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新能源汽車用戶總數

新能源汽車用戶總數

發布時間: 2022-09-17 11:21:09

⑴ 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平均年齡高於燃油車用戶這是真的嗎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用戶的年齡分布其實較為接近,主要集中在27-40歲;但從新能源汽車現有用戶來看,31歲-35歲用戶居多,這部分主要涵蓋的是1983年-1987年的消費者,而90後的消費人群佔比約為2.6%-10.1%,還比不上41-48歲以及49歲-55歲的新能源消費者佔比。 這個不一定吧,相反應該是更多的年輕人更傾向於新能源車型啊。新能源車型的概念、設計、服務等都是針對於更年輕化的一代人。伴隨國內外眾多汽車生產企業不斷提出「電動化」轉型戰略,以及包括國家「雙積分」相關強制性政策出台實施,整車企業在未來兩年內將在國內市場密集投放超過數百款各個車型產品。總體來說,新能源車型可供選擇的范圍將逐漸與傳統燃油汽車相當。而在智能化、網聯化的車輛科技變革趨勢下,實際上新能源汽車相比較於傳統燃油汽車,將有更大的產品優勢。尤其是在駕駛性能體驗、科技配置豐富度、舒適性等多個方面,據相關消費者調研,超過80%的用戶在駕駛過新能源汽車後不再願意駕駛傳統燃油車。關於購置費用過高問題,目前來看,扣除國家和省級購車補貼後,新能源汽車初始購置成本略高於同級別燃油車,但新能源汽車相關運行及維修保養成本遠低於傳統燃油汽車,按照年均行駛1.2萬公里-1.5萬公里計算,約一半的使用周期即可抵消,新能源汽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要遠低於傳統燃油汽車。且二手車交易殘值等後市場的金融貿易相關市場流通體系也正在完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經濟性應該是全面優於傳統燃油汽車。 當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90後消費人群逐漸成為新晉購車主力,而他們恰巧又與汽車電動化、共享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時機相遇,更多的人會將90後消費者與新能源汽車聯系在一起。不過這種情況尚未出現。根據調研結果顯示,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用戶的年齡分布其實較為接近,主要集中在27-40歲;但從新能源汽車現有用戶來看,31歲-35歲用戶居多,這部分主要涵蓋的是1983年-1987年的消費者,而90後的消費人群佔比約為2.6%-10.1%,還比不上41-48歲以及49歲-55歲的新能源消費者佔比。當然了,由於燃油汽車現有用戶的比例劃分與新能源汽車總體接近,一定程度上說明了90後消費人群的購買力仍是阻礙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之一,而且從意向用戶來看,90後人群在新能源汽車購買意向中佔比最多。但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用戶年齡仍略高於燃油汽車用戶。 據調研了解,新能源的消費群與預期的以新興人群為主有較大出入,實際消費市場中,大約1/3為女性車主,消費人群平均年齡35歲。不受限牌限號影響,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主要原因。 @2019

⑵ 北上廣深哪兒的私人新能源汽車用戶最多

隨著近些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保有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城市一般集中在北上廣深。那麼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哪個城市的私人新能源用戶最多呢?

不過雖然新能源汽車的數量正在不斷增加,但是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問題依然需要關注。因為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12月份,我國公共運營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之和約為121.9萬台。而這個數據與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相差甚大。所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不能只看汽車的保有量,汽車與配套設施同步進行才更為合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新能源汽車到底有多少真正賣到了私人用戶手中

11月後,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幅僅剩下1.3%,全年銷量預計在110萬輛上下,距離2020年完成200萬輛年銷量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顯然,在私人市場拓展阻力較大的情況下,多層次、多渠道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保住銷量重要的手段。銷量結構的悄然改變,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究竟是良葯還是鴆毒?

如果按照2017年和2018年的慣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在下半年發力沖刺。但是2019年中補貼政策的大幅退坡,讓新能源汽車市場在6月達到頂峰後陡然下滑,今年7-1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同比下滑31.88%。

《童濟仁汽車評論》在此前曾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從高低兩頭敲開市場大門,然後逐步向中間滲透,最大的主流家用市場,一定是最後才能被攻克。」但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主流產品,除去漸漸被淘汰的「騙補型」產品,恰恰多處於燃油車領域最堅固的中端市場,無法在產品力上滿足中端消費需求,只能以出行市場打開銷量,某種程度來說,是市場定位的錯位。

寫在最後

當下新能源汽車投放出行、租賃市場的比例偏高,這是客觀事實,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必經階段。我們無需為此辯解,因為這同樣是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推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消費者先試先用並轉換為購買行為的重要途徑。但挑戰是如何找到短期銷量拉動和長期發展間的平衡,真正能從新能源汽車初期培育的「兩極分化」消費者向最龐大的中間消費者滲透,打動預算有限但實際上最難伺候的十多萬到二十多萬元層級消費者。

不過,以當下主流純電動車型的產品力來看,私人購買與企業采購平分秋色,甚至企業采購佔比更高的現象,仍然將長期存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上海新能源6成車主為私人用戶 上汽乘用車佔比36%

上海作為中國4個直轄市之一,2019年不僅經濟上交出了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城市綜合排名中世界第19位,中國第3位的好成績。同時上海新能源乘用車的推廣成績,在全國也排得上號。根據交強險上險數據,2019年前1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為77.6萬輛,上海為54285輛,國內排名第四。

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型所佔比重相差不大

根據交強險上險數據,2019年前11月,純電動乘用車22755輛,佔比41.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31530輛,佔比58.1%。

從企業方面來看,憑借榮威ei6、榮威eRX5、榮威Ei5等車型,上汽乘用車以1.98萬輛奪得上海2019年前11月上險量冠軍的寶座,市場佔有率為36.46%,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比亞迪位居第二位,2019年前11月上險量為8761輛,市場佔比為16.14%,其在上海銷量比較好的是比亞迪唐和比亞迪秦;上海前11月上險量TOP10排名中,上汽乘用車和比亞迪就已佔據上海52.6%的市場份額。

排名第三的是上汽通用,其上險量為5139輛,佔比9.5%,別克Velite6是其上險量最多的車型。華晨寶馬憑借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擠進前4名,上險量為5139輛。

值得注意的是,造車新勢力方面,威馬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均在前十榜單之內,其中威馬汽車上險量最高,數量為2940輛,佔比5.4%;其次是蔚來汽車,上險量為2683輛,佔比4.94%;小鵬汽車上險量997輛,佔比1.84%。

充電站覆蓋率全國領先

根據調查顯示,上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及政策的知曉度達到7成以上,市場推廣應用總量的64%由私人用戶購買。這與上海全面放開充電基礎設施市場,積極鼓勵各路資本通過PPP等新型商業模式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關系密切。

2019年12月16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召開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他在會上談到,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上海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已達到25萬個,提前實現「十三五」規劃的建設21萬個充電設施的目標。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上海公共充電站保有量4千座,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廣東;上海公共充電樁5.5萬個,排在廣東、江蘇、北京之後的第四位;換電方面,上海已累計建設10座換電站。上海充電樁的覆蓋率比較廣,也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

電車資源小結:

從終端數據來看,2019年前11月,純電動乘用車上險數約為60.39萬輛。其中,私人用戶、非營運的單位用戶、營運車用戶的上險數分別約為27.75萬輛、11.65萬輛和20.98萬輛。私人用戶在終端市場佔比不到一半的比重,而新能源車市場的潛力還很大。2020年底補貼取消,市場壓力會更大,新能源行業大環境會更加嚴峻。

從上海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分析可以看出,影響私人用戶在終端市場比重的主要有幾大因素,續航里程、充電基礎設施是否完善、購車價格、安全性和售後維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169.1%

2022年1月11日,乘聯會發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數據,據統計,1-1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批發總量達到331.2萬輛,同比增長181.0%;零售總量為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與新能源汽車市場「雙百位」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燃油車批發總量為1779萬輛,同比下降4%;零售總量為1716萬輛,同比下降6%。可以說二者市場走勢分化明顯,在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選擇新能源車型的背景下,2022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必然也會越來越快。

即便到目前,全球車市仍未擺脫缺芯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但晶元緊張的局勢仍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此外,與過去相比,如今的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上所用的晶元數量翻倍增長,由此也增加了汽車的製造成本。所以,即使晶元可以恢復正常供應,新能源汽車漲價依然是一個合理的發展趨勢。

原材料價格上漲,動力電池成本水漲船高

除了晶元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領域的產能不足、價格上漲同樣是導致新能源汽車終端售價走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動力電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鋰為例,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僅為5萬元/噸,近期則漲到29萬元/噸,僅一年漲幅就達到了480%;從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鈷的價格也從不到24萬元/噸上漲到了38萬元/噸,漲幅接近60%。此外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Q3與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電池相關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漲幅超170%。

因為原材料價格提升,隨之導致動力電池成本水漲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亞迪發布了電池產品漲價20%的公告,天能鋰電、國軒高科、鵬輝能源等企業也紛紛發布了調整電池或電池原材料價格的通知函,而車企在生產製造環節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終還是或多或少地體現在產品售價上。比如1月22日,比亞迪官方發布關於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等影響,比亞迪汽車將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1000-7000元不等,價格調整將於2月1日正式生效。根據目前市場表現,多家專業機構表示,預計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產品價格持續增長將帶動整車終端售價迎來新一輪上升。 

綜合政策、硬體、原材料多角度攤開來看,與其說這一波漲價潮是新能源車企有意而為之,不如說是「形勢所迫」更為貼切。可以預見各類新能源車型在2022年開啟「漲價模式」是必然趨勢。從目前國內各大車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將有上汽榮威科萊威、小鵬G9等十多款純電新車上市,如無意外,這些上市新車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價。

時至今日,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用時間換空間」的階段已經過去,在綠色消費理念和「雙碳」目標的共同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必然會穩步提升,同時伴隨補貼紅利進入「倒計時」,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也將刺激主機廠在技術、產品開發領域投入更多,以引領行業完成從追求「量」到追求「質」的過渡轉變。

⑹ 乘聯會發布數據,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量同比增長5.1%

1月9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產銷數據。在新能源領域,2019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量為106.0萬輛,同比增速為5.1%。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3.7萬輛,環比增長73.5%,同比下降15.1%。

解讀:能夠保住整體正增長還是很不容易的。

由於補貼退坡的影響,中國的新能源市場進入2019年下半年一直在同比下滑。

12月純電動乘用車批發11.9萬輛,同比下降8%,環比11月增長76%;1-11月的純電車用車批發量為73.1萬輛,全年純電動汽車約為85萬輛,佔比超過80%。

12月插混車型批發銷量1.5萬台,1-11月插混車型累計銷量19.1萬台,全年累計銷量約為20.6萬台,插混車型在新能源中佔比為20%。

從車型上來看,相對於2018年,A00級純電動份額從49%下降到26%,A級電動車從33%上升到56%,A級電動車超越A00級電動車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車型。

全年銷量表現較好的新能源車型(含插混)為:
A00級:寶駿E100、奇瑞eQ、長城歐拉R1;
A0級:比亞迪元EV;
A級:北汽EU系列、帝豪EV、比亞迪e5,廣汽的Aion S表現也不錯;
B級:唐DM、帕薩特插混、蔚來ES6;
C級:寶馬5系插混、蔚來ES8。

以上險數分析,1-11月,累計上險的純電動個人用戶車型共有約25.9萬輛,占純電動乘用車上險總數的46%;營運類車型19.74萬輛;非營運單位上險的車型為10.64萬輛。

全年純電動終端個人消費佔比可能不足5成,個人上險數又以北京、深圳等限牌城市為主;運營車輛上險,廣州、深圳、杭州較高,均超過1萬輛;非運營單位上險,保定、柳州表現較突出,分別對應寶駿、歐拉的產地。

純電動市場仍然存在個人消費仍以限牌城市為主,個人消費在總體銷量中佔比過低的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新能源汽車數量

1001萬輛。根據新京報訊發布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微消息,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6億輛,其中汽車3.10億輛,新能源汽車1001萬輛,機動車駕駛人4.92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54億人。

⑻ 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約佔全球總量一半,何時有望在國內大規模普及

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大約占據了全球總量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比較注重節約環保,所以在買車的時候都會首先考慮一下新能源汽車。那麼新能源汽車何時有希望在國內大規模普及?我覺得需要等待三至五年左右的時間。

新能源汽車技術需要再度提升,才可實現大規模普及

新能源汽車想要實現大規模普及,在技術層面就需要多加努力了,如果只能保持目前的實力,可能再過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就會沒落了。還有就是新能源汽車需要有更多的優惠活動,吸引更多用戶前來體驗。和燃油車相比,它的油耗低,環保性能更優越,這些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總之我覺得新能源汽車是可以越來越受歡迎的。

⑼ 新能源汽車的年齡段

摘要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47.83%新能源車用戶年齡為26-35歲。其後依次是36-45歲、45歲及以上、19-25歲,分別佔比28.26%、13.04%、10%。而僅有0.87%用戶在18歲及以下。

⑽ 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全年或現負增長

沒有想像中的金九銀十,可能也不會迎來往年顯著的翹尾效應,數年來漲勢迅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19年甚至有負增長之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增幅僅有3.6%和1.3%。而11月的銷量還有沒超過10萬輛,同比跌幅超過四成,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頹勢,全年銷量負增長幾成定局。7月份成為一道分水嶺。2019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快速增長,6月份銷量漲幅甚至一度超過80%。7月開始形勢急轉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擴大,從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斬之勢,達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見圖表1、2)。從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銷量幾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幾年國內汽車行業進入微增長時代,到2018年甚至迎來了當時28年來的首度新車銷量下滑,新能源汽車也一直是相對低迷的整體車市中的一抹亮色。它為何會在2019年出現前所未有的「五連降」?當前的市場形勢是在哪些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市場格局正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按照之前國家規劃好的排放標准升級時間表,從2019年7月1日起,國內開始正式實施國家第六階段排放新規,即從7月1日開始,國五排放標準的新車停止上牌登記。有些城市甚至採取了提前實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經銷商新車銷售幾乎無利潤可言,而庫存預警又連續17個月居高不下,其中「國五」車型壓庫嚴重。對於經銷商而言,大幅降價促銷成為快速清理庫存車的必然選擇,市場上在5、6月份甚至出現「買一輛送一輛」的打折法。

這種降價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即從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轉向購買超低價格的國五傳統燃油車。而有的消費者面對這種情形更加迷茫,繼續觀望。

「新能源汽車其實也受國六標準的制約,很多企業受到國六標準的沖擊,導致傳統產品跟不上,老產品又必須清庫,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崔東樹認為,國六標準的實施推動了行業的快速清退的過程,一些合資企業特別是不少自主品牌車企受到嚴重影響。插電式混動車型在10月份出現同比下降44%的情況,也是受到這一政策的後續影響。

3.第三個政策因素則與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相關。一些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沒有發揮預期的巨大「威力」。

發布於2017年9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政策),被業內視為補貼退出後鼓勵車企繼續生產新能源車的接檔政策,意在通過積分交易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該政策對年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徐長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未來如何波動式發展,取決於雙積分政策所發揮的作用。如果不嚴格執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充滿疑問。

從目前來看,雖然「雙積分」政策的促進作用已經開始顯現,但無論是當前表現出來的積分交易價格,還是在倒逼車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投入、推動擴張市場份額的力度上,業內一些專家都認為略顯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交易金額超7億元人民幣,每分僅850元,預計2019年年末將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明確指出:「現在的『雙積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應該研究調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方案,通過『雙積分』政策來保障實現電動車佔比逐年上升的目標。」

2019年是「雙積分」政策實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經兩度調整,並拿出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雙積分」政策還在調整完善之中。據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導節能汽車的多元化發展,給車企的新能源積分考核和來源要求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以求對行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第二,從消費市場來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信心。

1.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已經影響了整個國內汽車市場。

國內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汽車等行業而言,當前面臨的一個嚴峻形勢就是國內消費受到了嚴重擠壓,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出現嚴重問題,打擊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和能力。在購車補貼大幅退坡的疊加影響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難以像往年一樣獨善其身。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也分析認為,因為很多家庭是第二輛車用戶,隨著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購買力不足。

2.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頻發的新能源汽車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從5月到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41%的車輛處於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於靜止狀態、19%的車輛處於充電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事故車輛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佔比達86%。

近三年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持續提升對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個台階快速升級。為了達到補貼的標准,車企多採取高能量密度電池,但驗證工作嚴重不足。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品續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隨之帶來的安全隱患也逐漸顯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輛新能源汽車。另據了解,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車輛佔比近兩成。

3.目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車型的保值率狀況堪憂,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費者購車時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國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多數目前在市場上熱賣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1年的保值率就已經低於50%,續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僅有兩、三成。即便是表現最好的特斯拉MODELX,1年保值率僅為67.46%,其次分別為特斯拉MODELS與蔚來ES8,它們的保值率分別是65.32%與51.28%。

「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下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殘值率低,而且還需要專業人士對其動力電池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才能定價。即便是電池使用狀況還可以,但是二手車買家不認賬,新能源二手車的價格也提不起來。」崔東樹表示,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經銷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時候會把價格壓得很低,車主不接受便會私下交易,對二手車市場和新能源二手車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點因素,加上政策的變動及不確定性,讓更多消費者暫停購買計劃,處於觀察和觀望狀態。

第三,從供給端看,一些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動力轉弱,減少了對市場的產品供應。

國內一家整車廠銷售負責人甚至表示,「從單車成本而言,目前是賣一輛虧一輛,有的已經暫時停賣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純電動乘用車單車補貼可拿到7.5萬元,到6月26日前已經降到4.5萬元,之後繼續降到2.5萬元。崔東樹分析指出,這個調整期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是難以承受的,也導致了現在艱難的困局。

據趙新智透露,相對於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退坡幅度達60%-80%。這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因此必須對低價車限產、提價。

市場格局演變:傳統自主車企份額跌破9成

歷經數年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打破原來的局面,各參與方、各種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力量對比也正在變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較量中,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絕對優勢正受到沖擊。

「2019年可能是近年來傳統自主品牌車型佔比首次低於90%的一年。」近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中海同創集團董事長李金勇在2019中國車商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內合資品牌純電動車型已經逐漸進入市場,造車新勢力的產品佔比達到9%,也逐步成為市場重要參與力量。

從2010年到2015年之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是傳統自主車企的天下。但從2016年開始,跨國車企巨頭明顯加快了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向中國市場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規劃力度也明顯加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主任、總工程師黃永和觀察到,從2013年到2015年,雖然很多合資企業包括跨國公司都發布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但車型上市還比較少。但從2018年開始,在市場上的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明顯增多。2019年1-10月,合資品牌產品佔比已經超過了10%。他擔憂的是,根據市場調查,在不少「80後」、「90後」年輕人的意識中,已經把特斯拉和BBA並列為豪車品牌了,這可能會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針對年輕一代的細分市場。「應該對我們的市場沖擊比較大。」

從各類細分市場看,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到2019年11月已經同比下滑超過40%。而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中,A0和A00級車型的下滑尤其明顯。

這兩款車型一直是近年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級車型總銷量一度占據純電動乘用車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到了2018年開始收縮,特別是A00級產品的市場份額少了接近20個百分點。2019年,A00級車型的市場佔有率降幅擴大,目前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級純電動乘用車的佔比明顯提升,已佔據當前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半壁江山。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這種市場格局的演變正是近三年國家補貼政策不斷調整的結果。崔東樹指出,另一個因素是一批分時租賃企業倒下,其產品被大量退租並流向市場,大量低價處理。A00級電動車一直是分時租賃場景的主要運營車輛,「因此A00級車增長壓力巨大,市場表現低迷。」

進口車、出行市場承包年度亮點

盡管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下滑,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仍然不乏亮點。

第一是新能源車型進口量增長迅猛,成為進口車市場的亮點。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總進口量約4.9萬輛,同比增長191.7%。其中,特斯拉總進口量約3.33萬輛,同比增長了184.1%,成為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場特別是計程車、網約車市場,但這種市場表現是否可以稱之為亮點,業內爭議不小。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廣州車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國賣給私人用戶的電動車僅十餘萬輛,其餘的70多萬輛全部投放給B端的出行市場。不少行業人士在看到這一信息後紛紛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質疑與擔憂,他們認為,這沒有反映出私人用戶的真實需求,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更加悲觀。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車上牌數據則顯示,過半數純電動乘用車是營運車輛及由單位購買的非營運車輛。

出行市場特別是網約車、計程車已經成為消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主要渠道。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失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亮點。崔東樹透露,目前納入監控范圍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201萬輛左右,其中計程車、網約車、公務租賃用車佔47%,而私人用車佔了53%。

從運營的里程來看,用於網約車、計程車的車輛的運營里程佔60%、55%左右。「網約車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帶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10%以上,計程車則達到了6%左右,主要車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亞迪e5、e6等,網約車、計程車是新能源汽車真正推廣的活名片。」

因此,崔東樹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主要賣給了出行公司應當是一個亮點而非問題。因為這恰好說明出行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特別是運營用戶對其認可,電耗比油耗更有優勢,如果網約車運營而沒有達到合理的經營情況,用戶是絕對不會願意使用的。這本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亮點。

當前,新加入的網約車必須是純電動車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在司機收入方面,新能源網約車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占據優勢。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大量使用應當被視為到目前為止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專家觀點: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預判

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會有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

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可能會因為多重因素出現翹尾跡象,但是即便出現年末的銷量小幅上揚,也無法直接帶動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出現的「五連降」會讓政府、車企、消費者等多方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政府會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銷量提升的政策,車企也將根據市場調整生產節奏與產品布局,而消費者也將更為理性。因此,進入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會有太大提升,仍將會處於一個調整期。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26%的正向增長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是200萬輛,中性判斷約為160萬輛。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達到25%的目標,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萬輛的銷量計算,2020年到2025年復合增速將超過3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這個目標對企業的引領作用很大,會推動企業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

預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80萬-200萬輛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李金勇

2020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起步年。未來B端市場將繼續堅挺,計程車、網約車電動化成為必然趨勢。限購城市市場有望出現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北京增加4萬-10萬輛)。未來隨著積分價值提升,電池成本下降,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將回暖,非限購城市銷量增加。隨著特斯拉國產、部分造車新勢力車型上市,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用戶擴大,預計增加10萬輛以上。2020年作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後的盛宴,最後一個年尾效應顯現,有望增加20萬輛銷量。

2020年仍是調整期,實現微增長

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場的調整期,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110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80萬輛。明年有望微增長,純電動汽車約有6%的增幅增加到85萬輛。未來市場會進入一個增長期,2021—2023年增速約為17%-20%。到2023年以後預計可達200萬輛以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自動擋小型越野 發布:2025-05-04 17:13:31 瀏覽:459
奧迪A7橡木內飾 發布:2025-05-04 16:45:46 瀏覽:719
中國可以開房車 發布:2025-05-04 16:40:48 瀏覽:258
西北旅遊越野車隊 發布:2025-05-04 16:20:12 瀏覽:523
710萬買什麼商務車好 發布:2025-05-04 16:11:39 瀏覽:181
越野車復制輪轂 發布:2025-05-04 16:05:13 瀏覽:921
吉姆尼小型越野車 發布:2025-05-04 16:01:45 瀏覽:643
九龍二手9座商務車報價及圖片 發布:2025-05-04 15:55:48 瀏覽:966
超級房車2漢化補丁 發布:2025-05-04 15:53:07 瀏覽:802
途觀l改裝越野 發布:2025-05-04 15:37:46 瀏覽:548