了火災的“重災區”,每年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不計其數。

那麼平時應該如何避免電動車火災的發生呢?

1.合理控制充電時間。當鋰電池過度充電時,正極的鋰過度放出會使正極的結構發生變化,而放出的鋰過多也很難插入負極中,極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2.不要在樓內充電。在樓內充電的話,周邊的易燃物是很多的,一旦電池短路造成火災,那麼必然會造成嚴重的事故。

3.不要改裝電動車。很多人覺得電動車速度過慢或者不夠炫酷,就會隨意對其進行改裝,這樣的話極易造成電路負荷,從而引發火災。

大家在平時騎行電動車時,一定要注意對電動車的保養,及時更換電池,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

Ⅱ 浙江一男子持棍打死電動車司機,此男子為何這么做

一、事件概述

在這起事件中被殘忍打死的是一名騎電動車的中年男性。

施暴者是一位小車司機。

事件發生當天,騎電動車的陳某在機動車道不小心刮擦了徐某的小汽車。

陳某和徐某隨即就賠償問題引發了爭執,在爭執過程中,徐某從汽車後備箱拿出一根鐵棍將陳某打死。

施暴者徐某如今已經被警方控制,等待法律的審判。

歡迎關注我,帶你領略社會百態!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評論、點贊、轉發哦!

Ⅲ 深圳一位00後新郎開電車錯過自己的婚禮,事件的原委是怎樣的

這位00後新郎,會錯過自己婚禮,原因在於高速路上繞錯了路口,正好自己駕駛著電動汽車,遇上了汽車沒電情況。給汽車充電續航,耽誤了幾個小時時間。因為這樣一件事情,新郎直接被急哭,這一幕也讓眾多網友哭笑不得。

事情發生在深圳一位新郎身上,結婚當天自己駕駛車輛接新娘,本是一件喜慶事情。不曾想卻弄巧成拙,讓新郎急哭在了路上。從新郎的遭遇,也告訴我們越是著急時候,越需要冷靜應對,別讓情緒讓我們因小失大。

接親路上這樣一個插曲,會成為兩人一生中,最美好記憶,也會讓這段婚禮,變得更加珍貴牢靠。

Ⅳ 震驚,為什麼電動車事故死亡率會高達70

你知道電動車事故死亡率竟然這么高嗎?

「出行便利、車禍頻發。」提起電動車,一名基層交警如此描述。記者在交警隊蹲點發現,濟南與電動車有關的車禍約占市區事故量的八成。民警大量的精力被沒有車牌、沒有保險的電動車牽制,事故後期的賠償更是讓各方頭疼。

6月23日午後1點半,槐蔭交警大隊段東中隊院里長椅上,一名小夥子和一名中年男子就交通事故的賠償問題爭論不休。此前一周,小夥子駕駛無牌電動三輪車在建設路主幹道突然調頭,中年男子騎著二輪電動車在主幹道疾馳,兩車相撞,中年男子受傷。因為六七百元的醫療費和誤工費賠償沒有達成一致,兩人已經糾纏了一周。就在他們互相指責時,民警馬太勤走到兩人跟前,「你倆協商好了嗎?事情不大,雙方都有交通違法行為,各自退讓一步……」

此時,指揮中心發來調度指令,上午建設路發生的電動車交通事故起了意外,當事雙方動手了。馬太勤立即喊上同事,駕駛警車趕到了事發地。

馬太勤駕駛警車返回交警中隊,此時已經有車主在辦公室等候,該車主與一起傷人事故有關。6月2日早高峰,該車主駕駛轎車在經六路與德興街路口左轉時,與一輛在機動車道直行搶黃燈的電動車相撞,電動車騎車人脛骨骨折。就在馬太勤辦理事故處理手續時,電話鈴聲響起,又是一起跟電動車有關的交通事故,當事人詢問到交警隊怎麼走。當時,一名男子騎著電動車逆行,與兩輛順行的電動車對撞,結果對方2人倒地受傷……

市區基層交警中隊每天處理的大量交通事故中,跟電動車有關的佔了大多數。馬太勤告訴記者,他平均每天接處警十多起,其中八成事故與電動車有關系。與汽車相比,電動車事故處理起來很是棘手,「電動車車速快、交通違法行為突出,很容易出事,但沒有保險。一旦出事,賠償金是最大的問題。」馬太勤說,每天大量的精力與時間,都用到了糾纏不清的電動車事故處理中。

因為無牌,電動車肇事逃逸的追逃難度極大。6月7日下午,臘山立交橋下,59歲的矯某騎二輪電動車撞倒一名騎電動車的中年女子,矯某前行20米後停車,扭過頭沖倒地的女子吐唾沫,隨後罵罵咧咧地加油門逃逸。一名路過的男子當即騎摩托車追趕肇事逃逸的矯某,一直追到西客站附近的對方家門口後報警。「要不是這名見義勇為者,類似這樣的案子很難破。」交警告訴記者。

交警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濟南發生的涉及電動車事故高達3534起,造成441人死亡,3856人受傷。

Ⅳ 拿出U型鎖就爆頭!外賣騎手把轎車司機打成重傷,傷者目前情況如何

現在有個奇怪的現象,汽車路上遇到紅燈,會停下來等;行人遇上紅燈,會停下來等;而電動車遇到紅燈,會沖啊!不知道為何電動車有這種「特權」而一直沒有人去監管。

3月24日,就發生了一起因為路上行車問題而發生的傷人事件。一位騎著電動車的外賣員由於搶行差點被小汽車撞到,汽車司機與外賣員發生口角,外賣員一氣之下拿出U型鎖把汽車司機打至重傷。目前傷者由於頭頸部都有受傷,口鼻流血,牙齒也掉了一隻,而入院治療了。

第三, 加大執法力度,如果對於電動車的違規行為像查酒駕一樣嚴查,而且處罰力度要大,相信這做法可以震懾到不少心存僥幸的人。

以上三個方面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現在電動車違反交通法規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但是卻被更多管理者視而不見,不知道是不是要等到有更大無辜的生命逝去,更大的事故發生,才會被重視。

Ⅵ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時左右,山東省日照市一輛特斯拉撞擊護欄後發生火災。

2、2019年4月21日晚8時許,上海徐匯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

3、2019年4月24日,武漢一輛比亞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來ES8分別在上海、武漢市再次出現自燃事件。

(6)深圳電動汽車傷人事件擴展閱讀: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在發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已查明著火時的車輛狀態)中,41%的車輛處在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在靜置狀態、19%的車輛處在充電狀態。

《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發現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79起,涉及車輛96輛。其中,47輛事故車輛接入國家監管平台,28起事故在發生前10天內國家監管平台已進行預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車輛為乘用車、28%的事故車輛為專用車、7%的事故車輛為客車。從動力電池類型看,86%的事故車輛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7%的事故車輛使用磷酸鐵鋰電池、7%的事故車輛電池類型不確定。

在已查明著火原因的車輛中,58%的車輛起火源於電池問題,19%的車輛起火源於碰撞問題,還有部分車輛的起火原因源於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問題等原因。

Ⅶ 五問充電站起火爆炸:電動汽車自燃誰買單

4月28日凌晨,深圳塘尾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發生一起車輛起火爆炸事件,現場共5輛新能源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所幸無人員傷亡……
5月4日,浙江杭州,一輛新能源車發生自燃,現場濃煙彌漫。消防員將火撲滅後,車被燒得只剩一個空殼……
近期,關於汽車起火的事件頻頻發生,每一則汽車起火事件都令人揪心,尤其是進入消費者沒幾年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更是備受關注,甚至不少車主開始惶恐自家車輛會不會在哪一天突然發生自燃。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期間,從研發、測試到生產,安全一直各方強調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事件仍有發生,消費者該如何放下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擔憂?我們以涉及多方的深圳充電站起火這一事件來深入探討。
1.誰最先起火,事故原因是什麼?
5輛車均受損,很大可能是由一輛車先起火,引燃周圍的另外4輛車,受損車輛中包括吉利帝豪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亞迪秦EV等,那麼到底是哪一輛車先起火的呢?
根據媒體報道,本次起火事件是由陸地方舟威途Z3車型在充電後自燃引起,所在充電站的充電樁為深圳鴻嘉利,現場兩輛Z35物流車所搭載的電芯其中一輛是來自蘇州宇量的三元鋰電,另一輛電芯來源尚不清楚。
充電樁企業深圳鴻嘉利發布了充電樁後台數據並進行初步判斷,事故原因為白色陸地方舟Z35(車牌號:粵BD0***1,某品牌338.4V 156.8Ah型號電池)純電動車發生自燃引起,並在4月28日當天發布了情況說明,說明中具體介紹了現場情況:
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車輛於4月27日20點40分進入本充電站,在現場管理人員指揮下停在9號充電樁位充電,後面陸續有4輛小車進入本充電站停在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旁進行充電。
4月28日凌晨1點26分,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後台數據顯示充電樁已經完成充電並自動斷電,顯示BMS的SOC滿中止。
(充電樁後台數據)
凌晨1點35分,引擎蓋部位發生冒煙,本站管理員和現場兩位司機迅速使用充電站滅火器滅火,無奈火勢發展迅猛,引發爆炸,引燃附近充電車輛,凌晨1點45分消防車輛抵達現場展開滅火,於凌晨3點左右全面控制住安全隱患問題。事件共造成5輛汽車被燒毀,4台充電樁報廢,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身為電芯廠家的蘇州宇量在第二天也發布了聲明,聲明表示,「經查燒毀的兩輛Z35物流車有一輛裝配我司電池,但另一輛裝配其他廠家電池。消防部門對受損車輛進行拆解後發現,我司電池在嚴重外部火燒的情況下完好無損,沒有發生燃燒,目前火災具體原因還在調查。」
截至發稿時,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8天,但陸地方舟一直並未作出回應對事件進行說明。為了弄清楚自燃發生的原因,汽車頭條APP撥打陸地方舟電話,接聽客服表示,「該事件屬於質量部門負責,目前的具體處理結果尚不清楚,需要聯系江蘇陸地方舟。」
於是汽車頭條APP電話聯系江蘇陸地方舟,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現在還沒有復工,然後搪塞了幾句就匆匆掛掉了電話。看來,自燃事故發生的原因尚未調查清楚。
2.充電容易導致自燃?
不僅是此次深圳充電站起火事件中的物流車,不少乘用車在充電期間也發生自燃現象,比如在去年某品牌電動車在夜間充電過程中發生起火燃燒,那麼是充電導致車輛自燃的嗎?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曾發布過《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報告中顯示,從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
其中,在已經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行駛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1%,靜止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0%,充電狀態的車輛比例為19%。由此可見,與行駛狀態、靜止狀態相比,充電狀態並非大頭。
此外,根據從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起火狀態劃分可以看出,行駛中的佔比逐漸減少,充電中的也逐漸降低,停置狀態和原因不明的佔比逐漸增加。從2019年全年數據來看,停置狀態、行駛狀態、充電狀態和起火時狀態不確定的佔比分別是32.81%、29.69%、18.75%和18.75%。因此,根據車輛所屬狀態來判定自燃原因並不可靠,還得看後續調查結果。
3.誰為自燃事件買單?
在此次深圳充電站著火事件中,塘尾充電站亮出了為充電站和充電樁購買的保單,此次充電站和充電樁的損失可以獲得相應賠償。
那麼自燃車輛的車主和其他被引燃車輛的車主能否獲得賠償呢?
翻看以往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發生後的處理情況,有的是車輛廠家主動賠償,有的是保險公司按照車主購買的自燃險進行賠付,也有雙方溝通無果狀告到法院。總之,關於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事故的賠償判定結果五花八門,相同的是,大多數案例都是參照傳統燃油車的保險情況進行賠付。
一位保險人員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索賠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會遇到無法鑒定結果的情況導致舉證困難、責任無法判定。
新能源汽車是新技術的產物,相對於傳統燃油車具有了一些新的風險,例如動力電池系統缺陷、電池材料不過關、電池使用不當等,這也使得新能源汽車保險的事故責任認定變得十分困難。
目前定則的關鍵在於自燃發生的原因,倘若是質量問題又在質保期,那麼基本就確定是廠家的責任;倘若是電路改裝等個人原因,那隻能車主自己承擔了。
(國內某新能源車企保險部人員提供的附加險)
購買自燃險是轉移風險的好方法,自燃險是附加險,但在很多自燃險中新能源汽車中電池、電機和電控引發的自燃並不在自燃險理賠范圍,投保時還需多加咨詢。
其實,業內一直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後續的保險服務,但由於新能源汽車的風控難度、出險率、案均賠款都與傳統燃油車有很大差異,還需要時間來研究,因此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保險遲遲沒有落地,而保險的完善無疑會減輕潛在消費者和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焦慮。
4.如何避免自燃事件的發生?
由於汽車結構復雜零配件多,使用周期長,會存在線路老化等潛在引發自燃的因素,因此自燃事件是沒有辦法完全避免的,哪怕至今有上百年歷史的燃油車的自燃事故發生率也高居不下。
據可查的與車輛自燃相關的官方數據顯示,上海消防部門曾表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車燃燒火警,平均每天約3起,其中大部分為自燃。」按照2011年上海民用車輛329量的保有量粗略計算,上海該年汽車自燃事故率超萬分之二。
既然無法避免,那能否進行預警提醒呢?答案是可以的。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2019年5月至8月期間,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其中,47輛事故車輛接入國家監管平台,28起事故在發生前10天內國家監管平台已進行預警提醒,預警率達59.57%。
除了預警,提高產品質量從根本上降低自燃事故的發生顯得更為可控。中國科學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曾指出,當下新能源車企對電池產品的測試驗證還有不足。
歐陽明高進一步解釋,目前很大一部分企業並沒有建立企業內部的電池安全測試標准,甚至沒有電池安全測試能力,再加上部分企業強行使開發周期為24-28個月的動力電池產品追上一年一調整的補貼周期,進而導致電池的研發、測試驗證周期不得不縮短,因此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5.車企如何把好安全關?
過去幾年,車企為了使獲得的補貼最大化,過度追求高能量密度、超長續航等,不少企業還將大功率快充作為賣點,殊不知測試工作不充分會導致產品本身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業內關注度最高的新能源車非特斯拉莫屬,一方面是特斯拉官方宣稱的快充速度:V3超充樁最大功率為250kW,充電5分鍾能實現120km的續航里程,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國內外自燃事件的頻發,而快充也是很多媒體猜測其發生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對安全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比如說比亞迪今年發布的刀片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相比,刀片電池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甚至比一般磷酸鐵鋰電池的針刺實驗結果還要出色。
比亞迪官方視頻顯示,當進行針刺實驗時,三元鋰電池發生爆炸和劇烈燃燒;普通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產生大量煙霧;而刀片電池不僅無煙、無名火,而且表面升溫幅度小(僅30℃-60℃)。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甚至放話:「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將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中徹底抹掉。」而刀片電池的真正實力當真如此,還是也會發生自燃董事長被打臉,還得關注其後續表現。
此外,如今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時間的延長,給了車企更長的緩沖期。同時,補貼新政還強調了「技術指標穩定」,這意味著政策對電動車的要求不再是盲目追求「能量密度」。產品換代周期的放緩,也使得質量更加有保障,自燃事故率也趨於降低。
自燃一定是車企的責任嗎?並不是,車主也有一定的責任,除了盡量避免私自改裝,還應對車輛進行定期保養檢查,並時時保持警惕,以應對突發的自燃事件。
自燃事故的代價有大有小,我們為何不將其盡量降到最低呢?畢竟,只有整個行業自燃事故減少,消費者才能相信新能源汽車是安全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特斯拉撞倒電動車母子4人受傷,事故的原因是什麼

事故的原因實際上還沒有公布出來,但是從我單方面了解到的消息,應該就是特斯拉女人車主的問題,因為他在倒車入庫時候,沒有觀察到旁邊的人流經過,我相信在不久的時間後,當地的交通部門會給我們大家一個滿意的回復。只能說交通安全人人有責,我們在倒車的時候,面對相對狹窄的道路上行駛,特別是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道路上,一定要小心安全行駛。

一、誤當油門當剎車

畢竟,車壞了我們可以去維修,對他人造成傷害,導致人受傷,這真的是非常嚴重的,因為別人不僅要忍受痛苦,也沒有辦法去工作,就如這一次特斯拉女車主個人操作失誤的行為,就已經影響到這四個孩子上學的問題了,面對這種問題,我個人也是真的感到很無助和傷心,因為他們現在一家人都必須帶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以上的問題,今天就分析到這里,有不同想法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討論。

Ⅸ 深圳一充電樁起火燒毀多輛車,充電樁起火事件為何頻發

深圳寶安一小區附近的充電樁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致眾多輛電瓶車燃燒報廢。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因為電動車充電起火的事件頻繁發生,據調查顯示現在市面上有許多不規范的充電樁,已經在平常使用中不規范保養與維修才會導致起火事件。

充電樁為什麼會發生火災?

充電樁起火有許多因素,有天氣因素、人為因素、電路因素等等。充電樁在充電過程線路和電池產生熱量加上天氣溫度會發出熱量燒壞接頭的情況,從而引發火災。其次,很多充電樁的安全設備配置不齊全,如煙感,滅火器,噴淋等。如果能夠做到實時監控,報警等措施。可以大大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

Ⅹ 浙江男子持棍當街打死電動車司機,釀成這起慘劇的起因是什麼

2021年9月13日17時33分許,瑞安市塘下鎮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孫某某因感情糾紛駕車碰撞被害人,並對其實施故意傷害,後駕車逃離現場。被害人經現場搶救無效死亡。

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姦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無論是哪種動機,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應當立案。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

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皮卡儀表顯示abs 發布:2025-05-05 02:13:56 瀏覽:36
江准瑞風七座商務車圖片及報價 發布:2025-05-05 02:08:13 瀏覽:880
鈴木輕騎踏板車價多少 發布:2025-05-05 02:02:37 瀏覽:191
特銳思特房車多少錢 發布:2025-05-05 02:00:56 瀏覽:453
江鈴皮卡房車有備胎嗎 發布:2025-05-05 02:00:26 瀏覽:205
動感單車價位800元 發布:2025-05-05 01:49:41 瀏覽:220
汽油皮卡掛檔有響聲 發布:2025-05-05 01:45:49 瀏覽:755
貨櫃房車圖片 發布:2025-05-05 01:35:26 瀏覽:300
依維柯房車7米以上 發布:2025-05-05 01:33:06 瀏覽:25
大眾新捷達二手車價格和圖片 發布:2025-05-05 01:26:5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