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前艙布局
Ⅰ 特斯拉前艙那麼大空間,國產車為何不照樣做
特斯拉最近可謂是出盡了風頭,不過今天我們說的並不是特斯拉汽車的性能,也不是產品介紹,而是它與國內電動車的不同之處,其中最為重要的不同之處就是特斯拉的儲物箱了。特斯拉汽車的儲物箱像超跑一樣是在前面,而很多國產電動車的儲物箱卻是在後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當然,不管是特斯拉還是其他的電動汽車品牌,人們要的並不僅僅是儲物格那麼簡單。當電池的技術有了更大的突破,續航里程有了更大的提升,相信人們也就不會去在意儲物格是否前置了。
Ⅱ 電動汽車上,三縱三橫各指什麼
三縱」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橫」是指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更加註重與國際接軌。
Ⅲ 純電動汽車有哪些布置形式
電動汽車的結構布置各式各樣,比較靈活,概括起來分為純電動汽車電動機中央驅動和電動輪驅動兩種形式。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將內燃機換成電動機及其相關器件,用一台電動機驅動左右兩側的車輪。
電動輪驅動形式的機械傳動裝置的體積與質量較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的大大減小,效率顯著提高,代價是增加了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與成本。
純電動汽車採用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直接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由發動機前置前驅發展而來,由電動機、離合器、變速箱和差速器組成。用電驅動裝置替代了內燃機,通過離合器將電動機動力與驅動輪進行連接或動力切斷,變速箱提供不同的傳動比以變更轉速—功率曲線匹配的需要,差速器實現轉彎時兩車輪不同車速的行駛。
純電動汽車採用雙電動機電動輪驅動方式,機械差速器被兩個牽引電動機所代替,兩個電動機分別驅動各自車輪,轉彎時通過電子差速控制以不同車速行駛,省掉了機械變速器。
純電動汽車所獨有的以蓄電池作能量源的一種結構,蓄電池可以布置在上的四周,也可以集中布置在車的尾部或者布置在底盤下面。所選用的蓄電池應該能提供足夠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並且在車輛制動時能回收再生制動能量。具有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動力電池對純電動汽車的加速性和爬坡能力。
為了解決一種蓄電池不能同時滿足對比能量和比功率的要求這個問題,可以在純電動汽車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蓄電池,其中一種能提供高比能量,另外一種提供高比功率。兩種電池作混合能量源的基本結構,這兩種結構不僅分開了對比能量和比功率的要求,而且在汽車下坡或制動時可利用蓄電池回收能量。
燃料電池所需的氫氣不僅能以壓縮氫氣、液態氫或金屬氫化物的形式儲存,還可以由常溫的液態燃料如甲醇或汽油隨車產生。一個帶小型重整器的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燃料電池所需的氫氣由重整隨車產生。
(3)電動汽車前艙布局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on)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的車用內燃機技術還相當落後,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
在歐美,電動汽車最盛期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法國人考門·吉納駕駛一輛44kW雙電動機為動力的後輪驅動電動汽車,創造了時速106km的記錄。
1900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電動汽車為15755輛,蒸汽機汽車1684輛,而汽油機汽車只有936輛。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內燃機技術的不斷進步,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T型車問世,以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批量製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致使在市場競爭中蒸汽機汽車與電動汽車由於存在著技術及經濟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無情的歲月淘汰,後者則呈萎縮狀態。
Ⅳ 純電動汽車橫向前置結構的優缺點
■前置後驅(FR)
最早期的汽車絕大部分採用FR布局,現在則主要應用在中、高級轎車中。FR的優點是:軸荷分配均勻,即整車的前後重量比較平衡,操控穩定性較好。缺點是:傳動部件多、傳動系統質量大,貫穿乘坐艙的傳動軸占據了艙內的地台空間。
■前置前驅(FF)
FF是現代小、中型轎車普遍採用的布置方案。FF的優點是:降低了車廂地台,操控性有明顯的轉向不足特性,另外其抗側滑的能力也比FR強。缺點是:上坡時驅動輪附著力會減小;前輪由於驅動兼轉向,導致結構復雜、工作條件惡劣。
■中置後驅(MR)
發動機放置在前、後軸之間,同時採用後輪驅動,類似F1賽車的布置形式。還有一種「前中置發動機」,即發動機置於前軸之後、乘員之前,類似於FR,但能達到與MR一樣的理想軸荷分配,從而提高操控性。MR的優點是:軸荷分配均勻,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缺點是:發動機佔去了座艙的空間,降低了空間利用率和實用性,因此MR大都是追求操控表現的跑車。
■後置後驅(RR)
早期廣泛應用在微型車上,現在多應用在大客車上,轎車上已很少用,但保時捷911的「甩尾」則是因RR出名的。RR的優點是:結構緊湊,沒有沉重的傳動軸,也沒有復雜的前輪轉向兼驅動結構。缺點是:後軸荷較大,在操控性方面會產生與FF相反的轉向過度傾向。
■四輪驅動(4WD)
無論上面的哪種布局,都可以採用四輪驅動,以前越野車上應用的最多,但隨著限滑差速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四驅系統已能精確地調配扭矩在各輪之間分配,所以高性能跑車出於提高操控性考慮也越來越多採用四輪驅動。4WD的優點是:四個車輪均有動力,地面附著率最大,通過性和動力性好。
Ⅳ 第1節| 純電動汽車總體結構認知
(1)EV160前艙布局圖
15款EV160純電動汽車作為入門了解是最為合適的車型,該車型將純電動汽車幾個核心的模塊分別獨立開,系統結構原理簡單,層次分明。線路連接易懂
16款EV160將 車載充電機 、 DC/DC變換器 、 高壓控制盒 三個集成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 PDU配電箱 ;優化了高壓線路及高壓部件,並且由於幾個高壓模塊的集成,使得電能轉換及傳輸過程中能耗的減少;延長續航里程;
(2)車載充電機(OBC)
車載充電機,簡稱OBC,其主要有兩個功能:
① 為動力電池進行充電,為其補充電能;
② 具有CAN通訊功能,收到允許充電信號後,將輸入220V交流電,經過濾波整流後,通過升壓電路和降壓電路,轉換為直流電源,並且輸出適合電壓電流給動力電池進行充電。
( 3 )DC/DC轉換器
我們知道汽車上有低壓電源及許多用電器,如:12V小電池、大燈、音響等,這些都需要小電池供電,包括純電動汽車上的控制電腦等;而小電池內存儲的電量有限,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裝置和設備在車輛啟動之後接替小電池工作,並且還能給小電池進行充電;傳統汽車上由於內燃機工作帶動曲軸轉動,因此可以裝置一個發電機,通過曲軸使用皮帶進行傳動;而純電動汽車則需要一個裝置用來將動力電池包里的高壓直流電轉換為低壓的直流電給小電池進行充電,這個裝置就是DC/DC轉換器
( 4 )整車控制器( VCU )
整車控制器(簡稱VCU)是進行純電動轎車動力控制及電能管理的器件。一方面,VCU通過自身數據採集模塊獲取駕駛員需求信息,另一方面與電機控制器、電池管理系統、電動輔助系統等部件組成CAN匯流排網路,可以實時獲取當前整車狀態、電機、電池、電動輔助等部件的參數,採用優化演算法協調電動輔助部件和電機運行,在滿足駕駛員對整車動力性和舒適性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節約電能的消耗。在北汽EV160這輛車上,VCU就是絕對的控制核心
(5)動力電池包
動力電池包作為純電動汽車的儲能核心,其主要作用就是儲能和釋放電能,儲能的大小是影響續航里程主要因素;一般由由動力電池模組、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箱體及輔助元器件等四部分組成。另一個主要功用就是:
①提供動力;
②電量計算;
③溫度、電壓、濕度檢測;
④漏電檢測、異常情況報警;
⑤充放電控制、預充電控制;
⑥電池一致性檢測;
⑦系統自檢等。
(6)驅動電機及控制器
驅動電機是純電動汽車中將電能轉換為動能的核心部件,我國目前市場中絕大部分的純電動車型都採用的永磁同步電動機(具體功能我們後面文章再細說);其主要功能就是將電池包中的直流電轉換為三相交流電驅動電機旋轉而產生動力,並且整個過程都由電機控制器進行控制(轉速多少、前進還是後退等等)
2、純電動汽車輔助電器
(1)空調暖風裝置(PTC)
①型PTC電加熱(包括PTC加熱水)
②優點
發熱速度快,溫度高(可控)
③存在的問題
耗電功率大,需2kw以上,對車輛續航能力有較大影響。
PTC本體由於溫度相對較高,需周邊結構件配合為其提供空間,防止塑料件受熱變形,同時HVAC(空調冷熱分配系統)內海綿及潤滑脂易因高溫產生異味。
(2)調製冷系統(空調壓縮機)
純電動汽車空調製冷採用一種離心式電動壓縮機,區別於傳統汽車壓縮機,體積小、功率高,並且可以使用直流電源作為動力源;其主要結構分為動盤和靜盤,以旋轉方式壓縮冷媒,從而使整個系統進行循環
(3)制動助力真空泵
再有一個區別於傳統汽車的結構部件,就是電動真空泵,其主要作用就是踩剎車有真空助力;傳統汽車由於發動機燃燒,所以為負壓,通過一根真空管連接剎車系統便有了真空助力;而純電動汽車則採用一個單獨的泵進行抽真空,並且存儲這個真空,當駕駛員踩剎車消耗真空,則開始工作繼續保持真空
Ⅵ 誰將打破電動車設計原型的禁錮還真不一定是特斯拉
整體而言,FF91的外形設計、特斯拉的觸控系統理念和拜騰的內飾創新,綜合起來確實可以算是「尋找電動車原型設計」的探索。如果進展順利,或許這些車型的綜合體就會是電動車的設計原型,接下去幾代車型要去做的就是「完善原型」了。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原型的這個過程,難度並不在於怎麼「設計」,而是要去理解和尋找技術突破的方向。
以iPhone為例,最初「Home鍵+觸控屏幕」是一個大致的設計原型,隨著指紋技術的發展,Home鍵變成「TouchID」,再後來整個設計就是完善屏幕尺寸、完善續航等等。現在確認了全面屏是新的趨勢,開始採用「FaceID」,取消掉了Home鍵,接下去必然是將「劉海」去掉。
只是在這個尋找技術突破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多的「彎路」。同樣以手機為例,在實現「全面屏設計」的過程中,大量的手機企業不斷尋找改善方法,比如iPhone的劉海設計、OV的升降攝像頭、華為的水滴屏幕、小米MIX系列的高屏佔比等等,還有包括屏下指紋技術、面部識別、瞳孔識別不一而足。這裡面有一些是為了邁向全面屏的妥協設計,而有一些則是為了設計而設計的「倒退」。
換到電動車涉及的領域,是否類似拜騰的大屏幕也是一種「歧路」,又或者追求電動車CROSS化的設計也是一種「倒退」。另外,過於追求續航里程是不是並不符合電動車完善原型的目標……這些都是在完善原型的過程中需要反復實踐的內容。
還有一點是,現在傳統內燃機汽車的設計並沒有考慮過支持L4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所以在外形和內飾層面的設計都沒有考慮到如何布置相關的設備和功能。實際上,現有的激光感測器的設備體積也無法讓設計師去考慮優美的設計。這就好像iPhone在實現合適尺寸的人臉識別感測器之前,也無法解決劉海問題,這需要等待技術的突破之後才能考慮。而一旦技術突破了,那麼是否又會出現新的設計原型,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總體而言,雖然看上去2020年已經進入了電動車快速發展的時代,可是我們卻連新時代出行工具的原型還沒有找到,大概也就相當於處在1920年代將內燃機裝在馬車車廂上的階段。電動車的黃金時代會比我們想像來得更晚一些,但是我們也有望見證一個將延續四五十年的新設計原型冉冉升起。
文|JackieLXX
圖|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新能源汽車里三縱三橫各指什麼
「三橫」包含要素很多,既包含了原來的「三電」,也擴充了電力、電子、智能、網聯。
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第3章第1節提出:「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其中,「三縱」即將過去及目前定義的3類「新能源汽車」概括為2個字「三縱」。「三橫」即在過去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基礎上,融合了充換電問題及智能化、網聯化趨勢。「三橫」是「三縱」發展的基礎。
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三橫三縱」的提法,是一個新提法,具有里程碑意義,它高度概括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和新定位。4字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具體來看,「三橫」包含了原來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其中:第一橫融合了原來的兩電(電池、電控);第二橫對原來的一電(電機)進行了擴充——+電力、電子(分別指充換電設施及車載晶元等);第三橫純屬擴充(智能+網聯),這也是整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三電」只是新能源汽車身上相對於傳統汽車的3個關鍵的「新」部件。
雖說自2009年發展至今,「三電」發展得還不是很理想和不盡人意,但總算可以應對和滿足一般應用場景了,而且未來還會繼續提升;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還面臨著新的問題(包括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車載晶元等)和新的需求趨勢(智能+網聯等)。也就是說,今後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只有真正、全面落地,才能走得更遠、更穩、更寬。
因此,大家以後再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不能再單純地只提「三電」了,而應該多提「三橫」
Ⅷ 特斯拉的發動機艙結構有什麼優勢嗎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越來越大,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榮威等國產汽車品牌齊頭並進,但針對電動汽車市場來看,特斯拉的市場認可度相對比較高,可以說是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因為它的價格昂貴,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畢竟特斯拉的定位是高端產品,它與其他電動汽車品牌相比在內部設計方面也很有特色,特斯拉的發動機艙可以做成儲物倉,看起來非常有特色,那麼其他電動汽車品牌為什麼不行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最後,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其技術儲備也是非常充分的,之所以能把發動機艙設計成儲物倉,也能夠充分顯示他在行業中的地位,能夠擁有一些其他汽車品牌不具有的特點。同時這樣的設計特點也能夠為自己的銷售帶來賣點,增加銷量。
綜上所述,特斯拉憑借著獨特的設計理念成功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並逐漸成為行業中的領導者,他的產品之所以獨到,並不僅僅是設計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們不斷創新的理念。
Ⅸ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布置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的基本構造有哪些
電動汽車的結構布置各式各樣,比較靈活,概括起來分為純電動汽車電動機中央驅動和電動輪驅動兩種形式。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將內燃機換成電動機及其相關器件,用一台電動機驅動左右兩側的車輪。電動輪驅動形式的機械傳動裝置的體積與質量較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的大大減小,效率顯著提高,代價是增加了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與成本。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有哪些種類
純電動汽車發展至今,種類較多,通常按車輛用途、車載電源數目以及驅動系統的組成進行分類。按照用途不同分類,純電動汽車可分為電動轎車、電動貨車和電動客車三種。
(1)電動轎車是目前最常見的純電動汽車。除了一些概念車,純電動轎車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東風日產啟辰晨風、比亞迪秦已進入汽車市場。
(2)電動貨車用作功率運輸的電動貨車目前還比較少,而在礦山、工地及一些特殊場地,則早已出現了一些大噸位的純電動載貨汽車。
(3)電動客車,目前純電動小客車也較少見;純電動大客車用作公共汽車,在一些城市的公交線路以及世博會、世界性的運動會上,已經有了良好的表現。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的車用內燃機技術還相當落後,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
在歐美,電動汽車最盛期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法國人考門·吉納駕駛一輛44kW雙電動機為動力的後輪驅動電動汽車,創造了時速106km的記錄。
1900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電動汽車為15755輛,蒸汽機汽車1684輛,而汽油機汽車只有936輛。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內燃機技術的不斷進步,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T型車問世,以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批量製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致使在市場競爭中蒸汽機汽車與電動汽車由於存在著技術及經濟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無情的歲月淘汰,後者則呈萎縮狀態。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發展電動汽車必須解決好4個方面的關鍵技術:電池技術、電機驅動及其控制技術、電動汽車整車技術以及能量管理技術。
電池技術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動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電動汽車用電池的主要性能指標是比能量(E)、能量密度(Ed)、比功率(P)、循環壽命(L)和成本(C)等。要使電動汽車能與燃油汽車相競爭,關鍵就是要開發出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壽命長的高效電池。
電力驅動及其控制技術電動機與驅動系統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要使電動汽車有良好的使用性能,驅動電機應具有調速范圍寬、轉速高、啟動轉矩大、體積小、質量小、效率高且有動態制動強和能量回饋等特性。目前,電動汽車用電動機主要有直流電動機(DCM)、感應電動機(IM)、永磁無刷電動機(PMBLM)和開關磁阻電動機(SRM)4類。
電動汽車整車技術電動汽車是高科技綜合性產品,除電池、電動機外,車體本身也包含很多高新技術,有些節能措施比提高電池儲能能力還易於實現。採用輕質材料如鎂、鋁、優質鋼材及復合材料,優化結構,可使汽車自身質量減輕30%-50%;實現制動、下坡和怠速時的能量回收;採用高彈滯材料製成的高氣壓子午線輪胎,可使汽車的滾動阻力減少50%;汽車車身特別是汽車底部更加流線型化,可使汽車的空氣阻力減少50%。
能量管理技術蓄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儲能動力源。電動汽車要獲得非常好的動力特性,必須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壽命長、比功率大的蓄電池作為動力源。而要使電動汽車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就必須對蓄電池進行系統管理。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如何
中國電動汽車雖然沒有歐美等國家起步早, 但國家從維護能源安全, 改善大氣環境, 提高汽車工業競爭力, 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的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高度考慮, 從「八五」開始到現在, 電動汽車研究一直是國家計劃項目, 並在2001 年設立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通過組織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 集中各方面力量進行聯合攻關, 現正處於研發勢頭強勁階段, 部分技術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電動汽車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電動汽車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電動汽車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電動汽車行業中的翹楚!
另外,國務院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刪除了徵求意見稿中「近期以混合電動車為重點」和「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的字句。對此業界專家認為,這樣有效避免之前直接點明以混合電動車為重點而可能引起的新能源發展路線之爭,又迴避了之前定出的難以達到的高指標,再次明晰了未來新能源發展目標。
Ⅹ 為什麼特斯拉的前艙空空如也,國產電動車卻塞滿設備
為什麼特斯拉的前艙空空如也,國產電動車卻塞滿設備?造汽車就好比造房子,機艙看起來雜亂,其實有布置邏輯在裡面,而且塞進去的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我們有必要先介紹下機艙關鍵設備和基本布置邏輯。
1、機艙關鍵設備
聊到新能源汽車,肯定少不了三電系統。
所謂的三電,指的是電池、電驅和電控。純電動汽車因為電池能量密度很掙扎,想要突破行業300km續航里程基本水準,就必須堆電池。
像Model
S就有7104節18650型電池(85kWh版),18mm直徑,65mm長度的圓柱形電池可是得占不少位置,所以機艙肯定是不夠用的。現在最流行的做法是放在地板上,像特斯拉、蔚來以及大眾MEB平台等,都是如此。
圖註:DC-DC的拆解圖
除此外,純電動汽車還需要配置有空調系統、電池加熱系統。熱泵是一種將低溫熱源的熱能轉移到高溫熱源的裝置,比如大眾e-Golf高爾夫純電動版就是匹配的這種裝置,尺寸也都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